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案例 初中信息技術《圖文混排》課堂教學實錄_第1頁
教學案例 初中信息技術《圖文混排》課堂教學實錄_第2頁
教學案例 初中信息技術《圖文混排》課堂教學實錄_第3頁
教學案例 初中信息技術《圖文混排》課堂教學實錄_第4頁
教學案例 初中信息技術《圖文混排》課堂教學實錄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初中信息技術《圖文混排》課堂教學實錄初中信息技術《圖文混排》課堂教學實錄上傳:李小軍

更新時間:2022-10-229:43:35[背景材料]

案例主題:Word《圖文混排》地點:時間:45分鐘課型:新授課[案例描述]教學目標:知識目標:了解各種圖文混排版式特點及適用范圍能力目標:根據需要靈活選用合適的版式進行圖文混排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科學的審美觀,進一步提升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安排版面、調整布局的能力。重點:掌握不同的圖文混排版式的特點及適用范圍難點:能夠合理、靈活地運用各種圖文混排的版式教學方法:問題探究式教學、任務驅動式教學學習方法:小組合作學習法、自主探究學習法教學準備:

1.多媒體電子網絡教室2.多媒體教學課件、豐富的素材資源、文字處理軟件

課前準備:

學生通過網上鄰居獲取教學資源

過程展示:

課前活躍課堂氣氛:(注:學生提前到達教室,現在沒有正式上課)師:看同學們挺嚴肅的,怎么沒一點兒笑容呢?會不會笑?學生笑,但仍略顯緊張拘謹。師:現在咱們做個小游戲。我說一個詞,你用動作或表情把它表達出來,好不好?學生:好師:面帶笑容學生微笑師:開懷大笑學生笑得不夠暢快教師:既然是開懷大笑,就應該放開胸懷地笑,加上動作,咱們再來一次,好不好?預備,開始!師生開懷大笑。。。。。師:看看,大家鮮明的個性從一張笑臉中就流露出來啦:女同學多矜持而含蓄,男同學則豪放而粗獷,已經有點山東大漢的味道了……看到大家,激情澎湃的年紀加上活力四射的表情,這就是年輕的味道,這就是“協調”的美好。

新授過程:

(一)導入(4分鐘)

師:同學們好,我來自山東東部的威海文登,據說文登到淄博剛好500公里,看來我們真的是“有緣千里來相會”啊。淄博南連泰山,北靠黃河,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真是個好地方啊。盡管你我分隔兩地,但作為炎黃子孫,對于傳統精髓的繼承,我們是相通的。例如在我國有幾個民族特色非常濃郁的節日,其中有一個與粽子息息相關的傳統佳節,大家一定知道是什么節日吧?

生:端午節

師:不錯,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這些都是我們耳熟成詳的節日特色,但中國文化源源流長,關于端午節的由來我們又知道多少呢?我們通過一篇文章來了解一下。。。。。。

課件展示圖文并茂的作品1和作品2

師:兩幅作品其實內容一樣,只是圖文設置不同。請大家在了解端午節由來的同時,從文章的圖文搭配效果去對比一下,左右兩幅作品,哪一幅更好呢?

生:右邊那幅

師:為什么呢?或者說它的優勢在哪兒呢?

請四名學生交流看法,對比兩幅作品優劣區別

教師適當點評,并注意將合理搭配的理念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靠攏。例:女同學可以類比:“你的發卡和你很配,很漂亮”,男同學可以提到:“你的毛衣很配你的氣質,帥氣大方”等等……)

師總結:大家看,盡管兩篇文章內容一樣,但給我們的感覺卻截然不同。也就是說:適合的圖片,放在適當的位置,才能更好地體現文章主題與文字內涵,而且,圖片與文字的環繞方式不同、疊放次序有差別,會影響到作品在欣賞時的實用價值。

師過渡:那么如何來調整圖片與文字的環繞方式和疊放次序呢?這就是今天我們要探討的內容----《圖文混排》(屏幕點課題)

(二)版式練習(2+10+8=20分鐘)《端午節的由來》

師:讓我們一步步來,先來考慮一下:如何調整圖片與文字的環繞方式呢?

生:找圖片工具欄

師:同學們馬上就想到到“圖片工具欄”中去尋找工具,不錯,方向準確。單擊“文字環繞”按鈕,在下拉菜單中會展示各種不同環繞方式,除了文字說明,還配有相應圖例展示,起到“畫龍點晴”的作用,只要大家將二者一一橫向對應縱向比較,必會發現其中的差異。當然你也可以用右鍵提取快捷菜單,查找相應的菜單項,得到的效果是一樣的。

師:(配合幻燈片展示提示學生)請大家觀察一下:插入圖片后的默認版式是?

