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重慶三環銅永段土建三標工程經理部隧道開挖施工方案復核:20232隧道開挖施工方案目標明確隧道開挖作業的工藝流程、操作要點和相應的工藝標準,指導、標準隧道開挖施工,盡可能地削減超挖,保證隧道的開挖作業安全、保證開挖質量。編制依據適用范圍適用于重慶三環銅永段土建三標工程經理部玉龍山隧道開挖。隧道開挖施工方案設計本線隧道按奧法原理組織施工,并要依據不同圍巖級別及周邊環境選擇相應工法,應依據監控量測結果,適時施作二次襯砌。石質隧道裂開帶依據“先支護、后開挖、短進尺、弱爆破、快封閉、勤量測”的原則進展組織施工。隧道開挖前,首先完成洞口截水溝、洞口土方及邊仰坡防護施工。洞口土方承受挖掘機協作裝載機自上而下分層施工,大型自卸汽車運輸,并準時做好坡面防護,開挖一段〔臺階〕防護一段〔臺階。洞口明洞承受明挖法施工,開挖至明暗分界限后,先施做護拱混凝土,然后施做暗洞超前大管棚,隨后馬上做好明洞襯砌,隨后進入暗洞施工,待明洞混凝土到達設計規定的強度后準時進展明洞洞頂回填。暗洞開挖依據圍巖狀況:隧道挖,Ⅲ級圍巖地段承受上下臺階法或全斷面開挖,每循環進尺掌握在2.5m以內。石質隧道承受鉆爆法開挖,出碴承受裝載機協作大型或中型自卸汽車無軌運輸。施工通風承受管道壓入式通風。在施工過程中應不斷總結閱歷,優化工藝。加強超前地質推測、預報,加強圍巖監控量測治理。依據量測結果,準時調整預留變形量及支護參數,適時施作二次襯砌,確保隧道施工安全。開挖方法的轉變,要嚴格按程序申請設計變更。洞身開挖中,記錄開挖的地質狀況,并繪制地質描述圖〔描述開挖面地層的層理、節理、裂隙構造狀況、巖體的軟硬程度、出水量大小等對設計地質狀況,判別圍巖類別及穩定性。當覺察圍巖地質狀況發生變化時通知設計單位準時現場核實。假設實際地質狀況與設計地質狀況出入較大時,設計單位應進展補充勘察。留核心土臺階開挖法先開挖上部導坑成環形,并進展初期支護,再分部開挖剩余局部的施工方法。此方法主要應用于隧道V級圍巖的開挖。工藝流程見圖1,施工工序見圖2。超前地質預報超前地質預報測量放線拱部超前支護圖1巖石隧道弧形導坑預留核心土施工工藝流程圖巖石隧道預留核心土臺階開挖法施工工序說明:預留核心土臺階開挖法,將開挖斷面分為上、中、下及底部四個局部逐級掘進施工。上部宜超前中部3~5m,中部超前下部3~5m,下部超前底部10m4.5m左右,中部臺階高度也掌握在4.5m左右,下部臺階掌握在3.5m左右。⑴開挖前拱部施作φ42φ50固,待漿液到達肯定強度后,承受小型挖掘機開挖,預留肯定厚度由人工持風鎬修邊到位。4cm閉,設立型鋼鋼架及鎖腳錨桿,施作系統錨桿,最終鋪設鋼筋網,分層復噴微纖維混凝土到設計厚度,必要時各臺階設臨時仰拱加強支護,完成一個開挖循環。正臺階法先開挖上半斷面,待開挖至肯定長度后同時開挖下半斷面,上下半斷面同時并進的施工方法。主要應用于正洞Ⅳ級圍巖的施工。34。超前地質預報超前地質預報測量放線拱部超前支護上導坑開挖、出碴上部初期支護圍巖監控量測下導坑開挖、出碴下部初期支護圍巖監控量測仰拱仰拱填充施工圍巖監控量測穩定性評判、修正施工方案,確定二次下一工序圖3 臺階法施工工藝流程21圖意示面斷縱21圖序工工施法挖開階臺正圖圖意示Ⅰ 面斷1 2 橫臺階法施工工序說明:1并復噴砼至設計厚度,形成較穩定的承載拱。23~6m第3、4部:準時施作仰拱砼、填充混凝土,及早封閉成環。第5全斷面開挖法承受全斷面一次開挖成形的施工方法。