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 《三國鼎立》一課教學_第1頁
教學設計 《三國鼎立》一課教學_第2頁
教學設計 《三國鼎立》一課教學_第3頁
教學設計 《三國鼎立》一課教學_第4頁
教學設計 《三國鼎立》一課教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周次第周課題七年級上冊第二十課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知道三國鼎立局面形成過程中的著名歷史人物曹操、諸葛亮,了解文學描寫和歷史真實之間的不同。2、了解歷史上著名的戰役官渡之戰與統一北方的關系、赤壁之戰與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關系。3、簡述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過程及它對歷史發展產生的影響。4、通過識讀各個時期的割據形勢圖,提高識圖的能力。過程與方法1、利用多媒體課件、視頻、音像材料,直觀形象地了解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有關史實。2、收集有關三國的歷史小故事,以多方面了解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3、通過課前預習課本及查找與課本相關的歷史材料,學會從課文及課后材料中收集有效信息的方法,從而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歷史情境想像,使學生感覺分裂混戰給人民帶來巨大的痛苦,進而產生對和平生活的向往,認識到國家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教學重點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教學難點曹操統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如何正確認識三國鼎立是歷史的進步。教學環境簡易多媒體學法指導教學方式以教師啟發、引導為主,課件及視頻演示為輔助手段,加深學生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思維由集中到發散再到集中。教學方法講授法、讀書指導法、創境激情導學法、問題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教學內容與方法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一導入通過多媒體課件播放林俊杰的《曹操》歌曲,來引出本節課的主線--曹操一生的跌宕起伏,由曹操的一生經歷對三國歷史進行降串聯。二講授新課一、嶄露頭角(1)東漢末年的歷史背景教師引導學生回顧: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是誰建立起來的?其后經西漢、東漢歷時400多年,是我國封建社會首次出現大一統的時期,但到了東漢末年,形勢卻發生了變化。2、利用曹操《蒿里行》,引導學生思考東漢末年分裂割據戰爭帶來了哪些惡果?3、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東漢末年軍閥割據形勢圖》,讓學直觀地從圖上了解東漢末年在黃巾起義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割據一方的軍閥。教師小結:東漢末年,群雄并起,彼此長期混戰,刀槍劍戟給人民帶來了無盡的災難和痛苦,同時也使北方的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破壞。人口集中的黃河流域中下游地區甚至出現了“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的現象。二、開始崛起(1)官渡之戰在“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的現象下,廣大人民心中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學生得出:人民渴望早日結束戰亂,過上和平安定的生活。)1、出示《東漢末年軍閥割據形勢圖》,讓學生分組討論并作出預測:“在這幾個軍閥中,誰最有實力順應歷史潮流,順就人民的愿望,結束這種戰亂局面呢?”曹操實力日益增強(出示官渡之戰前袁曹對峙形勢圖),逐漸占據了黃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區,形成了與袁紹集團對峙的局面。俗話說的好,一山難容二虎,那么北方的兩個大集團,他們愿意和平相處嗎?不愿意又得采取什么方法呢?2、通過官渡之戰實力上的對比,請學生預測一下戰爭結果。3、由教師根據《官渡之戰示意圖》,說說戰爭的經過,(從戰爭雙方力量以及戰略戰術上組織),在教師講完的基礎上,師生共同通過預先設好的表格從戰爭的時間、交戰雙方、戰爭特點、結果上來作出總結歸納。(由學生完成官渡之戰故事講述)4、由學生完成官渡之戰總結表格。教師小結:教師先強調官渡之戰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官渡之戰后曹操陸續消滅了袁紹的殘余力量,又消滅了一些軍閥,統一黃河中一游地區。(2)曹操能取得官渡之戰勝利并統一北方的原因?利用文字材料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思考“曹操的勢力是怎么樣壯大的呢?”