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醫學寄生蟲學試題庫(供臨床醫學、麻醉、護理專業本科生用)測試題第一章總論一、填空題1.研究感染人的寄生蟲和寄生蟲病的科學叫。2.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世界銀行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制定的熱帶病研究培訓特別規劃致力于在全世界范圍內重點防治的六種熱帶病中除麻風病外,其余5種、、、和均屬寄生蟲病。3.兩種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種生物受到損害,這種生物叫。4.寄生在宿主體內組織、器官或細胞內的寄生蟲叫。5.既可營自生生活,又能營寄生生活的寄生蟲叫。6.寄生蟲的幼蟲或無性階段寄生的宿主叫。7.寄生蟲發育的整個過程稱。8.寄生蟲生活史類型重要以是否需要劃分。9.寄生蟲對宿主的重要危害有、、和。10.寄生蟲可誘導宿主產生變態反映,涉及變態反映、11.醫學寄生蟲的侵入途徑重要有、、、。12.宿主對寄生蟲的影響重要表現為。13.宿主能完全消除體內的寄生蟲,并對再感染產生完全的穩固的免疫力,這種獲得性免疫類型稱。14.抗體介導的免疫殺傷寄生蟲機理涉及、和。15.細胞介導的免疫殺傷寄生蟲機理涉及、和殺傷寄生蟲。16.寄生蟲病流行的基本環節為、和。17.影響寄生蟲病流行的流行因素為、和。18.寄生蟲與宿主互相作用結果為、和。19.按寄生蟲抗原的來源分抗原、抗原和抗原。20.在免疫宿主體內寄生的寄生蟲可逃避宿主的免疫系統辨認稱。二、單項選擇題1.寄生在宿主體內的寄生蟲叫A.體外寄生蟲B.體內寄生蟲C.兼性寄生蟲D.永久性寄生蟲E.暫時性寄生蟲2.寄生蟲成蟲或有性階段寄生的宿主叫A.終宿主B.第一中間宿主C.保蟲宿主D.第二中間宿主E.轉續宿主3.可誘導變態反映的寄生蟲抗原有A.表面和蟲體抗原B.代謝產物抗原C.絳蟲的囊液和線蟲的蛻皮液D.死亡蟲體的分解產物E.A、B、C、D所有4.寄生蟲對宿主的機械性損傷,除外A.阻塞腔道B.奪取營養C.壓迫組織D.吸附作用E.破壞細胞5.寄生蟲病的流行特點有A.無季節性B.僅有季節性C.無地方性D.僅有地方性E.既有地方性,又有季節性6.影響寄生蟲病流行的生物因素是A.寄生蟲病患者的存在B.感染的脊椎動物的存在C.中間宿主或傳播媒介的存在D.帶蟲者的存在E.健康人群的存在7.寄生蟲病的傳染源,除外A.感染的中間宿主B.帶蟲者C.感染的家畜D.感染的野生動物E.寄生蟲病患者8.寄生蟲侵入人體后能繼續發育或繁殖的階段是A.診斷階段B.致病階段C.感染階段D.游移階段E.寄生階段9.專性寄生蟲是A.成蟲營自生生活的寄生蟲B.幼蟲營自生生活的寄生蟲C.既可營自生生活,又可營寄生生活的寄生蟲D.成蟲和幼蟲均營自生生活的寄生蟲E.寄生蟲生活史所有階段,或至少有部分階段營寄生生活的寄生蟲10.機會致病寄生蟲是A.偶爾感染的寄生蟲B.感染非正常宿主的寄生蟲C.暫時寄生的寄生蟲D.免疫功能低下時致病的寄生蟲E.免疫功能正常時致病的寄生蟲11.人獸共患寄生蟲病中人重要作為A.保蟲宿主B.轉續宿主C.終宿主D.第一中間宿主E.第二中間宿主12.防止不需中間宿主,并經口感染的寄生蟲重要采用的措施,除外A.糞便管理B.防止糞便污染食物、水源C.注意個人衛生D.改善不良的飲食習慣E.注意飲食和飲水衛生三、名詞解釋1.寄生生活2.轉續宿主3.傳播途徑4.生活史5.幼蟲移行癥6.機會致病7.非消除性免疫8.免疫逃避9.寄生蟲病的季節性流行10.帶蟲者四、問答題1.闡述寄生蟲生活史的類型,并舉例說明。2.寄生蟲對宿主可導致哪些損害?3.闡述寄生蟲抗原的特點。4.闡述抗寄生蟲的獲得性免疫的類型。5.醫學寄生蟲的重要侵入途徑有哪些?舉例說明。6.闡述寄生蟲病的流行特點。7.影響寄生蟲病流行有哪些因素?8.闡述寄生蟲病的防治原則。參考答案一、填空題1.醫學寄生蟲學2.瘧疾血吸蟲病絲蟲病利什曼病錐蟲病3.宿主4.體內寄生蟲5.兼性寄生蟲6.中間宿主7.生活史8.中間宿主9.奪取營養、影響營養吸取機械性損害毒素作用免疫病理10.速發型細胞毒型免疫復合型遲發型或細胞介導型11.經口直接經皮膚經媒介昆蟲叮咬經接觸經胎盤12.免疫反映13.消除免疫14.受體封閉和封閉細胞的粘合作用,限制寄生蟲侵入宿主細胞抗體依賴細胞殺傷作用由經典的補體途徑介導抗體殺傷寄生蟲15.淋巴因子活化效應細胞細胞毒淋巴細胞自然殺傷細胞16.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17.生物因素自然因素社會因素18.消除寄生蟲患寄生蟲病帶蟲狀態19.表面代謝蟲體20.免疫逃避二、單選題1.B2.A3.E4.B5.E6.C7.A8.C9.E10.D11.C12.D三、名詞解釋1.寄生生活兩種生物生活在一起,就營養、居住和利害關系來看,其中一種生物從中獲利,并生存,而另一種生物受到損害,受益的一方稱寄生蟲,受害的一方稱宿主,寄生蟲通過奪取營養、機械性損害、毒素作用和免疫病理作用損害宿主。2.轉續宿主某些蠕蟲幼蟲侵入非正常宿主,雖能存活,但不能發育為成蟲,長期保持幼蟲階段,當此幼蟲有機會進入正常宿主,就能繼續發育為成蟲,這種非正常宿主稱為轉續宿主,如衛氏并殖吸蟲童蟲在非正常宿主(野豬)體內,長期保持幼蟲階段,當人(正常宿主)食入含幼蟲的野豬肉時,可在人體內發育為成蟲,野豬為衛氏并殖吸蟲的轉續宿主。3.傳播途徑寄生蟲從傳染源到易感者感染的全過程。涉及寄生蟲從傳染源排出、在外界生存或發育為感染階段,和經合適的侵入途徑進入新宿主的三個過程。重要的傳播途徑有經水、食物、土壤、空氣、醫學節肢動物叮咬和與人體接觸傳播。4.生活史寄生蟲發育的整個過程,即寄生蟲完畢一代的生長、發育和繁殖及宿主轉換的所有過程。寄生蟲完畢生活史需要兩個基本條件,即適宜的宿主和在外界環境中的發育,涉及寄生蟲的感染階段侵入宿主的方式和途徑;在宿主體內移行或到達寄生部位的途徑、正常的寄生部位、離開宿主的方式、在外界環境的發育以及所需的各種宿主和傳播媒介。如衛氏并殖吸蟲感染階段為囊蚴,被人食入后在腸腔脫囊為童蟲,鉆過腸壁,進入腹腔,移行到肺發育為成蟲,蟲卵隨痰和糞便排出體外,經第一、第二中間宿主體內的發育,最后發育為囊蚴。5.幼蟲移行癥某些動物體內寄生的蠕蟲幼蟲進入非正常宿主內,發育受阻,不能發育為成蟲,但在體內可長期移行,破壞組織,產生疾病,根據寄生蟲幼蟲侵犯的部位和癥狀,將其分為兩型,即皮膚幼蟲移行癥和內臟幼蟲移行癥。如斯氏貍殖吸蟲可引起皮膚和內臟幼蟲移行癥。6.機會致病免疫功能正常的人體感染某些寄生蟲后,不出現臨床癥狀,用常規的病原學診斷方法不易查到病原體,稱為隱性感染,當機體免疫功能不全或抵抗力下降時,體內寄生蟲異常增殖,致病力增強,出現明顯的臨床癥狀和體征,這種現象叫機會致病,如剛地弓形蟲致病。7.非消除性免疫在大多數寄生蟲感染中,宿主均可產生獲得性免疫,對再感染產生一定限度的免疫力,但不能完全消除體內原有的寄生蟲,蟲數維持低水平,一旦用藥物清除體內的寄生蟲,此獲得性免疫就逐漸減弱,以至消失。如血吸蟲和瘧原蟲所致免疫現象。8.