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學期高二年級期末教學質量檢測語文本試題共9頁,考試時間150分鐘,滿分150分注意事項: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信息填寫清楚、準確,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條形碼粘貼處。請按照題號順序在答題卡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3.答題時請按要求用筆,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得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題及答題卡交回。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怎樣區別真理與謬誤呢?1845年,馬克思就提出了檢驗真理的標準問題:"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并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維的現實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維的此岸性。關于離開實踐的思維是否具有現實性的爭論,是一個純粹經院哲學的問題。"(《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16頁)這就非常清楚地告訴我們,一個理論,是否正確反映了客觀實際,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會實踐來檢驗。這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一個基本原理。實踐不僅是檢驗真理的標準,而且是唯一的標準。毛主席說:"真理只有一個,而究竟誰發現了真理,不依靠主觀的夸張,而依靠客觀的實踐。只有千百萬人民的革命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尺度。”(《新民主主義論》)“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的實踐。”(《實踐論》)這里說:“只能”“才是”,就是說,標準只有一個,沒有第二個。這是因為,辯證唯物主義所說的真理是客觀真理,是人的思想對于客觀世界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因此,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就不能到主觀領域內去尋找,不能到理論領域內去尋找,思想、理論、自身不能成為檢驗自身是否符合客觀實際的標準,正如在法律上原告是否屬實,不能依他自己的起訴為標準一樣。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必須具有把人的思想和容觀世界聯系起來的特性,否則就無法檢驗。人的社會實踐是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東西。實踐具有把思想和客觀實際聯系起來的特性。因此,正是實踐,也只有實踐,才能夠完成檢驗真理的任務。科學史上的無數事實,充分地說明了這個問題。門捷列夫根據原子量的變化,制定了元素周期表,有人贊同,有人懷疑,爭論不休。爾后,根據元素周期表發現了幾種元素,它們的化學特性剛好符合元素周期表的預測。這樣,元素周期表就被證實了是真理。哥白尼的太陽系學說在300年里一直是一種假說,而當勒維烈從這個太陽系學說所提供的數據,不僅推算出一定還存在一個尚未知道的行星,而且還推算出這個行星在太空中的位置的時候,當加勒于1846年確實發現了海王星這顆行星的時候,哥白尼的太陽系學說才被證實了,成了公認的真理。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被承認為真理,正是千百萬群眾長期實踐證實的結果。毛主席說:“馬克思列寧主義之所以被稱為真理,也不但在于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等人科學地構成這些學說的時候,而且在于為爾后革命的階級斗爭和民族斗爭的實踐所證實的時候。"(《實踐論》)馬克思主義原是工人運動中的一個派別,開始并不出名,反動派圍攻它,資產階級學者反對它,其他的社會主義流派攻擊它,但是,長期的革命實踐證明了馬克思主義是真理,終于成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指導思想。(摘編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材料二:從認識過程來看,人類獲得真理的過程是一個主客觀相統一的過程,實踐檢驗真理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排除謬誤,逐漸接近真理的過程。