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蘇教版選修4文檔專題1化學反應與能量變化第一單元第1課時_第1頁
高中化學蘇教版選修4文檔專題1化學反應與能量變化第一單元第1課時_第2頁
高中化學蘇教版選修4文檔專題1化學反應與能量變化第一單元第1課時_第3頁
高中化學蘇教版選修4文檔專題1化學反應與能量變化第一單元第1課時_第4頁
高中化學蘇教版選修4文檔專題1化學反應與能量變化第一單元第1課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化學反應中的熱效應第1課時化學反應的焓變[學習目標定位]知識內容必考要求加試要求1.反應熱。2.焓變的含義。3.焓變與鍵能的關系。aac課時要求1.熟知能量轉化形式及反應熱和焓變的含義、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的本質。2.學會熱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及簡單計算。3.應用鍵能計算焓變。一、反應熱和焓變1.化學反應的兩大基本特征2.反應熱在化學反應過程中,當反應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的溫度時,所吸收或放出的熱量。3.焓變在恒溫、恒壓的條件下,化學反應過程中吸收或釋放的熱量。符號為ΔH,常用單位kJ·mol-1。4.ΔH與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的關系(1)當ΔH>0時,反應物的總能量小于生成物的總能量,反應過程吸收熱量,為吸熱反應。(2)當ΔH<0時,反應物的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的總能量,反應過程放出熱量,為放熱反應。5.化學反應伴隨能量變化的原因(1)從反應物和生成物總能量相對大小角度分析如圖所示反應熱的計算公式:ΔH=∑E(生成物)-∑E(反應物)。(2)從反應物斷鍵和生成物成鍵角度分析N2(g)+O2(g)=2NO(g)反應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由圖可知:1molN2分子中的化學鍵斷裂吸收的能量是946kJ,1molO2分子中的化學鍵斷裂吸收的能量是498kJ,2molNO分子中的化學鍵形成釋放的能量是1264kJ,則N2(g)+O2(g)=2NO(g)的反應吸收的熱量為180kJ。反應熱的計算公式:ΔH=反應物的鍵能總和-生成物的鍵能總和。相關鏈接理解焓變的“三”注意(1)反應熱ΔH的基本計算公式ΔH=生成物的總能量-反應物的總能量ΔH=反應物的總鍵能之和-生成物的總鍵能之和(2)物質的物理變化過程中,也會有能量的變化,但不屬于吸熱反應或放熱反應。而化學反應同時有舊鍵斷裂、新鍵形成的過程(缺少任何一個過程都不是化學變化),都伴隨著能量的變化。在進行反應熱的有關計算時,必須要考慮到物理變化時的熱效應,如物質的三態變化。(3)化學反應是放熱還是吸熱與反應發生的條件沒有必然聯系。如吸熱反應的Ba(OH)2·8H2O與NH4Cl在常溫常壓下即可進行,而很多放熱反應需要在加熱的條件下進行。例1化學反應A2(g)+B2(g)=2AB(g)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每生成2molAB(g)吸收bkJ熱量B.反應熱ΔH=(a-b)kJ·mol-1C.該反應中反應物的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的總能量D.斷裂1molA—A鍵和1molB—B鍵,放出akJ能量答案B解析根據圖像可知,反應物的總能量低于生成物的總能量,該反應是吸熱反應,每生成2molAB(g)吸收(a-b)kJ熱量,A、C項錯誤;根據反應熱等于生成物總能量與反應物總能量的差值可知,該反應熱ΔH=(a-b)kJ·mol-1,B項正確;化學鍵斷裂吸收能量,D項錯誤。考點焓變反應熱題點能量變化示意圖與焓變關系例2工業合成氨的反應為N2(g)+3H2(g)2NH3(g),已知下列化學鍵的鍵能(拆開或形成1mol化學鍵所吸收或放出的熱量):化學鍵鍵能/kJ·mol-1H—H436N—H391N≡N94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該反應為吸熱反應B.