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代官職官職官制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秦朝的中央行政機關實行三公九卿制。秦王朝在確立皇帝尊號的同時,還總結了戰國以來各國的官僚制度,建立起了一套適應封建統一國家需要的中央政府機構,這就是三公九卿制度。
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即奉常、廷尉、治粟內史、典客、郎中令、少府、衛尉、太仆、宗正。三公的職責分別為:1、丞相,輔佐皇帝處理全國事務,是皇帝的助手。2、太尉,最高軍政長官,負責管理全國軍事事務,掌握軍權,戰時聽從皇帝的命令,可憑皇帝的符節調動軍隊。3、御史大夫,主要管理記事、監察,其地位相當于副丞相,地位低于丞相和太尉,丞相和太尉品秩為一萬石,御史大夫品秩為二千石。主要職責是管理圖籍、奏章,監察文武百官。御史大夫下設御史中丞;侍御史,彈劾中央和皇宮一切事;監御史,中央派到地方各郡負責監督郡守的御史。三省六部制: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官制。它初創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襲未改。三省指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指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轄四司,共為二十四司。在發展過程中,組織形式和權力各有演變,至隋,才整齊劃一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審核與貫徹執行。各不同時期的統治者做過一些有利于加強君主專制的調整和補充。官職官制宰相封建時代對君主負責的人稱為宰相,其位置大致相當于今天的"總理"或"首相"學士文學之士,主管典禮、編纂、撰述等事務博士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太師指兩種官職,其一,古代稱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其二,古代又稱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為“東宮三師”尚書最初是掌管文書奏章的官員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貴者謂“上卿”軍機大臣清代輔佐皇帝的政務機構。任職者無定員,一般由親王、大學士、尚書、侍郎或京堂兼任,稱為軍機大臣參知政事簡稱“參政”。是唐宋時期最高政務長官之一,與同平章事、樞密使、框密副使合稱“宰執”宋代范仲淹、歐陽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職。御史本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職位僅次子丞相,主管彈劾、糾察官員過失諸事。樞密使樞密院的長官。唐時由宦官擔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擔任,樞密院是管理軍國要政的最高國務機構之一,樞密使的權力與宰相相當,清代軍機大臣往往被尊稱為“樞密”左徒戰國時楚國的官名,與后世左右拾遺相當。主要職責是規諫皇帝、舉薦人才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職名稱。是輔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漢代稱大司馬士大夫舊時指官吏或較有聲望、地位的知識分子。太史西周、春秋時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書、策命諸侯卿大夫、記載史事,兼管典籍、歷法、祭祀等事長史秦時為丞相屬官,如李斯曾任長史,相當于丞相的秘書長。侍郎初為宮廷近侍。東漢以后成為尚書的屬官。唐代始以侍郎為三省(中書、門下、尚書)各部長官(尚書)的副職地方官職:
大政區稱郡、州或稱省,長官分別稱郡守、太守(或刺史)、巡撫。基層政權稱縣,縣官稱縣令或知縣,間乎大政區和縣之間高州(或府),長官稱知州(知府)。九卿三公
卿和公都是官職名稱。據歷史記載,西周時期周王朝及諸侯都有卿,分上中下三級。戰國時期,不少國家沿用。上卿是當時最高的官職。九卿:
九卿之說始于秦漢,指的是太常、光祿勛、衛尉、廷尉、太仆、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九個官職。三公:
周時以司馬、司徒、司空為三公,
西漢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馬)、御使大夫(大司空)為三公。
到東漢時,名稱有所改變,指太尉、司徒、司馬。
