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X-CT
X線計算機斷層攝影術X線臨床應用的歷史1895年倫琴(Withelm
Konrad
Rontgen)發現X光三十年代出現X線斷層攝影Tomography1974年出現CT(斷層掃描)1983年電子束CT(第五代CT機)1989年出現螺旋SpiralCT(體積掃描)1998亞秒級CTCT誕生1967年,GodfreyN.Houndsfield在英國EMI公司制造了第一始CT機,處理圖像近一天時間。掃描人腦標本,能將腫瘤組織和腦灰/白質分開。1974年,Siretom顱腦CT掃描機CT總體結構框圖通過旋轉、平移,獲取分析所需的必要投影數據,用于重建圖像。CT掃描目的CT歷史1971年第一臺CT機安裝于Atkinson-Morley醫院,成像需20分鐘,采用微處理器后,時間縮至4分鐘。1973年美國MayoClinic和麻省總醫院安裝顱腦CT。1974年美國GeorgeTown醫療中心工程師Ledley設計出全身CT,76年開始應用。1983年中國研制成第一臺顱腦CT1990年中國研制成第三代全身CT優點:真正的斷面圖像(橫斷面)、密度分辨率高、可作定量分析局限性:極限分辨率未超過常規X線檢查; 定位:小于1cm的病灶,易漏診;定性:受病變部位、大小病程等影響;不是所有臟器適合CT檢查,空腔性臟器(胃、腸);CT只能反映解剖方面信息,幾乎無功能和生化信息。CT優點與局限性第一代CT第二代CTCT類型第三代CT第四代CTCT類型成像時間短,適合動態心臟成像,其它器官圖像與螺旋CT相同電子束CT(第五代)EBTEBT:ElectronBeamTomography掃描方式:EBT采用電子束掃描方式(傳統CT機采用機械掃描方式)掃描時間:50~100ms特點:除了傳統CT的成像特點外,EBT可用于對血流速度的測定EBT
X線強度,與圖像質量、病人照射量、X管冷卻時間和壽命有關。高mA率用于需要高吸收部位:大腦、大腦后窩、胸和腰脊椎骨、骨盆和成人。中mA率用于腹和中隔。低mA率用于高對比組織,內耳和肺。圖為高mA與低mA對圖像影響基本參數:mA率當檢查大量吸收(例如骨、肩部、胸和腰脊椎骨、骨盆)解剖區域時,可以使用高kV或高mA。當選擇高kV時,X光變硬,因此X光能更容易穿透高吸收區,相應軟X光成分減少(容易被組織吸收,對成像無用)。對幼兒或造影劑增掃時,使用低kV。基本參數:KV率層厚選擇主要根據得到圖像空間分辨或者組織對比度來決定。如:CT高對比:超過100HU的組織差異。檢查內耳時,通過空氣與內耳骨的對比,得到最好的空間分辨,一般層厚小于2mm。基本參數:層厚肺CT成像是要求有好的空間分辨率,一般在層厚小于2毫米。在肝臟掃描中要求有好的組織對比度,采用厚的層面來減少噪聲的影響。但在掃描肝臟和胰時,一般將層厚度從10毫米變成3毫米,改進圖像質量,導致噪聲增加80%。為了保證圖像質量,必然要提高mA率80%或更多,或者加長掃描時間。基本參數:層厚螺旋CT對腹部掃描示意圖掃描區域為胃,仰臥,手置于頭頂。螺旋CT
helicalCT
SpiralCT呼吸對圖像的影響螺旋CT參數螺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