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重癥病例優先采集:
A:上呼吸道標本
B:下呼吸道標本
C:尿標本
D:全血標本
E:血清標本
2.新型冠狀病毒采集的血液標本應盡量采集發病后()內的急性期抗凝血:
A:3天
B:5天
C:7天
D:10天
E:14天
3.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用于病毒分離和核酸檢測的標本24小時內無法檢測的標本則應置于()
或以下保存:
A:-30℃
*
B:-40℃
C:-50℃
D:-60℃
E:-70℃
4.新型冠狀病毒血清標本可在4℃存放:
A:3天
B:5天
C:7天
D:10天
E:14天
5.新型冠狀病毒毒株或其他潛在感染性生物材料的運輸包裝分類屬于:
A:A類
B:B類
C:C類
D:D類
E:E類
1.新型冠狀病毒屬于
A:a屬
B:6屬
C:丫屬
D:6屬
E:以上都不是
2.下列哪種消毒劑不能有效滅活病毒
A:乙醛
B:75%乙醇
C:氯己定
D:過氧乙酸
E:氯仿
3.關于新型冠狀病毒標本的包裝,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標本采集后在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生物安全柜內分裝
B:所有標本應放在大小適合的帶螺旋蓋內有墊圈、耐冷凍的樣本采集管里,擰緊
C:容器外注明樣本編號、種類、姓名及采樣日期
D:將密閉后的標本放入大小合適的塑料袋內密封,每袋裝一份標本
E:以上都正確
4.關于新型冠狀病毒的標本保存,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能在24小時內檢測的標本可置于4c保存
B:24小時內無法檢測的標本則應置于-70℃或以下保存
C:血清可在4e存放3天,-20℃以下可長期保存
D:應設立專庫或專柜單獨保存標本
E:標本運送期間可反復凍融
5.2019新型冠狀病毒毒株或其他潛在感染性生物材料的運輸包裝對應的聯合國編號為
A:UN2814
B:UN1602
CUN3373
D:UN9284
E:UN1605
1.設計有緩沖間的實驗室是
A:BSL-1實驗室
B:普通型BSL-2實驗室
C加強型BSL-2實驗室
D:所有級別的實驗室
2.BSL-3實驗室輔助工作區應至少包括
A:監控室、清潔衣物更換間和淋浴間
B:監控室、清潔衣物更換間和防護服更換間
C:監控室、清潔衣物更換間和緩沖間
D:監控室、防護服更換間和緩沖間
3.工作人員應穿著配有生命支持系統的正壓防護服的實驗室是
A:普通型BSL-2實驗室
B:加強型BSL-2實驗室
C:BSL-3實驗室
D:BSL-4實驗室
4.以下不符合實驗室設計原則和基本要求的是
A:實驗室的走廊和通道應不妨礙人員和物品通過
B:應設計緊急撤離路線,緊急出口處應有明顯的標識
C:房間的門根據需要安裝門鎖,門鎖應便于外部快速打開進入實驗室
D:應有專門設計以確保存儲、轉運、收集、處理和處置危險物料的安全
5.在以下關于BSL-1實驗室設備設施的描述中,錯誤的是
A:實驗室應有足夠的空間和臺柜等擺放實驗室設備和物品
B:在實驗室的工作區內有暫私人物品的設施,個人服裝與實驗室工作服分開放置即可
C:進食、飲水和休息的場所應設在實驗室的工作區外
D:實驗室應設洗手池,水龍頭開關宜為非手動式,宜設置在靠近出口處
1.以下哪些是疫情流行期間感染控制的關鍵措施
A:正確佩戴口罩
B:嚴格執行手衛生
C:加強自然通風,保護清潔區
D:以上都對
2.以下哪個區域作為清潔區,應該重點保護
A:值班室
B:護士站
C:走廊
D:病房
3.安全柜出現異常的情況包括
A:氣流從窗口出來了
B:壓力異常系統有提示
C:強大噪聲
D:ABC
4.N95口罩戴幾小時后更換
A:1
B:2
C:3
D:4
5.需要在在生物安全柜內的操作