主要應用于Ⅲ級圍巖的施工。3~4.0m。綜合超前地質推測預報本工程隧址區地質條件較簡單,隧道區內存在的主要不良地質為巖溶、煤層、瓦斯、采空區及地下水的腐蝕性等問題,需結合施工地質工作予以查明。為保證隧道施工安全,開展綜合超前地質推測預報,成立專業的超前地質預報室,由總工程師負責,配置物探、水文、地質、試驗專業工程師并配備先進的推測、預報設備和儀器,并將綜合超前地質推測預報納入施工工序。尤其是巖石隧道存在裂開帶時,必需提前做好超前地質預報工作,確保隧道安全通過。針對隧道具體的工程特點,承受地貌、地質調查與地質推理相結合的方法,進展定性推測。具體實行的措施有:對開挖全過程進展綜合推測、預報,方法有地質素描法(常規地質法)、超前探孔近距離預報、超前導洞預報、紅外線探水及前兆法預報等。施工中應當將幾種預報手段綜合運用,取長補短,相互補充和印證。綜合監測結果,準時提出對不良地質的處理措施,以降低施工風險,確保工程質量和運營安全。超前地質預報假設覺察前方地質狀況與設計不符時要準時通知設計單位到現場核實,以便準時實行有效的設計變更方案。①常規地質法常規地質法適用于為近期開挖、支護供給預報〔設平導時視超前正洞的長度。開挖面圍巖級別、巖性、圍巖風化變質狀況、節理裂隙、產狀、地下水等狀況進展觀看和測定后,繪制地質素描圖,通過開挖后利用羅盤儀、地質錘、放大鏡、皮尺等簡潔工具對開對洞內圍巖地質特征變化分析來推想開挖面前方的地質狀況,據以指導施工。②超前水平鉆孔承受超前水平鉆機鉆進過程中鉆速和鉆碴的變化對開挖面前方較短距離內的地質狀況進展推斷,為提高其預報的準確度,與地質素描配套使用。通過超前鉆探取芯測定含水率為主要手段確定下一步施工方案。對富水隧道應準時探明地下水的儲量及分布,探水的方法主要承受鉆探法。爆破施工石質隧道的爆破作業,應承受光面爆破或預裂爆破。爆破作業應依據工程地質條件、開挖斷面、開挖方法、循環進尺和爆炸材料進展鉆爆設計。鉆爆設計應依據爆破效果不斷優化爆破參數。鉆爆設計的內容包括炮眼〔掏槽眼、關心眼、周邊眼〕的布置、深度、斜率和數目,爆破器材、裝藥量和裝藥構造,起爆方法和爆破挨次,鉆眼機具和鉆眼要求等。鉆爆設計土應包括炮眼布置圖、周邊眼裝藥構造圖、鉆爆參數表、主要經濟指標和必要的說明。巖爆破參數應通過試驗確定。當無試驗條件時,可參照表1、表2選用。表1光面爆破參數巖周邊眼間距 周邊眼抵抗線 相對距離 裝藥集中度q石類別 E〔cm〕 W〔cm〕 E/W 〔kg/m〕極硬巖50~6055~750.8~0.850.25~0.30硬巖40~5050~600.8~0.850.15~0.25軟質巖35~4545~60 0.75~0.8表2預裂爆破參數0.07~0.12周邊眼間距 至內排崩落眼間距 裝藥集中度q石類別 E〔cm〕 〔cm〕 〔kg/m〕極硬巖40~50400.3~0.4硬巖40~50400.2~0.25軟質巖35~40350.07~0.12巖注:1.表中所列參數適用于炮眼深度1.0~4.0m,炮眼直徑40~50mm,藥卷直徑20~25mm。巖E應取較小值。周邊眼抵抗線W值在一般狀況下均應大于周邊眼間距E值。軟巖在取較小E值時,W值應適當增大。E/W:軟巖取小值,硬巖及斷面小時取大值。表列裝藥集中度q為2號巖石硝銨炸藥,選用其它類型炸藥時,應修正。周邊眼應沿隧道開挖輪廓線布置,保證開挖斷面符合設計要求,硬巖可向內偏5~10cm。底板和仰拱底面承受預留光爆層爆破,Ⅲ級圍巖段的中心水溝應與隧底光爆層同時爆破成形。關心眼穿插均勻布置在周邊眼和掏槽眼之間,力求爆破出的石塊塊度適合裝碴需要。