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第第頁老子《道德經》讀者讀書心得五篇老子《道德經》讀者讀書心得1
這些年的爾虞我詐,陰謀算計,我的靈魂都已經浮躁起來了…那些抱負、理想之類的高尚,好像離自己越來越遠。
雖然知道這是奮斗路上的必經過程,但我還是盼望那些手段只是手段,不要讓自己迷失了本性。
《道德經》我已讀過數遍,大多名句也都耳熟能詳,但以前太浮躁,總不能細品其中之韻味…這些天來最終靜下心來真正的沉醉下去,才發覺它像一汪永不枯竭的清泉…滿載寶藏,放下成見,唾手可得!但其廣博與淺顯,卻讓你發覺自己的淺薄與缺乏!
這是哲學的力氣,它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卻高于一切之上!由于它能讓你的心靈真正的強大!不為光怪陸離的表象所迷惑!直達事物本質!正如老子所云:“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盡力使心靈到達極度的放空,使生活清凈堅守不變,通過觀看萬物往復,透過其紛紛蕓蕓的表象,看到其根源所在。
“歸根曰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看清事物的本質,心靈活會安靜,這種安靜不是靜止不是消極,更不是終止。而是在熟悉根本規律后的等待!等待萬物并做的時機,這樣的人無所不包,無所不包就能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長期。
《道德經》有如黃鐘大呂,一下下的將我心頭蒙塵震落…
老子《道德經》讀者讀書心得2
道德經分上篇《道經》三十七章,下篇《德經》四十四章,共計八十一章,是春秋時期的老子(即李耳)所書,道家著作,是道家思想的主要來源。
作為充分表達中國古代樸實辯證法神韻的《道德經》,這部書闡述了道家對宇宙根源、萬物的產生、進展、改變、毀滅的規律的理解,博大精深,微言大義,一語萬端,當為“萬經之王”。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低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這章主要闡述了世界萬物相輔相成,相互轉換的辯證關系。存在與消亡、困難與簡潔、修長與粗短、高尚與低下、超前與落后都是通過互相對立、互相比較而得以表達。
世間的一切概念和價值都是人為設定的,價值的推斷都是比較產生的,所以對立的關系是變動的。因此價值的推斷也是改變的。世間的一切都是兩兩對立產生的,猶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所述,一件事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反之亦然。善和惡,美和丑,我們都要泰然處之,不能庸人自擾。
而后半段則依據“道法自然”的原則精確論述了老子“無為”的社會政治思想,說明了老子順應自然本性,反對好事無為的基本看法,讓萬物自然生長進展,效法自然,順應大道。
老子《道德經》讀者讀書心得3
《道德經》是老子的一部經典名著,我們都知道老子是道家創始人之一在我國歷史擁有重要的地位,他和莊子一起被稱為“老莊”。我本身不崇拜任何宗教,但是對于《道德經》的確特別喜愛。今日我又捧起這本書讀了起來。
老子在《道德經》里面說,“道可道,特別道”,老子的意思是用道理可以講出的道理,就不是一般的道理。生活中我們常常和別人講道理,也常常聽別人講道理,但是我們講給被人聽的道理別人是不是聽得懂,或者別人愿不情愿聽呢。或者反過來,別人講的道理,我們愿不情愿聽,或者是聽不聽得懂呢。這個問題老子就觀看的很認真。就這樣一句話解釋許多的道理。
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老子告知我們假如天地不仁的話,全部的事物將會被對待的像草狗一樣,就是說我們屬于天地萬物之一也會被當成草狗一樣。假如圣人,就是當權者沒有任意,則會以百姓為草狗。所以天地對我們是有仁義的。老子在提示當權者應當善待百姓。
《道德經》說“上善如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夫唯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老子提示當權者以人民為重,只有不和人民爭,全部人都不能和他們來抗爭。
老子盼望全部事物都尊崇自然的進展才能獲得更好的將來。就像道家說的“神人無功,圣人無名”。只有愛惜百姓,不與民爭利,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我們如今生長在社會主義的社會,人人公平,國家關懷老百姓的生活,這不就是老子說的社會嗎。我們每個人應當像老子說的那樣,為他人著想,理解他人。
老子《道德經》讀者讀書心得4
《道德經》第五十八章: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意思是說,政府的政策穩定、開明,人民就國泰民安,民風淳樸;政府的政策要是常常改變,就會使人民變得狡詐,人心變得自私自利,社會誠信缺失。在第十七章中,老子認為,好的政府不會亂發使令,人民只知道政府的存在,取得了業績,只會認為是自己努力的結果,和政府沒有關系。政策的多變,會造成政府失去誠信,人民不會信任政府。
