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成分亞理論課件_第1頁
智力成分亞理論課件_第2頁
智力成分亞理論課件_第3頁
智力成分亞理論課件_第4頁
智力成分亞理論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知識點2

能力的結構一、能力的因素說(一)獨立因素說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1901)曾對能力做過系統的描述。在他看來,人的能力是由許多獨立的成分或因素構成的。例如,抽象力、對社會關系的適應能力、對機械問題的適應能力(1911)等。(二)兩因素說斯皮爾曼認為智力包括兩種潛在的因素:一般因素、特殊因素一般因素(又稱g因素):應用于所有任務的單一的智力能力,會影響個體在所有智力測驗中的表現——智力的關鍵因素特殊因素(又稱s因素):只影響個體在某一種能力測驗中的表現,如詞匯、算術計算、記憶等。sss(三)智力多元理論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HowardGardner)提出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智力是在某種價值標準下,個體用以解決自己遇到的真正難題或生產及創造出有效產品所需要的能力。

智力包括語言能力、數理能力、空間能力、音樂能力、運動能力、社交能力和自我反省等七種能力。邏輯—數學智能內省智能視覺—空間智能音樂—節奏智能語文智能肢體—動覺智能

7種智能

社交智能多元智力理論的意義:多元智力理論擴展了智力的概念,突破了認知范圍的局限

。它不再是單純的指出個體智力的水平差而是告訴個體究竟有什么方面的發展潛力。他將被傳統智力排除在外的非認知的,但與個體取得某方面成功密不可分的因素納入智力的范疇之中,從而擴大了智力的內涵,能更好的解釋學生成績的變異和預測個體的成就。二、能力的結構理論(一)吉爾福特的三維結構模型智力活動就是人在頭腦里加工(即操作過程)客觀對象(即內容),產生知識(即產物)的過程。智力的操作過程包括認知、記憶、發散思維、聚合思維、評價5個因素。智力加工的內容包括圖形(具體事物的形象)、符號(由字母、數字和其他記號組成的事物)、語義(詞、句的意義及概念)、行為(社會能力),共4個因素;智力加工的產物包括6個因素,即單元、類別、關系、系統、轉換、蘊含。這樣,智力便由4×6×5=120種基本能力構成。1971年,他把內容維度中的圖形改為視覺和聽覺,使其增為5項,智力組成因素變為150種。1988年,他又將操作維度中記憶分為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使其由5項變為6項,智力結構的組成因素便增加到5×6×6=180種。吉爾福德認為每種因素都是獨特的能力。例如學生對英語單詞的掌握,就是語義、記憶、單元的能力。又如,說出魚、馬、菊花、太陽、猴等事物哪些屬于一類,回答這類問題進行的操作是認知,內容是語義,產物是類別。舉例: 我們現在再來做一個實驗,給你這樣一些字母組合:PALN,TWNO,CEIV,OCEM,要求你將它們分別組成熟悉的單詞。大家用兩分鐘的時間來練一下。這些字母組合可以分別組成:PALN——PLANTWNO——TOWNCEIV——VICEOCEM——COME顯然,在這個例子中,智力活動的內容為符號,智力操作為認知,智力產品為單元。智力三維度的內容吉爾福特的三維結構理論

◆英國心理學家埠南(Vernan,1971)繼承和發展了斯皮爾曼的二因素理論,提出能力的層次結構理論。

◆該理論認為:能力是按層次排列的。(二)能力的層次結構理論特殊因素:各種特殊能力小因素群:言語、數量、機械、信息、空間信息等一般因素第二層次最高層第四層次第三層次Source:ArthurD.Little兩大因素群:語文和教育方面的因素與操作和機械方面的因素智力的層次結構模型三、能力的信息加工(一)智力的三元論美國耶魯大學的心理學家斯騰伯格(Steinberg,1985)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論試圖。一個完備的智力理論必須說明智力的三個方面,即智力的內在成分,這些智力成分與經驗的關系,以及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這三個方面構成了智力成分亞理論、智力經驗亞理論和智力情境亞理論。◆◆◆智力成分亞理論智力包括三種成分及相應的過程。(1)元成分用于計劃、控制和決策等高級執行過程。如確定問題性質,選擇解題步驟,調整解題思路,分配心理資源等。(2)操作成分表現為任務的執行過程,負責執行元成分的決策。(3)知識獲得成分獲取和保持新信息的過程,負責接受新刺激,做出判斷和反應,以及對信息進行編碼和存儲。智力情境亞理論這里的智力是指獲得與情境擬合的心理活動。在日常生活中,表現為有目的的適應環境、塑造環境、與選擇環境的能力,這些能力統稱為情境智力。如:到達一個環境中,努力的適應環境,并對環境進行塑造以提高自己與環境的和諧程度。當個體感到自己無法適應某個環境時,會選擇另外一種環境。智力的經驗亞驗論認為智力包括兩種能力:(1)處理新任務和新環境所要求的能力個體調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來解決遇到新問題的能力;應付遇到新環境的能力。(2)信息加工過程的自動化能力當人們遇到復雜問題時,要運用許多操作化的過程,只有這些操作自動化后,才能夠容易地完成復雜任務。不同個體將一些自動化的操作運用到復雜任務能力不同,對問題的解決情況不同。

PASS(Planning-arousal-simultaneous-successive)即指“計劃-注意-同時性加工-繼時性加工”四種認知過程。這四種認知過程包含三個認知機能系統:1.注意系統——又叫做注意-喚醒系統2.信息加工系統——同時性和繼時性加工3.計劃系統——最高層的統治系統(二)智力的PASS模型三個認知機能系統間的關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