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某商住樓地下基坑支護工程監控方案_第1頁
海口市某商住樓地下基坑支護工程監控方案_第2頁
海口市某商住樓地下基坑支護工程監控方案_第3頁
海口市某商住樓地下基坑支護工程監控方案_第4頁
海口市某商住樓地下基坑支護工程監控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地下室降水井、降(排)水及護坡工程設計施工方案編制單位:**有限公司編制人:審核人:審批人:編制日期:2008年11月14日目錄一、工程概況…………………2二、工程地質…………………2三、水文地質…………………3四、基坑風險分析……………4五、基坑護壁,治水方案選擇………………4六、基坑支護設計……………5七、基坑護壁、降水參數設計………………6八、基坑開挖…………………8九、基坑降水及排水…………8十、安全監測…………………9十一、基坑支護施工安全技術措施…………10十二、土方開挖安全技術措施………………11十三、基坑坍塌事故應急措施………………11**地下護坡方案一、工程概況擬建的**項目場地位于**市**大道與**五西路交界加油站北側,規劃總用地面積約為11970.69m2,項目擬建3幢建筑,1#樓為3~7層綜合商業樓,設1層地下室;2#樓為12+1層商住樓,裙樓為1層商鋪,不設地下室;3#樓為11+1層住宅樓,設1層地下室。1#、3#樓的地下室連通,開挖深度約4.5m,擬建建筑物根據各幢樓層的具體形式采用不同結構形式,擬采用樁基礎,設計單位系**建筑設計院。二、工程地質根據**地質綜合勘察設計院提交的《**巖土工程勘察報告》,其土層情況如下:1、層雜填土(Qml)分布于全場地,灰色,灰褐色,填料主要中粗砂、粉質粘土才建筑垃圾,底部局部含淤泥,呈灰黑色,具臭味,濕~飽和,松散,堆填時間約5年。層頂標高9.51~10.27m,層底埋深1.10~3.60m,平均2.16m;層厚1.10~3.60m,平均2.16m。2、層中砂(Q4m)分布于場地全場地,灰黑色,灰褐色,飽和,松散,夾薄層淤泥質土,底部含較多腐植質,略具臭味。層頂標高6.27~9.03m,平均7.79m;層底埋深2.8~6.70m,平均4.78m;層厚1.40~5.60m,平均2.62m。3、層淤泥質粉質粘土(Q4m)分布于全場地,灰黑色,流塑,夾薄層粉、細砂顆粒。層頂標高-4.64~6.95m,平均2.33m;層底埋深6.6~18.60m,平均13.43m;層厚1.30~14.80m,平均5.81m。3.1層粉砂(Q4m)分布于場地南側,在③層中呈透鏡體產出,灰色,以粉、細粒為主,次為中粒,粘粒含量約占3~4%,次圓狀,礦物成份為石英、長石等,飽和,松散~稍密。層頂標高-2.72~3.30m,平均1.10m;層底埋深8.80~14.20m,平均10.67m;層厚0.70~3.00m,平均1.83m。4、層中砂(Q1m)分布于全場地,灰綠色,以中、粗粒為主,次為盼、細粒,含較多礫粒和貝殼殘骸,局部夾1~3mm厚的水平狀頁狀粘土,粘粒含量約占3~4%,次圓狀,礦物成份為石英、長石等,飽和,中密為主,局部密實。層頂標高-8.76~6.15m,平均-7.74m;層底埋深18.2~26.00m,平均22.88m;層厚2.30~9.00m,平均5.64m;受孔深限制ZK1、ZK8、ZK11、ZK18、ZK24、未揭穿,揭穿,揭露層厚1.00~6.70m。5、層粉質粘土(N2)分布于全場地,灰色,硬塑,局部呈半固結堅硬狀,具水平層理,層理間含薄層粉細砂顆粒。稍有光滑,無搖震反應,干強度中等,韌性中等。