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兒童行為矯正概述_第1頁
第一章-兒童行為矯正概述_第2頁
第一章-兒童行為矯正概述_第3頁
第一章-兒童行為矯正概述_第4頁
第一章-兒童行為矯正概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考核辦法:平時成績:30%,包括出勤、課堂表現、作業等;考試成績:70%,閉卷考試。當前1頁,總共41頁。參考教材:[1]呂靜主編:《兒童行為矯正》,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2]林正文著:《兒童行為的塑造與矯正》,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3]郭延慶著:《應用行為分析與兒童行為管理》,華夏出版社,2012年第1版。[4]王萍主編:《學前兒童問題行為及矯正》,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年第1版。[5]鄒宇華主編,《如何預防和矯正兒童不良行為》,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年第1版。[6]昝飛編著:《行為矯正技術(第二版)》,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2年第1版。當前2頁,總共41頁。一個案例:瑪麗和兒子瑪麗工作了一天,下班后她去幼兒園接4歲的兒子Jason,然后開始準備晚飯。Jason回到家后,感到有些餓了,就對媽媽說:“媽媽,我想要吃冰箱里的蛋糕。”瑪麗說:“我們很快就可以吃晚飯了。要不你先喝杯牛奶,吃兩塊小餅干吧?!闭f著,媽媽倒了一杯牛奶、拿了兩塊小餅干給Jason。沒想到Jason對媽媽喊道:“我就是不要喝牛奶。”話音剛落,就一把將媽媽放在桌上的牛奶杯推倒在地上。當前3頁,總共41頁?,旣惖淖龇吹絁ason的行為,瑪麗真想過去給兒子一巴掌,但她還是控制住了自己的沖動。她轉過身,手指著衛生間,對Jason嚴厲地說:“你把牛奶灑到地上了,到隔離室去!”Jason哭著,自己走到了屋角的儲物室?,旣惸贸鲆粋€計時器,調到4分鐘,放在衛生間外面,然后轉身回到廚房去繼續做晚飯。當前4頁,總共41頁。事情的結果4分鐘后,計時器響了,Jason從衛生間走了出來。他不再哭了,回到桌上拿了兩塊餅干,走到一邊看電視。過了一會,他走到廚房對媽媽說:“媽媽,媽媽,Robert家養了一條小狗?!碑斍?頁,總共41頁?,旣悓ason用的方法稱為“計時隔離”(time-out),類似于“關禁閉”,就是將出現問題行為的孩子暫時關閉在一個安靜的地方幾分鐘?!坝嫊r隔離”是一種非暴力的方法,它的主要作用在于:一方面,它能使父母冷靜下來,避免因為情緒的沖動而對孩子實施體罰;另一方面,“計時隔離”對孩子是一種溫和的處罰,它使孩子暫時不再得到他人的注意,更無法得到想要的東西。這種方法適用于3~12歲兒童的不良行為矯正。

當前6頁,總共41頁。第一部分理論基礎第一章行為矯正的基本概念當前7頁,總共41頁。第一節行為與問題行為一、行為及其改變我們平常說:某人行為怪異或者說行為不檢點一般是依據什么標準,是怎么判斷的?什么是行為?當前8頁,總共41頁。1.行為的定義行為是心理學中一個重要的概念,也是一個很難界定的概念。根據心理學者的觀點,大致有三種不同的界定。傳統行為主義者華生、斯金納等認為,行為是可以觀察測量的外顯反應或活動;新行為主義者、托爾曼認為,除可觀察測量的外顯行為外,也包括內隱性的意識歷程;認知論者則將行為視為心理表征的歷程,對外顯可以觀察測量的行為不太重視。根據以上觀點,可以說廣泛意義上的行為既包括了外顯行為,也包括了內隱意識歷程。外顯行為諸如寫字、奔跑等,內隱行為諸如焦慮、恐懼等。

