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新波藝術活動年表_第1頁
黃新波藝術活動年表_第2頁
黃新波藝術活動年表_第3頁
黃新波藝術活動年表_第4頁
黃新波藝術活動年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3###黃新波藝術活動年表1916年1歲*1月19日出生于廣東省臺山縣斗山鎮小道村一個美國華僑工人之家,原名黃裕祥。1919年3歲*隨家赴香港。1923年7歲*就讀香港袁星河學塾,10歲后轉往道傳學塾。1928年12歲*隨母返鄉,就讀臺山鳳堂小學與緝熙補習學校。1930年14歲*9月考入臺山縣立中學(現臺山第一中學)。顯露對美術、文學、音樂的特殊愛好和才能,參加學校劇團,擔任樂隊號手,在校刊《臺中半月刊》發表小說、散文、詩歌、時評等,成為學生活動的活躍分子。1932年16歲*秋天,在校刊發表主張全國一致抗日的評論,被校方秘密開除。

*離校后,繼續從事抗日救亡活動,參加編輯文藝刊物《火線上》,組織臺山劇社,到縣城及各地演出。1933年17歲*夏,與8位同學一起,幾經輾轉到達上海,入讀僑光中學。

*8月,參加上海反帝大同盟,隨后加入中國新詩歌會。

*9月,進入中國左翼文化總同盟主辦的新亞學藝傳習所,在繪畫木刻系學習。

*冬天,在北四川路內山書店認識魯迅先生,聽取關于木刻創作的教導。

1934年18歲*春天,考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西洋畫系,參加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和MK木刻研究會?*4月,把最初創作的50余幀木刻寄給魯迅先生,請求指教。應同學劉峴之邀,共同成立無名木刻社(后改名未名木刻社),手拓編印《無名木刻集》,收入作品七幅,印數50冊,得到魯迅先作序并資助。

*6月,作品《推》被魯迅輯入中國新興木刻第一本選集《木刻紀程》,署名一工。

*夏天,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和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

*10月,與劉峴手拓出版《未名木刻選》和《未名木刻選集》?

*12月,獲魯迅贈木刻畫冊《引玉集》。與魯迅先生通信時,首次使用“新波”名字。經魯迅介紹和資助,為葉紫小說《豐收》和田軍(蕭軍)小說《八月的鄉村》設計封面和木刻插圖。

1935年19歲*1月1日,作品入選在北平舉行的“全國木刻聯合展覽會”。

*1月3日,把1934年5月以后創作的木刻十五幅寄給魯迅先生。

*5月,乘船赴日本。

*6月起,參加東京中華學術研究座談會及中華留日同學座談會等活動,參與《質文》?《新詩歌》、《東流》、《留東日報》等刊物編輯工作。負責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東京分盟的工作。

*7月,參加聶耳追悼會,撰寫紀念文章,為紀念專輯作《聶耳》木刻像封面。

*8月,以中華留日美術座談會名義舉辦美術展覽,中國新興木刻原作首次與日本觀眾見面,展品百余幅?

1936年20歲*6月下旬,離開東京到香港。

*9月,自香港抵滬,在文壁小學教書,繼續進行木刻與詩文創作。

*10月,與陳煙橋、野夫、江豐、力群、曹白、林夫等組織《全國第二回木刻流動展覽會》在上海的展出。2日在八仙橋青年會開幕,10月8日下午,魯迅到場參觀,會見黃新波、陳煙橋、白危、曹白、林夫等木刻青年,談論木刻藝術。*10月19日,魯迅病逝,是治喪委員會的工作人員之一。根據瞻仰時的速寫創作了《魯迅先生遺容》,葬禮后刻出《魯迅先生葬儀》。12月1日,在《小說家》雜志撰文《沉痛的哀思》,悼念魯迅先生。

