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各工種操作規程_第1頁
煤礦各工種操作規程_第2頁
煤礦各工種操作規程_第3頁
煤礦各工種操作規程_第4頁
煤礦各工種操作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目錄TOC\o\h\z\t"標題2,2"一礦山測量(測工)操作規程 1二地質觀測工作業操作規程 7三水文地質觀測工作業操作規程 15四瓦斯檢查員作業操作規程 32五一氧化碳檢定器作業操作規程 37六硫化氫測定儀作業操作規程 38七儀器修理工操作規程 39八甲烷檢定器使用與維修操作規程 46九過濾式自救器檢查維修技術操作規程 52十風表檢修工作業操作規程 54十一風筒工作業操作規程 56十二局部通風機安裝工作業操作規程 60十三管路工作業操作規程 61十四灑水滅塵工作業操作規程 64十五制漿工作業操作規程 65十六注氮工作業操作規程 66十七氣體監測采樣工作業操作規程 71十八消防、滅火工作業操作規程 74十九灌漿工作業操作規程 77二十二小時氧氣呼吸器作業操作規程 82二十一四小時氧氣呼吸器作業操作規程 85二十二自動蘇生器作業操作規程 88二十三礦山救護地面模擬訓練系統作業操作規程 91二十四壓縮氧自救器作業操作規程 94二十五過濾式自救器作業操作規程 96二十六測風工操作規程 97二十七火區觀測工作業操作規程 100二十八自救器工作業操作規程 105二十九通風木工作業操作規程 108三十風筒修理工操作規程 109三十一風門密閉工操作規程 111三十二測塵工操作規程 118三十三井下局扇司機操作規程 121三十四瓦斯監測工作業操作規程 123三十五安全監測監控維修工操作規程 127三十六瓦斯斷電儀檢修工作業操作規程 129三十七安全監測監控系統員操作規程 132三十八通訊修理工操作規程 132三十九安檢員操作規程 133四十檢身工操作規程 134四十一支架工操作規程 135四十二乳化泵泵工操作規程 138四十三采煤機司機操作規程 140四十四轉載機、破碎機司機作業操作規程 143四十五刮板輸送機司機操作規程 146四十六絞車作業操作規程 149四十七井下電工操作規程 155四十八井下機械維修工操作規程 156四十九電纜修理工作業操作規程 159五十采掘機電維修工操作規程 161五十一膠帶輸送機司機操作規程 165五十二膠帶輸送機維修工操作規程 166五十三采煤機地面檢修工作業操作規程 167五十四采煤機井下檢修工作業操作規程 169五十五液壓支架地面檢修工作業操作規程 171五十六液壓支架井下檢修工作業操作規程 173五十七乳化泵維修工操作規程 175五十八鉆工操作規程 176五十九單體支護工作業操作規程 181六十放炮工操作規程 189六十一支架放煤工操作規程 196六十二電鉆打眼工操作規程 197六十三工作面破碎大塊工操作規程 200六十四清煤工操作規程 201六十五回收工操作規程 202六十六回柱絞車司機作業操作規程 207六十七巷道維修工操作規程 209六十八放煤工操作規程 215六十九掘進機司機操作規程 216七十掘進機維修工作業操作規程 220七十一架棚支護工作業操作規程 222七十二攉煤工作業操作規程 228七十三巷道打眼工操作規程 231七十四掘進爆破工作業操作規程 234七十五小眼掘進工操作規程 244七十六風鎬工作業操作規程 245七十七扒斗機司機操作規程 249七十八錨桿支護工作業操作規程 252七十九錨噴支護工作業操作規程 256八十砌碹支護工作業操作規程 259八十一人力推車工操作規程 265八十二人力運料工作業操作規程 266八十三鉆機鉆孔工安全操作規程 268八十四主井絞車司機操作規程 272八十五付井絞車司機操作規程 279八十六井筒作業操作規程 284八十七礦燈工操作規程 286八十八空氣壓縮機司機操作規程 288八十九主扇司機操作規程 290九十機廠行車安全操作規程 293九十一主井橋式行車安全操作規程 293九十二副井手動橋式行車安全操作規程 294九十三壓風機房手動橋式行車安全操作規程 295九十四電氣焊、割工操作規程 295九十五外線電工作業操作規程 298九十六內線電工作業操作規程 307九十七地面電工操作規程 311九十八變(配)電所值班員作業操作規程 314九十九變(配)電所檢修工作業操作規程 320一百地面變電工操作規程 323一百零一礦井大型設備維修鉗工作業操作規程 325一百零二礦井大型設備維修電工作業操作規程 328一百零三單體液壓支柱地面檢修工作業操作規程 331一百零四壓力機司機操作規程 334一百零五剪板機司機操作規程 334一百零六卷板機司機操作規程 