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引言本課題以從玉飾中結構造型提取出來的元素概念展現出來。,通過對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價值的提煉。包括造型特點、文化寓意以及材質等,從二里頭文物的玉飾中選擇文化元素,并運用于燈具設計中,以塑造燈具的風格特點。提煉造型和線條進行設計。運用分割、扭曲、變形等設計方法。尋找產品背后的文化故事。目的是致力于洛陽博物館二里頭文創產品的開發設計,促進洛陽博物館文創產業發展,做到文化資源的有效傳遞。選用關于二里頭中玉飾的文化元素,以朝代的時間順序為時光軸,將二里頭文物與產品串聯起來。要求是1.通過對玉飾元素的充分調研,提取博物館中關于二里頭文化元素融入到設計中。尋找產品背后的文化故事,真正做到文化資源的有效傳遞。2.充分了解并分析現有同類產品,表明該產品的優勢以及相比于市面上的同類產品的優點。3.人群定位:明確用戶,25-40歲的80、90后。已經具備有消費能力他們更加的有思想、更能更好的接收新鮮事物。且隨著時代的發展,大家都更加注重精神消費,注重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4.市場:產品要符合市場需求,根據相關素材,設計出既有實用性又有商業價值和文化品味的產品,讓用戶在使用產品的時候有一個更好的體驗。5.運用以上材料,設計出具有合理造型的燈具產品。光感·文創燈具設計調研與分析1.1光感·文創燈具調研光感·文創燈具設計現狀光感·文創燈具往往根據使用的環境以及燈具的功能可以進行分類,而且不同的國家、民族、地區或者是每一個小的社會要求都是不一樣的,所以設計需要豐富。如今文創燈具主要分為傳統型、時尚型、科技型、情感性。傳統型的燈具往往是需求最多的的,會在設計的時候大量保留一些傳統的元素,一般采用傳統圖案粘貼法,將古代的一些傳統文化元素放入設計中,產生新的效果。光感·文創燈具材質以環保健康類為主。設計風格偏向現代化風格設計和文化元素相結合,主要以簡約大氣的風格為主,富有豐富人文情懷,尋找產品背后的文化故事。在設計上會在燈具的外形上面做文章,會運用雕刻的手法。是屬于長時間流行的燈具類型,會比較符合大眾的審美,往往會更加受歡迎。中國的燈具注重實用性與美觀性的相互結合,但是國外許多的國家不像中國一樣具有濃厚的文化背景,所以中國的文創燈具以后具有非常好的發展前景,很有前途。光感·文創燈具在設計的過程中會帶有設計者的情感,如果是古老型的燈具,會反映這個人對傳統文化的偏愛;如果是時尚型的話,反映出這個人是追求當下,跟隨潮流。目前國內的許多設計已經很完善了,許多技術的運用使得文創燈具發展很好。光感·文創燈具設計趨勢中國傳統的文化是許多設計師靈感的來源,現代的中式設計就是最好的體現,在傳統文化上進行再次的加工創造,這種創新是很受人歡迎的,所以光感·文創燈具未來有可能與現代文化相配合,現代的美學加上傳統的文化,形成一種中式的風格。現代的家具強調了多功能化,就是可以將燈具與客廳里的茶幾,餐桌,書架,衣帽柜設計與一體,節約空間,方便生活。這也在代表著光感·文創燈具在逐漸滿足大眾的生活需求,燈會隨著人的需要關掉或者打開。隨著環保意識的加強,大眾對于綠色的概念加強了,擁護綠色主義,會在選擇是多多選擇環保材質的。光感·文創燈具會和現代精神需要融合。光感·文創燈具分析光感·文創燈具設計存在的問題在設計方面缺少中國傳統元素的創新。