這兩章內容主要闡述了政府不能任憑亂發政策,要“貴其言”。政策的多變使政府的公信力降低,人民對政府的話產生懷疑,從而使整個社會的誠信度降低。政策的多變會使一些人不勞而獲,別的人就會學他的樣子,期盼政策有所改變,對自己產生利益,社會因此變得浮燥,人民沒有了長期奮斗的目標,急于求成,急于利用當前的政策為自己謀利,生怕政策改變讓自己的目標落空。
老子的這種思想,在唐代得到柳宗元的傳承和進展。柳宗元在《梓人傳》中,認為治理國家,應當像蓋房子的工頭一樣,只需用尺子、法規和墨斗劃出凹凸、長短的標準,讓手下的工人根據標準去做就行了,要是有人做不好,批判或是辭退他,他都不會有怨言。不能事必親躬,到處向手下的人炫耀自己的本事,代替手下人工作。在《種樹郭橐駝傳》中,柳宗元提出了,治人要像養樹一樣“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為官治民假如“好煩其令”,看起來似乎很疼惜人民,政府不停地想方法公布新政策,人民不停地揣磨政策改變的方向,結果卻使政府和人民都覺得很困苦疲乏,社會并不能安定興盛。
老子《道德經》讀者讀書心得5
老子之著《道德經》,蘊含了豐富的人生哲理。千百年來,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無不從這部人類文明史上的才智寶典中吸取治國安民、修身養性、立人處世的精髓。
當今社會科學發達,社會經濟高速進展,人們的物質財寶越來越殷實,而精神財寶卻越來越貧乏,道德淪喪的現象日益嚴峻。假酒、假奶粉、毒大米、毒火腿;坑、拐、蒙、騙;貪污、腐敗等等觸目驚心的社會問題時見報端。
“堂堂正正做人,兢兢業業工作”的呼聲日益劇烈。物欲橫流的現實生活中,如何去面對金錢、地位、美女的誘惑呢!我們同樣可以在《道德經》這部圣典中吸取睿智,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注意守靜處世,清靜自省,盡心本責!
其實,靜心、凈心、盡心就是人們端正心態的問題,它蘊含著人們的三個不同心態層面。靜心:靜守自己的人生坐標;凈心:凈處自己的人生位置;盡心:盡力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靜心是安心工作之本
“清靜無為”為道教修道之本,老子以“清靜為天下正”。《道德經》十六章云:“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其)復。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歿身不殆。”強調了致虛守靜的工夫修養和復歸之理。“致虛”就是要消退心靈的蔽障和厘清混亂的心智活動,而后才能“守靜”,通過“靜”的工夫,深蓄厚養洞察力,才會“知常曰明”,不會因“不知常”,而“妄作,兇”也。
老子之后,莊子強調少私寡欲,以靜養神,這是道教靜中養生的思想理念。
魏伯陽的《周易參同契》則云:內以養正清靜虛元,本來隱明,內照形軀。
司馬承禎的《坐忘論》云:“心為道之器宇,虛靜至極,則道居而慧生;身與道同,則無時而不存;心與道同,則無法而不通。”又云:“靜則生慧,動則生昏”,這則是道教靜中處世的指導思想。
“靜心”,才能“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靜心,才不受名利得失困擾,不因進退去留而影響;靜心,才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孤獨。
總之,靜心是安心工作之本。人們的心境到達虛靜的狀態,才會時刻保持虛心謹慎、不驕不躁的工作作風,才會在工作中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
凈心是保持清正廉潔工作的源泉
凈明道重要典籍《太上靈寶凈明洞神上品經》的序言:“凈明者,無幽不燭,纖塵不污”,由此而見,天地萬物之間,干凈不染,沒有絲毫的灰塵存在,是謂之“凈”也,假如完全用人性的角度看待“凈”的含義,那就是“不染”。
“不染”的含義很廣泛,老子《道德經》十二章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就從色塵(視根)、音塵(聽根)、味塵(味根)、香塵(嗅根)、觸塵(觸根)、法塵(法根)六方面形象勾劃了人們因貪欲而染色、染音、染味、染心、染身所導致的嚴峻后果。故后人云:六根清凈、一塵不染。西漢智者河上公給此章命名為“檢欲”,意在教人約束,收斂人們的貪欲之心。
再看老子《道德經》十三章:“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君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則可寄于天下;愛以身為天下,乃可以托于天下。”我們可以看出“寵辱若驚”的根源就在于“為吾有身”,“為吾有身”就在于人的心性不能清凈如水,清亮透亮,把個人看得太重,把自己的名利、地位看得太重。假如恬淡處世,致虛守靜而見素抱樸,少私寡欲,何來“貴大患若身”呢!
