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氣體的實驗室制法_第1頁
常見氣體的實驗室制法_第2頁
常見氣體的實驗室制法_第3頁
常見氣體的實驗室制法_第4頁
常見氣體的實驗室制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考點23 常見氣體的實驗室制法i.常見氣體制備的反應原理氣體名稱反應原理收集方法氧氣2KC1O3—-一2KCl+3O2f2KMnO^K2MnO4+MnO2+O2T排水法、向上排空氣法氨氣2NH4Cl+Ca(OH)2仝CaCl2+2NH3T+2H2O向下排空氣法氫氣Zn+H2SO4—ZnSO4+H2f排水法、向下排空氣法硫化氫FeS+H2SO4—FeSO4+H2Sf向上排空氣法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T向上排空氣法二氧化硫Na2SO3+H2SO4(濃)——Na2SO4+H2O+SO2T向上排空氣法二氧化氮Cu+4HNO3(濃)Cu(NO3)2+2H2O+2NO2T向上排空氣法乙炔CaC2+2H2O—Ca(OH)2+CHKHf排水法氯氣MnO2+4HCl(濃)△MnCl2+2H2O+Cl2f向上排空氣法氯化氫NaCl+H2SO4(濃)△NaHSO4+HClf2NaCl+H2SO4(濃Na2SO4+2HClf向上排空氣法一氧化氮3Cu+8HNO3(稀)一3Cu(NO3)2+4H2O+2NOT排水法乙烯誼HsSQ.C2H50H ,A T+HQ25 燉c 1 2排水法2?實驗室制取氣體的裝置實驗室制備氣體發生裝置選擇的依據是反應物的狀態及反應條件。裝置類型裝置圖適用氣體注意事項L①試管要干燥;固-固加熱型f702、nh3等②試管口略低于試管底;③加熱時先均勻加熱再固定加強熱1_* _1

固-液加熱型或液-液加熱型-t—$Jci2、HC1等加熱燒瓶時要墊石棉網;反應物均為液體時,燒瓶內要加沸石或碎瓷片固-液不加熱型或液-液不加熱型§-it1k1有孔H2、CO2、S02、NO、no2等使用長頸漏斗時,漏斗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啟普發生器只適用于塊狀固體與液體的反應,反應不需要加熱且氣體不溶于水;使用分液漏斗既可增強裝置的氣密性,又可控制加入液體的速度氣體制備口訣氣體制備首至尾,操作步驟各有位,發生裝置位于頭,洗滌裝置緊隨后,除雜裝置分干濕,干燥裝置把水留;集氣要分氣和水,性質實驗分先后,有毒氣體必除盡,吸氣試劑選對頭;有時裝置少幾個,基本順序不可丟,

偶爾出現小變化,相對位置仔細求。3?常見氣體的除雜與干燥氣體的除雜氣體的除雜一般是指除去水蒸氣以外的雜質。關于氣體的除雜應掌握以下兩點:除雜原則。a.不損失主體氣體,即被凈化的氣體不能與除雜試劑發生化學反應;b.不引入新的雜質氣體;c.在密閉裝置內進行;d.常先除去易除的氣體。選擇除雜試劑的依據。利用主體氣體和雜質氣體性質的差異,如溶解性、酸堿性、氧化性、還原性、可燃性等。液體除雜試劑用洗氣瓶,固體除雜試劑用干燥管。常見氣體的凈化氣體所含雜質凈化劑凈化裝置02Cl2氫氧化鈉溶液劑言垂菩H2H2S硫酸銅溶液CO2HCl飽和碳酸氫鈉溶液

CO2SO2飽和碳酸氫鈉溶液洗氣瓶Cl2HCl飽和食鹽水SO2HCl飽和亞硫酸氫鈉溶液CH4乙烯溴水COco2或h2o堿石灰干燥管N2O2灼熱的銅網CO?CO灼熱的氧化銅 硬質玻璃管(3) 氣體的干燥氣體的干燥是指除去氣體中所含的水蒸氣,實質上也屬于除雜范疇(是一種特定的除雜過程);氣體干燥的關鍵是選擇干燥劑,并根據干燥劑的狀態選擇干燥裝置,常用的裝置有洗氣瓶、干燥管等。(4) 常用的氣體干燥劑類型酸性干燥劑堿性干燥劑個體)中性干燥劑(固體)常用試劑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P2O5(固體)堿石灰、CaO無水CaCl2(5)氣體干燥與除雜的順序問題一般情況下,若采用溶液作除雜試劑,則先除雜后干燥;若采用加熱法除去雜質,則先干燥后除雜。4?氣體的收集方法確定氣體的收集方法時要考慮氣體的密度、溶解性、穩定性。(1)常見的收集方法收集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氣法向下排空氣法