免疫逃避在免疫宿主體內寄生的寄生蟲可逃避宿主的免疫系統辨認,而存活、寄生。免疫逃避機理重要有(1)抗原變異(antigenicvariation);(2)擬態(抗原偽裝);(3)免疫克制;(4)解剖部位隔離(細胞內寄生蟲可逃避免疫反映)。9.寄生蟲病的季節性流行寄生蟲病有明顯季節性,影響寄生蟲病季節性流行的因素重要有:(1)自然因素(寄生蟲病重要流行在溫暖、潮濕的夏秋季);(2)生物因素(與傳播媒介和中間宿主的季節消長一致,如黑熱病流行在白蛉出現的季節);(3)社會因素(人類的生產活動和生活活動因季節而異,如春夏季田間操作多,易感染鉤蟲病)。10.帶蟲者寄生蟲進入人體,可在體內長期生存,雖無明顯臨床癥狀和體征,但可向外排出寄生蟲,成為傳染的來源,可導致寄生蟲的感染和流行。帶蟲者是否出現臨床癥狀和體征與感染寄生蟲的蟲數、人體的免疫狀態和健康狀況等因素有關,如有些毛首鞭形線蟲的感染者可表現為帶蟲狀態。四、問答題1.寄生蟲生活史類型以是否需要中間宿主劃分為直接型生活史和間接型生活史。直接型生活史不需要中間宿主,寄生蟲的蟲卵或幼蟲在外界直接發育為感染階段感染人。腸道寄生蟲(如似蚓蛔線蟲和鉤蟲等)多屬此類型生活史。間接型生活史需要中間宿主,寄生蟲幼蟲在中間宿主體內發育為感染階段,再感染人。組織內寄生蟲(如血吸蟲、旋毛形線蟲等)多屬此類型生活史。2.寄生蟲對宿主導致的損害大多數寄生蟲都會對宿主導致損害,其危害限度取決于蟲種、數量、毒力、在人體內的游移過程、寄生部位和生理活動。寄生蟲對宿主的危害重要有奪取營養、機械性損害、毒素作用和免疫病理作用,導致對宿主的綜合作用。(1)奪取營養、影響營養物質的吸取:寄生蟲在宿主體內生長、發育和繁殖所需的營養物質重要來自宿主;有些寄生蟲可導致腸粘膜損傷,影響營養物質的吸取,如大量似蚓蛔線蟲寄生奪取營養,引起營養不良。(2)機械性損害:重要是阻塞腔道、壓迫組織和破壞細胞,以及蟲體游移和吸附作用所導致的機械性損傷。如細粒棘球絳蟲棘球蚴壓迫肝組織,瘧原蟲紅細胞內期破壞紅細胞等。(3)毒素作用:寄生蟲的分泌物、排泄物和死亡蟲體的分解產物對宿主均有毒性作用。如溶組織內阿米巴表膜上的蛋白水解酶,可破壞腸粘膜,形成腸潰瘍。(4)免疫病理:寄生蟲體內和體表許多成分、代謝產物、死亡蟲體的分解產物以及線蟲的蛻皮液、絳蟲的囊液等都具有抗原性,可誘導宿主產生變態反映,導致免疫病理損害,如蠕蟲感染引起的蕁麻疹,杜氏利什曼原蟲引起的免疫溶血等。3.寄生蟲結構和生活史復雜決定寄生蟲抗原有復雜性和多源性的特點。(1)寄生蟲抗原的復雜性:按抗本來源分①表面抗原(來自蟲體表膜);②代謝抗原(來自寄生蟲腺體的分泌物、消化道的排泄物、線蟲蛻皮液和絳蟲的囊液等);③蟲體抗原(除了表面抗原和代謝抗原以外的寄生蟲抗原)。蟲體表膜和代謝產物,以及寄生蟲寄生的細胞表面表達的抗原均可與宿主免疫系統直接接觸,為免疫學上的重要抗原。(2)寄生蟲抗原具有屬、種、株、期的抗原特異性,不同屬、種、株的寄生蟲,以及同一種寄生蟲不同發育階段既有特異性抗原,又有共同抗原。4.抗寄生蟲的獲得性免疫重要有消除性免疫和非消除性免疫。消除性免疫:這種獲得性免疫能完全消除宿主體內寄生蟲,并對再感染產生完全、穩固的免疫力(終身免疫),如熱帶利什曼原蟲誘導的免疫。非消除性免疫:在大多數寄生蟲感染中,宿主均可對再感染產生一定限度的免疫力,但不能完全消除體內原有的寄生蟲,蟲數維持低水平,一旦用藥物消除體內的寄生蟲,此獲得性免疫就逐漸減弱,以至消失。非消除性免疫涉及帶蟲免疫(某些血內原蟲誘導的特異性免疫應答)和隨著免疫(某些蠕蟲感染誘導的免疫應答)這兩個寄生蟲特有的免疫現象。5.寄生蟲的重要侵入途徑有:(1)經口感染大部分寄生蟲都是經口感染,如動物肉中的旋毛形線蟲囊包和淡水魚肉中的華支睪吸蟲囊蚴都是經口感染。(2)直接經皮膚感染如鉤蟲絲狀蚴和血吸蟲尾蚴都經皮膚感染。(3)經醫學節肢動物叮咬感染如蚊唾液腺中的瘧原蟲子孢子,在蚊蟲叮咬人時隨唾液一起注入人體。(4)接觸感染涉及直接接觸和間接接觸感染,如疥螨和陰道毛滴蟲。(5)經胎盤先天性感染如弓形蟲可通過胎盤傳給胎兒,導致先天性感染。6.寄生蟲病的流行具有地方性、季節性和自然疫源性的特點。(1)影響地方性流行的重要因素有:自然因素(大多數寄生蟲病分布在溫暖、潮濕的地方)、生物因素(與中間宿主和傳播媒介的地理分布一致,如血吸蟲病的流行區與釘螺的地理分布相符)和社會因素(與人群的生活習慣和生產活動有關,如肺吸蟲病重要流行在生吃或半生吃溪蟹和蛄的地區)。(2)影響寄生蟲病季節性流行的重要因素見名詞解釋第九題。(3)寄生蟲的自然疫源性流行:在原始森林和荒漠地區,有些寄生蟲可一直在脊椎動物(重要是野生動物)之間傳播、流行,人偶爾進入這些地區時,在沒有特殊的防護或防止措施的情況下,這類寄生蟲可從脊椎動物通過一定途徑傳給人。如旋毛蟲病的流行。7.寄生蟲有在外界(涉及中間宿主和傳播媒介)中生存和發育的階段,因此寄生蟲病的流行受生物因素(中間宿主或傳播媒介的存在是某些寄生蟲流行的必需條件,因此這些寄生蟲病的流行與中間宿主和傳播媒介的地理分布和活動季節相符,如黑熱病的流行地區與白蛉的地理分布和活動季節一致)、自然因素(寄生蟲和感染宿主(人和動物)所在地區的溫度、濕度和雨量等氣候條件直接影響寄生蟲在外界以及中間宿主和傳播媒介體內的發育,因而影響寄生蟲病的流行。鉤蟲病在黑龍江等寒冷地區不流行,而在黃河和淮河以南的廣大地區流行廣泛)和社會因素(與經濟狀況、文化教育水平、醫療衛生、防疫保健、居住條件以及生產方式和生活習慣有關,如因不衛生的飲食習慣可感染弓形蟲、肥胖帶絳蟲和衛氏并殖吸蟲等)的影響。8.寄生蟲病的防治要采用控制和消滅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防止感染、保護健康人群等綜合性防治措施。控制和消滅傳染源的防治措施有(1)治療病人和帶蟲者;(2)查治和解決保蟲宿主;和(3)疫情監測,及時發現傳染源,控制其輸入和擴散。切斷傳播途徑的防治措施有(1)改造環境或用藥物控制和消滅中間宿主及傳播媒介;(2)防止不需要中間宿主,并經口感染的寄生蟲重要采用管理糞便,防止糞便污染食物、水源和環境,以及注意個人衛生、飲食衛生和飲水衛生。(3)改善不良的飲食習慣是防止需中間宿主并經口感染寄生蟲的關鍵。防止感染、保護健康人群的防治措施有(1)積極開展防止寄生蟲病的宣傳教育工作,普及防治寄生蟲病的基本知識;(2)建立良好的衛生行為和飲食習慣;(3)加強集體和個人防護,涉及改善生產方式和改善生產條件、防止服藥和疫苗防治以及用驅避劑防止吸血節肢動物叮咬等。第二章醫學原蟲學測試題一、填空題1.原蟲的基本結構由、和三部分組成。2.原蟲的運動方式重要有、和。3.原蟲的有性生殖重要有和;無性生殖重要有和。4.機會致病的原蟲重要有、和。5.可在人體腸腔內寄生的阿米巴原蟲重要有、、、和。6.溶組織內阿米巴滋養體的細胞質分為和。7.碘液染色溶組織內阿米巴的未成熟包囊,可觀測到個核、呈棒狀的和棕紅色的。8.溶組織內阿米巴的成熟包囊有個細胞核。9.溶組織內阿米巴的傳染源是從糞便排出的感染者,涉及。10.溶組織內阿米巴的侵入腸壁吞噬紅細胞和組織細胞,轉變為。11.溶組織內阿米巴病原學診斷涉及糞便檢查和病灶檢查,后者只能查到時期。12.鐵蘇木素染色溶組織內阿米巴滋養體可觀測到位于核中央,核膜內緣有大小均勻、排列整齊的。