335一百零七剪沖機司機操作規程 335一百零八刨床工操作規程 336一百零九砂輪機操作規程 337一百一十銑床工操作規程 338一百一十一鉆床工操作規程 338一百一十二車工操作規程 339一百一十三鍛工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341一百一十四煤氣鍛造加熱爐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341一百一十五C4l一250型空氣錘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342一百一十六160噸摩擦壓力機安全操作規程 343一百一十七鍛釬機安全操作規程 344一百一十八鉚工安全操作規程 345一百一十九采機組安全操作規程 346一百二十開關組操作規程 348一百二十一鋸工操作規程 349一百二十二Z3080x25搖臂鉆床操作規程 349一百二十三摩擦壓力機安全操作規程 350一百二十四電機修理工操作規程 351一百二十五五小電器修理工操作規程 352一百二十六水泵司機操作規程 353一百二十七井下水泵維修工操作規程 354一百二十八鋼絲繩檢查工操作規程 355一百二十九井下機械安裝工作業操作規程 358一百三十防爆檢查員作業操作規程 361一百三十一防爆電氣設備修理工作業操作規程 363一百三十二維修鉗工操作規程 365一百三十三手推鋸工操作規程 366一百三十四圓鋸工操作規程 366一百三十五帶鋸工操作規程 367一百三十六修鋸工操作規程 368一百三十七架線式電機車操作規程 368一百三十八蓄電池電機車司機操作規程 374一百三十九蓄電池機車充電工操作規程 378一百四十跟車工操作規程 382一百四十一井下調度員操作規程 383一百四十二主井信號工操作規程 384一百四十三付井信號操作規程 386一百四十四付井把勾工操作規程 389一百四十五小絞車司機操作規程 393一百四十六軌道工操作規程 396一百四十七礦車修理工操作規程 400一百四十八橫行絞車操作規程 403一百四十九上方推車機操作規程 403一百五十付井搖臺操作規程 404一百五十一翻煤機操作規程 404一百五十二繩式推車機操作規程 406一百五十三排矸工操作規程 406一百五十四矸石山絞車司機操作規程 408一百五十五架線工操作規程 410一百五十六整流所設備操作規程 413一百五十七落煤清理工操作規程 414一百五十八清車機司機操作規程 415一百五十九爆炸材料管理工作業操作規程 416一百六十給煤機操作規程 421一百六十一分級篩操作規程 423一百六十二中塊轉運帶操作規程 425一百六十三手選皮帶操作規程 427一百六十四6050轉載膠帶運輸機操作規程 429一百六十五破碎機操作規程 430一百六十六8050膠帶運輸機操作規程 431一百六十七上倉皮帶運輸機操作規程 432一百六十八上倉皮帶運輸機機尾操作規程 433一百六十九配倉帶操作規程 435一百七十入洗皮帶及給煤機操作規程 437一百七十一跳汰機操作規程 439一百七十二斗式提升機操作規程 442一百七十三脫水篩煤泥篩操作規程 443一百七十四水泵砂泵操作規程 444一百七十五推車工安全操作規程 446一百七十六回煤坑給煤機操作規程 447一百七十七回煤一號二號皮帶操作規程 448一百七十八鑄石刮板機司機操作規程 449一百七十九濃縮機司機操作規程 450一百八十壓濾機司機操作規程 452一百八十一機械設備安裝及檢修操作規程 454一百八十二洗煤廠集控室電氣操作規程 457一百八十三跳汰機司機操作規程 459一百八十四雙軸振動篩司機操作規程 462一百八十五叉車司機操作規程 463一百八十六推土機司機操作規程 464一百八十七起重機司機操作規程 465一百八十八煤炭裝車工操作規程 466一百八十九軌道衡操作規程 467一百九十汽車電子衡操作規程 468一百九十一熱量儀操作規程 469一百九十二煤炭采制樣工操作規程 470一百九十三煤質化驗員操作規程 471一百九十四井下采樣驗收操作規程 472一百九十五礦井生產檢查煤樣操作規程 472一百九十六電子天平操作規程 473一百九十七計算機操作員操作規程 474一礦山測量(測工)操作規程1.煤礦測量工作是礦山生產建設的重要環節,也是編制礦山長遠發展規劃等各項工作的基礎,為認真貫徹執行煤礦測量規程,實現煤礦測量工作標準化,結合本礦實際情況特制定本規程。2.煤礦測量工作的主要任務是建立井上下測量控制系統,測繪各種礦圖滿足生產、建設和規劃各階段的需要,定期進行礦井三量,對煤炭資源的合理開采進行監督,開展地表與巖層移動規律的研究,進行礦區范圍內地質測量,參與礦區生產計劃和長遠發展的編制工作。