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第五、第六單元導學案_第1頁
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第五、第六單元導學案_第2頁
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第五、第六單元導學案_第3頁
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第五、第六單元導學案_第4頁
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第五、第六單元導學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__歷史_學科第_03_講兩次鴉片戰爭1、19世紀中期的世界與中國中國世界政治封建君主專制資本主義民主制經濟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工業革命,生產力發達科技科技落后先進的工業革命成果軍事冷兵器,作戰能力低船堅炮利社會階級矛盾尖銳迅速發展對外閉關鎖國殖民擴張2、《南京條約》的內容、性質內容:中國被迫割讓香港島、賠款2100萬銀元、接受協定關稅以及開放五口通商性質: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3、兩次鴉片戰爭對中國的影響①政治方面:嚴重踐踏了中國的國家主權,激化了階級矛盾,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被迫開放,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②經濟方面:中國逐漸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促使自然經濟開始解體。③思想文化方面:列強破壞了中國的文化遺產,傳播宗教和西方文化;同時帶來了先進的科技和思想,促進了中國思想、教育的近代化。4、列舉林則徐、魏源、徐繼畬在學習西方方面的貢獻林則徐、魏源、徐繼畬是近代中國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學習的主張。林則徐:辦譯館、編寫《四洲志》;魏源:編寫《海國圖志》,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徐繼畬:編寫《瀛寰志略》是中國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列強侵略的加劇1、太平天國運動的背景(原因)①根本原因:農民階級與地主階級矛盾激化②間接原因: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侵略③直接原因:自然災害嚴重④理論指導: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教(西方基督教教義、中國儒家大同思想和農民的平均主義思想)2、《天朝田畝制度》內容及影響內容:提出來“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的主張;影響: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農民追求社會財富平均的理想3、《資政新篇》的內容內容:提出新的社會經濟政策,試圖回答農民革命應當何處去的問題;4、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原因①農民階級的歷史局限性(根本原因)②缺乏科學思想理論的指導;③沒有先進階級的領導;不可能沖破封建社會的制度和思想。④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⑤戰略上的失誤(孤軍北伐)5、太平天國運動的影響①雖然失敗了,但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引起政治和權力結構的變化;②隨著湘淮系官僚集團的崛起,中央權力下移,對此后歷史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6、洋務運動背景清朝統治面臨內憂外患的危機時間19世紀60--90年代代表人物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奕訴等地主階級洋務派目的保障國家安全,抵抗外敵侵略,維護封建統治旗號自強、求富指導思想師夷長技以自強,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內容創辦軍事工業和民用企業,建立近代海軍,派遣留學生、創辦新式學堂等性質封建統治階級的自救運動結果甲午戰敗標志洋務運動破產影響中國早期現代化的嘗試,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7、評價洋務運動積極:中國早期現代化的嘗試,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局限性:在封建制度的基礎上修修補補,以失敗而告終,保障國家安全、抵抗外敵侵略的目的沒有達到。