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天然氣蕪銅支線繁昌區戴店幼兒園段遷改工程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報批稿)建設單位:安徽省天然氣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編制單位:安徽長之源環境工程有限公司編制日期:2022年5月
目錄TOC\o"1-3"\h\u268801概述 (2)方案必選詳情兩個方案的比選詳情見表3.2-5表3.2-5路由方案比選方案優點缺點方案一1、沿途穿越道路1處,穿越特殊地段相對較少。2、線路長度較短。3、線路及臨時工程占用耕地較少。4、可依托現有道路和施工作業帶。1、沿途距村莊、居民住宅較近,施工期噪聲影響較大。方案二1、管線距村莊、居民住宅較遠。2、管線主要在農田內敷設,一般地段管道施工難度相對較小。1、穿越鐵路、道路較多,特殊地段施工難度大。2、相對于方案一線路較長。3、線路及臨時工程占用耕地較多。4、需新建施工作業帶等施工場地。方案一線路較短,穿越小路1處,施工期影響耕地面積較小;但管線距離村莊、居民住宅較近,約5m(根據繁昌區城市規劃,七里井部分住宅拆遷后,相對擬建管線最近距離約22m),從環境保護角度考慮,項目施工期污染物排放及運營期風險對附近居民有一定的影響。方案二線路避開居民點,從環境保護角度考慮,項目施工期污染物排放及運營期風險對附近居民的影響較小;但線路較長,沿途穿越省道2處、鐵路1處,線路及臨時工程占用耕地較多,施工難度大、成本高,且鐵路相關部門不予批準管線穿越鐵路。根據以上分析,從環境保護、經濟可行、技術合理及政府區域發展計劃、施工、協調等綜合因素考慮,本項目管道路由選擇方案一,本環評建議管線兩側20m范圍內有敏感點分布的路段采取定向鉆方式穿越,穿越深度不得小于15m,同時采取加大管道壁厚、對管道采取最高級三PE加強防腐及增加管溝保護等風險防范措施。管線路由及環境敏感點分布圖見附圖2。3、管材選擇綜合考慮管材產品管徑壁厚規格、價格及本工程的實際需要總量,本工程線路用管采用國產直縫高頻電阻焊鋼管作為一般線路用管,選用無縫鋼管作為穿越段線路用管。本改線段管材選擇與原管道工程一致,由于改線段管道位于規劃道路綠化帶范圍,管道沿線地區等級現狀為三級地區,基于管道安全方面考慮,因此本改線工程推薦選取壁厚為9.5mm,以減小管道與建筑之間的水平距離和提高管線安全運營水平。考慮中遠期發展,結合建設單位意見,與建筑物的間距按15m考慮。本改線段管道一般線路段直管段、熱煨彎管和冷彎管均采用D323.9×9.5mmL360NPSL2無縫鋼管。管線所在地區凍土層厚度約為0.12m,本次改線管道設計埋深2.0m(管底),局部地區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埋深可進行微調。根據設計方案,本工程管道強度校核及穩定性校核均滿足《輸氣管道工程設計規范》(GB50251-2015)的要求4、管道敷設(1)敷設方式綜合分析管道沿線的地形地貌情況,并考慮管道的施工難度和建成以后的管道運營安全等因素,管道敷設必須滿足《輸氣管道工程設計規范》(GB50251-2015)的要求。(2)一般地段管道敷設本工程輸氣管線一般地段管道采用溝埋敷設,彈性敷設、現場冷彎、熱煨彎管三種形式來滿足管道變向的安裝要求。在滿足最小埋深要求的前提下,管道縱向曲線盡可能少設彎管。彈性敷設段、熱煨彎管敷設段、深度超過3地段,管溝底寬可適當加寬。管溝邊坡坡比一般視土壤情況而定,一般應達到溝幫不塌落為準。管溝深度小于5m的管溝邊坡根據工程地質條件選用。當管道埋深大于5m時,一般土方地段管溝要采用復式斷面,每層深度一般不大于3m,中間臺階寬度為1m。當土堤阻礙地表水或地下水泄流時,應設置泄水設施。泄水能力根據地形和匯水量按防洪標準重現期為25年一遇的洪水量設計,并應采取防止水流對土堤沖刷的措施。采用開挖埋地敷設,為確保管道安全運行,不受外力破壞,管道的埋設深度根據《城鎮燃氣設計規范》的有關條款規定,其最小埋設深度在凍土深度以下。(3)特殊地段管道敷設管道與被穿越的公路的夾角宜為90°,在特殊情況下不宜小于30°。采用開挖預埋套管穿越公路時,套管長度宜伸出路堤坡腳、路邊溝外邊緣不小于2m,套管的底部宜放置在均勻的土層上。套管中的管道應設置絕緣支撐,并不得損壞管道的防腐涂層。開挖穿越道路段,套管至路面埋深不小于2.0m。鋼筋混凝土套管規格為DRCPⅢ1000×2000鋼承口(《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套管接口應采用密封處理,必須符合《預應力與自應力混凝土管用橡膠密封圈》(JC/T748-2010)的規定。穿越段套管內采用細土回填,防止套管內匯集天然氣。(4)管溝斷面1)管溝底寬根據工程設計方案,本工程對D323.9mm管道的管溝,溝底加寬裕量取0.7m;當管溝溝深超過5m時,應根據土壤類別及物理力學性質確定底寬,并將邊坡適當放緩或加筑平臺。2)管溝邊坡管溝允許邊坡坡度應根據試挖或土壤的內摩擦角、粘聚力、濕度和密度等物理力學特性確定,一般可按表3.2-6取值。表3.2-6溝深小于5m的管溝邊坡最陡坡度表土壤類別最陡邊坡坡度坡頂無載荷坡頂有靜載荷坡頂有動載荷中密砂土1:1.001:1.251:1.50中密的碎石類土(充填物為砂土)1:0.751:1.001:1.25硬塑性的輕亞粘土1:0.671:0.751:1.00中密的碎石類土(充填物為粘性土)1:0.501:0.671:0.75硬塑性的亞粘土、粘土1:0.331:0.501:0.67老黃土1:0.11:0.251:0.33軟土(經井點降水)1:1.00--硬質巖1:01:01:0考慮本工程沿線地表覆土粉質粘土,建議管溝邊坡取1:0.67。在水文地質條件不良地段,管溝邊坡應試挖確定;機械開挖時,管溝邊坡土壤結構不得被攪動或破壞。當管溝挖深超過5m時,應放緩邊坡或加筑平臺。3)管溝挖深本改線工程路由位于規劃綠化帶范圍內,由于現階段尚未確定規劃綠化帶和穿越道規劃道路的設計標高,本工程土方段管頂埋深一般不小于2.0m,且應不小于凍土層深度,該地區凍土層深度較小,可不予考慮。隨著設計方案的推進,下一階段,管道埋深可能發生變化。巖石及礫石區的管溝,溝底應比土壤區管溝超挖0.3m,并用細土或砂漿超挖部分壓實墊平后方可下管。管溝回填時,應先用細土回填至管頂以上0.3m,方可用原開挖土方回填并壓實。管溝回填土在不影響土地復耕或水土保持的情況下宜高出地面0.3m。農耕區及其他植被區的管溝開挖,應將表層耕(腐)質土和下層土分別堆放,管溝回填時應將耕(腐)質土回填到表層。在經過陡坡、陡坎時,為保證管道埋深,應保證管頂最小埋深不小于2.5m。3、管道防腐及陰極保護(1)管道外防腐根據項目設計方案,為保證高壓管線安全、可靠運行,延長鋼制燃氣管道的使用壽命,本工程高壓管道防腐應采取外防腐涂層加強制電流保護的聯合保護方案。其主要內容包括:直管段防腐、現場補口、補傷、彎頭防腐、穿越段管道的防腐等。①線路管道采取外防腐層與陰極保護聯合保護進行腐蝕控制。直管段采用三層PE常溫型加強級外防腐層,埋地熱煨彎管防腐層采用帶配套底漆的熱熔膠型聚乙烯熱收縮套蝦米狀搭接包覆。②管道補口采用粘彈體膠帶+聚丙烯膠粘帶復合結構及帶配套底漆的三層結構輻射交聯聚乙烯熱收縮材料補口相結合的方式,根據管段所處的地形地貌擇優選用:全線管段采用帶配套底漆的三層結構輻射交聯聚乙烯熱收縮材料補口。③管道補傷采用粘彈體膠帶與聚乙烯熱收縮帶。(2)陰極保護由于改線段管道要納入原有管道陰極保護系統進行保護,所以改線段管道的外防腐層防腐絕緣性能應不低于原有管道外防腐層,方能保證管道陰極保護系統的正常運行。根據項目工程設計方案,按照規范及要求對本項目天然氣管道全線實行陰極保護。由于本工程改線段管道長度比原管道長度增加了0.422km,防腐層采用與原管道一致的常溫型3PE加強級防腐層,故本工程改線段管道可納入原陰極保護系統實施保護。本工程管道適用于下列陰極保護準則:①在消除土壤IR降的前提下,測得管/地電位為-850mV~-1200mV(相對于Cu/飽和CuSO4參比電極);②在厭氧菌或SRB及其他有害菌土壤環境中,管道陰極保護電位應為-950mV(相對于Cu/飽和CuSO4參比電極)或更負;③在土壤電阻率100Ω·m至1000Ω·m環境中的管道,陰極保護電位宜負于-750mV(相對于Cu/飽和CuSO4參比電極);在土壤電阻率大于1000Ω·m的環境中的管道陰極保護電位宜負于-650mV(相對于Cu/飽和CuSO4參比電極);d.