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之第二章感知覺_第1頁
心理學之第二章感知覺_第2頁
心理學之第二章感知覺_第3頁
心理學之第二章感知覺_第4頁
心理學之第二章感知覺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心理學之第二章感知覺第一頁,共五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第一節感覺的概念與分類學習目標:1、熟記感覺的概念,知道感覺的重要性。2、能概括感覺的生理機制3、能說出感覺的類型第二頁,共五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一、什么是感覺(一)概念: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二)感覺的特點

第一,感覺反映的是當前直接面對的客觀事物,而不是過去的或間接的事物

第二,感覺反映的是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而不是事物的整體

第三,感覺是客觀內容和主觀形式的統一。

(三)感覺的重要性:

感覺是維持人的正常心理活動的重要保障,如果把感覺剝奪,就會使人的思維過程發生混亂,導致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會產生嚴重的心理障礙

感覺剝奪實驗(sensorydeprivation)首頁第三頁,共五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二、感覺的生理機制

感覺的產生是整個分析器活動的結果分析器:感受器—傳導神經—神經中樞

人體的各種感官都有相應的分析器,如視覺分析器、聽覺分析器、嗅覺分析器、味覺分析器、觸覺分析器等。第四頁,共五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三、感覺的種類:

㈠外部感覺:⒈視覺:適宜刺激為380~760毫微秒的光波,感受器是視網膜上的視細胞。幾種視覺現象:

視覺后象:刺激物對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覺現象并不立即消失而保持短暫時間的現象。分為正后像和負后像。

顏色視覺:不同波長的光波作用于人眼引起了顏色視覺經驗。

閃光融合:斷續的閃光由于頻率增加從而得到融合的感覺。視敏度:即視力,指視覺系統分辨最小物體或物體細節的能力。首頁第五頁,共五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⒉聽覺:適宜刺激為20~20000赫茲的聲波。⒊嗅覺和味覺嗅覺是由有氣味的氣體物質引起的感覺。味覺是由溶于水的化學物質通過味蕾產生的感覺。⒋膚覺(skinsense)刺激作用于皮膚引起各種各樣的感覺,稱為膚覺。包括觸壓覺、溫度覺、痛覺。首頁第六頁,共五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㈡內部感覺:⒈機體覺(內臟感覺)機體覺由于內臟活動作用于感受器而產生的,包括饑餓、飽脹、便意、惡心、疼痛等。⒉平衡覺(靜覺)靜覺是由人體做加速度或減速度的直線運動或旋轉運動時所引起的。⒊運動覺(本體感覺)運動覺反應身體各部分的位置,運動以及肌肉的緊張程度,是內部感覺的一種重要形態。繼續首頁第七頁,共五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Bexton,Heron,Scott(1954)的感覺剝奪的實驗返回首頁第八頁,共五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盯著燈泡看30秒以上,盡力不要移動你的目光。然后把你的目光移到任何白色的區域,你看到了什么變化?返回首頁第九頁,共五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凝視左邊的十字約30秒,再看右邊的十字,你看到了什么變化?返回首頁第十頁,共五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第二節知覺的概念與分類學習目標:1、熟記知覺的概念,能區分感覺與知覺。2、能解釋知覺的生理機制3、能說出知覺有哪些類型4、能解釋社會知覺偏差的現象第十一頁,共五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第二節知覺的概念與分類一、什么是知覺

㈠概念: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各個部分和屬性的整體反映。

㈡知覺與感覺的關系:共同點區別聯系

感覺

知覺對客觀事物的直接反映知覺的基礎感覺的深入個別屬性整體首頁首頁第十二頁,共五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二、知覺的生理機制知覺的產生是分析器系統(多種分析器)綜合活動的結果如對蘋果的知覺:視覺:紅色、圓形味覺:甜嗅覺:芳香融覺:光滑、脆第十三頁,共五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三、知覺的種類:

㈠物體知覺:以物質和物質現象為對象的知覺。

⒈空間知覺:是物體的空間特性在人腦中的反映,負責處理物體大小、形狀、方位和距離的信息。包括形狀知覺、大小知覺、深度知覺、方位知覺。⒉時間知覺:是對客觀現象的延續性、順序性的反映。

⒊運動知覺:人腦對物體空間移動及速度的反映。

真動現象:物體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從一處向另一處作連續性位移而引起的知覺。首頁第十四頁,共五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似動現象:在一定的條件下,把靜止物體知覺為運動,或把沒有連續位移的物體知覺為連續運動的現象。①動景運動;②自主運動;③誘導運動㈡社會知覺:以社會中的人為知覺對象的知覺。⒈對他人的知覺:⒉自我知覺⒊人際知覺㈢錯覺(illusion)在客觀事物刺激作用下產生的對刺激的主觀歪曲的知覺。包括視錯覺、形重錯覺、時間錯覺和方位錯覺。