3.測量工作開始前要編寫技術設計書,施測過程和計算過程需有嚴格的校核,重要測量工作結束后要編寫技術總結并擬好資料歸檔工作。4.對測繪儀器和工具要定期校檢,進行重要測量工作前亦必須對所使用的儀器工具進行檢校。5.從新生產水平開始必須采用全國統一坐標系統。6.應積極引進先進儀器和設備,推廣電子計算機和陸光測距技術,不斷提高現代化管理水平。7.礦區地面平面控制測量(1)在集團公司測設的四等首級控制網的基礎上測設5級加密控制網,可采用三角網,邊角網,導線網布網方法建立,其邊長,測角中誤差,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應符合規程要求。(2)水平角觀測所用經緯儀必須進行嚴格檢驗,進行三角測量和導線測量的技術要求應符合規程要求。(3)光電測距儀要求定期檢驗,必須按測距儀說明書的規定操作儀器,光電測距的技術要求按規定表格執行。(4)鋼尺應進行比長后再用,量距的技術要求按規定表格執行。(5)內業計算前應檢查外業觀測薄有無錯誤,當采用計算機進行計算時,計算程序必須先經過手算檢驗方可,內業計算數字取位應符合規定。8.礦區地面高程控制測量(1)地面首級高程控制網采用集團公司測設的三等水準點,在此基礎上依地形條件可用水準或三角高程方法進行加密控制。(2)水準測量觀測的技術要求應符合規定的表格,內業計算取位按規定表格要求。(3)三角高程測量的技術要求按規定表格執行,儀器覘標標高應用鋼尺丈量兩次,取平均值作最終結果。9.礦井測量(1)聯系測量應至少獨立進行兩次。(2)礦井應盡可能使用陀螺經緯儀定向。(3)采用幾何定向測量方法時,對兩井和一井定向測量兩次獨立定向的結果互差分別不得超過“1”和“2”。(4)通過立井導入高程時,兩次結果互差不得超過井筒深度的1/8000。(5)近井點要埋設在便于觀測和長期保存的地點,高程基點不少于兩個。(6)定向投點,陀螺經緯儀定向,幾何定向,導入標高的技術要求按規程有關規定執行。10.井下平面控制測量(1)井下首級控制應測設7級導線。(2)井下永久導線點應埋設在碹頂上,應該用銅制或玻璃鋼制專用測點,統一編號。(3)井下水平角觀測所用儀器和作業要求應符合規定表格的要求。(4)鋼尺量邊分段丈量時最小尺段長度應大于10米定線偏差應小于5CM,量邊時應施以比長時的拉力,每尺段以不同地點讀數3次,互差小于3MM,導線邊長必須往返丈量,丈量結果加入各種改正數后互差應小于邊長的1/6000。(5)基本控制導線每隔300-500M延長一次,當掘進工作面接近各種安全邊界(水,火,瓦斯,老空區)及重要技術邊界時,必須以書面手續報告礦井技術負責人并通知安檢、施工區隊等有關部門。(6)延長經緯儀導線前必須對上次所測量的最后一個水平角按相應測角精度進行檢查,不符值不得超過規程的規定。(7)內業計算前要有專人負責檢查外業手薄,當用計算機時應對程序進行驗證后方可使用,導線角閉合差按規定表格執行,計算取位按規定表格執行。11.井下高程控制測量(1)井下水準點和經緯儀導線點的高程在主要水平巷道中應用水準測量方法確定,所有點都要統一編號,高程點應每隔300-500米設一組,每組至少3點組成。(2)井下水準測量方法及限差按規程執行,三角高程測量方法及限差按規程執行。12.礦井采區測量(1)采區測量包括采區內聯系測量,次要巷道測量,回采工作面和各種碎部測量等。(2)采區測量的方法及限差按規程執行。(3)要著重注意運輸石門與上方石門的相對位置,采區邊界線位置,根據設計圖用多種測量方法進行校核。(1)施工放線應根據已批準的各種施工設計圖紙資料進行,標定后要進行檢查測量。(2)施工測量前要有專人負責驗算有關數據,核對圖上的幾何關系是否與現場相符,有疑問時及時與有關部門聯系解決,對標定所用控制點及其成果也應進行核對。(3)檢測及標定的結果應記入專用計錄薄中并繪出草圖備查。14.井口標定和地面建(構)筑物施工測量(1)井筒十字中線點應在兩個不受破壞的地方埋設兩組(每組四個)大型的鋼筋混凝土基點,基點的建造應作為工業廣場的重要建筑物納入設計,以便永久保存,在此基礎上建立井筒十字線基點。(2)井口標定的測量方法限差及應繪制的圖件按規程執行。(3)地面建(構)筑物施工測量的方法及限差按規程執行。15.井巷施工和提升設備安裝測量(1)立井按普通法或特殊法施工時其測量方法及限差要求按規程執行。(2)礦井提升設備安裝測量按規程執行(3)標定車場及各運輸,回風巷道的中腰線時應對設計圖上的幾何要求進行閉合驗算。(4)最前面一個中腰線點至掘進工作面的距離一般應不超過30-40M,在延伸中腰線時,對所使用和新標定的點均應進行檢測,巷道掘進100米應至少檢測一次中腰線。