收集原理收集的氣體不與水反應或難溶于水與空氣不反應且密度比空氣的大與空氣不反應且密度比空氣的小收集裝置\CT^1=適用的氣體I、JNO、CH4ci2、co2、no2、so2h2、nh3(2)創新的收集裝置1.易溶于水或與水反應的氣體,如NH3、HC1、NO2等,只能用排空氣法收集。TOC\o"1-5"\h\zi iI I| 2.常溫下與O2反應的氣體(如NO)、密度跟空氣相近的氣體(如N2、CO、C2H4、C2H6等),都不能用|排空氣法收集。I I| 3.能溶于水但溶解度不大的氣體,可以用排某些飽和溶液的方法收集,如:CO2——排飽和NaHCO3I溶液;SO2——排飽和NaHSO3溶液;H2S——排飽和NaHS溶液;Cl2——排飽和NaC1溶液。4?注意集氣裝置中兩根導氣管的長短,應根據氣體的密度來分析其進氣和出氣端。5?氣體體積的測量對難溶于水且不與水反應的氣體,往往通過測量其排出水的體積來確定氣體的體積(NH3常用排CC14的方法來測體積)。讀數時,要使兩邊的液面保持水平,以消除水位差造成的誤差。常用裝置如圖所示:

尾氣處理方法對于有毒、有害、可燃、污染空氣的氣體尾氣必須進行處理,用溶液吸收或點燃使它們變為無毒、無害、無污染的物質。對于無毒、無害氣體可直接排放,如n2、o2、CO2等。吸收原則:能充分吸收氣體;不能倒吸。常見裝置吸收溶解度較小的尾氣(如Cl2等)用圖D裝置;吸收溶解度較大的尾氣(如HC1、NH3等)用圖B、C裝置;CO、H2等氣體可用點燃或收集的方法除去,用圖A、E裝置。圖D圖E圖D圖E收集式有些反應物需要防潮處理(如FeCl3、A1C13等),這時尾氣處理前必須有干燥裝置,以防止空氣中的水蒸氣進入,如圖所示。可燃性氣體可燃性氣體幾種常見氣體的檢驗可燃性氣體的檢驗—冋一火焰呈淡藍色,產物只有水—冏一火焰呈藍邑?產物只有匚2—兩—火焰晶炎藍色*產韌有£艮和水—火焰雯臺’有黑煙-可使溟水及歿性高岳螫鉀溶液褪色

酸性氣體的檢驗-1.'氣體通入石灰水石灰水先變渾濁后澄清|-阿——②氣體通人縈色石蕊弒液,試液査紅馥性氣體'-③可侯燃著的木條熄滅馥性氣體1無邑、有刺激性氣味②通人品紅溶液,紅芭褪去,再加熱又出現紅色pl無色、有刺激性U味的P體I-亟十②可便奩有濃氨水的玻璃棒產主白煙—③可使濕潤的藍色石蕊試紙鎚(3)堿性氣體的檢驗(Nitjpl無色、有剌激性氣味卜HJ—可使蘸有濃鹽酸的玻璃棒產生亙翅匚③可使濕潤的紅芭石蕊試紙變藍強氧化性氣體的檢驗無色.無味強氧化性豈體可使帶火星的木條壑強氧化性豈體廠D黃綠色、有刺激性氣味+②可使濕潤的有色布條翅色1—③可使濕潤的淀粉-KI試紙變藍I:紅棕邑、有刺激性氣味C溶于水、溶液無色但能便紫邑八蕊試液變紅可便濕潤的淀粉玉[試紙變藍點考向.考向一氣體的制備、收集與檢驗典例引領典例1 亞硝酰氯(NOC1)的沸點為一5.5°C,具有刺鼻惡臭味,在潮濕空氣中易水解,溶于濃硫酸,是有機合成中的重要試劑。某同學用如圖裝置,由NO與干燥純凈的Cl2反應制備NOC1。

