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資源 高中地理農業復習_第1頁
教學資源 高中地理農業復習_第2頁
教學資源 高中地理農業復習_第3頁
教學資源 高中地理農業復習_第4頁
教學資源 高中地理農業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農業專題復習一、農業(1)農業類型:1、按生產對象分(農林牧副漁業);2、按投入多少分(粗放和集約農業);3、按產品用途分(自給農業和商品農業);4、按農業地域類型分(商品谷物農業,季風水田農業,混合農業,大牧場放牧業,乳畜業,熱帶種植園農業,熱帶雨林遷移農業,游牧業);5、按地域特色分(旱田農業,水田農業,灌溉農業,綠洲農業,河谷農業,壩子農業,熱帶農業);(2)農業區位因素自然因素:1、氣候:①光照,植物光合作用所必需;②熱量,積溫多少直接限制作物的生長期和耕作制度③降水,過干或過濕都不利于作物生長2、地形:①平原,適宜發展耕作業和機械化作業,緩坡(小于250)適宜發展梯田②山地,適宜發展林牧業,農作物分布有垂直變化3、土壤:作物生長的物質基礎,直接供給作物養分。4、水源:植物生長的必須條件。自然因素對農業區位的影響并非都是決定性的,可通過農業技術改革,擴地大某種農作物的種植范圍,改造不利的自然因素,使之有利于農業生產。社會經濟因素:市場,需求量決定農業生產的類型和規模;交通運輸,可影響農產品的銷售市場,進而推動商品農業的發展,促進農業生產的區域化、專業化;政策,鼓勵或限制農民生產的積極性,進而影響農作物的種植面積和農產品種類;勞動力,勞動力的數量、素質高低影響著農產品的成本和質量;科技水平,通過培育良種擴大農業區位選擇的范圍,使農作物產量提高;利用農業科技,提高土地生產率和作物產量;改變農業生產方式等機械化水平,可影響農業機械化程度的高低土地租金,地廣人稀,土地租金低的地區更有利農業發展,成本更低生活習慣,尤其是飲食習慣影響當地的種植產品類型二、中國農業1、種植業分布:以東部半濕潤和濕潤地區的平原地區為主南方北方的種植業在耕地類型,耕作制度,主要的農作物燈方面存在差異:糧食作物--南方的水稻和北方的小麥小麥耐寒、耐旱,適應性強,分布比較廣。它是世界上種植面積最大,分布最廣泛的糧食作物。春小麥在春季播種,夏季收獲,生長期一般為80天至120天。春小麥多分布在緯度較高或海拔較高、熱量條件較差的地區,在我國主要分布在中溫帶的東北平原、河套平原、寧夏平原、新疆和青藏高原。冬小麥在秋季播種,次年夏季收獲,生長期較長,南方為120天,北方為270天。我國主要分布在黃淮海平原地區,長江以南地區也有分布,受飲食習慣影響商品率高。目前,我國專用小麥優質區域重點是:黃淮海優質小麥帶、長江下游優質小麥帶、大興安嶺沿麓優質小麥帶。(2)水稻喜溫、喜濕。根據對熱量條件的不同要求,可分為一季稻,雙季稻和三季稻。我國秦嶺-淮河一線以北地區以單季稻為主,以南地區以雙季稻為主。長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地區是我國最主要的水稻種植區。季風水田農業:⑴特點:①家庭經營為主,生產規模小;②單位面積產量高,但商品率低;③機械化水平低;④水利工程量大;⑤科技水平低。⑵形成條件:全年或夏季高溫多雨;地勢較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勞動力資源豐富;市場廣闊。經濟作物--棉花、油菜、花生、芝麻、甘蔗和甜菜(1)棉花:喜濕、喜光、生長期長。中國、美國和中亞是世界三大產棉基地。我國的棉花生產相對集中在黃河中下游、長江流域和西北內陸地區。(2)油菜:是我國播種面積最大的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3)花生:是我國重要的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溫帶、亞熱帶的沙土和丘陵地區,山東產量最多。(4)芝麻:優質油料作物,喜溫怕澇,生產期較短而熱量要求較高。主要分布在河南省。(5)甘蔗:是熱帶、亞熱帶作物,具有喜高溫,需水量大,生長期長的特點,是我國南方的糖料作物,主要分布在臺灣、廣東、廣西、云南、四川、福建和海南。(6)甜菜:喜溫涼,耐鹽堿干旱,分布在我我國的東北和西北地區,如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新疆等地。因為農業是國家的根本,是基礎,為了保障某些重要農產品的供給,所以國家在一些條件適宜的地區建設了商品性基地:(1)九大商品糧基地: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成都平原、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陽湖平原、江淮地區、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就農業地域類型而言,有三種: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是商品谷物農業;珠江三角洲的生態農業(基塘農業)是混合農業;其它的是水稻種植業。