A:開帽
B:涂片
C:計數充池
D:ABC
1.屬于實驗室分級中二級的描述正確的是
A:一般情況下對人、動物或者環境不構成嚴重危害
B:對人體、動植物或環境危害較低
C:比較容易直接或者間接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的微生物
D:于操作能夠引起人類或者動物非常嚴重疾病的微生物
2.實驗室設計原則說法錯誤的是
A:操作方便是實驗室設計的首要原則
B:選址、設計符合國家建設規劃
C:保證對輻射等危險源的防護水平
D:考慮生物安全實驗室在消毒、清潔、防滑、防滲漏、防積塵等方面特殊要求
3.BSL-1實驗室要求包括
A:足夠的空間
B:設置獨立的休息區
C:地面應防滑
D:以上都是
4.BSL-1實驗室臺(桌)柜和座椅的要求錯誤的是
A:應穩固和堅固
B:實木為主
C:邊角應圓滑
D:臺面應防水
5.BSL-1實驗室應配備適用的應急器材包括
A:消防器材
B:意外事故處理器材
C:、急救器材
D:以上都是
6.加強型BSL-2實驗室應包含
A:緩沖間
B:核心工作間
C:置準備間和洗消間(必要時)
D:以上都是
1.禁止入內的標識適用于以下哪些場所
A:引起職業病危害的場所
B:涉險區域周邊
C:能夠產生生物危害物質設備故障時
D:以上都是
E:指定整數精
2.禁止攜帶首飾、金屬物或手表適用于以下哪個場所
A:實驗室入口
B:消防器材存放處
C:變電設備機房附近
D:緊急噴淋裝置附近
E:指定整數精
3.禁止存放食不適用于
A:實驗室區域
B:變電設備機房附近
C:污染源入口
D:手術室
E:指定整數精
4.易產生液體及氣溶膠的操作不包括
A:勻漿
B:超聲
C:凍干
D:離心
5.具有以下那種可能情況時,工作人員必須戴防護手套
A:易感染
B:腐蝕
C:冰凍
D:以上都是
1.實驗室生物安全第一負責人是
A:單位法人
B:實驗室負責人
C:實驗室管理人
D:實驗室生物安全員
2.下列關于實驗室工作人員基本要求的描述,錯誤的是
A:實驗室應配備足夠的人力資源
B:應熟悉生物安全相關政策、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
C:先經過崗位專業培訓,能勝任所承擔的工作,生物安全培訓可酌情延后
D:有適合的教育背景、工作經歷
3.單位的法定代表人應當承擔的實驗室生物安全職責不包括
A:負責本單位實驗室的生物安全管理,建立生物安全管理體系
B:決定并授權人員進入實驗室
C:定期召開生物安全管理會議,對實驗室生物安全相關的重大事項做出決策
D:批準和發布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體系文件
4.關于實驗室生物安全第一責任人的描述中,錯誤的是
A:每五年必須參加一次市級生物安全培訓
B:全面負責實驗室生物安全工作
C:負責實驗項目計劃、方案和操作規程的審查
D:決定并授權人員進入實驗室
5.關于實驗室生物安全負責人的職責描述中,包括
A:監督所有活動的職責和權力
B:制定、維持、監督實驗室安全計劃的責任,
C:阻止不安全行為或活動
D:以上均包含
1.下列關于選擇防護服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高效過濾防護材料,結構緊密,有效阻隔液體和顆粒物
B:透氣,透濕,防靜電,穿著舒適
C:前胸及頸部采用拉鏈設計,方便穿脫,提供高水平防護
D:腰部、踝關節采用彈性帶收口設計,防護服的服帖性
E:針織袖口設計,穿著更舒適
2.口罩的更換頻率為
A:每小時更換1次
B:每2-4小時更換1次
C:每4-6小時更換1次
D:每8-10小時更換1次
E:每天更換1次
3.醫用防護口罩的過濾效率等級為
A:1級
B:2級
C:3級
D:4級
E:5級
4.整體防護穿戴順序正確的是
A:戴醫用防護口罩一戴一次性手套一穿上防護服一拉上防護服拉鏈,密封膠條一戴防護頭罩
