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25望岳~教學課件_第1頁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25望岳~教學課件_第2頁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25望岳~教學課件_第3頁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25望岳~教學課件_第4頁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25望岳~教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25望岳~教學課件第一頁,共51頁。草堂傳后世,詩圣著千秋。

——朱德“世上瘡痍,詩中圣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郭沫若

上聯:滿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下聯:一腔君國,草堂猶是杜陵春。第二頁,共51頁。

杜甫,字子美,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齊名,世稱“李杜”。因曾在長安城南少陵居住,故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后來擔任工部員外郎,人稱“杜工部”。有《杜工部集》傳世。現存詩1400多首。這些詩作深刻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后唐代社會由盛而衰的真實的歷史面貌。因此他的詩歌被公認為“詩史”,杜甫本人也被尊稱為“詩圣”。代表作《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春望》以及《三吏》《三別》。第三頁,共51頁。1、裘馬清狂的漫游生活

《望岳》2、十年長安仕途生活3、安史之亂時期

《兵車行》《三吏》《三別》《春望》4、漂泊西南天地間

《登高》4第四頁,共51頁。李白詩與杜甫詩比較

李白詩歌的風格形成于盛唐的年代,以抒發個人情懷為中心,詠唱對自由人生及個人價值的渴望與追求。他的詩飄逸、浪漫、夸張、自由奔放。繼承了自《楚辭》以來的浪漫主義傳統。

杜甫的詩歌風格形成于安史之亂時期并逐漸在苦難中成形。杜甫深入社會并關切政治和民生疾苦,重視寫實。他背負著對國家和民族任務的沉重責任,忠實描繪時代的面貌和自己內心的感受。藝術風格沉郁頓挫。是現實主義詩作的典范。2023/3/215第五頁,共51頁。望岳杜甫第六頁,共51頁。自主學習1、認識“五岳”名山。2、了解泰山。3、把握詩歌創作背景。4、朗讀詩歌。2023/3/217第七頁,共51頁。五岳名山東岳泰山(1532.7米),位于山東泰安市。西岳華山(2154.9米),位于陜西華陰市。南岳衡山(1300.2米),位于湖南衡陽市。北岳恒山(2016.1米),位于山西渾源縣。中岳嵩山(1491.7米),位于河南登封市。2023/3/218第八頁,共51頁。五岳獨尊——泰山

泰山古稱“岱山”、“岱宗”,春秋時始稱“泰山”。自漢代確立“五岳”以來,泰山就居于“五岳獨尊”的地位。自古便被視為是社稷穩定、政權鞏固、國家昌盛、民族團結的象征,歷朝歷代,無論誰當上皇帝,第一件大事就是朝拜泰山,泰山也因此成為唯一受過皇帝封禪的名山。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名人宗師,都對泰山仰慕備至。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傳為佳話。泰山山勢突兀挺拔,氣勢磅礴,頗有“擎天捧日”之勢,著名景點有岱宗坊、關帝廟、一天門、孔子登臨處等。“泰山日出”更是天下聞名的景觀。

第九頁,共51頁。2023/3/2110第十頁,共51頁。2023/3/2111第十一頁,共51頁。2023/3/2112第十二頁,共51頁。2023/3/2113第十三頁,共51頁。創作背景

杜甫20—35歲時曾遍游中國的大江南北。《望岳》這組詩就是在他24歲時寫成的。這組詩共三首,分東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華山)。書上這首詩即東岳泰山,是現存杜詩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間洋溢著青壯年杜甫那種蓬勃的朝氣。2023/3/2114第十四頁,共51頁。望岳

–杜甫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岱dài了liǎo眥zì2023/3/2115第十五頁,共51頁。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此句寫出了泰山雄偉磅礴的氣象。遠望

泰山到底怎么樣?在齊魯大地上,那清翠的山色沒有盡頭。夫fú,語氣助詞。未:沒有了:完2023/3/2116第十六頁,共51頁。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近望大自然把神奇秀麗的景色都匯聚在泰山,山南山北的天色被分割成一明一暗兩部分。造化:大自然。鐘:匯聚陰陽:山南山北此句寫出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2023/3/2117第十七頁,共51頁。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凝望此句蘊藏著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層出不窮的云霧使人心胸蕩漾,我睜大眼睛看見欲歸巢的飛鳥。蕩:蕩漾,曾:層,決眥:睜大眼睛2023/3/2118第十八頁,共51頁。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蘊藏著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和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的氣概。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應當要等上泰山最高峰,在上面俯視的話,眾山都會顯得矮小。(會當:應當,凌:登上絕頂:最高峰。)2023/3/2119第十九頁,共51頁。全詩翻譯:泰山到底怎樣呢?從齊到魯青翠連綿,一望無際。大自然將天地間的神奇秀美都聚集在這里,山南山北明暗分明,判若晨昏。遠望層云疊起,不禁心胸坦蕩,目送歸鳥入巢,眼眶幾乎都要睜裂。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頂峰,舉目縱觀群山的低矮渺小。2023/3/2120第二十頁,共51頁。合作探究師生互動1、詩題為《望岳》,但全詩沒有一個“望”字,而句句寫向岳而望,而且角度有別,試對此作具體分析。

2、詩言志,這首詩流露出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一句飽含哲理,請分析。2023/3/2121第二十一頁,共51頁。解讀《望岳》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遠望近望凝望俯視2023/3/2122第二十二頁,共51頁。1、

首句“岱宗夫如何?”寫乍望見泰山時,那種欣喜驚嘆仰慕的情形,非常傳神。“齊魯青未了”語出驚人,別出心裁地寫出自己的欣賞體驗——在古代齊魯兩大國的國境外還能望見遠遠橫亙在那里的泰山,以距離之遠烘托泰山之高。