(5)用激光指向儀指示掘進方向時,儀器的設置必須安全牢固,儀器至工作面的距離不應小于70M,使用過程中要每星期檢查一次,看是否偏離規定的方向。16.貫通測量(1)進行重要貫通測量前應編制貫通測量設計書,并報有關領導審批。(2)貫通測量至少要獨立進行兩次,取平值作最終值,最后一次標定貫通方向時,未掘的巷道長度不得小于50M。(3)重要巷道貫通施工過程中應有比例尺不小于1:2000的貫通工程進度圖,必須及時填繪工程進展情況。(4)貫通工程剩余巷道距離在巖巷中剩余下15-20M,煤巷中剩下20-30M,(快速掘進應于貫通前兩天)時,測量負責人應以書面形式報告有關領導,并通知安檢施工區隊長等單位。(5)井巷貫通后要及時將兩端導線,高程連結起來,計算各項閉合差,重要貫通完后要進行精度分析,做出總結,總結要連同設計書和全部內外業資料一起歸檔保存。17.測繪資料基本要求(1)在基建、恢復、生產、擴建各個階段均應繪制完整的礦圖,整理出系統的測繪資料,按檔案化管理要求分類編號登記,建立使用和保管制度。(2)各種礦圖按《煤礦地質測量圖例》繪制,地形圖部分按照國家測繪局頒發的有關圖式規范繪制。18.煤礦基本礦圖(1)礦井必備基本礦圖種類和比例尺應符合規定表格。(2)8種基本礦圖的繪制要求按規程并參照本細則有關規定執行。(3)井田區域地形圖,比例尺1:2000,應以存航測圖為基礎,參照采礦登記批準范圍,描繪一大張透明原圖,第3至5年應定期修測一次。(4)工業廣場平面圖,比例尺1:500或1:1000,每2至3年修測一次。(5)井底車場平面圖,比例尺1:200或1:500,依情況及時修測。(6)采掘工程平面圖,每個運輸水平繪制一張,比例尺1:2000,巷道可劃成單線,主要表示回采的情況。(7)主要巷道平面圖,比例尺1:2000,回風水平上方石門水平和運輸水平分開繪制,主要表示掘的情況。(8)井上下對照圖,比例尺1:2000,巷道或劃成單線,每個運輸水平繪一張,主要表示井下采的情況和地面對照關系。(9)井筒斷面圖,比例尺1:200或1:500,每個井筒一張。(10)主要保安煤柱圖,比例尺與采掘工程平面圖或工業廣場平面圖一致,按原煤炭部制定的《建筑物,水體,鐵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設與壓煤開采規程》繪制。(11)礦圖的比例尺及繪制要求按規程執行。每月5號前(遇節假日順延)向集團公司地測生產部門報交換圖,圖種如下:井上下對照圖采掘工程圖主要巷道平面圖④工作面采掘平、立面圖,比例尺1:500或1:1000。19.煤礦應具備的測量原始資料,成果計算資料,地表與巖移及各種內業計算薄,成果(臺帳)的種類和書寫格式按規程執行,并應符合地測工作質量標準化的要求。20.礦應按要求建立巖移觀測站,定期提出總結報告。21.地表與巖移觀測的具體要求按規程執行。二地質觀測工作業操作規程1.嚴格遵守《測繪法》,按照《煤礦安全規程》和《礦井地質規程》(試行)中各項技術要求及國家有關規定進行操作,匯總測量資料。2.地質觀測應做到及時、完整、統一。(1)觀測記錄必須在現場進行,并記錄在專門的地質觀測記錄簿上;記錄簿應統一編號,妥善保存。(2)描述地質現象,應做到內容完整、重點突出,客觀地反映地質現象的真實情況。(3)每次觀測必須記錄觀測的時間、地點、位置和觀測者的姓名。(4)礦井地質觀測要把現場和室內,宏觀和微觀觀測結合起來。(5)地質記錄簿中描述的地質觀測資料,必須在上井后2天內整理完畢,并編繪出正式的井巷素描圖或素描卡片。(6)對采掘工程的市置和調整有影響的地質資料,要及時填繪在有關的生產用圖上。3.嚴禁在地質觀測、資料匯總、統計工作中弄虛作假。4.地質觀測人員應根據工作面的位置、進度及相鄰區的地質資料等情況,確定觀測的內容、目的及觀測方法。5.地質觀測人員必須備齊觀測、記錄用具,如工具包、記錄本、鉛筆、放大鏡、地質錘、皮尺、羅盤、坡度規、條痕板、釘子、線繩等。6.觀測結果必須及時記錄在專用的記錄本上,記錄本應統一編號、妥善保管。每次觀測必須記錄觀測的時間、地點、位置和觀測者的姓名。7.現場的觀測記錄必須采用《煤礦地質測量圖例》中所規定的符號。8.地質觀測結果應及時復查、核實,確保提供的地質資料準確無誤。9.沉積巖的觀測與描述(1)內容和要求:①要正確描述沉積巖的顏色,要取其新鮮斷面所顯示的顏色;單色巖石先鑒定巖石基本顏色,再觀察其色度的深淺。描述時要把主要顏色放在后面,次要顏色放在前面,如深紫紅色、淺黃綠色等。兩種或兩種以上顏色的巖石,首先鑒定出巖石主要顏色,再確定次要顏色。②要逐一觀察沉積巖的結構類型,根據碎屑的礦物成分及含量確定巖石類型;當某一礦物成分含量達25%以上時,要對其進行詳細描述,并參加巖石的命名。③要觀察、描述沉積巖碎屑的粒度大小,并按巖石粒度分級標準和巖石粒度命名原則進行巖石命名。