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歷史復習知識點中外近代史上的改革和革命_第1頁
中考歷史復習知識點中外近代史上的改革和革命_第2頁
中考歷史復習知識點中外近代史上的改革和革命_第3頁
中考歷史復習知識點中外近代史上的改革和革命_第4頁
中考歷史復習知識點中外近代史上的改革和革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考歷史復習知識點:中外近代史上的改革和革命縱觀中外幾千年的歷史,改革與革命交相輝映,共同促進社會的發展,推動歷史進步的車輪。改革的形式多種多樣,從進程來看,有局部的調整,例如洋務運動、羅斯福新政、新經濟政策、中國改革開放;有改革社會根本性質的變化,如俄國農奴制改革、明治維新。從就結果來看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革命方面,按階級來劃分,有農民階級反抗地主階級殘暴統治的起義,也有資產階級為發展資本主義而進行的革命斗爭和無產階級領導的革命運動等。今天我們從這些知識點入手,緊扣課程標準的要求,談改革,論革命,尋找其規律所在,以百倍的信心,勝戰中考!

一、知識鏈接改革

(一)中國歷史上的重大改革

洋務運動

考點:列舉洋務派為“自強”“求富”而創辦的主要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評價洋務運動在中國近代化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洋務運動,是清朝地主統治階級為挽救封建統治而進行的一次改革,是地主階級開展的自救運動。代表人物、口號、內容等,均需要掌握,重點是對這場運動的評價。

戊戌變法

考點:知道“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認識戊戌變法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

1、背景國內:①中國資本主義初步發展;②19世紀末中國面臨被瓜分危機。國際背景:①日本明治維新的影響;②啟蒙運動的影響。

2、目的:在保護清政府的前提下,使中國發展資本主義,擺脫民族危機。

3、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

4、主要活動:序幕:公車上書──發展;創辦報刊、組織團體(嚴復)──高潮;百日維新──結束;戊戌政變。

5、“百日維新”的內容:①政治;②經濟;③軍事;④文化教育。

6、作用: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

7、性質: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

8、地位:邁出了中國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中國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

9、啟示: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在中國行不通。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

考點:(1)認識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史上的偉大轉折。(2)知道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主要內容,了解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需要的基本原則。(3)知道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內容。

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改革開放的重大戰略決策后,中國改革進入一個新時期。改革重點是經濟體制的改革。經濟體制改革首先從農村進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開始,然后擴展到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中國的改革走上了特色社會主義改革之路。

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在于沖破阻礙農業生產力發展的人民公社體制,說明要保持社會主義制度旺盛的生命力,必須對生產關系中不適應生產力的部分,上層建筑中不適應經濟基礎的部分進行改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把集體所有的土地長期包給各戶農家使用,把農民的責、權、利緊密結合起來,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義等弊病,糾正了管理過分集中、經營方式過分單一等缺點。這種責任制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礎上的。

國有企業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攻堅戰,國有企業改革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從以往的放權讓利、政策調整進入到轉換機制、制度創新的階段。大批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試點,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進行了有益探索。

影響:①經濟取得巨大發展,綜合國力不斷提高,國際地位日益上升,人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②在社會主義改革不斷受挫的情況下,中國改革的巨大成功,也向世人證明:社會主義擁有頑強的生命力,社會主義發展前途是光明的,為社會主義國家提供了新的借鑒經驗──創立符合本國國情的特色社會主義模式。

啟示:①改革是我國的立國之本,強國之路,是我國的基本國策。②改革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注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滿足人民的物質文化需要③改革要注意精神文明、物質文明、政治文明三個文明一起抓。

(二)世界歷史上的重大改革

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

考點:講述俄國廢除農奴制法令的主要內容,認識農奴制改革的歷史作用。

背景、目的一般性掌握。改革者:亞歷山大二世。內容:①政治:農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②經濟:贖買份地;③“村社”管理。

實質:俄國沙皇政府與地主階級對農民的雙重壓榨與掠奪。

意義:是沙皇實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作用:最積極意義是使上千萬農奴在法律上成為自由人,從而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局限性:一是政治上沙皇專制統治沒有改變,保留大量封建殘余;二是使農民背上沉重的經濟包袱,總之,俄國近代化緩慢而沉重。