該反應中反應物的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的總能量C.反應熱ΔH=92kJ·mol-1D.生成1molNH3放出92kJ熱量答案B解析反應N2(g)+3H2(g)2NH3(g)過程中,共斷裂1molN≡N鍵和3molH—H鍵,形成6molN—H鍵,則斷鍵共吸熱為946kJ·mol-1×1mol+436kJ·mol-1×3mol=2254kJ,形成N—H鍵共放熱為391kJ·mol-1×6mol=2346kJ,由于放出熱量>吸收熱量,故反應放熱,放熱反應的反應物的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的總能量,A項錯誤,B項正確;1molN2完全反應生成NH3的反應熱為ΔH=-(2346-2254)kJ·mol-1=-92kJ·mol-1,C項錯誤;生成1molNH3時放出的熱量為ΔE=92kJ·mol-1×eq\f(1,2)mol=46kJ,D項錯誤。考點焓變反應熱題點焓變、反應熱與物質化學鍵的斷裂、形成的關系例3下列反應既屬于氧化還原反應,又屬于吸熱反應的是()A.鋁片與稀鹽酸反應B.Ba(OH)2·8H2O與NH4Cl反應C.灼熱的炭與CO2反應D.甲烷在氧氣中的燃燒反應答案C解析Al與鹽酸反應是放熱反應,A項錯誤;B中反應是吸熱反應,但不是氧化還原反應,B項錯誤;灼熱的C和CO2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同時又是吸熱反應,C項正確;甲烷的燃燒是放熱反應,D項錯誤。規律方法(1)常見的吸熱反應與放熱反應常見的吸熱反應:大多數鹽的分解反應,Ba(OH)2·8H2O與銨鹽的反應,C和CO2、C和水的反應等。常見的放熱反應:中和反應、金屬與酸(或水)的反應、燃燒反應及緩慢氧化、化合反應(大多數)、鋁熱反應等。(2)化學反應是放熱還是吸熱與反應發生的條件沒有必然聯系。如吸熱反應Ba(OH)2·8H2O與NH4Cl在常溫常壓下即可進行,而很多放熱反應需要在加熱的條件下進行。二、熱化學方程式1.定義:能夠表示反應熱的化學方程式。2.特點(1)指明了反應時的溫度和壓強,若在25℃、101kPa時進行反應,可不注明。(2)在化學方程式右邊注明ΔH的“+”“-”和“單位”(“+”常省略)。(3)所有反應物和生成物都用括號注明了它們在反應時的狀態,常用s、l、g、aq分別表示固、液、氣和水溶液。(4)化學計量數只表示物質的量,因此可以為分數。(5)化學計量數和反應熱數值可以同時增大或減小相同倍數。3.意義:不僅表示化學反應中的物質變化,而且表示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例如:H2(g)+eq\f(1,2)O2(g)=H2O(l)ΔH=-285.8kJ·mol-1表示的意義是在25℃、101kPa下,1mol氣態H2與eq\f(1,2)mol氣態O2反應生成1mol液態水時,放出的熱量是285.8kJ。4.熱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方法及要求特別提醒熱化學方程式的化學計量數表示的是參加反應的物質的物質的量,可以是整數,也可以是分數,普通的化學方程式的化學計量數只能是整數。相關鏈接熱化學方程式與普通化學方程式的區別普通化學方程式熱化學方程式化學計量數是整數,既表示微粒個數又表示該物質的物質的量可以是整數也可以是分數,只表示物質的物質的量狀態不要求注明必須在化學式后注明ΔH正負號及單位無必須注明意義表明了化學反應中的物質變化不僅表明了化學反應中的物質變化,也表明了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遵循規律原子守恒原子守恒和能量守恒例4在常溫常壓下,1gH2在足量Cl2中完全燃燒生成HCl氣體,放出92.3kJ的熱量。下列熱化學方程式中正確的是()A.H2(g)+Cl2(g)=2HCl(g)ΔH=-92.3kJ·mol-1B.H2(g)+Cl2(g)=2HCl(g)ΔH=92.3kJ·mol-1C.H2(g)+Cl2(g)=2HCl(g)ΔH=184.6kJ·mol-1D.2HCl(g)=H2(g)+Cl2(g)ΔH=184.6kJ·mol-1答案D解析H2在Cl2中燃燒生成HCl氣體,1gH2燃燒放出92.3kJ的熱量,則1mol(2g)H2燃燒放出184.6kJ的熱量,化學反應放出熱量,ΔH為“-”。