真理是相對和絕對的統一,由于人的個體認識能力是有限的,又是受周圍的物質環境制約的,我們認識的真理是絕對中的相對真理,是有限向無限發展的過程。在真理無限發展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怎么樣來檢驗呢?1845年,馬克思就提出了檢驗真理的標準問題:“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并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維的現實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維的此岸性。關于離開實踐的思維是否具有現實性的爭論,是一個純粹經院哲學的問題。"馬克思認為一個理論是否正確反映了客觀實際,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會實踐來檢驗,其最核心最本質的東西就是主體與客體相結合,主觀見之于客觀,是有意識的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但人類的實踐活動不是一個時期或一段時期就能完成的,對真理的認識也不是一勞永逸的,因為檢驗真理的實踐標準也是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結合,它與真理標準的絕對性和相對性是一個相互印證的過程。正如列寧指出:"當然,在這里不要忘記:實踐標準實質上決不能完全地證實或駁倒人類的任何表象。這個標準也是這樣的‘不確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識變成‘絕對’,同時它又是這樣的確定,以便同唯心主義和不可知論的一切變種進行無情的斗爭。”人的實踐活動是具體的,受時間、環境、地點和歷史的物質條件限制的,由此使得實踐的確定性決定了真理認識的絕對性,同時人的實踐活動也是一個長期的、永無止境的發展并不斷自我完善的過程,因此實踐的不確定性也決定了真理認識的相對性。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始終堅持的絕對性和相對性的統一,決定了實踐檢驗真理是一個發展過程,即為有限向無限延伸、完善到更完善的循序漸進的不斷延續的發展階段。因此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任何理論、任何思想必須無例外地、不斷地、永無止境地接受實踐的檢驗,任何理論、任何思想,即使是已經在一定的實踐階段上證明為真理,在其發展過程中仍然要接受不斷發展中的實踐檢驗而得到補充、豐富或者糾正。(摘編自《再論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一個基本原理是判斷一個理論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會實踐來檢驗。B.因為辨證唯物主義所說的真理是客觀真理,所以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就不能到主觀領域內去尋找。C.實踐具有把思想和客觀實際聯系起來的特性,因此只要實踐,就能夠完成檢驗真理的任務。D.材料一中,作者用科學史上的事實,證明了只有實踐才能夠完成檢驗真理的任務。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從認識過程來看,實踐檢驗真理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排除謬誤,逐漸接近真理的過程。B.由于人的個體認識能力是有限的,又是受周圍的物質環境制約的,所以我們認識的真理都是相對的。C.實踐的確定性決定了真理認識的絕對性,同時實踐的不確定性也決定了真理認識的相對性。D.材料二中,作者引用馬克思的話指出實踐標準是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統一,引用列寧的話指出只能靠社會實踐來檢驗一個理論是不是真理。3.下列各項中,不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3分)A.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的發展過程是不斷與中國社會的實踐相結合的過程,產生了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B.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這是社會領域顛撲不破、不會改變的真理。C.牛頓提出的力學定律曾被認為是萬能定律,但后來科學研究發現,在微觀粒子領域和高速運動領域,其力學定律是不適用的。D.在孟德爾之前,人們認為孩子之所以像父母是因為有液體混合,孟德爾在實踐中發現了遺傳因子,提出了"孟德爾定律"。4.請簡要分析兩則材料的論證思路。(4分)5.兩則材料都涉及了"實踐與真理的關系",在內容上二者有何異同?請簡要說明。(6分)(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材料一:一句話未了,忽見一個老婆子忙忙走來,說道:“這是那里說起!