優秀的創新設計是在前人的文化沉淀中創新的產物,現在有許多的燈具會模仿西方設計,西方的文創燈具確實更具有實用性和創新性,但是這樣會失去了中國特色,可以在運用別國設計時加入中國元素進行創新,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傳統文化可以代表這中國的特色,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是大多數中國人認可的傳統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元素、符號,它特線了中國的傳統文化精神,體現了一個國家的尊嚴和利益。中國的元素內容很豐富,有中國結、京劇的臉譜、書法、刺繡、文物、玉雕等等都在表現著中國的民族特點,這是中國最明顯的視覺符號;過于注重了形式美,而忽略了實用性,燈具是給人用的,設計的原則應該是“以人為本”,注重功能實用性,需要做到內容和形式巧妙的融合,燈具的設計主要包含五大要點,功能、形態、結構色彩、材料,在中國的燈具再設計中,對中國元素進行提取和解構、重組創新,可以互相轉換使用新舊組合的方法、材料顏色碰撞的方法;對可持續發展忽略了,為了不污染環境,破壞環境,應該以綠色環保為主。光感·文創燈具設計應用及前景光感·文創燈具設計運用方面很廣泛,室內室外,家里工作室,大馬路上都需要燈具,在不同的地方所使用的燈具是不同的。在未來發展過程中會與現代的東西相結合,不論是現代的文化、現代的精神、現代的科學技術。古代燈具是靠手工完成,現代由于需求量大,改用現代機器,更加便利。光感·文創燈具設計的方案2.1光感·文創燈具設計的要點2.1.1光感·文創燈具設計思路燈具合理地運用一些文物的元素,表達出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通過對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價值的提煉,包括造型特點、文化寓意以及材質等,從洛陽博物館中選擇文化元素,并運用于燈具設計中,以塑造燈具的風格特點。提煉百花燈上的顏色作為該燈具的色彩搭配,燈具造型以百花燈上的造型形狀提煉出來進行設計。材質以環保健康類為主。設計風格偏向現代化風格設計和文化元素相結合,主要以簡約大氣的風格為主,富有豐富人文情懷,尋找產品背后的文化故事。而且設計的人群定位是20--35周歲的青年人群。針對于追求新鮮事物的青年人和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年輕人。因為他們有新思想,也善于接受新事物。他們對于時尚和懷舊的敏感度和可接納度都很高。靈感來源于是百花燈的燈座和S形曲枝燈盞和表面黑色紋理以及頂部黑色曲枝來源于S形曲枝燈盞個燈體取自山峰的形態,來源于燈座為昆侖山的象征意義;也可以運用玉飾元素,通過對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價值的提煉。包括造型特點、文化寓意以及材質等,從二里頭文物的玉飾中選擇文化元素,并運用于燈具設計中,以塑造燈具的風格特點。提煉造型和線條進行設計。運用分割、扭曲、變形等設計方法。尋找產品背后的文化故事。人群定位一般是25-40歲的80、90后。已經具備有消費能力他們更加的有思想、更能更好的接收新鮮事物。且隨著時代的發展,大家都更加注重精神消費,注重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2.1.2光感·文創燈具設計元素燈具以百花燈的結構造型元素提取出來的概念展現出來,引申出古往今來,無論滄海桑田,亦或是斗轉星移,人民都依舊保持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可以以從玉飾中結構造型提取出來的元素概念展現出來。2.2光感·文創燈具創意草圖及說明圖2.1光感·文創燈具創意草圖1靈感來源是百花燈的燈座和S形曲枝燈盞。這個百花燈整體分為燈盞、燈柱、和燈座。