在陰極保護極化形成或衰減過程中,測取被保護管道表面與土壤接觸的穩定的參比電極之間陰極極化電位值最小為100mV。(注:在高溫條件下SRB的土壤中存在雜散電流干擾及異種金屬材料耦合的管道中不能采用此準則)。陰極保護電位測量應符合《埋地鋼質管道陰極保護參數測量方法》GB/T21246-2007中的要求。5、管線連接由于蕪銅支線已運營投產,根據工程設計方案,改線工程封堵連頭采用不停輸封堵的方式。不停輸封堵工藝技術誕生于1884年,距今已有130多年的歷史。管道帶壓開孔、封堵是一種安全、環保、高效的管線維搶修技術,適用于原油、成品油、化工介質、天然氣等多種介質管線的正常維修改造和突發事故的搶修(如帶壓搶修、更換腐蝕管段、加裝裝置、分輸改造等作業)。采用不停輸封堵技術,可以保證下游的正常用氣,不會對下下游用氣客戶的正常生產造成影響。管道封堵應按照《鋼質管道封堵技術規范第1部分:塞式、筒式封堵》(SY/T6150.1-2017)和《鋼制管道封堵技術規程第2部分:擋板—囊式封堵》(SY/T6150.2-2018)的有關規定執行。注:1-封堵器;2-封堵結合器;3-封堵夾板閥;4-封堵三通;5-平衡短節;6-維修改造管段;7-封堵頭;8-旁通三通;9-旁通夾板閥;10-旁通管道。管道不停輸帶壓封堵,主要有夾板閥、開孔機、封堵器、封堵連箱和膨脹筒按所需規格選配組裝在一起,測量并計算出封堵就位時的各個數據,來實現對管道不停輸封堵。6、管道附屬設施為方便今后的巡線和生產管理,需要標識管道走向,本工程在管道走向上方設置線路標識,線路標識主要包括管道警示牌、轉角樁等。根據《油氣管道線路標識設置技術規范》(SY/T6064-2017),輸氣管道沿線應設置里程樁、轉角樁、交叉樁和警示牌等地上標志。為防止第三方施工破壞,管道下溝回填時,應在管道上方0.5m處設置警示帶。(1)標志樁埋地管道采用彎頭或水平方向轉角大于5°時,應設置轉角樁,轉角樁設置在轉折管道中心線的正上方。埋地管道與其他地下構筑物(如電纜、其他管道、坑道等)交叉時,交叉樁應設置在交叉點正上方。標識固定墩、犧牲陽極、埋地絕緣接頭及其他附屬設施,設施樁應設置在所標識物體的正上方。本工程共設置標志樁15個。(2)警示牌警示牌應設置在管道穿越河流、山谷、沖溝、隧道、臨近水庫及泄洪區、水渠、人口和建(構)筑物密集區、自然與地質災害頻發區、地震斷裂帶、礦山采空區、第三方施工活動頻繁區等地段。其設置間距應滿足通視性的要求。本工程設置警示牌共2個。(3)加密樁在高后果區,管道正上方每20m處設置加密樁。本工程共設置加密樁2個。(4)警示帶連續敷設于埋地管道上方,用于防止第三方施工破壞而設置的地下標識,管道上方皆設置警示帶。警示帶的施工應與管道施工協同進行,做好相互間的工序銜接。施工順序為:管道下溝→小回填→敷設警示帶→管道大回填。本工程使用警示帶923m(寬0.5m)。(5)水土保護:長輸管道水土保護的定義是對影響管道安全的水土流失所采取的治理措施,其主要包括支擋防護、沖刷防護和坡面防護三大類。水土保持是開發建設項目責任范圍內為防止水土流失而采取攔渣、護坡、土地整治、防洪、防風固沙、防治泥石流、綠化等防治措施,水土保護和水土保持兩者之間存在必然的聯系。水土保護措施在起到保護管線的同時也將充分發揮著水土保持的功能。如截排水溝、護坡、擋土墻、護岸、地下防沖墻等措施。1)水土保護主要形式本工程的水土保護可主要為一般線路段的管道水土保護。一般線路段的水土保護措施包括管溝回填土保持和地表水導水措施。管溝回填土保持措施主要指擋土墻、截水墻等;地表水導水措施指地表條形截水墻、擋水墻、排水溝等。A.擋土墻一般適用于陡坎、陡坡、河流岸坡處;B.截水墻用于沿坡敷設段管溝回填保持,山區石方地段采用漿砌石截水墻;C.地表水導水措施的作用是將地表水導向管溝區以外,應視地形地貌情況采取擋、截、導的方法。擋水墻一般用于坡頂易于形成匯水的地方。2)水土保護措施①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的有關規定采取措施保護水土資源,對施工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陡坡、陡坎等,修建護坡堡坎以防止水土流失。②在修筑施工便道和作業帶時,最大程度地減少對原有地貌和植被的破壞,對作業帶內的樹木、灌木、植被盡可能采取能遷不毀、能壓不割的措施;對確需破壞的植物,盡可能地保護其在土壤中的根莖;修筑的施工便道,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小寬度和保持彎曲以減少占地和侵蝕。③施工時,盡量減少切斷當地自然排水通道的時間。④管溝回填時分層夯實,以免日久地表沉陷造成水土流失。⑤對坡度較大的管溝進行回填,要先修筑擋土墻,再回填土,以免回填土自然滑落和受外力作用(如水、風等)造成水土流失。⑥若管溝回填或修筑施工便道需異地取土的,應在當地國土部門指定的地方取土,不得在指定范圍以外任意取土。⑦在進行地貌恢復時,最大程度地恢復原有地貌,對施工中的余土、余石及施工剩余材料運至經當地環保部門認可、專門的棄土場堆放。3.2.5管線工程占地1、臨時占地擬建工程內容呈半環形分布,臨時占地主要是施工作業帶、堆管場及連頭場地等施工占地,本工程臨時占地總面積為15065(合22.60畝)。其中項目管線工程總長839.1m,管線施工作業帶臨時占地面積8353m2;整修施工便道臨時占地面積900m2;焊接連接占地900m2;舊管道回收占地4780m2;臨時堆管場占地面積1000m2,項目設2個堆管場(位置施工現場確定,一般為位置施工現場確定,一般為城鎮用地或耕地),堆管場周邊不涉及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飲用水源保護區等敏感點。擬建項目施工過程中為了減小對生態環境、植被、農作物的影響,施工便道、堆管場等盡量選擇空閑地,減少對農林用地的占用,提高土地綜合利用率。臨時用地待管道敷設完畢后立即復耕、復植,仍然可以耕種淺根植物,不影響農作物生長,不改變原用地屬性。2、永久占地管道永久占地主要為管道標志樁、加密樁、警示牌等,本工程規劃永久占地面積為20m2。周邊為耕地、林地和少量居民點,不涉及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飲用水源保護區等敏感點。各項占地見表3.2-9。表3.2-9管道占地明細表名稱管道臨時占地(m2)合計(m2)用地類型臨時占地管道施工作業帶835315065(合22.60畝)城鎮用地或耕地整修施工便道900堆管場1000焊接連接占地900舊管道回收4780永久占地標志樁、警示牌、警示樁20203.2.6征地、拆遷情況本項目主要為管道遷改,永久占地涉及征地;征地工作由建設單位負責,與當地土地管理部門協商,并遵守國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規辦理征地手續。3.2.7土石方平衡本項目不設置取土場和棄土場,工程填方均來自于工程挖方,管線施工所挖土方暫時堆放于開挖管溝兩側施工作業面內,管線鋪設后立即回填。規劃在本項目施工過程中,工程挖方全部回填,不產生棄方。表3.2-10擬建項目主體工程土石方平衡估算表(單位m3)項目區挖方填方調入調出借方余(棄)方土方石方小計土方石方小計數量來源數量去向數量來源數量去向管線工程區226690226692266902266900003.3改建工程分析3.3.1工藝流程及產污環節施工期管溝開挖工藝根據工程設計資料,管道施工采用“開挖一段、敷設一段”的方式分段施工,管道間采用焊接方式進行連接,最后碰頭進行供氣工程。施工時較短,本項目施工期間不設施工營地。項目管道敷設前,先進行施工作業帶線路清理,考慮到施工運輸設備和管道的焊接安裝場地的要求,本工程管道旱地、林地內施工作業帶為12m。清理施工作業帶、修建施工作業帶后,普通地段先采用挖掘機進行管溝開挖,之后采用布管機等設備進行布管,管道間采用焊接方式進行連接,經碰頭、吹掃、試壓和氮氣置換后,再采用機械施工的方式進行覆土回填,并進行復耕復植,工程各穿越地段則采用機械化加人工施工。項目所使用的管道均為外購已進行防腐處理的管材和設備,施工現場不進行防腐作業。在施工過程中將產生少量的施工廢氣、施工廢水、施工固廢和施工噪聲,以及對當地生態環境的破壞,施工流程圖見圖3.3-1。圖3.3-1管道施工及產污節點圖1、管道敷設(1)清理施工作業帶管道施工前,在靠近道路、建筑物、地下管道、電纜等地段,應設置明確的警示標志;需要對施工作業帶進行清理和平整,以便施工人員、車輛和機械通行,然后才能進行管溝開挖作業。根據管道覆蓋土層厚度、溝底加寬裕量、施工便道的寬度等條件確定。