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家組團M標準分區M5路燃氣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1頁
蔡家組團M標準分區M5路燃氣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2頁
蔡家組團M標準分區M5路燃氣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3頁
蔡家組團M標準分區M5路燃氣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4頁
蔡家組團M標準分區M5路燃氣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蔡家組團M標準分區M5路燃氣施工圖設計說明1總論1.1概述M5路為城市支路,呈東西走向,西側與規劃道路相接,由西向東分別與MZ1路、縱二路相交,終點與MZ2路相交,道路全長611.96m,標準路幅寬度為16m,設計車速為30km/h。M5路燃氣管道總水平長度約602m。燃氣管道采用無縫鋼管(GB/T8163-2017),管道規格為D159×5,20#。管道系統設計壓力0.4MPa,屬于中壓A級,管道類別屬于GB1。管道防腐采用3層PE加強級防腐層(GB/T2325-2017)。1.2編制依據1)1:500地形圖。2)其它相關設計資料。1.3設計范圍本工程的設計范圍主要包括M5路燃氣管道的設計。1.4編制原則1.4.1貫徹國家基本建設方針政策,以經濟效益為中心,工程質量為重點,采用成熟、先進適宜的技術和設備,以安全、可靠、適用、經濟作為總體原則。力爭節約基建投資,提高經濟效益。1.4.2推薦的工程方案應做到技術先進,線路走向合理,符合沿線地方規劃、交通及發展要求。1.4.3選線應根據地形、工程地質、主要進氣、供氣點的地理位置選擇合理走向,力求線路順直,縮短線路長度,節省管材和投資。1.4.4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技術規程規范,搞好環境保護、水土保持、勞動安全衛生及防火、防爆。1.4.5建設項目的“三廢”排放符合國家規定的標準,環境保護措施必須與主體工程“三同時”。1.4.6合理選用設備及管材,確保長期安全、平穩生產、方便管理。1.5遵循的主要標準及規范(1)《城鎮燃氣設計規范》 GB50028-2006(2)《城鎮燃氣輸配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CJJ33-2005(3)《城鎮燃氣管道穿跨越工程技術規程》CJJ/T250-2016(4)《工業金屬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35-2010(5)《現場設備、工業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36-2011(6)《石油天然氣工業管線輸送系統用鋼管》GB/T9711-2017(7)《油氣輸送用鋼制感應加熱彎管》SY/T5257-2012(8)《承壓設備無損檢測》NB/T47013-2015(9)《管道干線標記設置技術規范》SY/T6064-2011(10)《鋼質管道外腐蝕控制規范》GB/T21447-2008(11)《埋地鋼質管道聚乙烯防腐層》GB/T23257-2017(12)《室外給水排水和燃氣熱力工程抗震設計規范》GB50032-2003(13)《埋地鋼質管道陰極保護參數測量方法》GB/T21246-20072線路工程2.1敷設方式本燃氣管道全部采用埋地方式敷設。