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綜合素質之文化素養_第1頁
2023年綜合素質之文化素養_第2頁
2023年綜合素質之文化素養_第3頁
2023年綜合素質之文化素養_第4頁
2023年綜合素質之文化素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地理概況

1.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2.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準格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

3.四大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云貴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

4.明代設(奴兒干都司)管理整個黑龍江流域和烏蘇里江流域。

5.從秦漢到隋代實行(郡縣制),從唐宋到遼金實行(道路制),元明清三代實行(行省制)。

6.現在有23個省、4個直轄市、5個自治區、2個特別行政區,共34個行政單位歷史發展

1.(元謀猿人)是我國境內最早活動的人類。

2.(北京猿人)已經大量使用石器并且懂得人工取火。

3.從(新石器時代)時代開始,中國邁進了文明的門檻,開始了自己的文明史。特點是:使用石器到發明制造陶器和銅器;漁獵發展到農業;由氏族分化為家庭;由公有財產分離出私有財產;由氏族社會進入階級社會。

4.最能反映母系氏族文化的是(仰韶文化),又稱(彩陶文化),最早發現于(河南省澠池縣仰韶村);

5.最能反映父系氏族文化的是(黃河流域文化和長江流域文化),又稱(黑陶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龍山文化)

6.關于古代文明起源的四大區域以及各自的代表文化以及具體地點:

(1)黃河流域文化區:是中國文明起源的重要區域。仰韶文化、龍山文化

(2)長江流域文化區:河姆渡文化、三峽文化

(3)珠江流域文化區:百越文化

(4)遼河、內蒙古地區文化區(北方和東北草原文化區):紅山文化

7.三皇五帝:

三皇:(伏羲)時代已經進入血緣群婚時代,

(神農)時代已經母系氏族社會的后期。

(黃帝)是中國的人文始祖。

五帝:少昊、顓頊(zhuānxū)、帝嚳(kù)、堯、舜

8.三王:禹、湯武王、周武王

9.中國人遠祖的大體分類:

10.(司母戊鼎)代表了商代青銅器制作的最高水平。

11.春秋五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12.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

13.秦王嬴政建立(皇帝)制度,以自己為始皇帝。

14.五胡:匈奴、鮮卑、羯、氐、羌

15.“草木皆兵”出自前秦苻堅(淝水之戰)戰爭。

16.(明)朝西方殖民者侵入澳門、臺灣等地,開始了中國的殖民地史。

17.清朝政府在(康熙、雍正、乾隆)統治時期,把新疆、青海、蒙古、西藏納入了中國的版圖,奠定了中國今日的版圖。

18.《南京條約》開放(廣州、福州、寧波、廈門、上海)五個通商口岸。

19.洋務運動: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西方列強的軍事優勢給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和恭親王奕欣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主張運用西方技術,舉辦近代工業,用以維護清王朝的統治,這些人被稱為“洋務派”。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洋務派采用西方科學技術,舉辦了近代軍事工業、民用工業及新式學校,歷史上稱為“洋務運動”。

20.《馬關條約》割讓(臺灣、澎湖列島及遼東半島)等地。

21.辛亥革命:192023,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黨在廣州、武漢起義,并乘勝在南京組織臨時政府,孫中山被推舉為臨時大總統,末代皇帝溥儀宣布退位。由于這一年是農歷辛亥年,所以這次革命被稱為“辛亥革命”。192023,“中華民國”成立。辛亥革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數年的封建君主制度。第二章

漢字

1.我國現存最早的漢字是(甲骨文)和(金文)。金文又叫(鐘鼎文)

2.甲骨文最早是由(王懿榮)一方面發現的。

3.我們所說的甲骨文涉及(原始甲骨文)和(殷墟甲骨文)。

4.篆書分大篆和小篆,大篆以(石鼓文)為代表,它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石刻文字,也是由金文向小篆過渡的一種字體。