13.鐵蘇木素染色溶組織內阿米巴包囊,構造同滋養體,呈棒狀,被溶解而呈空泡狀。14.溶組織內阿米巴滋養體在外界不久,在流行中。15.溶組織內阿米巴的侵入腸壁靜脈,可隨血流至肝、肺、腦等組織引起炎癥,形成膿腫。16.溶組織內阿米巴侵入宿主腸壁組織,引起;并可侵入腸壁靜脈,隨血流至肝、肺等組織引起。17.溶組織內阿米巴包囊自糞便中排出具有的特點,所以需要多次檢查,才干提高檢出率。18.溶組織內阿米巴呈分布,它的流行與環境的關系甚大。19.溶組織內阿米巴的被人誤食后,在小腸內脫囊而出,進行增殖,重要寄生部位為。二、單項選擇題1.醫學原蟲是指A.寄生于人體并能致病的原蟲B.營寄生生活的原蟲C.引起人獸共患病的原蟲D.單細胞真核動物E.寄生于人體的非致病性和致病性原蟲2.生活史屬人間傳播型的原蟲是A.齒齦內阿米巴B.杜氏利什曼原蟲C.剛地弓形蟲D.瘧原蟲E.上述所有原蟲3.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可引起A.阿米巴性角膜炎B.原發性阿米巴腦膜腦炎C.阿米巴痢疾D.阿米巴肝膿腫E.皮膚型阿米巴病4.檢查溶組織內阿米巴包囊最常用方法是A.離心沉淀法B.飽和鹽水浮聚法C.碘液涂片法D.生理鹽水涂片法E.透明膠帶法5.溶組織內阿米巴的感染階段為A.二核包囊B.滋養體C.包囊D.四核包囊E.滋養體和包囊6.溶組織內阿米巴病的重要感染方式為A.經皮膚B.經口C.經媒介昆蟲D.接觸E.經胎盤7.阿米巴肝膿腫患者體內原蟲的發展過程是A.腸腔型滋養體→組織型滋養體→腸腔型滋養體B.包囊→腸腔型滋養體→包囊C.腸腔型滋養體→包囊→腸腔型滋養體D.腸腔型滋養體→組織型滋養體→腸腔型滋養體→包囊E.包囊→腸腔型滋養體→組織型滋養體8.溶組織內阿米巴的組織型滋養體不能A.轉化為腸腔型滋養體B.排出體外C.隨血流到肝、肺等組織大量繁殖D.吞噬紅細胞E.隨血流到肝、肺等組織形成包囊9.溶組織內阿米巴的致病階段是A.腸腔型滋養體B.組織型滋養體C.腸腔型滋養體和組織型滋養體D.包囊E.以上各期10.溶組織內阿米巴能否致病與下列因素有關A.腸道內環境B.蟲株的毒力C.細菌的協同作用D.宿主的免疫機能狀態E.上述所有因素11.急性阿米巴痢疾的典型病理變化是A.腸壁上的燒瓶樣潰瘍B.阿米巴肉芽腫C.蟲體在細胞內增殖導致細胞的破壞D.彌漫性炎癥反映E.抗原抗體復合物所致的變態反映12.溶組織內阿米巴侵入腸壁而致病的機制為A.酶的溶組織作用B.偽足運動的機械性破壞C.對靶細胞的接觸粘附、酶的溶解、偽足運動的機械破壞和對組織的吞噬降解D.變態反映E.隨血液循環的播散作用13.常見的腸外阿米巴病為阿米巴肝膿腫,另一方面為A.阿米巴腫B.阿米巴肺膿腫C.阿米巴腦膿腫D.皮膚型阿米巴病E.原發性阿米巴腦膜腦炎14.經口感染的阿米巴有A.溶組織內阿米巴和棘阿米巴B.布氏嗜碘阿米巴和耐格里屬阿米巴C.溶組織內阿米巴和結腸內阿米巴D.棘阿米巴和巴拉姆希阿米巴E.齒齦內阿米巴和耐格里屬阿米巴15.引起肉芽腫性阿米巴腦炎的病原體是A.耐格里屬阿米巴和巴拉姆希阿米巴B.棘阿米巴和巴拉姆希阿米巴C.溶組織內阿米巴和耐格里屬阿米巴D.哈氏內阿米巴和棘阿米巴E.結腸內阿米巴和耐格里屬阿米巴16.溶組織內阿米巴包囊一般可見于A.成形糞便B.膿血粘液便C.肝穿刺液D.水樣便E.肺膿腫穿刺液17.阿米巴病的防治措施是A.注意個人衛生及飲食衛生B.加強糞便管理及保護水源C.治療病人和帶囊者D.消滅蒼蠅、蟑螂等傳播媒介E.所有上述各項18.確診阿米巴痢疾的重要依據是A.糞便中查到滋養體B.糞便中查到包囊和滋養體C.粘液血便中查到白細胞D.糞便中查到吞噬有紅細胞的滋養體E.糞便中查到包囊19.急性阿米巴痢疾最常用的實驗診斷方法是A.生理鹽水直接涂片法B.飽和鹽水浮聚法C.IHA查抗原D.ELISA查抗體E.碘液染色法20.糞便污染食物不會致人感染A.微小內蜒阿米巴B.結腸內阿米巴C.溶組織內阿米巴D.布氏嗜碘阿米巴E.福氏耐格里阿米巴21.可通過機械攜帶傳播阿米巴病的醫學昆蟲是A.蒼蠅B.中華按蚊C.淡色庫蚊D.微小按蚊E.白蛉22.溶組織內阿米巴大滋養體與結腸內阿米巴滋養體的重要鑒別點是A.胞質內有無吞噬的細菌B.胞質內有無吞噬的紅細胞C.胞質內細胞核的多少D.胞質內糖原泡的大小E.胞質內擬染色體的形狀23.治療阿米巴痢疾和阿米巴肝膿腫的首選藥物是A.二氯散糠酸酯B.甲苯咪唑C.甲硝咪唑(滅滴靈)D.氯喹E.乙胺嘧啶24.只能用作溶組織內阿米巴感染輔助診斷的方法是A.生理鹽水涂片法B.碘液涂片法C.乙狀結腸鏡檢查法D.肝膿腫穿刺液查E.ELISA查抗阿米巴抗體25.對人致病力較強的兩種阿米巴原蟲是A.結腸內阿米巴和溶組織內阿米巴B.微小內蜒阿米巴和溶組織內阿米巴C.布氏嗜碘阿米巴和溶組織內阿米巴D.溶組織內阿米巴和福氏耐格里阿米巴E.結腸內阿米巴和福氏耐格里阿米巴三、名詞解釋1.隱性感染2.機會致病寄生蟲3.世代交替4.腸外阿米巴病四、問答題1.醫學原蟲的生活史類型有哪幾種?并舉例說明。2.簡述急性阿米巴痢疾的致病機制及典型病變特點。3.診斷急性阿米巴痢疾的病原學方法有哪些?并闡述其注意事項。4.通常認為人體感染溶組織內阿米巴后大多數人呈無癥狀的帶囊狀態,其因素有哪些?參考答案一、填空題1.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2.偽足運動鞭毛運動纖毛運動3.配子生殖結合生殖二分裂生殖多分裂生殖出芽生殖4.剛地弓形蟲卡氏肺孢子蟲隱孢子蟲5.溶組織內阿米巴結腸內阿米巴哈氏內阿米巴布氏嗜碘阿米巴微小內蜒阿米巴6.內質外質7.1~2擬染色體糖原泡8.四9.包囊帶囊者慢性病人10.腸腔型滋養體組織型滋養體11.滋養體12.核仁核周染粒13.核擬染色體糖原泡14.死亡無傳播作用15.滋養體16.滋養體腸阿米巴病腸外阿米巴病17.間歇性18.世界性衛生狀況19.成熟包囊滋養體二分裂結腸二、單選題1.A2.A3.B4.C5.D6.B7.E8.E9.B10.E11.A12.C13.B14.C15.B16.A17.E18.D19.A20.E21.A22.B23.C24.E25.D三、名詞解釋1.人體感染某些寄生蟲后,無臨床表現,也不易用常規方法檢出病原體,這種寄生現象稱隱性感染。如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感染弓形蟲,多屬隱性感染。2.某些寄生蟲在宿主體內通常處在隱性感染狀態,但當人體免疫力低下時,可出現異常增殖而致病,呈現臨床表現,這些寄生蟲稱為機會致病寄生蟲。如剛地弓形蟲、卡氏肺孢子蟲、隱孢子蟲等。3.在寄生蟲的生活史中,既有有性生殖,又有無性生殖,兩者交替出現的現象,稱世代交替。4.腸阿米巴病患者腸壁內溶組織內阿米巴滋養體侵入靜脈,隨血流到肝臟、肺、腦等組織,大量繁殖并破壞溶解組織,形成肝膿腫、肺膿腫、腦膿腫等稱為腸外阿米巴病。肺膿腫只有少數是因血液循環播散而致,多數是因肝膿腫內滋養體穿破橫膈、經胸腔侵入肺而引起。四、問答題1.醫學原蟲的生活史類型有以下三種:(1)人間傳播型完畢生活史只需要一種宿主,通過接觸或傳播媒介的機械性攜帶而傳播。如溶組織內阿米巴。(2)人與動物間傳播型生活史中需一種以上脊椎動物作為宿主。