并貼上魔術貼f調整頭罩穿戴位置一穿防護腿套
B:戴醫用防護口罩一穿上防護服一拉上防護服拉鏈,密封膠條一戴防護頭罩并貼上魔術貼一
調整頭罩穿戴位置一穿防護腿套一戴一次性手套
C:戴一次性手套->戴醫用防護口罩一穿上防護服一拉上防護服拉鏈,密封膠條一戴防護頭罩
并貼上魔術貼一調整頭罩穿戴位置f穿防護腿套
D:戴一次性手套一戴醫用防護口罩一戴防護頭罩并貼上魔術貼一調整頭罩穿戴位置一穿上
防護服f拉上防護服拉鏈,密封膠條一穿防護腿套
E:戴一次性手套一戴防護頭罩并貼上魔術貼一調整頭罩穿戴位置一穿上防護服一拉上防護
服拉鏈,密封膠條一穿防護腿套一戴醫用防護口罩
5.整體防護脫摘順序正確的是
A:脫下防護腿套一脫下外層手套一取下防護頭罩一脫下防護服一脫下防護口罩一脫下里層
手套
B:脫下防護腿套一脫下外層手套一脫下防護口罩一取下防護頭罩一脫下防護服一脫下里層
手套
C脫下外層手套一脫下防護腿套一取下防護頭罩一脫下防護服一脫下防護口罩一脫下里層
手套
D:脫下防護口罩一脫下外層手套一脫下防護腿套一取下防護頭罩一脫下防護服一脫下里層
手套
E:脫下防護口罩一脫下外層手套一脫下防護腿套一脫下防護服一取下防護頭罩一脫下里層
手套
1.實驗室獲得性感染發生的主要內部原因不包括
A:試驗動物
B:微生物培養物
C:處理不當的生物廢物
D:工作人員易感
2.實驗室獲得性感染病原體不包括
A:病毒
B:細菌
C:真菌
D:昆蟲
3.實驗室獲得性感染病原通常來源于
A:感染的人或動物的標本
B:污染的儀器設備
C:空調系統送風
D:醫療廢棄物
4.造成實驗室獲得性感染的各類已知原因中最常見的是
A:人員操作失誤造成
B:儀器設備故障
C:經皮膚感染
D:地震火災等自然災害
5.根據病原微生物的傳染性、感染后對個體或者群體的危害程度,病原微生物共分為
A:兩類病原微生物
B:三類病原微生物
C四類病原微生物
D:五類病原微生物
l.nCOV-2019病毒為
A:雙鏈RNA病毒
B:雙鏈DNA病毒
C:單股正鏈DNA病毒
D:雙鏈DNA反轉錄病毒
E:單股正鏈RNA病毒
2.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常規檢測方法是
A:電子顯微鏡檢測
B:補體結合試驗
C:免疫膠體金技術
D:酶聯免疫吸附試驗
E:實時熒光RT-PCR
3.新型冠狀病毒病原體按照第幾類病原微生物進行管理
A:第一類
B:第二類
C:第三類
D:第四類
E:第五類
4.nCOV-2019病毒在外界環境中的穩定性,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對熱敏感,56℃10分鐘可有效滅活
B:乙醛可有效滅活
C:75%乙醇可有效滅活
D:含氯消毒劑有效滅活
E:過氧乙酸和氯仿可有效滅活
5.在可封閉的離心桶(安全杯)內離心管發生破裂,下列操作不正確的是
A:所有密封離心桶都應在生物安全柜內裝卸
B:如果懷疑在安全杯內發生破損,應該松開安全杯蓋子并將離心桶高壓滅菌
C:離心機運行過程中離心管發生了破裂或懷疑發生破裂時、應關閉電源并且保持離心機蓋子
關閉30分鐘
D:如果在機器停止運行后發生了破裂,立即通知本實驗室生物安全監督員打開離心機蓋查看
破損程度
E:所有打破的離心管(桶卜玻璃碎片、套管及轉軸都應放到對該種微生物有效的無腐蝕性的
消毒劑里,放置24小時后進行高壓滅菌處理
第13節
1.實驗活動涉及致病性生物因子的已知或未知特性不包括
A:致病因子生物危害程度分類
B:致病因子傳播途徑和傳播力
C:致病因子的感染性和致病性
D:致病因子的保存方法
2.涉及致病性生物因子的實驗活動不包括
A:領取、轉運、保存、銷毀
B:分離、培養、鑒定、制備
C:離心、研磨、振蕩、勻漿
D:核收樣本、統計試驗數據
3.涉及致病性生物因子的動物包括
A:被動物抓傷、咬傷
B:轉運動物
C:消殺飼養器具
D:更換動物實驗室新風系統
4.感染性廢物處置過程中的風險不包括
A:廢物容器、包裝、標識
B:收集、消毒、儲存、運輸