日本明治維新

考點:簡述明治維新的主要內容,探討明治維新在促進日本向資本主義社會轉變中所起的作用。

改革措施:①政治方面: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的體制②經濟方面:大力改革,發展資本主義經濟③軍事方面:實行征兵制,積極準備對外擴張④文化方面:推行文明開化政策;強制實行義務性教育(最深遠影響)

影響:①積極成果:實現了社會形態更替,由封建社會邁入資本主義社會;擺脫民族危機;啟示亞洲國家。②消極影響:保留大量的封建殘余;軍國主義傳統,走上殖民擴張的道路,給亞洲國家人民帶來災難。

對中國的影響:一方面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日本發動了甲午中日戰爭,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機大大加深,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另一方面,日本的崛起也刺激了中國開始向政治近代化方向邁進,中國的維新變法正是學習日本主張在中國實行君主立憲制,走資本主義道路的。

實施新經濟政策

考點:了解列寧在社會主義建設方面所做的探索

改革內容:把社會主義同市場、商品貨幣關系于資本主義直接聯系起來。

歷史意義:這是列寧對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方面所作出的最主要的探索,它對小農占優勢的國家走社會主義道路具有深遠的額指導意義。

羅斯福新政

考點:以“產業復興法”為例,評價羅斯福新政在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作用。

1、背景: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打擊下出現政治統治危機。

2、目的:度過經濟危機,挽救政治危機,鞏固資本主義民主制度。

3、特點:在堅持資本主義制度不變的前提下,政府大規模干預經濟。

4、實質:在保持資本主義不變的前提下,政府干預經濟,維護資本主義統治,是資本主義的一次自我調節。

5、核心和基礎:《全國工業復興法》。

6、影響:度過了危機,鞏固了資本主義民主制度;開創了政府大規模干預經濟的先河,提高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程度。同時也為世界反法西斯的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

赫魯曉夫改革

考點:了解赫魯曉夫改革。

1954年至1964年期間,赫魯曉夫試圖克服斯大林時代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造成的弊端,在經濟領域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并未從根本上改變蘇聯農業落后的狀況,也沒有克服計劃經濟體制所存在的弊端。

戈爾巴喬夫改革

考點:知道戈爾巴喬夫改革和蘇聯解體。

1、背景:①經濟結構進一步畸形;②經濟基礎日趨衰弱,綜合國力不斷下降,社會矛盾不斷積聚。

2、改革戰略:社會經濟發展的“加速發展戰略”。

3、內容:先經濟改革,失敗;轉入政治改革,失敗。

4、結果:導致蘇聯解體。

東歐改革

考點:以匈牙利為例,了解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運動。

背景: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東歐各國照搬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模式,弊端日益暴露出來,改革勢在必行。代表:匈牙利改革。

結果:東歐改革未收到預期效果,反而引起國內經濟形勢惡化,進而帶來政治危機,最終導致東歐劇變。

革命

(一)農民起義

知道陳勝、吳廣起義。

根本原因:秦朝的暴政;時間:公元前209年;地點:大澤鄉政權:張楚政權。

歷史地位和作用:陳勝、吳廣起義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它沉重打擊了秦朝的殘暴統治。

(二)資產階級革命

1、簡述《權利法案》的基本內容,了解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歷史影響。

①根本原因:英國的封建專制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②革命經過:1640年爆發了反抗斯圖亞特王朝的資產階級革命。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臺。克倫威爾實行獨裁統治。1660年,斯圖亞特王朝復辟。1688年,“光榮革命”,最終確立了英國資產階級專政統治,走上了迅速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③結果:1689年,為了限制王權,英國國會制定了《權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對國王的權力進行了明確的制約。由此形成了君主立憲制的政體。基本內容:不經議會的批準,國王不能征稅,也不能維持常備軍;規定國王既不能隨意廢除法律,也沒有停止法律的執行。

④歷史意義: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確立了資產階級議會制度,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了障礙,對歐洲乃至全世界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簡述《獨立宣言》的基本內容,初步了解美國獨立戰爭的歷史影響。講述華盛頓的主要活動,評價其歷史作用。

⑴美國獨立戰爭

①根本原因:英國的殖民統治嚴重阻礙了北美資本主義的發展。

②戰爭經過:1775年4月,萊克星頓的槍聲,標志北美獨立戰爭開始;5月,第二屆大陸會議決定組建“大陸軍”,任命華盛頓為總司令;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獨立宣言》;1777年薩拉托加大捷,成為獨立戰爭的轉折點;1783年,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③性質:美國獨立戰爭具有雙重性質,既是一場民族解放戰爭,也是一場資產階級革命。