2.2管道安全間距燃氣管道天然氣與建、構筑物或其它相鄰管道之間必須有一定的距離以保證安全,根據《城鎮燃氣設計規范》(GB50028-2006)與《聚乙烯燃氣管道工程技術規程》(CJJ63-2008),燃氣管道不得從建筑物和大小構筑物(不包括架空的建筑物和大型構筑物)的下面穿過。本工程埋地敷設的中壓A(0.4MPa)的燃氣管道與建筑物、構筑物或相鄰管道之間的水平間距和垂直間距,不應小于表2.2-1、2.2-2的相關規定。當管道與周邊建構筑物安全間距不能滿足表2.2-1、2.2-2中要求時,采用相應安全防護措施后,可適當縮小安全距離,但中壓燃氣管道距建筑物基礎不應小于0.5m且建筑物外墻面不應小于1.0m。表2.2-1中壓A管道與建、構筑物或相鄰管道之間的水平凈距(米)項目距離(m)(有套管時,以套管計)建筑物基礎1.5給水管0.5污水、雨水排水管1.2電力電纜

(含電車電纜)直埋0.5導管內1.0通訊電纜直埋0.5在導管內1.0其它燃氣管道DN≤300mm0.4DN>300mm0.5熱力管道直埋1.0在導管內1.5電桿(塔)的基礎≤35kV1.0>35kV2.0通訊照明電桿(至電桿中心)1.0鐵路路堤坡腳5.0街樹(至樹中心)0.75表2.2-2埋地管道與構筑物或相鄰管道之間的垂直凈距(米)項目地下燃氣管道(有套管時,以套管計)給水管、排水管或其它燃氣管道0.15電纜直埋0.50在導管內0.15鐵路軌底1.20有軌電車軌底1.002.3管道埋深地下燃氣管道埋設的最小管頂覆土深度(路面至管頂)應符合下列規定:(1)埋設在車行道下時,不宜小于0.9m;(2)埋設在非車行道下(含人行道)時,不宜小于0.6m;(3)埋設在機動車不可能到達的地方時,不得小于0.3m。本工程考慮綜合管網的布置,燃氣管道埋深為管中心-1.0m,車行道下加套管穿越公路。2.4管溝基礎燃氣管道的地基宜為無堅硬土石的原土層。當原土層含有堅硬和尖銳土石時,應鋪墊細砂或細土。2.5穿越工程本工程穿越工程施工要求參照《城鎮燃氣管道穿跨越工程技術規程》(CJJ/T250-2016)執行。2.5.1與其它埋地管道、線纜交叉敷設(1)本工程燃氣管道與其它埋地金屬管道交叉應墊堅固絕緣物隔離,并保證間距不小于0.30m;與電力、通信電纜交叉時,其垂直凈距不應小于0.5m。(2)與管道交叉及相鄰敷設的地段,施工中嚴禁放炮施工及機械開挖。(3)應對光、電纜采取保護措施,如用角鋼圍裹住光、電纜。如條件限制達不到此要求,兩管間應設置堅固的絕緣隔離物(如絕緣橡膠皮),同時在交叉點兩側各延伸10m以上的管段應確保防腐層無缺陷。2.5.2公路穿越本工程燃氣管道穿越公路均采用大開挖加套管的方式,套管采用鋼套管。(1)公路穿越施工前應先取得其主管部門的同意,并簽定有關協議。施工地段兩端應設置警戒標志,在公路主管部門配合下統一指揮,確保施工質量及安全,施工過程中嚴密注視路基的微小變化,隨時作好加固、搶修準備。盡量利用車輛運行間隔時間進行。(2)加套管穿越公路部分的套管埋深應符合設計要求,套管兩端應伸出公路路肩或用地范圍外不小于1m。2.6管道附屬設施(1)放散球閥及閥門井在新建管道起終點且無現狀管道順接的位置布置一個球閥及閥門井,以便規劃燃氣管道的接入。(2)過街支管由于周邊建筑單位暫未明確燃氣管道接入口,本次設計燃氣管道過街支管僅在出入口及交叉口預留,設計燃氣管道穿越公路均采用加套管的方式,套管采用鋼套管。并在過街支管的端頭設置堵頭,封閉管道,并做好標記,以便后期接入。