這是漢代社會“長生不老”、“羽化成仙”思想的物化表現,代表了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古代人認為,天柱是頂天立地的象征,把天堂、人間和地獄聯系在了一起,同時百花燈上所塑的烏龜、羽人、龍虎等都是古代象征長生和羽化升仙的神獸。燈具的設計在某一種程度上代表這設計師的憧憬。圖2.2光感·文創燈具設計草圖2靈感來源與表面黑色紋理以及頂部黑色曲枝來源于S形曲枝燈盞整個燈體取自山峰的形態,來源于燈座為昆侖山的象征意義。圖2.3光感·文創燈具設計草圖3靈感來源于燈罩從頂部向下看的形態是提取百花燈上的柿蒂紋形態,進行拉伸變成長方形中空的燈罩。光感·文創燈具方案的優化3.1光感·文創燈具素材的收集在設計這個產品是主要考慮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其中的第一個選用了百花燈的結構造型元素,整套的燈具系列風格整齊卻不失韻律。想要傳達的概念是物轉星移,但人們依舊保留對美好的向往。第二個燈具在設計上表面黑色紋理以及頂部黑色曲枝來源于S形曲枝燈盞整個燈體取自山峰的形態,來源于燈座為昆侖山的象征意義。第三個燈具燈罩從頂部向下看的形態是提取百花燈上的柿蒂紋形態,進行拉伸變成長方形中空的燈罩。在考慮素材收集時,首先就選用了洛陽博物館里東漢彩繪陶制的百花燈,這也是對文物起到推廣的作用,越來越多的人會對于傳統文化感興趣。3.1.1百花燈歷史典故彩繪陶百花燈,高度達到92cm,打造了烏龜、羽人、龍虎等都是古代象征長生和羽化升仙的神獸,繪畫主要以紅黑色為主。草葉紋釉陶罐在肩部飾有四組白色S形草葉紋,這個是隨著漢墓陪葬品中很罕見的文物。斗獸紋綠釉陶壺,釉色清新光亮,修飾的漢代比較罕見的浮雕斗獸紋,可以堪稱溫釉陶中的精品。晉歸義胡王金印,印文是匈奴歸化部落首領的封號在當時,從側面反映了民族一團和氣的氣氛。這盞燈是漢代道家升仙思想的典型體現。古時候的人相信天人感應,夢里就想著人神共樂、長生不老。墓中安放這樣一盞燈,一般是希望死后可以成仙吧。據說,這盞燈亮起時整間屋子都會通亮,幾乎是沒有暗影的,有人因此贊美它是古代的“無影燈”、漢代陶燈的經典之作。這盞彩繪陶百花燈,出土于澗西區七里河一座漢墓,目前收藏在洛陽博物館。這燈具有精致的造型、氣勢十足,不用說,這肯定是漢代貴族享用的器物。在漢武帝時期,經濟是很發達的,人們的物質生活也很豐富,一些貴族都有別的想法-羽化成仙,這成了他們的精神追求,甚至大出豪言如果有人能讓他們成仙,將給予全部身家。羽人這個人物,在古代神話傳說中,羽人是西王母的使者,把羽人放在物品上,反映了死者親屬希望墓主人的靈魂飛往仙界的思想。在百花燈的曲枝上,裝飾著8只臥蟬,在當時,大家認為蟬脫殼后能夠獲得新生,漢代人就把蟬比作一種可以重生的吉祥物。3.1.2光感·燈具紋樣再設計元素采用的百花燈的外形,選用花邊修飾整個燈具,設計中采用對稱美,體現了中國古代藝術的平衡美感。周圍的紋飾主要采用的是百花燈周圍s型的曲枝,整個的燈體是一個山峰的樣貌,s型可以更好的修飾整個燈具,使得燈具看起來纖細不會臃腫,并且很簡潔,凸顯一種簡單美。在中國的燈具再設計中,對中國元素進行提取和解構、重組創新,可以互相轉換使用新舊組合的方法、材料顏色碰撞的方法3.2光感·文創燈具色彩、材料、表面處理分析所有燈具設計的顏色都是提取自百花燈的基本色調黑白紅,不僅符合原物的設計,而且顯得更加傳統化。所有材料運用的都是環保材質,目前,大家追求的都是綠色產品,所以這一點很符合大眾的精神需要。有些燈具等過采用立體修飾,這樣的設計增加了不同的樣式,更加的時尚美觀。有些燈具采用的是平面修飾,整個設計既不會單調又突出了重點。本論文介紹所設計出來燈具是加入了古風紋飾,顯得很端莊大氣,這類紋飾是經過了專門的處理方面,不會輕易的掉落和破損。