生:嵌入式。

師:那么如何調配起這些環繞方式來為我們的作品服務呢?也就是操作方法是什么呢?(幻燈片展示,生思考)通常文字處理軟件的操作特點:先選中操作對象——選擇相關的命令(菜單或工具欄)——進行相應的操作與設置,那我們與現在的任務一一對應,就是?

師生:選中圖片----選擇環繞方式----進行版式設置。

學生跟隨老師的提示將先前所學知識類比運用、過渡遷移,加強理解。

師:好,有了所需工具,有了操作方法,如何更好地利用這些環繞方式為我們的作品服務,就看大家的個性展示了,巧工出細活!我們就通過《端午節的由來》這篇文章來親身感受一下吧。(2分鐘)

任務一:學生版式練習(10分鐘)

打開《端午節的由來》.doc這篇文檔,嘗試將已有圖片設置成不同的環繞方式。

要求:

(1)將適合的圖片安放到合理的位置,使圖片充分發揮其襯托說明文字的作用。

(2)學有余力:嘗試使用各種環繞方式,對比效果。

(3)參考課本73頁,小組內交流,小組長主筆,完成“各版式對比”表格的填寫

求助熱線:

u

小組合作交流討論

u

教師巡視

任務二:小結各版式的對比(8分鐘)

師鼓勵:在剛才地練習中,不少同學們很自主地嘗試將同一幅圖像設置成不同的版式,并進行比較,這種積極主動的學習方法很值得肯定,也希望能在你們中間得到推廣,畢竟,我們練習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得到一篇漂亮的文章,只要大家在練習中有所收獲,一兩次失敗的作品展示并不能說明什么,是吧?(師有意向個別操作較慢的同學意味深長地說出此話,他們臉上明顯輕松不少,信心倍增)

師引導:文章的主題不同,對于美的感受因人而宜,決定了版式設置并沒有統一的標準。相信現在,你們對不同版式的特點和適用范圍都有自己的看法。讓我們閉目養神、理清一下思路:在剛才的實踐中,你都用到了哪幾種環繞方式呢?它們之間有何差異呢?師生交流匯總信息,提煉精華,逐步提高。

交流形式:每組指定一名代表,交流一種版式特點。

不同版式對比表格

版式名稱

優點

不足

適用范圍

嵌入型

四周型

二者區別:

緊密型

浮于文字上方

襯于文字下方

師小結:版式不同,效果不同,適用場合不同,所以我們在完成一幅作品的設置時必須做到心中有目標,在操作中體驗,在體驗中思考,在思考中進步!一定要根據主題需要,靈活進行版面的編排。

(三)疊放次序練習(《端午食粽》)(8+2=10分鐘)

師過渡:了解了端午節的來歷。下面讓我們一起回味一下一家人聚在桌前吃粽子的情形吧。

生打開《端午食粽》文檔,文中有代表小主人圖圖(動畫片人物之一)一家五口和餐桌共六張圖片,雜亂無章。

師:(指圖圖)這是不是你?你們小時候是不是也干過這種事兒?(圖圖跑到桌子下面了)

學生一看文中圖片,開懷一笑

師:一桌美味的粽子晚餐已經準備好了,可是這一家子有點興奮過頭了,向餐桌靠攏的時候發現:圖圖跑到了桌子下面,老頑童一樣的爺爺奶奶卻坐到了桌子上,這可成何體統?愁得圍裙媽媽和小頭爸爸犯了難。樂于助人的同學們伸手援助一下吧:問題出在哪兒?應該怎么辦?

2位學生交流,指出問題所在,提出改進意見,其他學生紛紛響應。

師:不錯,實質上也就是插入的圖像多了,彼此有了疊加,但現在的疊加順序顯然不是我們想看到的,這種效果可以通過調整圖像的層次來實現。(屏幕出示調整層次的方法)大家不難看出,其操作方法仍然沒有脫離“文字處理軟件操作特點:先選中操作對象——選擇相關的命令(菜單或工具欄)——進行相應的操作與設置”的基本規律。請同學們試試幫忙調整一下吧,可別讓這一家子干著急了,好嗎?

