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職單招語文押題預測卷2_第1頁
2023年高職單招語文押題預測卷2_第2頁
2023年高職單招語文押題預測卷2_第3頁
2023年高職單招語文押題預測卷2_第4頁
2023年高職單招語文押題預測卷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高職單招語文押題預測卷2

一、基礎學問及應用單項選擇題(每小題5分,共30分)

1、下列加點字注音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玷污(diàn)干枯(hé)

B.怪癖(pǐ)貯藏(chǔ)

C.狹隘(ài)畸形(jī)

D.蹣跚(pán)不屑(xiè)

2、下列各組詞語中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語重心長用心致志養(yǎng)尊處優(yōu)座無虛席

B.數(shù)以千計功無不克行善積德轟堂大笑

C.蜂擁而至肅然起敬和諧相處死得其所

D.輕于鴻毛五湖四海精兵簡政千鈞一發(fā)

3、下列句中加點成語使用不恰當?shù)囊豁検?)

A.以梅花裝飾南京花神廟地鐵站主題墻,這一別具匠心的設計,深受好評。

B.憑借雄厚的經(jīng)濟實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南京當之無愧地獲得青奧會主辦權(quán)。

C.對于重要的書,我們必需經(jīng)常反復閱讀,每讀一次都會覺得開卷有益。

D.在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中,同學們既體驗到合作之趣,又享受了天倫之樂。

4、對畫線部分的修辭方法推斷正確的一項是()實現(xiàn)四化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大進軍,是一次重大的社會變革。我們要像英雄那樣,心里裝著大棋盤,一切行悅耳從黨的呼喚,當好一兵一卒。

A.明喻,由于句中有比方詞“像”。

B.夸張,由于實際上心里裝不下“大棋盤”。

C.借代,由于“大棋盤”是用來指代實現(xiàn)四化這一大局的。

D.借喻,由于“大棋盤”是用來比方實現(xiàn)四化這一大局的。

5、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在人際交往中我們要盡量做到用語得體。比如初次見面用“久違好久不見用“久仰請人幫忙用“拜托麻煩別人用“勞駕”。

B.古代稱謂詞許多其中“令愛”指別人的女兒令妹”指別人的妹妹高足”指自己有才華的同學泰山”指岳父。

C.“令”是一種敬辭。所以我們在稱呼別人的父母時可用“令尊”和“令堂”這樣的稱呼。

D.漢語中常用“烽煙”代戰(zhàn)斗手足”代兄弟桃李”代同學鴻雁”代書信。

6、下列詞語中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吞噬訓誡粗制濫造駭人聽聞

B.震懾狼籍司空見慣根深蒂固

C.羈絆憔悴一瀉千里暗然失色

D.蛻變挑釁重巒疊障眼花繚亂

二、古詩文閱讀單項選擇題(共20分)

1、閱讀下面文字,回答問題。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非尊于齊、楚、燕、趙、韓、魏、宋、衛(wèi)、中山之君也;鋤櫌棘矜,非铦于鉤戟長鎩也;謫戍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然而成敗異變,功業(yè)相反也。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quán)量力,則不行同年而語矣。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對下列句中加點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非抗于九國之師也抗:高,強

B.度長絜大絜:衡量

C.一夫作難而七廟隳隳:毀滅

D.行軍用兵之道兵:兵器

2、下列選項中加點字詞與例句中加點字詞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例句: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A.妾之美我者,私我也

B.無貴無賤,無長無少

C.而恥學于師

D.贏糧而景從

3、與例句“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文言句式不同的一項是()

A.恐為操所先

B.行將為人所并

C.居則曰:“不吾知也”

D.吾屬今為之虜矣

4、對下面的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例句:然而成敗異變,功業(yè)相反也

A.這樣,卻使勝利與失敗發(fā)生了變化,功業(yè)相反了。

B.然而勝利與失敗卻發(fā)生了不同的變化,功業(yè)恰恰呈現(xiàn)出相反的狀況。

C.然而勝利與失敗不同,功業(yè)也相反。

D.既然這樣,那么勝利與失敗就不同了,功業(yè)也相反了

三、現(xiàn)代文閱讀單項選擇題(共20分)

