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人口的空間變化2_第1頁
第二節人口的空間變化2_第2頁
第二節人口的空間變化2_第3頁
第二節人口的空間變化2_第4頁
第二節人口的空間變化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優選)第二節人口的空間變化當前1頁,總共40頁。2008年電視劇《闖關東》作為中央臺的開年大戲在黃金檔播出,在社會引起重大反響,全國各電視臺熱播。《闖關東》記敘的是從清初到解放前300年間,大約有2000多萬山東人遷移到關東的真實故事,

“可以算得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人口移動之一”、“近代史上空前的大舉”。

山東人有“闖關東”的情結,現在大連90%的人是“闖關東”的山東人的后代。實際上,經過從清朝開始幾百年的沉淀,繁衍,山東人已經將血緣關系、地緣關系延伸到了人口稀少、地域遼闊的東北三省,讓東北地區成了山東人的第二故鄉。而近年來不少東北人開始遷入山東。問題:山東人為什么背井離鄉闖關東?東北人為什么現在又想回老家了?當前2頁,總共40頁。1、人口遷移:①必須改變居住地②改變居住地需持續一段時間③必須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線一般具備三個條件:人口流動:人口短期離開原居住地后又返回的現象。一、人口的遷移2、分類:按照是否跨越國界.指人口跨國界并改變住所達到一定時間(通常為1年)的遷移活動。國際人口遷移:國內人口遷移:指在一國范圍內,人口從一個地區向另外一個地區移居的現象。人的居住地在國際或本國范圍內發生變化。一個地區人口數量的變化,包括人口自然增減和人口遷移。當前3頁,總共40頁。大批盧旺達難民向國外遷移當前4頁,總共40頁。人口遷移與行政區域的關系國際人口遷移:國內人口遷移:C1向A2C1向D不屬于遷移的:A1向A2,C1向C2A1向B1當前5頁,總共40頁。判斷下列人口的移動現象是否屬于人口遷移:1、外出旅游、度假、療養、探親;2、我國大學生出國攻讀碩士、博士學位;3、外出讀書,寒暑假回到家鄉的大學生;4、讀書或分配工作離開家鄉的大學生;5、居住在敘利亞難民營中的伊拉克難民;6、到中國來工作的外國人;7、農閑季節到城市或外地打工,農忙季節回本鄉務工的農工。8、國家有計劃的抽調人員支援西部建設。當前6頁,總共40頁。3.不同時期的國際人口遷移遷入地經濟發展快;石油輸出國招募大量外籍勞工西歐、北美、西亞、北非拉丁美洲、亞洲、非洲發展中國家流向發達國家;定居移民減少,短期流動人口增加二戰以后歐洲的殖民主義擴張、新大陸的開發新大陸(美洲、大洋洲)舊大陸(歐洲、非洲、亞洲)以集團性、大批的移民為主19世紀以前原因遷入地區遷出地區特點時期無論是19世紀以前,還是二戰之后,始終都是人口遷出地的大洲:;始終都是人口遷入地的大洲是:;拉丁美洲由人口變為人口;歐洲則相反。亞洲、非洲北美洲遷入地遷出地當前7頁,總共40頁。影響因素遷移特點流向古代當代成立到20世紀80代中期20世紀80代中期以來大批遷移農業經濟的脆弱、戰爭、自然災害遷往自然條件較好的地區4、國內人口遷移當前8頁,總共40頁。P9讀圖思考題主要由中部、西部遷往東部沿海的省區和城市,以及工礦區。始終是遷出地:山西、安徽、四川。從東部沿海省區向東北和西北以及海南,是以開發邊疆、支援邊疆建設為目的。8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人口流動主要是自發性的,遷移和流動人口外出的目的主要是務工和經商。但是,這一時期因學習、培訓和分配工作的遷移人數也逐步增多。流向描述當前9頁,總共40頁。影響因素遷移特點流向古代當代成立到20世紀80代中期20世紀80代中期以來遷移的流量增大,自發流動大批遷移有計劃、有組織的遷移農業經濟的脆弱、戰爭、自然災害改革開放政策、地區發展不平衡計劃經濟的影響、國家政策遷往自然條件較好的地區由東部遷往西北和東北由中、西部遷往東部沿海城市和工礦區4、國內人口遷移當前10頁,總共40頁。遷出地:①緩解人口的壓力;②但也造成人才流失遷入地:①解決了勞動力不足;③但也帶來交通擁擠、居住因難、治安混亂等問題。②加速城市化進程;調節人口空間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強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進經濟發展,縮小地區差距甲地區乙地區5.我國人口遷移的意義:當前11頁,總共40頁。第二節人口的空間變化一、人口的遷移1、定義2、分類3、國際人口遷移4、國內人口遷移板書5、我國人口遷移的意義當前12頁,總共40頁。當前13頁,總共40頁。+++___0+____+++++++_0__0人口遷移的吸引力和排斥力遷出地遷入地中間阻力+代表一個地區吸引人口的因素。-代表一個地區排斥人口的因素。0代表無關因素二、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人口遷移的“推拉理論”:當前14頁,總共40頁。①氣候氣候不僅直接影響人的身體,而且影響著一個地區的土壤、植被和水文等,從而對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并通過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而影響人口遷移。1.自然環境因素美國老年人口向陽光地帶遷移當前15頁,總共40頁。1.自然環境因素②淡水淡水的分布及其變化,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類生活、生產的空間布局,從而決定著人口遷移的方向和規模。荒漠化與移民當前16頁,總共40頁。③土壤