如弓形蟲生活史中終宿主是貓,中間宿主是人或鼠等。(3)蟲媒傳播型完畢生活史需要在吸血昆蟲體內發育和/或增殖至感染階段。如杜氏利什曼原蟲完畢生活史,需要在白蛉體內發育增殖后,通過叮咬注入人體。2.急性阿米巴痢疾的致病機制為:溶組織內阿米巴滋養體接觸并粘附于腸粘膜,釋放穿孔蛋白等細胞致病因子和蛋白水解酶,破壞和溶解腸粘膜細胞,吞噬和降解這些靶細胞和紅細胞。初期病變重要在淺表的腸粘膜層,病灶區很小。隨后滋養體大量繁殖,并可穿破粘膜肌層,在疏松的粘膜下層繁殖擴展,溶解破壞組織,形成口小底大的燒瓶樣潰瘍,為其典型病變。3.診斷急性阿米巴痢疾,挑取病人少許粘液血便,用生理鹽水涂片法檢查活動的滋養體,如發現吞噬紅細胞的滋養體,即可確診為阿米巴痢疾。檢查時應注意:(1)送檢糞便必須新鮮、及時,并注意保暖。(2)取材容器必須潔凈,其內不能有化學藥品或與糞尿相混。4.人體感染溶組織內阿米巴大多數呈現帶囊狀態的因素:(1)溶組織內阿米巴感染后能否致病與蟲株毒力、腸道環境因素和宿主的全身或局部的免疫功能狀態有關。四核包囊被人食入后,基本過程是包囊→腸腔型滋養體→包囊,所以病人多呈帶囊狀態。當人體免疫力下降,以及腸壁局部發生損傷或腸功能紊亂時,滋養體才侵入腸壁組織引起阿米巴痢疾,甚至進而隨血流或直接播散到其他器官引起腸外阿米巴病。(2)以往將不致病的迪斯帕內阿米巴也歸于溶組織內阿米巴。第二節鞭毛蟲和纖毛蟲測試題一、填空題1.鞭毛蟲的生殖方式通常為。2.引起內臟利什曼病的原蟲是,引起皮膚和/或粘膜病變的利什曼原蟲是,,,,,。3.杜氏利什曼原蟲生活史中有和兩個時期。4.杜氏利什曼原蟲的感染階段是。5.杜氏利什曼原蟲的前鞭毛體呈形,染色后可觀測到紫紅色圓形和桿狀。6.杜氏利什曼原蟲前鞭毛體的運動細胞器是。7.黑熱病的潛伏期常為。8.我國黑熱病的特殊臨床表現有黑熱病和黑熱病。9.皮膚型黑熱病可采用方法診斷。10.黑熱病的重要傳染源是和。11.根據傳染源的不同,黑熱病的流行可分為,和三種不同的類型。12.黑熱病在我國流行與的地理分布一致的。13.治療黑熱病的特效藥是,少數抗銻劑病人可用治療。14.藍氏賈第鞭毛蟲的包囊呈形,未成熟包囊有個核,成熟包囊有核。15.藍氏賈第鞭毛蟲滋養體呈形,有對鞭毛,附著器官為。16.藍氏賈第鞭毛蟲寄生在膽道系統,也許引起或。17.賈第蟲病在旅游者中多見,故又稱。18.用直接涂片法可檢查出賈第蟲病病人稀便內的。19.賈第蟲病的傳染源為糞便排有的慢性病人和帶蟲者。20.由于藍氏賈第鞭毛蟲包囊的排出有的特點,故需連續檢查次以上,可提高檢出率。21.陰道毛滴蟲的致病階段為。22.許多婦女陰道內雖有陰道毛滴蟲寄生,但無臨床癥狀,稱為。23.滴蟲性陰道炎患者白帶增多,典型呈狀。24.人毛滴蟲生活史只有時期。25.人毛滴蟲的運動細胞器為和。26.人毛滴蟲感染階段為,重要經感染人體。27.人毛滴蟲為致病,一般情況下,但當感染數量多或機體抵抗力減少時,則出現。28.口腔毛滴蟲的生活史中只有時期,對外界的抵抗力。29.可引起腸道病變的鞭毛蟲有,。30.結腸小袋纖毛蟲的生活史有和兩個階段。31.結腸小袋纖毛蟲的滋養體呈形,其運動器官為。32.結腸小袋纖毛蟲通過和分泌的可致腸壁出現病變。二、單選題1.杜氏利什曼原蟲的無鞭毛體寄生于A.人的紅細胞內B.人的單核巨噬細胞內C.人的有核細胞內D.人的腸道E.人的膽道2.杜氏利什曼原蟲的感染方式是A.直接接觸B.間接接觸C.經媒介昆蟲叮咬D.經皮膚E.經空氣傳播3.杜氏利什曼原蟲的傳播媒介是A.白蛉B.蠅C.蟑螂D.按蚊E.庫蚊4.杜氏利什曼原蟲的致病階段為A.滋養體B.包囊C.假包囊D.無鞭毛體E.前鞭毛體5.杜氏利什曼原蟲前鞭毛體可在A.人的紅細胞內進行二分裂增殖B.人的紅細胞內進行多分裂增殖C.按蚊的消化道內進行多分裂增殖D.白蛉的消化道內進行多分裂增殖E.白蛉的消化道內進行二分裂增殖6.引起肝、脾腫大的寄生原蟲有A.人毛滴蟲B.杜氏利什曼原蟲C.碩大利什曼原蟲D.藍氏賈第鞭毛蟲E.熱帶利什曼原蟲7.以下哪些癥狀或體征不是黑熱病的重要臨床表現A.鼻出血B.發熱C.腹痛D.淋巴結腫大E.肝腫大8.黑熱病患者的外周血中A.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都減少B.僅有血紅蛋白減少C.僅有紅細胞減少D.僅有血小板減少E.僅有紅細胞和血小板減少9.引起白蛋白和球蛋白比例倒置的利什曼原蟲有A.熱帶利什曼原蟲B.杜氏利什曼原蟲C.墨西哥利什曼原蟲D.秘魯利什曼原蟲E.巴西利什曼原蟲10.黑熱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是A.骨髓造血功能下降B.脾功能亢進導致貧血C.血小板減少導致出血D.由于白細胞減少并發感染E.免疫復合物引起的變態反映11.黑熱病患者A.不治療轉為慢性患者B.不治療轉為帶蟲者C.治愈后可產生終生免疫D.治愈后可產生隨著免疫E.治愈后免疫力不久消失12.黑熱病患者最常用的病原學診斷方法為A.骨髓穿刺B.間接血凝實驗C.酶聯免疫吸附實驗D.皮膚活組織檢查E.動物接種法13.利什曼素實驗重要用于A.診斷黑熱病B.檢測黑熱病患者體內的抗體水平C.進行黑熱病的流行病學調查D.判斷黑熱病患者病情輕重E.判斷有無復發14.杜氏利什曼原蟲的重要保蟲宿主是A.貓B.犬C.豬D.牛E.羊15.在我國,黑熱病重要流行于A.東北地區B.沿海地區C.長江流域D.長江以南地區E.長江以北地區16.以下哪種寄生原蟲為人獸共患寄生蟲?A.口腔毛滴蟲B.人毛滴蟲C.陰道毛滴蟲D.杜氏利什曼原蟲E.藍氏賈第鞭毛蟲17.輸血也許感染的原蟲為A.杜氏利什曼原蟲B.陰道毛滴蟲C.人毛滴蟲D.藍氏賈第鞭毛蟲E.溶組織內阿米巴18.黑熱病的防治措施中,最重要的環節是A.加強衛生宣傳教育B.防蚊滅蚊C.消滅白蛉D.注意飲食衛生E.加強糞便管理,保護水源19.淋巴結穿刺物涂片染色、鏡檢可查出A.人毛滴蟲滋養體B.陰道毛滴蟲滋養體C.藍氏賈第鞭毛蟲滋養體D.杜氏利什曼原蟲無鞭毛體E.溶組織內阿米巴滋養體20.藍氏賈第鞭毛蟲的重要寄生部位是A.泌尿系統B.淋巴系統C.回盲部D.十二指腸E.結腸21.藍氏賈第鞭毛蟲的感染階段為A.滋養體B.卵囊C.四核包囊D.二核包囊E.滋養體和包囊22.藍氏賈第鞭毛蟲的感染方式為A.接觸B.經皮膚C.經媒介昆蟲D.經胎盤E.經口23.藍氏賈第鞭毛蟲的致病階段為A.滋養體B.包囊C.無鞭毛體D.前鞭毛體E.滋養體和包囊24.十二指腸引流可檢查如下寄生原蟲A.杜氏利什曼原蟲B.陰道毛滴蟲C.溶組織內阿米巴D.藍氏賈第鞭毛蟲E.人毛滴蟲25.賈第蟲病的病原學檢查方法是A.生理鹽水涂片法查滋養體B.生理鹽水涂片法查包囊C.碘液涂片法查滋養體D.薄血膜涂片法查滋養體E.厚血膜涂片法查滋養體26.藍氏賈第鞭毛蟲感染和發病與下列因素有關,除外A.宿主機體的免疫力下降B.宿主胃腸道功能紊亂C.宿主的胃酸缺少D.蟲株的毒力E.宿主的性別27.引起腸道損傷的原蟲是A.碩大利什曼原蟲B.杜氏利什曼原蟲C.熱帶利什曼原蟲D.藍氏賈第鞭毛蟲E.口腔毛滴蟲28.蠅可傳播的寄生蟲為A.藍氏賈第鞭毛蟲B.杜氏利什曼原蟲C.熱帶利什曼原蟲D.棘阿米巴E.口腔毛滴蟲29.糞便污染水源也許引起如下寄生蟲病流行A.陰道毛滴蟲B.杜氏利什曼原蟲C.口腔毛滴蟲D.齒齦內阿米巴E.