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之死(上課)_第1頁
項羽之死(上課)_第2頁
項羽之死(上課)_第3頁
項羽之死(上課)_第4頁
項羽之死(上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項羽之死司馬遷學習目標一、積累文言詞語、句子。二、分析故事情節,掌握紀傳體文學的寫作手法。三、分析文章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歸納人物性格特征。

《項羽之死》音頻誦讀

研讀課文,疏通大意

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于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原文名詞作動詞,本指軍壘,此處為設營駐守名詞作狀語,在夜里省略句撼動、拔起超過情緒激昂

翻譯:項王的軍隊駐扎在垓下,士兵很少,糧食耗盡。漢軍以及各個諸侯的軍隊把他們重重圍困起來。項王夜晚聽到漢軍在四面都唱起了楚歌,大吃一驚道:“漢軍把楚人都征服了嗎?他們那邊楚人為什么那么多呀!”項王于是起來,在帳中飲酒。有一位美人名字叫虞,常常受到(項王)寵幸而跟隨(他);有一匹駿馬名字為騅,(項王)常常騎著它。在這種情形下,項王就慷慨地唱起了悲歌,自己做了一首詩為:“我的力量可以撼動山河啊我的氣勢舉世無匹,天時不利啊我的名騅也失去了奔馳的雄姿。名騅不能奔馳啊我無可奈何,虞姬啊虞姬,我們即將永離,我又將如何!”(項王)連唱數遍,虞美人(也)應和他(一起唱)。項王的眼淚一行行落下,左右的軍士都流淚了,沒有人能夠(忍心)仰視(他)。第一段寫垓下被圍的困境。

于是項王乃上馬騎[jì],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余人,直夜潰圍南出,馳走。平明,漢軍乃覺之,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jì]追之。項王渡淮,騎[jì]能屬者百余人耳。項王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紿曰“左”。左,乃陷大澤中。以故漢追及之。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jì]。原文定語后置句古同“詒”,欺騙;定語后置句名詞作狀語,向南名詞作動詞:向東行

在這種情形下,項王于是上馬獨騎,部下的八百多名壯士騎馬隨從,當夜從南面突圍殺出,疾馳而逃。天快亮的時候,漢軍才覺察到這種情況,派騎兵將領灌嬰帶領五千騎兵追趕他們。項王渡過淮河以后,能夠跟上的騎兵只有一百多人了。項王到達陰陵縣,迷失了道路,詢問一個農夫,農夫欺騙(他們)說:“往左走。”(項王的軍隊)往左走了,就陷入大片沼澤之中。因此之故,漢軍追上了他們。項王于是又帶兵向東跑,到了東城縣,(此時)只剩下二十八騎了。翻譯

漢騎追者數千人。項王自度不得脫。謂其騎[jì]曰:“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余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今日固決死,愿為諸君快戰,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原文定語后置句抵擋打敗臣服使動用法必定痛快戰勝突破包圍

翻譯:而漢軍的騎兵追上來的有數千人。項王自己忖度不能脫身。(就)對他的騎兵們說:“我起兵到現在八年了,親身參加了七十多場戰爭,所遇到的(對手)都被(我)擊破了,所打擊的(敵人)都臣服了,(從來)不曾失敗過,于是(我)雄霸天下。然而今天我最終困在此地,這是上天要讓我滅亡,不是(我的)作戰能力有過錯。今天(我)本來必死(無疑),(但是)我愿意為各位痛快決戰,一定要三次戰勝他們,為各位突圍,斬將,砍旗,令各位知道是上天要讓我滅亡,不是(我的)作戰能力有過錯。”

第二段寫項羽從垓下突圍成功到再次被困東城的過程。

乃分其騎[jì]以為四隊,四向。漢軍圍之數重。項王謂其騎[jì]曰:“吾為公取彼一將。”令四面騎[jì]馳下,期山東為三處。于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遂斬漢一將。是時,赤泉侯為騎[jì]將,追項王,項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里。與其騎[jì]會為三處。漢軍不知項王所在,乃分軍為三,復圍之。項王乃馳,復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復聚其騎[jì],亡其兩騎[jì]耳。乃謂其騎[jì]曰:“何如?”騎[jì]皆伏曰:“如大王言。”原文約定山的東面瞪大眼睛怎么樣同……一樣服氣