三公又叫"三司",共同負責軍政事務。古代官職1、《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2、《張衡傳》:“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3、《張衡傳》“大將軍鄧騭奇其才”4、《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5、《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我因惡了高太尉,生事陷害,了一場官司。”6、《鴻門宴》:“沛公已出,項王使都尉陳平召沛公。”7、《出師表》:“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8、《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9、《孔雀東南飛》:“直說太守家,有此令郎君。”課本官職猜猜看:【丞相】是封建官僚機構中的最高官職,是秉承君主旨意綜理全國政務的人。簡稱“相”。相當于現在國務院總理。自從戰國時期設立丞相,一直到明太祖廢除丞相制度,時間跨度長達一千六百年之久。
【尚書】
最初是掌管文書奏章的官員。隋、唐后確定六部為吏、戶、禮、兵、刑、工,各部以尚書、侍郎為正副長官。相當于現在各國家部委的部長。吏部尚書:掌管全國文武官吏考核賞罰。相當于人事部長。戶部尚書:管土地戶口、賦稅財政等事。相當于財政部長。禮部尚書:主管禮儀、祭祀、學校、科舉和外事活動。相當于中央宣傳部部長兼外交、教育、文化部長。兵部尚書:統管全國軍事。相當于軍委副主席兼國防部長。刑部尚書:掌管全國司法和刑獄,相當于現在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和最高人民檢察院院長。工部尚書:掌管全國屯田、水利、土木、工程、交通等。職位相于農業部、水利部、建設部等各部部長。【大將軍】
先秦、西漢時是將軍的最高稱號。如漢高祖以韓信為大將軍,漢武帝以衛青為大將軍。魏晉以后漸成虛銜而無實職。明清兩代于戰爭時才設大將軍官職,戰后即廢除。【御史】
原來是負責記錄的史官、秘書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主管彈劾、糾察官員過失諸事。韓愈曾任監察御史。(烏臺詩案---何正臣)【太尉】
元代以前的官職名稱。是輔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漢代稱大司馬。宋代定為最高一級武官。(高俅)【都尉】職位次于將軍的武官。【侍中】原為正規官職外的加官之一。因侍從皇帝左右,地位漸高,等級超過侍郎。魏晉以后,往往成為事實上的宰相。【侍郎】初為宮廷近侍。唐后侍郎為各部尚書的副職。【長史】秦時相當于丞相的秘書長。兩漢后成為將軍的幕僚之長。【參軍】最初是丞相的軍事參謀。隋唐以后逐漸成為地方官員,如杜甫曾任華州司功參軍,白居易曾任京兆府參軍。【司馬】
各個朝代所指官位不盡相同。戰國時為掌管軍政、軍賦的副官。隋唐時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屬官。(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知府】地方行政長官,總管州、縣事務。相當于省長。【知州】地方行政長官。相當于市長。【知縣】地方行政長官。相當于縣長。
【刺史】州郡最高軍政長官。相當于省(市)長兼省(市)軍區司令員。(后刺使榮舉臣秀才。)【巡撫】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為省級地方長官,地位略次于總督。【太守】戰國稱郡守,漢改太守,為一郡的最高行政長官。相當于現在的市長。(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教頭】宋代軍中教練武藝的軍官。【提轄】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訓練軍隊、督捕盜賊等事務。【主薄】掌錢糧、戶籍。相當于糧食局長或戶籍局長。(遣丞為媒人,主簿通語言)【押司】宋官署名吏(低級公職人員)員職稱。經辦案牘等事。視事:任職。下車:官吏初到任。
解褐:脫去粗布衣服,喻入任為官。口訣二、古代官職1.常見的官職爵位名【皇帝】這可是最常用的名詞之一了,這兩年播放了多少描寫皇帝的電視劇呀!你知道它是怎么來的嗎?原來,秦王嬴政統一六國之后,王綰、李斯等根據傳說中的三皇的名稱,上尊號為秦皇。嬴政決定兼采帝號,稱為皇帝,意思是他的功德可以和"三皇五帝"相提并論。從此,歷代封建君主都稱皇帝,俗稱皇上。【太上皇】秦始皇追尊稱他的父親莊襄王為太上皇;漢高祖劉邦尊稱他的父親太公為太上皇,也尊稱為"上皇"。歷代皇帝未死時即傳位于太子,也就自稱太上皇。【駙馬】駙馬最早只是一個官職,漢代武帝時設置駙馬都尉,意思是掌副車之馬,原為近侍官的一種,多由宗室及外戚、諸公主的子孫充任。魏晉以后,皇帝的女婿照例加此稱號,簡稱為駙馬,但并不是實際的官職,清代時則稱為"額附"。【爵位】即爵、爵號,是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舊說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種爵位,后代爵稱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時而異。