④意義:美國獨立戰爭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有利于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對以后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到了推動作用。

⑵《獨立宣言》

發表時間與機構:1774年7月4日,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這一天后被定為美國國慶日)

《獨立宣言》的基本內容:宣言痛斥英國國王對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們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轉讓的權利。宣言同時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

⑶華盛頓的主要活動:

軍事生涯:在北美獨立戰爭中,擔任軍事統帥,為獨立戰爭的勝利做出重要的貢獻。

行政生涯:1789年當選為美國第一屆總統,1793年連任。任職期間,使新生的美國開始步入正軌。

總體評價:由于華盛頓在美國獨立戰爭和國家初創中的卓越貢獻,他被譽為“美國國父”。華盛頓不僅是美國歷史上著名的資產階級革命家,而且是世界歷史上杰出的資產階級革命家。

3、簡述《人權宣言》的基本內容,初步了解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歷史影響。講述拿破侖的主要活動,評價其歷史作用。

⑴法國大革命

①根本原因:法國的封建專制統治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②過程:1789年7月14日,巴黎市民起義,攻克象征封建專制暴政的巴士底獄,標志著法國大革命爆發;(這一天后來被規定為法國國慶節。)1789年8月,制憲會議通過《人權宣言》;1792年成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處死路易十六;1793年巴黎人民再次起義,羅伯斯庇爾等掌握政權,把法國革命推向高潮;1794年,熱月政變,推翻了雅各賓派專政,法國大革命結束。

③歷史意義: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封建統治,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⑵《人權宣言》

主要內容:宣稱人們生來自由,權利平等,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

歷史影響:是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綱領性文件,是反封建專制的旗幟,它宣告了法國資本主義制度的誕生。

⑶拿破侖和他的帝國

①奪權:1799年,他發動霧月政變,奪權。自任第一執政,法國進入執政府時期。修改憲法,改任終身執政。

②稱帝:1804年,廢除法蘭西共和制度,加冕稱帝,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史稱拿破侖帝國),實行軍事獨裁。

③內外政策:對內:為鞏固資產階級統治,頒布《法典》,又稱《拿破侖法典》;對外:與歐洲反法同盟開戰,擊敗了幾乎所有的歐洲大國,解除了法國外來的威脅。一方面,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另一方面,也損害了被侵略國家人民的利益,具有掠奪和侵略性質。

④結局:1814年,拿破侖被歐洲反法聯軍趕下臺,法國的封建王朝在外國軍隊的保護下復辟。(滑鐵盧會戰中大敗,拿破侖被流放。拿破侖帝國最終覆滅。)

評價拿破侖:縱觀拿破侖的全部活動,其主導方面的活動是對當時社會和人類歷史的發展起過進步的作用,他功大于過,是一個應當肯定的人物。

4、了解孫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動,知道武昌起義,探討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⑴孫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動

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1905年在日本東京成立同盟會,提出同盟會綱領,后在同盟會的機關報《民報》發刊詞中把此綱領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三民主義。三民主義成為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發動多次武裝起義,但都失敗了;發動武昌起義,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⑵武昌起義

領導階級:資產階級革命派。

時間、地點:1911年10月10日、湖北武昌。

主力:傾向革命的新軍。

經過:楚望臺軍械庫-湖廣總督衙門-武昌城-漢口、漢陽-全國十幾個省獨立。

武昌起義的結果:建立了中華民國。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頒布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民主憲法──《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三)無產階級革命

1、簡述俄國1917年彼得格勒武裝起義的概況,了解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誕生及其重大意義。

十月革命:

起義: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指揮部:斯莫爾尼宮)

特征:中心城市暴動,武裝奪取政權。

結果:推翻臨時政府,建立工農蘇維埃政府------人民委員會。

歷史意義:

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由此誕生。十月革命的勝利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的統治,推動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

2、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是指從1919年~1949年,即從五四運動開始到新中國成立,共分四個階段:

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和國民大革命時期: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27年大革命失敗,這一時期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部分。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又稱作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從1927年7月國民大革命失敗到1937年7月“七七”事變前,是中國革命的復興時期。

抗日戰爭時期是從1937年“七七”事變到1945年抗日戰爭最終取得勝利。

解放戰爭時期從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到1949年9月新中國成立前夕。

二、測試平臺

單項選擇題

1.下列關于洋務運動的評價,正確的是

(

)