碎屑粒度含量達50%以上者構成基本名稱;粒度含量為50%~25%者,以“質”表示;粒度含量為25%~5%者,以“含”表示;含量少于5%則不參與命名。如含粉砂細砂巖,砂質泥巖等。④對于中砂粒級以上的碎屑巖要觀察、描述碎屑顆粒的滾圓度和分選性。⑤要觀察、鑒定膠結物的成分,描述其膠結狀態、類型。⑥要描述沉積巖的層理類型。區分水平、斜交、交錯、波狀、透鏡狀層理類型。巖層的厚度(層系的厚度)要按三類觀察記錄:厚層(2.0~0.5米);中厚層(0.5~0.1米);薄層(0.1~0.01米)。對于巖石中的結核,要觀察、描述其形態大小和成分。⑦要盡可能地鑒定化石的種屬,重點觀察、描述其特點、數量、大小及產狀。⑧用錘擊法或用小刀、指甲刻劃來確定巖石的摩氏硬度(以巖石強度分級表進行比較,小刀硬度:5.0~5.5;指甲硬度:2.0~2.5),并描述其斷口形狀和條痕色調。⑨觀察、描述巖石的吸水性(遇水變軟或膨脹)等物理性質。(2)粘土巖應注意觀測描述巖石的顏色、物質成分、固結程度、滑膩與干燥程度、可塑性、吸水性、發育程度以及有無結核、包體結構及頁理發育程度。(3)沉積巖的觀測方法及注意事項:①觀測描述工作必須隨著井巷工程的掘進及時進行,并須敲開巖石,觀測描述其新鮮斷面。②觀察描述巖石顏色和條痕時,要在統一的自然光線和巖石濕度下進行。③一般情況下用放大鏡和肉眼在現場進行觀察、描述;若有特殊需要,可采取巖樣在室內磨片,用顯微鏡或化學方法進行鑒定。例如可用濃度為5%的稀鹽酸試劑滴在巖石標本上,若發生氣泡,即可確定碳酸鹽成分的存在。④靠近露頭受風化影響的巖石,應沿其傾向每隔10米選一個點觀測描述。⑤要采取具有典型特征的巖石作為標本,放在標本箱內妥善保存。標本上要貼標簽,注明巖石名稱、標本的形狀特征、取樣地點、層位及取樣時間。10.含煤地層中的火成巖應進行以下觀測描述:(1)顏色、結晶程度及礦物成分,并確定火成巖的名稱。(2)侵入體的位置、產狀、寬度及其形態。(3)侵入體周圍的煤層變質范圍及其變質程度。(4)觀察火成巖的內生節理及含水性。11.煤層的觀測與描述(1)井筒、石門等穿層巷道所揭露的煤層,不論是否可采,均應按《礦井地質規程》的要求進行觀測、描述。(2)沿煤層掘進的巷道(包括工作面切眼),其煤層觀測點的間距,根據煤層的穩定程度分別為:穩定煤層大于50米不小于100米;較穩定煤層大于25米不小于50米;不穩定煤層大于10米不小于25米;極不穩定煤層不大于10米。(3)穩定和較穩定煤層,兩觀測點的煤厚之差大于0.25米或傾角之差大于5°時,在兩測點間必須增加一個觀測點。(4)兩觀測點間有構造時,必須測量其產狀,并繪制素描圖。(5)各煤層觀測點的描述內容包括煤層結構、煤層厚度、煤層頂底板巖性、煤質、煤層含水性等。(6)當煤層變薄、分叉尖滅時,應著重觀測煤層的結構、煤質、厚度及煤巖層的接觸關系、煤層頂底板的變化情況、圍巖巖性特征等,為分析煤厚變化原因,預測變薄帶、可采邊界、分合區界積累資料。(7)當煤層受古河床沖刷時,應著重觀測沖刷帶的沖刷標志、延展方向、巖性、寬度、深度以及煤厚和煤質,系統收集供判明沖刷類型、推斷沖刷變薄帶方向和范圍的基礎資料,并采取定向標本。(8)當煤層受褶皺、斷層、巖漿侵入及喀斯特陷落破壞,并引起煤厚變化時,應著重觀察煤質、煤巖層接觸關系、煤層結構及煤厚。(9)煤巖特征的觀測、描述應包括煤的光澤、顏色、斷口、硬度、脆韌性、內生裂隙數量及發育特征,以及宏觀煤巖組分、煤的碎裂特征、煤的名稱等。(10)煤層結構的觀測應包括煤層的各個分層和夾矸層的層數、厚度、穩定性,夾矸的形態、巖性特征及其接觸情況。對復雜結構的煤層,對各分層和厚度大于0.05米的較穩定的夾矸,均應進行分層丈量。(11)煤層厚度觀測應遵守的規定:①直接丈量煤層的真厚度。在不能直接丈量真厚度時,可丈量煤層的偽厚,再換算成真厚度。觀測精度以米為單位,保留兩位小數。②對于分層開采的厚煤層,在回采第一分層時必須探煤厚;對于分層開采的特厚煤層,在回采倒數第二分層時必須探煤厚。(12)煤層底板的觀測內容:①煤層頂底板的巖性、厚度及與煤層的接觸關系,頂板裂隙的發育程度以及巖石的堅硬程度等,并需繪制小柱狀圖。②偽頂、直接頂板的巖性如有變化或不穩定時,需觀測其厚度變化范圍和尖滅點的位置。(13)煤質觀測的主要內容包括煤的變質程度、灰分的變化,以及后生變化對煤質的影響等。(14)煤層含水性的觀測內容主要是煤層的出水情況。一般分干燥、潮濕、滴水、淋水、涌水等。12.煤巖層產狀的觀測(1)順層巷道中煤巖層產狀的觀測:①煤層頂板較平整時的操作程序:a.用半圓儀的直邊在頂板層面上移動找平;b.沿直邊方向劃一條線段;c.用礦燈照此線段,在羅盤保持水平的條件下轉動羅盤,使羅盤玻璃鏡中的長線與走向線在鏡中重合;d.