C:無需對滅菌結果進行檢測
D:感染性廢物的泄露
5.實驗活動安全管理的風險不包括
A:消除、減少或控制風險的管理措施和技術措施,及采取措施后殘余風險或帶來的新風險
B:購買儀器設備資金不足帶來的潛在風險
C:運行經驗和風險控制措施,包括與設施、設備有關的管理程序、操作規程、維護保養規程
等的潛在風險
D:實施應急措施時可能引起的新的風險
1.可能含有活性因子的感染性材料不包括
A:實驗室所有樣本及培養物
B:具有潛在感染性或毒性的質控品
C:具有潛在感染性或毒性的參考品
D:用于洗滌細胞的PBS溶液
2.實驗室菌種操作人員要求
A:2名實驗室工作人員及1名管理人員共三人一同負責
B:2名工作人員負責菌(毒)種及感染性樣本的管理即可
C:生物安全負責人全權管理
D:實驗室負責人全權管理
3.關于實驗室菌(毒)種及感染性樣本相關操作區域及設備的描述中,錯誤的是
A:保存區域應有消防、防盜、監控、報警、通風和溫濕度監測與控制等設施;保存設備應有
防盜和溫度監測與控制措施
B:保存區域與菌(毒)種及感染性樣本檢查、交接、包裝等場所應分開設置
C:保存菌(毒)種及感染性樣本容器的材質、質量應符合安全要求,不易破碎、爆裂、泄露
D:存容器上應有牢固的標簽或標識,標明菌(毒)種及感染性樣本的編號、日期等信息
4.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關實驗活動結束后,如需銷毀,期限是
A:12個月以內
B:6個月以內
C:3個月以內
D:1個月以內
5.銷毀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或感染性樣本應遵循
A:一人操作,并應當對銷毀過程進行嚴格監督和記錄
B:確保最終銷毀即可,無需專人操作
C:兩人共同操作,同時需要上級主管部門一旁監管,對銷毀過程進行嚴格監督和記錄
D:兩人共同操作,并應當對銷毀過程進行嚴格監督和記錄
1.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前需要
A:測量體溫
B:測量體溫、信息登記
C:測量體溫、出示北京本地寶
D:出示北京本地寶、信息登記
E:測量體溫、出示北京本地寶、信息登記
2.口咽拭子的采集部位是
A:舌根部
B:咽后壁兩側
C:腭舌弓
D:腭咽弓
E:懸雍垂
3.采集鼻咽拭子需要測量
A:鼻尖到耳垂的距離
B:鼻尖到發際線的距離
C:鼻尖到眉弓的距離
D:鼻尖到下頜角的距離
E:鼻尖到鼻根部的距離
4.鼻咽拭子的存放步驟正確的是
A:放入采樣管內擰緊-放入密封袋內-放入黃色轉運桶內-放入帶冰袋的轉運箱內
B:放入采樣管內擰緊-放入密封袋內-放入黃色轉運桶內-放入帶冰袋的轉運箱內-酒精噴灑消
母
C:放入采樣管內擰緊.放入密封袋內.酒精噴灑消毒-放入黃色轉運桶內.放入帶冰袋的轉運箱
內
D:放入采樣管內擰緊-酒精噴灑消毒-放入密封袋內-放入黃色轉運桶內-放入帶冰袋的轉運箱
內
E:放入采樣管內擰緊-酒精噴灑消毒-放入密封袋內-酒精噴灑消毒-放入黃色轉運桶內-放入帶
冰袋的轉運箱內
5.樣本送到檢驗科時需要
A:轉運箱噴灑酒精消毒
B:打開轉運桶核對
C:打開轉運箱核對
D:檢驗科核對簽字
E:雙方核對簽字
1.病原體包括
A:病毒
B:細菌
C慎菌
D:以上都是
2.不屬于第二類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或樣本的是
A:布尼亞病毒科
B:炭疽芽抱桿菌
C:霍亂弧菌
D:布魯氏菌
3.A類感染性物質,使人染病或使人和動物都染病者聯合國編號是
A:UN2900
B:UN2941
CUN2918
D:UN2814
4.B類感染性物質運輸專用名稱為
A:B類感染性物質
B:生命物質B類
CUN3373
D:僅感染動物物質
5.危險貨物共幾類
A:8類
B:10類
C:7類
D:9類
1.新冠病毒或其他潛在感染性標本污染生物安全柜應使用含氯多少的消毒劑?