金釧兒姑娘好好的投井死了!”襲人唬了一跳,忙問:“那個金釧兒?”那老婆子道:“那里還有兩個金釧兒呢?就是太太屋里的。前兒不知為什么攆他出去,在家里哭天哭地的,也都不理會他,誰知找他不見了。剛才打水的人在那東南角上井里打水,見一個尸首,趕著叫人打撈起來,誰知是他。他們家里還只管亂著要救活,那里中用了!"寶釵道:"這也奇了。"襲人聽說,點頭贊嘆,想素日同氣之情,不覺流下淚來。寶釵聽見這話,忙向王夫人處來道安慰。這里襲人回去。不提。卻說寶釵來至王夫人處,只見鴉雀無聞,獨有王夫人在里間房內坐著垂淚。寶釵便不好提這事,只得一旁坐了。王夫人便問:“你從那里來?”寶釵道:“從園里來。”王夫人道:“你從園里來,可見你寶兄弟?”寶釵道:“才倒看見了。他穿了衣服出去了,不知那里去。”王夫人點頭哭道:“你可知道一樁奇事?金釧兒忽然投井死了!”寶釵見說,道:“怎么好好的投井?這也奇了。”王夫人道:“原是前兒他把我一件東西弄壞了,我一時生氣,打了他幾下,攆了他下去。我只說氣他兩天,還叫他上來,誰知他這么氣性大,就投井死了。豈不是我的罪過。”寶釵嘆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這么想。據我看來,他并不是賭氣投井。多半他下去住著,或是在井跟前憨頑,失了腳掉下去的。他在上頭拘束慣了,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處去頑頑逛逛,豈有這樣大氣的理!縱然有這樣大氣,也不過是個糊涂人,也不為可惜。”王夫人點頭嘆道:“這話雖然如此說,到底我心不安。”寶釵嘆道:“姨娘也不必念念于茲,十分過不去,不過多賞他幾兩銀子發送他,也就盡主仆之情了。”王夫人道:“剛才我賞了他娘五十兩銀子,原要還把你妹妹們的新衣服拿兩套給他妝裹。誰知鳳丫頭說可巧都沒什么新做的衣服,只有你林妹妹作生日的兩套。我想你林妹妹那個孩子素日是個有心的,況且他也三災八難的,既說了給他過生日,這會子又給人妝裹去,豈不忌諱。因為這么樣,我現叫栽縫趕兩套給他。要是別的丫頭,賞他幾兩銀子也就完了,只是金釧兒雖然是個丫頭,素日在我跟前比我的女兒也差不多。”口里說著,不覺淚下。寶釵忙道:“姨娘這會子又何用叫栽縫趕去,我前兒倒做了兩套,拿來給他豈不省事。況且他活著的時候也穿過我的舊衣服,身量又相對。”王夫人道:“雖然這樣,難道你不忌諱?”寶釵笑道:“姨娘放心,我從來不計較這些。”一面說,一面起身就走。王夫人忙叫了兩個人來跟寶姑娘去。一時寶釵了衣服回來,只見寶玉在王夫人旁邊坐著垂淚。王夫人正才說他,因寶釵來了,卻掩了口不說了。寶釵見此光景,察言觀色,早知覺了八分,于是將衣服交割明白。王夫人將他母親叫來拿了去。再看下回便知。(節選自《紅樓夢》第三十二回"含恥辱情烈死金釧")材料二:卻說王夫人喚他母親上來,拿幾件簪環當面賞與,又吩咐請幾眾僧人念經超度。他母親磕頭謝了出去。原來寶玉會過雨村回來聽見了,便知金釧兒含羞賭氣自盡,心中早又五內摧傷,進來被王夫人數落教訓,也無可回說。見寶釵進來,方得便出來,茫然不知何往,背著手,低頭一面感嘆,一面慢慢的走著,信步來至廳上。剛轉過屏門,不想對面來了一人正往里走,可巧兒撞了個滿懷。只聽那人喝了一聲“站住!"寶玉唬了一跳,抬頭一看,不是別人,卻是他父親,不覺的倒抽了一口氣,只得垂手一旁站了。賈政道:“好端端的,你垂頭喪氣瞎些什么?方才雨村來了要見你,叫你那半天你才出來;既出來了,全無一點慷慨揮灑談吐,仍是葳葳蕤蕤。我看你臉上一團思欲愁悶氣色,這會子又咳聲嘆氣。你那些還不足,還不自在?無故這樣,卻是為何?"寶玉素日雖是口角伶俐,只是此時一心總為金釧兒感傷,恨不得此時也身亡命殞,跟了金釧兒去。如今見了他父親說這些話,究竟不曾聽見,只是怔呵呵的站著。(節選自《紅樓夢》第三十三回“不肖種種大承笞撻”)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A.寶釵聽到金釧的死訊后,前后說了兩次“這也奇了”,而王夫人也認為金釧的死是“一樁奇事”,三個“奇”字突出了金釧之死的離奇,也反映出寶釵和王夫人對此事的好奇。B.金釧之死不僅直接反映了封建禮教殺人的社會現實,還間接反映了賈府內部矛盾重重,為賈府最終走向衰敗埋下伏筆。C.從賈政見到寶玉時的描述可知寶玉為金釧之死感傷失魂。寶玉為一個婢女之死而“五內摧傷”,是因為金釧是為了維護他的名聲而自盡,體現了寶玉的愧疚與自責。D.文章寫到王夫人多次垂淚,為金釧安排后事,給金釧母親賞銀,集中反映了王夫人對金釧的關懷備至,符合王夫人誦經念佛的慈祥形象。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在老婆子對金釧之死的敘述中,有一處細節"在家里哭天哭地的,也都不理會他",不僅表現了周遭人的冷漠,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了大家對賈府內部主仆矛盾見慣不慣。B.襲人和金釧同為賈府丫鬟,面對金釧的悲劇,她一開始震驚不已,接著點頭贊嘆,最后傷心淚下,這一神態變化真實地表現了襲人的內心變化。C.作者通過老婆子、寶釵、王夫人等人對金釧之死的多重敘述,真實地完整地展現了金釧之死的概貌的同時,也表現了不同人物的形象特點,體現了作者的匠心獨運。D.作者在表現寶玉的心情時,主要采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一方面突出了他的悲痛,另一方面寫出了他的茫然。