當前9頁,總共41頁。2.行為與行為改變行為是在自然環境的影響下所表現出來的可以被觀察、描述、記錄、測量的,可以對環境產生影響的人們的所作所為。行為可以是公開的,也可以是內隱的。如思考就是一種隱蔽的行為,行為矯正主要集中于公開的領域。當前10頁,總共41頁。行為的實例例子:他坐在電腦前給父母寫信。這是行為,因為打字時敲擊鍵盤上的按鍵(1)是一種行為;(2)具備自然尺度(敲擊頻率、打字的持續時間);(3)是可觀察和測量的;(4)對環境產生影響(在屏幕上顯示出字母);(5)是受自然規律支配的(之所以出現,是因為先前學了在鍵盤上敲擊會導致屏幕上顯現字母)。當前11頁,總共41頁。行為改變的兩種情況一種是從沒有到有,指某些良好行為的建立或塑造;一種是不良行為的矯正,即將個體的行為從不良改變為良好。行為矯正技術不僅可以矯正特殊個體的不正當行為,還可以用于正常個體的教育,一方面是幫助他們建立、鞏固和發展良好行為,另一方面是幫助他們矯正或消除一些不良行為。當前12頁,總共41頁。行為形成和發展的因素影響行為形成和發展的因素很多,但總括起來不外乎三個方面:遺傳、環境和學習因素。1.遺傳因素許多動物實驗和跨文化人類學研究都證實,人的行為是有遺傳基礎的?;虺擞绊懶袨?,還能決定人的一系列行為性狀和趨勢。基因的傳遞,使人類在長期進化中獲得的優點得以繼承,而基因的復雜性導致人類行為的多樣性。遺傳基因具相當大的穩定性,所以行為能代代延續;遺傳基因又在不斷地突變、選擇和整合,所以人類的行為得以不斷地發展和延伸。當前13頁,總共41頁。2.環境因素正如前述s-o-r行為表現式所示,人的一切行為均誘發自某種環境刺激;反過來,這些行為都發生在環境中,并對環境造成影響。所以,環境既是行為激發者,又是其接受者。個體的性別、年齡及遺傳影響的不同,人接受的環境作用在種類和程度上各不相同。當前14頁,總共41頁。環境因素在人行為發展中起影響作用有“遠”、“近”之分。知識與態度、技術與能力、親友的態度等與個體關系密切,影響作用直接;個體行為對這些因素的控制能力和影響程度也較大。生態環境、人文地理、醫療衛生、風俗信仰、教育環境、制度與法規、經濟基礎、事物發展的規律及意外事件等是人行為發展的外在大環境,對人的行為的影響有的是間接性的,有的呈潛在性;受到人行為的反作用也是相對不明顯的。當前15頁,總共41頁。3.學習因素

學習,是行為(尤其社會性行為)發展的促進條件。行為學習的方式有兩大層次。第一層次以模仿為主,有無意模仿、有意模仿和強迫模仿等。無意模仿的大多是日常生活行為。如某兒童在公園里看到別人亂丟果皮紙屑,他無意識中就會學習模仿,養成不愛護環境衛生的習慣。有意模仿帶有主動性,被模仿的多是自己崇拜或欣羨的行為,如演員的翩翩風度、模特兒的行為舉止等。強迫模仿是指按照規定的行為模式學習,如隊列訓練等。當前16頁,總共41頁。二、行為的特征: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說明:1、可塑性2、外顯性3、相對穩定性當前17頁,總共41頁。三、問題行為問題行為(ProblemBehavior)就是需要矯正的行為,指個體在行為中失去常態,并給他人造成困擾或妨礙自己生活適應的行為,在臨床心理學上也稱為行為障礙(BehaviorDisorder)。當前18頁,總共41頁。三、問題行為1、問題行為的特征(1)問題行為是異常行為異常行為是指個體的某項行為異于常態,即偏離年齡和教育水平相近的人的平均值。這種偏離表現為過渡、不足或不適當。當前19頁,總共41頁。三、問題行為正常和異常是一個連續體的兩級,多數兒童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異常表現。正常和異常的區分:測量并與常模對比,如果測量結果與常模(平均數)的差值超過某個臨界值(也叫離差),就算異常行為。到底超出多少時是標準,不同的心理學者之間有不同的觀點:有80%的;有90%的;有95%的。我們傾向于90%。當前20頁,總共41頁。三、問題行為也有人認為行為是否正常,主要依賴個體的主觀判斷,而不是客觀標準。如優生遲到,教師會認為是有原因的,差生遲到教師會認為是一種行為偏差。主觀判斷易受文化價值觀影響,如對同性戀的看法。當前21頁,總共41頁。三、問題行為(2)問題行為是給他人造成困擾或妨礙自己生活適應的行為。不是所有的異常行為是問題行為,都需要矯正,只有有害的異常行為才需要矯正。有害:對自己或他人的身體、生活、學習、生活造成困擾或危害。當前22頁,總共41頁。