如漢初劉邦既封皇子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為王,彭越為梁王,英布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為陳王;唐郭子儀被封為汾陽郡王;清太祖努爾哈赤封其子阿濟格為英親王,多鐸為豫親王,豪格為肅親王。再如宋代寇準封萊國公,王安石封荊國公,司馬光為溫國公;明代李善長封韓國公,李文忠封曹國公,劉基封誠意伯,王陽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國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鴻章封一等肅毅伯。【宰相】封建時代對君主負責的人稱為宰相,其位置大致相當于今天的"總理"或"首相"。宰是主持,相是輔助的意思。歷代都另有正式的官名,其職權大小以及行使權力的方式都有所不同。封建時代民間常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來描述宰相的地位,但一般的說,由于君主集權的加重,宰相的權力也隨之而減輕,這其中最為典型的是明朝。明代為了防止權臣篡位,廢除丞相而以內閣大學士協助皇帝處理政務,后來大學士成為事實上的宰相。【丞相】
是封建官僚機構中的最高官職,是秉承君主旨意綜理全國政務的人。有時稱相國,常與宰相通稱,簡稱“相”。如《陳涉世家》:“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廉頗藺相如列傳》:“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學士】在古代學士不是指學位而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官名。魏、晉時征文學之士,主管典禮、編纂、撰述等事務,通稱學士。因所屬機關不同,職權各異。有主管撰述的,如北齊文林館學士,唐代的集賢院學士等;有專為皇帝侍講、侍讀的,還有草擬奏令、參與機密的。宋代的觀文殿、資政殿、端明殿學士與大學士是專門為那些需要禮遇的大臣或文學之士而設,全時虛銜,而明、清兩代的殿閣學士實際上掌治著宰相的職權,這是歷代地位最高的"學士"了。【博士】博士同樣是官名。六國時諸子、詩賦、術數、方技都設有博士,秦、漢兩代都沿襲了這一官司職。西漢時屬太常,稱太常博士,漢武帝建元五年設五經博士,晉代設國子博士,唐代有太學國子諸博士和律學博士、算學博士等,都為教授官,與職掌禮儀的太常博士不同。明、清兩代有國子博士,太常博士,而以五經博士為孔孟及儒家諸族的世襲官,博士中不乏著名的文學家和學者,如唐代的韓愈就是貨真價實的國子博士。
【太醫】周官中設醫師,主管醫務政令。秦、漢兩代設太醫令丞。漢代初期屬太常寺,后來改屬少府。魏、晉南北朝時相沿設置。隋代設置太醫署,宋代改稱太醫局,元代又改為太醫院,明清兩代不變,其職責都沒有大的變化。后世泛指皇帝的醫生為太醫或御醫,把他“衛生部長”的職權反而忘記了。
【太師】指兩種官職,其一,古代稱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后多為大官加銜,表示恩寵而無實職,如宋代趙普、文彥博等曾被加太師銜。其二,古代又稱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為“東宮三師”,都是太子的老師,太師是太子太師的簡稱,后來也逐漸成為虛銜。如《梅花嶺記》“顏太師以兵解”,顏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師銜,故稱。再如明代張居正曾有八個虛銜,最后加太子太師銜;清代洪承疇也被加封太子太師銜,其實并未給太子講過課。【太傅】參見“太師”條。古代“三公”之一。又指“東宮三師”之一,如賈誼曾先后任皇子長沙王、梁懷王的老師,故封為太傅。后逐漸成為虛銜,如曾國藩、曾國荃、左宗棠、李鴻章死后都被追贈太傅。【少保】指兩種官職,其一,古代稱少師、少傅、少保為“三孤”,后逐漸成為虛銜,如《梅花嶺記》“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蟬脫”,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職,故稱。其二,古代稱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為“東宮三少”,后也逐漸成為虛銜。【尚書】最初是掌管文書奏章的官員。隋代始沒六部,唐代確定六部為吏、戶、禮、兵、刑、工,各部以尚書、侍郎為正副長官。如《張衡傳》:“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再如大書法家顏真卿曾任吏部尚書,詩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書,史可法曾任兵部尚書。【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貴者謂“上卿”。如《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為趙將……拜為上卿。”