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基本原理及實現方法課件_第1頁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及實現方法課件_第2頁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及實現方法課件_第3頁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及實現方法課件_第4頁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及實現方法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4章核磁共振氫譜(1HNMR)

一、原子核的自旋和磁矩

二、核在外磁場中的自旋取向三、核的回旋四、核磁共振五、弛豫過程

4.1核磁共振基本原理1HNuclearMagneticResonance

principlesofnuclearmagneticresonance

1945年,E.M.Purcell和F.Block分別發現了水和石蠟中氫核的核磁共振現象。

化合物中原子產生的核磁共振信號與其分子結構密切相關。由有機化合物的核磁共振譜圖,可獲得相關原子在分子中所處化學環境的信息,因此可以確定化合物的分子結構。4.1.1原子核的自旋和磁矩

atominuclearspin

若原子核存在自旋運動,便會產生核磁矩μ和自旋角動量:

自旋量子數(I)可以為0、整數、半整數。

I=0的核,p=0,無自旋運動。

I不為零的核都具有核磁矩和自旋角動量。

(1)

I=0的原子核:

16O、12C、22S…….等,無自旋,沒有核磁矩,不產生共振吸收。(2)I>1/2的原子核:

I=1:2H,14N……

I=3/2:11B,35Cl,79Br,81Br……

I=5/2:17O,127I…….

這類原子核可看作電荷在核表面非均勻分布的旋轉橢球體,其電四極矩不為零,共振吸收復雜,譜線較寬,不利于NMR測量,研究應用較少。

(3)I=1/2的原子核

1H,13C,19F,31P…….等。

這類原子核可看作核電荷均勻分布于球面的旋轉球體,并象陀螺一樣自旋,有自旋磁矩產生,其電四極矩為零,NMR譜線較窄,適宜于NMR測量,是核磁共振研究的主要對象。C、H也是有機化合物的主要組成元素。

I≠0的核有自旋運動,其核磁矩μ與自旋角動量P的關系為:

μ=γP

式中,γ為磁旋比,是核的特征常數,其單位為:

rad.T-1.s-1

1H

核的γ

=26.752×107rad.T-1.s-1.

13C

核的γ

=6.728×107rad.T-1.s-1.

磁量子數m

的取值為:

m=I,I-1,I-2,….(-I+1),-I。例如,

1H核:I=1/2,故m=+1/2,-1/2。

14N核:I=1,故m=+1,0,-1。

33S核:I=3/2,故m=

在外磁場B0中,氫核的自旋能級產生兩種自旋取向:(1)與外磁場平行,能量低,磁量子數m=+1/2;(2)與外磁場相反,能量高,磁量子數m=-1/2。1H14N

核自旋角動量在Z軸上的投影PZ為:PZ=hm/2π

核磁矩在Z軸上的投影μZ為:

μZ=γPZ

=γhm/2π

在外磁場B0中,核磁矩與B0相互作用,使核磁矩具有一定的能量:E=-μZ

B0

對于I=1/2

核:m=+1/2時,

E(+1/2)=-μZB0=-γhm/2π=-γhB0

/4π

m=-1/2時,

E(-1/2)=-μZB0=-γhm/2π=γhB0

/4π

此二能級的能量差⊿E=E(-1/2)-

E(+1/2)=γhB0

/2π

4.1.3核的回旋

將自旋核置于一均勻外磁場B0中,若

B0與核磁矩成一夾角θ,這時,外磁場將產生一個力矩作用于自旋核,迫使其取向于B0,從而產生繞自旋軸旋轉的同時,繞B0

進行回旋的運動

——拉摩爾進動。θ核的回旋角頻率為:ω=2πv0=γB0式中,v0為核的回旋頻率。v0=γB0/2π

4.1.4核磁共振

在與外磁場B0

垂直的方向上施加一個頻率為v

的交變射頻場B1,當v

與核的回旋v0相等時,自旋核能夠吸收射頻場的能量,由低能級的自旋狀態躍遷至高能級的自旋狀態,產生自旋的倒轉和共振吸收信號,這種現象叫核磁共振。即有:射頻頻率v

=v0=γB0/2π

此時,射頻v所具有的能量hv正好核在B0中產生的核自旋能級差相等。即:

hv=⊿E=γhB0/2π=hv0

4.1.5弛豫過程(Relaxation)

