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1頁
《庖丁解牛》-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2頁
《庖丁解牛》-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3頁
《庖丁解牛》-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4頁
《庖丁解牛》-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作者:八音魔琴庖丁解牛《莊子·養生主》學習目標1.了解作者生平、作品、思想;2.疏通文意,積累詞語;3.掌握庖丁解牛技藝經歷的三種境界4.體會寓言的寓意。知人論世走進莊子

莊子其人

莊子其著

莊子其想中文名:莊周別名:莊子職業: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生活年代:戰國時期國籍:宋國主要成就

:道家學說的主要創始人及發揚者

“莊子哲學”思想體系代表作品

:《莊子》性情追求性情曠達,追求絕對的自足自得的主觀精神境界。莊子其人

《莊子》是莊周和他的門人以及后學者的著作,因莊子曾隱居南華山,又稱《南華經》,是著名的經典著作。現存33篇,分為內篇、外篇和雜篇。內篇共7篇,是莊子本人所作,是全書的精華部分。

外篇15篇,是內篇的補充和發揮,對丑惡現實的憤慨表現的更為強烈;

雜篇共11篇,是莊子后學對莊子思想的繼承和發揮。

“庖丁解牛”是《莊子·養生主》里的一則寓言。題目是后來加的。《養生主》選自內篇,是莊子宣揚其養生之道的文章,其中引入了《庖丁解牛》的寓言加以論證:人處世間,只有像庖丁那樣,順應自然,避開一切矛盾,“以無厚入有間”才能“保身”“全生”。莊子其著

其文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魯迅《漢文學史綱要》文章想像力很強,文筆變化多端,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諷刺的意味。莊子的思想

一、批判現實社會。他對現實有深入的觀察,所以批判起來一針見血,常給予無情的揭露和尖銳的嘲諷,極端蔑視禮法權貴。批判儒家、墨家參與政治,對其“仁義”也加以嘲諷。

二、向往自由。他不滿現實,但又無力改變,非常苦悶,以至消極厭世。為擺脫煩惱,他一方面主張順應自然,另一方面追求精神上的絕對自由,幻想在亂世中保全自己,不與現實發生沖突和矛盾,忘掉現實世界,甚至忘掉自己的存在,達到“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的境界。

三、提出辨證法——相對主義。認為一切事物都是相對的、變化的,甚至認為是非也是相對的,于是由辯證法陷入了相對主義。標題中的“解”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用“宰”或“殺”?

“庖丁之解牛,伯牙之操琴,羿之發羽,僚之弄丸,古之所謂神技也。

——清·龔自珍《明良論四》題整體感知識記字音邊看視頻聽朗誦邊標出不懂的字音

庖丁解牛《莊子·養生主》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yǐ),砉(xū)然向(xiǎng)然,奏刀騞(huō)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hé)至此乎?”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xì),導大窾(kuǎn),因其固然,技(zhī)經肯綮(qìng)之未嘗,而況大軱(gū)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于硎(xíng)。彼節者有間(jiàn),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于硎。雖然,每至于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huò)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一、解牛之美(1)

二、解牛之道(2-3)

三、解牛之悟(4)

劃分結構,理清思路文本研讀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實詞:1.所觸、所倚、所履、所踦:所+動詞=名詞性結構,所觸到的地方、所依靠的地方、所踩的地方、所抵的地方2.向:通“響”。3.中音:合乎音律。4.會:節奏一、解牛之美(1)動作:(2)聲音:

手觸,肩倚,足履,膝踦——舞蹈化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音樂化精彩絕倫

通過對庖丁解牛時動作、聲音和節奏的生動描寫,運用大膽的夸張和生動的比喻逼真的再現了解牛的全過程,解牛技藝高超,動作嫻熟,給我們一種藝術的享受。將一個“下里巴人”的事情變成

“陽春白雪”

作者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來描寫“解牛”場面?二、解牛之道——庖丁的“解牛經”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文學常識:謚號:對死去的人,按其生平事跡進行評定后,后世給予或褒或貶或平的稱號,始于西周。官謚:褒;貶;平私謚廟號:祖,宗。如:唐太宗年號: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如乾隆,康熙,嘉靖實詞:蓋:①通“盍(hé)”,何,怎樣。

②兼詞,何不,如“盍去之?”