*冬天,進入上海救國會的進化學校教書,并負責工人夜校。

1937年21歲*3月,參加組織上海木刻工作者協會。

*4月,第一本個人木刻集《路碑》由上海潮鋒出版社出版。

*7月,參加籌辦《全國第三回木刻流動展覽》,但7月7日蘆溝橋事變,抗日戰爭爆發,未能在滬展出。

*9月,離滬前往香港。

*11月,陪同郭沫若探訪香港文物收藏名家楊銓(楊慎德)。

1938年22歲*2月,離香港赴廣東普寧縣,在民眾抗日自衛團干部訓練所擔任美術和音樂教官。

*5月,返回廣州,進入《救亡日報》擔任特約通信員及副刊編輯。一個月后參加中國共產黨。

*7月,進入軍委第四戰區政治部第三廳第三組工作,與司馬文森合編《小戰報》。

*9月,中華全國木刻界抗敵協會在武漢成立,當選理事。

*10月,廣州淪陷,隨政治部撤退至粵北翁源、連縣,繼續編輯《小戰報》。

1939年23歲*1月,編印《抗戰畫報》。

*2月,隨政治部第三組從連縣到曲江。

*6月,離開政治部第三組,從粵北到桂林,在八路軍駐桂林辦事處領導下工作。任廣西地方干部學校教導員,參加編輯校刊《干部生活》。

*5月,參加創建《工作與學習?漫畫與木刻》期刊,前后出版了一年,共十期。

*7月起,全木協(中華全國木刻界抗敵協會)從重慶遷到桂林,由新波?劉建庵、賴少其主持,至1941年為止。7月5日,和全漫協合辦的《漫木旬刊》在桂林《救亡日報》創刊,擔任主編之一?該刊共出25期,另有兩輯《漫畫木刻月選》。

*7月,創作長篇木刻連續畫《老當益壯》(又名《不落的太陽》),以歸國華僑參加抗日為主題,80余幅,翌年2月由廣西文化供應社出版。

*10月,參與組織全木協的“紀念魯迅逝世三周年木刻展覽會”。

1940年24歲*在桂林行營政治部戰時繪畫訓練班、逸仙中學?廣西省藝術師資訓練班、桂林美術專科學校任教員,兼授木刻課程。

*10月,參與組織全木協的“全國木刻十周年紀念展覽會”。

*11月,全本協會刊《木藝》雜志創刊,與劉建庵共同主編,總共出版兩期。

1941年25歲*1月,全木協被封閉;離開桂林。

*2月,幾經艱辛到達香港。參加中華全國漫畫家協會香港分會活動。

*4月,《華商報》創刊,擔任副刊美術編輯。

*7月起,組織編印大型畫冊《團結抗戰大畫史》,合作者有盛特偉、郁風、丁聰、胡考等,未及出版,日軍于12月攻陷香港,全部資料毀于戰火。

*在《木藝》雜志、《大眾生活》周刊、《筆談》半月刊和《時代周刊》等刊物發表大量宣傳抗戰的美術作品。

1942年26歲*2月,與50余位畫家聯名致函蘇聯版畫家,支持抗德戰爭,倡議互相交流。

*2月,秘密離開香港,穿過封鎖線,經澳門及臺山,于4月抵桂林。

*4月起,替桂林雅典書屋創作宣傳抗日的木刻和宣傳畫,為海涅詩選《夢的畫像》、雪萊及魯迅等作品,以及雜志《詩》、《少年之友》設計木刻封面與插圖。在桂林榕門美術專科學校兼課。

*秋天,在陽太陽開辦的初陽美術學院兼課。

*11月,與盛特偉、郁風、楊秋人、盛似君、溫濤等人舉辦大型畫展《香港的受難》。翌年4月移展至重慶,增加葉淺予、丁聰和林仰崢的作品。

1943年27歲*為桂林春草書店編輯“春草畫叢”,第一輯六冊,其中有新波的木刻組畫《心曲》10幅。*7月,與余所亞合辦《夜螢畫展》,個人參展作品約70幅,包括三色套版木刻《失地恢復之后》,展覽后移展至重慶。

