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中國茶文化簡介第一頁,共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明文征明《品茶圖》清任熊《煮茗圖》第二頁,共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
《紅樓夢》全書一百二十回,其中談及茶事的有近300處。此外,曹雪《紅樓夢》中還寫到茶的沏泡、品飲技藝,以及茶詩、茶賦與茶聯等??芍^是“一部《紅樓夢》,滿紙茶葉香?!?/p>
第三頁,共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盧仝(tóng)《七碗茶歌》
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第四頁,共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在大唐群星璀璨的茶文化名人中,盧仝是僅次于茶圣陸羽被后世尊為茶館祖師的人。據舒順義先生在2005年第四期《農業考古·中華茶文化》上介紹,在1941年前后,兇殘的日寇在敵后根據地大掃蕩,一次掃蕩到了盧仝故里,鄉親們眼看就要大禍臨頭。但令他們驚訝的是,當日寇在村口一塊石碑前駐足觀看片刻后,便調頭返回了。事后,鄉親們才知道,是盧仝的遺德使他們免遭一劫。原來這塊石碑正面刻著“盧仝故里”,背面刻著《七碗茶歌》。據說盧仝在日本被奉為煎茶道祖師爺,在祖師爺故里,這些雙手沾滿中國人民鮮血的劊子手,還算有點良心發現,動了惻隱之心,使盧仝的鄉親僥幸逃過一劫。從此,故鄉人民對這位“亞圣”更加崇敬。第五頁,共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夜坐彈《離騷》
[元]耶律楚材
一曲離騷一碗茶,個中真味更何加。
香銷燭盡穹廬冷,星斗闌干山月斜。第六頁,共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茶”字的起源
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文化源遠流長。據《神農百草經》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陛保ú璧墓抛郑┚褪遣琛j懹鹪凇恫杞洝分杏涊d: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第七頁,共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茶文化的概念廣義——是指人類在整個茶葉發展歷程中有關茶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是專指其“精神財富”部分,是研究茶在被應用過程中所產生的文化和社會現象。第八頁,共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可見茶在中國百姓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那么茶是怎么被古人所發現的呢?茶又是怎樣從最初的藥用到蔬食到今天的羹飲的呢?第九頁,共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茶的起源發現與利用飲茶的起源,眾說不一,藥用在先,還是食用為源?多數學者認可的是:人類在尋找食物的過程中發現了茶,并逐漸認識到茶葉保健,特別是解毒、提神的作用,從而演變成今天的茶飲。充饑:在原始社會,人類在山野狩獵動物和尋找植物作為食物。采摘各種可食用的花、果、葉用以充饑,而茶也是其中的一種。第十頁,共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藥用:在人類進入農耕生產之后,便開始尋求防病和治病的方法?!吧褶r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是這一事實確鑿的記載。茶的作用從充饑發展到藥用。茶菜:茶葉當菜吃,少則不下3000年以上的歷史。據《晏子春秋》載:“嬰相齊景公時,食脫粟之飯。炙三戈五卵,茗(茶的別稱)菜而已”。東漢時壺居士在《食忌》上則說:“苦菜久食為化,與韭同食,令人體重?!边@種茶“與韭同食”,也是以茶作菜。第十一頁,共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茶文化發展的歷程
三國以前的茶文化——飲茶風俗初現追溯中國茶文化的淵源,就要提到上古時代的神農:“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神農嘗百草是我國流傳很廣、影響很深的一個關于茶起源的古代傳說。神農時代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會,當時人類已進入新石器的全盛時期,原始的畜牧業和農業已漸趨發達,這就是傳說中的神農時代。神農則是這一時期先民的集中代表。
第十二頁,共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神農氏第十三頁,共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
兩晉、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階段
晉代隨著茶葉生產的較大發展,飲茶的文化性也更加體現出來了。到了南北朝后,茶飲進一步普及,茶飲在民間的發展過程中,也逐漸被賦予了濃濃的文化色彩。第十四頁,共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以茶入文因為茶葉生產的發展和茶飲的普及,各種茶事和茶葉美學內涵也引起了當時文學家的注意,在他們的作品中得到了不少的反映。如左思的《嬌女詩》,杜育的《荈賦》,張載的《登成都樓詩》,楊炫之的《洛陽伽藍記》等都從各個方面對茶飲、茶事進行了描述。在兩晉、南北朝茶葉有了一定的種植面積,茶俗進入日常活動,加之文化雅士將其升華,茶從簡單的飲品被賦予了文化品味,中國茶文化在此階段逐步萌芽。第十五頁,共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期
唐代是中國茶文化的正式形成時期。茶文化的形成與唐代的經濟、文化、發展有著密切聯系。唐朝疆域廣闊,注重對外交往,長安是當時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國茶文化正是在這種大氣候下形成的。此外佛教的發展,詩風大盛,貢茶的興起,禁酒措施從不同層面對茶文化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最終促使唐代成為“我國茶業和茶葉文化發展史上,一個有劃時代意義的重要時代”。第十六頁,共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茶經》問世,茶道盛行陸羽在長期的茶事實踐活動中,嘔心瀝血,寫成世界上第一本茶學專著《茶經》。它是總結唐朝及唐朝以前的茶葉生產的歷史、源流、現狀、生產技術以及飲茶技藝、茶道原理的綜合性論著,它既是茶的自然科學著作,又是茶文化的專著。陸羽《茶經》的問世成為茶文化形成的里程碑,極大地推動了茶文化的發展,他所確立的樸素自然的茶美學觀點,倡導的以“和”為核心的茶道精神,指引了無數的愛茶之人,受到眾多茶人的追從。第十七頁,共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第十八頁,共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茶入詩歌,流芳百世
唐代著名詩人無不飲茶,有些人還把飲茶與吟詩有機聯系起來,文人吟詩的內容十分廣泛,涉及茶道茶藝、茶性茶德、茶情茶誼、茶俗茶禮、茶事史詩等,對茶樹生態環境、造茶技術、煮飲技藝、名茶、貢茶、茶政和貿易等都有描寫。其中有不少佳作,影響深遠,其中盧仝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一詩堪稱千古絕唱。第十九頁,共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日高丈五睡正濃,軍將打門驚周公。口云諫議送書信,白絹斜封三道印。
開緘宛見諫議面,手閱月團三百片。聞道新年入山里,蟄蟲驚動春風起。
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仁風暗結珠蓓蕾,先春抽出黃金芽。
摘鮮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門反關無俗客,紗帽籠頭自煎吃。碧云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面。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風雨。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墮在巔崖受辛苦!便為諫議問蒼生,到頭還得蘇息否?