本工程管道采用全埋地敷設。在增加土方量不大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優先采用彈性曲線敷設。經過比較或條件不允許時,可采用熱煨彎管。本工程管道一般地段施工作業帶按12m計。一般土方地段管頂正常覆土厚度不小于1.5m;無特殊沖刷要求的局部地段,如坎根處管頂最小埋深值1.2m。為了保證本工程輸氣管道埋深符合設計要求,在一般地段管溝開挖過程中保證開挖深度為2m。(2)修筑施工便道管道沿現有公路的走向進行敷設,為了方便施工和今后的運行管理與維護,在現有公路不能到達的地段才需要進行施工臨時便道的建設,項目需改建、擴建施工便道500m、寬度≤4m,主要用于施工人員搬運施工器械和管道使用,進行掃線操作,設置步道即可。施工便道的具體位置需根據施工過程的實際情況確定,施工便道用地類型為旱地,與臨近的主干道相接,便于項目施工材料的運輸,施工便道周邊敏感點,涉及到耕地、少量人居等,不涉及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飲用水源保護區等環境敏感點。①施工便道整修方法由于項目本區域地勢平坦,選擇原有機耕道進行整修,盡量在坡度變化較緩的地方在已有機耕道的基礎上修建施工便道。整修工藝為:清理道路兩側路基后,先填以外購土石方,壓實后作為路基,之后在路基上鋪碎石作為路面。②施工便道的恢復施工結束后,施工便道不再有利用價值,建設方根據建設前施工便道的占地類型、參照施工作業帶的恢復方式進行跡地恢復。僅在當地政府要求保留某段施工便道作為鄉村道路使用的情況下,方可保留當地政府所要求保留的施工便道。(3)一般地段管道開挖及敷設1)一般地段管溝開挖本工程采用機械+人工施工方式進行埋地敷設。管溝斷面一般呈梯形,管溝溝底寬度一般為管道結構外徑加上0.5m,管溝開挖土石方堆放于管溝一側,另一側為施工場地。管溝開挖剖面示意圖,見下圖所示:一般地段14m一般地段14m圖3.3-2一般地段管道施工方式斷面示意圖圖3.3-3管溝開挖示意圖圖3.3-4管道施工作業帶示意圖一般地段開挖時,為有效保護耕作層,一般采取分層開挖、分層堆放、分層回填的原則。管溝開挖過程中,地表擾動劇烈,流失強度可能達到劇烈侵蝕以上,特別是如果遇到雨季,水土流失將十分嚴重。在斜坡和溝槽地段應采用石料或編織袋裝土砌筑擋土墻(護坡),避免出現水土流失同時加固作業便道。2)一般地段管道敷設管道以溝埋方式敷設為主,為確保管道安全,減少人為和外力因素造成破壞的可能性,本工程管線管道應有足夠的埋設深度,根據本工程設計資料,本工程一般地段管道管頂埋深為1.2m,可進行適當調整,但需滿足《輸氣管道工程設計規范》(GB50251-2015)相關要求,且調整前需通知設計單位知曉。石方區管段敷設時,管溝應超挖0.3m,并用細土將超挖部分回填壓平。3)管溝回填根據施工方法及土壤性質不同,管溝回填應先用細土回填至管頂以上0.3m,才允許用土、砂或粒徑小于100mm的碎石回填并壓實,管溝回填土高度應高出地面0.3m。石方或碎石段管溝挖深應比土壤地區超過0.3m,并用細軟土作墊層,以保護管道外防腐層。覆土要與管溝中心線一致,其寬度為管溝上開口寬度,并應做成弧形。沿線施工時破壞的擋水墻、田埂、排水溝、便道等地面設施回填后應按原貌恢復。對于回填后可能遭受洪水沖刷或浸泡的管溝,應按設計要求采取分層壓實回填、引流或壓砂袋等防沖刷和防管道漂浮的措施。(4)特殊地段管道開挖及敷設擬建項目管道穿越道路2次。本工程穿越道路采取的是開挖+套管的方式。開挖加套管穿越的敷設方式是用鋼筋混凝土水泥套管敷設,穿越公路采用人工開挖方式,開挖到基礎層后進行管道敷設工作,之后按照原道路結構對道路進行恢復,管道穿越公路應垂直交叉通過,必須斜交時,斜交角度大于60°,套管頂埋深大于1.2m,路基下面的管段不允許出現轉角或進行平、豎面曲線敷設。圖3.3-5管道穿越公路斷面示意圖管道穿越道路應遵循以下要求:①管道在穿越段采用鋼筋混凝土套管加以保護,套管頂距離地面的埋深≥1.2m,套管兩端伸出公路坡腳或排水溝的長度不小于2m,套管頂距道路兩側排水溝埋深不小于1.0m。②套管內的天然氣管道宜設置絕緣支撐,并不得損壞管道外防腐涂層。套管兩端宜采用柔性材料進行端部密封,套管接口應采用密封處理。③管道穿越道路應垂直交叉通過,必須斜交時,斜交角度應大于60°。路基下面的管段不允許出現轉角或進行平、豎面曲線敷設。④穿越道路的管道強度設計系數應符合《油氣輸送管道穿越工程設計規范》(GB50423-2013)的相關要求。本項目穿越道路時采用開挖預埋套管方式穿越。開挖預埋套管穿越道路將短時間阻斷交通,給當地居民生產和生活帶來不便,管線穿越道路段車輛稀少,加之施工時間短,施工期間組織人員臨時指揮交通,因此在穿越施工時不會對所穿越道路的交通帶來較大影響。施工完畢后,做好各種道路的路面恢復,各穿越位置設置標志樁和警示牌。3)穿越方式可行性分析擬建項目采用機械開挖為主、人工開挖為輔的方式,降低項目施工期間對耕地的損失和區域內生態環境的影響程度,也有效地降低了臨時占地的面積。因此,項目采用機械開挖為主、人工開挖為輔施工的作業方式可行。根據穿越點現場情況、車流量及相關部門的對接,大開挖+套管穿越一般水泥道路,對道路無影響。施工完畢后,盡快恢復其路面和通車能力,對當地居民的出行影響較小,穿越方式可行。(5)下管入溝1)管道下溝和回填:本工程主要采用溝上組對焊接,分段下溝的方式施工。管道起吊下溝,管道下溝后,管道與溝底表面貼實且放到管溝中心位置,應使管道軸線與管溝中心線重合。管溝回填前宜將陰極保護測試線焊好并引出,待管溝回填后安裝測試樁。管道穿越地下電纜、管道、構筑物處的保護處理,應在管溝回填前按設計的要求配合管溝回填施工。管溝回填土應高出地面300mm以上,用來彌補土層沉降的需要。覆土要與管溝中心線一致,其寬度為管溝上口寬度,并應做成梯形或弧形。沿線施工時破壞的擋土墻、田埂、排水溝、便道等地面設施回填后應按原貌恢復。對于回填后可能遭受洪水沖刷或浸泡的管溝,應按設計要求采取分層壓實回填、引流或壓沙袋等防沖刷和防管道漂浮的措施。管溝回填土自然沉降密實后,一般地段自然沉降宜30d后,地下水位高的地段自然沉降宜7d后,應用雷迪導管儀對管道防腐層進行地面檢漏,符合設計規定為合格。2)管線連通:管線連通主要是公路、彎頭、彎管處及穿越段與直埋段預留處的連頭碰死口作業。為方便連頭、碰死口,在管段連頭處前后30m左右管溝不回填,連頭作業面平整、清潔、無積水。直管段連通時,用盤尺、角尺、水平尺等工具配合拉線,測量劃線下料。管線彎頭、彎管處連頭時,用經緯儀測量管溝與施工圖要求的角度是否相符,若誤差在允許范圍內,應按管溝的實際角度下料。若采用溝上預制、溝下組裝,下料尺寸要準確,不得使用外力強行組對。碰死口應采用外對口器對口,根焊完成50%以上方可撤離外對口器。連頭所用管段應進行強度和嚴密性試壓,合格后方可使用。(6)清管、試壓、干燥、焊接和防腐管道清管、試壓及干燥施工期應編制施工方案,根據安全生產應急預案,充分考慮施工人員及附近公眾與設施安全,建設單位和監理單位批準后方可實施。①清管管道試壓前應采用壓縮空氣進行吹掃,吹掃次數不小于2次。須把管內存留的泥土、水、焊渣等異物排除干凈。吹掃管線應設臨時放空口,吹掃放空口前嚴禁站人。氣體吹掃應符合下列要求:A.吹掃氣體流速不宜小于20m/s。B.吹掃口與地面夾角應在30~45度間,吹掃口管段與被吹掃管段必須采取平緩過渡對焊,吹打口直徑為150mm。C.吹掃長度不宜超過500m,管道超過500m宜分段吹掃。D.當目測排氣無煙塵時,應在排氣口設置白布或涂白漆木靶板檢驗,5min內靶上無塵土等污物為合格。②試壓管道清管合格后應進行試壓。鑒于本工程改線長度較短,故本工程穿越段與一般線路段一并進行強度試壓及嚴密性試壓,試壓時環境溫度不宜小于5℃,若環境溫度在5℃以下試壓,應采取防凍措施。全線整體強度試驗和嚴密性試驗均采用潔凈水。試壓完成后應立即對被試管段進行排水清管,并將試壓設備及閥門內的水排盡。試壓合格后,改線管道的碰口連頭焊縫應進行100%超聲波檢測和100%射線檢測,不再進行壓力試驗。表3.3-1一般段試驗壓力值、穩壓時間及合格標準地區等級強度試驗嚴密性試驗三級壓力值(MPa)1.5倍設計壓力設計壓力穩壓時間(h)424合格標準無變形、無泄漏壓降不大于1%試驗壓力值,且不大于0.1MPa③干燥輸氣管道在投產之前必須進行管道內水分的清除和管道干燥。管道干燥的方法采用干燥空氣法(用露點低于-40℃的干燥空氣)。管道干燥氣體吹掃時,在管道末端配置水露點分析儀,干燥后排出氣體水露點值應連續4h低于-20℃(常壓下的露點),變化幅度不大于3℃為合格。管道干燥施工中及結束后應及時按規定填寫記錄。