問題行為的評判,還需考慮如下因素:是否適當(跟孩子的年齡、性別相關)誰在觀察(家長和老師的忍受程度不一樣發生在什么情境下(有些行為在家里是被允許的)當前23頁,總共41頁。兒童問題行為的真實涵義兒童發生的任何問題行為,從本質上說都可以看作是一些適應困難的癥狀。因此,任何癥狀,不論是尿床、偷竊、退縮,還是說謊、逃學、沖動,按照心理衛生的觀點來領會,都應視為是一種求助的呼聲。當前24頁,總共41頁。案例小美8歲。目前就讀于三年級,具有行為異常。她可以學習語文,但是數學和其他學科很差。近幾個月來,小美出現更多的分裂性行為,包括要求時會口頭拒絕、學習時會擾亂同學、大叫、破壞東西、企圖撞或踢老師和其他同學。這些行為引起父母和老師的顯著關切。觀察小美三天,小美首要行為包括大叫、破壞東西、企圖撞或踢老師和其他同學。當前25頁,總共41頁。小美的資料顯示,她大叫6次,破壞東西3次,對老師和同學表現出攻擊行為5次。這些資料也顯露出行為間重要的關系。當小美試著獲得注意或者是逃避不喜歡的任務活動時,有時就會同時發生大叫和破壞東西,及大叫和攻擊。當前26頁,總共41頁。2.問題行為的類型行為不足:是指行為發生次數太少或強度太弱;行為過度:是指行為發生次數太多或者強度太大;行為不當:是指所表現的行為與所處的情境不相匹配(不該做的做了,該做的不做)。當前27頁,總共41頁。母親求助:

一位母親訴說:小雄是她家3歲的男孩,每當全家人圍坐在飯桌旁開始吃飯、聊天時,常常是沒過2~3分鐘后,小雄就會從椅子上溜下來,要么躲在桌子底下發出怪聲、拉別人褲腳;要么跑到廚房里東摸西弄,還會打開抽屜,把東西通通倒出來。如果把他拽到椅子上坐下,隨之而來的是嚎啕大哭。不管怎樣,他總會把一家人弄得沒心情好好吃飯。當前28頁,總共41頁。

討論:⑴小雄吃飯期間表現出的行為的可能原因。⑵提供處理建議。當前29頁,總共41頁。第二節行為矯正的含義與特點一、什么是行為矯正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大多數行為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學習的結果。人們通過良好的學習,學會了說話、認字等,獲得了各種知識技能;形成了良好的品行,建立了良好的行為模式。但是也有人在不利條件下進行了不正當學習,形成了不良的行為方式。行為矯正技術的功能就是幫助這些人建立良好的行為模式,改變不良的行為方式。行為矯正主要是依據條件反射學說和社會學習理論來處理行為問題,從而引起行為改變的一種客觀有效的方法。當前30頁,總共41頁。行為矯正的用途可矯正特殊個體的不正當行為,還可用于正常個體的教育,一方面是幫助他們建立、鞏固和發展良好行為,另一方面是幫助他們矯正或消除一些不良行為。行為矯正包括為改變行為對當前的環境事件進行的分析和控制。過度的行為或不足的行為都可能是行為矯正的目標。當前31頁,總共41頁。行為矯正的案例婚姻困境中的人,每天都做幾件讓對方滿意的事情,事情會有所改變;強迫性行為,揪頭發導致禿斑,但還是控制不住自己,讓其每次在揪頭發的時候就做些必須用手才能完成的工作,一段時間之后,揪頭發的行為為零,頭發重新長出來了;減肥的人,讓他先存上一筆錢,當他每天訓練達到一定的分數后,才可以取回他的存款,效果明顯。當前32頁,總共41頁。二、行為矯正的基本假設問題行為是習得的各個問題行為是分別習得的問題行為與環境有特殊關系重新學習可矯正問題行為當前33頁,總共41頁。三、行為矯正的特點著眼于問題行為解決有明確的學習理論基礎以經典性條件反射論、操作性條件反射論、認知行為矯正理論和社會學習理論四個方面為理論基礎。

強調環境和學習的作用重視專業和生活的結合強調對行為改變的測量基線階段-治療階段-追蹤階段當前34頁,總共41頁。四、有關術語概念1.精神分析法與行為矯正(1)行為起源于個體內部vs行為是外界環境對個體作用的結果;(2)病癥的根源在于過去經驗中的癥結vs治療的重點應放在當前的行為;(3)不能用數來測量vs可將測量的行為情況量化;當前35頁,總共41頁。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奧地利猶太心理學家、精神病醫師。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當前36頁,總共41頁。當前37頁,總共41頁。四、有關術語概念2.行為矯正與行為治療行為治療:指在治療室內,治療者和患者之間借語言溝通來進行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