a.bIT7=eMnOi水冰鹽水Cd動的網鎚NaOHX■—a.bIT7=eMnOi水冰鹽水Cd動的網鎚NaOHX■—$U4已知:①ci2沸點為一34.6°C,NO2C1沸點為一15°C②2NO+Cl2===2NOCl2NO2+Cl2===2NO2Cl回答下列問題:銅與稀硝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裝置銅與稀硝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裝置A中設計了可上下移動的;裝置中充滿氯氣后,下一步是制取NO;裝置中充滿氯氣后,下一步是制取NO,具體操作是.;E中冰鹽水的溫度銅絲,其優點是.(2)圖中實驗裝置的連接順序為a實驗時,先制取氯氣使其充滿除A、B、C外的整套裝置,目的是可低至一22C,其作用是.(4)該同學的實驗設計可能的不足之處是(4)該同學的實驗設計可能的不足之處是(答出一條即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5)若無C(用化學方程式表示)。【解析】(1)Cu被稀HNO3氧化為Cu2七稀hno3被還原成NO,根據化合價升降守恒配平即可;可上下移動的銅絲設計的目的是節約藥品,通過銅絲的拉動,可以控制反應的開始與結束。C12由氣體發生裝置a出來,連接凈化除雜裝置,先通過飽和食鹽水(d、e)除去HC1氣體,再通過濃H2SO4(b、c)除去水蒸氣,再連接反應裝置(i、j),再通過干燥管(f、g)防止空氣中水蒸氣進入導致產物水解,最后通過NaOH溶液除尾氣。由于NO易被氧化,故需先通氯氣趕盡裝置中的O2;打開止水夾目的是保證裝置暢通,使氣體順利通過,將銅絲伸入稀HNO3中即可啟動反應產生NO;NOCl的沸點為一5.5C,采取低溫冷卻的目的是液化NOC1。該實驗中先通Cl2,后通NO,部分NO會被B和C裝置上部的O2氧化,導致產物不純。題干中提示N0C1在潮濕的空氣中易發生水解,故若沒有C裝置,會發生NOC1的水解反應,得到HNO2和HC1。【答案】(1)3Cu+8HNO3(稀)===3Cu(NO3)2+2NOf+4H2O可控制反應的開始和停止(其他合理答案均可)d、e—b、c—i、jff、g—h排出裝置中的空氣打開止水夾,并將銅絲插入稀硝酸中將NOC1冷凝為液態B、C上部的空氣會將NO氧化(或E中制得的NOC1產品中可能混有少量NO2C1)NOCl+H2O===HNO2+HCl變式拓展1.某同學用如圖所示裝置制取和探究氣體(H2、o2、nh3、ci2、so2、no2)的性質。裝藥品前,應先進行的操作是 。如果用該裝置制取H2、O2、NH3,可選用的試劑組合 (填序號)。H2O2NH3①Zn、稀鹽酸KC1O3、MnO2氯化銨固體、氫氧化鈣固體②Zn、稀硫酸H2O2溶液、MnO2濃氨水、NaOH固體③Zn、稀硝酸KMnO4濃氨水、生石灰(3)題給六種氣體中,可同時采用如圖所示兩種收集裝置收集的 圖① 圖②甲、乙兩同學分別利用題給裝置制取并探究氣體的性質。甲同學利用Na2SO3固體與稀硫酸反應制取SO2,乙同學利用KMnO4和稀鹽酸反應制取氯氣。請回答下列問題:寫出Na2SO3固體與稀硫酸反應制取SO2的化學方程式: 。

若溶液A為溴水,通入SO2后可觀察到的現象 ;若溶液A為NaBr溶液,通入氯氣時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實驗證明Br2、SO2和Cl2的氧化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甲、乙兩同學想比較Cl2和SO2漂白速率的快慢,溶液A分別選取的是相同量的品紅溶液。同時制取Cl2和SO2氣體,觀察品紅溶液褪色的時間,比較褪色的快慢,該方法存在的缺陷為 兩同學還想比較Cl2和SO2漂白性的差異,還需要的操作和可能觀察到的現象 有關氣體制備實驗的分析思路考向二 氣體的凈化和尾氣處理典例引領典例1向盛有典例1向盛有h2o2溶液的試管中滴入少量濃鹽酸,經檢驗生成的混合氣體中只含有O2、Cl2、HCl和水蒸氣。將氣體通入X溶液(如圖),依據觀察到的現象,能判斷氣體中含有Cl2的是選項X溶液現象A稀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B滴有KSCN的FeSO4溶液溶液變為紅色