在外磁場B0中,I

=1/2的核,有兩種自旋取向:

(1)低能級自旋取向,與外磁場平行,磁量子數m=+1/2;

(2)高能級自旋取向,與外磁場相反,磁量子數m=-1/2。

不同能級上分布的核數目可由Boltzmann方程計算:若取1H核的共振頻率為100MHZ,溫度為298K,可得:

計算結果表明,

兩能級上的核數目差約為1.610-5,處于低能態自旋取向的核僅占微弱多數;

用適當頻率的射頻照射時,處于低能態自旋取向的核能夠吸收能量,躍遷至高能級,故可測得核磁共振吸收信號。

飽和(saturated)——低能態的核數等于高能態的核數。

弛豫(relaxation)——高能態的核以非輻射的方式回到低能態。二.自旋-自旋弛豫(橫向弛豫)

為高能態自旋核將能量傳遞給相鄰的低能態自旋核的過程。該過程所經歷的時間為T2。液體樣品的T2約為1s,固體樣品或高分子樣品的T2約為10-3s。

弛豫時間T1、T2中的較小者,決定了自旋核在某一高能態滯留的平均時間。根據海森堡(Heisenberg)測不準原理,有:⊿E.⊿

t≈h

又⊿E=h

⊿v

h

⊿v.⊿t≈h

故有:⊿v≈1/⊿t

這說明,譜線寬度⊿v

與弛豫時間⊿t

成反比。

固體樣品的T2很?。s10-3s),故譜線很寬,不利于分析。

液體樣品的平均弛豫時間大小適當,故譜線較窄,有利于測量。儀器磁場不均勻會使譜線加寬。樣品中的順磁性物質(如氧、鐵等),也會加寬譜線。

對于I=1/2的核,核磁共振條件:

0=

B0/(2)

對于同一種核,磁旋比為定值,B0可變,

0可變。對于不同原子核,磁旋比

不同,產生共振的件不同,需要的磁場強度B0和射頻頻率

0不同。

一.掃頻:固定B0

,逐漸改變

0

,直至滿足上式,產生核磁共振。

二.掃場:固定

0,逐漸改變B0

,直至滿足上式,產生核磁共振。一般儀器都采用掃場方式。

4.2.2核磁共振儀

nuclearmagneticresonancespectrometer

一.儀器的分類按射頻頻率分類:60MHZ、100MHZ、240MHZ、600MHZ……等。按磁體類型分類:永磁體型、電磁體型、超導磁體型等。按射頻源分類:連續波核磁共振儀(CW-NMR)、

脈沖傅立葉變換核磁共振儀(PFT-NMR)。

5.記錄系統:將感應信號放大并記錄下來。

此外,還有去偶儀、溫度可變裝置、信號累積平均儀(CAT)等擴展儀器功能的裝置。

6.樣品管:為外徑5mm的玻璃管,測量過程中以40~60周/s的速度旋轉,使樣品感受到的磁場作用更加均勻,防止譜線變寬。核磁共振波譜儀樣品的制備:試樣濃度:5~10%;一般需要純樣品15-30mg;傅立葉變換核磁共振波譜儀需要純樣品1mg。標樣濃度:(四甲基硅烷TMS):1%。溶劑:1H譜四氯化碳,二硫化碳。氘代溶劑:氯仿,丙酮、苯、二甲基亞砜的氘代物。三.傅立葉變換核磁共振波譜儀

不是通過掃場或掃頻產生共振。恒定磁場,施加全頻脈沖,使所有待測核都產生共振,采集產生的自由感應衰減信號,經過傅立葉變換獲得一般核磁共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