8.魯迅先生指出《紅樓夢》最突出的價值是"敢于如實描寫,并無諱飾,和從前的小說敘好人完全是好,壞人完全是壞,大不相同,其中所敘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請據此,選擇選文中的一個人物進行簡要分析。(4分)9.請結合選文或《紅樓夢》相關內容,分析“金釧之死”這一情節的作用。(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文本一: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不可不察亂之所自起。當察亂何自起?起不相愛。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謂亂也。子自愛,不愛父,故虧父而自利;弟自愛,不愛兄,故虧兄而自利;臣自愛,不愛君,故虧君而自利,此所謂亂也。雖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謂亂也。父自愛也,不愛子,故虧子而自利;兄自愛也,不愛弟,故虧弟而自利;君自愛也,不愛臣,故虧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愛。雖至天下之為盜賊者亦然:盜愛其室,不愛其異室,故竊異室以利其室。賊愛其身,不愛人,故賊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愛。雖至大夫之相亂家,諸侯之相攻國者亦然:大夫各愛其家,不愛異家,故亂異家以利其家;諸侯各愛其國,不愛異國,故攻異國以利其國。天下之亂物,具此而已矣。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愛。(節選自《墨子·兼愛》)文本二:今有一人,入人園圓,竊其桃李,眾聞則非之,上為政者得則罰之。此何也?以虧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雞豚者,其不義,又甚入人園圃竊桃李。是何故也?以虧人愈多,其不仁茲甚,罪益厚。至入人欄廄取人牛馬者,其不仁義,又甚攘人犬豕雞豚。此何故也?以其虧人愈多。茍虧人愈多,其不仁茲甚,罪益厚。至殺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劍者,其不義,又甚入人欄廄,取人牛馬。此何故也?以其虧人愈多。茍虧人愈多,其不仁茲甚矣,罪益厚。當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謂之不義今至大為攻國則弗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別乎?(節選自《墨子·非攻》)【注】①扡:同“拖”。②至大:指最大的不義。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當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謂之不義/今至大為攻國/則弗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B.當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謂之不義/今至大為攻國/則弗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C.當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謂之不義/今至大為攻國/則弗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D.當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謂之/不義/今至大為攻國/則弗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11.下列對文中加點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當察亂何自起當:同“嘗”,嘗試。B.故賊人以利其身賊:偷盜。C.以虧人自利也虧:使……虧損。D.罪益厚厚:深重。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墨子,名翟,春秋戰國之際思想家,是墨家學說的創立者,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節用”等觀點。其中,“兼愛”是其思想核心。B.文本一從君臣、父子、兄弟三個方面層層遞進地列舉了不相愛的惡果,指出兼愛的重要性,條理清晰、邏輯縝密,富有說服力。C.文本二從一系列日常的小是小非切入,最后引出攻國的大議題。由淺入深,以小見大,引起讀者的深刻思考。D.從兩則文本的具體行文可看出,墨子一方面追求語言的淺白,一方面又采取反復論說的方法,務求在傳道的過程中使自己的思想與觀點便于理解,深入人心。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不可不察亂之所自起。