磁針所指的方位刻度值即為煤層走向方位角;e.將半圓儀直邊貼在層面上,垂直走向即可測出煤層傾角;f.順傾斜方向可用羅盤測出煤層傾向;g.用產狀符號在草圖上標定煤層的傾斜方向。②煤層頂板不平整時,可在上、下幫的穩定夾矸或底板面上掛半圓儀拉線,找出最大傾角,并用羅盤測出其傾向。利用走向與傾向的夾角為90°的關系,求出煤層走向。③當巷道內的金屬支架、鐵軌、電纜對羅盤有干擾時,不得使用羅盤。煤巖層產狀可采用幾何丈量法求得。(2)穿層巷道中煤巖層產狀的觀測①一般穿層巷道中煤巖層產狀的觀測:a.在巷道兩幫選同一層而,用繩掛半圓儀并拉平;b.用羅盤測出煤層走向;c.在與走向垂直的層面上,用半圓儀測出傾角;90°的關系:求出傾向。②在與巖層走向夾角較小的巷道中觀測產狀時,可在巷道中間測得兩組視傾向、視傾角,也可以在掘進工作面及一幫分別測得視傾角,用作圖法間接求出產狀。13.觀測、描述(1)觀測描述的內容:①褶曲的位置、傾伏方向和傾伏角。②褶曲兩翼煤巖層和褶曲面的產狀要素。③褶曲與煤層變化、頂板破碎關系。(2)順層的水平巷道,當其走向變化大時,應加密產狀觀測來控制褶曲的形態。(3)上、下山及石門、大巷遇褶曲時,可用巷道剖面圖結合巖層產狀觀測來控制。(4)根據產狀和同一層面標高的變化,可確定褶曲的幾何尺寸。14.節理的觀測、描述(1)節理的觀測、描述內容包括節理位置、巖性層位、產狀要素、節理名稱、節理面的形狀及充填物的性質、含水性及瓦斯情況,測定單位面積平均節理條數,做素描圖等。(2)在井巷及采煤工作面測定節理時,首先應測定測區的長、寬,然后按上述內容逐一觀測,并填入規定的記錄格式內。15.斷層的觀測、描述(1)斷層的觀測、描述內容:①斷層面的形態、擦痕和階步特征,斷層面的產狀要素和擦痕的傾伏角。②斷層帶中斷裂構造巖的成分和分布特征,斷層帶的寬度、充填物和膠結情況。③斷層兩盤煤巖層的產狀要素,煤巖層的層位和巖性特征,斷層旁側的伴生和派生小構造及斷層的含水性。④斷層間的相互切割關系,斷層、褶曲組合特征,斷層與煤層厚度變化的關系等。⑤判別斷層性質。(2)斷層的觀測、描述方法:①確定斷層位置。測量巷道已知標志點到斷層的距離和方位,每當斷層面成組出現時,則需分別測出各斷裂面的位置,并確定出主要斷裂面。②測量斷層面產狀與斷煤交面線。斷層面產狀與巖層產狀測量方法相同,當斷層面產狀變化較大時,要掌握其變化特點和原因。實測斷煤交而線時,先從巷道兩幫上斷層跡線向同一盤煤層的頂板或底板的交點拉線繩,然后用羅盤測量出線繩的傾伏方向與傾伏角。此方向即為斷煤交而線方向。③確定斷距。斷層落差小于巷道高度時,可在巷道一壁實測各種斷距;斷層落差大于巷道高度,且地層出現重復或缺失時,可據測得的水平斷距或鉛垂斷距,并用換算或圖解量的方法推算其他斷距。也可根據鉆探、巷探所獲得的斷層兩盤巖層層位進行地層對比,求出兩盤同層位之間的距離,即地層斷距,并據此換算其他斷距。④描述斷層。一般以素描為主,再配合一些必要的數據和簡要的文字描述。主要有巷道剖面圖加注數字;巷道平面圖加注數字;巷道平面圖加小斷面圖;巷道平面圖加巷道剖面圖等。⑤斷層兩盤煤層和巖層必須進行詳細對比,確定其所屬層位。⑥回采工作面的斷層應每隔10~30米跟蹤觀測一次,觀測方法及要求與一般的斷層相同。16.陷落柱的觀測、描述內容:(1)陷落柱的形狀、大小、陷落角及位置。(2)陷落柱與正常煤、巖層的接觸關系。(3)陷落柱體與圍巖接觸部位的充填物性質和特征。(4)陷落柱內巖塊的性質及充填物的密實程度、大小和層位時代。(5)陷落柱周圍煤、巖層的產狀變化。(6)按觀測煤層含水性的內容觀測陷落柱的含水性。產方面的問題必須及時匯報。17.及時整理觀測資料,上井后必須當天完成上表、填圖、兩天內整理完成各種臺賬、卡片的歸檔。三水文地質觀測工作業操作規程1.嚴格遵守《測繪法》、《煤礦安全規程》,按照《礦井水文地質規程》(試行)中各項技術要求及國家有關規定進行操作、匯總水文觀測資料。2.嚴禁在水文地質觀測、計算、資料匯總、統計中弄虛作假。3.水文地質觀測應根據觀測項目及有關規定,確定理測的內容、目的及觀測方法。4.水文地質觀測工必須備齊觀測、記錄用具。5.觀測結果必須及時記錄在專用的記錄本上,記錄本應統一編號、妥善保管。每次觀測必須記錄觀測的時間、地點、位置和觀測者的姓名。6.水文地質觀測結果應及時復查、核實,確保提供的地質資料真實可靠。7.地面水文地質觀測(1)地面水文地質觀測包括水文氣象及地面水文地質點的觀測。地面水文地質調查與觀測的內容要符合《礦井水文地質規程》(試行)的要求。(2)地面水文地質觀測應根據需要進行觀測。(3)對地面氣象觀測的要求:①凡距離氣象臺(站)較遠的礦井,應在設立的氣象觀測站內進行觀測。距離氣象臺(站)較近的礦井,應在設立的雨量觀測站內進行觀測。