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教科版(2021年春)四年級科學下冊
全冊教案
晨
教學計劃
一、課程背景介紹
科學素養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及其對社會與個人的影響,知道基本
的科學方法,認識科學本質,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并具備一定的運用
它們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小學科學課程要按照立德樹人的要求
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他們的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打好基礎。
二、課程目標:
(-)“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目標
?綠色開花植物通常會經歷種子萌發、生長發育、開花結果、衰老、死亡的過
程。
?植物維持生命需要陽光、空氣、適宜的水分和溫度。
?綠色開花植物由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組成。這些結構具有幫助植物
維持自身生存和繁殖的作用。
?根、莖、葉為植物生存提供營養物質,花、果實、種子幫助植物繁殖后代。
?有的植物產生足夠的種子繁殖后代,有的植物的根、莖、葉可以繁殖后代。
?種子都有種皮和胚,有些植物種子中有胚乳。胚是新植物的幼體。
?根具有吸收水分、無機鹽以及固定植物的作用。
?莖具有運輸水分、養分以及支撐植物的作用。
?葉能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植物生存需要的養分。
?葉能通過蒸騰水分調節植物體的溫度以維持其生存。
?花一般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組成。
?雄蕊上有花粉,花粉落到雌蕊上后,雌蕊可以發育成果實和種子。
?果實由果皮和種子兩部分組成。
?植物繁殖需要將種子傳播出去,不同的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不同。
?不同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外部形態各不相同,呈現出植物的
多樣性。
2.科學探究目標
?會用播種的方法栽培植物。
?能基于研究需要制訂觀察計劃。
?能用文字、圖表、圖畫、照片、視頻等方法收集記錄植物生長變化的相關信
息。
?能利用解剖、建模、觀察、實驗、推理等方法研究植物器官的結構與功能。
?能用表格、統計圖表等方式整理觀察記錄的信息。
?能依據科學記錄,運用分析、比較等方法,得出結論。
?能基于觀察記錄有依據地描述風仙花一生的生長變化過程及規律。
?能反思自己的種植過程及觀察、記錄方法,并適時做出調整。
3.科學態度目標
?能持續保持對植物生長變化及結構與功能的探究興趣。
?能堅持觀察并客觀記錄鳳仙花的生長變化情況。
?能以事實為依據陳述自己的觀點,交流中面對有力證據能及時調整自己的觀
點。
?能與多人分工合作進行探究活動,樂于分享自己的想法。
?在種植植物的過程中表現出對生命的珍愛。
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體會到環境與植物生存及繁殖之間的關系,具有保護環境的意識。
?意識到植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知道保護植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二)“電路”單元教學目標
L科學概念目標
?電路是包括電源、導線、用電器在內的閉合回路,可以用開關切斷和閉合電
路從而控制電路中電流的通斷。
?有些材料是導體,容易導電;有些材料是絕緣體,不容易導電。
?電是我們生產和生活中重要的能源,它可以驅動用電器做很多工作。
?電有時也具有危險性,一定要安全用電。
2.科學探究目標
?組裝簡單的電路。
?在關于電的探究活動中,預測、觀察、描述和記錄實驗結果。
?用簡單的電路圖表示電路的連接方式。
?制作簡單的開關,并用它來控制電路。
?用電路檢測器檢驗電路中的故障。
?用電路檢測器檢驗導體和絕緣體。
?用電路檢測器探究接線盒里電路的連接情況。
?給房間設計簡易的照明電路。
3.科學態度目標
?知道安全用電的重要性。
?激發探究電的興趣。
?發展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自信心。
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初步感知電對人類生活方式的影響。
?初步了解人類的需求是影響科學技術發展的關鍵因素。
?初步體驗包括設計、制作、改進在內的簡單技術與工程過程。
(三)“巖石與土壤”單元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目標