藍氏賈第鞭毛蟲30.下列哪項與賈第蟲病的防治無關?A.加強糞便管理B.注意飲食衛生C.保護水源,防止污染D.消滅白蛉等傳播媒介E.治療病人和帶囊者31.生活史中只有滋養體期的原蟲是A.結腸內阿米巴B.藍氏賈第鞭毛蟲C.杜氏利什曼原蟲D.陰道毛滴蟲E.溶組織內阿米巴32.陰道毛滴蟲的感染階段是A.前鞭毛體B.滋養體C.包囊D.假包囊E.成熟包囊33.陰道毛滴蟲常見的寄生部位是A.女性的陰道和男性的尿道B.人體的血液系統C.人體的消化道D.人體的膽道E.人體的呼吸系統34.陰道毛滴蟲的感染方式為A.經皮膚B.經接觸C.經口D.經昆蟲媒介E.經胎盤35.陰道毛滴蟲繁殖方式為A.二分裂B.接合生殖C.出芽生殖D.配子生殖E.孢子生殖36.陰道毛滴蟲病原學檢查方法是A.碘液涂片法B.骨髓穿刺檢查C.淋巴結穿刺檢查D.薄血膜涂片法E.生理鹽水涂片法37.滴蟲性陰道炎的治療藥物重要為A.甲硝咪唑B.吡喹酮C.腸蟲清D.葡萄糖酸銻鈉E.氯喹38.結腸小袋纖毛蟲感染階段A.滋養體B.包囊C.無鞭毛體D.前鞭毛體E.假包囊39.結腸小袋纖毛蟲的侵入途徑是A.經口B.經皮膚C.接觸D.經血液E.經蠅機械性攜帶40.結腸小袋纖毛蟲的寄生部位是A.十二指腸B.空腸C.回腸D.結腸E.直腸41.結腸小袋纖毛蟲的重要臨床癥狀為A.咳嗽、咳痰B.蛋白尿、血尿C.腸梗阻D.肝、脾腫大E.腹瀉、粘液血便42.結腸小袋纖毛蟲的病原學診斷方法是A.碘液染色查滋養體B.直接涂片法查滋養體C.十二指腸引流法查包囊D.十二指腸引流法查滋養體E.透明膠紙法查包囊三、名詞解釋1.杜氏利什曼原蟲無鞭毛體2.旅游者腹瀉四、問答題1.簡述杜氏利什曼原蟲的生活史。2.簡述黑熱病患者貧血的機制。3.黑熱病的病原學診斷方法有哪些?4.陰道毛滴蟲的防治原則是什么?參考答案一、填空題1.二分裂繁殖2.杜氏利什曼原蟲熱帶利什曼原蟲碩大利什曼原蟲埃塞俄比亞利什曼原蟲巴西利什曼原蟲墨西哥利什曼原蟲秘魯利什曼原蟲3.無鞭毛體前鞭毛體4.前鞭毛體5.梭形細胞核動基體6.鞭毛7.3~5月或更長8.皮膚型淋巴結型9.皮膚活組織檢查10.病人病犬11.人源型犬源型自然疫源型12.傳病白蛉13.葡萄糖酸銻鈉戊脘脒14.橢圓形二四15.梨形四吸器16.膽囊炎膽管炎17.旅游者腹瀉18.滋養體19.包囊20.間歇性三21.滋養體22.帶蟲者23.泡沫24.滋養體25.鞭毛波動膜26.滋養體口27.條件性不致病腹痛和腹瀉等癥狀28.滋養體強29.藍氏賈第鞭毛蟲人毛滴蟲30.滋養體包囊31.橢圓纖毛32.機械運動透明質酸酶潰瘍二、單選題1.B2.C3.A4.D5.E6.B7.C8.A9.B10.D11.C12.A13.C14.B15.E16.D17.A18.C19.D20.D21.C22.E23.A24.D25.A26.E27.D28.A29.E30.D31.D32.B33.A34.B35.A36.E37.A38.B39.A40.D41.E42.B三、名詞解釋1.杜氏利什曼原蟲無鞭毛體寄生于肝、脾、骨髓、淋巴結等全身組織器官的單核巨噬細胞內,橢圓形蟲體內可見圓形細胞核、桿狀動基體和點狀基體,為黑熱病的致病階段。2.藍氏賈第鞭毛蟲滋養體重要寄生于人體的小腸上部,引起腹疼、腹瀉和吸取不良等癥狀,此病在旅游者中多見,故稱旅游者腹瀉。四、問答題1.杜氏利什曼原蟲生活史過程需要節肢動物白蛉和人或哺乳動物兩個宿主。在白蛉體內的發育當雌性白蛉叮刺病人或感染哺乳動物時,血液或皮膚內含無鞭毛體的單核巨噬細胞被吸入其消化道。經3~4天后發育成熟為梭形前鞭毛體,同時以縱二分裂法繁殖,并集中在白蛉的口腔和喙。在人體內的發育當感染前鞭毛體的白蛉叮咬健康人或哺乳動物時,蟲體隨白蛉的唾液注入宿主體內,一部分前鞭毛體被破壞,一部分進入巨噬細胞內形成納蟲空泡。蟲體在此形成無鞭毛體,以二分裂方式繁殖,蟲體大量增長,導致巨噬細胞破裂,釋放出的無鞭毛體又可進入附近的巨噬細胞。并可隨巨噬細胞到達全身,特別是在肝、脾、骨髓和淋巴結等富含巨噬細胞的組織、器官。杜氏利什曼原蟲導致人體全血細胞減少和肝、脾、淋巴結腫大。2.黑熱病患者貧血的機理為:(1)脾臟腫大可引起脾功能亢進,血細胞在脾內大量被破壞,血液內紅細胞、白細胞及血小板都減少。(2)骨髓有巨噬細胞浸潤,影響骨髓的造血功能。(3)免疫溶血①患者的紅細胞表面附有杜氏利什曼原蟲的抗原。②蟲體代謝產物中有l~2種抗原與人的紅細胞抗原相同。杜氏利什曼原蟲誘導人體產生的抗體可與紅細胞結合,在補體參與下溶解紅細胞。3.黑熱病的病原學診斷方法有:(1)穿刺檢查:涉及骨髓穿刺和淋巴結穿刺。將穿刺物涂片、染色、鏡檢。臨床上常用骨髓穿刺,其中髂骨穿刺簡便、安全,檢出率較高。淋巴結穿刺的檢出率略低。(2)動物接種和體外培養法假如蟲體數量少,涂片不易發現時,可將穿刺物接種于動物(如地鼠等)腹腔,1~2月后取動物肝、脾作印片、切片或涂片查無鞭毛體;或將穿刺物接種于NNN培養基,在25℃(3)皮膚活組織檢查:對疑似皮膚型黑熱病的患者可從結節處刮取少許組織液,涂片、染色,檢查無鞭毛體。4.陰道毛滴蟲的防治原則是(1)及時治療感染者及帶蟲者,消除傳染源。常用甲硝咪唑(滅滴靈)治療。(2)定期對女性進行普查,反復感染的女性應注意男性配偶的檢查和治療。(3)注意個人衛生和公共衛生,提倡使用蹲式廁所和淋浴。第三節孢子蟲測試題一、填空題1.間日瘧原蟲子孢子在遺傳學上有兩種類型,即和。2.由子孢子侵入人體到瘧疾發作之前所需時間稱。3.瘧原蟲紅內期的裂體增殖過程分4個階段,即、、和。4.在我國瘧原蟲分布最廣,另一方面是瘧原蟲,瘧原蟲散在分布,瘧原蟲僅發現幾例。5.間日瘧原蟲完畢一個紅細胞內期裂體增殖周期所需的時間為小時。6.瘧疾的一次典型發作過程為、和三個連續階段。7.瘧疾患者臨床表現的三大基本癥狀為、和。8.瘧原蟲在人體內的發育過程分為、和。9.兇險型瘧疾多見于瘧原蟲感染,瘧原蟲患者偶見。10.由于瘧原蟲抗原變異、抗瘧治療不徹底或人體特異性免疫力下降,使殘存在紅細胞內的瘧原蟲大量繁殖而引起的瘧疾發作稱為。11.瘧疾的防治原則是、和。12.氯喹及喹哌重要殺滅瘧原蟲的;乙胺嘧啶可殺滅瘧原蟲的,用作防止。13.寄生于人體的瘧原蟲有、、和。14.瘧原蟲誘導的宿主免疫反映有、和特異性。15.和瘧原蟲只有再燃,無復發。16.溫度低于15℃17.弓形蟲病的臨床表現分為和。18.是獲得性弓形蟲病最常見的臨床癥狀。19.剛地弓形蟲感染人體后,一般為感染,但在免疫力低下時,可出現。20.剛地弓形蟲滋養體是在中間宿主的有核細胞內生長、發育和繁殖的單個蟲體,假包囊內的滋養體稱,包囊內滋養體稱。21.妊娠期感染剛地弓形蟲有也許導致流產、死胎或畸形,這是孕婦體內蟲體經傳給胎兒所致。22.隱孢子蟲生活史中、、和三個生殖階段均在同一宿主的細胞表面完畢。23.隱孢子蟲的傳染源是、和。24.隱孢子蟲病的重要臨床癥狀是。25.卡氏肺孢子蟲病的臨床表現為兩種類型,即和。26.卡氏肺孢子蟲通常是因免疫力低下引起的,故臨床上需慎用。27.卡氏肺孢子蟲病以檢查痰液或氣管分泌物有無作為確診依據。28.發生在早產兒及營養不良的虛弱嬰兒的卡氏肺孢子蟲病為肺炎。二、選擇題1.瘧原蟲的重要傳播途徑是A.子孢子直接鉆入皮膚B.雌性按蚊叮咬,子孢子隨唾液一起注入人體C.配子體經輸血感染D.雌性按蚊叮咬時,子孢子積極鉆入皮膚E.雌性按蚊叮咬,配子體進入人體2.