則H2在Cl2中燃燒生成HCl氣體的熱化學方程式為H2(g)+Cl2(g)=2HCl(g)ΔH=-184.6kJ·mol-1。一個放熱反應的逆反應是吸熱反應,并且在其他條件相同時,ΔH是原ΔH的相反數。則該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D是正確的。考點熱化學方程式題點熱化學方程式正誤判斷方法總結“四看”法判斷熱化學方程式的正誤一看各物質的聚集狀態是否正確;二看ΔH的“+”、“-”符號是否正確;三看反應熱的單位是否為“kJ·mol-1”;四看反應熱的數值與化學計量數是否對應。例5根據所給信息完成下列熱化學方程式:(1)已知1molC(s,石墨)與適量H2O(g)反應生成CO(g)和H2(g),吸收131.3kJ熱量,請寫出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2)1.7gNH3(g)發生催化氧化反應生成氣態產物,放出22.67kJ的熱量:。(3)已知:N2(g)+3H2(g)2NH3(g)ΔH=-92.4kJ·mol-1,請寫出1molNH3分解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4)已知一些化學鍵的鍵能數據如表所示:化學鍵C—HC—FH—FF—F鍵能/kJ·mol-1414489565155請根據鍵能數據估算CH4(g)和F2(g)反應生成CF4(g)和HF(g)的熱化學方程式:。答案(1)C(s,石墨)+H2O(g)=CO(g)+H2(g)ΔH=131.3kJ·mol-1(2)NH3(g)+eq\f(5,4)O2(g)=NO(g)+eq\f(3,2)H2O(g)ΔH=-226.7kJ·mol-1(3)NH3(g)eq\f(1,2)N2(g)+eq\f(3,2)H2(g)ΔH=46.2kJ·mol-1(4)CH4(g)+4F2(g)=CF4(g)+4HF(g)ΔH=-1940kJ·mol-1解析(2)1.7gNH3的物質的量為0.1mol,則4molNH3發生反應放出的熱量為22.67kJ×40=906.8kJ,1molNH3完全反應放出的熱量為226.7kJ。那么相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4NH3(g)+5O2(g)=4NO(g)+6H2O(g)ΔH=-906.8kJ·mol-1或NH3(g)+eq\f(5,4)O2(g)=NO(g)+eq\f(3,2)H2O(g)ΔH=-226.7kJ·mol-1。(4)首先根據反應物和生成物寫出反應方程式,注明各物質的狀態,化學反應的反應熱等于斷裂舊化學鍵吸收的能量和形成新化學鍵放出的能量的差,根據鍵能數據可知,所求反應的反應熱ΔH=414kJ·mol-1×4+155kJ·mol-1×4-489kJ·mol-1×4-565kJ·mol-1×4=-1940kJ·mol-1。考點熱化學方程式題點熱化學方程式的書寫特別提醒(1)化學計量數改變,ΔH要相應改變;逆反應的ΔH數值與正反應的相等、符號相反。(2)利用鍵能計算化學反應的反應熱并書寫熱化學方程式時,一定要準確判斷分子中化學鍵的個數。1.(2017·杭西高高二模擬)下列圖示變化為吸熱反應的是()答案A解析A項中的圖像表示生成物的能量比反應物的能量高,故為吸熱反應;B項中的圖像表示反應物的能量比生成物的能量高,故為放熱反應;C項中濃硫酸溶于水放熱,不是化學變化;D項中鋅與鹽酸反應是放熱反應。考點焓變反應熱題點常見的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2.熱化學方程式C(s)+H2O(g)=CO(g)+H2(g)ΔH=131.3kJ·mol-1表示()A.碳和水反應吸收131.3kJ能量B.1mol碳和1mol水反應生成1mol一氧化碳和1mol氫氣并吸收131.3kJ熱量C.1mol固態碳和1mol水蒸氣反應生成1mol一氧化碳氣體和1mol氫氣,吸收熱量131.3kJD.1個固態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氣反應吸熱131.3kJ答案C解析依據反應熱的概念,反應熱表示按照熱化學方程式中化學計量數的物質的量反應時,吸收或放出的熱量,單位是kJ·mol-1,該熱化學方程式表示:1mol固態碳和1mol水蒸氣反應生成1mol一氧化碳氣體和1mol氫氣,并吸收131.3kJ的熱量。