?巖石和土壤記錄了地球的形成和演化歷史。
?花崗巖、砂巖、大理巖等常見巖石具有不同的特征。
?巖石是由一種或多種礦物組成的,不同礦物有不同的形態特征。
?土壤的形成是巖石經風化等綜合作用的結果。
?土壤具有一定的成分,按成分含量不同可分為沙質土、黏質土和壤土。
?巖石、礦物和土壤都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資源。
2.科學探究目標
?能利用觀察、實驗、比較等多種方法,描述和記錄巖石、礦物和土壤的特征。
?能運用分析、推理等思維方法,將事實與認識相關聯,形成對問題的解釋。
?能根據巖石、礦物和土壤的特征,對照有關資料對它們進行識別。
?會制作巖石和礦物標本。
3.科學態度目標
?欣賞巖石和礦物晶體的美。
?培養收集、研究巖石和礦物的興趣。
?認識到使用多種方法認識巖石和土壤的重要性。
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認識到巖石、礦物和土壤是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自然資源,我們應該保護自
然資源并合理開發與利用。
三、科學詞匯:
(-)“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
?種子:種子植物所特有的器官,由雌蕊子房內的胚珠發育形成。包括種皮和
胚,有的種子內部有胚乳。
?種皮:種子外層的皮,一般由胚珠的珠被發育形成,具有保護胚的作用。
胚:胚是新植物的幼體,由胚芽、胚軸、胚根和子葉組成。
?胚根:植物胚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種子萌發時,胚根首先突破種皮向地生
長,發育成植物的根。
?胚芽:植物胚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種子萌發時,胚芽突破種皮背地生長,
發育成植物的莖和葉。
?子葉:植物胚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雙子葉植物有兩片子葉,單子葉植物只
有一片子葉。子葉內儲存著豐富的營養物質,為種子萌發提供其發育所需的
養分。
?播種:又稱撒種,指將植物的種子種人土壤中,是栽培綠色開花植物的主要
方式。種子萌發:種子萌發是指種子吸水后,種皮膨脹軟化,胚體積增大突
破種皮,一般胚根先發育出根,胚芽再發育成莖和葉。種子的萌發需要適宜
的溫度、適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氣。
?根:植物的營養器官,一般生長在土壤中,具有吸收土壤里的水分和溶解在
水中的無機鹽以及固定植物的作用。有些植物的根有繁殖和儲存養分的作
用。
?芽:植物的幼體,可以發育成莖、葉或花的部分。
?直根系:有主根和側根之分,主根明顯比側根粗且長,由胚根發育而來。側
根分布于主根周圍。
?須根系:主根不明顯,呈胡須狀。須根的主根也是由胚根發育而來的,只是
莖的基部節上長出大量的不定根后,主根就停止生長或死亡了。
?變態根:有些植物為適應環境,根的形態和結構發生了變化,稱為變態根,
根的主根、側根、不定根都可能發生變態形成變態根。常見的變態根有貯藏
根、氣生根、寄生根等。
?莖:植物的營養器官。上部與葉、花和果相連,下部與根連接。有運送水
分、無機鹽、養分及支持植物體的作用。有些植物的莖具有儲存養分、繁殖
后代的作用。莖一般生長在地上,也有生長在地下的。
?葉:植物制造營養的重要器官。葉一般由葉片、葉柄和托葉三部分組成。葉
片是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的重要器官。葉具有光合作用、蒸騰作用、呼吸作
用。蒸騰作用:水分以水蒸氣狀態從植物體表面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叫作
蒸騰作用。蒸騰作用主要是通過葉片表皮上的氣孔開閉完成的。蒸騰作用一
方面拉動水分、無機鹽在植物體內的流動,確保植物體各部分的需要;另一
方面能調節植物體溫,維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動。
?縱切:在植物解剖中,沿著物體長度的方向進行切割的方式。橫切:在植
物解剖中,沿著物體寬度的方向進行切割的方式。
?花萼:萼片的總稱。尊片是花最外層的小葉,一般是綠色的。開花前,包在
花蕾外面,可以保護花蕾。
?花瓣:花的一部分,位于花萼內,具有保護花內部的功能,花瓣的顏色、香
味等可以吸引昆蟲為花授粉。一朵花中花瓣的總稱叫花冠。
?花粉:種子植物雄蕊花粉囊內的粉狀物體,內有精子。它在雌蕊柱頭上萌發
后形成花粉管,其中的精子進入雌蕊中與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
?雄蕊:植物的雄性繁殖器官,是花的重要組成部分。由花絲和花藥組成,花
藥內有花粉囊,花粉囊中有花粉。
?雌蕊:植物的雌性繁殖器官,是花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柱頭、花柱、子房
組成,子房內有胚珠,胚珠內有卵細胞。