材料一:毛玠語太祖曰:“……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織,蓄軍資,如此則霸王之業可成也。”太祖敬納其言。《三國志》材料二:沮授說紹云:“宜迎大駕,安宮鄴都。挾天子而令諸侯,蓄士馬以討不庭,誰能御之。”紹弗能用。《三國志》教師小結:曹操通過政治上“挾天子以令諸侯”,用人上能做到“唯才是舉”,經濟上“實行屯田”的措施,實力日益增強。心理上:曹操虛心謹慎。正當曹操基本統一北方后,得勝還朝途經渤海邊時,留下這樣的詩句(課件展示)“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這時曹操已經53歲了,那么他的“壯心”指的是什么?(統一全國)(1)赤壁之戰前的形勢1、教師出示《東漢末年形勢圖》,引導學生思考曹操要想統一全國但是還有哪些勢力可以與他相抗衡?2、處于弱勢的劉備為了謀求治國安邦之策,濟世安民之術,“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請一位同學來講講“三顧茅廬”的故事。3、教師適時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知道“諸葛亮是怎么給劉備出謀劃策的?以及派誰去游說孫權的?”教師小結:曹操一心南下,孫劉也已走向聯全,戰爭爆發在即。三、嚴重挫折(1)赤壁之戰[過渡]公元208年,曹操與孫權、劉備聯軍決戰,爆發了著名的赤壁之戰。通過赤壁之戰活動地圖,請一位學生對作戰雙方實力,作戰大致的經過進行介紹。2、通過《火燒戰船,曹操逃跑》,突出赤壁之戰的結果,并引導學生從時間、交戰雙方、戰爭特點、結果歸納赤壁之戰的概況。教師小結:赤壁之戰是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關鍵。四、壯志未酬(1)三國鼎立[過渡]課件出示《赤壁之戰后形勢圖》。赤壁之戰后,三國的力量發生了新的變化,曹操退守到黃河流域一帶,不再輕易南下,孫權在長江中下游也得到鞏固。劉備乘機占領湖北、湖南大部分地區,又西進四川,這樣三個軍閥的勢力相當,誰也打敗不了誰,但又不具備統一全國的條件,這樣就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1、正當曹操為統一南北的大計而苦心經營的時候,他卻因病死了,他未能看到南北統一的那一天,之后引導學生思考曹操未竟的事業將由誰來繼承?(曹丕)2、請生閱讀課本104頁,然后根據三國鼎立的知識回答。教師小結:三國鼎立局面正式形成。小結通過展示課標和完成板書對本節課內容進行簡單回顧和小結。拓展思考:為什么魏/蜀/吳不去兼并其他兩國來完成統一?你認為三國鼎立是歷史進步還是歷史倒退?理由?歷史的進步。結束了東漢末年眾多軍閥混戰局面;三方互相牽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戰亂給人民帶來的痛苦,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為西晉統一全國奠定基礎作業布置例題訓練學生聯系前面知識思考并回答學生閱讀圖片材料分析當時形勢并得出結論。師生一起解決上述問題,并指導學生在課本上相關文字處做好標記。學生跟隨老師一起觀察圖片,從戰爭的發展形勢來思考并作答認真閱讀教兩則材料,尋找相關信息。閱讀完畢后找出曹操與袁紹在對待人才上的不同態度,引導學生得出答案。由老師總結學生的回答,學生做出筆記。閱讀課本小字部分,知道諸葛亮的“隆中對策”學生認真聽老師分析當時三方形勢學生說出相關的歷史成語:舌戰群儒、草船借箭、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等。根據圖片分析戰后三方勢力變化,得出結論三方大致勢均力敵的結論。學生回憶本節課的所看到的東漢末年形勢圖以及三國形勢圖分析并得出結論。通過課前《曹操》及三國人物圖片把下課后處在興奮狀態的學生引入本課的歷史情境,激起學生的聯想,加速了同學進入學習狀態。從學生思考的問題入手引導,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引起學生對本課學習內容的興趣與期待。通過簡單的知識回顧把之前所學的知識與本節課的知識聯系起來,避免學生在認知上出現一個斷層。通過出示《東漢末年軍閥割據形勢圖》及曹操詩歌,讓學生直觀地了解東漢末年軍閥割據的形勢及感受戰爭給社會生產力及百姓生活造成深重的災難,為學好下一節內容作鋪墊。通過對人民渴望和平的心聲,自然地引入了官渡之戰的戰前雙方準備情況,把官渡之戰的歷史真實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也使學生已有的零碎的知識片段得到一個系統的重組。通過所設置的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情境,引導學生對戰爭的情況作出大膽的預測,通過動態地圖了解戰況,緊接著師生一起歸納戰爭的要點,再通過歷史情景劇總結出戰爭失敗的原因,環環相扣,呈現出了一場完整的戰爭,學生參與其中,活躍了課堂氣氛,開拓了學生分析問題的思維。通過形勢圖直觀地分析出當時的形勢,指出當時曹操南下還有阻礙,通過故事反襯出處于弱勢的劉備決心自強的意志,肯禮賢下士,緩解了緊張的學習氣氛,也起到了對學生思想情感教育的作用。諸葛亮給劉備出謀劃策也顯示出了一代軍事家、政治家的聰明才智,突顯出正確的謀略在戰爭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學生結合活動地圖對戰爭的大致經過作簡單介紹,再加上通過影像資料,直觀形象地突出了戰果,加強了學生的表述歷史事件的能力,影像資料調動了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