【大將軍】先秦、西漢時是將軍的最高稱號。如漢高祖以韓信為大將軍,漢武帝以衛青為大將軍。魏晉以后漸成虛銜而無實職。明清兩代于戰爭時才設大將軍官職,戰后即廢除。《張衡傳》“大將軍鄧騭奇其才”,鄧騭當時為漢和帝的大將軍。【參知政事】又簡稱“參政”。是唐宋時期最高政務長官之一,與同平章事、樞密使、框密副使合稱“宰執”。宋代范仲淹、歐陽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職。《訓儉示康》“參政魯公為諫官”,“魯公”指宋真宗時的魯宗道。《譚嗣同》“參預新政者,猶唐宋之參知政事,實宰相之職”【軍機大臣】軍機處是清代輔佐皇帝的政務機構。任職者無定員,一般由親王、大學士、尚書、侍郎或京堂兼任,稱為軍機大臣。軍機大臣少則三、四人,多則六、七人,被稱為“樞臣”。清末漢人只有左宗棠、張之洞、袁世凱等短時間地任過軍機大臣。《譚嗣同》:“時軍機大臣剛毅監斬”。【軍機章京】參見“軍機大臣”條。是軍機處的辦事人員,軍機大臣的屬官,被稱為“小軍機”。《譚嗣同》:“皇上超擢四晶卿銜軍機章京,與楊銳、林旭、劉光第同參預新政。”【御史】本為史官,如《廉頗藺相如列傳》“秦御史前書曰”,“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職位僅次子丞相,主管彈劾、糾察官員過失諸事。韓愈曾任監察御史,明代海瑞曾任南京右僉都御史。再如《記王忠肅公翱事》“公為都御史,與太監某守遼寧”,王翱當時任都察院長官。【樞密使】樞密院的長官。唐時由宦官擔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擔任,樞密院是管理軍國要政的最高國務機構之一,樞密使的權力與宰相相當,清代軍機大臣往往被尊稱為“樞密”。宋歐陽修曾任樞密副使。《〈指南錄〉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文天祥當時掌管軍事要務。語文月刊最新整理【左徒】戰國時楚國的官名,與后世左右拾遺相當。主要職責是規諫皇帝、舉薦人才。《屈原列傳》:“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職名稱。是輔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漢代稱大司馬。宋代定為最高一級武官。《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我因惡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場官司。”高太尉指高俅。【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廉頗藺相如列傳》:“拜相如為上大夫。”當時藺相如比上卿廉頗官位要低。【大夫】各個朝代所指的內容不盡相同,有時可指中央機關的要職,如御史大夫、諫議大夫等。《屈原列傳》:“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上官大夫”,一般認為是指上官靳尚。“子非三閭大夫歟?”屈原擔任的是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務的長官。《〈指南錄〉后序》:“縉紳、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指的便是御史大夫、諫議大夫等。【士大夫】舊時指官吏或較有聲望、地位的知識分子。《師說》:“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者,則群聚而笑之。”《石鐘山記》:“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訓儉示康》:“當時士大夫家皆然。”《五人墓碑記》:“郡之賢士大夫請于當道。”【太史】西周、春秋時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書、策命諸侯卿大夫、記載史事,兼管典籍、歷法、祭祀等事。秦漢以后設太史令,其職掌范圍漸小,其地位漸低。司馬遷做過太史令。《張衡傳》:“順帝初,再轉,復為太史令。”《五人墓碑記》:“賢士大夫者,問卿因之吳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長姚公也。”文起為翰林院修撰,史官,故稱太史。【長史】秦時為丞相屬官,如李斯曾任長史,相當于丞相的秘書長。兩漢以后成為將軍屬官,是幕僚之長。《出師表》:“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長史”指張裔。《赤壁之戰》:“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亂江東,為孫權長史。”【侍郎】初為宮廷近侍。東漢以后成為尚書的屬官。唐代始以侍郎為三省(中書、門下、尚書)各部長官(尚書)的副職(詳見“三省六部”條)。韓愈曾先后任過刑部、兵部、吏部的侍郎。《出師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其中董允是侍郎。