層頂標高-15.73~-8.40m,平均-12.83m;層底未揭穿,層厚1.00~26.30m,平均8.94m。三、水文地質勘察期間勘察區在勘察深底范圍內地下水主要賦存于第1層素填土和第2層粉砂中,為孔隙潛水類型,主要接受大氣降水和側向地下逕流的補給,其次是賦存于第4層粗砂、第6層粗砂中,為承壓水類型,主要為側向地下逕流補給。勘察勘其水位埋深0m,水位變幅約1.00m。根據地質勘察報告給出滲透系數K=1.12m/d四、基坑風險分析通過海南近十幾年發生的建筑基坑事故來看原因有兩,其一土層含砂量大,地下水位高,其二設計計算土壓力有誤,當土壓力計算偏小時采用粉噴樁護壁更是有大風險。(一)土層分析根據地質報告所提供的土層特性可以看出:一層間填土平均層厚2.16m,二層土粉土平均層厚2.62m,三層粗砂土平均層厚1.83m,由于地下水位比較高,平均在地表下2.30~3.30m,對于飽和的礫砂土而言,飽和狀態下安息角會大大降低,自然會影響基坑壁的穩定。這就要求基坑開挖過程中必須采取降水措施。(二)環境分析基坑允許變形的控制要求主要來自與于基坑周邊的環境,換句話說,基坑周邊的環境如何,是基坑護壁工程是否可以控制造價的主要因素。本基坑兩邊靠近建筑物,基坑開挖應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護,才可以安全施工,降低風險。五、基坑護壁、治水方案選擇考慮環境對基坑護壁、基坑治水的要求,經過反復研究和比較,決定選擇如下治水、護壁方案:(一)基坑護壁方案選擇根據場地地質條件、水文條件和現場周邊環境對基坑護壁的要求,結合我施工方多年的深基坑施工經驗,選擇降水井、木樁和噴射砼,檔木板及砂袋結合支護方案。不同的開挖深度,不同的環境采取不同的支護措施。穩定性計算采用“滑動力學模型”假定坑壁沿某假想滑落而產生滑動,土體滑動力、土體自身阻滑力、護壁結構提供的抗滑力三者之間構成力系是坑壁穩定的依據。在基坑護壁施工的全過程實行動態控制,其主要包含動態設計與動態施工。動態施工指在開挖前建立全套監測系統,在開挖的過程中邊支護邊對基坑穩定進行安全監測。動態設計指根據開挖所揭露的土體情況和安全監測數據來修正初始方案和指導施工。(二)基坑治水方案選擇基坑周邊環境情況及地質報告給出的地下水位埋深和滲透系數,本基坑可以采用大口徑降水井來降水為主,它比輕型井點降水速度快,并輔以坑內明排水為輔的治水方案。六、基坑支護設計(一)設計依據1、地下車庫樁位平面圖2、《建筑基坑工程技術規范》(YB9258-97)3、《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GB50330-2002)4、《錨桿噴射混凝土支護技術規范》(GB50086-2001)5、坑壁安全系數K取1.3(二)土壓力計算對于軟土基坑必需考慮開挖過程的變形。本基坑采用圓弧滑動力學模型。基本參數:V=18.5KN/m3,C=8,¢=3°,0=30°沿基坑邊1.5m劃分一個單元,先計算單元內土體的穩定,然后判定基坑整體穩定。F滑=W(sinθ-cosθ·tg¢)-L·D·C式中L——滑動面長度(m)D——單元寬度(m)W——滑體重量(KN)θ——滑動角(°)C——邊坡土體粘結力(Kpa)¢——邊坡土體內摩擦角(°)F=157.6KN/單元單元內支護結構抗滑力F噴錨=60KNF木樁=175KNF支護結構=60KN+175KN=235KN安全系數KK=235KN/157.6KN=1.49>1.3滿足設計要求七、基坑護壁、降水參數設計(一)邊坡支護本工程場地寬闊,除西邊有建筑物之外,基坑三邊附近5米范圍內無重要建筑物,因此選擇放坡開挖和錨噴支護相結合的護坡方案。