生:好,沒問題。

學生調整圖片作品的層次效果

評價方法:請同學們互相參觀一下同桌的作品,看看誰的家里人現在坐得最端正?誰家孩子那么淘氣,到現在還沒坐好呢(指圖片層次沒調整好)?同桌幫忙“教訓”他一下。

學生情緒亢奮,馬上主動幫忙同桌。

師:經過同學們進一步修整的作品更加和諧統一了,一家人其樂融融,圍坐一周,溫馨的氣氛躍然而出,謝謝大家的幫忙。實踐中,隨著作品中圖片數量的增多,必然會產生疊加現象,你必須明確自己的追求目標,合理設計層次關系,才能讓作品迸發出美麗的光彩。

(四)延伸練習:(6+4=10分鐘)

師過渡:吃過了粽子,圖圖一抹小嘴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北方都是過端午吃粽子,那中國這么大,還有哪些民間習俗是我們不了解的呢?(學生也不由思考……)于是爸爸上網查到了一份資料。

幻燈片展示:《端午節的民間習俗知多少》,學生打開該文件。

師:這份資料中介紹了我國各地在端午節其間的一些民俗活動,但這份資料沒有經過整理,圖文混亂,而且這篇資料中用到了藝術字和文本框,看到這種不過關的作品,同學們一定看不下去了吧?(有生點頭)那下面就請同學們運用今天我們學習到的知識對這篇作品進行再加工一下,并且嘗試去總結:文本框、藝術字是否也可以和圖片一樣參與版式調整?

學生練習并思考相關問題,完成知識遷移:由圖片設置過渡到藝術字、文本框的設置。

師:有幾個同學在操作中是遇到了一點兒困難,我有點忙不過來,需要幾位小助手,小老師在哪兒呢?幫幫我吧,誰完成了操作任務舉手示意我一下----(促進生生互評、互幫)

師:同學們可隨時參評小組內同學的作品,說說你的個人特色在哪里?設計理念是什么?雖說圖文混排因文而異、因人而異,沒有統一的標準,但你多看看別人的作品,從對比中發現自己的不足,一定會獲益非淺的,長此以往,你對作品的布控能力定會大大提高。

此時,師發現授課過程中出現一點小插曲,有的同學對老師提供的素材不滿意,便從外界插入了一些圖片,教師決定及時引導。

師:大家的做法未嘗不可,對以前學過的知識能夠融會貫通,很好啊!但請大家注意,我們插入的圖片必須有針對性,適合的,才是最好的!----你的衣服,穿在老奶奶身上,肯定不合適,是吧?嘩眾取寵、顧此失彼,可不是什么好習慣!

學生微笑同意并適時做出調整。

師引導總結:那你在剛才的實踐中,文本框和藝術字是不是也和圖片一樣可以進行版式調整呢?

生:可以

師:實際上,文本框可以實現多個文本的混排,對于制作名片、賀卡、書簽等非常方便,能夠簡化排版工作。文本框和藝術字實質上都是特殊的圖片。希望這些建議,能對你平時的小制作有所啟示!

學生點頭認可。

評價方法:每兩個小組組成“伙伴小隊”,交流作品,互相補充,并提出改進意見,填寫“自評表”與“互評表”,除技能要求外,重點從作品中文字與圖片搭配、色彩、位置大小等角度總結本節課收獲,提升學生對作品整體布局的掌控能力。

(五)、課堂總結(1分鐘)

師:今天,我們在插入圖像的基礎上又向前邁進了一步,經過不同的版式、層次等修飾,圖文混排更加美觀、和諧、統一,文檔更加具有視覺沖擊力和實用價值。信息技術中,所有操作都必須遵守一定原則,遵循一定規律。在實踐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但只要大家團結協作,積極主動,一切都會迎刃而解,希望你們在今后學習中不斷探索、總結。在剛才的練習中,有同學提出:圖片增多,版面控制越來越困難,尤其是圖像的大小和位置難以固定,有沒有更好的操作方法?

學生重新被調動激情,躍躍欲試。

師:告訴大家,答案是肯定的,實際上這就是組合的概念,那么如何組合?組合的原則又是什么?我們會在下節課和大家一起探討。祝愿大家天天開心!謝謝大家,下課!

課后反思本節課我采用的題材是大家備感親切的端午節主題,營造一家人過端午的情形,溫馨而甜美,意圖拉近師生關系,同時將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包含在一個個家庭生活的小細節中,讓學生在一種輕松和諧的氛圍中學習,放松身心。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高,本節課我采用任務驅動、目標激勵的教學策略。總體目標力求明確,任務細化。整個教學過程,采用小組協作探究、自主嘗試學習、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