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漢文學經典作品導讀》課程教學大綱_第1頁
《域外漢文學經典作品導讀》課程教學大綱_第2頁
《域外漢文學經典作品導讀》課程教學大綱_第3頁
《域外漢文學經典作品導讀》課程教學大綱_第4頁
《域外漢文學經典作品導讀》課程教學大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頁《域外漢文學經典作品導讀》課程教學大綱課程名稱:域外漢文學經典作品導讀

課程類別:專業選修課適用專業:漢語言文學

考核方式:考查總學時、學分:

32學時

2

學分

一、課程教學目的1.使學生明白中國文學的博大精深,他們是中華文化的傳承體,是了解中華文化的窗口。2.使學生明白中華文化在歷史上曾經有的輝煌,漢字文化圈為東亞各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3.使學生了解東亞各國的古代歷史,熟悉越南、朝鮮、日本漢文學發展歷史。4.使學生明白中外文學交往促進了文化的傳播和互動,對中國古代文學有更為深入的認知。5、使學生對于中國古代文學的研究有進一步的了解,為其日后從事學術研究奠定基礎,掌握更多的學術研究方法。二、課程教學要求1.對于越南漢文學史有基本認知,識記部分部分作家基本信息,清楚中國古代小說、詩詞對于越南文學的影響。2.對于朝鮮漢文學有基本認知,識記朝鮮半島作家的基本信息,清楚中國古代文學對朝鮮漢文學的影響。3.對于日本漢文學有基本認知,識記部分日本作家的基本信息,清楚中國古代文學對于日本漢文學的影響。三、先修課程1.提前閱讀日本、朝鮮、越南三國的古代歷史,特別是與中國同時期的歷史。2.閱讀教師提供的域外漢文學文本。3.學生寫讀后感及其相關筆記。四、課程教學重、難點1.了解中國文化對亞洲諸國的影響,特別是古代文學的影響。2.理解域外漢文學的發展伴隨文化交流展開,中國儒學、科舉制度對三國產生了重大影響。3.掌握社會科學研究的一些方法,為將來的學術研究做好準備。五、課程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1.以教師講授為中心,結合短視頻觀賞,學生配合教師,部分課程由學生講授。2.制定課程過程中的短論文,學生互評,尋找問題。六、課程目標與畢業要求的對應關系畢業要求指標點課程目標學科素養3-1:了解中國語言文學學科的基本性質,扎實掌握中國語言文學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把握學科知識體系的發展歷史和前沿動態,熟練攀握中國文學文化經典。課程目標1課程目標2綜合育人6-1:理解學科育人的價值,掌提中國語言文學學科蘊含的豐富人文情感、態度和價值現切步掌握學科育人的內容、途徑和方法,能夠有機結合學科教學進行育人活動。課程目標3學會反思7-1:具有主動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的興趣和意識,具有不斷學習、不斷改進以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課程目標3課程目標4教育情懷2-1: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蘊和崇尚真理的科學精神。課程目標5七、課程教學內容第一章域外漢文學概述(2學時)(支撐課程目標1、2)1.教學內容(1)何謂域外漢文學;(2)域外漢籍組成;(3)域外漢文學研究;(4)域外漢文學研究歷史。2.重、難點提示(1)重點:域外漢籍組成;(2)難點:域外漢文學研究歷史。第二章東亞文明歷史進程(2學時)(支撐課程目標3、4、5)1.教學內容(1)東亞與東亞文明;(2)東亞文明的五大要素;(3)東亞文明的演變。2.重、難點提示(1)重點:東亞文明的五大要素;(2)難點:東亞文明的演變。第三章東亞文化圈(2學時)(支撐課程目標3、4、5)1.教學內容(1)文化圈:概念、形成、劃分、理論缺陷;(2)東亞:何為東亞;(3)東亞文化圈:內涵、地域范圍、發展階段、基本要素、文化特質、展望。2.重、難點提示(1)重點:文化圈理論闡釋;(2)難點:東亞文化圈的未來展望。第四章越南歷史簡述(2學時)(支撐課程目標3、4、5)1.教學內容(1)早期社會;(2)郡縣時期;(3)自主封建國家時期;(4)近代當代。2.重、難點提示中國歷史文化對越南歷史的影響。第五章越南文學(4學時)(支撐課程目標3、4、5)1.教學內容(1)北屬時期的文學;(2)越南漢語文學;(3)字喃文學;(4)國語文學;(5)《金云翹傳》:阮攸及其作品、中國青心才人《金云翹傳》、王翠翹的歷史記錄、阮攸的《金云翹傳》、思想意義、人物形象、藝術特色。2.重、難點提示《金云翹傳》的傳播與影響。第六章越南漢詩與中國詩歌(4學時)(支撐課程目標3、4、5)1.教學內容(1)越南漢詩發軔;(2)越南漢詩興盛;(3)越南漢詩的繁榮;(4)越南漢詩的新發展;(5)越南漢詩走向式微;(6)越南漢詩的衰亡;(7)越南漢詩受容中國古典詩歌之表現;(8)越南漢詩對中國古典詩歌體裁的采用;(9)越南漢詩對中國古典詩歌藝術手法的引進;(10)越南漢詩對中國古典詩歌詞句、典故的借用。2.重、難點提示(1)重點:越南漢詩發展演變;(2)難點:越南漢詩與中國古典詩歌之關系。第七章日本漢文學史概述(2學時)(支撐課程目標3、4、5)1.教學內容(1)大和時代,宮廷文代,漢學的傳來,飛鳥朝時代,近江奈良朝的漢文學;(2)平安時代,貴族文代,唐詩文的渡來,勅撰三詩集,文選與白氏文集的流行;(3)鐮倉室時代,僧侶文代,五山文學,林羅山,賴山陽;(4)明治大正時代,森淮南,新文詩,小野湖山,岡本黃石,丹羽花南。2.重、難點題示(1)重點:中國詩歌對日本詩歌的影響;(2)難點:日本僧人對中日文化交流做出的貢獻。第八章日本漢文小說導讀(2學時)(支撐課程目標3、4、5)1.教學內容(1)《譚海》,是日本明治時代小說家依田百川的一部小說集。從內容上看,