?傳粉:花粉從雄蕊的花藥傳送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主要依靠昆蟲和風幫助
完成,所以植物的花有蟲媒花和風媒花之分。有些植物是自花傳粉,有些則
是異花傳粉。果實:一般包括果皮和種子兩部分。植物受精后,由雌蕊的子
房發育形成果實;子房壁發育形成果皮,子房中的胚珠發育成種子,胚珠中
的受精卵發育成胚。
?果皮:果皮是由子房壁的組織分化、發育而成的果實部分。成熟的果皮一
般分為外果皮、中果皮、內果皮。果皮在生活中有很多妙用,生活中常說的
果皮一般指的是果實的外果皮。
(-)“電路”單元:
?電流:電荷的流動。例如,金屬中自由電子的流動,液體或氣體中正負離子
在相反方向上的流動。科學上,單位時間里通過導體任一橫截面的電量叫電
流。
?電路:由電源、用電器、開關、導線等元件組成的電流路徑叫電路。
?電源:能提供電能的裝置叫電源。
?電池: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
?短路:電流從電源的一端未流過用電器直接回流到電源的另一端。
?用電器:在電路中消耗電能的裝置叫用電器。
?導體: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導體。
?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
(三)“巖石與土壤”單元:
?巖石:組成巖石圈的主要物質。一般是固態,由一種或幾種造巖礦物、天然
玻璃質或生物遺骸所組成,并具有一定的結構和構造。由一種礦物組成的巖
石稱作單礦巖,如大理巖由方解石組成,石英巖由石英組成等;有數種礦物
組成的巖石稱作復礦巖,如花崗巖由石英、長石和云母等礦物組成,輝長巖
由基性斜長石和輝石組成等。
?礦物:由地質作用所形成的、一般為結晶態的天然化合物(絕大多數為無機
化合物)或單質。具有均勻且相對固定的化學成分和確定的晶體結構,在一
定物理化學條件下保持穩定,是組成巖石和礦石的基本單元。礦物也包括極
少數由地質作用所形成的均一的非晶質天然化合物或單質,如液態的自然
汞。許多礦物是人類生產生活中極為重要的原材料。
?土壤:泥土,亦指土地。地球陸地表面能生長植物的疏松表層,由礦物質、
有機質以及水分、空氣等組成,在成土母質、生物、地形、氣候等自然因素
和耕種、施肥、灌排等人為因素綜合作用下,不斷演變和發展。因此,土壤
是一種動態的、有發展歷史的自然體,是提供植物養分、水分、空氣和其他
條件的基質,是農業生產的基本資料。在生態學和環境科學上,土壤也是人
類生存的重要環境因素。
?土壤剖面:是指從地面向下挖掘而暴露出來的土壤垂直切面,其深度一般是
指達到基巖或達到沉積巖的一定深度。
?化石:在地質歷史中,經過自然界的作用,保存于地層中的古生物遺體、遺
物和它們的生活遺跡。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幫助確定地層的年
代。條痕:條痕是指礦物在堅硬的物質(通常為無釉白瓷板)上留下劃痕的
顏色,其本質是礦物粉末的顏色。
?沙質土:沙子疏松,用手摸時感覺粗糙,手握干沙放開即散,濕沙可握成團,
但震動即散。
?黏質土:干時為堅硬的土塊或土團,用小刀可刮削出一個“鏡面濕時黏韌,
可搓成2cm~3cm的長條,彎曲但不斷裂。
?壤土:干時多呈塊狀或團狀,但易壓碎,以手指研磨時,可感覺出軟滑的細
粉,濕時能搓成2cm?3cm的長條,彎曲時易斷裂。
四、教材分析:
四年級下冊教科書由“植物的生長變化”“電路”和“巖石與土壤”三個單
元組成。三個單元分別隸屬于“生命科學領域”“物質科學領域”和“地球與宇
宙科學領域:本冊教科書的整體編排,從橫向上看為學生架構起較為豐富的知
識體系與內容,從縱向上看體現了每一個領域在大概念建構進程中的中學段學習
的進階定位,是對前面相關領域學習內容的深化,同時又是對后續相關學習內容
的奠基。
“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的學習,是不斷豐富與完善學生對生命世界的認識,
推進相關概念的建構與發展的過程。本單元共有8課,從對種子的觀察開始,首
先認識到種子里孕育著新生命,而后以種植鳳仙花活動為主要線索,追隨鳳仙花
生長發育的過程,按照其新器官出現的順序來編排每一課內容,直至對風仙花一
生的總結。在此期間,引導學生觀察、記錄風仙花的生長發育過程,觀察各器官
的形態結構,探究各器官的功能,初步認識到植物體的結構是與其功能相適應的。
與此同時,學生的觀察、記錄、推測等科學探究能力以及對植物研究的興趣、珍
愛生命的科學品質均得到培養與提升。
“電路”單元的學習內容承載起學生在小學階段對于電的認識功能,通過引
導學生開展連續8課的科學實踐活動,使學生初步建構起“電也是能量的一種表
現形式,它可以在特定的物質中流動,電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能源”的
科學概念。本單元與之前學習過的有關聲、磁的知識,一起為學生形成關于能量
的認知奠定基礎。在單元編排上,教科書非常關注學生的原有認知,利用單元開
篇課來展開關于電的討論,調取并激活學生關于電知識的已有認知與興趣,為本
單元學習做好鋪墊;第2-5課集中研究電路,幫助學生建構電路的概念;第6?