3.3最終設計的作品圖3.1設計作品1圖3.2設計作品2圖3.3設計作品3光感·文創燈具設計畢業展示4.1模型效果圖4.1設計模型1圖4.2設計模型2圖4.3設計模型3將傳統的文化元素巧妙地和現代流行元素融合在一起,實現了燈具流暢曲線和外觀一體化,新穎的造型設計給人眼前一新,環保材質在一定程度上節約能源以及保護環境,燈具也比較小巧,不占用空間。這類設計簡潔實用,尊重自然,減少不必要的裝飾,形式追隨功能。在外形上很是簡單優雅、結構也設計的很完整,由于材質花費不貴,價格不貴,大眾都很喜歡。現在設計強調以材料和結構真實凸顯實用性,中心還是功能。4.1.1材料與工藝材質方面陶瓷為基本的框架,燈罩以現代材料白色半透明亞克力色為主,達到了特別好的照明光效果,在材料的把控方面做得很好。雖然采用了陶瓷與亞克力的混搭,但是還運用了一些傳統元素,讓整個設計看起來中規中矩但又有點特別,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這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在制作的工藝上面也是有考究的,首先需要對所選用的材料進行加工,讓它成型,就分為了兩個階段,鍛壓和注塑,每種材料的延伸性、硬度、自身缺點都是不同的,所以加工的技術與機器也不同。基礎的模型做好接下來就是表面處理了,在燈具上運用的紋飾是需要進行二次加工的,否則會很容易破損和掉落。表面處理的作用就是表面防腐的效果,這種工藝從石器時代到銅器時代就已經產生了,并且一直在發展中。4.1.2規格與尺寸第一款燈具的燈柱高235mm;燈盞高110mm;總高度是345mm。第二款燈具燈柱高260mm;總高度是300mm;底座寬度是100mm。第三款燈具燈盞的寬度是100mm,高度是150mm;燈柱高度212mm;總高度達到400mm;底座寬度是120mm。4.2展出效果這類燈具在黑暗時的照明效果很好,以傳統文化元素為主,突出設計重點,打動客戶內心,這類燈具光線主要照到下面,空間環境)也得到適當的照明,使整個室內光線柔和,明暗對比不那么強烈。一個燈具的設計,不但側重于藝術造型,在設計時還需要考慮燈具外型、色、光與環境格調相互協調、互襯托,達到燈與環境互相輝映的效果。光感·文創燈具本身就很注重光線的搭配,燈盞是呈包圍型,能使燈光發散,但又不會刺眼。造型簡單,結構牢固,表面并不會追求華麗,而是很方便。燈具往往還起到烘托的作用,需要與環境相搭配。實際是充分考慮到了人類的需要運用了創新思維,為現代化的人類設計提供了良好的建議。結論光感·文創燈具未來的發展前景很好,大家越來越看重文創燈具的設計,現代的設計普遍是趨于時尚的發展,但是流行趨勢是會不停的轉變的,一直處于一個循環,設計師往往心態會浮躁,害怕被時代給淘汰,就只想著緊追著時代的步伐,跟隨潮流。如果一味運用現代科技或者運用新的材質會失去燈具本身的意義。上文中提到了光感·文創燈具存在著一些不足,傳統文化被世人所推崇,所以未來的發展將會結合中國古老元素與現代化元素,并且在制作時會適當運用現代科技,在新的時代就需要改革,必須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是王道,這樣還能提高生產效率。還有,現今的設計還沒有完全達到適應時代的要求,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欣賞古代文化,所以不能適用于全部人。設計師只有用心去思考,認識到最初創造的意義所在,才能夠創造出具有創造性、具有精神意義的燈具。需要在燈具在設計方面兼有內心情感的體現和文化的推廣。本論文就這個設計提出了光感·文創燈具未來的發展以及現存的一些問題,解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