引起瘧疾復發的蟲體時期是A.速發型子孢子B.遲發型子孢子C.紅內期無性生殖時期D.紅外期裂殖子E.雌雄配子體3.瘧疾病人的病原學診斷方法是什么?A.活組織檢查B.骨髓穿刺C.糞便檢查D.厚、薄血涂片E.痰液檢查4.寄生在一個紅細胞內的瘧原蟲,哪種最常見多個環狀體?A.卵形瘧原蟲B.三日瘧原蟲C.間日瘧原蟲D.惡性瘧原蟲E.三日瘧原蟲和惡性瘧原蟲5.下列哪種物質不是瘧疾發作的致病因素?A.紅細胞碎片B.裂殖子C.瘧色素D.變性血紅蛋白E.瘧原蟲代謝產物6.間日瘧患者外周血涂片可查見A.環狀體、滋養體、裂殖體、配子體B.滋養體、配子體、合子、裂殖子C.環狀體、裂殖體、雌配子、雄配子D.裂殖體、配子體、動合子、子孢子E.環狀體、配子體7.由于輸血不妥,瘧原蟲被輸入健康人體內,其結果是A.瘧原蟲在肝細胞內休眠B.瘧原蟲進入肝細胞迅速發育C.也許呈帶蟲狀態或瘧疾發作D.也許感染瘧原蟲,僅呈帶蟲狀態E.不會導致瘧原蟲感染8.瘧原蟲的傳染源是A.外周血中有配子體的患者和帶蟲者B.瘧疾病人C.帶蟲者D.感染的鳥類E.感染的哺乳動物9.瘧疾的流行A.無地區性B.無季節性C.僅有地區性D.僅有季節性E.既有地區性,又有季節性10.間日瘧原蟲的生活史是A.蚊唾腺-蚊胃-人肝細胞-人紅細胞-蚊唾腺B.人肝細胞-蚊胃-蚊唾腺-人紅細胞-蚊唾腺C.人紅細胞-人肝細胞-蚊唾腺-蚊胃-蚊唾腺D.蚊唾腺-人肝細胞-人紅細胞-蚊胃-蚊唾腺E.人肝細胞-人紅細胞-蚊唾腺-蚊胃-蚊唾腺11.惡性瘧患者外周血涂片可查見A.環狀體、滋養體、裂殖體、配子體B.環狀體、配子體C.環狀體、滋養體、配子體、卵囊D.滋養體、配子體、卵囊、動合子E.環狀體、滋養體、配子體、子孢子12.惡性瘧原蟲完畢一代紅細胞內裂體增殖周期所需時間為A.48小時B.36~48小時C.72小時D.24~36小時E.24小時13.既可引起再燃,又可引起復發的瘧原蟲有A.卵形瘧原蟲、三日瘧原蟲B.三日瘧原蟲、惡性瘧原蟲C.卵形瘧原蟲、惡性瘧原蟲D.間日瘧原蟲、卵形瘧原蟲E.間日瘧原蟲、惡性瘧原蟲14.腦形瘧在下列哪種瘧原蟲中最多見A.間日瘧原蟲B.惡性瘧原蟲C.三日瘧原蟲D.卵形瘧原蟲E.三日瘧原蟲和卵形瘧原蟲15.間日瘧患者血涂片經姬氏或瑞氏染色后,下列哪項描述是不對的的?A.瘧原蟲細胞核染成紅色或紫色B.瘧原蟲細胞質染成藍色C.紅細胞胞質內瘧色素染成棕褐色D.受染紅細胞顏色變淺E.受染紅細胞腫大并出現淺紅色小點16.傳播瘧疾的媒介昆蟲是A.所有蚊種B.雌庫蚊C.雌按蚊D.雌雄按蚊E.雌伊蚊17.瘧原蟲對人體的重要致病階段是A.紅細胞內期B.配子體C.子孢子D.紅細胞外期E.卵囊18.寄生在人體的瘧原蟲,哪種配子體呈新月型A.間日瘧原蟲B.惡性瘧原蟲C.三日瘧原蟲D.卵形瘧原蟲E.上述四種瘧原蟲19.瘧原蟲的潛伏期涉及A.紅細胞內期發育和配子體形成所需要的時間B.子孢子侵入肝細胞,在肝細胞的發育和數代紅細胞內裂體增殖所需的時間C.子孢子侵入肝細胞和遲發型子孢子在紅細胞內的發育所需的時間D.子孢子侵入肝細胞和速發型子孢子在紅細胞內的發育所需的時間E.子孢子侵入肝細胞和配子體形成所需的時間20.瘧色素的產生來自于A.紅細胞膜B.瘧原蟲的細胞核C.瘧原蟲的細胞質D.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E.患者血清21.瘧原蟲的感染階段是A.子孢子B.裂殖子C.裂殖體D.環狀體E.雌雄配子體22.瘧原蟲的下列哪個時期能在蚊體內繼續發育A.裂殖子B.裂殖體C.環狀體D.滋養體E.雌雄配子體23.經輸血可感染下列哪種寄生蟲A.溶組織內阿米巴B.陰道毛滴蟲C.藍氏賈第鞭毛蟲D.卡氏肺孢子蟲E.瘧原蟲24.瘧疾患者可產生下列哪種免疫A.帶蟲免疫B.隨著免疫C.終身免疫D.先天性免疫E.消除性免疫25.瘧性腎病多見于A.間日瘧患者長期未愈者B.惡性瘧患者長期未愈者C.三日瘧患者長期未愈者D.卵形瘧患者長期未愈者E.瘧原蟲患者長期未愈者26.瘧原蟲寄生在人體的部位是A.紅細胞和肝細胞B.有核細胞C.白細胞D.淋巴細胞E.脾細胞27.下列哪種瘧原蟲寄生的紅細胞中常見薛氏小點A.間日瘧原蟲B.惡性瘧原蟲C.三日瘧原蟲D.惡性瘧原蟲和卵形瘧原蟲E.間日瘧原蟲和惡性瘧原蟲28.姬氏或瑞氏染色時,瘧原蟲中藍染部分叫A.細胞核B.細胞質C.瘧色素D.紅細胞E.血紅蛋白29.除了瘧原蟲直接破壞紅細胞導致瘧疾病人貧血外,尚有其它的貧血因素A.脾功能亢進B.骨髓造血功能亢進C.血小板減少D.腎臟病變E.紅外期瘧原蟲破壞肝細胞30.剛地弓形蟲的傳播方式是A.只能在中間宿主之間傳播B.只能在終宿主之間傳播C.只能由終宿主傳播給中間宿主D.只能由中間宿主傳播給終宿主E.既能在終宿主與中間宿主之間傳播,也能在中間宿主之間傳播31.剛地弓形蟲滋養體可寄生在人體的下列細胞內,但除外A.紅細胞B.巨噬細胞C.肝細胞D.腦細胞E.單核細胞32.剛地弓形蟲的重要致病階段是A.速殖子B.配子體C.緩殖子D.子孢子E.卵囊33.剛地弓形蟲寄生在人體的階段有A.僅有包囊B.僅有滋養體C.僅有假包囊D.假包囊、包囊E.假包囊、包囊、滋養體34.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感染弓形蟲后,無臨床癥狀,宿主呈現A.隱性感染B.急性感染C.亞急性感染D.慢性感染E.全身播散35.剛地弓形蟲的實驗診斷方法是A.重要以查血液中包囊為主B.重要以動物接種實驗為主C.重要以體外培養實驗為主D.病原學檢查成功率低,所以多采用免疫學診斷方法E.以上都不是36.剛地弓形蟲可寄生的宿主是A.爬行類B.哺乳動物C.鳥類D.魚類E.以上都是37.剛地弓形蟲的侵入途徑是A.僅經胎盤B.重要經口C.僅經輸血D.經媒介昆蟲叮咬E.直接經正常皮膚侵入38.剛地弓形蟲的感染階段是A.包囊B.假包囊C.滋養體D.卵囊E.以上都是39.剛地弓形蟲的終宿主是A.貓科動物B.人類C.食草動物D.鳥類E.爬行類40.當宿主免疫力下降時,感染隱孢子蟲可呈現A.僅為隱性感染B.出現癥狀,引起隱孢子蟲病C.克制隱孢子蟲發育D.無臨床癥狀E.殺滅隱孢子蟲41.隱孢子蟲的感染階段和傳播途徑是A.卵囊,經口感染B.卵囊,接觸感染C.滋養體,經胎盤感染D.裂殖體,空氣傳播E.卵囊,經媒介昆蟲叮咬42.隱孢子蟲寄生在人體的重要部位是A.肝B.肺C.腸腔D.小腸上皮細胞E.腹腔43.隱孢子蟲感染重要為A.急性感染B.慢性感染C.隱性感染D.亞急性感染E.全身播散44.隱孢子蟲病原學檢查方法是A.糞便中查卵囊B.糞便中查滋養體C.糞便中查合子D.糞便中查配子體E.糞便中查裂殖體45.卡氏肺孢子蟲肺炎重要發生在A.青少年B.嬰幼兒C.有外傷史D.健康成年人E.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者46.卡氏肺孢子蟲的傳播途徑和感染階段是A.經空氣傳播,卵囊B.經口,包囊C.經口,滋養體D.經胎盤傳播,滋養體E.經空氣傳播,包囊47.卡氏肺孢子蟲的寄生部位是A.腎B.肝C.腦D.肺E.小腸三、名詞解釋1.瘧原蟲紅細胞外期2.瘧原蟲紅細胞內期3.再燃4.復發5.帶蟲免疫6.剛地弓形蟲速殖子7.剛地弓形蟲包囊四、問答題1.闡述瘧疾發作的機理。2.簡述瘧原蟲引起貧血的因素。