1、閱讀下文,回答問題?!拌F拐李”傳奇陳圣芳他,拄著拐杖,個子瘦瘦高高的,是一個流浪乞丐,身背許多口袋的褡祾,每天走村串戶地乞討,像一個行腳僧,人們背地里都叫他“鐵拐李”。“鐵拐李”討米很特殊,用手抓的米他是斷然不會要的。原來一個刁頑尖滑的大嫂,把一只緊捏的空手放進米袋子,然后從他袋子里面帶出一大把米來。鐵拐李乞討沒有定性,走哪是哪。天黑了,任憑睡在學校或者隊屋廊檐下,將身子蜷縮成大蝦米,整個睡去。當天放明時,又不知所蹤了。而一方方的墻壁上,卻用土坷垃劃寫滿了詩文。灣子里的齋儒老先生曾經(jīng)教過私塾,他一手捻著他那稀稀落落的幾縷白胡子,一邊搖頭晃腦地吟哦著,一臉的沉醉。“鐵拐李”他有時也會給幾分錢灣里的剃頭匠,讓剃頭匠將他那亂茅草一樣的頭發(fā)理得順順當當?shù)?,但是他那飄然若仙的胡子他是肯定不會剪的,而且,他每次去河邊洗碗時,都會把胡子潤濕,對著水面捊了又捊。然后把碗刷的賊亮,像貓子舔了似的?!拌F拐李”雖然瘋癲時六親不認,舉起拐杖見人就打,見狗就追。一旦寧靜下來,他又特殊喜愛孩子。那天他在苕貨家門口發(fā)覺苕貨在寫字,便躡手躡腳笑瞇瞇地走了過去,在后面仔細地端詳著,并且細聲細氣地告知苕貨:你發(fā)倒筆了,這個勾是“利刀勾”,這個不是這樣的,是“寶蓋頭”,上面沒有一點……他告知苕貨許多以后,當再遇見苕貨時,他還不忘在他的草稿紙上教幾個字,過幾天他回來時,他肯定會考考苕貨,假如苕貨回答正確了,他會像變戲法一樣,變出一把把花花綠綠的豌豆糖來,賞給苕貨。有段時間,“鐵拐李”突然不瘋癲了,他竟然背了一個上面印有“好好學習每天向上毛澤東”的書包,一步一拐地走學校趕鄉(xiāng)集,賣他用澴河潭坡上的泥巴做出來的口哨。那泥巴做的口哨的確精妙絕倫,有高音的,有中音的,也有低音的,五顏六色,煞是好看。假如那個小伴侶吹的好,他會摸摸他的小腦袋,笑瞇瞇地說,拿去吧,不要錢。得到哨子的孩子像過年般的興奮,于是剎那間,滿灣子從南到北都是“蛐蛐”般忽高忽低的泥巴口哨聲。不過,他尤其喜愛苕貨,他觀察苕貨往往會送他幾個五顏六色的泥巴哨,并且還要當面給苕貨做示范,同是“蛐蛐”幾聲,卻別有一番韻味。等到同學上課后,他就悄悄地站在教室的廊檐下,看著瑯瑯讀書的孩子,一臉笑意。有一次,他在走廊小黑板前佇立良久,然后撿起地上的粉筆頭,在黑板上涂改起來。一個老師發(fā)覺了,便吼了幾聲,嚇得鐵拐李一溜煙跑了。那老師過來一看卻愣住了,原來他修改了一處語法錯誤。從今以后,這位老師便特殊關(guān)注起鐵拐李來。有一天,他路過鐵拐李寄住的廢磚窯時,看到一個美麗的城里女子,對著鐵拐李聲淚俱下地說著什么,而他卻有滋有味吃著討來的米飯,理也不理。后來那女子伸手去拉鐵拐李,不料一下子惹惱了他,他揮舞著拐杖,吼道:“你滾,你滾,我不要你管……”那位老師忙躲到一邊,觀察那女人一步一回頭地離開了廢磚窯。后來聽人說鐵拐李原來是一所高校的教授,由于說錯了一句什么話劃成右派,加上妻子鬧離婚,所以就成了流浪的瘋子;還有的人說,那個女人是他的同學,很是崇拜他,知道了恩師落腳地后,踏破鐵鞋不遠千里趕到這里……打這天起,鐵拐李就突然從人們的視線里悄然消逝了。開頭還有人叨念一下:鐵拐李好長時間沒有來討飯哩?再后來,鐵拐李這個名字就像從澴河上游沖下來的一截樹枝,在河灣汊里打個轉(zhuǎn)順流而下,一去無蹤。而當“鐵拐李”這個名字,再次被人提起時,已是十幾年后的一天了。那天,已考取博士生的苕貨,給家里寄來一張他和導師以及師母的合影。鄰居們呼啦一下子圍過來看,立刻有人說:“咦!師母好年輕啊,怕要比導師年輕不少哩?!蓖蝗挥腥私辛艘宦暎骸斑@苕貨的導師,有點像鐵拐李呢。”大伙圍過來一看,“呵呵,別說,還真有點像哩!”立刻就有人說了:“瞎說,一個要飯的,一個是導師,八竿子也打不著呀!”苕貨娘說,那好辦,我打電話問問就知道了。于是苕貨娘在一圈人的凝視下,撥通了電話:“喂,苕貨,我問你一件事情哈……”(選自《2022年中國小小說精選》)下列對小說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兩項是