翻譯:于是(項王)把他的騎兵分成四隊,向四面(殺出)。漢軍重重包圍了他們。項王對他的騎兵說:“我為你拿下他們的一位將官。”(項王)命令四面的騎兵疾馳退下,約定在山的東面會合為三處。在此情況下,項王大聲呼喊,騎馬飛奔而下,(所到之處)漢軍都紛紛潰散,于是斬了漢軍一將。這時,赤泉侯為(漢軍)的騎兵將領,追趕項王,項王怒目喝斥他,赤泉侯人馬都受到了驚嚇,后退了數里。(項王)與他的騎兵們聚集為三處。漢軍不知道項王在哪里,于是把軍隊分為三部分,再次圍困了他們。項王于是騎馬疾馳,又斬了漢軍一個都尉,殺了數十上百人,(項王)再次聚集自己的騎兵,楚軍僅僅折損兩人而已。于是項王對他的騎兵們說:“怎么樣?”眾騎兵都服氣地說:“正如大王所說的那樣。”第三段寫項羽的東城潰圍之戰。

于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檥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常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原文土地方圓沒有用來……的方法賓語前置;為,語助詞狀語后置阻擋,攔截省略句稱王

翻譯:在此情形下,項王就想東渡烏江。烏江的亭長攏船靠岸等候,(他)對項王說:“江東雖然小,土地方圓(尚有)千里,民眾(也有)數十萬人,也足以稱王了。希望大王趕緊渡江。現在只有我有船,漢軍到了(之后),沒有辦法渡江。”項王笑著說:“上天要讓我滅亡,我渡江還有什么用呢!況且我和八千江東子弟(一起)渡江向西(征戰),現在沒有一個人東還,縱使江東的父兄輩們憐惜(我)而讓我稱王,我有什么面目見他們呢?縱然他們不說,我難道就不于心有愧嗎?”(項王)接著對亭長說:“我知道您是一個年高有德之人。我騎這匹馬五年了,所遇到的(馬)沒有能戰勝它的,(它)曾經一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殺它,把(它)送給您。”

乃令騎[jì]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項王身亦被十余創。顧見漢騎[jì]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項王也。”項王乃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乃自刎而死。原文懸賞省略“以”

翻譯:(項王)于是命令騎兵們都下馬步行,手持短小輕便的武器接著戰斗。只有(項王)籍所殺的漢軍(超過)數百人。項王也身受十幾處重傷。回頭看見漢軍的騎司馬呂馬童,說道:“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嗎?”馬童面對項王,(把項王)指給王翳說:“這就是項王。”項王就說:“我聽說漢軍用千金和封邑萬戶懸賞我的人頭,我送給你個人情吧。”(說完話,項王)就自刎而死了。

最后一段寫項羽自刎烏江。用四字短語概括出文中敘寫的幾個主要場面情節梳理垓下之圍東城快戰烏江自刎

理解人物形象歸納人物性格特征垓下之圍四面楚歌霸王別姬驚—起︱飲︱歌—泣優柔寡斷多愁善感兒女情長東城快戰

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勝利???三次突圍行動第一次:馳走,渡,迷,問,陷第二次:引,至,自度,謂曰第三次:大呼、馳下、斬將,嗔目叱之,弛,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亡兩騎,謂曰東城快戰

三次突圍行動

勇猛善戰

氣概豪爽

缺乏謀略

極度自負拒渡贈馬賜頭知恥重義心地仁善視死如歸場面人物表現描寫手法人物形象垓下之圍東城快戰烏江自刎驚、起、飲、歌、泣多情善感潰圍、快戰、斬將嗔目而叱天之亡我,非戰之罪!勇猛無敵自負自大笑答、賜馬、“吾為若德”贈頭、自刎知恥重義視死如歸神態動作語言映襯動作神態語言神態/動作語言/對比