C淀粉KI酸性溶液溶液變為藍色rD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先變紅后褪色【解析】含氯化氫也可生成白色沉淀,不能判斷是否含有氯氣,A不選;氧氣可氧化亞鐵離子,溶液變為紅色,不能判斷是否含有氯氣,B不選;氧氣可氧化碘化鉀,溶液變藍,不能判斷是否含氯氣,C不選;紫色石蕊溶液先變紅后褪色,可知一定含氯氣,氯氣與水反應生成鹽酸和次氯酸,具有酸性和漂白性,D可選。【答案】D變式拓展2.實驗室制取下列氣體時,下列尾氣吸收方法中不正確的是Cl2的尾氣,可用NaOH溶液吸收H2S的尾氣,可用CuSO4溶液吸收SO2的尾氣,可用酸性KMnO4溶液吸收NO2的尾氣,可用H2O來吸收先除雜質后干燥;用加熱法除去雜質時,應先干燥后加熱。用洗氣瓶吸收氣體雜質時,氣流方向是長管進,短管出。用干燥管吸收氣體雜質時,氣流方向是TOC\o"1-5"\h\zi iI I大口進,小口出。I 1| (3)若氣體中含有多種酸性氣體雜質時,應先將酸性較強的雜質氣體除去,再除酸性較弱的雜質氣體。|尹點沖關■歹r為了凈化和收集由鹽酸和大理石制得的CO2氣體,從圖中選擇合適的裝置并連接。

其中連接順序合理的是A.a—a'—d'—d—e B.c—c'—d—d'—gC.b—b'—d—d'—g D.d—d'—c—c'—f某無色混合氣體可能由CH4、NH3、H2、CO、CO2和HC1中的某幾種氣體組成。在恒溫恒壓條件下,將此混合氣體通過濃h2so4,總體積基本不變,通入過量的澄清石灰水,未見變渾濁,但混合氣體的總體積減小,把剩余氣體導出后,在空氣中能夠點燃,燃燒產物不能使CuSO4粉末變色。則原混合氣體的成分是A.HCl和CO B.HC1、H2和COC.ch4和nh3 D.HCl、CO和CO23?實驗室中制取、洗氣并收集氣體的裝置如下圖所示。僅用此裝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質完成相關實驗,最合理的選項是選項a中液體b中固體c中液體A濃鹽酸MnO2飽和食鹽水B濃氨水生石灰濃H2SO4C濃硫酸Cu片NaOH溶液D稀hno3Cu片H2O4.下列關于甲、乙、丙、丁四種儀器裝置的有關用法,其中不合理的是-(D)-(D)甲裝置:可用來證明硫的非金屬性比硅強乙裝置:橡皮管的作用是能使水順利流下丙裝置:用圖示的方法能檢查此裝置的氣密性丁裝置:可在瓶中先裝滿某種液體收集NO氣體5?僅用如圖裝置可完成的實驗是一OP用濃硫酸和銅反應制SO2用Cu與濃硝酸反應制NO2用NH4C1與Ca(OH)2反應制NH3用鋅粒與稀硫酸反應制H26.室溫下用下列實驗裝置進行相應實驗,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生石艇1氧化臨生石艇1氧化臨圖1:驗證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圖2:制取干燥的NH3圖3:干燥、收集并吸收多余SO2圖4:驗證乙炔的還原性選用合適的試劑,使用甲裝置在實驗室可以制備少量h2、0選用合適的試劑,使用甲裝置在實驗室可以制備少量h2、02、A.co2、ci2、NONH3B.采用不同的通氣方法,使用乙裝置可收集h2、nh3、co、no、so2、o2、ClB.C.選用丙裝置處理尾氣,可以吸收C12、SO2、H2S、NO2、HClD.選用丁裝置可以凈化NH3(H2O)、O2(CO2)、H2(HC1)(括號內為雜質氣體)利用下圖裝置可以進行實驗并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尾氣處理尾氣處理選項實驗目的X中試劑Y中試劑A用MnO2和濃鹽酸制取并收集純凈干燥的Cl2飽和食鹽水濃硫酸B用Cu與稀硝酸制取并收集純凈干燥的NO水濃硫酸C驗證電石與飽和食鹽水反應生成的氣體的性質并收集CuSO4溶液KMnO4溶液DCaCO3和稀鹽酸制取并收集純凈干燥的CO2飽和NaHCO3溶液濃硫酸9.