A.小說第一段,運用白描手法,簡要勾畫了仆人公的形象特點和生活狀況,并交代了“鐵拐李”這一外號的由來。

B.“鐵拐李”雖以乞討為生,但卻不要手抓的米,還在墻壁上寫滿詩文,表現(xiàn)了他的孤高自傲以及與時代的格格不入。

C.小說中的多處細節(jié)描寫,如“鐵拐李”背的書包、美麗的城里女子的消失等,示意了故事發(fā)生的時代背景,揭示了“鐵拐李”人性扭曲的社會緣由。

D.小說中的“苕貨”其實并不“苕”,是理解作品的重要線索人物。“鐵拐李”教他寫字,送他泥巴哨子等情節(jié),很好地凸顯了仆人公的性格特點。

E.該小說敘述了“鐵拐李”顛沛流離的生活。全文結(jié)構(gòu)緊湊,情節(jié)不蔓不枝,語言樸實精煉,體現(xiàn)了較高的敘事技巧。

2、“鐵拐李”這一形象有哪些特點?請簡要分析。

3、閱讀下文,回答問題?,F(xiàn)代的思想家們經(jīng)常說,語言文字構(gòu)建了人們意識中的世界,可以呈現(xiàn)一個民族深層的思維和意識結(jié)構(gòu)。那么從漢字中,我們能夠看到什么呢?漢字是現(xiàn)在世界上唯一還在使用的、以象形為基礎的文字,是由圖畫抽象、規(guī)范、滋生而成的。古代的漢字表明,古人不習慣于抽象而習慣于具象,比如“牛”,各種字形始終突出地顯現(xiàn)著牛正面的頭部和對稱的雙角,又如食物,有“米”“稻”“禾”“黍”等等,但并沒有一個總的類名,如莊稼、糧食之類。反過來看,漢字的這種象形性也對中國人的思想世界產(chǎn)生極大影響,使中國人的思想世界始終不曾與事實世界的詳細形象分別,思維中的運算、推理、推斷始終不是一套純粹而抽象的符號。漢字的衍生和分類也顯示了古代中國人關(guān)于世界的學問和對世界的感知方式。漢字的衍生是一個樹形滋生的過程,以造字時代獨立產(chǎn)生的象形“初文”(章太炎語)為根,通過會意、指事、形聲等幾種造字的方法,滋蘗出“字”。從每個“初文”中產(chǎn)生的與它意義相關(guān)的一批字,在后來被視為同屬于某一個“部首”,它們所表示的現(xiàn)象或事物,在古人看來就是事實世界的一個“類”。這種分類方式與近代西方有所不同,古代中國人特殊留意一個現(xiàn)象、一個事物可以感知的表象,以此作為分類的依據(jù)。因此那些以類相從的字,無論以什么“初文”為義符,“初文”的象征性總是使這個字與原初的形象有聯(lián)系,使人們一看就可以體會它的大體意思。這種歸類的思路,以事物可以感知的特征為依據(jù),通過感覺與聯(lián)想,甚至隱喻的方式進行系聯(lián)。例如“木”作為“初文”,是植物的抽象名稱,那么以“木”為義符的字應當都表示樹木,如梅、李、桃、桂等等,但實際上,“木”這一類名的范圍卻遠遠超出了樹木,它可以是樹木的一部分,如“本”“末”,可以是與樹木有關(guān)的某些性質(zhì)與特征,如“柔”“枯”,甚至還可以是與樹木并不直接相關(guān),卻可以從樹木引申的其他現(xiàn)象,如“杲”(日在木上,明也)、“杳”(日在木下,冥也).