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現代史》上冊第三、四章_第1頁
《中國近代現代史》上冊第三、四章_第2頁
《中國近代現代史》上冊第三、四章_第3頁
《中國近代現代史》上冊第三、四章_第4頁
《中國近代現代史》上冊第三、四章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9辛亥革命和清朝滅亡、北洋軍閥的統治一、選擇題1.中國同盟會得以成立的條件有①民主革命思想廣泛傳播②清政府“預備立憲”破產③革命形勢有了重大發展④資產階級革命團體紛紛建立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2.中國同盟會被稱作第一個全國性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是因為①以興中會、華興會和日知會等革命團體的聯合為基礎②有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③建立了從中央本部到各地支部的組織系統④推舉產生了公認的革命領袖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3.1906年孫中山說:“我們并不是恨滿洲人,是恨害漢人的滿洲人。假如我們實行革命的時候,那滿洲人不來阻害我們,決無尋仇之理?!覀兺频節M洲政府,從驅除滿人那一面說是民族革命,從顛覆君主政體那一面說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結果,是建立民主立憲政體。照現在這樣的政治論起來,就算漢人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這表明當時孫中山

①.正確地揭示了近代中國的民族問題②明確反對當時流行的種族復仇思想

③認為推翻清朝的反動統治具有雙重意義④堅持以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觀點指導革命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4.清末“新政”未能挽救清朝滅亡命運的根本原因是D..A.“新政”只是騙局,沒有真正實行B.清政府借“新政”之名增加稅收,引起人民反抗C.列強反對中國實行“新政”,制造障礙D.“新政”不能解決當時的各種社會矛盾5.清政府派五大臣出國考察政治后,于1906年CA.頒布《欽定憲法大綱》B.裁撤軍機處C.宣布“預備仿行立憲”D.設立責任內閣6.清政府“預備立憲”騙局破產的標志是A