5.研究漢字的書,有秦代的(《倉頡篇》)(《爰歷篇》)(《博學篇》),到漢代,三書合一成為(《倉頡篇》)。

6.“六書”這個詞最早見于(《周禮》),后世文字學家多采用(許慎)的名稱、(班固)的順序。

7.六書(《說文解字》的解釋):是指漢字的六種結構象形

指事會意形聲

轉注假借第三章

學術思想

1.孔孟之道:算得上是中國文化史上的第一學說,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

孔子所創建的學說稱為“儒學”,后經孟子、荀子等人繼承和發展,成為春秋戰國時期影響最大的思想流派。講的是“入世之學”,講的是政治教化,其作用偏重于社會,就個人來說,偏重于人的品格修養。

2.老莊思想:是影響中國文化發展的第二大學說,先秦時代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莊子。

講的是“出世之學”,重要講的是宇宙人生,其作用偏重于個人,并且偏重于個人的精神層面。

3.墨家學說:在戰國時代與儒學并稱為兩大“顯學”,代表人物墨子。

墨家思想更多地代表了下層勞動者的利益和規定。

思想理論方面:墨子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葬、節用、非樂、非命、尊天、明鬼”等十大主張。

形式邏輯方面:提出了以“名、辭、說”為思維的三種基本形式

自然科學方面:幾何學、力學方面都有突出成就。

4.(儒學)和(墨家學說)在戰國時代并稱為兩大顯學。

5.法家學說:戰國時代后起的學派,代表人物韓非將“法、術、勢”合為一體,集法家之大成。法家思想事實上是后世封建統治者維護集權統治的理論基石。

“法”即君主的法令,君主治國必須有明確的法令,賞罰必須嚴明;

“術”即君主駕馭群臣的心術和權術,君主應知人用人,聽言察實;

“勢”即君主的權勢地位,君主必須牢牢掌握權柄不放。

6.經學:由先秦進入漢代,因漢武帝獨尊儒術而興起兩漢學術思想的主流——“經學”,它是研究和闡發儒家經典的宗旨及其方法的一門學問。

其內容極為廣泛,幾乎涵蓋了中國古代文化的一切領域,涉及到中國傳統社會的政治、經濟、倫理、道德、哲學、禮儀、教育、文學、藝術、史學、法律、宗教及民間習俗等。

7.六藝:《詩》、《書》、《禮》、《樂》、《易》、《春秋》等六部先秦時的著作,在《莊子》一書中被稱為“六經”,這六部經典通過孔子刪訂,成為向弟子講授的教材,因此也稱為“六藝”。

8.玄學:是魏晉時期流行的一種哲學思潮,它是以老莊思想為主旨,又糅合儒家經義而產生的一種新的學說。“玄”就是老子所說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指深奧難測而又無法用語言明確的某種狀態、關系或道理,研究這種深奧難測的狀態關系或道理的學問,就可稱為“玄學”。

8.張載稱他治學的目的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9.北宋理學四大家:周敦頤、張載、程頤、程顥。

10.(朱熹)集理學大成。

11.四學:濂(周敦頤之學),洛(二程之學),關(張載之學),閩(朱熹之學)

12.王陽明集心學之大成,提出(知行合一)的觀點。

13.樸學:清代的儒家學者因思想和社會的變遷又歸向經學,象漢儒同樣注重訓詁和考據,而這種訓詁和考據之學被稱為“質樸之學”,簡稱“樸學”。

14.(顧炎武)是清代儒林第一人,他的兩部著作(《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被認為“無一字無來歷”。

第四章宗教信仰

1.中國人對(天地)、(祖先)、(君師)的崇敬最為突出。

2.中國古代的祭祀以天地的典禮以(封禪)最為重要。

3.封禪:就是由帝王來祭祀天地,“封”是在泰山頂上設壇祭天;“禪”,是在泰山附近的小山上祭地。封禪的目的是帝王取得天下以后,以天子身份祭告天地,以表達自己的統治符合天意,合乎正統。

4.史書記載第一個封禪的皇帝是(秦始皇);

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禪的皇帝是(宋真宗)。

5.五岳: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6.五鎮:東鎮沂山、西鎮吳山、南鎮會稽山、北鎮醫巫閭山、中鎮霍山。

7.四瀆:東瀆大淮(淮河)、南瀆大江(長江)、西瀆大河(黃河),北瀆大濟(濟水)