劉邦對項羽的評價

夫運籌帷帳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房(即張良)。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選自《史記.高祖本紀》

司馬遷對項羽的評價

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

《史記·項羽本紀》

自夸功勞,逞個人才智,卻不效彷古人,自以為霸王之業已成,想憑借武力來征服和治理天下,經過五年戰爭,終于使自己國家滅亡了,自身死在東城,卻仍然不覺悟,更不責備自己,那就錯了。竟然稱說“上天要滅亡我,不是我用兵的過錯”,難道不荒謬嗎?今人評項羽這是一個英雄的時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劉邦是英雄,項羽是英雄,韓信是英雄,張良、陳平、蕭何、樊噲,這些人也都是英雄。只不過他們是不同的英雄而已。項羽是本色英雄,他所表現的是自己的英雄本色,是沒有遮掩顧忌、不計利害成敗地把它表現出來,因此在“成者王敗者寇”這樣一種歷史傳統中,項羽依然能得到人們的憑吊和同情。——易中天

司馬遷是把項羽當作悲劇英雄來描寫的,他有英雄的氣魄和行為,但更重要的是,他的“自矜功伐”導致了他的悲劇。對項羽這個人物,尤其是項羽該不該過江東,歷來意見不一。就這一問題,你有何看法?

你是如何看待項羽這個人物形象的?

項羽在人性上的缺點決定了他注定要失敗的,在《鴻門宴》中我們似乎就已經看到了故事的結局。但是在項羽的身上也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激情澎湃,人性張揚中的那種痛快淋漓。也許這就是埋藏在人類心中最本質的沖動與渴望。

項羽在烏江邊上這一刎,是他人生的精華,是人性的精華,是絕世壯烈的英雄主義的精華。項羽用自己的死讓自己在一生中波瀾壯闊的高潮中謝幕,完美的謝幕。

所以,項羽是一個真英雄,讓我們崇拜。驍勇善戰有勇無謀將軍身份豪俠義氣暴虐之手婦人心腸英雄氣短兒女情長天命還是人為?夏日絕句[宋]李清照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如果再給項羽一次機會他會成功嗎?

題烏江亭[唐]杜牧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絕句[宋]李清照霸氣震神州,凌云志未酬。烏江夜若渡,兩漢不姓劉。如果再給項羽一次機會,他會成功嗎?

3、《詠項羽

》(唐)于季子

北伐雖全趙,

東歸不王秦。空歌拔山力,

羞作渡江人。

4、《絕句》李清照

霸氣震神州,凌云志未酬。烏江夜若渡,兩漢不姓劉。5、《項羽》

陸游

八尺將軍千里騅,拔山扛鼎不妨奇。范增力盡無施處,路到烏江君自知。

項羽

[宋]陸游

八尺將軍千里騅,拔山扛鼎不妨奇。范增力盡無施處,路到烏江君自知。。詠項羽

(唐)于季子

北伐雖全趙,

東歸不王秦。空歌拔山力,

羞作渡江人。再給項羽一次機會他會成功嗎?項羽的悲劇警醒我們:水能載舟,也能覆舟,失人心者不能得天下。2.要善納良言,遇事要斬釘截鐵,當斷則斷。3.要深思熟慮,不可只憑匹夫之勇。4.要善于任用人才,不可過分自負。5.生命珍貴,不可輕易放棄奮斗。

總結如何評價歷史人物:1.要有理有據;2.要將歷史人物放到其生活的時代背景中去評價;3.要在評價中獲得經驗教訓,以啟示今人。文言知識積累

1.項王軍壁垓下詞類活用2.項王則夜起3.直(當)夜潰圍南出5.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4.項王乃復引兵而東王,名詞作動詞,讓……當王東,名詞作動詞,東行

壁,名詞作動詞,駐扎夜,名詞作狀語,在夜里南,名詞作狀語,向南虛詞:之乎等漢皆以得楚乎?乎,為句末語氣詞常騎之之,為代詞指騅馬令騎將灌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