3.簡述瘧原蟲引起脾腫大的因素。4.結合瘧原蟲生活史,解釋瘧疾的潛伏期。5.如何用病原學方法診斷瘧疾患者?6.簡述厚、薄血涂片診斷瘧疾的優缺陷。7.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者重要可引起哪些寄生蟲病?嚴重限度如何?病原學診斷方法各是什么?8.剛地弓形蟲感染普遍的因素有哪些?9.為什么剛地弓形蟲感染多為隱性感染?隱性感染轉為急性弓形蟲病的條件有哪些?參考答案一、填空題1.速發型子孢子遲發型子孢子2.潛伏期3.環狀體滋養體裂殖體裂殖子4.間日惡性三日卵形5.486.寒戰發熱出汗退熱7.發作貧血脾腫大8.紅內期紅外期配子體形成9.惡性間日10.再燃11.治療病人(涉及帶蟲者)防蚊和滅蚊保護健康人群12.紅細胞內期紅細胞外期和配子體13.間日瘧原蟲惡性瘧原蟲卵形瘧原蟲三日瘧原蟲14.種株期(階段)15.惡性瘧原蟲三日瘧原蟲16.瘧疾休止期17.先天性弓形蟲病獲得性弓形蟲病18.淋巴結腫大19.隱性急性弓形蟲病20.速殖子緩殖子21.胎盤22.裂體生殖配子生殖孢子生殖消化道上皮23.病人帶蟲者病畜24.腹瀉25.嬰兒(或流行型)成人型(或散發型)26.免疫克制劑27.包囊28.間質性漿細胞性二、單選題1.B2.B3.D4.D5.C6.A7.C8.A9.E10.D11.B12.B13.D14.B15.C16.C17.A18.B19.B20.D21.A22.E23.E24.A25.C26.A27.A28.B29.A30.E31.A32.A33.E34.A35.D36.E37.B38.E39.A40.B41.A42.D43.C44.A45.E46.E47.D三、名詞解釋1.瘧原蟲子孢子隨蚊唾液進入人體,侵入肝細胞,瘧原蟲在肝細胞內的發育、增殖過程叫紅細胞外期,簡稱紅外期。四種瘧原蟲在肝細胞內均進行裂體增殖過程,但發育時間因種而異。間日瘧原蟲不同地理株的紅細胞外期發育時間不完全相同,也許與兩種類型子孢子有關。速發型子孢子進入肝細胞后迅速發育繁殖,紅外期所需時間短;而遲發型子孢子進入肝細胞后,呈休眠狀態,休眠體復蘇后才進行裂體增殖,紅外期所需時間長。2.瘧原蟲在紅細胞內進行裂體增殖的發育過程叫紅細胞內期,簡稱紅內期。瘧原蟲紅細胞內裂體增殖周期為環狀體———滋養體———裂殖體———裂殖子———環狀體,其裂體增殖周期因種有所不同,間日瘧原蟲的紅內期為48小時、惡性瘧原蟲為36~48小時、三日瘧原蟲為72小時、卵形瘧原蟲為48小時。3.急性瘧疾患者由于治療不徹底或機體產生了免疫力,大部分紅細胞內瘧原蟲被殺死,瘧疾發作停止。在無新感染的情況下,由于殘存在紅細胞內的少量瘧原蟲大量繁殖,再次引起的發作稱為再燃。四種瘧原蟲都可引起再燃。4.通過抗瘧治療或免疫作用,殺滅所有紅細胞內期瘧原蟲,瘧疾發作停止。在無新感染的情況下,由于肝細胞內遲發型子孢子形成的休眠體復蘇,進行裂體增殖產生的裂殖子,侵入紅細胞內發育,引起的發作稱為復發。只有間日瘧原蟲和卵形瘧原蟲可引起復發。5.人體感染某些原蟲(瘧原蟲、弓形蟲)后,產生一定的保護性免疫力,這種免疫力可殺傷體內大部分原蟲,導致臨床痊愈,但還不能徹底消滅,體內仍存有少量原蟲,并對再感染的原蟲有一定的抵抗力,無蟲體免疫力消失,這種免疫現象稱帶蟲免疫。如瘧原蟲感染產生的免疫現象。6.弓形蟲侵入宿主的有核細胞內,進行分裂繁殖,在細胞內形成有數個至十多個蟲體的集合體,由宿主細胞膜包繞,其內的蟲體繁殖速度快,稱為速殖子。7.當宿主的免疫力增強時,弓形蟲繁殖減慢,蟲體外面形成一層有彈性的囊壁,形成了包囊,其內含數個或數千個蟲體,繁殖速度慢,稱為緩殖子。四、問答題1.發作因素紅細胞內成熟裂殖體脹破被寄生的紅細胞,釋放出裂殖子、瘧原蟲代謝產物、紅細胞碎片和變性的血紅蛋白等一起進入血流,其中相稱一部分可被巨噬細胞和多形核白細胞吞噬,刺激這些細胞產生內源性熱原質,與瘧原蟲代謝產物共同作用于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引起體溫調節的紊亂而發熱。退熱因素體溫升高數小時后,血液中致病物質已被吞噬、降解,內源性熱原質不再產生,刺激體溫調節中樞的因素消失了,于是體溫調節逐漸恢復正常,機體通過大量出汗,使體溫迅速下降,恢復正常。發作的周期性因素紅細胞內期成熟裂殖體脹破被寄生的紅細胞,裂殖子逸出,侵入新的紅細胞,繼續在紅細胞內發育,通過環狀體———滋養體———裂殖體的裂體增殖過程,再脹破紅細胞,又再度引起發作,以后每完畢一次紅細胞內期裂體增殖過程,就發作一次,如此循環,形成典型的發作周期性。瘧原蟲發作周期與瘧原蟲紅細胞內期裂體增殖所需要的時間一致。間日瘧原蟲、惡性瘧原蟲和三日瘧原蟲紅細胞內裂體增殖周期分別為48h、36~48h、72h,故分別為48h、36~48h、72h發作一次。2.瘧疾發作幾次以后可出現貧血,貧血因素如下:(1)瘧原蟲直接大量破壞紅細胞,瘧原蟲每完畢一次裂體增殖過程,就要破壞大量的紅細胞。以惡性瘧原蟲破壞的紅細胞最多,貧血最為嚴重,這是由于發作時惡性瘧原蟲數量較多,并可侵犯各時期的紅細胞所致。而間日瘧原蟲和三日瘧原蟲分別僅侵犯網織紅細胞和衰老的紅細胞。(2)瘧原蟲感染可導致脾腫大,引起脾功能亢進,脾臟巨噬細胞大量增長,吞噬能力增強,大量吞噬被瘧原蟲感染的紅細胞和正常的紅細胞。(3)免疫溶血如瘧原蟲粘附在紅細胞膜上,抗原抗體復合物激活補體,溶解紅細胞;瘧原蟲感染的紅細胞隱蔽抗原暴露,刺激機體產生抗紅細胞的自身抗體(IgM),導致紅細胞溶解破壞。(4)骨髓造血功能受到克制,骨髓中紅細胞生成障礙,加重貧血。3.瘧原蟲引起脾腫大的因素重要有:①瘧原蟲及其代謝產物刺激巨噬細胞增生;②瘧原蟲代謝產物刺激肝脾充血;③瘧疾反復發作,纖維組織增生。4.由瘧原蟲子孢子侵入人體到瘧疾發作之前所需時間稱為瘧疾的潛伏期。涉及子孢子侵入肝細胞進行紅細胞外期的發育時間和數代紅細胞內裂體增殖所需時間的總和。潛伏期長短重要取決于瘧原蟲的種、株的生物學特性。5.取患者末梢血,制備厚、薄血涂片,用瑞氏或姬氏染色,油鏡觀測。血涂片中間日瘧原蟲、三日瘧原蟲、卵形瘧原蟲均可見環狀體、滋養體、裂殖體和配子體;惡性瘧原蟲可見環狀體和配子體。6.薄血涂片中瘧原蟲形態典型,易辨認,但診斷時發現瘧原蟲較難,費時間,易漏診。厚血膜上發現瘧原蟲容易,省時間,但瘧原蟲形態不典型,不易辨認。7.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者重要可引起弓形蟲病、卡氏肺孢子蟲病和隱孢子蟲病。(1)此三種病的嚴重限度:①弓形蟲感染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者,滋養體侵入有核細胞后迅速發育、繁殖,導致細胞破裂,逸出的滋養體再侵入新的細胞,破壞新的細胞,刺激淋巴細胞、巨噬細胞浸潤,導致組織的急性炎癥和壞死。②卡氏肺孢子蟲感染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者,新侵入的或潛伏存在的蟲體大量繁殖,引起臨床癥狀(發熱、干咳、呼吸困難、紫紺等),病死率極高。③隱孢子蟲感染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者,蟲體發育和繁殖速度快,發病急,癥狀明顯,多余現連續性霍亂樣水瀉,可導致死亡。