某同學對教材中銅與濃硫酸的實驗作出如下改進。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加熱和夾持裝置已略去)。實驗步驟:組裝儀器,檢查裝置氣密性;加入試劑,關閉旋塞E,加熱A,觀察C中溶液顏色變化;將銅絲上提離開液面,停止加熱。TOC\o"1-5"\h\z檢查虛線框內裝置氣密性的方法是 。裝置A的名稱是 ,裝置B的作用是 ,裝置D中所盛藥品是 。裝置A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實驗后,拆除裝置前,為避免有害氣體的泄漏,應當采取的操作 。實驗后裝置A中有白色固體產生,將裝置A中固液混合物緩慢轉移至盛有少量水的燒杯中,可觀察到的現象是 ,用所得溶液做焰色反應實驗時,觀察到的火焰顏色為 ;不可直接向裝置A中加水的原因是 。10.如圖是實驗室中乙炔的制取和性質檢驗實驗裝置的一部分。(1)(2)(3)寫出反應生成乙炔的化學方程式:實驗中用飽和食鹽水代替水(實際上還可以用乙醇水溶液代替水)(1)(2)(3)寫出反應生成乙炔的化學方程式:實驗中用飽和食鹽水代替水(實際上還可以用乙醇水溶液代替水),這樣做的目的是.CuSO4溶液可以除去乙炔中混有的h2s、ph3等雜質氣體,高錳酸鉀酸性溶液也可以除去這些雜質,但不能用高錳酸鉀酸性溶液代替CuSO4溶液,原因是.(4)點燃不純的乙炔氣體可能會發生爆炸,點燃乙炔前應先進行的操作是。也可在點燃前連接一個安全裝置以防止意外。如圖所示裝置中能起到此作用的是點燃前連接一個安全裝置以防止意外。如圖所示裝置中能起到此作用的是宰L宰L11.某興趣小組采用如圖裝置制取并探究SO2氣體的性質。下列實驗方案適用于圖中所示裝置制取所需SO2的是 。Na2SO3溶液與HNO3Na2SO3固體與濃硫酸固體硫在純氧中燃燒銅與濃硫酸組裝完儀器后,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是關閉活塞b, 。(3)指導老師指出應增加一尾氣吸收裝置,并幫助同學們設計了如下裝置,其中合理的是

NiioiiiSi?El1NNiioiiiSi?El1N旳N溶槪MaOFI涪液(4)該小組同學設計在試管d中加入FeCl3溶液,驗證SO2的還原性,為了驗證SO2與Fe3+發生了氧化還原反應,他們在通入足量SO2后,取試管d中的溶液,分成三份,并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A:往第一份溶液中加入KMnO4溶液,紫紅色褪去;方案B:往第二份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不變紅,再加入新制的氯水,溶液變紅;方案C:往第三份溶液中加入用稀鹽酸酸化的BaCl2,產生白色沉淀。上述方案不合理的是 ;原因是 。[直通高考%一一一:一二^1.[2019新課標III]下列實驗不能達到目的的是選項目的實驗A制取較咼濃度的次氯酸溶液將Cl2通入碳酸鈉溶液中B加快氧氣的生成速率在過氧化氫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C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加入飽和碳酸鈉溶液洗滌、分液D制備少量二氧化硫氣體向飽和亞硫酸鈉溶液中滴加濃硫酸[2017新課標I卷]實驗室用H2還原WO3制備金屬W的裝置如圖所示(Zn粒中往往含有硫等雜質,焦性沒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①、②、③中依次盛裝KMnO4溶液、濃H2SO4、焦性沒食子酸溶液管式爐加熱前,用試管在④處收集氣體并點燃,通過聲音判斷氣體純度