2.7工程量表2.6-1M5路燃氣工程量序號名稱、規格及標準號單位數量備注一管材GB/T8163-20081無縫鋼管20#直管段D159×5.0m632.15%余量二管件1無縫彎頭GB/T12459-201790°DN15920#個1預制防腐30°DN15920#個1預制防腐25°DN15920#個1預制防腐20°DN15920#個1預制防腐15°DN15920#個1預制防腐5°DN15920#個1預制防腐2無縫管件GB/T12459-2017等徑三通DN159/DN15920#個3預制防腐三防腐材料GB/T23257-20171D159三層PE加強級防腐m632厚度≥2.5mm2補口補傷材料3普通型D159熱收縮套套63補口用寬500mm4補傷片個63HHWS-250×250-1.2/0.8四穿越工程1公路穿越(大開挖加套管)次52穿越保護用鋼套管DN300m57Q235-B五管線土石方量1管線管溝土石方量m3980(土石比=7:3)六鋼球閥及閥門1DN159閥門個52閥門井座5做法參照國標圖集04S531-4,第六頁七線路附屬設施1線路標志樁、里程樁、穿越樁個52警示帶m6323警示牌個53施工技術要求本管線工程燃氣管線施工及驗收主要按照《城鎮燃氣輸配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CJJ33-2005)執行。3.1總則(1)進行城鎮燃氣輸配工程施工的單位,必須具有與工程規模相適應的施工資質;進行城鎮燃氣輸配工程監理的單位,必須具有相應的監理資質。工程項目必須取得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批準的施工許可文件后方可開工。(2)承擔燃氣鋼質管道、設備焊接的人員,必須具有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特種設備操作人員資格證(焊接)焊工合格證書,且在證書的有效期及合格范圍內從事焊接工作。 間斷焊接時間超過6個月,再次上崗前應重新考試,承擔其他材質燃氣管道安裝的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并經考試合格,間斷安裝時間超過6個月,再次上崗前應重新考試和技術評定。當使用的安裝設備發生變化時,應針對該設備操作要求進行專門培訓。(3)工程施工必須按設計文件進行,如發現施工圖有誤或燃氣設施的設置不能滿足現行國家標準《城鎮燃氣設計規范》GB50028相關要求時,不得自行更改,應及時向建設單位和設計單位提出變更設計要求。修改設計或材料代用應經原設計部門同意。(4)工程施工所用設備、管道組成件等,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產品標準的規定,且必須具有生產廠質量檢驗部門的產品合格文件。(5)在入庫和進入施工現場安裝前,應對管道組成件進行檢查,其材質 、規格、型號應符合設計文件和合同的規定,并應按現行的國家產品標準進行外觀檢查, 對外觀質量有異議、設計文件或本規范有要求時應進行有關質量檢驗,不合格者不得使用。(6)參與工程項目的各方在施工過程中,應遵守國家和地方有關安全、文明施工、勞動保護、防火、防爆 環境保護和文物保護等有關方面的規定。3.2設備及材料3.2.1管道本工程燃氣管道采用無縫鋼管,20#,標準為《輸送流體用無縫鋼管》(GB/T8163-2008)。(1)鋼管彎曲度應小于鋼管長度的0.2%,橢圓度應小于或等于鋼管外徑的0.2%。(2)焊縫表面應無裂紋、夾渣、重皮、表面氣孔等缺陷.(3)管材表面局部凹凸應小于2mm。(4)管材表面應無斑疤、重皮和嚴重銹蝕等缺陷。3.2.2管件(1)本工程干線所用彎管采用無縫鋼管熱煨彎制,熱煨彎管曲率半徑R=5D,使用角度一般大于5°,兩端應至少有各500mm長的直管段,熱煨彎管采用系列化,本工程采用5°一個系列,具體為5°、10°、15°、20°、25°、30°……。熱煨彎管應滿足清管器的順利通過,任何部位都不得有裂紋、褶皺、重皮和其它機械損傷,其兩端的橢圓度應小于或等于1.0%,其它部位不大于2.5%,其他要求符合《油氣輸送用鋼制感應加熱彎管》(SY/T5257-2012)的相關要求。(2)其他管件,如三通、大小頭、管帽等采用機制成品件,質量符合《鋼制對焊無縫管件》(GB/T12459-2017)的相關要求。