第二十頁,共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茶具專用,始于唐代
此外,唐時茶器具已與食器、酒器分離形成了專用器具。陸羽《茶經?四之器》中詳細記載了二十四種茶用具,據其所述,當時茶器具已成為飲茶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器具,對茶的色、香、味的體現至關重要。產瓷茶器的主要地點有:越州、岳州、鼎州、婺州、壽州、洪州,刑州,當時有“南青北白”之說,即以浙江的越瓷、河北的邢瓷最為著名。1987年4月在陜西省扶風縣法門寺地宮中出土了一套唐代宮廷茶具,其質地之考究,做工之精細,也足見唐時茶具制作水平的高超。第二十一頁,共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宋代茶文化——茶文化盛行期“茶興于唐、盛于宋。”這一時期,茶已成為“家不可一日無也”的日常飲品。茶葉產品開始由團茶發展為散茶,打破了團茶、餅茶一統天下的局面,同時出現了團茶、餅茶、散茶、末茶。
第二十二頁,共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皇帝著書,茶風日盛
早在宋太祖趙匡胤即位時,宋代宮廷中已設立茶事機關,宮廷用茶已分等級,茶儀已成禮制。皇帝常以賜茶的方式籠絡大臣、眷懷親族,甚至恩賜國外使節以示友好。大觀元年,宋徽宗趙佶親著趙《大觀茶論》一書,全書共二十篇,對北宋時期蒸青團茶的產地、采制、烹試、品質、斗茶風尚等均有詳細記述。
第二十三頁,共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
宋代改唐代直接烹煮的煎茶法為點茶法,所用茶具求精求美,品茶更為藝術化,追求色香味的統一。至南宋時,又出現泡茶法,為飲茶的普及、簡易化開辟了道路。第二十四頁,共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元、明、清——茶文化進一步發展期到元代、明代,中國傳統的制茶方法已基本具備,同時更多的文人置身于茶,茶書、茶畫、茶詩不計其數。張源的《茶錄》、陸樹聲的《茶寮記》,許次紓的《茶疏》,文徵明的《惠山茶會話》、《陸羽烹茶圖》、《品茶圖》以及唐寅的《烹茶畫卷》和《事茗圖》等傳世作品誕生。到了清代,中國茶文化發展更加深入,茶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起來,例如清末民間,城市茶館興起,并發展成為適合社會各階層所需的活動場所,它把茶與曲藝、詩會、戲劇和燈謎等民間文化活動融合起來,形成了一種特殊的“茶館文化”,“客來敬茶”也已成為尋常百姓的禮儀美德。第二十五頁,共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小結唐朝:自陸羽的<<茶經>>問世后,茶文化進入了一個全盛時期,可謂“比屋皆飲”,家家飲茶。宋朝: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藥物市場區分策略分析試題及答案
- 藥劑考試重點試題及答案
- 電工應聘面試題及答案
- 研究文化產業管理重點試題及答案
- 系統架構設計師考試交互題目及答案
- 系統架構設計師高效工作方式探索試題及答案
- 穩步推進2025年臨床執業醫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系統架構設計師備考策略的靈活運用與知識點復習試題及答案
- 系統架構設計師考試設計思維題目及答案
- 西醫臨床考試中的思維導圖應用與試題及答案
-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綜合實訓室建設規劃
- ISO22000-2018和ISO22000-2005新舊版本標準條款的對照表
- 《煤礦地表沉陷區監測技術地方標準》
- 壯錦的造型特征與色彩審美特征
- 強弱電架空線纜入地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甲乙丙資信
- 樣品外觀尺寸檢測報告.docx
- 免考勤申請書范文
- 國土調查調查項目招投標書范本
- 中國古代都城空間布局演變特征
- 砂石料加工場施工方案兩篇
- TROXLER3440核子密度儀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