干燥合格后,如果沒有立即投入運行,宜充入干燥氮氣保持管內為微正壓密封,防止外界濕氣重新進入管道,否則應重新進行干燥。④焊接和防腐管道間采用焊接方式進行連接,最后碰頭進行供氣工程。本工程管線焊接一般采用半自動、手工焊兩種焊接方式進行溝上焊接;焊接前嚴禁強力組對,具體焊接方式應根據其地形條件,結合施工單位的設備條件確定。對改線段管道所有焊縫以及試壓后連頭的碰口焊縫均應進行100%全周長超聲波檢測,合格后再進行100%的X射線探傷檢驗。工程探傷檢驗出專業隊伍開展,應按照《工業X射線探傷放射防護要求》(GBZ117-2015)對管道探傷X射線復驗進行。采用超聲波檢測和X射線探傷按《石油天然氣鋼質管道無損檢測》(SY/T4109-2013)執行,均達到II級為合格,且不允許有未焊透和未熔合缺陷。本工程管線焊接完成后,應進行焊縫外觀檢查,焊縫外觀成型均勻一致,焊縫及其熱影響區表面上不得有裂紋、氣孔、夾渣、飛濺、弧坑等缺陷。三層PE已率先在石油天然氣系統得到應用,三層PE可使埋地管道的壽命達到50年,本項目管道已由廠家進行常溫型三層PE加強級防腐,擬建項目施工期不進行現場防腐。2、氮氣的置換與通氣工程竣工驗收合格后,投產前必須先用氮氣置換管道、設備內的空氣,嚴格按《天然氣管道運行規范》(SY/T5922-2012)、《石油天然氣管道安全規程》(SY6186-2007)執行。注氮作業注意事項:1)注氮作業現場周圍設20m范圍設警戒區,有明顯警戒標志,與注氮作業無關人員嚴禁入內。注氟作業人員應佩戴標志;2)注作業人員進入現場前,必須進行安全培訓、技術和務交底,并明確各自職責;3)現場應配置鼓風機,以保持注氮施工現場通風,防止液氮大量泄漏造成人員缺氧窒息。改線管路與現有管路之間連接時,對現有管線進行停氣,同時關閉項目起點和終點處的閥室,待改線管道焊接完成后,采用氮氣置換管道、設備內的空氣,管道內存在的氣體通過放空立管燃燒后排放,天然氣的燃燒產物為水和二氧化碳,對大氣影響較小。3、廢舊管道處理廢舊管道處理約為478m,改線后的廢舊管道,必須對其進行氮氣置換,確保管道內無殘留天然氣。原管道為直埋敷設,直埋段全部開挖回收。拆除運走后,應按要求將地貌恢復至原地貌。運營期輸氣工藝本次管線改線項目管道天然氣成分與原管線輸氣氣體組成及物理參數一致。建成運營后主要為管線下游地區提供氣源輸送供給服務。本次評價內容僅為管線建設,不包括天然氣綜合站(合建站)。運營期輸氣管道即作為天然氣集輸,正常運營期間,管線敷設于地下,無“三廢”產生。施工作業帶恢復其土地原有功能,植被逐漸恢復,水土保持防護逐漸完善,沿線水土流失程度將恢復至原有水平。管道每年檢修期間,將產生檢修廢渣,由現有輸氣站統一收集,交由具有資質的固體廢物處置單位進行資源化利用。運營期主要進行管網的運行管理。管網建成后,為了維持管網的正常工作,保證安全供氣,必須做好日常的管網運行管理工作,使整個管網處于最佳的運行狀態。3.3.2污染源分析施工期從施工工藝特征分析可知,擬建項目施工期以管線的敷設為主,管道在施工過程中由于運輸、施工作業帶的清理、管溝開挖、布管等施工活動將不可避免地會對周圍環境產生不利影響。一種影響是對土壤的擾動和自然植被等的破壞,這種影響在管道施工完畢后的一段時間內仍將存在。另一種影響是在施工過程中產生的“三廢”排放對環境造成的影響,這種影響是短暫的,待施工結束后將隨之消失。施工期主要產污及治理情況如下:1、廢氣本項目施工期廢氣主要為:場地清理、管道開挖、土方回填等產生的揚塵,施工建筑材料的裝卸、運輸、堆砌過程以及開挖土方的堆砌等造成揚塵;施工機械燃油廢氣和運輸車輛的尾氣的排放;管道施工焊接過程產生廢氣;以及管道投產前需要進行清管(或吹掃)、試壓、干燥、空氣置換等,會排放含有少量泥沙、焊煙等顆粒物的空氣以及氮氣和天然氣。(1)揚塵項目施工揚塵主要產生在以下環節:①管溝開挖時產生的揚塵。②開挖產生的臨時土石方堆放時產生的揚塵。③施工運輸車輛產生的運輸揚塵。項目輸氣管線管溝開挖主要為機械開挖,所挖出的土石方作為管溝回填土就地回填。管溝開挖過程中,僅在土石方臨時堆放期間產生揚塵,由于項目采用機械化作業,分段施工,每個施工段的時間均較短,在采用灑水降塵措施及加強施工管理后,臨時堆放土石方產生的揚塵量甚微。(2)施工機械燃油廢氣本工程施工期作業使用柴油發電機。針對柴油發電機尾氣污染,建議發電機設置于距離居民敏感點較遠的地方,并盡可能位于其下風向。此外,要求使用低硫低污染的0#柴油,從而減少對周圍環境的影響。(3)焊接煙塵本工程管道采購時為成品,出廠時已做防腐處理,故無防腐廢氣產生。在施工現場僅補口,補口作業會有少量的焊接廢氣排放。管道焊接產生焊接煙塵,本項目線路全長為0.8391km,根據類比資料分析,每公里消耗約400kg的焊條,每公斤焊條產生的焊接煙塵約8g,則擬建項目估算焊接煙塵產生量約為0.0027t。(4)管道清掃、吹掃、試壓、置換廢氣管道投產前需要進行清管、試壓、干燥和空氣置換,根據污染源分析,管道清管過程排出的氣體,主要包括少量泥沙、焊渣等;管道試壓及管道干燥過程排出的氣體為潔凈空氣;管道空氣置換過程排出的氣體主要是空氣及氮氣,以及含有少量天然氣。關于天然氣管道清管和吹掃廢氣,目前國內尚無進行治理的實例。從現有天然氣管道工程清管、吹掃的實際工作情況來看,其僅在投產前進行清管或吹掃,并且持續排放時間短,含有粉塵量較少。(5)廢舊管道放空、置換廢氣廢舊管道封堵、拆除前需進行放空、氮氣置換,主要產生非甲烷總烴、氮氣、空氣。本項目依托現有閥室外的放空系統直接排放(距本項目約8km),且放空時間很短。管道空氣置換過程排出的氣體主要是空氣及氮氣,以及含有少量天然氣,且持續排放時間短。因此放空、置換廢氣對周邊大氣環境影響較小。2、廢水施工期廢水主要為施工作業中產生的管道試壓排水、生活污水等。(1)管道試壓排水擬建項目管道組焊并完成穩管后,將采用清潔水對管道進行清管、試壓。試壓廢水中除含少量的懸浮物外,沒有其他污染物,根據國內其他管線建設經驗,這部分廢水經沉淀后可重復利用或直接排放。一般清管和試壓為分段進行,用量一般為充滿整個管道容積的1.2倍,一般每段不宜超過10km,管線全長0.8391km;試壓水的總用水量約為76.2m3。項目施工期間修建臨時沉砂池,試壓廢水分段排放,試壓廢水經分段沉淀后可用于農田灌溉。(2)生活污水天然氣管道遷改工程建設期3個月(約90天),施工人員約有20人。本項目沿戴店安置小區東側外圍進行管道遷改,施工期間不單獨設置施工生活營地,施工人員租用當地民房作臨時營地,食宿依托小區解決;用水量按70L/人·d計,則施工期平均每個工點生活用水量為1.4m3/d,產生的廢水量按80%計,約為1.12m3/d。主要污染物為COD、BOD5、氨氮等,其產生濃度類取經驗值,分別為:300mg/L、200mg/L、30mg/L。生活污水由當地居民現有污水處理設施處理,處理后由市政管網排入繁昌區城南污水處理廠進行深度處理,不會對水體水質造成明顯的不利影響。3、噪聲擬建項目噪聲污染主要為施工現場的各類機械設備噪聲、物料裝卸碰撞噪聲、施工人員的活動噪聲以及物料運輸的交通噪聲。依據《環境噪聲與振動控制工程技術導則》(HJ2034-2013)附錄A表A2的常見施工機械噪聲源及源強及輸氣管道施工現場測試值資料,按照最大值確定本工程施工設備噪聲級,詳見表3.3-4。表3.3-4施工期噪聲排放情況等效聲級:dB(A)序號產噪設備施工階段距聲源10m處源強產生方式1挖掘機管線開挖86間歇2輪式裝載機整個施工期91間歇3推土機場地平整、埋管作業85間歇4運輸車整個施工期86間歇5切割機管道切割80間歇6電焊機管線焊接67間歇7輪胎式吊管機*吊管86間歇8發電機整個施工期98間歇9空壓機清管、試壓88間歇*輪胎式吊管機聲壓級通過《土方機械噪聲限值》(GB16710-2010)確定,聲功率級由聲壓級核算來的。4、固廢擬建項目施工期產生的固體廢物主要為施工人員的生活垃圾、工程臨時棄土棄渣、廢舊管道和施工廢料等。(1)生活垃圾管道施工期間施工人員將產生少量的生活垃圾,產生量按1kg/人·d。施工期間產生的生活垃圾量約為1.8t,定期收集后由當地環衛部門收集后處理。(2)工程臨時棄土、棄渣施工過程棄土、棄渣主要來自管溝開挖、穿越工程等。本工程總開挖22669m3,總填方22669m3,項目無需棄方、借方。施工開挖過程中產生的土方全部回填和周邊低洼地區進行平整,土石方挖填平衡,無棄土產生,無需設置永久棄土場。工程土方臨時堆砌處置不當會造成較嚴重的水土流失,臨時堆放場地應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減弱對環境的負面影響。(3)施工廢料施工廢料主要包括焊接作業中產生的廢焊條、少量焊縫防腐采用的熱收縮帶零頭、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廢包裝材料、廢混凝土等。