3.3施工放線(1)放線時,施工單位必須對設計圖紙進行現場核對,根據設計圖紙進行放線,打百米樁并撒白灰線。標樁上注明樁號、里程、高程;轉角樁應注明角度、外矢矩及切線長度,在地形起伏及較大拐彎處尚應打加密樁。放白灰線前,應查對和補充平面轉角樁與縱向變坡樁,并設好護樁。(2)本工程施工作業帶寬度普通地段宜為5m。按管道兩側土地占用范圍劃定臨時占地邊界線,特殊地段增加占地寬度時應與當地有關部門協商,沿道路敷設的地段,不得破壞公路界碑,不得影響公路運輸,并應盡量保護周圍農田作物。(3)當管道沿線與已建埋地管道、電力電纜、光纜等地下構筑物和其它隱蔽工程交叉時,放線應在交叉范圍兩側作出明顯標志,施工單位應組織專人對管線中心線兩側各100m范圍內的地下構筑物進行清查。(4)根據設計所定沿管線分段選用的不同管材及防腐絕緣等級,施工放線時應在分界點上作出明顯標志。3.4管溝開挖(1)管溝開挖典型圖見通用圖,具體地段管溝深度詳見管道縱斷面設計圖。(2)開挖管溝前應作好青苗賠償,施工占地范圍內的土地處理,樹木移植,技術交底及安全宣傳等工作。并應根據管道施工占地寬度清理其中的雜物,平整溝、坎,以便施工機具通行,同時清除管線中心線兩側以及附近斜坡上危及管道安全的危巖及崩塌堆積物。(3)管溝開挖可采用機械化或人工方式,施工前應按照設計圖紙要求及各個區域的地質情況向施工人員作好管溝斷面開挖要求(開挖深度及邊坡比),堆土位置,地下隱蔽工程范圍及技術要求的交底工作。管溝開挖前應將測量樁移至堆土一側的用地范圍內,棄土時不得將其埋沒。(4)管溝開挖與管道下溝的時間不宜太長,應配合管段組裝進度安排管溝開挖,以免積水或塌方。在農田地區開挖管溝時,應將表層耕作土和底層生土分層堆放。(5)管道溝槽應按設計規定的平面位置和標高開挖。當采用人工開挖且無地下水時,槽底預留值宜為0.05~0.10m;當采用機械開挖或有地下水時,槽底預留值不應小于0.15m;管道安裝前應人工清底至設計標高。(6)管溝溝底寬度和工作坑尺寸,應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和管道敷設方法確定,也可按下列要求確定。表3.4-1溝底寬度尺寸管道公稱直徑(mm)100-200溝底寬度(m)0.7單管溝邊組裝可按下式計算:a=D+c式中:a-溝槽底寬度(m);D-管道外徑(m);c-工作寬度,在溝底組裝:c=0.6(m), 在溝邊組裝:c=0.3(m)。(7)在無地下水的天然濕度土壤中開挖溝槽時,如溝槽深度不超過表3.4-2的高度,溝壁可不設邊坡。表3.4-2管溝邊坡度表土壤名稱溝槽深度(m)土壤名稱溝槽深度(m)填實的砂土或礫石土≤1.00黏土≤1.50亞砂土或亞黏土≤1.25堅土≤2.00(8)當土壤具有天然濕度、構造均勻、無地下水、水文地質條件良好,且挖深小于5m,不加支撐時溝槽的最大邊坡率可按表3.4-3確定。表3.4-3管溝邊坡度表土壤名稱邊坡率人工開挖并將土拋于溝邊上挖土機械挖土在溝底挖土在溝邊上挖土砂土1:1.001:0.751:1.00亞砂土1:0.671:0.501:0.75亞黏土1:0.501:0.331:0.75黏土1:0.331:0.251:0.67含礫土卵石土1:0.671:0.501:0.75泥炭巖白堊土1:0.331:0.251:0.67干黃土1:0.251:1.01:0.33注:1.如人工挖土拋于溝槽上即時運走,可采用機械在溝底挖土的坡度值。2.臨時堆土高度不宜超過1.5m,靠墻堆土時,其高度不得超過墻高的1/3。注:在無法達到第3.3.8條的要求時,應采用支撐加固溝壁,對不堅實的土壤應及時做連續支撐,支撐物應有足夠的強度。(9)溝槽一側或兩側臨時堆土位置和高度不得影響邊坡的穩定性和管道安裝。(10)局部超挖部分應回填壓實。當溝底無地下水時,超挖在0.15m以內,可采用原土回填;超挖在0.15m及以上,可采用石灰土處理。當溝底有地下水或含水量較大時,應采用級配砂石或石天然砂回填至設計標高。