②礦井氣象觀測項目,與氣象調查內容相同。(4)地表水觀測。觀測項目與地表水調查內容相同。觀測時間,一般為每月一次,雨季或暴雨后根據需要增加觀測次數。(5)地下水動態觀測應在下列地段網點進行觀測:①對礦井生產建設有影響的含水層。②影響礦井充水的地下水集中逕流帶(構造破碎帶)。③可能與地表水有水力聯系的含水層。④礦井先期開采的地段。⑤在開采過程中水文地質條件可能發生變化的地段。⑥人為因素可能對礦井充水有影響的地段。⑦井下主要突水點附近,或具有突水威脅的地段。⑧疏干邊界或隔水邊處。(6)觀測點的布置,應盡量利用現有的鉆孔、井、泉。(7)觀測內容主要是水位、水溫和水質,對泉水還應觀測流量。(8)觀測點應統一編號,設置固定觀測標志,測定坐標和標高。觀測點標高每年復測一次,如有變動,應隨時補測。(9)觀測降水量常用的儀器為直徑20厘米的雨量器,或與雨量器口徑相匹配的雨量杯。雨量器、自計雨量計應保持清潔。要經常清除盛水器內的淤雜物,擦洗自計雨量計的虹吸管:需每日調整自計鐘、換自計紙、添加墨水、觀測儀器運轉情況:冬季要及時清除儲水器內的冰霜,防止儀器凍裂。觀測要求:①觀測降雨量記至0.1毫米,不足0.05毫米時可不作記載。歷時記至分鐘。②每日降水量以早8時為每日分界,從本日8時至次日8時的降水量為本日的降水量。③觀測降水量應采用定時分段觀測制。④非雨季可只分一段,每日8時觀測。但降雨量大的地區或雨季高峰時,則應根據礦區(井)防洪需要規定觀測時間。⑤降水間隔等于或小于15分鐘可看作一次降水,間隔15分鐘以上可看作兩次降水。(10)降水量的量法:①將儲水瓶內的水倒入量杯,量杯呈垂直狀態,使視線與量杯水面平齊。②觀測量杯中水面的凹下面,記至0.1毫米。每次觀測后應立即記入記錄簿中。③如降水量較多,不能一次量完,可分次量,將總數記入記錄簿內。④每次水量待復測后方可倒去。⑤自計雨量計應按說明書規定的操作程序和方法使用。(11)降水量觀測記錄的統計:①每日觀測完畢后,應檢查觀測記錄簿各段(或各次)水量記錄是否正確、齊全。發現有錯誤或不全時,應根據實際情況加以改正。②月終時應在降水量統計表中填寫旬、月、日最大降水量及出現日期。③自計雨量計的記錄還要作時間訂正、虹吸訂正和虹吸記錄紙傾斜訂正等工作。必須查清井田范圍內及其附近地面水流系統(包括塌陷積水區)的匯水、滲漏情況、疏水能力;對滲漏情況,要在井下設點定期觀測,并對地面相關水體水量等進行監測。必要時,取水樣作全分析、放水試驗與連通試驗等工作。(12)地表水位觀測站的建立,應符合以下要求:①觀測站應建立在地基牢固、觀測方便并具有代表性的地點。②實測測站基而坐標、高程,測定不同高程的斷面積,以便計算不同水位的過流量。③實測水位標尺的零點標高。④根據水位標尺的零點標高,重新計算水位,并用紅墨水填在“水位”欄內。(13)對地面井、泉、水文鉆孔、河流、渠道、湖泊、水塘、水庫及塌陷積水區等設立的觀測站,要統一編號,所設置的固定觀測標尺及測量坐標和標高,每年復測一次,發現有變化應隨時補測。(14)地面水文地質觀測必須按規定的時間同步進行,若達不到同步,則應按順序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15)地表水體的水位觀測,必須使用水位標尺或自計水位計。①水位標尺讀數應讀至厘米,記載以米為單位。直接觀測讀數時,應使視線盡可能地接近水面,讀取水面截于水位標尺上最近的一個讀數。當水面落到水位標尺零點以下時,使用標尺量取的水面到水位標尺零點的距離為負數。②內在有風浪的情況下,應將波浪的峰頂和谷底在水位標尺上所截取的最大和最小值讀數都記下來,取其平均值。③必須保證測得關鍵地形點的最高洪水位,如發現漏測,應立即在斷面附近找出兩個以上的可靠洪水痕跡,及時測下高程。④如果在斷面附近找不到洪水痕跡,則應在斷面上游及下游各找出一組洪水痕跡記錄下來。(16)使用自計水位計觀測水位,應在每日8時或經指定的其他固定時間進行檢查和校正。性能良好的長期自計水位計,在水位變化不大時,可改為每2~5日檢查校正一次。自記紙應按其周期記錄形式,每個周期結束時及時更換。檢查和校正依次按以下步驟進行:①將攜帶的時鐘對準。②觀測校對水位標尺的水位。③在紀錄紙上記錄準確的時間和水位。④調整自計水位計處于正常運轉狀態。(17)井、泉和鉆孔水位觀測需遵守下列規定:①在使用鉛鐘、電極、水位計或自計水位計等器具測量水位時,嚴禁使用標志不準或滑動的測繩和電線。②當測繩和電線標記與標準鋼尺的比長誤差超過1/1000時,應重新標定或更換。水位遙測儀每半年要用測繩實測檢校一次。③每個測點使用固定的測量工具,不得隨意更換。必須更換時,要用新舊測量工具同時各觀測一次,并進行誤差改算。④每次水位觀測要進行兩次實測和讀數,讀數讀至厘米。