A.“皇族內閣”成立B.“成都血案”發生

C.宣布實行鐵路國有政策D.頒布《欽定憲法大綱》7.“清政府”預備立憲”之所以是一場騙局,主要是因為D

A.借“預備”之名拖延立憲B.載洋任攝政王總攬大權

C.不能滿足立憲派的要求D.極力維護君主專制權力?8.保路運動的主要目的是A、要求鐵路干線改為商辦B、收回用于筑路的股款C、收回被清政府出賣的鐵路權利D、反對舉借外債舉辦鐵路9.武昌起義敲響了清皇朝的喪鐘,具體組織和發動這次起義的團體是A.興中會、華興會B、華興會、文學社C、文學社、共進會D、共進會、興中會10.下列武昌起義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A.清朝湖北當局無力頑抗B.革命黨人籌劃周密完善C.起義新軍的革命主動精神D.立憲派改變策略乘機附和11.武昌起義后,列強由準備武裝干涉轉為“嚴守中立”,導致這一變化的決定性因素是A.列強之間利益沖突,爭執不下B.受到“門戶開放”政策的約束C.革命形勢的發展超出列強的預料D.袁世凱出任內閣總理大臣足以應付局面12.辛亥革命爆發后英美列強積極扶植袁世凱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已經無可救藥B.袁世凱較清政府更加忠實于帝國主義C.革命黨人損害了列強的在華利益D.認為袁世凱有能力維持中國“國內秩序”13.武昌起義后,袁世凱重新掌握清政府實權的原因有①控制北洋新軍②立憲派的支持③帝國主義的扶植 ④革命黨人妥協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14.在中國近代史上,共和政體確立的標志是A.湖北軍政府成立B.南京臨時政府成立C.清帝退位D.袁世凱當選為臨時大總統15.“二次革命”的主要戰場在A.江西和上海B.江西和南京C.江西和廣東D.江西和安徽16.下列關于二次革命、護國運動和護法運動的表達,不正確的是AA.都是國民黨直接領導的B.都是為了維護辛亥革命成果C.都反對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D.最終都未取得成功17.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和護國運動中都曾宣布獨立的省份是A.江蘇B.安徽C.廣東D.江西18.袁世凱得以復辟帝制是因為①他擁有最高地位和獨裁權力②封建勢力和帝國主義的支持③尊孔復古的思想逆流泛濫④資產階級民主派的力量渙散A①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19."府院之爭"的激化,從根本上反映了DA.國會內各派政客之間的權力之爭B.南方、北方軍閥之間的地盤之爭C.是否要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之爭D.美國、日本搶奪對華控制權之爭20.民國初年兩次帝制復辟失敗的共同原因是DA.資產階級力量強大B.孫中山高舉反復辟旗幟C.北洋軍閥內部矛盾激化D.全國人民一致反對21.辛亥革命前后,社會上反映民族資產階級利益的主張有①以俄為師 ②民主共和③收回利權 ④實業救國A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2.下列關于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社會敘述,不正確的是A.資本主義經濟有一定程度的發展B.北洋軍閥控制各省政權C.思想文化一度繁榮D.北京政府更迭頻繁二、問答題23、03滬今年是辛亥先賢宋教仁遇難90周年。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被刺于上海滬寧車站,全國震驚。時為臨時大總統的袁世凱說:“何物狂徒,膽敢毀我共和元勛?”下令通緝兇手。后來,參與行刺的應桂馨到北京,要求幕后指使者兌現“毀宋酬勛”,后者拒不接見,應離京去津,途中被刺身亡。問題:(共5分)(1)此案為什么引起全國震驚?(1分)(2)真正的狂徒——幕后指使者究竟是誰?(1分)(3)為什么他拒不接見應桂馨,此人正在忙什么?(3分)24.91三南 試以武昌起義至“二次革命”的重要史實,說明帝國主義對待中國革命的態度。它告訴我們一個什么基本的道理?25.92全 從中華民國成立到五四運動前,孫中山為維護民主共和進行了哪些斗爭?結果如何?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中共“八大”前,中國共產黨為在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制度作出了哪些方面的努力?結果如何?說明導致上述兩種結果的根本原因。26、04蘇袁世凱統治時期(1912—1916年),中國的有識之士繼續為反對封建主義和發展資本主義而奮斗。試從政治、經濟、文化三方面概述他們所作的努力,以及這些努力對中國社會的進步產生的重大影響。(12分)27、01滬1500年以來的歷史,是人類由分散隔絕狀態進入整體發展的一體化過程,其主線是現代化(或工業文明)。但是在此進程中不同地區表現出很大的差異性和多樣性。(共14分)(1)一般認為,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的第一步完成于17世紀40年代到18世紀晚期。請從歐美在這一時期政治、經濟方面的新變化予以概括說明。(2分)示例:文化上:近代自然科學興起,資產階級啟蒙思想活躍。政治上:經濟上:(2)為什么說英國工業革命開始后的100年間,資本主義逐漸成為一個世界體系?(3分)生產方式:政治變革:國際格局:(3)壟斷組織產生的條件和實質是什么?“二戰”前后壟斷又有何新的發展?(3分)(4)(以下3個問題中任選一個回答)從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中解決土地問題的方法;主要國家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途徑;進入壟斷階段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政治體制方面所呈現的不同特征,說明它們在現代化進程中的差異性和多樣性。(3分)(5)人們常說,中國在現代化的進程中步履艱難、一波三折。請列舉從19世紀60年代到五四運動前,中國在現代化進程中的三次嘗試。(3分)三、材料分析論證題(共18分)28.00滬請仔細閱讀下列材料,運用你所掌握的歷史知識和這些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回答問題。注意,僅僅對問題作“是”、“否”式的判斷是不給分的,應當解釋或論證你的判斷。材料一:“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此四事者,富強之大經,治國之大本也。……試觀日本一國,與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維新之政為日幾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觀……?!