結束反應時,先關閉活塞K,再停止加熱裝置Q(啟普發生器)也可用于二氧化錳與濃鹽酸反應制備氯氣[2017北京卷]下述實驗中均有紅棕色氣體產生,對比分析所得結論不正確的是lx灼熱碎班瑪/紅熱木瀆濃hno5t紅熱木炭——濃HNO^①②③由①中的紅棕色氣體,推斷產生的氣體一定是混合氣體紅棕色氣體不能表明②中木炭與濃硝酸發生了反應由③說明濃硝酸具有揮發性,生成的紅棕色氣體為還原產物D?③的氣體產物中檢測出CO2,由此說明木炭一定與濃硝酸發生了反應4.[2017江蘇卷]下列制取SO2、驗證其漂白性、收集并進行尾氣處理的裝置和原理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A.制取SO2 B.驗證漂白性 C.收集SO2 D.尾氣處理5.[2016上海卷]下列氣體的制備和性質實驗中,由現象得出的結論錯誤的是選項試劑試紙或試液現象結論A濃氨水、生石灰紅色石蕊試紙變藍nh3為堿性氣體B濃鹽酸、濃硫酸pH試紙變紅HCl為酸性氣體C濃鹽酸、二氧化錳淀粉碘化鉀試液變藍Cl2具有氧化性D亞硫酸鈉、硫酸品紅試液褪色so2具有還原性廳春考答案.

變式拓展變式拓展1.【答案】(1)檢查裝置氣密性(2)② (3)H2(4)①Na2SO3+H2SO4——Na2SO4+SO2T+H2O溶液褪色2Br-+Cl2—2C1-+Br2Cl2>Br2>SO2氣體產生的速率和總量可能不同,不能用該方法比較漂白速率的快慢將褪色后的溶液分別加熱,觀察溶液顏色是否能恢復【思路分析】::恥…入.「,汽工【思路分析】守”?「丫燈冷護;.汀沖L【解析】(1)按要求組裝儀器后,應先進行氣密性檢查,然后加藥品。(2) ①中用KC103、MnO2制O2需要加熱,用氯化銨固體和氫氧化鈣固體制NH3,需要加熱,不能用圖示裝置;③中Zn與稀硝酸反應不能生成H2,用KMnO4制02需要加熱。(3) 可用圖①所示裝置收集的氣體是H2、NH3,可用圖②所示裝置收集的氣體是H2、O2,故同時可用圖①、②所示裝置收集的氣體為h2。(4)②SO2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離子方程式為Br2+SO2+2H2O——4H++2Br-+SO:;Cl2通入NaBr溶液中,離子方程式為2Br-+Cl2——Br2+2Cl-,由反應關系可知,Br2、S02、Cl2的氧化性強弱關系為Cl2Cl2>Br2>SO2。③比較Cl2和SO2漂白速率的快慢,應用控制變量法進行比較。Cl2和so2的漂白性差異在于生成的無色物質的穩定性。2.【答案】D【解析】Cl2能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NaCl、NaClO而被吸收;H2S能與CuSO4溶液反應生成CuS而被吸收;SO2具有還原性,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而被吸收;NO2與水反應生成HNO3和NO,NO仍污染環境,故NO2不能用水吸收,而是用NaOH溶液吸收。考點沖關 1.【答案】B【解析】制得的CO2中含有HC1和H2O(g)。先除HC1(用飽和NaHCO3溶液)再干燥(用濃硫酸),再用向上排空法收集。2.【答案】A【解析】根據題意可推知該混合氣體中不含堿性氣體;混合氣體中無CO2但有酸性氣體;混合氣體中的可燃性氣體不含氫元素。所以此混合氣體的成分只能是HC1和CO。3.【答案】D【解析】濃鹽酸與MnO2在加熱的條件下才能反應,A錯誤;NH3不能用濃硫酸干燥,且氨氣極易溶于水,B錯誤;濃硫酸與銅常溫下不反應,C錯誤;稀硝酸與銅反應制NO,NO難溶于水,且水能將NO2重新轉化為NO,D正確。