8.四海:東海、南海、西海(青海湖)、北海。

9.(師)是哪些可認為萬世師表的圣人,傳統上指(孔子)和(關公)兩個人。

10.佛教是由(釋迦牟尼)于公元前六世紀到五世紀在(古印度)境內創建的,在我國又叫(釋教),管和尚叫(釋子)。

11迦葉摩騰、竺法蘭翻譯的(《四十二章經》),據說是中國最早的佛經。

12.佛教在(兩漢)之間傳入中國。13.(禪宗)是佛教中國化最典型的產物。

14.(達賴)和(班禪)是黃教兩大活佛轉世系統的稱號。

15.(無常)八苦和(無我)是佛教思想的基本出發點。

16.佛教四大名山:山西五臺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浙江普陀山。

17.中國佛教屬于(大乘佛教),尊崇(文殊、普賢、地藏、觀世音)菩薩。

18.四大石窟:云岡、敦煌、龍門、麥積山。

19.(樂山大佛)是中國第一大佛。

20.道教以(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為四方保護神。

21.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

22.伊斯蘭教的六大信仰:

(1)信安拉是唯一的神

(2)信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

(3)信天神

(4)信《古蘭經》是安拉啟示的經典

(5)信一切都是由安拉決定的

(6)信“死后復活”和“末日審判”

23.伊斯蘭教實行政教合一,一般分為(遜尼派)和(什葉派)兩派,中國的伊斯蘭教屬于(前)者。

第五章中國古代教育

1.最早把教育二字聯系起來的是(孟子),(《孟子"盡心篇》)一文中提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2.(《勸學篇》)是中國最早的教育學論文。

3.束脩:學生與老師初次見面時必須奉敬禮物。

4.宋初四大書院:石鼓書院、岳麓書院、睢陽書院、白鹿洞書院

5.南宋四大書院:岳麓書院、白鹿洞書院、麗澤書院、象山書院

6.歷代書院都以研究和講解(理學)為主線,基本教材是(《四書》)和(《五經》)。

7.第一個完整系統的書院學規是由朱熹制定的(《白鹿洞學規》)。

8.我國的家庭教育應當最早始于(西周)孟母三遷是典型例子。

9.顏之推的(《顏氏家訓》)是我國最早的家庭教育學專著。

第六章

科舉制度

1.(科舉制度)、(教育制度)、(官吏制度)構成中國封建社會三位一體的人才制度

2.漢代通過察舉、征辟、策問的選官制度3.(魏文帝曹丕)實行九品中正制。

4.九品中正制:將被選者分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等,由朝廷任命的“中正官”通過品評,然后按等錄用。

5.科舉制度從(隋朝)開始。

6.(宋太祖)建立了殿試制度。

7.明清時代的三級考試:院試、鄉試、會試。

第七章典籍藏書

1.我國現存最早的紙寫本書籍是晉人寫的(《三國志》)。

2.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3.五經:詩經、尚書、周禮、周易、春秋。

4.十三經:《周禮》、《禮記》《儀禮》、《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詩經》《尚書》《周易》《論語》《孝經》《爾雅》《孟子》。

5.(明代)出現十三經的名稱,是唐代所列的十二經加上(《孟子》)。

6.(劉向)的(《列女傳》),首開為中國婦女立傳的先河。

7.現存最早的類書是(虞世南)的(《北堂書鈔》)。

8.唐代第一部類書是(歐陽詢)的(《藝文類聚》)。

9.明代最大的類書是(《永樂大典》)。

10.清代的(《古今圖書集成》),是現存最大、體例最善、用途最廣的一部類書。11.(老子)是史書記載的最早的國家圖書館館長。12.經史子集:

經:涉及儒家經典以及研究、解釋這些經典的著作。

史:涉及了所有的史書以及研究、評論這些史書的著作。

子:涉及儒家經典之外的兵、法、農、醫、天文、算術等各家著作。

集:涉及歷代作家的文學作品,如詩、詞、賦、曲、散文等。

第八章

科技成就

1.七曜: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是中國古代天文學知識中的重要概念。

4.二十四節氣:中國古代的歷法把一年十二個月提成二十四節氣,這是依據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所處的二十四個不同位置制定的,它能反映不同月份的氣溫、物候和雨量變化,有助于安排農業生產。