*9月,在中渡縣鷹山一家中學教書,次年寒假回桂林。

1944年28歲*7月,湘桂大撤退,乘末班火車到柳州。

*8月,與梁永泰在柳州舉辦木刻展,除《夜螢畫展》的作品外,增加柳州的新作,如《黔桂路上》等。

*9月,在宜山進入英國東南亞盟軍心理作戰部工作,負責對日兵策反宣傳。

*10月,隨作戰部赴貴陽,12月抵昆明。

*12月起,一直到抗日戰爭結束,繪制了大批反戰宣傳畫和策反日軍的傳單。

1945年29歲*夏天,與康朗合辦《動靜畫展》,以抗日為題,展出木刻、漫畫、速寫等作品130余幅。

*9月,抗日戰爭結束,返回香港,在杜宣負責的大千印刷出版公司工作,編輯11月創刊的《大千畫報》。

1946年30歲*1月,《華商報》復刊,黃新波擔任外勤記者,至1947年初為止。

*6月,與符羅飛、黃蒙田、陸無涯、梁永泰、陳雨田、薩一佛等發起組織人間畫會,起草成立宣言。

1947年31歲*春天,離開《華商報》,轉任香港《大公報?新美術》雙周刊與《文匯報?漫畫周刊》主編。

*1月,與華嘉、陳實、黃寧嬰、黃蒙田等發起組織人間書屋,出版文藝創作、翻譯與理論書籍,負責出版物的裝幀設計。。

*4月,人間畫會舉行首次成員畫展――“風雨中華”漫畫展,個人參展作品約10件。

*5月,香港中外文藝聯絡社、全木協和人間畫會在香港宇宙俱樂部聯合舉辦“第一屆全國木刻畫展”。

1948年32歲*6月,人間畫會舉辦“反美扶日漫畫木刻展覽”,展后出版《反扶日畫輯》。。

*10月,編輯“藝學社叢書”第一冊《現代版畫選集》。

1949年33歲*1月,人間畫會在思豪酒店舉辦“新波畫展”,展出木刻、油畫100余幅。

*2月,主持人間畫會“春季畫展”,展出40余位畫家的油畫、木刻、素描、漫畫等作品300多幅。

*3月,香港殷社出版《新波畫冊》,收集1943年至1948年的木刻及油畫作品33幅。

*夏,人間畫會經過多次座談后,決定由黃新波、黃蒙田、王琦、余所亞執筆寫成二萬字長文《我們對于建立新美術的意見》。

*7月,第一次全國文化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當選為香港區代表,但因交通不便未能到會,被會議推選為理事。

*秋,人間畫會發動會員集體繪制的巨幅畫像《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高九丈,橫三丈),廣州解放時懸掛在愛群大廈外面。

*9月,進入東江解放區,任營指導員。

*10月,隨軍進入廣州,任廣州軍事管制委員會文教接管委員會文藝處美術組組長,參加接管廣東省、廣州市藝術專科學校。

1950年34歲*擔任華南人民文學藝術學院美術部主任兼教授?華南文聯美術部、聯絡部主任?中共華南分局宣傳部文藝工作委員會委員、廣東省人民政府文教委員會委員。

*參與編輯《華南畫報》

*秋天,到寶安縣參加土改試點工作。

1951年35歲*春天,與畫家和作家到臺山縣廣海漁區體驗生活。

*秋天,到云浮縣參加土改,主編《土改畫報》,籌辦《廣東省土地改革展覽會》。

1952年36歲*籌辦“中南區土地改革展覽會”,10月在武漢展出。

*率領年畫、門畫作者和編輯到廣州市郊農村,舉辦田頭展覽,聽取意見。

1953年37歲*擔任廣東省美術工作室主任。

*主持《廣東畫報》編輯工作。

*多次與其它美術家上山下鄉作巡回展覽。

*秋天起,到澄海縣體驗生活,至1954年初為止。

1954年38歲*春天,到廣東省陽江縣閘坡、臺山縣廣海等漁區深入生活。

*組織國畫家參加第一次“國畫座談會”。

*8月,主持在廣州舉行的《廣東省、廣州市第一屆美術展覽》。

*冬天,到粵東澄海參加農村工作并輔導群眾美術活動。

*12月,主持出版《廣東美術作品選集》。

1955年39歲*5月~10月,參加在廣州和武漢舉行的“蘇聯社會主義經濟與文化建設成就展覽”籌備工作,擔任中方美術工作部主任、文化館館長。組織美術工作者臨摹美術作品和舉行學術報告會。

1956年40歲*3月,中國美術家協會廣州分會成立,被推選為主席,管轄廣東、廣西、廣州部隊、香港和澳門地區。1957年4月更名為中國美術家協會廣東分會。

*主持《廣東青年美術作品展覽》,參與編輯《廣東省青年美術作品選集》。

*7月,隨同中國美術家代表團訪問保加利亞。

*主編《廣東民間剪紙集》。

1957年41歲*參與組織《華南美術作品展覽》及《反右漫畫展覽》,編輯和出版《反右漫畫集》。

*為了讓新建的廣州美術館展出更多古代美術作品,提議向香港文物收藏家楊銓商借藏品,楊銓后來決定捐獻。從1959年至1964年,總共贈送了6000余件珍貴文物給國家,收藏在不同的博物館里。