8、甲午中日戰爭的背景①世界形勢: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歐美列強采取默許或支持日本侵略;②日本:出臺“大陸政策”,侵華野心蓄謀已久;③清政府:腐敗懦弱;④導火線:1894年朝鮮東學黨起義9、甲午中日戰爭的過程戰爭階段主要戰役愛國將領對戰爭進程的影響1894—1895豐島戰役標志戰爭爆發平壤戰役左寶貴日軍占領平壤,戰火燒到中國境內黃海戰役鄧世昌互有得失,日本取得黃海制海權遼東戰役日軍占領大連、旅順等地威海戰役丁汝昌日軍戰領威海衛,北洋艦隊全軍覆沒10、《馬關條約》的內容、危害、影響《馬關條約》內容危害影響承認朝鮮獨立,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①便利日本以朝鮮為跳板侵略中國;②進一步破壞中國的領土和主權,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①《馬關條約》的簽訂,進一步把中國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②甲午戰爭的失敗,證明了洋務運動的失敗。賠款2億兩白銀大大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使列強的侵略勢力深入中國內地。日本可以在中國通商口岸設廠制造拓展了列強對華資本輸出的途徑,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戊戌維新運動的背景①民族危機加深;②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資產階級力量壯大;③維新思想的傳播戊戌維新運動的序幕、開始標志、基本內容序幕:公車上書;開始標志: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基本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舊布新的舉措;戊戌維新運動失敗的原因根本原因: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資產階級力量弱??;客觀原因:①守舊勢力很強大;②維新派缺可靠的社會基礎,沒有嚴密的組織;③把希望寄托于沒有掌握實權的皇帝身上。4、戊戌維新運動的歷史地位及影響歷史地位:戊戌維新運動是一次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影響:對于推動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新思想的傳播,起了積極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舊式官僚體制。5、義和團運動爆發的原因根本原因:《馬關條約》簽訂以后,西方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民族危機日益加劇。直接原因:反洋教的斗爭日益高漲。6、義和團運動的性質和口號性質:農民階級掀起的反帝愛國運動口號:“扶清滅洋”7、評價義和團運動評價:具有愛國的性質,反映了社會主要矛盾。①進步性:能夠爭取愛國官兵,動員民眾反帝。②局限性:盲目排外;放松對清政府反動統治的警惕?!缎脸髼l約》內容及影響內容:(1)懲辦“首禍諸臣”,涉及中央和地方大臣百余人。(2)向各國賠款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年息4厘,本息共計約9.82億兩。(3)將北京東交民巷劃定為使館區,中國人不得居住,各國可派兵駐守。(4)拆除大潔及有礙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臺,各國可在自北京至山海關沿鐵路12個重要地區駐扎軍隊。(5)禁止華北科舉考試5年,禁止中國人成立或加入任何“與諸國仇敵之會”等。影響:標志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第19課辛亥革命一、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興起1.清末“新政”(1)背景:《辛丑條約》簽訂后,清政府遭受重挫,試圖通過“新政”進行“自救”。(2)內容:在官制、軍事、商業、教育等方面進行一系列改革。(3)結果:收效甚微2.民主革命的興起和發展(1)興起eq\b\lc\{(\a\vs4\al\co1(①1894年11月,孫中山在檀香山組織興中會,走上革命道路。,②1905年8月20日,孫中山與黃興等人在日本東京創建中國同,盟會。綱領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③在中國同盟會機關報《民報》發刊詞中,孫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合稱“三民主義”。,民族主義即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民權主義即建立民國;民生,主義即平均地權。))(2)發展:組織了多次反清武裝起義,其中1911年4月27日廣州黃花崗起義影響巨大。3.預備立憲(1)背景:革命運動高漲(2)歷程:1906年,清政府宣布預備立憲。立憲派成立預備立憲公會。1908年,頒布《欽定憲法大綱》,作為制定“憲法”的準備。1911年組織“皇族內閣”。結果:清政府無誠意推行立憲,資產階級立憲派轉而支持革命。二、武昌起義與中華民國的建立1.