再如“彳”字,原來是象形的通衢大道,殷商時代的卜辭中,不少字就與它有關(guān),而“役”字,在甲骨文中本不從“彳”,但當它在后世以“彳”為義符后,就使人覺得從役之人似乎真的總是在路上奔波當漢字作為一種不言而喻的思想運算的符號被接受時,人自己制造的文字就反過來影響、制約和規(guī)范了人對世界的熟悉。漢字的象形性也影響了漢語的句式,獨立呈意性使?jié)h字在任何場合均無需嚴密的句法即可表現(xiàn)意義。這就使得古代中國人的思維世界好像不那么留意規(guī)律、次序和規(guī)章,話語發(fā)出者和接受者靠著共同的文化習慣,就能夠表述和理解很簡單的意義。我們除了能從漢字本身大體了解古人“怎么想”,還可以從中了解他們“想什么”,此如能從漢字的字形中探尋某種思想和制度的起源,從漢字的分類中理解古人生活的重心和愛好等等。因此,我們有必要把古老的漢字置于思想史的視野之中,考察其中的思想史意義。(摘編自葛兆光《作為思想史的漢字》)下列關(guān)于原文內(nèi)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語言文字建構(gòu)了人們意識中的世界,因此從漢字中,我們能讀出古代中國人深層思維和意識結(jié)構(gòu)中的一些東西。

B.漢字以象形為基礎,由詳細圖畫演化而成,它通過會意、指事、形聲等方式衍生滋蘗,構(gòu)成了一個獨特的符號體系。

C.在古代漢字中,“?!钡母鞣N字形都突顯牛正面的頭部和對稱的雙角,這體現(xiàn)了古代中國人習慣于具象而不習慣于抽象的思維特征。

D.古代中國人制造了很多表詳細事物的文字,卻沒有表抽象意思的總的類名,如指食物時有“米”“黍”等字,卻無表“莊稼”“糧食”這類抽象意義的字。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漢字的分類中包含著古代中國人關(guān)于世界的學問,分類的依據(jù)是現(xiàn)象與事物的表象,這種分類方式不同于近代西方的分類方式。

B.象形的“初文”是漢字衍生的根基,作為義符,每個初文都能提示與它意義相關(guān)的一批漢字的大體意思,后來又被視為該類漢字的“部首”。

C.由“木”引申出“梅”“李”,進而引申出“本”“末”,再引申出“杲”“杳”,體現(xiàn)了漢字歸類通過感覺、聯(lián)想、隱喻等方式進行系聯(lián)的特征。

D.“役”字原不從“彳”,后來才以“彳”為義符,由于“彳”是通衢大道的象形,所以人們看到“役”字就會產(chǎn)生從役之人奔波于路的聯(lián)想。

5、依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字既留下了制造者思維方式的烙印,反過來又會影響使用者的思維方式,古代中國人旳思維始終與詳細形象相聯(lián)系,就與漢字的象形性大有關(guān)系。

B.象形性使?jié)h字能獨立呈現(xiàn)意義,因而說話者在綴詞成句表達某個意思肘,無需嚴密的句法,聽話者就能借助共同的文化習慣順暢理解話語的意思。

C.古代中國人主要通過表象來感知世界,無需借助運算、推理、推斷等思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