超挖部分回填后應壓實,其密實度應接近原地基天然土的密實度。(11)溝底遇有廢棄構筑物、硬石、木頭、垃圾等雜物時必須清除,并應鋪一層厚度不小于0.15m的砂土或素土,整平壓實至設計標高。(12)當開挖難度較大時,應編制安全施工的技術措施,并向現場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13)當管溝通過陡坎、斜坡時要防止管溝土壤被水沖刷流失,可根據地形和水文地質條件做好地表水的排放、挖截水溝、設置截水墻等水保措施。(14)管溝驗收:管溝開挖時其斷面尺寸必須準確,溝底平直,溝內無塌方、無積水、無各種油類及雜物,轉角和縱、平彈性敷設曲率半徑符合設計要求。管溝質量應表3.4-4的要求。表3.4-4管溝檢查標準(每20m管溝長度)項目允許偏差(mm)管溝中心線偏移±100溝底標高+50-100溝底寬度±100變坡點位移<1003.5坡口加工與組對(1)本工程坡口形式和尺寸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現場設備、工業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規范》(GB50236-2011)中的規定。氬弧焊時,焊口組對間隙宜為2~4mm。管道坡口如有機械加工形成的內卷邊,應用銼刀或者電動砂輪機清除整平。(2)管子組裝前,必須有專人檢查管子是否暢通,收工前必須對組焊好的管段的端頭進行封堵,防止雜物進入管內。(3)管道組對時,內壁錯邊量不應超過母材厚度的10%,即1.25mm。(4)焊件組隊時應墊置牢固,并應采取措施防止焊接和熱處理過程中產生附加應力及變形。(5)管口如有輕度變形可用專用工具校正,不得用錘直接敲擊管壁,校正后的管口周長差不超過管徑的1%,錯口誤差小于管徑的3‰,如有損壞,應將變形部分管段切掉,并重新加工坡口。(6)不等壁厚對焊管端宜采用坡口過渡處理措施。壁厚差小于等于2mm時可直接焊接,大于2mm時,應采用內削邊處理,內坡腳度宜為14°-30°。(7)管道組對應符合下表要求。表3.5.1管道組對規定序號檢查項目規定要求1管內清掃無污物2管口清理(10mm范圍內)和修口管口完好無損,無鐵銹、油污、油漆、毛刺3管端螺旋焊縫或直縫余高打磨端部10mm范圍內余高打磨掉,并平緩過渡;采用自動超聲波檢測時,端部不少于150mm范圍內余高應打磨掉4兩管口螺旋焊縫或直縫間距錯開間距大于或等于100mm5錯邊和錯邊校正要求小于等于壁厚的八分之一,且連續50mm范圍內局部最大不應大于3mm,錯邊沿周長應均勻分布6鋼管短節長度不應小于管子外徑值且不應小于0.5m7管道對接角度偏差不得大于3°3.6管道焊接(1)采用焊接連接,應按照《工業金屬管道工程施工規范》(GB50235-2010)及《現場設備、工業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規范》(GB50236-2011)中規定執行。(2)管道的切割及坡口加工宜采用機械方法,當采用氣割等熱加工方法時, 必須除去坡口表面的氧化皮,并進行打磨。(3)施焊環境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現場設備、工業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規范》(GB50236-2011)中3.0.5節的有關規定。(4)不應在管道焊縫上開孔。管道開孔邊緣與管道焊縫的間距不應小于100mm。當無法避開時 ,應對以開孔中心為圓心,1.5倍開孔直徑為半徑的圓中所包容的全部焊縫進行100%照相射線檢測。(5)焊條應具有出廠質量證明文件,焊接所用材料,焊接所用氣體,均應滿足現行國家標準《現場設備、工業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規范》(GB50236-2011)中4.0.3節、4.0.4節中相關要求。