5.二十四節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6.天干地支:天干(10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12個):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古人把它們按照一定順序結合,組成60個單位用的紀年。其組合時,以天干的單數配地支的雙數,從甲子開始,至癸亥結束,稱作“六十甲子”,分別代表六十年。之后再予以反復,如此周而復始,用以紀年。此外,也可以用于紀日。

7.《齊民要術》:是北魏賈思勰所著,系統總結了黃河流域的農業生產經驗,闡述了古代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農學思想,根據北方農業生產的特點,提出了一系列精耕細作、保墑施肥的方法,成為中國古代歷史上最重要的農學著作之一。

8.《農政全書》:明代科學家徐光啟所著,是一本集大成的著作,是中國古代最完整的農業百科全書。內容涉及農業耕作、土地開墾、水利建設、食品制造、果樹技藝等眾多方面,系統集中的敘述了屯墾、水利工程和備荒為一大特色,是對宋代以來農桑經驗和種植建設的全面總結。

9.劉徽在《九章算術》中第一次提出了(極限思想),并且運用(割圓術)計算出了圓周率的數值。

10.四診:望、聞、問、切。

11.八綱:陰、陽、表、里、寒、熱、虛、實。

12.(《皇帝內經》)全面奠定了中醫理論的基礎。

13.“病入膏肓”和“諱疾忌醫”兩個成語都出自(扁鵲)治病的故事。

14.(倉公)在中國醫學史上首創病歷。

15.(扁鵲、倉公)兩人一直是中國藥王廟里供奉的鼻祖。

16.《傷寒雜病論》:漢代醫圣張仲景“勤求古訓,博采眾方”,寫成醫學巨著《傷寒雜病論》。總結和創制的二百余種處方,貫徹了“理、法、方、藥”一致的原則,治療效果顯著,至今仍為人們所應用。

17.(華佗)首創中醫病歷,《三國演義》中為關羽刮骨療傷的故事寫的就是他。

18.《徐霞客游記》對(西南地區)的石灰巖面貌進行了進一步考察和描寫。

19.四大發明: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印刷術。

20.(《夢溪筆談》)一書記載了指南針并不完全指南這一事實。21.我國歷史上最大的古城是(隋大興城)和(唐長安城),前者的總設計是宇文愷,全城由(郭城、皇城、宮城)三部分組成,其中的(明德門)最大,是全城的正門。

16.北京故宮是(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時建造的。

17.長城的修建早從公元前(七世紀)的(春秋戰國)時代就開始了,據文獻記載,最早修建長城的是(楚)國,當時叫(方城)。

18.成語雞鳴狗盜出自(孟嘗君)的故事。

19.河北省的趙州橋原名(安濟橋),是李春建造的,是全世界最大的(敞肩)拱橋。

20.(盧溝橋)是經《馬可.波羅游記》介紹到西方的第一座中國石拱橋。

21.歷史上文明中外的皇家園林圓明園涉及(圓明園、長春園、萬春園)三部分。

22.現存完好的三大皇家園林是(北京三海、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其中(避暑山莊)面積最大。

23.中國三大古代建筑群:

(1)嵩山中岳廟

(2)曲阜孔廟

(3)北京故宮24.京杭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里程最長的內陸運河。

第九章各類藝術1.(鐘繇)完畢了楷書的定型化,與“書圣”(王羲之)并稱為“鐘王”。

2.二王:王羲之、王獻之

3.唐初四大書法家: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薛稷。

4.(歐陽詢)被尊為唐人楷書第一。

5.顏(顏真卿)肥柳(柳公權)瘦6.宋代四大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

7.楷書四大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

8.宋徽宗趙佶的字體是(瘦金體)。

9.(唐玄宗)被奉為戲曲祖師。

10.京劇:清乾隆五十五年開始,“三慶”、“四喜”、“春臺”、“和春”四大徽班先后進京表演,漢調、秦腔也入京獻藝。于是議徽漢二調為主,吸取昆腔、秦腔唱法,又接受北方方言的影響,發明了新的唱腔,以京韻念白,形成今天的京劇。

11.雅部:昆腔曲調高雅,詞章優美,為封建士大夫所欣賞,被稱之為“雅部”