特別要指明各物質的狀態。考點熱化學方程式題點熱化學方程式的意義3.CO(g)與H2O(g)反應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有關兩者反應的說法正確的是()A.該反應為吸熱反應B.1molCO(g)和1molH2O(g)具有的總能量大于1molCO2(g)和1molH2(g)具有的總能量C.該反應不需要加熱就能進行D.1molCO2(g)和1molH2(g)反應生成1molCO(g)和1molH2O(g)要放出41kJ熱量答案B解析由能量變化可知,生成物的總能量比反應物的總能量低,該反應為放熱反應,但并不是不需要加熱;當1molCO2(g)和1molH2(g)反應生成1molCO(g)和1molH2O(g)時,要吸收41kJ熱量。考點焓變反應熱題點焓變、反應熱與反應物、生成物能量的關系4.下列熱化學方程式或敘述正確的是()A.1mol液態肼(N2H4)在足量氧氣中完全燃燒生成水蒸氣,放出642kJ熱量:N2H4(l)+O2(g)=N2(g)+2H2O(g)ΔH=642kJ·mol-1B.12g石墨轉化為CO時,放出110.5kJ熱量:2C(s,石墨)+O2(g)=2CO(g)ΔH=-110.5kJ·mol-1C.已知:H2(g)+eq\f(1,2)O2(g)=H2O(l)ΔH=-286kJ·mol-1,則2H2O(l)=2H2(g)+O2(g)ΔH=572kJ·mol-1D.已知:N2(g)+3H2(g)2NH3(g)ΔH=-92.4kJ·mol-1,則在一定條件下向密閉容器中充入0.5molN2(g)和1.5molH2(g)充分反應放出46.2kJ的熱量答案C解析A項,放出熱量,ΔH<0,正確的熱化學方程式為N2H4(l)+O2(g)=N2(g)+2H2O(g)ΔH=-642kJ·mol-1;B項,2C(s,石墨)+O2(g)=2CO(g)的ΔH應是2mol即24g石墨轉化為CO時的反應熱,即ΔH=-221kJ·mol-1;C項,根據熱化學方程式的含義知,若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的化學計量數加倍,則ΔH數值也加倍;若反應逆向進行,則ΔH改變符號,表示1molN2(g)與3molH2(g)完全反應生成2molNH3(g)時放出92.4kJ的熱量,但合成氨反應是可逆反應,0.5molN2(g)與1.5molH2(g)充分反應后生成的NH3(g)的物質的量小于1mol,故放出的熱量小于46.2kJ。考點熱化學方程式題點熱化學方程式正誤判斷5.依據事實,寫出下列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1)1molN2(g)與適量H2(g)反應,生成2molNH3(g),放出92.4kJ熱量。(2)1molCu(s)與適量O2(g)反應,生成CuO(s),放出157kJ熱量。(3)23gC2H6O(l)和一定量的氧氣混合點燃,恰好完全反應,生成CO2(g)和H2O(l),放出683.5kJ的熱量。答案(1)N2(g)+3H2(g)2NH3(g)ΔH=-92.4kJ·mol-1(2)Cu(s)+eq\f(1,2)O2(g)=CuO(s)ΔH=-157kJ·mol-1(3)C2H6O(l)+3O2(g)=2CO2(g)+3H2O(l)ΔH=-1367kJ·mol-1考點熱化學方程式題點由熱量變化寫熱化學方程式[對點訓練]題組一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1.下列關于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的說法正確的是()A.需加熱才能發生的反應一定是吸熱反應B.任何放熱反應在常溫條件下一定能發生C.反應物和生成物分別具有的總能量決定了反應是放熱反應還是吸熱反應D.當ΔH<0時表明反應為吸熱反應答案C解析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在一定的條件下都能發生。反應開始時需加熱的反應可能是吸熱反應,也可能是放熱反應,如碳的燃燒反應屬于放熱反應,但需要加熱或點燃才能發生,故A、B項錯誤;吸熱反應的ΔH>0,D項錯誤。考點焓變反應熱題點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2.