文惠君的這句話有什么作用?①

借文惠君的提問過渡到下文。②

贊嘆:通過文惠君的贊嘆,展現了庖丁技藝的高超。

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1、道:事物發展的規律2、進:超過第一層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1、未嘗:未曾2、遇:回合、接觸3、神欲:精神4、乎:于

4、天理:古:天然結構;今:常指天然的道理

5、批:擊入

6、郤:縫隙

7、導:順著

、循著

動詞:沿襲

如因循守舊8、因

①根據,憑借,依照(本文意思)介詞②隨著

③趁

④通過,經由7、固然:本來的樣子8、技經肯綮:筋脈經絡相連的地方和筋骨結合的地方切中肯綮:正好切中事情的關鍵。

第二層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于硎。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于硎。視為止,行為遲。1、歲、月:名詞作狀語,每月,每年

2、族:普通的,眾

3、折:斷,用刀砍斷骨頭4、發:出來

5、硎:磨刀石5、間:間隙6、

無厚:很薄

7、恢恢乎:很寬綽的樣子8、游刃有余:比喻有實際經驗,技術熟練高超,做事輕而易舉。辨析:與得心應手的區別:得心應手更側重內心想法與行為的聯系游刃有余更側重經驗足,熟練9、是以:因此橫向對比:說明“有道”和“無道”的不同,強調“道”的重要。第三層雖然,每至于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1、雖然:雖然如此2、族:筋骨交錯的地方3、為:動詞,做,下刀。4、怵然為戒:小心翼翼的提高警惕5、行為:古,動作因此;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現在外面的活動5、謋然:擬聲詞,嘩啦一聲

6、委:散落。如:花鈿委地無人收7、為之:為此8、躊躇滿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滿意足的樣子。現在用指對自己取得的成就得意洋洋。9、善刀而藏:善,拭。善刀:把刀擦干凈。將刀擦凈,收藏起來。比喻適可而止,自斂其才。

第四層探討庖丁的“解牛經”——庖丁解牛的技術為何如此高超?

提示:可從追求目標、成長階段、解牛經驗、解牛態度等方面來談。奮斗目標道(自然規律)成長階段三個階段解牛經驗依乎天理因其固然解牛態度怵然為戒始臣之解牛之時:目有全牛三年之后:目無全牛方今之時:游刃有余不懂規律認識規律運用規律三個階段莊子文章特色一:比喻以一個個具體生動的形象,把深奧而抽象地哲理表達的淺顯易懂。

具體形象深刻道理

庖丁解牛的技藝經歷了哪三種境界?

王國維《人間詞話》“人生三境界”

臣之所好者,道也——

三年之后到方今之時——以神遇而不以目視——

游刃有余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不畏艱難,目標高遠堅定不移,孜孜以求千錘百煉,終成正果異曲同工庖丁解牛技術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其一,對“道”的追求超過了對技術的追求(“進乎技矣”)。他不停留在掌握具體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規律。其二,不懈實踐,在反復實踐中積累經驗,探求規律,運用規律。其三,謹慎小心,尊重規律。“每至于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從來不驕傲大意。結論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1.代詞:她、他、它如: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捕蛇者說》2.疑問代詞:哪里如:沛公在焉?3.副詞:反問,怎么

如:焉知來者不如今?4.助詞:了,呢(本文意思)5.兼詞:于之。如:風雨興焉6.用于句尾,表示疑問或感嘆三、解牛之悟焉文惠君聽了庖丁的“解牛之道”后,說自己懂得了“養生之道”,那二者有什么聯系呢?1、文惠君悟道——養生之道