擬建項目管道防腐均在廠家預制完成,管道焊接口防腐產生的固體廢物主要是聚丙烯膠粘帶零頭。根據類比調查,一般管線施工過程中施工廢料的產生量約為0.2t/km,擬建項目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施工廢料量約為0.168t。對于施工產生的廢棄焊頭、廢零頭,不得直接丟棄,應在每個焊接作業點配備鐵桶或紙箱,廢棄物直接放入容器中,施工結束后集中回收處置。施工過程產生的廢棄包裝物等,應及時收集,可再生利用的進行回收利用;其它無回收利用價值的垃圾,依托當地環衛部門有償清運,按相關規定進行妥善處置。(4)廢舊管道、清管廢渣施工期對部分現有管道(約478m)進行開挖拆除;拆除前對管道進行清管處理,此過程會產生清管廢渣。清管后采用氮氣進行置換,確保管道內無天然氣殘留的情況下,將廢舊管道分割拆除運走處理,此過程會產生廢舊管道。廢舊管道集中收集后外售廢品回收站,清管廢渣依托現有蕪銅線項目進行處理。5、生態環境影響管線施工過程中的生態影響主要表現為管道鋪設施工建設過程中對陸生生態環境產生影響。管道敷設施工過程對周邊生態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在土方開挖、施工場地平整、施工道路修筑、棄土棄渣堆放等施工對土地利用、植被破壞及生物量產生明顯的影響,導致區域生態環境發生變動。管溝開挖時對土壤實行分層開挖、分層堆放和分層回填;回填時,為恢復土壤的結構,嚴格按原有土壤層次進行回填。回填完成后,管道工程完工后及時恢復施工跡地,立即恢復管道沿線的植被和地貌,對作業區外緣被破壞的植被進行復種,并對各穿越處采取相應的加固措施,防止垮塌。項目區域周邊分布為荒草地,以次生草本植物為主,由于受人類活動影響,項目區野生陸生生物資源現存量少,項目建設范圍內無珍稀野生動植物。由于本工程輸氣管線很短,項目施工周期較短,因此本項目的施工基本不會造成區域生態環境的破壞。6、水土流失土石方開挖階段,表土裸露,局部蓄水固土功能喪失,從而導致水土流失。此外,在開挖時會有臨時堆放的土石方,遇降雨時會產生嚴重的水土流失。據資料介紹,經擾動的土壤和未經擾動的土壤比較,其侵蝕模數可加大10倍。若不采取植被恢復等措施,將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管道兩側2米范圍內為水土流失重點區。水土流失的危害性表現在:降低土壤肥力,水土流失一般沖走富含有機質的表層細土粒;水域流失造成河流水質渾濁,影響的水體的使用功能;造成泥沙淤積,抬高河床,降低河道的泄洪能力。7、地下水項目施工期對地下水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管道施工對地下水環境的影響;施工期含油污水、建筑材料堆放期間的淋溶水等對地下水環境的影響。項目施工采用開挖方式,開挖過程一般不會產生區域地下水外滲的現象,即使有部分地下水外滲,由于一般為第四系孔隙水,和周圍的地表水聯系較為密切,水質一般均優于區域地表水水質,經簡單沉淀后可直排區域地表水體或用于區域農灌,不會對周圍水體產生不利影響。表3.3-5施工期污染源匯總表污染源主要污染物產生位置產生濃度及產生量處理處置方式排放濃度及產生量廢氣施工揚塵:TSP管線工程少量施工工地周邊100%圍擋、物料堆放100%覆蓋、施工現場地面100%硬化、土方開挖100%濕法作業、出入車輛100%清洗、渣土車輛100%密閉運輸少量施工機械廢氣(NO2、CmHn等)管線工程少量施工機械車輛定期保養維修少量焊接煙塵管線工程少量無組織排放少量廢水管道清管試壓廢水管線76.2m3沉淀后用于施工后期跡地恢復綠化灑水少量施工人員生活污水施工生活126m3擬建項目沿線不設置施工營地,施工人員租用當地民房作為臨時營地。施工人員生活污水利用民房現有污水管網進行處理排放量100.8m3噪聲建筑施工、運輸車輛噪聲管線工程80~104dB(A)選用符合國家標準的低噪聲設備,控制作業時間,設備要及時維護和保養固廢生活垃圾施工生活1.8t施工營地產生的生活垃圾經收集后,依托當地環衛部門處置臨時棄土、棄渣管線工程22669m3開挖過程中產生的土方全部回填施工廢料管線工程0.168t在每個焊接作業點配備鐵桶或紙箱,廢棄焊頭、廢零頭直接放入容器中,施工結束后集中回收處置。廢包裝物等應及時收集,可再生利用的進行回收利用;其它無回收利用價值的垃圾,依托當地環衛部門有償清運,按相關規定進行妥善處置廢舊管道及清管廢渣管線工程478m廢舊管道集中收集后外售廢品回收站,清管廢渣依托現有蕪銅線項目進行處理運營期本項目工程內容為天然氣管線建設,營運期為采用密閉輸送天然氣。正常情況下基本上無大氣、地表水、噪聲和固廢環境影響。1、廢水本項目為天然氣管道建設,本次改建工程不設常駐工作人員,依托現有項目工作人員進行巡線、巡檢,巡線、巡檢人員依托管道沿線現有的廁所。本次改建工程無生活污水產生和排放。2、廢氣本項目為燃氣管道建設,輸氣管道的輸送介質是凈化后的天然氣,是一種無毒、無害、易擴散、易燃的清潔氣體,采用密閉輸送工藝。在正常情況下,無廢氣產生,其對環境影響較小。3、噪聲本項目為天然氣管道輸送,天然氣輸送產生一定空氣動力噪聲,噪聲值較低。4、固廢天然氣高壓管網運營過程中不產生固廢,按照已經建成運行的管道運行過程中,過濾器更換及清管等日常維護工作約三年進行一次,過濾器更換及清管作業時會產生一定量的廢渣,主要成分為硫化鐵粉末,每次產生的廢渣不超過50kg,屬于危險固體廢棄物;本次遷改項目清管廢渣依托現有蕪銅線項目進行處理,本次不對清管廢渣產生情況做具體分析。3.3.3污染物總量控制污染物總量控制是在當地環境功能區劃和環境功能要求的基礎上,結合當地污染源和總體排污水平,將各企業允許排放總量合理分析,以維持經濟、環境的合理有序發展的,達到預定環境目標的一種控制手段。本項目建成投產后,由于輸送的是凈化天然氣,正常運行時天然氣處于密閉輸送狀態,無污染物產生和外排;僅在某些生產檢修或事故過程中會產生少量放空廢氣,對外部環境的影響輕微,故不對國家規定的需總量控制的污染物進行總量設定。3.3.4環境管理本項目建成運行后將建立“安全與環保管理體系”,對工程實施管理;依托支線輸氣站員工定期巡查,對員工進行培訓,使員工自覺遵守安全、環保管理要求,保護自身的人身安全和健康,減少直至杜絕環境污染事故的發生。責任到人、指標到崗,并有監督,實行合理的獎懲制度,促進環境保護理念深入人心。
4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4.1自然環境概況4.1.1地理位置擬建項目位于蕪湖市繁昌區繁陽鎮境內。蕪湖市位于安徽省東南部,地處長江下游南岸,地處東經117o58'′~118o43'、北緯30o38'~31o31'。南倚皖南山系,北望江淮平原,長江自城西南向東北緩緩流過,清弋江自東南向西北,穿城而過,匯入長江。繁昌區隸屬蕪湖市,位于蕪湖市區西南方。繁昌區北靠長江,是皖南山區的門戶。繁昌縣的地理坐標為東經118o17'~118o43',北緯30o56'~31o34'。繁昌區區位優越、交通便捷。緊依蕪銅路(省道321),距蕪湖市區39Km,距銅陵市區50km,距南京152km,距上海390km。處皖南北部,其北臨長江,南望九華,東接長江金三角,西通中部腹地,素有“皖南門戶”之稱。浩浩長江,由西向東,穿山越嶺,奔騰而來,在這里形成一條寬闊平穩可行駛萬噸級船只的“黃金水道”。滬銅鐵路、沿江高速公路宛如兩條巨大的動脈,將繁昌同富饒發達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和廣大內陸腹地連接起來。由繁昌前往南京祿口、合肥機場也非常方便,車程不到一個半小時。4.1.2地形地貌繁昌區在區域上處在沿江平原丘陵區。地形南高北低,西高東低。海拔400~500m之間的山峰有三座,由高到低,分別為:寨山(處在荻港、新港、蘆南三個鄉鎮的交界地帶)477.2m,紅花尖(位于孫村、馬壩兩個鄉鎮交界地帶)450m,浮山(是峨山鄉與浮山鄉交界的山峰)431.6m。海拔超過400m的國土面積僅有)0.62km2;海拔高程大于200m的面積約60km2,占國土總面積的6.82%;海拔高程低于20m的國土面積為472.3km2,占國土總面積的53.7%,其中181km2為水面面積。繁昌區的地勢特征總體上由南向北可以概括為:一陵(由東部浮山向西南延伸進入銅陵境內,呈北東向展布)一谷(蕪銅鐵路從此經過,呈北東向展布)一丘(以寨山、紅花尖為主體構成,周邊均為開闊的第四系分布區)一河(由現狀長江河道及漫灘區構成)。