土壤是影響農業生產發展的重要條件,對農業生產有著特別的重要意義,因而也是影響人口遷移的一個重要因素。1.自然環境因素當前17頁,總共40頁。④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是生產發展、特別是制造業發展的基礎。例如英國的伯明翰和我國的大慶、攀枝花等,都是因為礦產資源的開發,吸引了大量的人口遷入而形成的。本溪市1.自然環境因素當前18頁,總共40頁。1.自然環境因素⑤自然災害

自然災害有時也會促進人口的遷移。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世界各地都出現過因旱澇、地震、火山噴發等自然災害引起的大規模的移民現象。當前19頁,總共40頁。2.經濟因素①經濟發展水平經濟因素對人口遷移是主要的,經常起作用的因素,是人口遷移的基本動因。深圳市當前20頁,總共40頁。2.經濟因素②交通和通訊的發展相對地縮小了地區之間的距離,減少了妨礙人口遷移的各種困難,從而促進了人口遷移。當前21頁,總共40頁。3.政治因素①政策。國家人口流動政策會對人口遷移產生重要影響。當前22頁,總共40頁。3.政治因素②戰爭戰爭是對人類正常生活環境和秩序的破壞,并常常引發人口遷移。阿富汗難民當前23頁,總共40頁。里約熱內盧3.政治因素③社會變革一個國家社會上的變革,如政治中心的改變,也常常引發人口遷移。巴西利亞當前24頁,總共40頁。4.社會文化因素①文化教育的發展。改變了人口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期望,也改變了人們認識外部世界的態度,從而促進了人口的遷移。當前25頁,總共40頁。4.社會文化因素②家庭和婚姻。婚姻是影響青年人人口遷移的重要因素。而家庭因素則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遷移中起著重要作用。當前26頁,總共40頁。4.社會文化因素③宗教信仰、種族和民族差異

當前27頁,總共40頁。2002年赴NBA打球當前28頁,總共40頁。1935—1939

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獲碩士學位。1936—1939

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獲博士學位。1950年回國。個人對生活或職業需求的變化當前29頁,總共40頁。小結自然因素社會經濟因素政治因素個人因素4.個人對生活或職業需求的變化1.氣候、土壤、水文、資源、自然災害等2.經濟發展、交通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等3.政策、社會變革、戰爭等在特定的時空條件下,任何一種因素都有可能成為促進人口遷移的決定性因素。二、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當前30頁,總共40頁。第二節人口的空間變化一、人口的遷移1、定義2、分類3、國際人口遷移4、國內人口遷移二、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1、自然環境因素2、經濟因素