周邊炮眼與關心炮眼的眼底應在同一垂直面上,掏槽炮眼加深 10~20cm。當開挖面凹凸較大時,應按實際狀況調整炮眼深度,使周邊眼和關心眼眼底在同一垂直面上。炸藥可選用巖石硝銨炸藥和。7.勞力、機械設備的配置人員、機械設備應結合隧道開挖方法、工期要求進展合理配置。配套1.2~1.5121臺裝載機進展裝碴施工,大型自卸汽車不宜少于420m3/min320質量要求分項驗收標準主控工程隧道開挖斷面的中線和高程必需符合設計要求。檢驗數量:施工單位每一開挖循環檢查一次;監理單位按施工單位檢10%平行檢驗。檢驗方法:承受儀器測量。隧道開挖應嚴格掌握欠挖。當圍巖完整、石質堅硬時,巖石個別突出1m內斷面嚴禁欠挖。檢驗數量:施工單位、監理單位每一開挖循環檢查一次。檢驗方法:施工單位承受自動斷面儀測量等儀器測量周邊輪廓斷面,繪斷面圖與設計斷面核對;監理單位見證測量,現場核對開挖斷面。洞身開挖中,應在每一次開挖后準時觀看、描述開挖面地層的層理、節理、裂隙構造狀況、巖體的軟硬程度、出水量大小等,核對設計地質狀況,推斷圍巖穩定性。檢驗數量:施工、監理單位每一開挖循環檢查一次。檢驗方法:施工單位進展工程地質觀看和描述;監理單位見證檢查。光面爆破或預裂爆破鉆眼前,應依據鉆爆設計圖準確標出炮眼位置,鉆孔時應按鉆爆設計要求嚴格掌握炮眼的間距、深度和角度。掏槽眼的眼口間距和深度允許偏差為5cm。周邊眼的間距允許偏差為5cm,外插角應符合鉆爆設計要求,眼底不應超出開挖輪廓線15cm。檢驗數量:施工單位每一開挖循環檢查全部掏槽眼和10個周邊眼;監理單位按施工單位檢查數量的20%見證檢查。檢查方法:測量。隧底開挖輪廓和底部高程應符合設計要求。隧底范圍石質堅硬時,巖石個別突出局部〔每1m2不大于0.1m2〕侵入襯砌應小于5cm。檢驗數量:施工單位、監理單位每一開挖循環檢查一次。檢驗方法:施工單位用儀器測量底部高程,繪斷面圖與設計斷面核對;監理單位見證測量,核對開挖斷面。隧底開挖后應準時核對隧底地質狀況。當需要進展加固處理時,應符合設計要求。檢驗數量:施工單位、監理單位每處檢查一次。檢驗方法:施工單位進展地質描述;監理單位見證檢查。一般工程光面爆破或預裂爆破的炮眼痕跡保存率,硬巖不應小于80%,中硬巖不應小于60%,并在開挖輪廓面上均勻分布。檢驗數量:施工單位每一開挖循環檢查一次。檢驗方法:比照鉆爆設計資料,觀看、計數檢驗炮眼痕跡保存率。水溝開挖位置、基底高程應符合設計要求,靠邊墻的水溝應與邊墻根底同時開挖、一次成型。檢驗數量:施工單位每一開挖循環檢查一次。檢驗方法:觀看、儀器測量。9安全、質量掌握措施⑴加強對技術及施工人員的培訓,提高全體參建人員的安全、質量意識。⑵巖石隧道堅持“弱爆破、短進尺、強支護、早封閉、勤量測”的原則,黃土隧道施工嚴格依據“先探測、管超前、非爆破、嚴控水、短進尺、強支護、勤量測、早襯砌”的原則組織施工。⑶嚴格依據設計文件規定的開挖方法進展施工,否則應依據變更程序申請轉變施工方案。⑷在隧道開挖前,對隧道地表中線四周范圍進展勘察,對地表沖溝、深井、滑塌、陷穴、地表附著物等不良地質狀況進展統計,并按里程樁號逐一登記、拍照,尤其是隧道下穿高速大路等大型構筑物地段,施工中應加強監控量測工作,嚴格按設計方案施工,確保隧道安全、順當通過。⑸每循環進展測量放樣,嚴格掌握超欠挖。定期對測量掌握點進展檢查、復核,避開由于隧底下沉、上鼓、不均勻變形及人工或機械碰撞等緣由對掌握點的損害。⑹邊墻、仰拱或底板等的地基承載力必需滿足設計要求。