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藝術中心結構選型分析_第1頁
國泰藝術中心結構選型分析_第2頁
國泰藝術中心結構選型分析_第3頁
國泰藝術中心結構選型分析_第4頁
國泰藝術中心結構選型分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CONTENT目錄01來自建筑場地及自然環境的影響02使用功能和造型要求04豎向傳力體系05協同工作機制03水平傳力體系第一頁,共29頁。來自建筑場地及自然環境的影響Part1第二頁,共29頁。Part

One來自建筑場地及自然環境的影響場地環境分析AddText點擊此處添加標題

重慶國泰藝術中心位于重慶市渝中區解放碑中央商務區CBD核心地帶,地處臨江支路,江家巷、青年路和鄒容路合圍地段。這塊建筑場地是位于巖石地基之上的。

其擁有4個基本的特點:1.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大,達到11550kPa,基本接近C25混凝土的抗壓強度,可以采用天然地基基礎。2.當巖石裂隙發育不利時,有可能造成滑坡等嚴重的安全隱患,本工程經勘探部門勘測,除南側基坑坑壁需進行加固外,其余均屬安全場地3.地下水量很少,主要為巖間裂隙水,但裂隙水的水頭通常很高,壓強大但壓力小,所以必須考慮排水,使水浮力作用面積較小,這樣可以不考慮水浮力。綜上:設計采用柱下獨立基礎加防水板方案,基坑南側邊坡采用錨桿加固,錨桿數量、間距由計算確定,其余三邊采用構造加固,所有邊坡均為永久性邊坡,邊坡與建筑間-12.0m以下緊貼在一起(回填級配砂石或直接以巖石為外墻模板),-12.0m以上邊坡與建筑主體間脫開,下設排水溝。另外,如此處理可以明確結構嵌固層,實現計算假設.第三頁,共29頁。場地周圍建筑環境國泰藝術中心所在的重慶渝中區,20世紀80年代以前相對于南岸、江北等外圍區域發展較為完善。直轄16年后的今天,外圍有了較好的發展,渝中區的基礎設施反而顯得相對薄弱。過去的5年,解放碑地區處于舊城改造、提升環境品質的時期,總計拆掉了四百多萬平方米的建筑。區位分析重慶國泰藝術中心位于重慶市渝中區解放碑中央商務區CBD核心地帶,地處臨江支路,江家巷、青年路和鄒容路合圍地段,用地面積達到2.91公頃。城市建筑密度場地靠近解放碑,周邊有英國領事館舊處,帝王廣場,世貿大樓,高層建筑較多。

Part

One來自建筑場地及環境的影響第四頁,共29頁。基地范圍場地高差建筑與場地地形整合地處川渝盆地,北面有秦嶺、大巴山的阻擋,冬季不易受北方冷空氣的影響,比較溫暖;屬于濕潤的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富,夏季降水多,多夜雨。受盆地地形影響,夏季高溫,冬季溫暖,全面都比較潮濕,尤其夏季。重慶西接川中丘陵。是長江上游最大的港口城市,大型輪船可以順長江而下,直達上海,實現海陸聯運。是西南地區最大的城市,內陸地區唯一直轄市,有成渝、川黔、襄渝鐵路與外界溝通,是西南最大鐵路樞紐之一,交通位置重要。氣候及地理環境分析Part

One來自建筑場地及環境的影響第五頁,共29頁。Part

One來自建筑場地及自然環境的影響降雨量重慶市屬于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氣候——四季分明,且雨量全年較多(大部分地區在1000~1350毫米),7-8月尤盛。

建筑的結構中排水處理就十分重要。日照和溫度重慶日照缺乏,年日照時數1000~1400小時,日照百分率僅為25%~35%,為中國年日照最少的地區之一,冬、春季日照更少,僅占全年的35%左右。因此對建筑的日照要求相對寬松,這為設計的靈活性提供了方便。重慶溫度四季變化大,冬季少霜雪,夏季高溫。所以建筑結構上的荷載不考慮雪荷載,但要考慮夏季高溫時的變形要素。風重慶各地年平均風速0.9-2.1M/S,是全國風速最小的地區之一。大多數地區全年主導風向是東北風和北風。