武昌起義背景:四川保路運動爆發:1911年10月10日,新軍工程第八營打響武昌起義第一槍。結果:成立湖北軍政府。兩個月內,湖南、廣東等14省和上海紛紛獨立。清王朝的統治土崩瓦解。2.中華民國的建立(1)建立共和政體: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就職第一任臨時大總統。(2)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912年3月目的:為防止袁世凱專權;維護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地位: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3.袁世凱竊取勝利果實(1)南北議和(2)1912年2月12日,清帝遜位,清王朝統治結束。(3)1912年2月15日,袁世凱當選臨時大總統。開始軍閥獨裁統治。共和是名義上的共和。三、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1.意義:性質:開始了比較完全意義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體。(2)經濟: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勢力,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條件。(3)思想:沖破了封建主義的藩籬,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4)風俗文化:促使文化和社會風俗等方面發生新的變化。2.歷史局限(1)表現:沒有解決近代中國社會的根本矛盾,沒有完成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2)原因:缺乏一個能夠提出科學的革命綱領、能夠發動廣大民眾,以及組織嚴密的革命政黨的領導。第20課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一、袁世凱復辟帝制與護國戰爭1.袁世凱復辟帝制1915年10月,參政院召開“國民代表大會”。袁世凱接受“勸進”,當上皇帝,以1916年為洪憲元年。2.護國戰爭(1)背景eq\b\lc\{(\a\vs4\al\co1(①面對袁世凱的倒行逆施,革命黨人起而反抗。,②袁世凱稱帝,更激起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2)概況:1915年底,唐繼堯、蔡鍔、李烈鈞在云南宣布獨立,討伐袁世凱。(3)結果袁世凱取消帝制袁世凱復辟帝制失敗的原因:袁世凱復辟帝制,違背民主共和的歷史發展潮流(根本原因)。二、北洋時期的軍閥割據1.軍閥割據的形成(1)原因:北洋軍閥內部派系紛爭,難以產生一個能統御整個北洋派的人。(2)影響:各派軍閥爭權奪利,先后爆發直晥、直奉混戰。2.“府院之爭”:以黎元洪為首的總統府集團與以段祺瑞為首的國務院集團之間的斗爭。3.護法運動:護衛《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重新建立共和的民主法統。(1)成立“中華民國軍政府”,孫中山任大元帥。(3)結果:西南軍閥排擠孫中山。1918年孫中山憤而辭去大元帥之職,護法運動失敗。4.參加一戰:(1)目的:為爭取國際地位,抵制日本在華勢力的發展。(2)概況:1917年8月14日,中國向德、奧兩國宣戰,加入協約國一方參戰。(3)影響:①收回德、奧在天津、漢口的租界,撤銷兩國領事裁判權。②十幾萬名中國勞工遠渡重洋前往歐洲前線。中國勞工的巨大付出,為協約國一方取得勝利作出了貢獻。三、民國初年經濟、社會生活的新氣象1.民國初年的經濟發展(民族工業的“黃金時代”/“短暫春天”)(1)原因:①中華民國建立,掃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縛和障礙,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一定條件。②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鼓勵民間興辦實業。③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列強忙于歐戰,中國民族工業得到迅速發展④群眾性的反帝愛國斗爭(2)表現:以榮宗敬、榮德生兄弟的面粉廠和紗廠等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業迅速發展壯大。(以輕工業為主)(3)影響:民族工業的迅速發展,中國產業工人的人數急劇增加,促進了無產階級隊伍壯大,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奠定基礎(五四運動)。2.民國社會生活的新氣象改用陽歷;頒布了剪發辮、易服飾和廢止纏足的法律;革除“大人”“老爺”等清朝官場的稱呼。四、新文化運動的開展1.新文化運動的背景①政治: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統治,民族資產階級要求實行民主政治;袁世凱企圖復辟帝制;②文化:辛亥革命后民主自由平等思想進一步傳播,但袁世凱掀起“尊孔復古”逆流;③經濟: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2.