脆弱地基處理方法和施工質量應符合設計要求。隧底開挖前應進展施工工藝設計。⑺開挖后應按設計要求的量測工程及頻率進展圍巖量測,準時反響量測信息。⑻隧道開挖中,應在每次開挖后準時觀看、描述圍巖裂隙構造狀況、巖體軟硬程度、出水量大小,核對設計狀況,推斷圍巖的穩定性。⑽制定安全施工應急預案,日常做好應急物資儲藏。⑾洞口工程施工,宜避開雨季和嚴寒季節。⑿洞口施工前,應先檢查邊、仰坡以上山坡穩定狀況,去除懸石,處理危石,施工期間實施不連續監測和防護。地層含水量大時,上臺階掌子面四周宜開挖橫向水溝,將水引至隧道中部縱向排水溝排出洞外,以免浸泡拱腳。必要時應協作井點降水等措施將地下水位降至隧道二次襯砌底部以下,確保施工順當進展。⒁隧道明洞段施工時,邊仰坡應分層分段開挖,并按設計準時做好防護。臨時邊仰坡應進展適當放坡。⒂明洞段因地基加固等施工的振動可能造成邊坡失穩時,應預先在邊坡上設置觀測樁進展監測,并派專人檢查邊坡的穩定狀況。覺察邊坡有開裂、變形現象時,應馬上對邊坡體進展加固處理,確保安全前方可連續進展施工。⒃爆破作業時,全部人員應撤離至不受有害氣體、振動及飛石損害的安全地點。安全地點至爆破工作面的距離,在獨頭坑道內不應小于200m,當承受全斷面開挖時,應依據爆破方法與裝藥量計算確定安全距離。40m10~15m設置放炮前的安全檢查員,準時檢查現場的安全狀況,以確定是否可以起爆,爆破后經專職安全員檢查,排解瞎炮等安全隱患后,其他人員方可進入施工現場。10其他留意事項⑴暗洞分部開挖時,在滿足設計標準及安全質量要求的前提下,應盡量承受適合機械化作業的施工工藝,分部尺寸劃分合理,各分部盡量平行作業,從而到達快速施工的目的。⑵棄碴時要由專人指揮、堆放整齊、邊坡平坦,棄碴場需設置擋墻。施工過程中杜絕隨便傾倒棄碴和棄土。施工完畢后,對棄碴場準時平坦,并做好綠化、防護,避開水土流失。⑶隧道在整個施工過程中,作業環境應符合以下職業安康及安全標準:A.空氣中氧氣含量,按體積計不得小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設備搬廠協議合同
- 月刊印刷合同協議
- 魚料購銷合同協議
- 添加社保合同協議
- 裝修拆墻合同協議
- 租山開采合同協議
- 挖機拆除合同協議
- 文秘勞動合同協議
- 童裝加盟合同協議
- 水暖分包合同協議
- 道路普通貨物運輸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審標準
- 分娩鎮痛后護理
- 2025年河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職業適應性測試歷年(2019-2024年)真題考點試卷含答案解析
- 實踐基地掛牌協議書
- 2025年上海高考語文三輪復習之默寫
- 數學-河南省湘豫名校聯考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春季學期第二次模擬考試(湘豫二模)試題和答案
- 多媒體應用設計師技能考核試題試題及答案
- 2024-2025學年浙江省寧波市東錢湖九校初三5月小二調考英語試題含答案
- 中央2025年中國殘聯直屬單位招聘26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常用審計技術和方法試題及答案
- 入職新華書店試題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