A:0.55%
B:0.65%
C:0.57%
D:0.53%
2.清理污染物要嚴格遵循什么要求?
A:無菌
B:三級生物防護
C:活病毒生物安全
D:實驗室生物安全
3.當實驗室臺面出現污染后怎么處理?
A:酒精覆蓋處理
B:含氯消毒劑處理
CO55%有效氯消毒液毛巾覆蓋
D:直接擦拭
4.安全柜出現異常的情況包括
A:氣流從窗口出來了
B:壓力異常系統有提示
C:強大噪聲
D:ABC
5.下列哪些因素屬于微生物危險度評估應考慮的因素
A:微生物的致病性和感染數量
B:自然感染途徑
C:暴露的潛在后果
D:以上都是
1.脫隔離衣的正確步驟是
A:鞋套-防水隔離衣-外層手套-護目鏡-防護服-內層手套-口罩-醫用防護帽
B:鞋套-護目鏡-防水隔離衣-外層手套-防護服和內層手套-口罩-醫用防護帽
C:護目鏡-鞋套-防水隔離衣-外層手套-防護服-內層手套-口罩-醫用防護帽
D:護目鏡-鞋套-外層手套-防水隔離衣-防護服-內層手套-口罩-醫用防護帽
E:鞋套-防水隔離衣-外層手套-護目鏡-內層手套-防護服-口罩-醫用防護帽
2.脫隔離衣前使用酒精消毒的濃度為
A:95%
B:85%
C:75%
D:65%
E:55%
3.進入緩沖區前需要脫掉
A:鞋套和防水隔離衣
B:鞋套和外層手套
C:防水隔離衣和外層手套
D:鞋套、外層手套和護目鏡
E:鞋套、防水隔離衣和外層手套
4.護目鏡消毒使用
A:75%酒精
B:碘伏
C:氯己定溶液
D:2000mg/L含氯消毒液
E:生理鹽水
5.脫防護服的注意事項不正確的是
A:脫防護服前要用酒精噴灑消毒
B:脫隔離衣后進入緩沖區脫防護服
C:脫防護服時禁止用手觸摸里面
D:脫防護服時動作要緩慢、輕柔
E:脫掉內層手套后不需要進行手衛生消毒
1.進入試劑準備區前放在樣本窗內的是
A:采樣管
B:密封袋
C:轉運桶
D:轉運箱
E:轉運箱及轉運單
2.吸取試劑前不需要
A:檢查試劑盒完整性
B:檢查試劑廠家
C:檢查有效期
D:標記開盒日期
E:檢查試劑盒內組分
3.進入試劑準備區的防護裝備不包括
A:口罩
B:帽子
C:護目鏡
D:手套
E:隔離衣
4.配制好的反應體系放入
A:密封袋
B:轉運箱
C:樣本窗
D:傳遞窗
E:轉運桶
5.加樣器用完后應
A:擦拭消毒
B:高溫消毒
C:直接存放待用
D:丟如垃圾桶
E:浸泡消毒
1.進入洗消間的防護級別是
A:一級防護
B:二級防護
C:三級防護
D:四級防護
E:普通防護
2.醫療垃圾袋的封口方式為
A:粘貼包扎
B:鵝頸式包扎
C:單層包扎
D:雙層包扎
E:三層包扎
3.使用高壓滅菌器消殺醫療垃圾的溫度和時間是
A:100℃,15分鐘
B:100℃,30分鐘
C12TC,15分鐘
D:121℃,30分鐘
E:150℃,15分鐘
4.醫療垃圾消殺完成后需要在垃圾袋上粘貼
A:化學指示卡
B:消殺時間
C:科室名稱
D:轉運標識
E:轉運時間
5.醫療垃圾的處理流程正確的是
A:封口-貼轉運標識-高壓滅菌-放入暫存箱-放入暫存處等待轉運
B:封口-高壓滅菌-貼轉運標識-放入暫存箱-放入暫存處等待轉運
C:貼轉運標識-高壓滅菌-封口-放入暫存箱-放入暫存處等待轉運
D:封口-放入暫存箱-貼轉運標識-高壓滅菌-放入暫存處等待轉運