根據數據做出的建筑所受基本風壓為0.40KN/m2天災

重慶國泰中心所屬場地只可能受到地震的威脅。而重慶在近幾十年內未遭受超過6級的地震的侵襲。

建筑的抗震措施符合7度要求,其抗震結構措施符合6度要求。第六頁,共29頁。使用功能和造型要求Part2第七頁,共29頁。Part

Two使用功能和造型要求國泰大戲院1937年由東方營造廠設計建造,建國后在1952年拆除改建,由重慶大學建筑系主任葉仲磯教授設計,更名“和平電影院”,文革期間一度改名“東方紅電影院”。建筑完成之初,曾云:“富麗宏壯執上海電影院之牛耳,精致舒適集現代科學化之大成?!?在重慶作為陪都的年代,上海的風情也被帶入了重慶這座巴渝古城,并最終被重慶所包容、吸收。AddText點擊此處添加標題在這個歷史悠久的古城中,不同年代的設計帶給了不同時代的人最深刻的記憶,也給城市與建筑打下了歲月的印記。歷史上多次移民與抗戰內遷也在城市建筑上產生巨大影響,尤其抗戰時期,中國以楊廷寶、童雋、戴念慈、徐尚志等為代表的第一代優秀執業建筑師薈萃重慶創作了很多優秀作品,改造了城市面貌。國泰大劇院的前身是國泰大戲院,與重慶的淵源始于抗戰時期。在戰火紛飛的年代,這里成為中國抗戰時期的一個精神堡壘,郭沫若先生創作的話劇《屈原》曾在這里首演,它不僅體現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大無畏精神和抗戰情懷,也是重慶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重慶大戲院成為重慶人對故鄉的深刻記憶之一,令這座建筑如同凝結著一種精神的力量。城市回憶場地原有功能第八頁,共29頁。Part

Two使用功能和造型要求國泰文化中心作為渝中區重要激發城市活力的文化建筑,集合戲院、美術館、電影院等功能為一個單一體量,與高層城市空間結合;并試圖以建筑的張力反映城市特點,作為樞紐對接商業價值與文化價值,從城市形態和建筑精神上“復興”老城區。國泰藝術中心將商業功能注入到文化建筑中,與劇院、美術館的功能互為加強,建筑的功能得以更多整合,也更加充實;并避免造成投資的浪費,立足商業中心,面向市民。以文化增值商業,文化建筑的特質將激發更大的商業潛力。AddText點擊此處添加標題重慶國泰藝術中心位于渝中區解放碑CBD,由原國泰大戲院、重慶美術館合二為一,是集“展示、戲劇、娛樂、商業”為一體的多功能藝術中心。場地功能建筑使用功能第九頁,共29頁。文化背景及造型色彩表達金文金石,多指古代鐘鼎、碑刻等帶有銘文的資料,鐘鼎早在夏商時期就已出現,碑刻則起源于漢代,代表著源遠流長、有序流傳的中國文化。金石藝術由于需要傳拓,墨黑色與印章的鮮紅色就成為了極有代表性的色彩。巴渝文化點染技法民居結構營造工法自然形態巴渝文化,是長江上游最有鮮明個性的民族之一,巴渝人士頑強、堅韌、熱情,這多少能從著名的重慶火鍋中窺知一二。熱情的巴渝人家熱愛辛辣食物,火紅的重慶紅油火鍋真正能夠表現巴人剛烈直率、熱情好客的特點。點染是中國山水中的重要技法。山水畫大師黃賓虹先生曾畫言:“點點染染,用筆運墨宜分明,但又不要太分明。應該既分明,又不分明為妙?!眹┧囆g中心正是以此為靈感,以“點陣”的方式表達建筑“面”的效果。穿斗結構是中國傳統建筑中最重要的結構方式之一。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令建筑師很難將其抽象后再具象到某一座建筑的設計中,而必須從總體意向中選擇提煉。中國傳統結構與工法中,“斗拱”與“題湊”是兩種相當具有代表性的元素重慶直轄市市樹黃槲樹,又稱黃葛榕,在重慶周邊大量繁殖,屬于南方少有的落葉喬木。國泰藝術中心黃槲樹一般豐碩挺拔的形態在城市中形成難得的一片廣場,也為市民帶來了游憩之處。第十頁,共29頁。水平傳力體系Part3第十一頁,共29頁。Part

Three水平傳力體系梁板分體系的應用與變化戲院上空大跨度轉換桁架梁外形題湊結構重的梁水平嵌固層鋼框架與混凝土框架中的梁板分體系第十二頁,共29頁。鋼框架和混凝土框架中的梁板分體系1大體采用單向板肋梁樓蓋局部(懸挑、承力基礎)采用雙向板肋梁樓蓋Part

Three水平傳力體系第十三頁,共29頁。大戲院觀眾席上空的大跨度轉換桁架梁2轉換桁架梁板體系,用格構化的方式提升剛度,實現大戲院的大跨度。為突出建筑效果,采用了題湊形式鋼桁架。Part

Three水平傳力體系第十四頁,共29頁。

空腹桁架(題湊)普通桁架桁架高度(mm)30503150跨中撓度Δ(mm)62.270.3Δ/L1/5421/478最大板厚(mm)6060最大應力比0.920.909單榀用鋼量(t)135119與普通桁架相比拔高美術館的凈空美術館平面柱網布置相對自由大劇場上空結構構件高度較大實現大戲院的大跨度轉換桁架的優勢和影響:題湊與普通桁架對比:第十五頁,共29頁。外形題湊中的梁結構—懸掛懸挑3“題湊”結構由32層縱橫交錯的鋼結構構件組合構成。“題湊”構件的結構形式主要有三種形式,角鋼桁架,矩管桁架和實腹式的箱形梁。Part