以米為單位時,估讀至小數點后二位。水準觀測取二次平均值為采用值。⑤水井或水文鉆孔水位觀測結束后,必須妥善保護井口裝置,切實防止鉆孔被破壞和堵塞。⑥每年必須進行一次水井和鉆孔的深度測量,發現淤堵應提請領導采取清掃措施。(18)觀測井、泉、鉆孔涌水量時,應根據涌水量的大小,分別采用容積法、堰測法、流速儀法、浮標法、噴水鉆孔法,流量計(水表)法等不同方法。地表水體和地下水的水位觀測,只準使用測繩、鉛鐘(或電極接頭)和自計水位計、水位遙測儀等測量工具。(19)用水堰觀測涌水量應符合下列要求:①水堰要堅固,槽(箱)內壁要光滑,不易變形。水堰要安裝在平直、坡度不大于0.5%的水流平穩的水溝內,安裝時要用水準尺找平。如必須安置在水流湍急的地點時,則必須采取消能整流措施,使流過水堰的水流保持平穩。②觀測前應檢查水堰是否變形、傾斜、漏水,堰根外側通氣帶是否堵塞等。③水堰內及其附近如有雜物沉積,必須清理。讀數標尺應設在堰板的迎水方向,與堰板的距離應不少于3倍的堰口高度。每次觀測至少測量兩次水頭值,取其平均值。(20)用流速儀測定涌水量應符合下列要求:①應根據水流速度、水深狀況,選擇不同型號的流速儀(旋杯式流速儀的測速范圍為0.2~3.5米/秒;旋漿式流速儀測速范圍,一號漿適用于0.07~1.5米/秒,二號漿適用于0.3~0.5米/秒)。井下水溝內測流速和計算流量也可使用電子式防爆流速、流量儀。②流速儀一般應每年校正一次,并重新標定流速參數。③測流速時斷面的位置應選擇在河流(水溝)平直、河底比較平坦、水流平穩的地段。根據河段(水溝)實際情況布置測速垂線,然后在各測線斷面上實測數點的點流速,取其平均值即為測線斷面的平均流速。④流速測定時,首先應確定流速垂線的數目,一般視河寬及斷面的形狀而定。在流速有很大變化的轉折點處必須測定流速。(21)在特殊條件下,如需采用浮標法測定涌水量時,應符合下列條件和要求:①在難以使用流速儀或缺少測速儀器的情況下采用。②浮標法的實測斷面應選在順直且比較規則的地段,其長度為井下水溝的5~10倍:水溝水流應均勻平穩,無旋渦及回流,無阻礙水流的雜物等。③實測時按下述程序進行:a.選定實測地段后,按相等距離布設2~3個斷面,即上斷面、基斷面(中斷面)、下斷面。b.對每個斷面進行橫斷面測量,水深點距應為0.3~1.0米,并用坐標紙給出橫斷面圖。井下水溝橫斷面測量水深不得少于3個點。c.根據實測地段水的深淺選擇浮標種類,從上游斷面以上5~20米處投放,以便使浮標在接近上斷面時,已具有同行水流的速度,測出浮標從上游斷面至下游斷面的時間,求出流速。④浮標可采用水面浮標及浮游浮標。井下可用木片、乒乓球、紙片等代替水面浮標。(22)地下水溫度的觀測,應根據地下水的深度、溫度、井(孔)口徑及要求測量的精度,選用不同的觀測儀器,溫度計放在水中的時間不少于3~5分鐘,讀至0.1℃。使用高靈敏測溫儀時,需按儀器說明書的要求操作和記錄。(23)對塌陷積水區和水庫,除觀測水位外,還應在地形圖上圈出積水范圍,用求積儀分段計算不同水深的面積,求得塌陷積水區、水庫的總積水量。同時,要根據地形圖和地表水系的分布情況圈定和計算該塌陷積水區或水庫、塘壩的匯水面積,以便預計不同降水強度下的可能匯水量和水位上升情況。8.井下水文地質觀測(1)井下水文地質觀測的任務:①為礦井建設、采掘、開拓延深、改擴建提供所需的水文地質資料。②在采掘過程中進行水害分析、預測和防探水。③提供防治水工程中的水文地質資料。④為鉆探、堵水注漿提供觀測資料。(2)井下水文地質觀測的內容:①礦井、水平、含水層、煤層、采區和采掘面的涌水量觀測。②井巷及采而的突、涌、淋、滲、滴水點的水量、水質、水溫觀測。③井下各類水文地質鉆孔、地質孔的水以、水位(壓)、水質、水溫的動態觀測。④井巷及井下鉆孔揭露含水層、導(阻)水斷層、陷落柱、喀斯特裂隙、喀斯特暗河洞穴、涌砂點等的水文地質調查及編錄。⑤礦井可能的充水通道的水文地質編錄。⑥定期檢查各類防(隔)水煤柱的留設情況。(3)井下涌水量的觀測,應注重觀測的連續性和精度,要求采用容積法、堰測法、流速儀法或其他先進的測水方法。(4)井下涌水量的觀測在下列情況下可用容積法測量:①涌水量較小且有管狀引水設備的井(孔),或備有水箱、水池等容積較大的容器時,應設置便于測量的標尺和放水用的閘閥。②在井下可利用井筒、巷道作為容積時。③頂幫的淋、流水可用塑料薄膜將水匯集到容器內。(5)新鑿立、斜井,垂深每延深10米時,觀測一次涌水量。掘鑿至新的含水層時,雖不到規定的距離,也應在含水層的頂底板各測一次涌水量。(6)觀測井巷及井下鉆孔揭露的含水層時,要確定含水層的名稱,詳細觀測、記錄含水層的產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