(2)至攘人犬豕雞豚者,其不義,又甚入人園圃竊桃李。是何故也?14.請結合文本一和文本二,簡要說明墨子兼愛非攻思想在當時的現實意義。(3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感遇(其一)張九齡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注】張九齡(678—740年),唐開元年間賢相。開元二十五年(737年),詩人貶荊州長史,《感遇》即作于此時,原詩共十二首,此處節選其一。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詩歌前兩句,詩人寫到"蘭葉在春天葳蕤繁盛,桂花在秋天皎潔清新",大自然中的事物有它們各自合宜的季節。B.世間的草木生機勃勃,自然地順應美好的季節,詩歌三、四句緊承前兩句之意,銜接自然而貼切。C.詩歌后四句指出,“林棲者”聞到了蘭桂的芳香,因而產生了愛慕之心,而草木本有芳心,無需美人相折。詩人委婉地表明自己行芳志潔并非為了求人賞識,以博取高名。D.全詩借詠物,巧妙地將敘述、描寫和議論融合在一起,語言清麗,寓意深遠,表達了詩人高潔的品行和恬淡從容的人生境界。16.詠物詩往往借物喻人、托物言懷。在本詩中詩人是如何詠物,又抒發了怎樣的情懷,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6分)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君子和小人是兩種不同的生命追求狀態,正如《〈論語〉十二章》中所言“,”。(2)《大學之道》中探討靜、安、慮三者關系的兩句是“,”。(3)道家思想常有突破俗見之處。莊子指出“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的普遍現象,《〈老子〉四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總結性地說明“有”與“無”的辯證關系。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中國象棋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______,基本規則簡明易懂,趣味性強,成為流行極為廣泛的棋藝活動,千百年來_______。在中國古代,象棋也被列為士大夫們的修身之藝。可以說中國象棋是文化、科學、藝術、競技于一身,不但可以培養頑強的意志,開發賀力,啟迪思維,還可以黛心養性、陶冶情操、違宣文化生活,廣大群眾深愛喜愛。在縱九橫十的象棋盤之中,其實也包含著我們中華文化中的仁、義、禮、智、信、忠、勇。中國象棋也很好地_____了幾千年中華文化的精髓(a):“紅先黑后”,說的是禮讓(b);"觀棋不語真君子,舉棋不悔大丈夫",也指出了為人處世之道;"勝敗乃兵家常事",說的是心態;"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指的是啟迪和警示。小小的棋盤,縱橫之間,所_______的是千年的中華文化之道,是仁和義(c),是禮和智,是信(d)、是忠是勇,是我們的文化基石。18.下列選項中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3分)A.源遠流長長盛不衰保留蘊含B.源源不斷經久不衰集中包含C.源源不斷長盛不衰集中包含D.源遠流長經久不衰保留蘊含19.文中標序號的四處,標點符號使用不正確的一處是(3分)A.a處B.b處C.c處D.d處20.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A.可以說中國象棋是集文化、科學、藝術、競技于一身,不但可以培養頑強的意志,開發智力,啟迪思維,還可以修心養性、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生活,深受廣大群眾喜愛。B.可以說中國象棋是集文化、科學、藝術、競技于一身,不但可以開發智力,啟迪思維,培養頑強的意志,還可以修心養性、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生活,深受廣大群眾喜愛。C.可以說中國象棋是集文化、科學、藝術、競技于一身,不但可以開發智力,啟迪思維,培養頑強的意志,還可以修心養性、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生活,廣大群眾深受喜愛。D.可以說中國象棋是集文化、科學、藝術、競技于一身,不但可以培養頑強的意志,開發智力,啟迪思維,還可以修心養性、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生活,廣大群眾深受喜愛。(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人們最大的錯誤在于我們很自然地會認為別人更容易犯錯誤,這是一種所謂的“偏見盲點”。這種“偏見盲點”根植于我們發現他人錯誤的本能——我們總是擅長注意我們朋友的缺點——①_____。盡管這種選擇性的認知偏見并不是一個新的概念,但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這種偏見對任何思維活動都適用,意即:在每個例子里我們都能看到,我們對自己十分寬容,_____②_____。