境內主要山嶺有:寨山、紅花尖、馬仁山、五華山、浮山,分布在縣境西北部。境內平原按其特征分為圩區平原和少量河谷平原。圩區平原面積近200km2,地勢低平,水網密布,一般標高6~10m。分布在縣境漳河系統及北部橫山河和西部黃滸河流域。基本的地貌形態按其成因類型可以劃分為兩類:丘陵和平原。(1)丘陵①高丘:屬于侵蝕剝蝕類型。分布縣境的西南部,海拔一般大于200m。殘坡積物的厚度較薄,灰巖分布區大多巖石裸露。地形坡度一般小于20°,植被覆蓋率較高,極少有居民居住。②低(殘)丘:屬于剝蝕類型。一般分布在高丘周邊,零星分布平原地帶,海拔高程一般在50~200m。丘崗區是丘陵向平原過渡的地貌類型,在本縣境內,該區是人類采礦活動地主要地區。(2)平原①階地:屬于剝蝕堆積類型,分布在丘陵邊緣地帶。海拔高度一般在15~50m,多數由第四系更新統的粘性土體組成。②河漫灘:屬于堆積類型,主要沿長江、漳河分布。地勢低平,海拔高程一般小于15m;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統的粘性土及其砂性土組成。4.1.3氣象氣候繁昌區屬北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區。全年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適中,季風明顯,光照充足。根據繁昌縣氣象局資料(1954年~2013年):區內多年平均氣溫15.9℃,最高氣溫為41.2℃(1966年8月7日),最低氣溫為-14.3℃(1969年2月5日)。多年平均降雨量為1313.5mm,最大降雨量為2010.6mm(1954年),最少降雨量為697.9mm(1978年),日最大降水量180.4mm(1984年6月13日),時最大降水量104.5mm(1970年8月25日16時42分開始)。多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014.7小時,年平均無霜期231天,多年平均蒸發量為1048.5mm,多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2%。4.1.4河流水系區內地表水系發育,以東北部為著。溝塘棋布,水布交織。其中長江水面約45km2,河流、湖泊水面約40km2,圩區溝56km2,山區水庫、塘壩水面14km2,其它水面約26km2,境內地表水系均屬長江水系。主要河流有漳河、峨溪河等主要地表水系。長江:自西南向北斜貫縣西、北邊界,水面寬1至2.5公里,最窄處800米(荻港鳳凰磯),自荻港鎮慶大圩的河線自然村進入繁昌,自新港鎮高安閘出鏡。長江流域總面積180萬km2,繁昌全境均屬長江流域,其中地表徑流直接匯入長江干流的區域面積為120.7萬km2。長江流經繁昌的江段長度42.5km。調蓄能力極強,多年平均徑流量(引用位于銅陵的大通(海埂)站的資料)29000m3/s,最小流量4620m3/s(1977年1月31日)。在繁昌縣境內的水位站有兩個,分別為上游的慶大水位站(位于荻港鎮慶大村)和下游的螃蟹磯水位站(位于中溝鄉東升村),根據多年的實測水位變化的規律:每年4~5月開始上漲到7~8m;汛期6、7、8三個月最高,一般為10~12m;9、10月逐漸下降,1、2月份最低,一般為3~4m。漳河:發源于南陵縣綠嶺荷花塘,流域總面積1359km2,干流長度115km,地跨涇縣、南陵、繁昌、蕪湖4縣和蕪湖弋江區、三山區。其中繁昌縣境內流域面積232km2。漳河自平鋪鎮永慶圩肇埠入境,至大有圩馬港出境,河段長17km。漳河南陵站多年平均流量8.9m3/s,多年平均徑流量2.8億m3,最大年徑流量6.5億m3,最小年徑流量1.2億m3,河寬30至105m,其支流有峨溪河和泊口河。峨溪河:源于繁陽鎮范沖,屬長江的二級支流,漳河的一級支流,流經繁昌縣城于峨橋鎮并入漳河。峨溪河流程約23km,流域跨繁昌縣和蕪湖市三山區,流域面積160km2,河底寬5至60m,深4至6m,最大泄洪量每秒290m3。平槽河寬50至350m。屬季節性河流,雨季4至7月洪水暴漲,枯水期上游斷流。另外峨溪河的支流在城區有南門河、西門河、安定河、牛口山河及前沖山河。區域地表水系圖見圖4.1-2。項目位置項目位置圖4.1-2項目所在區域水系圖4.1.5區域水文地質區域地下水類型分為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水和基巖裂隙水兩種類型。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水該含水層巖性主要為灰色、灰白色,粉~中細砂層,主要埋藏于地下30m內的蕪湖組地層中,局部為透鏡體。分布于區西北部,厚度較大,厚約4~36m;富水程度一般。基巖裂隙水巖性為三疊系中統黃馬青組(T2h)灰白色砂巖,水量貧乏。據區域水文地質資料顯示,地下水化學類型主要為重碳酸鈣鎂型水,地下水礦化度為0.3~0.5g/L,pH在7.6左右。富水性較差,上部風化段為弱含水層。地下水主要賦存于砂巖裂隙中。含水層主要為強-中風化砂巖,地下水主要賦存于風化或節理裂隙中,厚度一般3~10m,為埋藏型,埋藏深度由調查區的西往東變深,西則約38.5m,東則約44.6~46.6m。擬建場地土層地下水主要為第四紀松散孔隙水,其中:1)上層滯水:主要賦存于①層土中,其主要補給來源為地表水、溝塘水及大氣降水的入滲,排泄方式主要為蒸發、徑流,地下水水量、變化幅度受天氣影響較大;2)潛水:主要賦存于②、③、③-1、③-2、④、⑤、⑤-1、⑤-2、⑤-3、⑥及⑥-1層地下水類型屬潛水,其中主要補給來源為上層滯水的入滲及側向補給,同時與周邊溝塘水呈一定的互補關系,與北部長江水亦有一定的聯系;3)下部基巖分布有基巖裂隙水,含水層厚度隨裂隙發育程度和地貌特征而定,其補給來源為上部第四紀松散孔隙水下滲及周邊高地基巖裂隙水的入滲,地下水位受天氣及季節影響較小。4.2環境質量現狀監測與評價4.2.1大氣環境質量現狀評價1、區域空氣環境質量達標情況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大氣環境》(HJ2.2-2018)內相關要求,需調查項目所在區域環境質量達標情況,判定所在地區域是否為達標區,項目所在區域達標情況判定優先采用國家或地方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公開發布的環境質量公告或環境質量報告中的數據或結論。一、二級評價還需補充現狀監測,用于區域污染物環境質量現狀評價以及環境影響預測。根據《2020年蕪湖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根據《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進行評價,全年環境空氣優良天數為323天,優良率達88.3%,較2019年增加63天,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88.3%,同比提高16.5%,改善幅度位居全省第二位;輕度污染37天,中度污染5天,重度污染1天,無嚴重污染天氣,重度污染天數比2019年減少1天。2020年全市空氣中細顆粒物(PM2.5)年平均濃度值為3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45%;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平均濃度為50