邊坡開挖,分兩層開挖:第一層挖深2.0米時,南、北兩邊按1.1放坡,東邊按1:0.75放坡,第二層開挖根據降水情況可一次性挖到坑底標高,再壓木樁,放檔土板,碼砂袋進行加固,后掛網噴射砼。基坑壁支護采用錨噴支護結構;1、木樁錨桿設計:第一排L=2~4M,@500,采用尾徑不小于6CM的木麻黃,設置高度自然地面以下2.0米左右,采用挖機壓入法施工。第二排L=2~4M,@500,采用尾徑不小于6CM的木麻黃,設置高度自然地面以下坑底標高處,采用挖機壓入法施工(根據坡面的穩定性可增減木樁錨桿的排數)。2、鋼筋網及噴砼要求:鋼筋網網格為300X300,鋼筋采用¢6,噴射砼厚=5CM,砼強度C20。3、坡腳采取紡織袋支護,宜采用單層交疊,邊開挖邊采取紡織袋砂袋支護,砂袋與第二排錨桿樁形成共同體對坡腳加于擋護,以防其滑倒。(二)基坑降水參數設計大口徑降水降水井設計參數如下:降水井深L=10m,鉆孔直徑d=600mm,鋼筋籠直徑d1=400mm,鋼筋籠主筋8¢14,加強筋¢14@45-80cm,螺旋箍筋¢6@200,尼龍沙網,井四周填濾料用大于13mm的石子。2、排水溝排水溝截面積上口0.3m,下口0.2m,深0.3m,水溝外面砌筑一排。3、坑底集水坑尺寸:400X500X300,基坑底周邊共設置若干個。(三)降水井布置降水井主要抽降坑外來水,保障邊坡安全,故沿建筑物外開挖線往外20cm處設置或軸線外約1m處,沿著內開挖線每隔15米左右設置一個降水井點,坑內設約5口降水井加快降水效率,中間在電梯井位置設兩口降水井,保證施工過程中水位降至坑底。這樣既能保障邊坡安全,同時又能保證邊坡的穩定性,使以后底板防水工作能順利進行。八、基坑開挖(詳見基坑土方開挖專項方案)本方案采用動態監測信息管理,開挖、支護配以安全監測,在開挖前進行超前支護及開挖進行中完成開挖面敷鋼筋網,噴射砼封閉等支護方案,從而節省工期及造價。具體開挖要求如下:加固方法1、西邊:緊挨著圍墻打兩排粉噴止水排樁,排樁向東南兩邊各延伸3~5m形成一個“]”形狀,樁徑φ500mm,樁長8m;在樁的內側加打一排鋼管樁,樁徑φ130mm,樁長6mm,@800mm,并在樁頂做一條300×400mm的壓頂梁,把樁連成一個整體,開挖到坑底標高后,再掛網噴射C20砼。2、南、北邊距離軸線較遠,可按1:0.5~1:1放坡系數,開挖并掛網噴射C20砼和木樁加以治理。3、東邊:(1)在垂直開挖深達1.2~1.5m時打一排木樁并掛網噴射C20砼。(2)第二次開挖按1:1或1:0.75系數開挖到坑底標高,再打一排木樁并加放擋板、碼砂袋后掛網噴射C20砼加以治理。(二)中間分一次或二次開挖,由挖土機長根據調車、出土方便進行現場安排。(三)基坑開挖時,要防止碰撞錨噴支護結構及防止擾動基坑底部。(四)基坑開挖至設計標高后,應及時繼續基礎底板施工。九、基坑降水及排水坑內降水主要由坑內邊坡底處的排水明溝和坑內集水池組成。開挖到位,邊坡支護好后,立即在邊坡底用紅磚砌或砂袋做排水明溝,明溝深入基坑底20cm一披,只砌外一面,讓因降水井不抽干滲過來的水順明溝匯入集水池,明溝砌高30CM,保證溝底凈空30CM,且有一定坡度。建筑物轉角邊緣設集水井400X500X300,紅磚漿砌,共設若干個,重要起集水作用,集水井內安裝污水泵,及時把坑底滲透和雨水抽出去。場地排水采用明溝或PVC管排水,施工降水井結束后,筑好沉渣池子,安裝好排水系統,做好排水準備。降水過程中一定做好水位變化記錄,每隔10天左右要檢查水泵及降水井情況,保持好井的降水效果。水泵選用口徑不小于¢50揚程不小于25米的污水泵,出水量不低于15m3/h。降水過程中,一定得有專業人員24小時值班,確保周圍護坡、護壁及建筑物安全。