心理學家進一步的研究表明,高智商讓人更容易犯錯。心理學家對參與人員的“認知成熟度"進行了測試。報告中顯示,所有的測試都顯示了智商與偏見盲點之間的正相關性,報告指出③。2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6分)22.文段中畫波浪線的兩個句子為兩個單句,請你將它們改成一個復句。(5分)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材料一: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老子》材料二: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勸學》材料三:張華是復興中學高二年級的學生,他發現自己有個學習上的大問題:常常在學期初干勁十足,制定計劃,執行計劃,各方面都表現積極;但一段時間后就開始松弛懈怠,學期末的時候他發現自己早忘了當初的目標,而且離心目中理想的自己越來越遠了。對此,他深感困擾。假如你是張華的同學,請你結合材料,聯系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實際,給張華寫一封信,幫助他認清問題,并給他一定的指導和建議。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肇慶市2022——2023學年第一學期高二年級期末教學質量檢測語文答案及評分標準(參考)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6分。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1.(3分)C【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和比對信息的能力。原文是“只有……才”,是必要條件,而選項替換成了“只要……就”是充分條件,改變了文意。2.(3分)D【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比對信息和整體理解文本信息的能力。D選項錯在張冠李戴,作者引用馬克思的話指出只能靠社會實踐來檢驗一個理論是不是真理,引用列寧的話指出實踐標準是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統一。3.(3分)B【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應用文中重要觀點的能力。B選項錯在“顛撲不破、不會改變”上,材料二觀點為“任何理論、任何思想,即使是已經在一定的實踐階段上證明為真理,在其發展過程中仍然要接受不斷發展中的實踐檢驗而得到補充、豐富或者糾正。”4.(4分)材料一首先提出如何檢驗真理的問題,然后引用馬克思的話提出總觀點: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接著作者用毛澤東的話對觀點進行了闡釋,并用科學史上的事實證明了該觀點;最后作者指出長期的革命實踐證明馬克思主義是真理。(2分)材料二首先指出真理是無限發展的,引用馬克思的話指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社會實踐;接著指出人類的實踐活動不是一個時期或一段時期就能完成的,對真理的認識也不是一勞永逸的,并用列寧的話加以印證;最后總結任何理論都要經受實踐的不斷檢驗。(2分)【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述文本結構和梳理文本思路的能力。5.(6分)相同點:兩則材料都指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2分)不同點:材料一主要通過引用馬克思和毛澤東的話,以及引用科學史上的事實來證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但材料并未對這個觀點進行深入闡述。(2分)材料二在指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基礎之上,進一步指出實踐檢驗真理是一個發展過程,任何理論在其發展過程中都要接受不斷發展中的實踐檢驗而得到補充、豐富或者糾正。(2分)【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綜合比較的能力。(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6.(3分)B【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相關內容的理解能力。A選項“好奇”錯誤,王夫人本知金釧以死明志的來龍去脈,“奇”只是她的自我掩飾;C選項“金釧是為了維護他的名聲而自盡”錯誤,金釧的死因是不堪受辱;D選項“關懷備至”不準確,此處是王夫人為了緩解內心的不安與愧疚而作出的事后彌補。7.(3分)C【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藝術特色的分析與鑒賞能力。