下列變化屬于吸熱反應的是()①液態水汽化②將膽礬加熱變為白色粉末③濃硫酸稀釋④氯酸鉀分解制氧氣⑤生石灰跟水反應生成熟石灰⑥Ba(OH)2·8H2O與NH4Cl晶體混合A.①④⑤ B.①②④C.②③ D.②④⑥答案D解析液態水汽化是物質狀態的變化,不是化學反應,①錯誤;膽礬在加熱條件下變為白色粉末,該反應為分解反應,也屬于吸熱反應,②正確;濃硫酸稀釋放出熱量,稀釋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③錯誤;氯酸鉀分解制氧氣,屬于吸熱反應,④正確;生石灰跟水反應生成熟石灰,該過程為放熱過程,屬于放熱反應,⑤錯誤;Ba(OH)2·8H2O與NH4Cl晶體混合時,會從外界吸收熱量,故該反應屬于吸熱反應,⑥正確,故D項正確。考點焓變、反應熱題點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題組二反應熱和焓變3.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都表現為熱量變化B.焓變是指1mol物質參加反應時的能量變化C.在一個確定的化學反應關系中,反應物的總焓與生成物的總焓一定不同D.在一個確定的化學反應關系中,反應物的總焓總是高于生成物的總焓答案C解析化學反應的能量變化可以表現為很多方面,如轉化為熱能、電能、光能等;在一個確定的化學反應關系中,反應物的總焓不一定高于生成物的總焓,但總是不同;焓變是指在一定條件下化學反應的反應熱,不僅是指1mol物質參加反應時的能量變化。考點焓變反應熱題點焓變與反應熱的關系4.反應A+B→C(ΔH<0)分兩步進行:①A+B→X(ΔH>0);②X→C(ΔH<0)。下列示意圖中,能正確表示總反應過程中能量變化的是()答案D解析因總反應為放熱反應,反應①為吸熱反應,反應②為放熱反應,所以反應②放出的熱量比反應①吸收的熱量多。A中反應①為放熱反應,反應②為吸熱反應,且總反應為吸熱反應,錯誤;B中反應①和反應②均為吸熱反應,錯誤;C中反應①和反應②均為放熱反應,錯誤。考點焓變反應熱題點焓變、反應熱與反應物、生成物能量的關系5.下列圖像分別表示有關反應的反應過程與能量變化的關系。據此判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石墨轉變為金剛石是吸熱反應B.白磷比紅磷穩定C.S(g)+O2(g)=SO2(g)ΔH1S(s)+O2(g)=SO2(g)ΔH2,則ΔH1>ΔH2D.CO(g)+H2O(g)=CO2(g)+H2(g)ΔH>0答案A解析由圖像可知石墨的能量比金剛石的低,因此由石墨轉變為金剛石是吸熱反應,正確;白磷具有的能量比紅磷的高,根據能量越低越穩定的原理,紅磷比白磷穩定,錯誤;|ΔH1|>|ΔH2|,由于ΔH1、ΔH2均小于零,故ΔH1<ΔH2,錯誤;反應CO(g)+H2O(g)=CO2(g)+H2(g)為放熱反應,ΔH<0,錯誤。考點焓變反應熱題點焓變與反應熱的綜合考查題組三熱化學方程式的意義、書寫及正誤判斷6.已知H2(g)+F2(g)=2HF(g)ΔH=-270kJ·mol-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2L氟化氫氣體分解成1L氫氣與1L氟氣吸收270kJ熱量B.1mol氫氣與1mol氟氣反應生成2mol液態氟化氫放出的熱量小于270kJC.在相同條件下,1mol氫氣與1mol氟氣的能量總和大于2mol氟化氫氣體的能量D.1個氫氣分子與1個氟氣分子反應生成2個氟化氫氣體分子放出270kJ熱量答案C解析在熱化學方程式中,ΔH的值與具體化學反應相對應,各物質前的計量數不再表示粒子數目,只表示物質的“物質的量”,故A、D錯誤;HF(g)→HF(l)會放出熱量,故B項中放出熱量應大于270kJ,故B錯誤;因該反應放熱,故C正確。考點熱化學方程式題點熱化學方程式的意義7.今有如下三個熱化學方程式:H2(g)+eq\f(1,2)O2(g)=H2O(g)ΔH=akJ·mol-1H2(g)+eq\f(1,2)O2(g)=H2O(l)ΔH=bkJ·mol-12H2(g)+O2(g)=2H2O(l)ΔH=ckJ·mol-1關于它們的下列表述正確的是()A.它們都是吸熱反應B.a、b和c均為正值C.反應熱的關系:a=bD.反應熱的關系:2b=c答案D解析H2燃燒屬于放熱反應;放熱反應的焓變為負值;生成1molH2O(g)放出的熱量比生成1molH2O(l)放出的熱量少,所以a>b;狀態相同,由于化學計量數成2倍關系,所以2b=c。