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63%;二氧化氮(NO2)年平均濃度為3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76%;二氧化硫(SO2)年平均濃度值為9微克/立方米,與2019年持平;臭氧(O3)日最大8小時平均值第90百分位濃度為14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54%;一氧化碳(CO)日均值第95百分位濃度為1.2毫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69%。2020年,蕪湖市以NO2為首要污染物的天數為41天,占16.14%;以O3(日最大8h平均)為首要污染物的天數為113天,占44.49%;以PM10為首要污染物的天數為19天,占7.48%,以PM2.5為首要污染物的天數為81天,占31.89%;SO2全年濃度無明顯變化;NO2、PM10、PM2.5污染物濃度年內變化趨勢接近,均為冬季高,夏季低;O3(日最大8h平均)濃度變化最顯著,夏季濃度高,冬季濃度低。全市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表4.2-1區域空氣質量現狀評價表污染物評價指標年均濃度標準值占標率(%)達標情況PM10年平均質量濃度50μg/m370μg/m371.4達標PM2.5年平均質量濃度35μg/m335μg/m3100達標SO2年平均質量濃度9μg/m360μg/m315達標NO2年平均質量濃度37μg/m340μg/m392.5達標CO日平均第95百分位質量濃度1.2mg/m34mg/m330達標O3日8小時最大平均第90百分位質量濃度95μg/m3160μg/m359.4達標由表4.1-2可以看出,評價區域內O3、PM2.5、PM10、SO2、NO2、CO年平均質量濃度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的要求,占標率均小于等于100%,項目所在區屬于達標區域。2、特殊污染物現狀評價根據工程污染物排放特點及區域環境空氣質量狀況,其它污染物監測項目為非甲烷總烴,監測期間同時進行氣溫、氣壓、風速、風向等氣象要素觀測。委托安徽金祁檢測有限公司于2021年12月20日~12月26日進行了現場采樣。在評價范圍內共布設1個現狀監測點,具體見下表4.2-2、圖4.2-1。表4.2-2大氣現狀監測點布設一覽表測點序號監測點位方位監測項目監測時間與頻次G1戴店安置小區擬建管線東側90m非甲烷總烴以連續1h采樣獲取平均值,或在1h內以等時間間隔采集3~4個樣品計平均值連續監測7天;每天采樣4次,每次采樣45min(1)監測采樣周期、時段和頻次連續監測7天。非甲烷總烴監測小時濃度每天采樣4次,每次采樣45min,監測同時記錄氣溫、氣壓、風向、風速。(2)采樣及分析方法本次環境空氣中污染物采樣、分析方法按照環保部頒發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和《環境監測技術規范》(大氣部分)執行。表4.2-3大氣因子監測方法及依據監測因子監測方法及依據非甲烷總烴《環境空氣總烴、甲烷和非甲烷總烴的測定直接進樣-氣相色譜法》(HJ604-2017)表4.2-4監測期間氣象條件檢測日期天氣狀況氣溫(℃)氣壓(KPa)風速(m/s)風向2021.12.20晴5.1~16.2101.63~102.051.5~1.6西南2021.12.21晴5.6~16.7101.59~102.031.1~1.2東南2021.12.22晴6.0~14.3101.64~102.011.5~1.6南2021.12.23晴5.9~14.1101.61~102.071.7~1.8東2021.12.24陰0.0~7.3102.03~102.431.8~1.9東北2021.12.25晴-2.9~1.7102.31~102.671.6~1.7東北2021.12.26多云-2.7~1.5102.29~102.611.6~1.7西北圖4.2-1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點位圖(2)監測結果表4.2-5非甲烷總烴現狀監測結果單位:mg/m3監測點位采樣頻次檢測結果(小時均值)12.2012.2112.2012.2112.2212.2312.24G1第一次0.560.590.470.560.570.570.63第二次0.540.530.450.630.600.520.59第三次0.570.700.640.590.620.550.62第四次0.500.570.570.570.640.560.533、特殊污染物現狀評價結果(1)評價標準本次特殊污染物非甲烷總烴執行《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詳解》中規定的2mg/m3。(2)評價方法采用單項質量指數法進行評價。單因子指數法計算公式為:式中:——污染物單因子指數;——污染物實測濃度,mg/m3;——污染物評價標準,mg/m3。(3)監測結果及評價環境空氣質量評價結果見表4.2-6所示。表4.2-6非甲烷總烴質量評價結果一覽表監測點位監測項目小時平均濃度污染指數范圍超標率(%)達標情況最小值最大值G1非甲烷總烴0.2250.350達標根據計算結果,繁昌區繁陽鎮戴店村段非甲烷總烴滿足《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詳解中要求,說明項目區域的環境空氣質量在監測期間較為良好。4.2.2地表水環境質量現狀評價1、環境狀況公報現狀評價根據《2020年蕪湖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全市列入國家水質考核斷面共有6個,長江東西梁山、漳河澛港橋、青山河查灣、青弋江寶塔根、裕溪河裕溪口、黃滸河荻港6個斷面水質均值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Ⅱ類標準,其中青弋江寶塔根、裕溪河裕溪口、黃滸河荻港3個國控斷面優于國家考核要求。全市市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共2個(二水廠和四水廠),取水口均位于長江,按每月對水源地開展的水質61項指標檢測結果評價,每年3月、7月進行的109項全指標分析,水源地總體水質符合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標準,滿足生活飲用水源地水質要求,水質達標率為100%。全市縣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共4個,取水口位于長江、青弋江和西河,按每季度對水源地開展的水質61項指標檢測結果評價,每年6-7月開展的109項全指標檢測結果符合《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水標準,水質達標率為100%。2、區域地表水環境現狀監測本項目為位于蕪湖市繁昌區繁陽鎮境內,項目所在區域地表水體為峨溪河,本次地表水環境質量現狀評價監測數據引用《安徽繁昌經濟開發區總體規劃(2019-2035年)環境影響報告書(送審稿)》中峨溪河監測斷面的監測數據。監測因子地表水監測因子包括:pH、SS、CODcr、BOD5、NH3-N、TP、六價鉻、硫化物、氟化物、揮發酚、石油類、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同步監測各斷面水溫、流量和流速等。監測點位評價在峨溪河設置水質現狀監測斷面。水域水環境質量現狀監測斷面、監測點具體布設情況見表4.2-7和圖4.2-2所示。表4.2-7地表水監測斷面布設情況一覽表河流名稱斷面號監測斷面位置峨溪河W11繁昌區城市(南區)污水處理廠排污口上游500mW12繁昌區城市(南區)污水處理廠排污口下游500mW13繁昌區城市(南區)污水處理廠排污口下游2000m(3)監測時間及頻率2019年12月7日至8日,連續監測2天,每天監測1次。(4)監測方法監測采樣方法執行《水質采樣方法設計規定》(GB12997-91)、《水質采樣技術指導》(GB12998-91)、《水質采樣、樣品保存和管理技術規定》(GB12999-91)。(5)監測結果監測期間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結果見表4.2-8。表4.2-8地表水監測結果(單位:mg/L,pH無量綱)監測斷面位置W11W12W13《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標準》(GB3838-2002)Ⅲ類日期12.0712.0812.0712.0812.0712.08PH6~9SS111335312529/COD16.419.618.5≤20BOD≤4氨氮0.6980.8500.6070.5680.6390.686≤1.0TP7≤0.2六價鉻<0.004<0.004<0.004<0.004<0.004<0.004≤0.05石油類<0.01<0.01<0.01<0.01<0.01<0.01≤0.05硫化物<0.005<0.005<0.005<0.005<0.005<0.005≤0.2氟化物0.350.360.320.320.320.32≤1.0揮發酚0.00040.0006<0.0003<0.0003<0.00030.0003≤0.005陰離子表面活性劑<0.05<0.05<0.05<0.05<0.05<0.05≤0.23、區域地表水環境現狀評價(1)評價方法現狀監測結果按標準指數法進行單項水質參數評價,計算公式如下:式中:Si,j——水質參數i在j點的標準指數,無量綱,Si,j≥1為超標、否則為未超標;Ci,j——水質參數i在j點的監測值,mg/L;Csi——水質參數i的標準值,mg/L。