興起:(1)開始: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2)主要陣地:北京大學和《新青年》雜志。(3)代表人物: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錢玄同。3.內容:①提倡民主與科學,反對專制和愚昧、迷信;②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③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4.意義:(1)動搖了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使人們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2)民主和科學的思想得到弘揚,推動中國自然科學的發展。(3)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為五四運動的爆發起了宣傳動員作用。5.局限性:由于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自身的階級和時代局限性,新文化運動中激進民主主義者對東西方文化的評價存在著絕對化傾向。一、單選題1.鴉片戰爭使得中國的社會性質發生根本改變,也改變了部分統治者對西方的認識,他們認識到了堅船利炮的重要性,開展了挽救清王朝的“自救運動”。該運動是A.“開眼看世界” B.洋務運動 C.戊戌變法 D.清末新政2.“把能給我們大英帝國帶來無限利益的大批商品,全部給予銷毀!這是大英帝國的奇恥大辱!我要求議會批準政府派遣遠征軍去懲罰那個極其野蠻的國家!要狠狠地教訓它!”英國借此發動的戰爭是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3.梁啟超曾提出,“民權斯固然矣,然民權非可以旦夕而成也……權之與智,相倚者也。今日欲伸民權,必以廣民智為第一義”。據此可知,梁啟超認為A.民主權利在中國難以推行 B.民主共和制是大勢所趨C.傳統封建倫理應當被拋棄 D.開民智是興民權的基礎4.1898年夏,吳汝綸為嚴復的譯著《天演論》作序,稱譽該書“與晚周諸子相上下”,但又擔心難以引起“以時文、公牘、說部為學"的一般士子的關注。據此可推知當時A.維新運動的社會基礎較為薄弱 B.新舊知識分子陣營分明C.救亡圖存的時代主題尚未彰顯 D.科舉制度改革勢在必行5.在清末維新運動中,有位思想家因其視野開闊而被稱為“盜火者”,其譯作使“物競天擇之理,厘然當于人心,中國民氣為之一變”。這位思想家是A.康有為 B.梁啟超 C.譚嗣同 D.嚴復6.“今大皇帝準將香港一島給予大英國君主……任便立法治理”,此條文出自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7.近代中國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思想的是A.林則徐 B.魏源 C.康有為 D.梁啟超8.陳旭麓在《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說到:“一批一批的中國人接受了進化論;一批一批的傳統士人在洗了腦子之后轉化為或多或少具有近代意識的知識分子。就其歷史意義而言,這種場面,要比千軍萬馬的廝殺更加驚心動魄。”當時在中國宣傳進化論思想的是著作是A.《海國圖志》 B.《孔子改制考》 C.《變法通議》 D.《天演論》9.1861年曾國藩創辦的安慶內軍械所是近代中國人最早創辦的具有先進技術的軍事工業企業,1899年晚清狀元張謇在“設廠自救”浪潮推動下,創辦的南通大生紗廠開工生產。兩者的共同之處是()A.都是晚清政府自救行為的表現 B.都促使國民經濟快速發展C.都是中國近代化的表現 D.都是近代民族資本主義企業10.侵略者將北京城分為英、俄、日、美、德、奧等幾個占領區,實行軍事統治:俄軍布告說,“遇有持槍械華人,定必即行正法;若由某房放槍,即將該房焚毀”。此次戰爭之后,清政府被迫簽訂了A.《南京條約》 B.《天津條約》 C.《北京條約》 D.《辛丑條約》11.19世紀末,先進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的重點轉向政治制度。導致這一轉變的是A.甲午中日戰爭失敗 B.戊戌變法失敗 C.義和團運動失敗 D.八國聯軍侵華12.蔣廷黻在《中國近代史》中對近代列強在華取得的某項特權這樣評價道:“在道光時代的人的目光中,不過是讓夷人管夷人。他們想那是最方便,最省事的辦法?!边@項特權是A.片面最惠國待遇 B.關稅協商權 C.居住及租地權 D.領事裁判權13.近代思想家鄭觀應在《盛世危言》中提出如下觀點:“欲公法之足恃,必先立議院,達民情,而后能張國威,御外侮……即英國而論,蕞爾三島,地不足當中數省之大,民不足當中國數省之繁,而土宇日辟,威行四海,卓然為歐西首國者,豈有他哉?議院興而民志合,民氣強耳?!边@些觀點A.堅持“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B.已經突破了“器物”的限制C.以進化論思想作為理論武器 D.借助法家思想宣傳變法理論/14.下列圖片反映的共同主題是A.反抗外來侵略 B.“中體西用” C.追求民主共和 D.“扶清滅洋”15.《二十世紀中國的崛起》指出:“一個民族的覺醒,通常要有兩個條件:第一,這個民族面對著或者經歷了以往沒有遇到過的嚴重危機,甚至整個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關頭,舊格局再也無法繼續保持下去。