考點熱化學方程式題點熱化學方程式的意義8.(2017·杭州調研)已知斷裂1molH2(g)中的H—H鍵需要吸收436.4kJ的能量,斷裂1molO2(g)中的共價鍵需要吸收498kJ的能量,生成H2O(g)中的1molH—O鍵能放出462.8kJ的能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斷裂1molH2O中的化學鍵需要吸收925.6kJ的能量B.2H2(g)+O2(g)=2H2O(g)ΔH=-480.4kJ·mol-1C.2H2O(l)=2H2(g)+O2(g)ΔH=471.6kJ·mol-1D.H2(g)+eq\f(1,2)O2(g)=H2O(l)ΔH=-240.2kJ·mol-1答案B考點熱化學方程式題點熱化學方程式正誤判斷9.N2H4是一種高效清潔的火箭燃料。0.25molN2H4(g)完全燃燒生成氮氣和氣態水時,放出133.5kJ熱量。則下列熱化學方程式中正確的是()A.eq\f(1,2)N2H4(g)+eq\f(1,2)O2(g)=eq\f(1,2)N2(g)+H2O(g)ΔH=267kJ·mol-1B.N2H4(g)+O2(g)=N2(g)+2H2O(g)ΔH=-534kJ·mol-1C.N2H4(g)+O2(g)=N2(g)+2H2O(g)ΔH=534kJ·mol-1D.N2H4(g)+O2(g)=N2(g)+2H2O(l)ΔH=-133.5kJ·mol-1答案B解析該反應為放熱反應,A、C錯誤,0.25molN2H4完全燃燒生成氮氣和氣態水,放出133.5kJ熱量,則1molN2H4完全燃燒生成氣態水放出熱量為534kJ,B項正確,D項錯誤。考點熱化學方程式題點由熱量變化寫熱化學方程式10.Na2CO3(aq)與鹽酸反應過程中的能量變化示意圖如下,下列選項正確的是()A.H2CO3(aq)=CO2(g)+H2O(l)為放熱反應B.COeq\o\al(2-,3)(aq)+H+(aq)=HCOeq\o\al(-,3)(aq)ΔH=akJ·mol-1C.HCOeq\o\al(-,3)(aq)+H+(aq)=CO2(g)+H2O(l)ΔH=(c-b)kJ·mol-1D.COeq\o\al(2-,3)(aq)+2H+(aq)=CO2(g)+H2O(l)ΔH=(a+b-c)kJ·mol-1答案C解析根據H2CO3(aq)和CO2(g)、H2O(l)的能量高低可知,H2CO3(aq)=CO2(g)+H2O(l)為吸熱反應,A項錯誤;COeq\o\al(2-,3)(aq)+H+(aq)=HCOeq\o\al(-,3)(aq)ΔH=-akJ·mol-1,B項錯誤;HCOeq\o\al(-,3)(aq)+H+(aq)=CO2(g)+H2O(l)此反應為吸熱反應,ΔH>0,故ΔH=(c-b)kJ·mol-1,C項正確;COeq\o\al(2-,3)(aq)+2H+(aq)=CO2(g)+H2O(l)為放熱反應,D項錯誤。考點熱化學方程式題點由能量變化示意圖寫熱化學反應方程式題組四反應熱與化學鍵的關系11.SF6是一種優良的絕緣氣體,分子結構中只存在S—F鍵。已知:1molS(s)轉化為氣態硫原子吸收能量280kJ,斷裂1molF—F、S—F鍵需吸收的能量分別為160kJ、330kJ。則反應S(s)+3F2(g)=SF6(g)的反應熱ΔH為()A.-1780kJ·mol-1 B.-1220kJ·mol-1C.-450kJ·mol-1 D.430kJ·mol-1答案B解析利用ΔH=反應物的鍵能之和-生成物的鍵能之和進行計算。ΔH=280kJ·mol-1+3×160kJ·mol-1-6×330kJ·mol-1=-1220kJ·mol-1,可知B項正確。考點焓變反應熱題點焓變、反應熱與物質化學鍵的斷裂、形成的關系12.肼(H2N—NH2)是一種高能燃料,有關化學反應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已知斷裂1mol化學鍵所需的能量(kJ):N≡N為942、O=O為500、N—N為154,則斷裂1molN—H鍵所需的能量(kJ)是()A.194 B.391C.516 D.658答案B解析ΔH1表示1molN2H4(g)和1molO2(g)完全反應生成1molN2(g)和2molH2O(g)的焓變,該反應為放熱反應;ΔH2表示2molN(g)、4molH(g)和2molO(g)形成1molN≡N和4molH—O鍵的焓變,該過程放出能量;ΔH3表示斷開4molN—H鍵、1molN—N鍵和1molO=O鍵得到2molN(g)、4molH(g)和2molO(g)的焓變,該過程吸收能量。