首頁繼續第十五頁,共五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似動現象動景運動又叫Φ現象,是指當兩個刺激物按一定空間間隔和時間間隔相繼呈現時,人看到原來兩個靜止的物體的連續運動的現象。返回首頁第十六頁,共五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錯覺首頁返回第十七頁,共五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四、社會知覺的偏差

⑴首因效應(prinacyeffect)最先接受到的信息對人形成印象具有強烈的影響的現象。實驗:James是內向的還是外向的?⑵近因效應(recencyeffect)最后接受到的信息對人們形成印象具有重要作用的現象。實驗:改變Lichens的部分條件。Lichens提醒被試不要受第一印象的誤導,要全面地進行評價;并將E、I兩段文字隔開呈現給被試。呈現一段描述后花5分鐘讓其做無關工作(數學題、聽故事等)。此種情況下,被試傾向于根據后面一段描述評價Jame。繼續首頁第十八頁,共五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

Luchins設計了兩段文字描寫一個男孩一天的活動。并進行不同順序的編排,讓被試評價他的性格特征。文字(E)體現了Jame活潑外向的性格:Jame與朋友們一起上學;在陽光下曬太陽;在商店與熟人聊天;與前幾天剛剛認識的女孩打招呼等。文字(I)體現了Jame沉默內向的性格:Jame獨自放學回家;走在街道蔭涼的一邊;在商店里靜靜地買東西;與女孩見面不打招呼等。E95%認為Jame外向友好I3%認為Jame外向友好E—I78%認為Jame外向友好I—E18%認為Jame外向友好返回首頁第十九頁,共五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⑶暈輪效應(haloeffect)對人的某種特征形成好或壞印象后,傾向于根據此推論該人的其他方面的特征。(戴恩實驗)⑷刻板印象(stereotype)人們對某個群體中的人形成一種概括而固定的看法。臺灣大學生對各國人的刻板印象:美國人—民主、天真、樂觀、友善、坦率英國人—有紳士風度、聰明、守舊、傳統法國人—愛好藝術、輕率、熱情、開朗德國人—嚴謹、勤奮、呆板、聰明日本人—愛國、尚武、進取、善模范繼續首頁第二十頁,共五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

戴恩等人(K.Dion,etal,1972)曾用實驗證實了暈輪效應的存在。他們讓被試看一些人的照片,這些照片看上去分別是無魅力的、中等的和有魅力的。然后,讓被試評定這些人的特點,而這些特點原本可能與有、無魅力是無關的,但評定的結果卻顯示,有魅力的人得到了最高的評價,無魅力的人得到了最低的評價。具體的評價結果見下表:無魅力者中等者有魅力者受歡迎性56.3162.4265.39婚姻的美滿0.370.411.70職業地位1.702.022.25做父母的能力3.914.553.54社會和職業幸福5.286.346.37一般幸福8.8311.6011.60結婚的可能性1.521.832.17返回首頁第二十一頁,共五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第三節感知覺的基本規律學習目標:1、熟悉幾個概念:感受性、感覺閾限、感覺的適應、感覺對比。2、能解釋知覺幾個特性的含義,并能說明這些特性產生的原因。第二十二頁,共五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第三節感知覺的基本規律一、感覺的基本規律(一)感受性和感覺閾限:

有機體對刺激物的感受能力叫感受性;用來度量的感覺閾限的大小的指標叫感覺閾限。

絕對感受性就是指感覺出來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絕對感覺閾限是指最小可覺察的刺激量。絕對感受性和絕對感覺閾限在數量上成反比關系,絕對感覺閾越小,則絕對感受性越大,

差別感受性是指剛剛能夠感覺出兩個同類刺激物間的最小差異量的能力。剛能引起差別感覺的兩個刺激之間的最小差異量稱為差別感覺閾限。差別感覺閾限與差別感受性之間也成反比關系:即人的差別感覺閾限越大,差別感受性越小。首頁第二十三頁,共五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二、感受性的變化:

㈠感覺的適應:人的感受性會由于刺激的持續作用而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叫適應。暗適應:指由亮處到暗處時視覺感受性提高的時間過程。明適應:指由暗處到亮處時視覺感受性下降的時間過程。

㈡感覺的相互作用:

1、感覺對比:同一分析器在不同刺激作用下而使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叫感覺對比。(1)同時對比是刺激物同時作用產生的對比現象。(2)繼時對比是刺激物先后作用時產生的對比現象。

2、不同分析器的相互作用。

(1)一種分析器的微弱(強烈)刺激,能提高(降低)其他分析器的感受性。首頁第二十四頁,共五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教師在板書生字時,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與相異部分分別用白色和紅色的粉筆寫出來,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規律?第二十五頁,共五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2)感覺補償,它是指某種感覺缺失后,其他感覺的感受性增強而起到部分彌補作用的現象。(3)聯覺也是一種不同感覺間相互作用的現象,它是指一種感覺的感受器受到刺激時,在另一感覺道也產生了感覺的現象。三、知覺的特性㈠知覺的選擇性:

知覺的選擇性指的是人們能迅速地從背景中選擇出知覺對象的特性。影響因素:

1、對象與背景的差別:

對象和背景的差別越大,對象就越容易從背景中區分出來。首頁第二十六頁,共五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2、對象的動靜狀態在固定不變的背景上,運動的物體容易被知覺為對象。3、人的主觀狀態,如符合人們需要、興趣、愛好、知識經驗的事物更容易成為人們的知覺對象。㈡知覺的整體性知覺的整體性是指對客體的各種屬性或各個部分進行整體性的反映的特性。

主觀輪廓圖影響知覺的整體性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幾條規律:(1)接近性:凡距離相近的物體容易被知覺組織在一起。首頁第二十七頁,共五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2)相似性:凡形狀或顏色相近的物體容易被組織在一起,被看成一個整體。(3)連續性:凡能夠組成一個連續體的刺激容易被看成一個整體。(4)封閉性:人們傾向于將缺損的輪廓加以補充,使知覺成為一個完整的封閉圖形。(5)良好圖形:人們總是傾向于把一個不規則的圖形看成是一個完美的圖形。㈢知覺的理解性:

知覺的理解性是指人們以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去理解和解釋事物,并有語詞加以標志的特性。首頁第二十八頁,共五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影響因素:

1、知覺對象的特點;

2、知覺者的主觀因素(知識經驗、實踐經歷、興趣愛好、言語提示)㈣知覺的恒常性知覺恒常性即當知覺條件在一定范圍發生變化時,知覺映象仍保持相對不變的特性。恒常性主要發生在視覺范圍內:如大小恒常性、形狀恒常性、顏色恒常性、方向恒常性等。繼續首頁第二十九頁,共五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花瓶與人像返回首頁第三十頁,共五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感覺對比返回首頁第三十一頁,共五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主觀輪廓圖一繼續首頁第三十二頁,共五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主觀輪廓圖二繼續首頁第三十三頁,共五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主觀輪廓圖三返回首頁第三十四頁,共五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返回首頁第三十五頁,共五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FLY返回首頁第三十六頁,共五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兔子還是鴨子返回首頁第三十七頁,共五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騎馬者返回首頁第三十八頁,共五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大小恒常性返回首頁第三十九頁,共五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形狀恒常性返回首頁第四十頁,共五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顏色恒常性返回首頁第四十一頁,共五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方向恒常性返回首頁第四十二頁,共五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知覺的連續原則返#23.幻燈片23回第四十三頁,共五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

(三)知覺閉合原則第四十四頁,共五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知覺的接近原則第四十五頁,共五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

知覺的相似原則第四十六頁,共五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

主觀輪廓第四十七頁,共五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

不可能圖形返幻燈片23回第四十八頁,共五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第四節感知覺規律在教學中的運用學習目標:

學會怎樣根據感知覺的規律來進行組織教學。第四十九頁,共五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第四節感知覺規律在教學中的運用

一、感覺強度律的運用

刺激物的強度要達到一定的強度,才能引起人們的感覺。教師講課的聲音大小、板書大小都要適度,使全班學生都能看清楚、聽清楚;實驗、演示應該使實驗現象明顯,讓所有學生都能看到。二、知覺選擇性規律的運用根據知覺選擇性的規律,在教學中要注意突出感知對象。對象的活動性是知覺選擇性的重要條件。因此,教師講課時抑揚頓挫的語調和適當的手勢動作等都可以使對象被優先感知。演示直觀教具和做實驗如果注意增加活動的特點,效果會更好。知覺對象的新穎性具有吸引力,容易被優先感知。因此,教師要使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有一定新意。首頁第五十頁,共五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

三、知覺理解性規律的運用根據知覺的理解性是知識經驗與語言密切相關的規律,教師應該使感性認識與語言指導相結合,提高學生的感知效果,做到語言和直觀相結合。四、克服社會知覺偏見,提高教育教學效果社會知覺的偏差在教育和教學工作中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它告訴我們,在教育和教學工作中,既不能憑第一印象,個別品質或某種新異性去看待學生,更不能用固定不變的眼光去評價學生。教師要善于從全面、深入、客觀的角度去分析學生,更要善于用辯證的、發展的眼光去評價學生,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效果。五、不同感覺間相互作用規律的運用運用不同感覺間相互作用的規律,使多種分析器協同活動。從而提高感知效果。教師應該充分調動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學習的積極性。首頁第五十一頁,共五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補充:觀察和觀察力的培養

一、觀察與觀察力

(一)觀察是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比較持久的知覺過程。(二)觀察力即有目的、有計劃主動知覺事物的能力。這是一種善于發現事物典型特征的能力。二、觀察力的培養(一)明確觀察目的任務

具有明確的觀察目的和任務是良好觀察的首要條件。觀察的目的任務愈明確,觀察者對知覺對象的反映就愈完整,愈清晰;反之,否則,盲目地知覺就會走馬看花,甚至無所收獲。首頁第五十二頁,共五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