牛體的復雜

刀用解牛之道用解牛之法

庖丁解牛之道:順著牛天然的結構,在空隙處下刀,不勉強硬砍。文惠君感悟的養生之道:順應自然,尊重規律,回避矛盾,就能保全性命,養護精神。

比喻復雜社會比喻人比喻比喻養生之道處世之理相通之處:順應自然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養生主【譯文】

我們的生命是有限度的,而知識是沒有限度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就會疲憊不堪了。那么,追求知識的人們,只能(弄得自己)疲憊不堪罷了。做好事不要追求名聲,做壞事不要遭到刑罰。順其自然之理以為常法,就可以保護生命,保全天性,可以養護身體,可以享盡天年。

所謂“養生之道”是指,在人類社會錯綜復雜的矛盾中把握其規律借以自我保護的方法。在險惡的現實環境中,人們只有像庖丁那樣把握了社會的肌理,小心謹慎,才能夠成功地避開各種難解的矛盾,使自己免于遭受傷身與勞神的困擾,從而達到保身、全生、養親、盡年的目的。時代背景莊子生活的戰國時期,是一個動蕩的年代,舊的經濟結構被破壞,舊貴族階級沒落,社會動亂,民不聊生,身處亂世的人們對人生、對前途充滿了迷茫,士人學子們為了推行自己的學術見解孜孜不倦地游走四方。此時生活在貧困邊緣的莊子,對自己所處的那個時代的殘酷性有著比常人更直觀更清醒的認識。仲尼既沒之后,田氏取齊,六卿分晉,道德大廢,上下失序。至秦孝公,捐禮讓而貴戰爭,棄仁義而用詐譎,茍以取強而已矣。夫篡盜之人,列為侯王;詐譎之國,興立為強。……暴師經歲,流血滿野;父子不相親,兄弟不相安,夫婦離散,莫保其命,湣然道德絕矣。2、學生悟道——養生之道如果把課文標題改為《庖丁論人生》,我們能從文中讀到哪些人生之道?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臣以神遇不以目視——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以無厚入有間——每至于族……行為遲,動刀甚微——善刀而藏之——了解規律,掌握規律抓住本質,用心處事順其自然,不強求避開鋒芒,從長計議以己之利攻彼之弊不莽撞,謹慎行事收斂鋒芒,低調做人依理謹行藏鋒這則故事對我們的啟示1、反復實踐,不斷積累,就能認識和掌握事物的規律。2、面對困難,不應逃避,應勇于面對。3、要熱愛本職工作。4、反復練習,就熟能生巧。5、做事要循序漸進。擴展延伸儒家的回應:儒家熱衷于重建社會秩序,企圖以道德禮制重整人心,克制當時人們泛濫的私欲。所以孔子不斷教人去追求仁義,成為君子,目的皆是希望重現一個和諧的理想社會。背景:春秋戰國----紛亂的時代

道家的回應:道家所關心的,卻是人處于亂世之下如何立身處世而自保。道家主張既然萬事萬物皆擺脫不了自然規律而變化,所以人也必須遵照自然規律而生活。道家的終極關懷是于亂世中找尋個人的自我救贖,自保全生的方法,具有強烈的個人主義色彩。儒家和道家的比較儒家所重的是群體社會。道家所關懷的是個人。

這種思想在一定意義上陶冶、培育和豐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它可以教人們忘懷得失、擺脫利害。超脫種種庸俗無聊的現實計較和生活束縛,或怡然自適,與活潑流動、盎然生意的大自然融為一片,從中獲得生活的力量和生命的意趣,從而撫慰人們心靈的創傷和生活的苦難,這也正是中國歷代士大夫知識分子在巨大的失敗和不幸之后,并沒有真正毀滅,而更多的是保存生命,堅守節操,卻隱逸自適,以山水自娛,潔身自好的道理。

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個行業都有翹楚,他們通過孜孜不倦的學習和練習,在行業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績,正如文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