7兩課是對電路概念的應用與深化理解,讓學生知道材料的導電性不同,電路是
可以通過開關來控制的;最后一課是單元總結課,是對電路知識的應用,體現“技
術與工程”領域的觀點,增強學生的科學實踐能力。本單元注重培養學生基于科
學實踐活動之上的邏輯推理、分析判斷等科學思維,以此幫助學生建構科學概念。
“巖石與土壤”單元是小學階段對巖石和土壤學習內容的集中體現。通過本
單元的學習,要使學生知道巖石(礦物)和土壤的相關知識,初步掌握一些觀察
巖石(礦物)和土壤的科學方法,激發學生對探究巖石(礦物)和土壤的興趣,
提升保護自然資源的意識。本單元內容在原有教材基礎上進行了刪減與補充,其
中縮減了巖石和礦物的知識容量與難度,增加了土壤的相關知識;并用第5課“巖
石、沙和黏土”將巖石和土壤進行了關聯,初步使學生建立起巖石和土壤的聯系;
同時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還增加了第1課“巖石和土壤的故事”和
第4課“制作巖石和礦物標本”。總之,“巖石與土壤”單元的設計,著力體現科
學概念與科學探究雙螺旋共生發展的編寫思路,即指導學生充分開展觀察、實驗、
描述、分析、比較、推理、概括等科學實踐活動,以達到使學生建構巖石和土壤
相關科學概念的目的。
本冊三個單元的設計立足四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充分融入學習進階的思
想,按照課程標準的學段目標與內容,精選科學探究主題,在連續的、富有邏輯
的大單元學習活動助推下,幫助學生建構起相關科學概念;同時三個單元的設計
與編排還注重與低、高段的銜接,推進學生概念的持續發展與完善。
五、實施教學的主要措施:
1.帶領學生經歷連貫的、有意義的科學實踐活動。
學習像科學家那樣認識和看待自然世界是科學課程的主要任務。引導學生像
科學家一樣去探究,去思考。
2.了解學生對所學科學問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
的想法。
每個教學單元都有概念的指向和一些支撐概念建立的過程性活動,只有充分
了解學生在概念形成過程中的思維變化,才能做出正確的教學判斷,并避免客觀
事實與學生的想象混淆,甚至用想象代替事實,以保證觀察和實驗中獲得證據的
有效性,沒有人為的“偽證”。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
教科書中已經給出了單元相應的記錄表,并提示學生用文字、數據、簡筆畫、
思維圖和柱形圖等進行記錄。教學中要提示學生客觀地記錄觀察到的現象,并指
導他們進行有效記錄。
4.重視教科書中“研討”環節的教學。
教科書中的“研討”部分通常是以疑問句的形式呈現教學的關鍵問題。教學
中應讓學生在觀察實驗的基礎上,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聆聽他人的觀點,并在
集體論證之下形成共識。
六、教學進度表
周次日期教學內容課備注
時
1全書導學、科學家這樣做、第一單元導2
學
2種子里孕育著新生命、種植鳳仙花2
3種子長出了根、莖和葉2
4鳳仙花開花了、果實和種子2
5種子的傳播、科學閱讀2
6鳳仙花的一生、成果展示2
7復習第一單元(測試+評講)2
8第二單元導學、電和我們的生活2
9點亮小燈泡、簡易電路2
10電路出故障了1
11里面是怎樣連接的、導體和絕緣體2
12電路中的開關、模擬安裝照明電路2
13復習第二單元(測試+評講)2
14第三單元導學、巖石與土壤的故事2
15認識幾種常見的巖石、巖石的組成2
16制作巖石和礦物標本、巖石、沙和黏土2
17觀察土壤、比較不同的土壤2
18巖石、土壤和我們、復習第三單元2
復習一-三單元
192
學年復習考試
202
第一單元
1種子里孕育著新生命
14
課題種子里孕育著新生命單元學科科學年級
1、科學概念
(1)不同植物種子的形狀、大小、顏色等各不相同
(2)種子是由種皮和胚構成。
(3)蠶豆種子的胚是由胚芽、胚軸、胚根和子葉四部分組成。
學習(4)植物種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目標2、過程與方法
(1)收集種子,綜合運用感官比較種子特征。
(2)通過猜測、繪圖、解剖等途徑,觀察植物種子的內部結構,初步了解其作用。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探究種子奧秘的興趣,養成認真細致、堅持觀察的科學態度。
重占觀察種子的內部結構特點
難點解剖種子過程并對內部結構進行比較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1、猜謎語:猜謎語:花生創設問題情境,
屋子導入新課。
紅帳子
中間坐著個白胖子
(打一果實)
2、“麻屋子"指花生的果皮,"紅帳子""白胖子"回答
指的是花生種子的哪一部分呢?