3、政治因素4、社會文化因素板書5、我國人口遷移的意義當前31頁,總共40頁。①大慶、攀枝花吸引大量工人、技術人員和家屬遷入②80年代以來我國中西部人口大量遷向東南沿海城市③90年代后期向東部遷移人口增多④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后,歐洲白人大量移向美洲⑤南宋時北方人口大量南遷⑥2001年阿富汗大量難民流入巴基斯坦等國⑦撒哈拉沙漠邊緣地區人口分別向南北遷移⑧“三峽”移民(大型工程建設)(美國反恐戰爭)(首都變遷)(沙漠化加劇)(掠奪資源占用土地)(經濟發達就業機會多)(政策優惠)(礦產資源開發)分析:下列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當前32頁,總共40頁。促使美國成為一個移民國家的主要因素有:宗教、國土遼闊;自然環境與資源條件較優越;人口密度及數量較少;經濟發達、個人需求等。促使美國成為一個移民國家的因素:當前33頁,總共40頁。遷移時間遷移原因遷移特點第一次19世紀中期第二次19世紀末20世紀初第三次20世紀20年代—60年代第四次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20世紀70年代以后南北戰爭東部西部工業化和城市化鄉村城市農業危機和自然災害南部北部和西部新興工業的興起和發展東北部老工業區西部和南部新工業區老工業區的重建和改善新工業區老工業區鄉村城市美國國內四次大規模人口遷移的主要影響因素當前34頁,總共40頁。案例2:美國的人口遷移導致美國人口在本土范圍內頻繁遷移的主要因素有:戰爭、自然災害、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新資源地的開發、新工業區的建立、環境質量的改善等。美國太平洋沿岸、墨西哥沿岸人口遷入的主要原因:因大量新興工業和新資源而成為“陽光地帶”,吸引大量的移民。當前35頁,總共40頁。練習1.我國“五一黃金周”,大批國內外游客前往四川九寨溝。這種現象屬于

A.國際人口遷移 B.國內人口遷移

C.省際人口遷移 D.人口流動2.下列人口的流動屬于人口遷移的是

A.大學生暑假返回家鄉

B.新疆牧民夏季上山放牧

C.大學生分配在外地工作

D.農民利用農閑進城打工3.下列各組國家中,都屬于典型移民國家的是

A.美國、德國 B.南非、埃及

C.日本、澳大利亞 D.加拿大、新西蘭DCD當前36頁,總共40頁。4.影響人口遷移的諸因素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

A.經濟因素 B.政治因素

C.生態環境的變化 D.個人動機5.發展中國家當前人口遷移的主要類型是

A.由農村到農村的人口遷移

B.由農村到城市的人口遷移

C.由城市到城市的人口遷移

D.由城市到農村的人口遷移6.20世紀80年代,促使我國人口大量流動的根本原因是

A.大量農村勞動力閑置

B.1984年,國家放寬對農民進入小城鎮落戶等政策

C.城鄉和地區之間巨大的收入差距

D.城市生活水平高,有較好的學習、醫療條件ABC當前37頁,總共40頁。7.目前,造成國際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是

A.發展中國家人口過剩

B.發達國家人口增長緩慢

C.世界各國資源分布不均勻

D.世界各國經濟發展不平衡8.有關自然環境因素對人口遷移的影響,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自然環境因素一直是影響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

B.自然環境因素曾經是影響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

C.礦產資源開發不會引起相應的人口遷移和流動

D.家庭原因引起的人口遷移也屬于自然環境因素的影響DB當前38頁,總共40頁。9.我國大慶、攀枝花等能夠吸引大量人口遷入,主要原因是

A.當地的人口政策影響的結果

B.當地經濟發達,居民生活水平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