(2)病原學診斷①弓形蟲病的病原學診斷方法A.涂片染色取急性期患者體液、腦脊液、羊水、胸水、經離心后,取沉淀物涂片;或取血液和骨髓涂片;或采用活組織穿刺物涂片,經姬氏染色后,鏡檢弓形蟲滋養體。B.動物接種法從患者獲取的上述材料,腹腔接種小鼠,盲傳2~3代,從小鼠腹腔滲出液中查滋養體。②卡氏肺孢子蟲病的病原學診斷方法重要以檢查包囊為確診依據。檢查方法有:A.痰液或支氣管分泌物涂片、姬氏染色鏡檢包囊,但陽性率低。應用支氣管沖洗術可提高檢出率。B.經支氣管鏡肺活檢、皮穿刺肺活檢、或開胸肺活檢,這些方法雖可靠,但對病人損傷大。③隱孢子蟲病的病原學診斷方法從糞便中檢查卵囊確診。檢查方法多用糞便直接涂片染色法,如金胺-酚染色法、改良抗酸染色法和金胺酚-改良抗酸復染法。為提高陽性率可采用蔗糖漂浮法或福爾馬林-醋酸乙酯沉淀法濃集卵囊,也可用單克隆抗體染色法鑒別卵囊。8.剛地弓形蟲感染普遍的因素:(1)貓為弓形蟲的終宿主,與養貓關系很大。(2)弓形蟲感染階段多,如卵囊、包囊、假包囊、滋養體,所以感染人體的機會多。(3)弓形蟲對中間宿主和寄生的組織細胞選擇性不強,人和動物都能感染,任何有核細胞都能寄生。(4)弓形蟲可在終宿主間、中間宿主之間、以及終宿主與中間宿主之間傳播,互相感染。(5)包囊在中間宿主組織內存活時間長,卵囊和包囊對外界抵抗力強。(6)感染方式簡樸,人體感染重要與飲食習慣和接觸動物有關。9.人是剛地弓形蟲的中間宿主,人群對弓形蟲普遍易感,但弓形蟲是機會致病寄生蟲,所以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感染弓形蟲大多無明顯癥狀,可不致病,為隱性感染。隱性感染轉為急性弓形蟲病的條件為先天性或后天免疫功能缺陷,以及免疫功能低下。如艾滋病以及長期使用激素和免疫克制劑導致免疫功能低下者等。第三章醫學蠕形動物測試題一、填空題1.醫學蠕蟲在動物學分類上分別屬于動物門,動物門,動物門。2.根據醫學蠕蟲完畢生活史是否需要中間宿主,可分為不需中間宿主的蠕蟲和需中間宿主的蠕蟲。3.在我國寄生人體的吸蟲重要有、、、、。4.常見吸蟲卵的外殼形態結構:有卵蓋的是、、,有側棘的是。5.華支睪吸蟲的保蟲宿主重要有。
6.華支睪吸蟲的成蟲寄生于人或貓、犬等哺乳動物的內,其中卵隨進入消化道,排出體外。7.華支睪吸蟲在第一中間宿主體內發育過程為、、、。8.華支睪吸蟲的感染是由于人食入淡水魚、蝦中的而引起。9.華支睪吸蟲囊蚴寄生于淡水魚最多的部位是。10.吸蟲卵排出人體時,卵內已有毛蚴的是、。11.確診華支睪吸蟲的重要依據為。12.華支睪吸蟲蟲卵糞便檢查的重要方法有、、。13.防止華支睪吸蟲感染的關鍵是。14.治療華支睪吸蟲病首選的藥物是。15.布氏姜片吸蟲成蟲重要寄生在和體內,其中是保蟲宿主。16.布氏姜片吸蟲是人體內寄生的大型吸蟲,其腹吸盤呈狀。17.布氏姜片吸蟲成蟲寄生在人體的,它的中間宿主是。18.卵是寄生人體最大的蠕蟲卵。19.布氏姜片吸蟲確診依據為,從糞便中檢獲和。20.布氏姜片吸蟲在中間宿主扁卷螺體內發育過程為、、、。21.除日本血吸蟲外,其他吸蟲的睪丸共同特點為。22.在和寄生蟲感染的宿主排泄物中可查到夏科雷登結晶體。23.以囊蚴作為感染階段的寄生蟲重要有、、。24.在檢查衛氏并殖吸蟲患者痰液時,除蟲卵外,常可查到。25.衛氏并殖吸蟲成蟲重要寄生在人體,第一中間宿主為,第二中間宿主為及。26.衛氏并殖吸蟲除成蟲可寄生于人體外,其階段亦可在人體皮下、腦等導致損害。27.衛氏并殖吸蟲的病原學診斷,除可取皮膚包塊活組織檢查外,尚可取和查找蟲卵28.生食或半生食溪蟹可感染的寄生蟲有和。29.從病人痰液中查到橢圓形、不規則、金黃色、卵蓋明顯的蟲卵,是卵。30.斯氏貍殖吸蟲的終宿主是,感染階段為,人是其宿主。31.具有的水體稱疫水。32.“稻田皮炎”的病原體為屬和屬血吸蟲尾蚴。33.血吸蟲病根據其臨床表現可分為、和。34.日本血吸蟲病寄生于腸系膜靜脈,蟲卵重要沉積于和,蟲卵可隨排出體外。35.日本血吸蟲的致病階段有、、和。其中對人體導致重要危害的是。36.日本血吸蟲毛蚴侵入釘螺體內可發育成、和,可從螺體內逸出。37.日本血吸蟲病在我國按其地理環境和流行特點可分為、、類型。38.人對日本血吸蟲產生的獲得性免疫為,是由刺激機體產生,但僅對入侵的有效。39.晚期血吸蟲病人出現消化道大出血、腹水、脾大,其重要因素是由于導致所致。40.可對人體肺部導致損害的吸蟲有、和。41.治療吸蟲病首選的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正版授權】 ISO/IEC 19762:2025 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and data capture (AIDC) techniques - Vocabulary
- 【正版授權】 ISO 13402:2025 EN Surgical and dental hand instruments - Determination of resistance against autoclaving,corrosion and thermal exposure
- 【正版授權】 IEC 60614-1:1994 EN-D Conduits for electrical installations - Specification - 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s
- 【正版授權】 IEC 60335-2-75:2024 EXV-CMV EN Household and similar electrical appliances - Safety - Part 2-75: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commercial dispensing appliances and vending mac
- 勸學的課件講解
- 副腫瘤綜合征護理
- 小學春節安全教育
- 20xx年高端專業模版
- 上海師范大學天華學院《精讀二:文學與人生》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污染與恢復生態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19年四川省廣元市利州區萬達中學小升初數學擇校考試卷
- 糧食流通管理條例考核試題及答案
- 搞好班組安全建設
- 德語四級真題2023
- TPM培訓講義的教案
- 農村公路養護工程預算定額(征求意見稿)
- 2023年社保基金安全警示教育學習研討會發言稿報告(4篇)
- 院感知識考試試題及答案
- GB/T 28724-2012固體有機化學品熔點的測定差示掃描量熱法
- GB/T 23743-2009飼料中凝固酶陽性葡萄球菌的微生物學檢驗Baird-Parker瓊脂培養基計數法
- 第2章城市道路網規劃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