C選項“真實地完整地展現了金釧之死的概貌”錯誤,這些敘述包含了道聽途說、假設、謊言,并沒有展現完整真相。8.(4分)示例一:寶釵的善解人意與無情冷漠。(2分)從寶釵忙來安慰王夫人,處處察言觀色,拿自己的衣服給金釧妝裹等事件中可見她的賢惠與善解人意。同時,從寶釵淡化金釧之死,甚至巧言猜測金釧因貪玩而失足的舉動可看出身為主人階級的她對仆人的冷漠。(2分)示例二:寶玉的真情與軟弱。(2分)從寶玉為金釧垂淚、感傷、痛心等反應可以看出他對下層階級女子的真情。同時,從他面對王夫人的教訓無可回說,茫然不知何往的表現可見他性格中具有極大的軟弱性。(2分)示例三:王夫人的“冷”與“熱”。(2分)從她攆走金釧可看出她的決絕,同時從她對金釧之死抱有愧疚與不安又見她存在“熱”的一面。(2分)(共4分。準確概括人物兩面性格2分,結合文本分析2分)【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9.(6分)①塑造了金釧雖身處微賤卻性情剛烈的婢女形象。②刻畫了襲人、寶釵、王夫人、寶玉等人鮮明的性格差異。③為后文“寶玉挨打”的情節作鋪墊。④是《紅樓夢》中悲劇故事中的一個部分,體現了《紅樓夢》反抗封建制度的主旨。(每點2分,答對3點得6分)【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賞析情節的作用。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10.(3分)A【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義:現在最大的不義是攻伐別人的國家,卻沒有人知道去反對,反而跟著去贊譽他,稱之為義。從內容來看,第一個“而”表轉折,連接“知”和“非之”兩個動作;第二個“而”表順承,連接“從”和“譽之"兩個動作,所以這兩個"而"都應放在句中,不斷,排除B選項和C選項。從結構來看,“謂之不義”和“謂之義”是對立結構,“謂”前斷,排除D選項。11.(3分)B【解析】賊:殘害。12.(3分)B【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內容和鑒賞文章特色的能力。B選項“從君臣、父子、兄弟三個方面”表述不夠完整,還有“盜賊、大夫、諸侯”三個方面,層層遞進。13.(8分)(1)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為職業的人,不可不考察混亂從哪里產生。(得分點為“以……為”,把……作為;“察”,考察;“所自起”,賓語前置,從哪里產生;以上每點1分,句意1分。共4分)(2)至于盜竊別人的雞犬、牲豬,他的不義又超過到別人的園圃里去偷桃李。這是什么緣故呢?(得分點為:"攘",偷;"甚",超過;"是",這;以上每點1分,句意1分。共4分)【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4.(3分)①兼愛的現實意義:假如諸侯愛別人的國家如同愛自己的國家,就不會攻伐別人的國家來使自己獲利。②非攻的現實意義:假如人人能辨別不義之戰并加以反對,那么就不會有主張與支持戰爭的人。(答對1點得2分,答對2點得3分)【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參考譯文】文本一: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為職業的人,不可不考察混亂從哪里產生。嘗試考察混亂是從哪里產生的呢?是由人與人不相愛引起的。臣與子不孝敬君和父,就是所謂的亂。兒子愛自己而不愛父親,因而損害父親而使自己得利;弟弟愛自己而不愛兄長,因而損害兄長而使自己得利;臣下愛自己而不愛君上,因而損害君上而使自己得利,這就是所謂的混亂。反過來,即父親不慈愛兒子,兄長不慈愛弟弟,君上不慈愛臣下,這也是天下的所謂的混亂。父親愛自己而不愛兒子,所以損害兒子而使自己得利;兄長愛自己而不愛弟弟,所以損害弟弟而使自己得利;君上愛自己而不愛臣下,所以損害臣下而使自己得利。這是為什么呢?都是由于不相愛引起的。即使在天底下做小偷和強盜的人,也是這樣。小偷只愛自己的家,不愛別人的家,所以盜竊別人的家以利自己的家;強盜只愛自身,不愛別人,所以殘害別人以利自己。這是什么原因呢?都是由于不相愛引起的。以至于大夫相互侵擾封地,諸侯相互攻伐封國,也是這樣。大夫都愛他自己的封地,不愛別人的封地,所以侵擾別人的封地以利他自己的封地;諸侯都愛他自己的國家,不愛別人的國家,所以攻伐別人的國家以利他自己的國家。天下的亂事,全部具備在這里了。細察它是從哪里產生的呢?都是由于不相愛引起的。文本二:現在假如有一個人,進入別人的園圃,偷竊人家的桃子、李子。眾人聽說后就指責他,上邊執政的人抓到后就處罰他。這是為什么呢?因為他損人利己。至于盜竊別人的雞犬、牲豬,他的不義又超過到別人的園圃里去偷桃李。這是什么緣故呢?因為他損人更大,他的不仁也更過分,罪過也更深重。至于進入別人的牛欄馬廄內偷取別人的牛馬,他的不仁不義又比盜竊別人雞犬、牲豬的更甚。這是什么緣故呢?因為他損人更大。一旦損人更大,他的不仁也更過分,罪過也更深重。至于妄殺無辜之人,又扒下他的衣服皮裘,奪取他的戈劍,則這人的不義又大過進入別人的牛欄馬廄盜取別人牛馬。這是什么緣故呢?因為他損人更大。一旦損人更大,那么他的不仁也更過分,罪過也更深重。