讓我們一起探索種子的奧秘吧。
講授新課一、聚焦提出課堂探究任
綠色開花植物,全世界共有20多萬種,占植回答務
物界總數的一半以上。它們幾乎都是從種子開始新
生命的。種子有什么特征呢?
二、探索
收集種子,綜合
(-)觀察種子外形特征以小組為單位
運用感官比較種
1、提出問題觀察各種種子
子特征。
我們收集到哪些植物種子?
種子的外部有怎么的特征?
2、觀察提示
眼看:形狀、顏色、大小
整理觀察記錄
手摸:軟硬、光滑程度
鼻聞:氣味
注意:有的種子有毒,在不了解情況下不要去品嘗。
3、種子觀察記錄
認識種子
種子名稱
比較不同點
顏色
大小
形狀
光滑程度
軟硬
得出結論
4、這里有幾種植物種子,你認識它們嗎?
(展示圖片)
明確:
它們是:蠶豆、黃豆、花生、白扁豆、赤豆、
稻谷、綠豆、黑芝麻。
5、你能說說它們的不同點嗎?
明確:
比較共同點
(1)顏色不同
蠶豆和綠豆:綠色
花生和赤豆:偏紅色
通過猜測、繪圖、
黃豆和稻谷:黃色
解剖等途徑,觀
黑芝麻:黑色畫出想象中種
察植物種子的內
白扁豆:白色子的內部結構
部結構,初步了
(2)大小不同
準備實驗材料解其作用。
黑芝麻比較小,蠶豆比較大。
(3)形狀不同
黃豆:圓圓的、飽滿的
解剖觀察
蠶豆和白扁豆:扁扁的
稻谷:細長的
芝麻:有個尖尖角
赤豆、綠豆和花生米:長圓形
(4)光滑程度不同
黃豆、赤豆、黑芝麻和綠豆:光滑
花生、稻谷、蠶豆和白扁豆:粗糙
交流結果
6、種子的外形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明確:
種子的外形都有種臍,有的在種子側面,有的
位于種子一端。其形狀有圓形、橢圓形、卵形等。
觀察交流
二、觀察種子內部結構
植物種子的外形看起來形狀、大小、顏色等各
知識小結
不相同,內部是不是也是千差萬別呢?
1、你想象中的種子內部結構是什么樣的?把它畫
討論、歸納
下來吧。
2、解剖實驗
(1)實驗材料:一粒干蠶豆、用水浸泡一天的蠶
豆、銀子、放大鏡
(2)實驗過程
A、觀察浸泡過與沒有浸泡過的種子有什么區別?
明確:
浸泡后:種子變大、變軟,種皮顏色變淺……
B、探究種子的內部構造
①用銀子小心地剝開種皮
②再小心地將種子里的“豆瓣”分開,每部分
達標測評
盡量保持完整,擺放整齊
③直接用眼睛或放大鏡仔細觀察,重點觀察獨立完成
"豆瓣"連接處有什么
④把看到的種子內部樣子畫在"實驗記錄單"
的空白處
注意:使用鏡子時要小心!
(3)我的觀察
蠶豆是由種皮和胚構成。
拓寬知識面
胚是構成種子最重要的部分,它是由胚芽、胚
根、胚軸和子葉四部分所組成。
認真聽
種子萌發后,胚根形成植物的根,胚芽形成
植物的莖和葉。
培養學生動手能
3、其他種子內部結構是什么樣子?
力和科學興趣
(展示黃豆、花生、白扁豆解剖圖)
明確:
黃豆、花生、白扁豆等內部結構跟蠶豆相似,
都是由胚芽、胚根、胚軸和子葉四部分所組成。
三、研討
1、不同植物種子的外部形態有什么不同之處?
明確:
①形狀不同
②大小不同
③顏色不同
2、不同植物種子的內部結構有什么相同之處?
明確:
不同植物種子的內部結構相同之處是都有胚。
胚是構成種子最重要的部分,它是由胚芽、胚根、
胚軸和子葉四部分所組成。
3、種子的哪一部分有可能發育成植物?
明確:
種子里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可
以發育成一株植物。胚根發育成了根,胚芽發育成
了莖和葉,子葉逐漸消失。
四、課堂練習
(-)選擇題
1、有一個描述花生果實的謎語:"麻屋子,紅帳子,
里面住著個白胖子"。麻屋子是指花生的();
紅帳子是指花生的();白胖子是指花生的
(1
A.果皮B.種子C.種皮
D.胚E.胚乳F.子葉
2、在觀察綠大豆種子結構時,我們看到的外部長
長的“豆芽”將來發育成植物的()
A根B.莖C.葉
(二)判斷題
1.玉米種子和蠶豆種子一樣都有兩片子葉。()
2.不同種子的形狀、大小、顏色等各不相同。()
3.浸泡過的種子皮容易撕下。()
4.黃豆、花生的種子在水中浸泡一兩天后,會變得
更大更堅硬。()
5.種子是有生命的,但種子的胚沒有生命。()
五、拓展提高:觀察玉米種子
把浸泡過的玉米種子縱向切開,滴一滴碘酒,
會發現大部分變成藍色,那是胚乳,沒變色部分有
畫艮、胚軸和胚芽。
(展示結構示意圖)
思考:
玉米和蠶豆種子的內部結構有什么不同?