Three水平傳力體系第十六頁,共29頁。新穎的懸掛結構體系與普通建筑結構的傳力途徑恰恰相反,其結構荷載向上傳至頂層結構后再通過主體承重結構向下傳至基礎。“題湊”結構的整體傳力體系主要通過頂部鋼桁架懸掛傳力的方式,最大一榀頂部鋼桁架的長度達38.75m??v橫“題湊”間連接節點的受力性能成為了關系到“題湊”系統穩定性和安全性的關鍵因素。懸挑題湊外挑題湊采用懸臂式,受力簡單,傳力明確,比較耗鋼。Part

Three水平傳力體系第十七頁,共29頁。水平嵌固層4基礎回填土回填至結構的某個部位,能保證地下室部分基本上無水平位移。嵌固層取為-12.0米樓層。-12.0米上下混凝土與鋼柱連接處,采用鋼柱下插一層方式,在樓面處,框架梁縱筋過鋼柱采用兩種方式:繞過或鉆孔,鋼柱內填充混凝土至-11.000m。-12.0米樓層滿足側限要求樓板完整,傳力直接結合邊坡做法,實現計算假設(見第八條、地基基礎)結構嵌固層以上計算高度較大Part

Three水平傳力體系第十八頁,共29頁。豎向傳力體系Part4第十九頁,共29頁。Part

Four豎向傳力體系該建筑可用的豎向結構體系結構體系特點比較鋼框架-剪力墻剛度能滿足地震側向位移要求能與外側“提湊”有效連接成為整體布置靈活,適應建筑需要,實現豎向各分區功能鋼框架-支撐支撐承受大部水平力,鋼柱主要承擔豎向力缺少貫通上下的完整墻體或筒體,難以布置支撐支撐分布不均勻,造成偏心扭轉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缺少貫通上下的完整墻體或筒體舞臺四周雖然有墻體,但并不向美術館以上延伸,將導致上下剛度突變與外側“提湊”傳力不直接,連接節點復雜鋼筋混凝土框架高度接近高規限值,很難滿足地震側向位移要求與外側“提湊”傳力不直接,連接節點復雜第二十頁,共29頁。主要部分采用鋼框架-剪力墻結構國泰藝術中心建筑功能分區沿豎向由下至上分別為車庫、小劇場、大戲院、美術館,其中車庫要求柱網布置規整,小劇場、大戲院要求大空間,美術館要求靈活布置,結構要求十分復雜。局部區域為安裝轉換桁架頂部為裝飾題湊Part

Four豎向傳力體系第二十一頁,共29頁。國泰藝術中心“題湊”采用了新穎的懸掛結構體系,這與普通建筑結構的傳力途徑恰恰相反其結構荷載向上傳至頂層結構后再通過主體承重結構向下傳至基礎。

框架剪力墻結構具備空間布置靈活,抗側向剛度大的特點。與純框架結構相比,框架剪力墻側向變形呈剪彎型,沿高度的整體變形更為均勻,側向剛度和承載能力都大幅度提高Part

Four豎向傳力體系第二十二頁,共29頁。剪力墻側向剛度大,承當大部分水平荷載,是抗側力的主要部分框架承擔大部分豎向荷載,提供較大的使用空間國泰藝術中心觀眾廳剖面Part

Four豎向傳力體系第二十三頁,共29頁。協同工作機制Part5第二十四頁,共29頁。傳遞豎向荷載1國泰藝術中心題湊結構采用了復雜的懸掛結構體系,其傳力途徑不同于普通結構,其結構荷載向上傳至頂層結構后再通過主體承重結構向下傳至基礎。“題湊”特殊連接節點懸掛題湊懸挑題湊框架—剪力墻結構1懸掛懸挑結構Part

Five協同工作機制第二十五頁,共29頁。傳遞豎向荷載1樓板面荷載通過剛結點將荷載產生的彎矩傳遞給柱和剪力墻,最后傳至基礎。樓板面荷載柱&剪力墻基礎2框架—剪力墻結構Part

Five協同工作機制第二十六頁,共29頁。傳遞豎向荷載1由于大戲院小劇場的大空間大跨要求而采用轉換桁架,上部柱和剪力墻傳遞的荷載通過轉換桁架再向下傳遞至基礎。上部樓板面荷載柱&剪力墻3轉換桁架轉換桁架基礎柱&剪力墻Part

Five協同工作機制第二十七頁,共29頁。抵抗側向荷載1看臺為雙柱框架構成支撐及抗側體系。非純框架結構,采用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