商品谷物農業是一種面向市場的農業地域類型,種植作物主要是小麥和玉米。生產規模大、機械化程度高是商品谷物農業的基本特征。發達國家的商品谷物農業一般是家庭經營,我國東北、西北地區的商品谷物農場是國營的。(2)商品棉基地:江漢平原,長江下游濱海、沿江平原,冀中南、魯西北、豫北平原,黃淮平原,南疆等5大片。(3)油料基地:山東、河北——花生,長江流域——油菜(播種面積最大)(4)糖料基地:甘蔗——臺灣、廣東、廣西、福建、四川、云南;甜菜——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新疆(5)出口農業基地:以出口農產品為目標的生產基地:太湖平原,閩南三角地區(泉州、漳州、廈門),珠江三角洲——花卉、蔬菜、水果等。2.畜牧業①牧區畜牧業: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區和青藏地區。四大牧區:內蒙古牧區(三河馬、三河牛)、新疆牧區(細毛羊、阿爾泰大尾羊)、青海、西藏牧區(牦牛、藏綿羊、藏山羊)、還有寧夏(灘羊)②農耕區畜牧業:舍飼畜牧業,指農民家庭飼養的豬、牛、羊以及雞、鴨、鵝等家禽。目前,我國的豬、牛、羊肉產量居世界第一位。其飼養的各種牲畜和家禽是我國城鄉人民食用肉.禽.蛋的主要來源.我國農耕區畜牧業在畜產品生產中占主要地位。3.林業①主要林區分布地區:a全國最大林區——東北林區: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地,天然林為主;b第二大林區——西南林區:橫斷山區、雅魯藏布江大拐彎地區和喜馬拉雅山南坡,天然林為主;c南方林區——臺灣、福建、江西等省的山區,以次生林和人工林為主。②林業生態工程:“三北”防護林體系,長江中上游防護林體系,沿海紅樹林防護林體系,太行山綠化工程,黃土高原水土保護林工程。4.水產業分類:①按生產方式分天然捕撈(采集)業和養殖業②按生產水域分為淡水漁業和海洋漁業.生產情況:總體海水產品產量大,捕撈海產品產量大,養殖淡水產品產量大有利條件:東南部水產業發達的因素:大陸邊緣有廣闊的海域(大陸架寬廣、寒暖流交匯)、河湖水域面積廣,人口稠密,城市多,交通便利,水產捕撈加工技術高,居民有廣泛的食魚愛好,水產品產值較高,消費市場大二.中國農業的發展農業發展方針:“確保糧食供求基本平衡”“積極發展多種經營”“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業”1.積極調整農業結構與國際市場接軌(加入WTO)結構現狀:種植業占據主導地位,畜牧業占比重低,林業、漁業比重很小結構調整原因:畜牧、林業、水產品在國際國內市場上經濟效益高,畜牧、林業的生產有利于生態環境的改善和優化調整方向:穩定糧食,積極發展經濟作物,大力發展畜牧業、林業和水產業2.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我國農業災害比較頻繁,尤其是受我國季風的影響,旱澇災害多,但是我國農業的總體抗災能力較差。因此,必須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比如農田水利設施的建設等,提高農業的生產力。3.科技興農: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技術創新我國農產品優質化程度還不高,與國際市場的要求不適應,必須加快品種的改良和科技推廣,實現無公害生產,使農業生產向高產、優質、高效的方向發展。4.提高農產品加工水平,實現農產品增值:農產品加工業是實現農業增值、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目前我國農產品加工的廣度和深度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5.走農業產業化之路大部分地區的個體經營方式,生產規模小、過程簡單,缺少市場聯系渠道,不適應農業生產專業化、規?;?、市場化的發展趨勢,成為制約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農業產業經營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途徑,完善農村農業服務體系,鼓勵、支持農產品、加工和銷售等企業帶動個體農戶進入市場,把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聯系起來進行一體化經營,發展“訂單”農業,真正改善農村的農業生產環境,提高農民的收入。6.改善農業生態條件,切實保護耕地資源。我國各個分區農業生產條件分析:一、東北區(黑、吉、遼)1、自然條件分析:(1)長冬嚴寒但夏季溫暖,日照時間較長,一年一熟;屬濕潤半濕潤區,灌溉水源充足。