六、作業布置
尋找不同植物的種子,做一幅種子貼畫。
溫馨提示:
先畫輪廓,然后滴上膠水,粘上不同顏色的種
子。
課堂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不同植物的種子,形總結課堂
狀、大小、顏色等各不相同,但種子都是由種皮和
胚兩部分組成。植物種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
有生命的,包括胚根、胚芽、胚軸和子葉四部分。
板書種皮板書設計
種子
胚根
際胚軸
胚
胚芽
子葉
2種植鳳仙花
14
課題種植鳳仙花單元學科科學年級
1、科學概念
(1)在適宜的條件下,種子的胚開始生長,這個過程叫做種子萌發。
(2)播種的方法:選種、放土、下種,澆水。
(3)制作種植杯便于觀察種子的萌發。
學習(4)制作植物變化觀察計劃,天天堅持觀察。
目標2、過程與方法
(1)掌握播種的方法和過程,探究種子萌發條件。
(2)制作種植杯,制定觀察計劃,堅持觀察植物的生長變化。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養成勤于觀察的良好習慣。
重",占八、\掌握播種方法和過程,探究種子萌發條件。
難點制定觀察計劃,堅持長期觀察。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提問:世界上最大種子和最小種子有多大?創設問題情境,
明確:導入新課
海椰子:重達1500g左右
斑葉蘭:1億粒的重量才有50g查閱資料
種子或大或小,都是綠色開花植物特有的繁殖
器官,能孕育植物的新生命。
講授新課一、聚焦
①我們種下一些種子,它們都能長成一株植物嗎?思考明確課堂探究任
②種子萌發和植物生長需要什么條件?務
③怎樣做才能更好地記錄植物生的生長變化過程
呢?
二、探索準備工具
掌握播種方法和
(-)播種種子
過程
1、工具與材料
花盆、小石頭、泥土、水、噴壺、鳳仙花種子、
按步驟播種
小鏟
2、播種過程
①先把一塊小石頭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
多半盆土。
②用手指在土中按2~3個洞,深度約1厘米,每
個洞里放一粒鳳仙花種子,再用土蓋住洞口。
③往花盆中澆一些水,直到土壤濕潤,然后將它放
討論交流
在溫暖的地方。
3、注意事項
①選擇籽粒飽滿、沒受傷的種子
②選擇肥沃土壤
③一次性澆透水
④放置溫暖地方準備材料與工為了便于觀察,
4、討論具學會制作種植杯
(1)花盆底部為什么要放小石頭?
制作種植杯
明確:
①可減緩盆水的流速,使盆土不易過干。
②有利盆土通風透氣。
(2)播種的種子為什么要放置溫暖地方?
明確:
學會制定植物變
種子的萌發需要適宜的溫度。花盆中播下的種
討論制定觀察
化觀察計劃,養
子,不宜放在陽光直射的地方,要減少水分蒸發。
計劃
成堅持觀察良好
(3)有什么辦法能觀察到種子在土壤中變化呢?
習慣
(二)種植杯播種
1、工具與材料
衛生紙、透明杯、土壤、種子、水
2、播種過程
①透明中裹上一層衛生紙
②在紙和杯壁之間放一粒種子
③然后往杯中裝土
④澆適量的水
⑤放置溫暖的地方
注意:適量是指土壤濕潤,沒有積水。
(三)制定觀察計劃
1、植物生長變化的觀察記錄表應該包括哪些內研討交流掌握播種選種標
容?準及其原因
明確:
①植物名稱
②栽培時間
明確種子萌發條
③栽培地點
件
④栽培方法
⑤觀察記錄方法
⑥觀察記錄內容
2、可以參照下表制作
工板物一長?化電條計劃
板初塔存:
我毋計間:斗月一半A
找培也懸:
代坨方*:
電務記錄方*1A■方記果姿.厲穗#記.?.<.由田.化陽刷支戈?
現條記錄內任
凡植也妁土長變化記度表明確怎樣才能更
根很高度葉的公殳我們為板典
fl朝
(A*)(片)徵的?出
月a
Aa好記錄植物生長
fla
變化過程
獨立完成
三、研討
1、為什么要選擇飽滿的、沒有受過傷的種子播種?