因此ΔH1=ΔH3-(-ΔH2),ΔH3=ΔH1-ΔH2=-534kJ·mol-1-(-2752kJ·mol-1)=2218kJ·mol-1,斷裂1molN—H鍵所需的能量=(2218kJ-500kJ-154kJ)×eq\f(1,4)=391kJ。考點焓變反應熱題點焓變、反應熱與物質化學鍵的斷裂、形成的關系[綜合強化]13.在一定條件下,A和B反應可生成C和D,其能量變化如下:eq\x(\a\vs4\al\co1(A+B,反應物總,能量E1))eq\o(→,\s\up7(發生反應A+B=C+D))eq\x(\a\vs4\al\co1(C+D,生成物總,能量E2))(1)下列有關反應A+B=C+D的說法正確的是。A.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一定不變B.該反應若有能量變化,則一定是氧化還原反應C.該反應若為放熱反應,則不需加熱反應就一定能自發進行D.反應物的總質量與生成物的總質量一定相等,且遵循能量守恒(2)若E1<E2,則該反應為(填“吸熱”或“放熱”)反應,該反應的反應熱ΔH=。答案(1)AD(2)吸熱(E2-E1)kJ·mol-1解析(1)每個反應都遵循質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原子數目和種類不會改變,A、D項正確;任何化學反應都伴隨著能量變化,不一定為氧化還原反應,B項錯誤;某一反應是放熱反應還是吸熱反應,與反應條件無關,加熱是為了使舊化學鍵斷裂,引發化學反應,C項錯誤。(2)若E1<E2,反應吸收能量,ΔH=(E2-E1)kJ·mol-1>0;相反若E1>E2,反應放出能量,ΔH=(E2-E1)kJ·mol-1<0。考點焓變反應熱題點常見的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14.回答下列問題:(1)在25℃、101kPa下,16g的甲醇(CH3OH)完全燃燒生成CO2和液態水時放出352kJ的熱量,則表示甲醇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為。(2)化學反應中放出的熱能(焓變,ΔH)與反應物和生成物的鍵能(E)有關。已知:H2(g)+Cl2(g)=2HCl(g)ΔH=-185kJ·mol-1E(H—H)=436kJ·mol-1E(Cl—Cl)=243kJ·mol-1則E(H—Cl)=。(3)2SO2(g)+O2(g)=2SO3(g)反應過程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已知1molSO2(g)氧化為1molSO3(g)的ΔH=-99kJ·mol-1。①圖中A、C分別表示、,E的大小對該反應的反應熱有無影響?。②圖中ΔH=kJ·mol-1答案(1)2CH3OH(l)+3O2(g)=2CO2(g)+4H2O(l)ΔH=-1408kJ·mol-1(2)432kJ·mol-1(3)①反應物總能量生成物總能量無影響②-198解析(1)16g甲醇的物質的量為0.5mol,完全燃燒放出熱量為352kJ,則甲醇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為2CH3OH(l)+3O2(g)=2CO2(g)+4H2O(l)ΔH=-352kJ·mol-1×4=-1408kJ·mol-1。(2)由于ΔH=436kJ·mol-1+243kJ·mol-1-2×E(H—Cl)=-185kJ·mol-1,可知E(H—Cl)=432kJ·mol-1。(3)①由圖示可知,A表示反應物總能量,C表示生成物總能量,E值不影響A、C的能量值。故能量E的大小對該反應的反應熱無影響。②ΔH對應2molSO2(g)轉化為2molSO3(g)的焓變,其值為2×(-99kJ·mol-1)=-198kJ·mol-1。考點熱化學方程式題點由能量變化示意圖寫熱化學反應方程式15.(2017·杭州質檢)圖像法是研究化學反應的焓變的一種常用方法。(1)已知化學反應A2(g)+B2(g)=2AB(g)的能量變化曲線如圖1所示,判斷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______。A.每生成2molAB時吸收bkJ熱量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