十、安全監測(一)安全監測的重要性安全監測是基坑支護方案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邊坡開挖、護壁是動態施工,除了要求施工工藝的科學性以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進行安全監測。對于動態的施工來說,施工過程中必須有配套的監測系統及時、準確的反饋現狀。(二)安全監測內容1、基坑及周邊建筑物、道路、管線等的沿降位移應進行監測。2、沿坑邊布設位移監測點10個,具體位置按現場實際情況定,每開挖一層測1-2次,并每兩次間距不超過三天。(三)安全監測儀器1、水平位移監測采用J2經偉儀。2、垂直沉降監測采用DS3型水準儀。3、每天安排人員進行現場肉眼觀察,并做記錄。十一、基坑支護施工安全技術措施1、施工現場應劃定作業區,安設護欄并設安全標志,非作業人員不得入內。2、先開挖后支護的溝槽、基坑,支護必須緊跟挖土工序,土壁裸露時間不宜超過4h。先支護后開挖的溝槽、基坑,必須根據施工設計要求,確定開挖時間。3、施工場地應平整、堅實、無障礙物,能滿足施工機具的作業要求。4、在現場建(構)筑物附近進行樁工作業前,必須掌握其結構和基礎情況,確認安全;機械作業影響建筑物結構安全時,必須先對建筑物采取安全技術措施,經驗收確認合格,形成文件后,方可進行機械作業。5、溝槽、基坑支護施工前,主管施工技術人員應熟悉支護結構施工設計圖紙和地下管線等設施狀況,掌握支護方法、設計要求和地下設施的位置、埋深等現況。6、上下溝槽、基坑應設安全梯或土坡道、斜道,其間距不宜大于50mm,嚴禁攀登支護結構。7、土壁深度超過6m,不宜使用懸臂樁支護。8、編制施工組織設計中,應根據工程地質、水文地質、開挖深度、地面荷載、施工設備和溝槽、基坑周邊環境等狀況,并制訂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9、施工過程中,嚴禁利用支護結構支搭作業平臺、掛裝起重設施等。10、拆除支護結構應設專人指揮,作業中應與土方回填密切配合,并設專人負責安全監護。11、支護結構施工完成后,應進行檢查、驗收,確認質量符合施工設計要求,并形成文件后,方可進入溝槽、基坑作業。12、大雨、大霧和風力六級以上的惡劣天氣,必須停止露天樁工、起重機械作業。13、施工過程中,對支護結構應經常檢查,發現異常應及時處理,并確認合格。十二、土方開挖安全技術措施1、土方開挖前應制訂訂邊坡支護和和土方開挖方方案,以上方方案必須經監監理工程師批批準后方可實實施。2、土方開挖速度不能能太快,開挖挖過程中應對對周圍建筑物物、道路、管管線等進行觀觀測結果及時時向有關部門門反映。3、開挖過程中,現場場應有人指揮揮,夜間必須須有足夠的照照明。、4、基坑的周圍設防水水圍堰,并準準備好水泵,預預防下雨浸泡泡土基。5、距基坑邊500mmm設防護欄桿桿,高度1.2米,立桿間間距1.8m,設置兩道道水平橫桿;;第一道距地地30cm,第二道距距地1m高,欄桿必必須搭設牢固固,欄桿邊不不能集中堆放放各種材料,更更不能將防護護欄桿改為支支撐架體使用用,欄桿應刷刷黃黑警戒色色,掛“禁止翻越”的標志牌,基基坑周圍應有有專職安全員員巡視。十三、基坑坍塌事事故應急措施1、為有效防止事故故擴大,降低低員工生命危危險,最大限限度減小經濟濟損失,特制制訂本預案。2、組織機構及職責責由項目部成立應急急響應指揮部部,負責指揮揮及協調工作作。具體分工工如下:(1)沈樹勛負責立即即組織人員搶搶救傷員。(2)馮所章負責現場場物資、車輛輛的調度。(3)丁明高負責組織織人員進行塌塌方處理。(4)龔衛洪負責立即即同醫院、勞勞動部門的聯聯系,說明詳詳細事故地點點、事故情況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