4.【答案】A【解析】根據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比較元素非金屬性強弱,亞硫酸不是硫的最高價含氧酸,故A錯誤;橡皮管可平衡分液漏斗和燒瓶內的壓強,從而使液體順利流下,故B正確;如果裝置的氣密性良好,I、II兩側水面高度不同,否則水面高度相同,所以能檢驗裝置的氣密性,故C正確;NO不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D正確。5.【答案】D【解析】濃硫酸和銅反應需要加熱,且SO2可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A項錯誤;NO2與水反應,不能用排水法收集,B項錯誤;NH4Cl與Ca(OH)2反應制NH3需要加熱,試管口應略向下傾斜,且NH3極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項錯誤;鋅粒與稀硫酸反應不需要加熱,且H2難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D項正確。6.【答案】B【解析】銅與濃硫酸反應需要加熱,A錯誤;濃氨水遇生石灰放出氨氣,氨氣可以用堿石灰干燥,B正確;收集不到干燥的二氧化硫氣體,因為二氧化硫不能用堿石灰干燥,C錯誤;電石中混有硫化物,例如硫化氫,而硫化氫也能使高錳酸鉀褪色,D錯誤。7.【答案】B【解析】甲裝置為固+液不加熱制氣裝置,A選項中用稀H2SO4與Zn粒反應可制H2,用H2O2和MnO2反應可制O2,用稀鹽酸和碳酸鈣反應可制CO2,用濃鹽酸和KMnO4反應可制Cl2,用濃硝酸和Cu片反應可制NO2,用CaO與濃氨水反應可制NH3;B選項說法錯誤,因為乙裝置從長管進氣,可以收集密度比空氣密度大(不與空氣中的成分反應)的氣體,從短管進氣可以收集密度比空氣密度小的氣體,但不能收集與空氣密度相近的氣體(如CO)及與空氣中的成分反應的氣體(如NO);C選項中的氣體均不溶于CCl4,且均能與NaOH溶液反應,所以不會產生倒吸現象;D選項中的堿石灰可以吸收H2O、酸性氣體,故說法正確。8.【答案】D【解析】MnO2和濃鹽酸常溫下不反應,缺少加熱裝置,A錯誤;一氧化氮能與氧氣反應,不能用排空氣法收集,B錯誤;乙炔的分子量為26,密度與空氣接近,應用排水法收集,C錯誤;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D正確。【答案】(1)關閉旋塞E,裝置C中加水至沒過長導管口,給裝置A微熱,裝置C中長導管口有氣泡冒出,撤去熱源后,裝置C中長導管內有液柱形成,且高度保持不變三頸燒瓶(或三口燒瓶)防倒吸堿石灰(或NaOH固體等合理答案)△2H2SO4(濃)+Cu=====CuSO4+SO2t+2H2O打開旋塞E,向裝置中鼓入大量空氣白色固體溶解,溶液變藍色黃綠色水加入濃硫酸中放出大量熱,易使液體飛濺【解析】實驗裝置中三頸燒瓶是Cu與濃硫酸的反應裝置,導出的氣體主要是SO2,裝置B是為了防止裝置C中品紅溶液倒吸進入裝置A產生危險,裝置C中品紅溶液可以檢驗SO2,裝置D吸收尾氣中的SO2,防止污染環境,考慮到使用的儀器是干燥管,所以必須選用堿性固體試劑,可以選用NaOH或堿石灰等堿性固體與so2反應,達到吸收so2的效果。檢查裝置氣密性必須使裝置只有一個氣體出口,所以活塞E必須關閉,在裝置C中加入適量的水,加熱排出一部分氣體后進行檢驗。裝置A的名稱是三頸燒瓶或三口燒瓶,裝置B的作用是防倒吸,裝置D中所盛藥品是堿石灰或NaOH等堿性固體試劑。裝置A中發生濃硫酸與銅的反應,化學方程式為2H2SO4(濃)+Cu=====CuSO4+SO2T+2H2O。實驗后,整個裝置中充滿了SO2氣體,拆除裝置前,應將SO2充分排出并且吸收,故應打開旋塞E,向裝置中鼓入大量空氣。