對此,天下的君子都知道指責他,稱他為不義。現在最大的不義是攻伐別人的國家,卻沒有人知道去反對,反而跟著去贊譽他,稱之為義。這可以說是明白義與不義的區別嗎?(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15.(3分)D【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句含義,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D選項"全詩借詠物,巧妙地將敘述、描寫和議論融合在一起"錯誤,詩歌中并沒有敘述。16.(6分)詩人詠“蘭草”和“桂花”,蘭桂這些草木君子自有芳心美意,遇時而發。它們并無意于求得美人的相折。(3分)詩人借詠物來表達自己有像蘭桂一般高潔的品行,同時表明自己行芳志潔并非為求人賞識、博取高名,只是自己本心的需求,恬淡從容。(3分)【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鑒賞詩人情感的能力。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1)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2)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3)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9分)18.(3分)A【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應用詞語的能力。源遠流長:水源很遠,水流很長。比喻歷史悠久。源源不斷:形容接連不斷。長盛不衰:比喻長時間保持旺盛的勢頭。經久不衰:形容某事或某人經歷很長時間仍舊保持較高的旺盛狀態。“經久不衰”與前文“千百年來”重復。與“精髓”相搭配,應用“保留”比較合適。“包含”一般指事物在數量、大小、類別等的歸屬;"蘊含"則多指深層意義上的理解,或一種儲備。19.(3分)D【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認識和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此處頓號贅余,無需使用。20.(3分)B【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辨析語病的能力。原文語病有三處:一是“集……于一身”的固定搭配少了“集”字;二是語序不當,應是先“開發智力,啟迪思維”再“培養頑強的意志”;三是暗換主語,應該是“(象棋)深受廣大群眾喜愛”。(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11分)21.(6分)①但是對自己的錯誤卻視而不見②而對別人非常嚴苛③越是聰明的參與者偏見盲點就越大【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根據語境補寫句子的能力。22.(5分)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人們最大的錯誤在于我們會很自然地認為別人更容易犯錯誤,而且進一步研究表明,高智商的人更容易犯這種錯誤。(加入關聯詞2分,用代詞“這種”將上下兩個句子連接起來2分,語句通順1分)【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單句變復句以及聯系上下文理解句意的能力。四、寫作(60分)23.作文評分細則:一、試題解析1.材料解析本次作文題目由兩則材料組成,材料一節選自課本選擇性必修上冊《《老子》四章》,大意是“人們做事情,往往在事情快要成功的時候卻失敗了,如果能慎終如始,那么做事就不會失敗了。”本則材料主要強調“慎終如始”的重要性。材料二節選自必修上冊《勸學》,這段話主要運用比喻論證,從正反兩方面對比證明了堅持的重要性。材料三則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用張華的困惑代表了一部分學生的困惑,即做事情不能善始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環保電線采購合同協議
- 玉米收割收購合同協議
- 瓷磚廠設備安裝合同協議
- 申請房子貸款合同協議
- 瓷磚鑲貼合同協議書范本
- 物流運輸承包合同協議
- 電商競業合同和保密協議
- 理財產品購買合同協議
- 電梯安置房出售合同協議
- 電視活動招商合同協議
- 施工電梯租賃合同及安全協議
- 加油站臨時用電專項方案
- 青島農業大學畢業實習鑒定表
- MTBF測試驗證規范文件和報告
- 廣汽設計cs000t zn00z016車身密封條
- 2019第五版新版PFMEA 注塑實例
- (完整word版)計算機社團活動記錄
- 水池滿水試驗記錄表(自動計算)
- 2020年安徽省中考英語試題及參考答案與解析
- 八年級期末質量分析.ppt
- 強電(電氣照明)系統施工工藝流程(共18頁)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