①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

②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

③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④是一次成功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在中國追求近代化的進程中,戊戌變法不是洋務運動的簡單繼續,而是有質的飛躍。與洋務運動相比較,這個“質的飛躍”體現在戊戌變法是為了

(

)

A.維護和加強封建制度

B.抵抗侵略、救亡圖存

C.實行資本主義民主制度

D.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4.下列是黨和政府為發展社會主義經濟采取的措施,屬于改革開放時期的有

①建立經濟特區②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③建立現代企業制度④農村建立人民公社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5.觀察下面兩幅圖,你認為深圳出現巨大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開展農業合作化運動

B.實行改革開放政策C.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D.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6.19世紀中期歐洲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所承擔的最重要、最根本的歷史使命是

(

)

A.為工業資本主義發展開辟道路

B.推翻各國的封建專制

C.建立資本主義世界體系

D.鎮壓無產階級革命運動

7.俄國1861年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

A.發展資本主義經濟

B.改變俄國的社會性質

C.解放農奴提供自由勞動力

D.維護沙皇專制統治

8.改革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推動力,以下改革既順應了歷史發展方向又沒有改變社會性質的是(

A.日本明治維新

B.俄國農奴制改革

C.羅斯福新政

D.戈爾巴喬夫改革

9.如果請你為《赫魯曉夫的改革》這篇調查報告進行修改,你會將下列哪個調查結果挑出來改正

A.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斯大林模式

B.改革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蘇聯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

C.對斯大林時期存在的一切弊端進行了全面徹底的改革

D.改革首先從農業領域開始的

10.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劇變和我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偉大成就,說明(

)

①社會主義仍有強大的生命力

②社會主義在曲折中前進③只有中國才適合走社會主義道路

④社會主義發展中的局部倒退和反復,不會改變其代替資本主義的必然趨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

11.20世紀八九十年代,蘇聯、東歐發生劇變,而中國卻走上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其根本原因是

A.中國較早擺脫了蘇聯模式的控制

B.中國改革開放比東歐早

C.有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

D.中國反對資產階級取得成功

12.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發生劇變,這表明①社會主義運動在全世界遭到失敗

②社會主義國家發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

③東歐社會主義建設缺乏經驗,不夠成熟④社會主義國家應該走適合本國實際的道路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

13.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秦朝刑法嚴酷。

B.陳勝、吳廣起義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戰爭。

C.陳勝、吳廣起義推翻了秦朝的殘暴統治。

D.秦末農民戰爭的決定性戰役是巨鹿之戰,此后秦朝一蹶不振。

14.下圖人物貴為國家元首,卻統而不治。這種政治制度主要源于(

A.《權利法案》

B.《拿破侖法典》

C.《人權宣言》

D.《獨立宣言》

15.在世界資產階級革命史上,誕生了一系列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重要法律文獻。其中是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綱領性文件的是

A.《人權宣言》

B.《權利法案》

C.《獨立宣言》

D.《法典》

16.復習世界近代史時,小明同學發現1804~1814年間歐洲國界發生了巨大變化。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B.法國大革命

C.美國獨立戰爭

D.拿破侖戰爭

17.對拿破侖對外戰爭的正確評價應是

(

)

①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

②鞏固了資產階級統治

③掠奪了被占領國家的財富

④促進了歐洲向近代的過渡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8.17、18世紀先后發生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這三次革命的共同點不包括

A.都推翻了封建統治,處死了國王

B.都具有資產階級革命性質

C.都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D.都建立了資產階級統治

19.比較、評價歷史人物是歷史學科的能力要求之一。華盛頓、拿破侖作為資產階級的政治家,其歷史作用相同之處是

A.贏得了民族獨立

B.維護了國家統一

C.打擊了歐洲封建勢力

D.推動了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進程

20.下列有關孫中山先生的重大活動排列正確的是

①成立中國同盟會

②創建興中會③出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④創辦黃埔軍校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C.③④①②D.③①②④

21.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這里的“思想上的大解放”是指

A.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

B.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C.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D.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

22.以下為反抗舊的政治制度而進行的資產階級性質的革命有

①英國資產階級革命②美國獨立戰爭③俄國十月革命④法國大革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下圖是2007年11月7日俄羅斯民眾冒著嚴寒在莫斯科參加集會,這一集會是為了紀念十月革命

A.70周年

B.80周年

C.90周年

D.100周年

24.十月革命與以往革命相比,本質的區別是

A.新的歷史時期的開端

B.推翻舊的統治階級的社會革命

C.人民群眾廣泛參加的社會革命

D.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

25.下列事件哪些能彰顯“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這一真理的

①陳勝、吳廣起義

②英國資產階級革命③法國大革命

④俄國十月革命

⑤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④⑤

讀圖簡答

26.仔細閱讀,回答問題:

“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春天的故事》歌詞。

(1)根據所學歷史知識,指出1979年那個“春天”的到來與哪次會議的召開有關?