E:貼轉運標識-封口-高壓滅菌-放入暫存箱-放入暫存處等待轉運
1.進入標本制備區的防護級別是
A:一級生物安全防護
B:二級生物安全防護
C:三級生物安全防護
D:四級生物安全防護
E;五級生物安全防護
2.進入標本制備區的人員數量是
A:1人
B:2人
C:3人
D:4人
E:5人
3.樣本滅活需要
A:56℃,30分鐘
B:100℃,30分鐘
C:56℃,15分鐘
D:100℃,15分鐘
E:100℃,5分鐘
4.進行標本制備位置是
A:實驗臺
B:生物安全柜
C:樣本窗
D:轉運箱
E:干浴箱
5.核酸提取完畢后需要進行
A:切片
B:滅活
C:染色
D:封板
E:擴增
1.進入擴增區的防護級別是
A:一級防護
B:二級防護
C:三級防護
D:四級防護
巳普通防護
2.取出96孔板的位置是
A:樣本傳遞窗
B:冰箱
C:轉運桶
D:轉運箱
E:樣本窗
3.進入擴增區的防護裝備不包括
A:口罩
B:帽子
C:手套
D:防護服
E:隔離衣
4.從PCR擴增儀中取出的96孔板放入
A:轉運桶
B:轉運箱
C:密封袋
D:垃圾桶
E:樣本傳遞窗
5.PCR核酸擴增儀的工作關鍵是
A:時間控制
B:數量控制
C:操作熟練
D:光源控制
E:溫度控制
1.個人防護用品不包括
A:帽子
B:口罩
C:手套
D:防護服
E:體溫計
2.關于戴醫用防護口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24小時更換一次
B:佩戴前不用洗手
C:接觸經空氣傳播的呼吸道感染患者時不用配帶
D:佩戴口罩前可以用手觸摸口罩內側面
E:佩戴口罩時需要進行密閉性檢測
3.關于穿戴防護用品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戴好口罩,雙手從中間向兩側下移壓緊鼻夾
B:根據頭的大小選擇合適的帽子戴上,注意要把頭發全部罩在帽子內
C:穿防護服前先檢查防護服是否有破損
D:將手套塞在防護服袖「里面
E:穿鞋套前要檢查鞋套是否有破損
4.穿隔離衣的正確步驟是
A:醫用防護帽-口罩-內層手套-防護服-防水隔離衣-外層手套-靴套-鞋套-護目鏡
B:內層手套-醫用防護帽-口罩-防護服-防水隔離衣-外層手套-靴套-鞋套-護目鏡
C:醫用防護帽-口罩-防護服-內層手套-防水隔離衣-外層手套-靴套-鞋套-護目鏡
D:醫用防護帽-口罩-內層手套-防護服-外層手套-防水隔離衣-靴套-鞋套-護目鏡
E:醫用防護帽-口罩-防護服-內層手套-護目鏡-防水隔離衣-外層手套-靴套-鞋套
5.正確佩戴醫用外科口罩的步驟是
A:確診口罩內外,洗手,鼻、口、下巴罩好,鼻梁片貼緊鼻梁
B:洗手,確診口罩內外,鼻、口、下巴罩好,鼻梁片貼緊鼻梁
C:確診口罩內外,洗手,鼻、口、下巴罩好
D:洗手,鼻、口、下巴罩好,鼻梁片貼緊鼻梁
E:鼻、口、下巴罩好,鼻梁片貼緊鼻梁
1.感染性廢棄物管理包括幾條?
A:三
B:五
C:六
D:四
2.新冠病毒或其他潛在感染性標本污染生物安全柜應使用含氯多少的消毒劑?
A:0.55%
B:0.65%
C:0.57%
D:0.53%
3.消毒液配制后在多長時間內使用?
A:12h
B:36h
C:24h
D:18h
4.固體廢物的收集容器應具有哪些特性?