(6)焊接材料應符合下列要求:1)焊條應無破損、發霉、油污、銹蝕;焊絲應無銹蝕和折彎;焊劑應無變質現象;保護氣體的純度和干燥度應滿足焊接工藝規程的要求。2)低氫型焊條焊前應按產品說明書要求進行烘干、保存及使用,當天未用完的焊條應回收存放,重新烘干后首先使用。重新烘干的次數不得超過兩次。3)自保護藥芯焊絲不應烘干,纖維素焊條不宜烘干。4)焊絲應在焊接前打開包裝,當日未用完的焊絲應妥善保管,防止污染;5)應采取有效有段保證焊接氣體的純度、配比和含水量等指標符合要求;6)在焊接過程中,如出現焊條藥皮發紅、燃燒或嚴重偏弧時,應立即更換焊條。(7)管道焊接時,管內應防止穿堂風。(8)焊接時應采取合理的施焊方法和施焊順序。(9)除工藝或檢驗要求需分次焊接外,每條焊縫宜一次連續焊完。當因故中斷時,應根據工藝要求采取保溫緩冷或后熱等防止裂紋的措施。再次焊接前應檢查焊道表面,確認無裂紋后,方可按原工藝要求繼續施焊。(10)第一層焊縫和蓋面層焊縫不應采用錘擊消除殘余應力。(11)本工程管道組焊方式推薦采用溝上焊接,根據管徑大小,設計推薦采用下向焊工藝,管道焊接設計推薦采用氬弧焊打底,電弧焊填充、蓋面,根焊、熱焊焊絲設計推薦選用實芯焊絲H08Mn2SiA(GB/T14957,相當于GB/T8110ER49-1),填充、蓋面焊條設計推薦選用低氫焊條J427(GB/T5117,相當于AWSA5.1E4315)。但焊接方式及焊條焊絲的選用應嚴格按照焊接工藝評定執行。3.7管道焊縫的質量檢查(1)管道焊縫在強度試驗和嚴密試驗之間均須作外觀檢查和無損探傷檢查。外觀檢查應在內部質量檢驗前進行。(2)管道焊縫外觀質量不得低于現行國家標準《現場設備、工業管道焊接工程施工驗收規范》(GB50683-2011)要求的I級質量要求。(3)管道焊縫內部質量檢驗應遵循《城鎮燃氣輸配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CJJ33-2005)的有關規定執行。(4)所有管道焊縫經外觀檢驗合格后,應對其進行100%的X射線檢測,并進行20%的超聲波抽檢。其中超聲波檢測按《承壓設備無損檢測第3部分超聲檢測》(NB/T47013-2015)執行,達到I級為合格;X射線檢測按《無損檢測金屬管道熔化焊環向對接接頭射線照相檢測方法》(GB/T12605-2008)執行,達Ⅱ級為合格。(5)穿越公路、河流及碰死口的管道焊縫,均應進行100%X射線照相檢驗和100%的超聲波探傷,超聲波檢測達到Ⅰ級合格,X射線檢測達Ⅱ級為合格。(6)對超聲波探測不到的角焊縫,應按《承壓設備無損檢測第5部分滲透檢測》(NB/T47013-2015)進行滲透或磁粉探傷,無缺陷為合格。(7)當抽樣檢驗的焊縫全部合格時,則此次抽樣所代表的該批焊縫應為全部合格;當抽樣檢驗出現不合格焊縫時,對不合格焊縫返修后,應按下列規定擴大檢驗:1)每出現一道不合格焊縫,應再抽檢兩道該焊工所焊的同一批焊縫,按原探傷方法進行檢驗。2)如第二次抽檢仍出現不合格焊縫,則應對該焊工所焊全部同批的焊縫按原探傷方法進行檢驗,對出現的不合格焊縫必須進行返修,并應對返修的焊縫按原探傷方法進行檢驗。3)同一焊縫的返修次數不應超過2次。3.8管道防腐3.8.1防腐方案(1)本工程鋼制管線采用三層PE加強級外防腐層結合犧牲陽極保護。(2)埋地鋼質管道聚乙烯防腐管的預制應按照《埋地鋼質管道聚乙烯防腐層》(GB/T23257-2017)的有關規定施工。三層PE外防腐中環氧涂層≥120μm,膠粘劑層≥170μm,防腐層最小厚度:加強級2.5mm。管端預留長度(鋼管裸露部分)應為:100~120mm。本工程線路三層PE防腐管道的聚乙烯層端面應形成小于或等于30°的倒角,管端預留長度范圍內不應有防腐層、粘接劑及其它外界雜質。