第二,還要這個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燒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奮起救亡,勇于變革,就可以改變目前的艱難處境?!毕铝心軌蚍从?0世紀中國“舊格局再也無法繼續保持下去”和“奮起救亡,勇于變革”的史實是A.《馬關條約》和公車上書 B.瓜分狂潮和義和團運動C.《辛丑條約》和戊戌變法 D.《辛丑條約》和辛亥革命16.中國近代史上主權喪失最嚴重、賠款數目最龐大的不平等條約是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17.下列歷史人物與歷史活動搭配正確的是A.林則徐——頒布《資政新篇》 B.洪秀全——開展洋務運動C.李鴻章——編成《海國圖志》 D.康有為——推動戊戌變法18.太平天國運動時期,提出“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為基本原則的土地制度,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社會綱領。這一綱領是A.《海國圖志》 B.《天朝田畝制度》C.《資政新篇》 D.《欽定憲法大綱》19.在《馬關條約》中,最能體現列強對華經濟侵略新特點的條款是()A.開辟內河新航線 B.在蘇杭地區開辟新口岸C.允許日本在華各口岸設立工廠 D.給予日本巨額賠款20.“英人在中國犯罪,中國官員無權過問,而由英國領事按照英國法律來審判。”英國取得這一侵略權益是通過A.《南京條約》 B.《虎門條約》 C.《天津條約》 D.《北京條約》二、單選題1.下圖是民國時期小學生使用的教科書。對此教科書編寫影響最大的是A.戊戌變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運動 D.國民革命2.下圖是《民軍起義國慶碑》,將“民軍起義”與“國慶”組合在一起紀念中國近代某次武裝起義。這次起義是A.金田起義 B.武昌起義 C.南昌起義 D.秋收起義3.下表為1913~1919年中國近代棉紡織業紗錠數量統計表。該狀況出現的原因是時間1913年1914年1918年1919年紗錠數184192544780647570658748A.官僚資本借助權力巧取豪奪 B.國民經濟建設運動的推動C.歐洲列強忙于戰爭放松侵略 D.臨時政府對經濟控制加強4.下圖基本呈現了近代前期中國工人數量整體變化趨勢,這不能反映近代前期中國工人數量變化趨勢圖A.洋務運動的足跡 B.外商企業的創辦C.民國初年實業推進的步伐 D.五四運動的影響5.“辛亥革命為2132年的歷史打了一個鐵和血鑄成的句號。只有漫長的歷史才能稱量出這個句號的真正意義和重量。”這一結論基于A.建立了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B.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國C.結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社會性質 D.結東了君主專制制度6.如圖是民國初年中國面粉業生產能力比重變化圖。該圖反映了A.外國資本主義企業數量增加 B.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快速發展C.輕重工業比例失調 D.自然經濟逐漸解體7.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短暫春天”出現在A.鴉片戰爭后 B.抗戰期間 C.甲午戰后 D.一戰期間8.陳獨秀在《新青年》中指出:“要擁護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對孔教,禮法,貞節,舊倫理,舊政治;要擁護那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舊藝術,舊宗教;要擁護德先生又要擁護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國粹和舊文學?!庇纱丝梢娝岢獳.民主與科學 B.兼容并包 C.君主立憲 D.尊孔復古9.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和科學的旗幟,其根本目的是A.批判和否定傳統儒學 B.將西方文化系統地介紹到中國C.以俄為師,宣傳馬克思主義 D.思想啟蒙,鞏固共和制度10.“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輟于涂,士露于野。徒以國體一日不決,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義于前,北方諸將,亦主張于后?!偲谌嗣癜捕?,海宇乂安,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边@一段文字最有可能出自A.孫中山《民報》發刊詞 B.宣統帝退位詔書C.陳獨秀《敬告青年》 D.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綱領11.1911年,上海擁有絲廠48家,絲車13738臺:19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