《譚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見袁世凱,特賞侍郎。”袁世凱為兵部侍郎【侍中】原為正規官職外的加官之一。因侍從皇帝左右,地位漸高,等級超過侍郎。魏晉以后,往往成為事實上的宰相。《出師表》提到的郭攸之、費祎即是侍中。【郎中】戰國時為宮廷侍衛。自唐至清成為尚書、侍郎以下的高級官員,分掌各司事務。如《荊軻刺秦王》:“諸郎中執兵,皆陳殿下。”此指宮廷侍衛。《張衡傳》“公車特征拜郎中”,“郎中”是管理車騎門戶的官名。【參軍】“參謀軍務”的簡稱,最初是丞相的軍事參謀,如《出師表》所說的參軍蔣琬。晉以后地位漸低,成為諸王、將軍的幕僚,如陶淵明曾任鎮軍參軍,《后漢書》著者范曄曾任劉裕第四子劉義康的參軍。隋唐以后逐漸成為地方官員,如杜甫曾任右衛率府胄曹參軍、華州司功曹參軍,白居易曾任京兆府戶曹參軍。【令尹】戰國時楚國執掌軍政大權的長官,相當于丞相,如《屈原列傳》:“令尹子蘭聞之大怒。”明清時指縣長,如《促織》:“天將以酬長厚者,遂使撫臣、令尹并受促織恩蔭。”【尹】參見“令尹”條。戰國時楚國令尹的助手有左尹、右尹,如《鴻門宴》“楚左尹項伯者”,左尹地位略高于右尹。又為古代官的通稱,如京兆尹、河南尹、州尹、縣尹等。?;【都尉】職位次于將軍的武官。《陳涉世家》:“陳涉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鴻門宴》:“沛公已出,項王使都尉陳平召沛公。”【冏卿】太仆寺卿的別稱,掌管皇帝車馬、牲畜之事。《五人墓碑記》“賢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吳公”’“因之”是吳默的字。【司馬】各個朝代所指官位不盡相同。戰國時為掌管軍政、軍賦的副官,如《鴻門宴》:“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隋唐時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屬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白居易當時被貶至九江,位在州郡別駕、長史之下。【節度使】唐代總攬數州軍政事務的總管,原只設在邊境諸州;后內地也遍設,造成割據局面,因此世稱“藩鎮”。《紅樓夢》第四回:“雨村便疾忙修書二封與賈政并京營節度使王子騰。”【經略使】也簡稱“經略”。唐宋時期為邊防軍事長官,與都督并置。如范仲淹曾任陜西經略副使。明清兩代有重要軍事任務時特設經略,官位高于總督。如《梅花嶺記》“經略洪承疇與之有舊”,洪承疇降清后曾任七省經略,駐扎江寧。【刺史】原為巡察官名,東漢以后成為州郡最高軍政長官,有時稱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蘇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太守】參見“刺史”條。又稱“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長官。范曄曾任宣城太守。《桃花源記》:“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孔雀東南飛》:“直說太守家,有此令郎君。”《赤壁之戰》:“與蒼梧太守吳巨有舊,欲往投之。”【都督】參見“經略使”條。軍事長官或領兵將帥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長官亦稱“都督”,相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合作建房簡易合同范本
- 衛生院員工培訓
- 陜西省石泉縣八年級生物上冊 5.2.2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教學設計 (新版)新人教版
- 火車站附近商業地產買賣合同
- 多功能車出租合同協議書范本
- 服裝零售企業品牌故事與市場推廣考核試卷
- 2024年05月4海南儋州市婦幼保健院考核招聘編外人員(一)筆試歷年專業考點(難、易錯點)附帶答案詳解
- 電氣設備在智能建筑安全防范系統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竹漿在環保型筆記本生產的技術探究考核試卷
- 礦山無人駕駛技術考核試卷
- CJ/T 123-2016 給水用鋼骨架聚乙烯塑料復合管
- 《習作:漫畫的啟示》學習任務群教學課件-課例1
- 跟著音樂游中國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廣州大學
- 傳染病預防方案與預防措施(2篇)
- 環氧地坪漆工程全施工合同范本
- 中國法律史-第二次平時作業-國開-參考資料
- 人工智能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復旦大學
- 7s辦公室管理培訓
- 股骨粗隆間骨折08023課件
- 戊烷油加氫裝置HAZOP分析報告
- 《紅樓夢》人物性格特點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