遠望

2023/3/2123第二十三頁,共51頁。

2、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采用擬人手法寫出了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近望

3、“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寫泰山中天門以上時有云團浮現,或高或低;鳥亦時常出沒于山谷間,須睜大眼睛仔細看才能看見。

凝望2023/3/2124第二十四頁,共51頁。“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寫由望岳而產生的登岳的意愿,詩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卻能“一覽”,這顯然是詩人想象登上頂峰時見到的景色。

俯視2023/3/2125第二十五頁,共51頁。

2、詩言志,這首詩流露出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贊美了泰山高大宏偉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也透露了詩人早年昂揚向上、積極進取的遠大抱負。2023/3/2126第二十六頁,共51頁。3、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第二十七頁,共51頁。

海到無邊天作岸

山登絕頂我為峰2023/3/2128第二十八頁,共51頁。林則徐少年時的巧對佳話

1、上聯寫站在山上,可以望見無邊的大海,海的盡頭,就是天了,海天相連,氣魄可夠大的。寓學海無邊苦作舟,只有勤奮學習,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2、林則徐的下聯則以腳踏絕頂峰,堂堂正正,頂天立地,一覽天下小!抒發了凌云壯志。3、上下聯平仄、對仗都很工整、和諧,意境更佳。2023/3/2129第二十九頁,共51頁。難點探究

這首詩歷來被譽為歌詠泰山的絕唱,結合詩句分析其中的原因。2023/3/2130第三十頁,共51頁。

1、用詞精當。“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鐘”將大自然人格化、擬人化,把大自然寫得有情有義。“割”字錘煉得極好,遠看泰山南北兩面,陽光就像被一把碩大無比的刀切割斷了一樣,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巍峨形象。2023/3/2131第三十一頁,共51頁。2、富有哲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意蘊豐厚,它不只是詩人要攀登泰山頂峰的誓言,也是詩人要攀登人生頂峰的誓言,它激勵著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永往直前。

3、虛實相間的寫法。

本詩因為采用虛實相間的寫法,顯得搖曳多姿,言有盡而意無窮。

1、2句虛寫,3、4句實寫,5、6句實寫,7、8句虛寫,虛實交錯,意韻悠長。2023/3/2132第三十二頁,共51頁。第二課時2023/3/2133第三十三頁,共51頁。春望2023/3/2134第三十四頁,共51頁。自主學習1、了解詩歌寫作背景。2、了解近體詩。3、朗讀詩歌。2023/3/2135第三十五頁,共51頁。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756年詩人杜甫得知唐肅宗在靈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顧安危投奔唐肅宗而來,想要再有一番作為,結果在投奔靈武途中,被安史叛軍擄至長安,過了半年多囚徒一樣的生活。這時的首都長安已被搶掠一空,滿目瘡痍,而家人久別,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鳥語花香,草木茂盛,生機勃勃,但這只能增加詩人的痛苦和傷感。詩人觸景生情,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感時恨別、憂國思親的五言律詩--《春望》。寫作背景2023/3/2136第三十六頁,共51頁。關于近體詩1、古體詩:古風,形式較為自由。2、近體詩、格律詩。近體詩從句式上說有五言、七言之分;從篇幅上說有律詩、絕句兩種。律詩分五律、七律兩種。全詩共四聯,頭兩句叫首聯,三、四句叫頷聯,五、六句叫頸聯,七、八句叫尾聯。中間兩聯要求對仗。2、4、6、8句尾要押韻,通常押平聲韻。135仄《春望》3、現代詩歌2023/3/2137第三十七頁,共51頁。濺()——抵()——搔()——渾()——勝()——簪()——jiàn濺落dǐ值sāo撓zānshēng能夠承受一種束發的首飾▲讀準下面的字,并理解它的含義簡直hún2023/3/2138第三十八頁,共51頁。全詩翻譯故國淪亡,空對著山河依舊,春光寂寞,荒城中草木叢深。感傷時局,見花開常常灑淚,悵恨別離,聞鳥鳴每每驚心。愁看這漫天烽火,早又陽春三月,珍重那遠方家信,漫道片紙萬金。獨立蒼茫,無言搔首,白發稀疏,簡直要插不上頭簪。2023/3/2139第三十九頁,共51頁。

春望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2023/3/2140第四十頁,共51頁。合作探究,師生互動1、詩歌的寫了首聯、頷聯、頸聯、尾聯中望到的哪幾個景象?情感?2、詩歌描寫了怎樣的社會狀況?3、本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2023/3/2141第四十一頁,共51頁。首聯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寫了國都、山河、城、草木四種形象。(國破,山河依舊,城春,草木幽深)。對比手法,雖為寫景,卻抒情。這是一幅淪陷中長安城的破敗景象

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使人滿目凄然、內心凄涼之情。2023/3/2142第四十二頁,共51頁。頷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1.感傷國事,看到美麗的花兒都禁不住落淚;傷心離別,聽到婉轉的鳥鳴都害怕(觸景生情)2是.這擬人寫法,意思是由于戰亂,都城破敗,仿佛花也因感嘆時事而落淚,鳥也因世間的離別而驚心。(移情于景)

兩說雖則有別,其精神卻能相通,一則觸景生情,一則移情于景,都表現了作者憂國傷時思家之情。2023/3/2143第四十三頁,共51頁。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自安史叛亂以來,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戰火仍連續不斷。多么盼望家中親人的消息,這時的一封家信真是勝過“萬金”啊!“家書抵萬金”,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急切心情,這是人人心中都有的想法,很自然地引起共鳴,因而成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