明確:
選種選擇飽滿的、沒有受過傷的種子,這樣的
完成達標測評
種子發芽率高。
綠色開花植物幾乎都是從種子開始它們的新
生命,因而選種是很關鍵的一步。
2、需要提供什么條件,種子才能順利萌發?
明確:
植物的種子獲得了適宜的條件一一充足的水
分、適宜的溫度和足夠的氧氣后,胚就開始生長,
閱讀資料
這個過程叫做種子的萌發。
3、我們的依據是什么?
明確:
播下的種子要澆透水,保持土壤濕潤
拓寬知識面
——種子萌發需要水分
播下的種子要放在溫暖的地方
——種子萌發需要溫度
注意觀察不同類
花盆底部放一塊小石頭,有利于土壤透風透氣
型種子的萌發過
——種子的萌發需要氧氣
程
4、怎樣才能做好觀察記錄,了解植物一生的生長
變化?
明確:
小組分工明確,制定計劃,堅持測量、記錄、
統計。
四、課堂練習
(-)選擇題
L鳳仙花的播種方法是()
A.選種一放土一下種一澆水
B.選種一下神一放土一澆水
C.選種一放土一澆水一下種
2.在往花盆里播種鳳仙花種子時,把一塊瓦片放在
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裝進細土。這樣做是為了
()
A.使鳳仙花的根不向下生長
B.使風仙花的種子容易呼吸空氣
C.增強土壤的肥力
(二)判斷題
1.我們不需要了解鳳仙花的栽培方法,也可以種好
鳳仙花。()
2.先用開水浸泡過得種子更加容易發芽。()
3.鳳仙花播種得越深越好。()
4.鳳仙花種子的萌發時需要澆適量的水。()
5.鳳仙花最適宜生長環境是黑暗潮濕。()
6.花盆底部有小孔,是為了讓鳳仙花種子萌發有更
大的空間。()
五、拓展提高:怎么篩選飽滿的種子?
將種子放入清水中,飽滿的種子顆粒下沉,癟
粒、病粒等會漂浮在水面,只需撈出漂浮的種子就
達到了選種目的。
六、作業布置
選帶芽眼的土豆塊、紅薯塊或天竺葵的枝條種
到花盆里,觀察它們的生長變化。
課堂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播種時要選擇飽滿、總結課堂
沒有受過傷的種子,種子的萌發需要充足的水分、
適宜的溫度和足夠的氧氣。學會制定植物變化觀察
計劃,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板書板書設計
「充足的水分
種子的萌發-適宜的溫度
L足夠的氧氣
3種子長出了根
14
課題種子長出了根單元學科科學年級
1、科學概念
(1)種子萌發時,根先長出來。
(2)植物的根朝著有水的地方向下生長。
(3)根有吸收水分、無機鹽,固定植株的作用。
(4)不同的植物,根的形態不同。
學習2、過程與方法
目標(1)整理觀察記錄,描述種子萌發過程。
(2)通過猜想、實驗等途徑,探索根的作用。
(3)收集圖片資料,了解根的不同形態。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嚴謹科學實驗態度。
(2)感受自然的神奇美麗。
重占1、觀察并描述種子的萌發過程。
2、實驗探索植物根的作用。
難點了解根的不同形態:直根、須根、變態根、不定根。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種在種植杯中的種子和種在花盆中的風仙花思考聚焦問題,明確
種子,在水分充足、溫度適宜、氧氣足夠的情況下,探究任務
胚已經開始生長發芽
種子的發芽過程是怎樣的?
講授新課一、探索1:種子萌發整理觀察記錄,
1、觀察種植杯中的種子,描述種子萌發的過程。整理觀察記錄描述種子萌發過
提示:程.
展示拍照記錄或畫圖記錄。
2、我的觀察記錄描述種子萌發
過程
(1)拍照展示
.
第3天第5天第8天第13天
(2)畫圖展示
力種子笥發的過程2
fl*.
C砌
3、觀察發現
種子萌發通常是胚根先突破種皮向下生長,形
成根;然后胚芽突破種皮向上生長,伸出土面形成交流自己發現
莖和葉,逐步形成幼苗O
幼苗就是種子的胚生長成的具有根、莖、葉的
小植物。
研討交流
4、問題研討1
為什么種下的種子有些沒有萌發,可能是什么
原因造成的呢?
通過猜想、實驗
明確:
等途徑,探索根
①沒有足夠的水分
回答
的作用。
②種子已死了
③溫度太低
猜測
④種子正在體眠
二、探索2:根的作用
1、種子萌發過程中,首先長出的是什么?