其中,pH的標準指數為:式中:——的標準指數;——的實測值;——地表水水質標準中規定的值下限;——地表水水質標準中規定的值上限。當時,表明該水體水質符合相應的水質功能區標準;當時,表明該水體水質不符合相應的水質功能區標準。一個監測斷面只要有一項污染指標的,則該斷面的水質就不能滿足其相應的水質功能標準要求。(2)評價結果根據上述評價標準與評價方法,得到的單因子評價結果見表4.2-9。表4.2-9地表水監測結果(單位:mg/L,pH無量綱)監測斷面位置W11W12W13日期12.0712.0812.0712.0812.0712.08pH0.40.20.2COD0.910.9550.8050.820.980.925BOD50.8250.850.50.550.72506氨氮0.6980.8500.6070.5680.6390.686TP0.950.90.85六價鉻0.010.010.010.010.010.01石油類00硫化物0.040.040.040.040.040.04氟化物0.350.360.320.320.320.32揮發酚0.080.120.030.030.030.06陰離子表面活性劑3由表4.2-9計算結果可以看出,峨溪河監測斷面水質在監測時間均能夠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Ⅲ類標準要求。4.2.3地下水環境質量現狀評價1、現狀監測(1)監測點布設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下水環境》(HT610-2016)中相關要求,結合項目特點,擬建項目地下水評價為三級,評價范圍確定為輸氣管線兩側200m范圍。本次地下水質現狀共設3個監測點,布點具體情況見表4.2-10,地下水監測布點圖見圖4.2-2。表4.2-10地下水環境質量現狀監測點布設一覽表編號點位名稱備注方位區域DW1七里井水位、水質距改建管線20m(擴散井)繁昌區繁陽鎮DW2戴店村安置小區水位、水質距改建管線90m(對照井)DW3七里村水位、水質距改建管線152m(擴散井)(2)監測項目監測項目為pH、K+、Na+、Ca2+、Mg2+、CO32-、HCO3-、硫酸鹽、氯化物、氟化物、砷、汞、銅、鋅、鉛、鎘、鎳、錳、鐵、鉻(Cr6+)、揮發酚、氰化物、氨氮、亞硝酸鹽、硝酸鹽、高錳酸鹽指數、總硬度、溶解性總固體共28項。(3)監測和分析方法水質采樣執行《水質采樣方案設計技術規定》(HJ495-2009)、《水質采樣技術指導》(HJ494-2009)、《水質采樣樣品的保存和管理技術規定》(HJ493-2009);樣品的分析方法按《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中規定的方法執行。(4)評價方法依照《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下水》(HJ610-2016)所給模式進行計算。單項水質參數i在第j點的標準指數:Pi=Ci式中:Pi—單項水質參數i在j點的標準指數;Ci—污染物i在j點的濃度值,mg/L;Csi—水質參數i的地表水水質標準,mg/L;pH污染物指數為:PpH7.0?pH7.0?pHsdPpHpH?7.0pHs式中:PpH:pH的標準指數,無量綱;pH:pH監測值;pHsu:標準中pH的上限值;pHsd:標準中pH的下限值。水質參數的標準指數大于1,表明該水質參數超過了規定的水質標準,已經不能滿足使用功能要求。當監測值低于檢出限時,按檢出限的一半作為監測值進行計算。2、監測結果各地下水監測點坐標位置及水位見表4.2-11所示。表4.2-11地下水點位信息表點位編號點位名稱點位坐標水位(m)經度緯度N1七里井118.20811031.12234211.3N2戴店安置小區118.20268131.12410.4N3七里村118.20557831.1111.6地下水監測與評價結果見表4.2-12。表4.2.12地下水現狀監測結果統表(2021.12.20)單位:mg/L,pH為無量綱序號檢測項目標準限值采樣時間(2021.12.20)七里井戴店安置小區七里村檢測結果計算結果達標情況檢測結果計算結果達標情況檢測結果計算結果達標情況1pH6.5~8.5第一次7.50.4達標7.80.4達標7.60.4達標第二次7.50.4達標7.80.4達標7.60.4達標2鉀/第一次2.34/達標7.12/達標3.16/達標第二次2.30/達標7.28/達標3.11/達標3鈉200第一次13.80.069達標11.70.058達標18.50.092達標第二次13.20.066達標10.40.052達標18.20.091達標4鈣/第一次81.8/達標85.1/達標47.2/達標第二次84.1/達標85.4/達標46.4/達標5鎂/第一次15.0/達標8.67/達標12.5/達標第二次13.5/達標7.57/達標13.0/達標6碳酸氫根/第一次241/達標213/達標165/達標第二次230/達標210/達標172/達標7碳酸根/第一次0/達標0/達標0/達標第二次0/達標0/達標0/達標8硫酸鹽/第一次85.6/達標83.9/達標57.6/達標第二次84.5/達標83.3/達標57.5/達標9氯化物250第一次27.80.111達標19.10.076達標60.60.242達標第二次37.40.150達標18.50.074達標43.80.175達標10總硬度450第一次2930.651達標2590.669達標2620.582達標第二次2530.562達標2890.656達標2550.567達標11溶解性總固體1000第一次4980.498達標4910.491達標4870.487達標第二次4730.473達標4770.477達標5040.504達標12鉻(六價)0.05第一次ND0.5達標ND0.5達標ND0.5達標第二次ND0.5達標ND0.5達標ND0.5達標13鐵0.3第一次0.080.267達標0.060.2達標0.060.2達標第二次0.100.333達標0.060.2達標0.080.267達標14錳0.1第一次ND0.5達標ND0.5達標ND0.5達標第二次ND0.5達標ND0.5達標ND0.5達標15銅1第一次ND0.5達標ND0.5達標ND0.5達標第二次ND0.5達標ND0.5達標ND0.5達標16汞0.001第一次0.460.46達標0.430.28達標0.330.37達標第二次0.580.58達標0.440.30達標0.440.32達標17砷0.01第一次5.20.015達標ND0.5達標ND0.5達標第二次5.00.015達標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學校燒鍋爐勞務合同
- 共享單車投放與運營維護合同
- 音響設備租賃合同
- 借款分期付款合同
- 廢輪胎購銷合同范本
- 綠網覆蓋合同范本
- 2025年直播違約合同模板
- (7)-小學文言文閱讀詳解50篇
- 租房返利合同范本
- 路邊車位維修合同范本
- 2025年教師資格師德師風建設試題及答案
- 期中測試卷(1-5單元)(試題)(含答案)-2024-2025學年二年級下冊數學青島版
- 2025屆北京市順義區高三下學期一模英語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人工智能技術與知識產權保護
- 2025-2030便利店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發展前景與投資研究報告
- 2025屆高三湖北省十一校第二次聯考英語試卷(含答案詳解)
- 信息技術與小學教育教學融合
- 產品設計研發費用統計表
- 提高教學管理質量校長講話:“2574”工作實施思路!即兩大抓手五項重點任務七個落實環節四個質量目標
- 2025屆廣東省深圳市高三年級第一次調研考試歷史試題
- 清理報廢漁船合同范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