(2)歌詞中那位“老人”指誰?

(3)結合右圖,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特區分布在哪三個省份?

(4)分別指出我國現代的對外開放與鴉片戰爭以后“開放”有何不同影響?

材料分析題

2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我們計劃用無產階級國家直接下命令的辦法在一個小農國家里按共產主義原則來調整國家的產品和分配。現實生活證明我們錯了。──列寧

材料二:社會主義究竟是什么樣子,蘇聯搞了很多年,也并沒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寧的思路比較好,搞了個新經濟政策,但是后來蘇聯的模式僵化了。──鄧小平

請回答:

⑴材料一中提及的辦法是指蘇俄何時實行的什么政策?

⑵材料二中提及的“新經濟政策”是在何時實行的?實行這種政策的歷史原因是什么?

⑶新經濟政策的具體內容包括哪些?它的實行,有何歷史效果?你如何看待這個政策?

⑷材料二所說的僵化了的“模式”具體指什么模式?它有何特點?

⑸這種模式在中國也曾運用很長時間,帶來了很多弊端,你知道我國是何時改變這種模式的嗎?

2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頒布了由參議院制定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約法規定:中華民國的主權屬于全體國民;國民不分種族、階級、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國民有居住、出版、言論、集會、結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參議院行使立法權,有彈劾總統的權力。臨時約法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的性質。

──《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

材料二

1776年7月4日,第二屆大陸會議通過由杰斐遜等起草的《獨立宣言》。《獨立宣言》闡述了自由、民主的政治原則,指出人人生而平等,都享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獨立宣言》譴責了英國殖民統治的罪惡,宣告北美脫離英國管轄,成為自由、獨立的合眾國。

──《中國歷史》九年級上冊

材料三

(1789年8月)制憲會議通過《人權宣言》。它宣稱人們生來自由,權利平等,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體現了反對君主專制和封建等級制度的思想。

──《中國歷史》九年級上冊

(1)根據材料一、二、三說明20世紀初的中國和18世紀后期的美國、法國在人權問題上做出了哪些規定?這些規定的共同之處是什么?

(2)結合《臨時約法》、《獨立宣言》、《人權宣言》產生的時代背景,說明當時中國、美國、法國在人權問題上做出這些進步規定的相同社會根源。

探究題

29.融人情境,探究問題:

在復習新民主主義革命這段歷史時,同學們就“中國共產黨經受住了在成長過程中的挫折與艱難的考驗”這一觀點展開了討論,各抒己見。現在,邀請你參加。

典型事件回眸:要論證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經受住了在成長過程中的挫折與艱難的考驗”這一觀點,你將運用哪些典型的歷史事件?

錄求問題根源:任取以上兩個典型事件,分析出現挫折和艱難的原因,并用簡練的語言說明中國共產黨在當時是怎樣經受住挫折、克服困難的?

抒懷內心感悟:

通過這個主題的學習,你對我黨在艱難與挫折中不斷走向成熟的歷程有何認識?

參考答案

1.A2.C4.C5.B6.A7.D8.C9.C10.B11.C12.B13.C14.A15.A16.D17.D18.A19.D20.B21.C22.B23.C24.D25.A

26.(1)十一屆三中全會。(2)鄧小平(3)廣東、福建、海南。

(4)現代的對外開放有力推動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進程。近代的“開放”使中國喪失了獨立自主的地位,被卷入世界資本主義的漩渦。

27.⑴國內戰爭時期,戰時共產主義政策。⑵1921年,原因:四年世界大戰和內戰使蘇俄的經濟瀕于崩潰,人民生活極端困苦,恢復和發展社會經濟成為首要問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繼續實施加劇了國內經濟的進一步惡化,社會的發展需要有新的經濟政策;農民的暴動等政治危機,迫使蘇共加快實行新的經濟政策以緩解政治危機。⑶允許多種經濟并存。大力發展商品經濟,促進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效果:新經濟政策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