(2)東北平原地勢低平,土層深厚,遍布肥力較高的黑土,對農業機械化耕作極為有利。(3)凍土廣布,保證了土壤有較好的墑情。(4)沼澤地面積很大,但開發不宜過量。(5)本區緯度較高,熱量資源不足,農作物在春、秋會受到低溫冷害,農作物大幅減產。2、農業特色:(1)以玉米、春小麥為主的商品糧基地,主要在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2)大豆、甜菜為主要經濟作物,黑龍江是最大的大豆產區;甜菜以松嫩平原為最多。(3)其它經濟作物有亞麻、柞樹等。二、黃河中下游區(陜、晉、豫、魯、京、津)1、自然條件分析:(1)多數地方屬于暖溫帶,夏季氣溫高。農作物多為一年兩熟或兩年三熟;春旱和初夏干旱威脅農業生產。多數地方灌溉水源不足。(2)鹽堿危害很嚴重。(3)黃土高原的黃土,比較肥沃,便于耕作。但土質疏松,地表無植被保護,水土流失嚴重。2、農業特色:(1)冬小麥、玉米為主要糧食作物。(2)棉花是本區最主要的經濟作物。冀、魯、豫三省是我國最大的商品棉基地。本區植棉的有利條件:夏季氣溫高,對棉花生長有利;秋季晴天多,對棉花的后期生長和收摘也有利;粉沙性的土壤適宜棉花根系的生長發育。三、長江中下游區(湘、鄂、贛、皖、蘇、浙、滬)1、自然條件分析:(1)大部分地區屬亞熱帶、濕潤區,農作物可以一年兩熟或三熟。夏季在副熱帶高氣壓控制下,常形成伏旱天氣,此時,熱量農作物生長旺盛,必須保證有充足的水分供應。(2)平原廣闊,河網稠密,灌溉水源充足。(3)江南丘陵紅壤廣布,是我國南方主要低產土壤之一。2、農業特色:(1)淮河以南以水田為主。(2)經濟作物有棉花、油菜、桑蠶等。棉花生產基地:江漢平原、長江中下游濱海沿江平原。太湖平原是我國最大的桑蠶基地,是著名的“絲綢之府”。(3)江南丘陵的紅壤區,適宜茶葉、油菜、杉木生長。四、南部沿海地區(閩、臺、粵、桂、瓊及香港、澳門特區)1、自然條件分析:(1)本區氣候炎熱多雨,無霜期長,作物幾乎可以全年生長,耕作制度為一年兩熟至三熟。(2)臺風活動頻繁,臺風帶來一定災害,有時也可緩解沿海地區的旱情。(3)地形多為丘陵山地,平原面積不大,珠江三角洲和臺灣的西部平原是本區最大的兩個沖積平原。2、農業特色:(1)水稻在本區普遍種植,珠江三角洲和臺西平原是重要的稻米產區。甘蔗是最重要的經濟作物,粵、閩、桂成為全國重要的蔗糖供應地。(2)珠江三角洲的基塘農業(3)有橡膠、劍麻、油棕、椰子、咖啡、可可、胡椒等熱帶作物,海南島的橡膠種植在全國占重要地位。(4)有香蕉、柑橘、菠蘿、荔枝等熱帶、亞熱帶果樹。(5)臺灣的樟樹頗為著名,樟腦產量居世界首位。五、青藏區(藏、青)1、自然條件分析:地勢高,形成獨特的高原氣候。其特點是太陽輻射強,日照充足,氣溫低,日較差大,年較差小,迎風坡降水多,拉薩有“日光城”之稱。2、農業特色:(1)牦牛、綿羊、山羊是高原上分布最廣的三大牲畜。草場主要分布于高原湖泊周圍和河源地區。(2)黃河谷地比較寬闊,降水較多,土地肥沃,是主要農業區。柴達木盆地,由于祁連山昆侖山的冰雪融水和山麓地帶的地下水較為豐富,引水灌溉發展農業。(3)雅魯藏布江谷地: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帶來的濕潤氣流,使這里的降水較多,冬季不受寒潮影響,比較溫暖。西藏的重要糧食作物——青稞。(4)“西藏的江南”——喜馬拉雅山的南坡: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在這里降下大量的地形雨,呈現濃郁的亞熱帶和熱帶風光。在肥沃的河谷地帶,橘子、香蕉園、水稻田隨處可見。六、西北內陸區(內蒙、寧、甘、新)1、自然條件分析:(1)強烈的大陸性氣候,降水少,多風沙,氣候干燥;晴天多,云量少,日照豐富;氣溫日變化和年變化大。(2)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是農牧業生產的主要水源。2、農業特色:(1)寧夏平原、河套平原是我國著名的灌溉農業區,這里利用引黃河水自流灌溉。(2)甘肅河西走廊和新疆的灌溉農業僅限于高山山麓的沖積平原上,這里土質較好,山地降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等水源充足。(3)塔里木盆地和吐魯番盆地是我國長絨綿的主要產區,這里無霜期較長,夏季氣溫高,積溫量大,日照充分。新疆吐魯番盆地,有引地下水灌溉的特殊工程—坎兒井。(4)重要的畜牧業基地。優良畜種:內蒙古的三河牛、三河馬,寧夏所產的灘羊、新疆的細毛羊。(5)本區由于不合理開墾,過度放牧,任意樵采,造成嚴重的沙漠化危害。七、西南地區1、四川、貴州、重慶和云南大部分地區屬熱帶,云南南部屬熱帶。從地形圖看川滇西部的高原山地海拔很高,氣候顯著降低,形成的是高山氣候。2、從所處地理位置來看,深受東南和西南季風影響,大部分地區終年濕潤,雨量充沛,霜雪少見,四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