1958年42歲*2月,作品被選送參加莫斯科的“社會主義國家造型藝術展覽”。

*主持廣州的“大躍進畫展”、“街頭詩畫展”。

*10月,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新波木刻選集》。

*組織畫家編繪宣傳畫、漫畫,下鄉展覽,到粵北、新會、番禺地區生活,進行壁畫、雕塑等創作。

1959年43歲*擔任廣州國畫院籌建副主任。

*主持廣東《慶祝建國十周年美術作品展覽》、《湛江版畫展覽》、《高州、開平農民版畫展覽》、《廣東――四川版畫聯展》、《廣東省農民美術展覽》等。

*主持編輯《廣東農民畫選》、《鍛煉》。

1960年44歲*春天,到湛江填海工程體驗生活,組織畫家去湛江、桂林、汕頭等地創作。

*6月,參加組織《第四屆全國版畫展覽》及《北京、四川、廣東版畫聯展》。

*當選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廣東省分會副主席。

*主持出版《慶祝建國十周年廣東美術作品選》和參加編選《廣東歷代名畫家選集》。

*參加集體創作《馬口英雄贊》組畫。

1961年45歲*赴香港主持《現代中國版畫展》,籌備“嶺南畫派畫家作品展覽”赴港展出。在港時拜訪著名收藏家楊慎德,聯系文物捐獻事。

*舉辦“嶺南畫派研究座談會”。組織畫家赴連山少數民族地區與黃山、廬山、衡山及浙江等地寫生創作。

*7月,赴西樵山寫生。

*參與編輯大型畫集《廣東歷代名畫家選集》和《廣東美術作品選集》。

*主持《廣東、天津版畫聯展》、《南海艦隊版畫展》、國畫《花鳥畫展》、《黃山寫生畫展》、《余本畫展》、《美術作品展覽會》等。

*擔任中國人民對外文化協會廣州分會副會長。

*11月,組織“嶺南畫派畫家作品展覽”在香港大會堂舉行,展出解放后的新嶺南畫派作品。

1962年46歲*1月,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個人版畫集《三年》。

*5月,主持舉辦“廣東省美術展覽會”。

*6月,籌辦“天津、廣東版畫聯展”。

*參與籌建嶺南美術出版社,協助編輯《居廉畫冊》、《居巢畫冊》。

1963年47歲*1月,舉辦《新波版畫展覽》。隨后與楊訥維聯合,到北京、東北、河北、天津、上海、杭州、江西、廣西、四川等省市巡回展出。

*廣州國畫院易名廣東畫院,出任院長。

*2月~4月,到廣東汕頭地區體驗生活。

*8月,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黃新波作品選集》。

*12月,主持《社會主義好美術展覽》。

*組織畫家分赴粵北、粵中巡回展覽,到大瀝體驗生活及創作。

1964年48歲*1月,籌辦《第五屆全國版畫展》。

*到山西等地參觀訪問,同行者有關山月、余本、方人定等。

*參與籌辦《工農業余美術作品展覽》。

*7月,《中南區美術作品展覽》在廣州舉行。

1965年49歲*5月,主持《援越抗美》畫展,與楊訥維、陳洞庭、湯由礎、陳吾等集體創作的木刻組畫《英雄人民的聲音》(十二幅),被送往北京和越南展出

*帶領美術宣傳隊到廣東省斗門縣平沙農場生活并進行美術輔導。

*主持畫展《王杰頌》、《麥賢德》、《全國美展中南區作品展》等。

1966年50歲*組織美術人員赴北京復制泥塑《收租院》。

*組織《時刻準備著》專題創作,提出泥塑《淘金坑》計劃。

*舉辦《焦裕錄》畫展。

*6月,“文革”爆發,藝術活動全部中斷。

1971年55歲*年初,從五七干校“解放”出來,立即重執刻刀,第一件作品是木刻《光榮的繼承》。1972年56歲*木刻作品:《遨游天宇》、《星火燎原》、《躍馬長城》、《穿云破浪》、《心事浩茫連廣宇》、《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等。

*文學作品:詩詞《閑廬詩三首》(《偶拾》、《書懷》、《憶舊》)。1973年57歲*木刻作品:《拋棄了老調子》、《紅色娘子軍》。

*文學作品:詩詞《隨感》。1974年58歲*木刻創作:《遠移滄海》、《怒向刀叢覓小詩》、《寒凝大地發春華》、《起看星斗正闌干》、《古兜山――還鄉記之二》(未完成)。1975年59歲*擔任廣東省文藝創作室副主任。

*木刻作品:《我以我血薦軒轅》、《歸憶江天發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