3.8.2彎頭防腐熱煨彎管防腐采用用三層輻射交聯聚乙烯熱收縮套蝦米狀連續搭接包覆,其材料性能指標應符合《埋地鋼質管道聚乙烯防腐層》(GB/T23257-2017)的要求。施工時應注意:(1)宜將熱彎彎管相對集中起來,表面處理應采用噴砂除銹,質量應達到《涂覆涂料前鋼材表面處理表面清潔度的目視評定》(GB8923.1-2011)Sa2.5級。(2)熱彎彎管用熱收縮套施工與補口用熱收縮套施工操作應一致。(3)熱收縮套搭接部位應打毛。3.8.3補口(1)補口采用輻射交聯聚乙烯熱收縮帶,輻射交聯聚乙烯熱收縮帶應按管徑選用配套的規格,產品的基材邊緣應平直,表面應平整、清潔,無氣泡、無疵點、無裂口及分解變色。熱收縮帶的厚度應不小于2.2mm。(2)補口前,必須對補口部位進行表面預處理,表面預處理質量應達到《涂覆涂料前鋼材表面處理表面清潔度的目視評定第1部分:未涂覆過的鋼材表面和全面清除原有涂層后的鋼材表面的銹蝕等級和處理等級》(GB/T8923.1-2011)規定的Sa2.5級。,對不宜采用噴砂除銹的設備或結合部管道的表面,可采用電動鋼絲刷除銹,除銹等級應達到《涂裝前鋼材表面銹蝕等級和除銹等級》(GB/T8923)中規定的St3級。(3)補口搭接部位的聚乙烯層應打磨至表面粗糙,然后用火焰加熱器對補口部位進行預熱按熱收縮帶(帶)產品說明書的要求控制預熱溫度并進行補口施工。(4)熱收縮帶與聚乙烯層搭接寬度應不小于100mm;采用熱收縮帶時,應采用固定片固定,周向搭接寬度應不小于80mm。(5)補口質量應檢驗外觀、漏點及粘結力等三項內容:A.補口的外觀應逐個檢查,熱收縮帶表面應平整,無皺折、無氣泡、無燒焦炭化等現象;熱收縮帶周向及固定片四周應有膠粘劑均勻溢出。B.每一個補口均應用電火花檢漏儀進行漏點檢查。檢漏電壓為15kV。若有針孔,應重新補口并檢漏,直至合格。C.補口后熱收縮帶的粘結力按《埋地鋼質管道聚乙烯防腐層》(GB/T23257-2017)相關規定的方法進行檢驗,管體溫度25℃士5℃時的剝離強度應不小于50N/cm。每100個補口至少抽測1個口,如不合格,應加倍抽測;若加倍抽測全不合格,則該段管線的補口全部返修。(6)管件防腐的等級及性能應不低于補口部位防腐層的要求。3.8.4補傷(1)對小于或等于30mm的損傷,采用輻射交聯聚乙烯補傷片。補傷片的性能應達到對收縮套的規定,補傷片對聚乙烯的剝離強度應不低于35N/cm。(2)修補時,先除去損傷部位的污物,并將該處的聚乙烯層打毛。然后將損傷部位的聚乙烯層修切成圓形,邊緣應倒成鈍角。在孔內填滿與補傷片配套的膠粘劑,然后貼上補傷片,補傷片的大小應保證其邊緣距聚乙烯層的孔洞邊緣不小于10mm。貼補時,應邊加熱邊用輥子滾壓或戴耐熱手套用手擠壓,排出空氣,直至補傷片四周膠粘劑均勻溢出。(3)對大于30mm的損傷,先除去損傷部位的污物,并將該處的聚乙烯層打毛,并將損傷處的聚乙烯層修切成圓形,邊緣應倒成鈍角。在孔洞部位填滿與補傷片配套的膠粘劑,再按前條補傷的要求貼補傷片。最后,在修補處包覆一條熱收縮帶,包覆寬度應比補傷片的兩邊至少各大50mm。(4)補傷質量要求與補口質量要求相同。3.9管道下溝及回填3.9.1管道下溝(1)管道的焊接、無損檢測、補口完成后,應及時下溝。不能下溝時,應采取措施防止滾管。(2)管段下溝前應進行溝底測量,消除溝中的塊石、塌入的泥土、積水對要求素土及加灰土夯實段的溝底進行夯實度檢查,整平溝底以達到設計要求,石方段管溝還應有細土墊層,細土最大粒徑不得超過20mm。(3)管段下溝時必須使用專用吊具,平衡地吊入溝底,不允許任何導致管段產生彎折或永久性彎曲變形,以及損壞管道外防腐層的現象發生。(4)管段下溝后應與溝底相吻合,緊貼溝底,在不受外力的情況下妥善就位,若有懸空部分必須進行填實。(5)管線在下溝過程中應對防腐層進行100%的外觀檢查,采用電火花檢測,檢漏電壓為15kV,漏點數應≤5個/10km,否則應進行開挖修復。3.9.2管溝回填(1)一般地段管道下溝后應及時回填,回填前應排除溝內積水。