明確:實驗探究
植物的根。
2、根在植物生長過程中有什么作用?
(1)弓1導學生猜測。
(2)實驗探究
A、實驗材料
1支試管、帶根的新鮮植物、植物油、水
B、實驗步驟
(1)將帶根的新鮮植物裝入有水的試管中。
(2)將植物的根浸泡在試管里的水中。研討交流
(3)在水面上滴一些植物油,使試管中的水不會
蒸發到空氣中,并在水面處做好標記。
(4)一天后,觀察試管中的水量有什么變化。
(5)將觀察結果記錄下來。
C、實驗現象
經過一天的時間,植物的莖、葉依然保持良好
的狀態;水面降到標記下面,說明試管中的水減少
了。歸納
D、實驗結論
植物的根有吸水的作用。
3、問題研討2
完成達標測評
(1)種植杯中的植物的根,生長方向為什么不同?
明確:
獨立完成
根據根具有吸水性特點得知,植物的根是朝著
水的方向向下生長。
(2)根除了能吸收水分,還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生活中哪些現象可以作為證據呢?
明確:
大樹不易被風吹倒、小草不易拔出來……
(3)花盆中種植鳳仙花種子時,為什么土壤要肥
沃?
明確:
植物的生長需要養分,根能從土壤中吸收礦物
質(無機鹽),滿足植物生長的需求。
4、小結:根的作用
?吸收水分
了解不同植物,
?固定植物
根的形態不同。
?吸收養分
三、課堂練習觀察匕瞰
(-)選擇題
1、下列植物的根屬于須根系的是()
A柳樹B.蔥C.芹菜
2、如圖,植物的根是由()發育而來的。
f]
(Lc
認真聽
3、植物的根具有()
A.朝著陽光有水的方向生長
B.朝著有水且向下方向生長
C.朝著各種方向都可以自由生長,與水分和地
球引力無關回答
(二)判斷題
1、綠色植物的根只有將植物固定在土壤中這一個
觀察交流
作用。()
2、植物的根總會向著濕潤的地方生長,是為了吸
收水分。()
3、根在土度里分布越廣,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能
力就越弱。()
4、所有植物的根都一樣。()
5、我們平時吃的白蘿卜是植物的根。()
6、植物的根向哪個地方生長與種子放置的位置有指出
關。()
鞏固課堂知識
四、拓展提高:根的形態
1、這兩種植物根的形態有什么不同?
露施
明確:
第一個:中間比較粗,周圍比較細,稱它為
直根。
第二個:根都比較細,像一把胡須,稱它為
須根。
2、直根和須根特點
直根:主根明顯比側根粗而長,從主根上生出
側根,主次分明。
須根:根有些像人的胡須樣,沒有主根和側根
之分。
3、直根系和須根系
根系: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叫做根系。
有明顯發達的主根和側根之分的根系,叫做直
根系。如大豆、白菜、蘿卜、芹菜、黃菜、菠菜、
香菜。
沒有明顯的主側根之分的根系,叫做須根系。
如小麥、蔥、蒜苗、韭菜養頭、水稻、玉米。
4、想一想:蘿卜的根是直根還是須根?
明確:
仔細觀察,蘿卜上也長有許多小根,這些小根
匕匕較細小,也是一些側根,所以蘿卜的根是直根。
蘿卜的根是一種變態根。
5、觀察這三種植物的根生長在哪?
玉米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嵌入式編程原理考題及答案
- 題型精準分類與解析試題及答案
- 用戶故事編寫技巧試題及答案
- 編程語言多樣性探索試題及答案
- 探索法學概論中的法律思維訓練與試題與答案
- 系統設計原理2025年試題及答案
- 網絡設備故障排查試題與答案
- 2025年軟件設計師常見考題分析試題及答案
- 2025屆廣東省肇慶市端州區五校七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學業水平測試模擬試題含解析
- 法學概論學習中的常見誤區及試題與答案
- 大部分分校:地域文化形考任務四-國開(CQ)-國開期末復習資料
- UL300標準中文版-2019用于保護商用烹飪設備的滅火系統的耐火測試第四版
- 【MOOC】中西文化鑒賞-鄭州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事業單位考試職業能力傾向測驗(綜合管理類A類)試題與參考答案(2024年)
- 2015-2024年十年高考數學真題分類匯編專題23 導數及其應用大題綜合(學生版)
- 四川盆地果樹病蟲害綠色防控-終結性考核-國開(SC)-參考資料
- 水土保持方案投標文件技術部分
- 鉆井及井下作業井噴事故典型案例
- 《新能源汽車》課件 課題四 純電動汽車
- GB/T 15934-2024電器附件電線組件和互連電線組件
- CQI-23模塑系統評估審核表-中英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