保▽O中山:《上李鴻章書》,1894年6月)(1)孫中山上書李鴻章的目的是什么?(2分)日本“維新之政”“大有可觀”的成就主要有:(2分)材料二:“革命為唯一法門。”“我們必須傾覆滿州政府,建設民國。革命成功之日,……廢除專制,實行共和。”(孫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戲院的演說》,1903年12月13日)(2)與材料一相比較,就改造中國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孫中山的思想就有了哪兩個顯著變化?(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三:“這十三年來,政治上、社會上種種黑暗腐敗,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國雖遲我革命,而已成功;我雖早六年革命,而仍失敗。”(孫中山:《國民黨改組問題》,1924年1月)(3)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國政治、社會黑暗腐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俄國革命和當時的中國革命有什么本質區別?(2分)材料四:“我已囑國民黨進行民族革命運動之工作,俾中國可免帝國主義加諸中國的半殖民地狀況之羈縛。為達到此目的起見,我已命國民黨長此繼續與你拉提攜?!保▽O中山:《致蘇俄遺書》。1925年3月)(4)根據材料四說明為了這場“民族革命”,孫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幾年中,在思想、政治和方針政策上有何重大發展?促成孫中山這些重大發展的客觀原因是什么?綜合材料一至四,并運用你的歷史知識,對孫中山作一最簡要的評價。《辛亥革命和清朝滅亡、北洋軍閥的統治》答案一、選擇題1234567891011BCADCADCCCC1213141516171819202122DDBBACDDDBB二、問答題(第15題15分,第16題11分)23(1)全國人民擁護共和,宋教仁威望很高(或宋是資產階級革命家)等(1分)(2)袁世凱(1分)(3)袁世凱怕暴露他的專制獨裁野心(1分)。他正忙于抵制責任內閣制,破壞新生的民主政治(或忙于向列強借款,準備鎮壓國民黨)等(2分)24.1911年武昌起義后,帝國主義被迫聲明“嚴守中立”,但又扣留漢口、長沙、上海等地的海關稅收,送給清政府,企圖從經濟上扼殺革命。(3分)帝國主義選中袁世凱作為新工具,迫使清政府任袁為內閣總理;幫袁策劃南北“和談”,誘迫革命軍妥協,1912年袁當上臨時大總統,竊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實。(3分)帝國主義積極扶植袁世凱,1913年五國銀行團借款給袁作為鎮壓革命勢力的軍費;(2分)在反動勢力的鎮壓下,“二次革命”失敗,袁世凱當上了正式大總統。(2分)歷史告訴我們:帝國主義為了侵略中國和把中國變成半殖民地、殖民地,總是要勾結和扶植中國的反動統治集團,來破壞和鎮壓中國人民的革命斗爭。(3分)所以,近代中國人民的革命斗爭,不但要推翻本國反動統治階級,而且必須同時打倒帝國主義侵略勢力。(2分)25.中華民國成立后,孫中山頒布參議院制定的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分)反對袁世凱的獨裁專制和復辟帝制;(1分)反對張勛復辟和段祺瑞的獨裁統治。(1分)孫中山的努力屢遭挫折,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狀況。(1分)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徹底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務,恢復了國民經濟;(1分)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奠定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1分)基本完成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1分)召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社會主義類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分)這些工作鞏固了人民民主專政,在中國消滅了剝削制度,基本確立了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制度。(1分)孫中山屢受挫折的根本原因是中國資產階級具有軟弱性和局限性,不能找到一條拯救中國的正確道路。(1分)中國共產黨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代表了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制定了符合中國社會實際的馬克思主義的路線、指導方針和基本政策。(1分)評分標準:雖以要點記分,但有不切題意之處或條理不清扣1分。26、答案要點(12分):政治方面:限制袁世凱獨裁,反對袁世凱復辟。影響:民主共和觀念進一步深入人心;粉碎了袁世凱復辟帝制的企圖。(4分)經濟方面:興辦實業。影響:“實業救國”成為社會主要思潮之一;民族工業出現短暫的春天;無產階級隊伍的壯大。(4分)文化方面:發起新文化運動。影響: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民主和科學思想得到弘揚;對五四運動的爆發起到了宣傳動員作用。(4分)27、(1)政治: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取得勝利(1分);經濟:手工工場(或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得到發展或英國開始工業革命(1分)。(2)主要國家先后完成手工工場到大機器生產(或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的過渡(1分);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運動成為歷史發展的主流(1分)(如列出具體史實2項也給分)殖民擴張造成東方從屬于西方的世界格局(或殖民地半殖民地被納入資本主義世界體系(1分)。(3)是在科技進步和生產力發展情況下對生產關系的調整(2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產生并得到發展(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