實驗后裝置A中生成的白色固體是CuSO4,由于同時存在濃硫酸,所以該CuSO4并沒有與水結合,所以呈現白色,CuSO4溶于水后,溶液會變為藍色,做焰色反應時會產生銅元素特征的黃綠色火焰,濃硫酸稀釋時應當是“酸入水”,防止水加入濃硫酸中產生大量熱,引起液體飛濺。【答案】(1)CaC2+2H2O—Ca(OH)2+C2H2T減緩反應速率高錳酸鉀酸性溶液也能氧化乙炔驗純b【解析】(2)碳化鈣與水反應的速率極快,為了減緩反應速率,可用飽和食鹽水代替水。高錳酸鉀酸性溶液能將硫化氫、乙炔等氧化。氣體應“長進短出”,排除c、d。但a裝置中進氣管和出氣管均在液面上方,一旦發生爆炸,會將發生裝置中的氣體引燃,b裝置則可以避免這種情況出現。11.【答案】(1)B(2)試管d中加水至浸沒長導管口,塞緊試管c和d的膠塞,加熱c(或用手焐熱c),試管d中有氣泡冒出,停止加熱后,試管d中有一段水柱上升,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3)A、D(4)ASO2和Fe2+都可以使KMnO4溶液褪色,所以無法確定一定有Fe2+生成【解析】(1)硝酸具有強氧化性,能將亞硫酸鈉氧化成硫酸鈉,不能制得二氧化硫,故A項錯;其他三項都可以生成二氧化硫,分析題中裝置知,B中為固液不加熱型裝置,B項正確;C項錯;銅與濃硫酸反應需要加熱,D項錯。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試管d中加水至浸沒長導管管口,塞緊試管c和d的膠塞,加熱c(或用手焐熱c),試管d中有氣泡冒出,停止加熱后,試管d中有一段水柱上升,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二氧化硫用NaOH溶液吸收時要注意防止倒吸,A項裝置可以起到防倒吸的作用,故A項正確;B裝置中,雖然裝了安全瓶,但由于左側導管伸入廣口瓶過深,不能完全防止液體倒吸進入反應裝置,且會使得一部分尾氣留在安全瓶內不能被堿液完全吸收,故B項錯;C項錯;D項裝置中CC14起緩沖的作用,也能防止倒吸,故D項正確。方案A不合理,因為SO2和Fe2+都可以使KMnO4溶液褪色,所以無法確定一定有Fe2+生成;方案B可以證明生成了Fe2+,發生了氧化還原反應;方案C溶液中有SO2,說明SO2被Fe3+氧化了。42直通高考 ? J1.【答案】A【解析】A、氯氣與碳酸鈉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鈉、次氯酸鈉和碳酸氫鈉,不能制備次氯酸,不能達到實驗目的,A選;B、 過氧化氫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錳作催化劑,加快雙氧水的分解,因此可以加快氧氣的生成速率,能達到實驗目的,B不選;C、 碳酸鈉溶液與乙酸反應,與乙酸乙酯不反應,可以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能達到實驗目的,C不選;D、 根據較強酸制備較弱酸可知向飽和亞硫酸鈉溶液中滴加濃硫酸可以制備二氧化硫,能達到實驗目的,D不選;答案選A。【答案】B【解析】A.Zn粒中往往含有硫等雜質,因此生成的氫氣中可能混有H2S,所以用KMnO4溶液除去H2S。另外裝置含有空氣,高溫下能與W反應,焦性沒食子酸溶液吸收氧氣,最后通過濃硫酸干燥氫氣,A錯誤;B.氫氣是可燃性氣體,通過爆鳴法驗純,B正確;C.為了防止W被氧化,反應結束后應該先停止加熱,在氫氣的氛圍中冷卻,等待W冷卻后再關閉活塞K,C錯誤;D.二氧化錳與濃鹽酸制備氯氣的反應需要加熱,而啟普發生器不能加熱,所以不能用于該反應,D錯誤。答案選Bo【名師點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