(2)耕作土地段的管溝應分層回填,并將表面耕作土置于最上層。(3)管溝回填前宜完成陰極保護測試引線焊接,并引出地面。(4)下溝管道的端部,并留出一定長度的管段暫不回填。(5)沿線施工時破壞的擋土墻、田埂、排水溝、便道等地面設施應及時恢復,瀝青路面等高等級公路的恢復應有局部專業施工資質的單位進行。(6)管溝回填自然沉降密實后,宜對管道防腐層進行地面檢漏。(7)其它要求參照《城鎮燃氣輸配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CJJ33-2005)執行。3.10清管與試壓3.10.1清管(1)管道下溝回填前應清管、測徑,管道清管前,施工單位應編制清管方案,制定安全措施,并在業主的統一安排下進行。(2)采用清管球進行清管,清管次數不應少于2次,以開口端不再排出雜物為合格。(3)清管掃線應設臨時清管收發裝置,清管收發裝置應設置在地勢較高的地方,50內不得有居民和建筑物,并設置警示裝置。嚴禁使用首末站設施進行以上操作。(4)清管時,清管球充液后的直徑過盈量應為管內徑的5%~8%。3.10.2試壓試壓包括強度試驗和氣密性試驗。(1)強度試驗前應具備下列條件:1)試驗用的壓力計及溫度記錄儀應在校驗有效期內。2)試驗方案已經批準 ,有可靠的通信系統和安全保障措施,已進行了技術交底。3)管道焊接檢驗清掃合格。4)埋地管道回填土宜回填至管上方0.5m以上,并留出焊接口。(2)強度試驗介質采用清潔水,試驗壓力為設計壓力的1.5倍(6.0MPa)。(3)水壓試驗宜在環境溫度5℃以上進行,否則應采取防凍措施。(4)水壓試驗時,試驗管段任何位置的管道環向應力不得大于管道標準屈服強度的90%。(5)試驗時,壓力應逐漸緩升,首先升至試驗壓力的50%,進行初檢,如無泄漏及異常情況,繼續升壓至試驗壓力,然后宜穩壓1h后,觀察壓力計不應少于30min,無壓力降為合格。(6)嚴密性試驗應在強度試驗合格、管線全線回填后進行。(7)試驗用的壓力計應在校驗有效期內,其量程應為試驗壓力的1.5~2倍,其精度等級為0.16,、最小分格值為0.02MPa,表盤直徑為550mm。(8)嚴密性試驗介質宜采用空氣,試驗壓力應滿足下列要求:試驗壓力應為設計壓力的1.15倍(4.6MPa)。(9)試壓時的升壓速度不宜過快,壓力緩慢上升至30%和60%試驗壓力時,應分別停止升壓,穩壓30min,并檢查系統有無異常情況,如無異常情況繼續升壓。管道壓力甚至嚴密性試驗壓力后,待溫度、壓力穩定后開始記錄。(10)燃氣管道的氣密性試驗時間宜為24h,每小時記錄不應少于1次,當修正壓力降小于133Pa為合格。修正壓力應按下式確定:△P=(H1+B1)-(H2+B2)×(273+t1)/(273+t2)式中:△P-修正壓力降(Pa)H1,H2-試驗開始和結束時的壓力計讀數(Pa)B1,B2-試驗開始和結束時的氣壓計讀數(Pa)t1,t2-試驗開始和結束時的管內溫度(℃)(11)其余要求執行《城鎮燃氣輸配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CJJ33-2005)的相關規定。3.11置換(1)本工程管道投運前應采用氮氣對管道內空氣置換。先用氮氣置換管道內的空氣,再用天然氣置換管道內的氮氣。(2)置換的管道內氣體流速不大于5m/s。(3)置換放空口應設置在寬廣的地帶,放空區周圍嚴禁火源及靜電火花產生。(4)非本工程人員和各種車輛應遠離放空區,放空立管口應固定牢靠。(5)放空口的氣體必須符合下列要求才為合格。1)氮氣置換空氣:放空氣體測定的含氧量小于2%。2)天然氣置換氮氣:放空氣體測定含CH4的量大于80%。(6)置換空氣及試運投產應符合《天然氣運行管道運行規范》SY/T5922-2012。3.12線路附屬設施線路標志包括線路標志樁和警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