12.花部:昆腔以外的其他地方戲曲劇種,特別是北方的梆子戲,由于風格粗獷,語言通俗,深受廣大市民階層的歡迎和愛慕,所以被貶稱為“花部”。

13.畫龍點睛的故事指(張僧繇)。

14.東晉時期的(顧愷之)被稱為“三絕”(畫絕、才絕、癡絕)。

15.潑墨山水:王維叢抒情的角度描繪山水,把淡泊恬靜的詩意表現在畫面上,他不施色彩,而以墨的濃淡表現山水的神韻,被稱為“水墨山水”。

16.五音:也稱“五聲”,是中國古代五個音階的總稱,即:宮、商、角、徵、羽,相稱于現代音樂的1、2、3、5、6,是在陰陽五行學說影響下產生的音樂狀態,也是中國古代音樂和音階形式的基礎。

17.七音:也稱“七律”,是五音的進一步發展,即在角徵、羽宮之間各出一個偏音,即現代音樂中的4、7。

18.我國的楹聯起源于古代的(桃符),(五代后蜀皇帝孟昶)題的兩句話“新年納余慶,佳節號長春”就是中國的第一副對聯。

第十章風俗習慣

1.東漢末年(應劭)的(《風俗通義》),恐怕是世界上最早的民俗學著作。

2.中國飲茶源于(四川),茶最早被作為藥材使用,到(西漢)時由藥用轉化為飲用,4.(魏晉南北朝)茶被用作招待客人,進行社交活動的一種媒介。

3.八大菜系:魯、川、粵、閩、蘇、浙、皖、湘

4.四大菜系:魯、川、粵、淮。

5.嫁娶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6.“胸有成竹”是(蘇文同)的畫竹理論。

7.四君子:梅、蘭竹、菊。

8.歲寒三友:松、竹、梅。

9.燈節:即正月十五放花燈,古稱“上元節”,或稱“元宵節”,起源于古代的祭祀遺風,跟天地崇敬有一定關系。

10.清明節:與古時“寒食節”相合而成,時間一般在冬至后105天,正好是農歷三月上旬,公歷四月五日前后。在我國的傳統節日中,它是唯一同節氣合一的節日。清明節最初是個農耕節。因相傳晉文公的謀臣介之推在清明前一日被焚死于綿山,人們為了紀念他,形成寒食節。后來上墳祭祀的禮儀與人們掃墓祭祖的風俗相結合,融入清明節的活動內容。到唐代,清明節與寒食節合二為一。

11.三大傳統節日:春節,端午,中秋

12.臘八節:即農歷十二月初八,這是受佛教影響而形成的一個節日。相傳釋迦牟尼在成佛之前,曾修苦行數年,結果餓得骨瘦如柴,因此決定放棄苦行,這時他碰見一位牧女送他一些乳糜吃,吃后恢復體力,端坐于菩提樹下沉思,終于十二月初八“成道”,故佛家稱之為“成道節”。

第十一章中外文化交流

1.晉代陳壽的《三國志.吳書》記載徐福東渡日本。

2.最早見于史書記載的海上航線是(《漢書"地理志》)所記的從西漢帝國的南疆到印度洋的海路。

3.元代人周達觀的(《真臘風土記》)真實記載了柬埔寨吳哥時代的文化。

4.(鑒真)是日本律宗的始祖。

5.明代鄭和下西洋最遠到達(紅海)和(非洲東海岸)的(索馬里)和(肯尼亞)。

6.(《馬克"波羅游記》)是有史以來西方人撰寫的具體介紹中國的第一部著作。

傳教士的先行者和奠基人(利馬竇)于公元16世紀來到澳門。

第十二章外國文化1.荷馬史詩涉及《伊利亞特》和《奧德賽》2.公元392年羅馬皇帝宣布[基督教]為國教,并開始彈壓異教和異端。3.著名政治思想家馬基雅維里的作品是。《君主論》4.創作了《愚人頌》的荷蘭哲學家是伊拉斯謨5.“知識就是力量”是[弗蘭西斯·培根]的名言。6.《哈姆雷特》、《李爾王》和《奧賽羅》的作者是。莎士比亞7.哲學最重要的奉獻是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哲學命題。笛卡爾休謨8.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被稱為文藝復興“藝術三杰”。9.創建“日心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