由此,凈心能使自己自覺地堅持自我反省,能時刻檢束自己的貪欲之心、遏制自己的非份之想。凈心是保持清正廉潔工作的源泉。
盡心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人們常說:讀史而明鑒,這是說明白人們解讀歷史可以吸取前人的〔閱歷〕教訓而為己用,那我們通常所說的“前事不忘后世之師”。然而,我更以為,讀典可明智,明智則生慧。
道祖老子在《道德經》之十七章說“道,常無為而無不為”,老子的無為思想并不是說消極而無所作為,這是對老子《道德經》的誤會,老子本意是在教人遵道而行,不妄為。“不妄為”正是人們靜心、凈心的外在表現,只有“不妄為”才能更好地有所大作為,也就是說“不妄為”是有所作為的保證。什么是“有為”呢!盡心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是“有為”。
記得曾經看過一篇關于“什么是道”的〔文章〕,有一句話,我至今記憶猶新,他說:“道在哪里!道就在我們身邊,盡心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謂之道也”。
這句話淺顯明白而又讓人警醒。是的,在世欲紛爭的當今社會中,如能盡心安心于自己的本職工作的話,那他的心態確定是時常處于靜心、凈心的狀態,沒有進入靜心、凈心的心境,他是收斂不了他那擔心份的心的。即道教所云的神不外馳,心不外思,由是說:靜心、凈心是盡心干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前提和先決條件。
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倫理道德的教化作用,提倡“百行德為先”,崇尚“身正為師,德高為范”。各行各業都在加強道德自律〔教育〕,在努力提高群體的道德水準。
隨著我國《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二十字方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蘭州城市學院《外國文學經典作品賞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邯鄲市重點中學2025屆高三第二學期第二次月考試卷英語試題含解析
- 福建廈門雙十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期末質量抽測數學試題試卷含解析
- 2025年云南省通海二中高考化學試題考前最后一卷預測卷(二)含解析
- 綏化學院《建筑項目招投標與合同管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杜郎口中學高三下學期期末五校聯考試題含解析
- 商丘職業技術學院《藥物基因組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新疆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集散控制系統》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電子科技大學《模擬電子技術Ⅱ》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天津開發區職業技術學院《體育活動組織與策劃》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超高功率大噸位電弧爐項目建議書
- 寵物殯葬創新創業
- 2025年第三屆天揚杯建筑業財稅知識競賽題庫附答案(801-900題)
- 2024年黑龍江出版集團招聘筆試真題
- 2024年4月27日浙江省事業單位招聘考試《職業能力傾向測驗》真題及答案
- 【初中歷史】遼宋夏金元時期經濟的繁榮 課件 2024-2025學年統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
- 2025-2030中國橄欖球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投資價值評估咨詢報告
- 砌體結構檢測試題及答案
- DB32T 5061.1-2025 中小學生健康管理技術規范 第1部分:心理健康
- 2025年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傾向性測試題庫審定版
- 2025年洛陽科技職業學院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及答案(考點梳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