小說表現對象的重心下移,

體現了明治時期新的時代精神與價值觀念;從藝術上看,

作為一部漢語文言小說,

它體現了漢魏小說觀念的回歸與清代《四庫全書》編纂者所倡導的小說觀念和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相近;(2)《大東新語》,是日本漢文小說的代表作品,主要輯錄了平安、鐮倉兩朝的人物軼事,天皇是其人物形象系列中描寫較多的一組群像。通過這組群像,作者突出展現了日本平安時代漢風盛行的圖景,他們崇尚漢學、熱衷漢詩文創作以及與中國有關的各種藝術形式及文化。這一風氣也直接影響到了朝廷的人才選拔和任用。作者在描寫中,少有涉及日本在政治、宗教等領域向中國學習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方面。究其原因,既與作者設定的“情協令旨”、“言中韶音”的審美標準有關,也與日本進入平安朝后期,天皇多成傀儡,除了醉心文藝,沒有更多可以施展能力的舞臺有關。2.重、難點提示(1)重點:日本漢文小說觀念與中國小說觀念的關系;(2)難點:日本漢文小說對中國漢文小說的模仿。第九章日本漢詩的中國情結(4學時)(支撐課程目標3、4、5)1.教學內容(1)對《詩經》的引用;(2)對王國維之空寂、幽玄美的受容;(3)對李白詩歌之受容;(4)《懷風藻》:日本漢詩發軔的標志;(5)俞樾《東瀛洲詩選》。2.重、難點提示(1)重點:日本漢詩的詩學觀念與中國詩學觀念;(2)難點:中國詩人與日本漢詩人的詩歌酬唱。第十章朝鮮文學史概略(4學時)(支撐課程目標3、4、5)1.教學內容(1)漢文詩、散文:新羅時期、高麗時期;(2)小說:李朝時期的小說。2.重難點指示(1)重點:朝鮮漢文詩發展簡史;(2)難點:朝鮮漢文小說發展滯后的原因。第十一章朝鮮漢文小說導讀(2學時)(支撐課程目標3、4、5)1.教學內容(1)《新羅殊異傳》《三國史記》中小說因素;(2)金時習的小說《金鰲新話》;(3)講史小說《人稱錄》;(4)金萬重的《謝氏南征記》《九云夢》;(5)林悌的諷刺小說《花史》《鼠獄說》;(6)《金鰲新話》與《剪燈新話》;(7)《三國演義》影響下的朝鮮漢文小說;(8)《水滸傳》影響下的朝鮮漢文小說。2.重難點提示(1)重點:中國古代小說對朝鮮漢文小說的影響;(2)難點:朝鮮漢文小說的獨特屬性。第十二章朝鮮漢文詩引讀(2學時)(支撐課程目標3、4、5)1.教學任務(1)崔致遠;(2)李齊賢;(3)李奎報;(4)樸趾源;(5)丁若鏞;(6)趙秀三;(7)金笠;(8)女性詩人群體。2.重、難點提示(1)重點:中國詩歌對朝鮮漢文詩的影響;(2)難點:朝鮮文人的創新。八、學時分配章目教學內容教學環節理論教學實驗教學一域外漢文學概述2

二東亞文明歷史進程2

三東亞文化圈2

四越南歷史簡述2

五越南文學4

六越南漢詩與中國詩歌4

七日本漢文學史概述2

八日本漢文小說導讀2

九日本漢詩的中國情結4

十朝鮮文學史概略4

十一朝鮮漢文小說導讀2

十二朝鮮漢文詩引讀2

總計

32

九、課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筆試,開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