A:不易破裂
B:可密封
C:耐濕耐熱
D:以上都是
5.經消毒處理后的固體廢物應
A:自行處置
B:交由固體廢物處理單位集體處理
C:焚燒處理
D:交由保潔衛生人員處理
1.病毒性肺炎,常見影像學改變有
A:實變和毛玻璃
B:小葉間隔/小葉內間隔增厚
C:小葉核心結節
D:樹芽征
E:以上全是
2.病毒性肺炎的影像學特點有
A:彌漫分布
B:小葉內間隔增厚
C:分布不均勻
D:以上全是
3.甲型流感病毒典型的特點是
A:外周分布
B:彌漫分布
C:小葉內間隔增厚
D:分布均勻
4.下列關于CMV病毒,錯誤的是
A:輕癥時不一定有毛玻璃背景
B:不會出現大量細小的結節
C:屬于皰疹類病毒
D:分布廣泛
5.病毒性肺炎常為
A:大葉性實變
B:小葉性實變
C:肺間質性炎癥
D:肺泡性炎
E:胸膜增厚
1.病毒性肺炎見于哪些患者
A:免疫正常的患者
B:免疫低下的患者
C:免疫正常和免疫低下的患者
D:以上全錯
2.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胸部CT具有一定的診斷價值
B:胸部CT可以提示臨床是否有病毒感染的可能
C:CT的影像學特點不具特征性
D:胸片很容易確定是否為病揖性肺炎
3.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病毒性肺炎是間質性來源的肺炎
B:細菌性肺炎是肺泡的炎癥
C:細菌性肺炎不會合并氣道的炎癥
D:病毒性肺炎大部分位于肺泡間隔內
4.下列與間質來源疾病相關的有
A:CTD相關的間質病
B:癌性淋巴管炎
C:NSIP
D:病毒性肺炎
E:以上全是
5.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病毒性肺炎要選薄層CT掃描
B:關于薄層CT掃描,需要不低于1mm
C:薄層CT可以做容積重建
D:薄層CT可以做呼氣相的掃描
1.脫卸個人防護裝備的順序是:
A:外層手套、防護眼鏡、防護服(同時脫下防水鞋套)、內層手套、防護口罩、一次性工作
帽
B:防護眼鏡、外層手套、防護服(同時脫下防水鞋套)、內層手套、防護口罩、一次性工作
帽
C:外層手套、內層手套、防護眼鏡、防護服(同時脫下防水鞋套)、防護口罩、一次性工作
帽
D:外層手套、防護眼鏡、防護服(同時脫下防水鞋套)、內層手套、、一次性工作帽、防護
口罩
E:防護眼鏡、外層手套、內層手套、防護服(同時脫下防水鞋套)、防護口罩、一次性工作
帽
2.新型冠狀病毒的病毒培養在()實驗室開展實驗活動:
A:生物安全四級實驗室
B:牛.物安全三級實驗室
C:生物安全二級級實驗室(加強型)
D: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
E:生物安全一級實驗室
3.根據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特性、致病性、臨床資料等信息,考慮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可引起
重癥病例、死亡病例的特點,實驗活動暫按照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類中()病原微生物進
行管理:
A:第一類
B:第二類
C:第三類
D:第四類
E:根據單位生物安全委員會自行分類
4.在使用手套時下面哪項不正確?
A:手套大小合適
B:佩戴前做檢漏
C:切勿反復使用
D:手套套在防護服袖口外面
E:可調整個人防護用品
5.以下符合《醫用一次性防護服技術要求》(GB19082-2009)的是:
A:抗滲水性
B:透濕量
C:合成血液穿透
D:過濾效率
E:以上都是
1.重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為吸空氣時氧飽和度:
AO1%
B:W92%
C《93%
D:W94%
E:W95%
2.重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為動脈血氧分壓(PaO2)/吸氧濃度(FiO2):
A:W150mmHg
B:W200mmHg
C:W250mmHg
D:W300mmHg
E:W350mmHg
3.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發現符合新型冠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第二單元 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關系的發展與社會變化 大單元教學設計 2023-2024學年統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
- 2025版權登記合同許可合同
- 2025合作伙伴協議加盟合同
- 餐飲供應鏈合作協議
- 2025商務合同條款翻譯要點與注意事項
- 公司股權轉讓基礎合同
- 二手辦公設備買賣合同
- 2025紙箱銷售合同
- 2025簡易服務合同格式
- 2025年版權使用許可合同范本
- 初中物理人教版教學課件-【希沃白板培訓結營大作業】
- e-fim otnm2000傳輸網子網級網管系統操作指南中文版
- GB/T 5231-2022加工銅及銅合金牌號和化學成分
- 白中英數字邏輯習題答案課件
- 強夯監理實施細則
- 《財務風險的識別與評估管理國內外文獻綜述》
- 井蓋管理應急預案
- 鵪鶉蛋脫殼機的設計
- 行為安全觀察behaviorbasedsafety研究復習過程
- 動火作業風險告知牌
- 鍋爐專業術語解釋及英文翻譯對照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