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6單元 23《馬說》第2課時_第1頁
統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6單元 23《馬說》第2課時_第2頁
統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6單元 23《馬說》第2課時_第3頁
統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6單元 23《馬說》第2課時_第4頁
統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6單元 23《馬說》第2課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統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23

馬說第2課時

CONTENTS教學目錄學情回顧01精讀課文02課堂小結03積累拓展04教材課后習題05上節課我們理解了文章的大意,這節課我們深入學習文章,理解作者的觀點和情感。學情回顧1.首句“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千里馬和伯樂的關系是什么?

作用:提出中心論點。關系:伯樂對千里馬的命運有決定作用,千里馬對伯樂有依賴性。分析討論精讀課文2.如果沒有遇見伯樂,千里馬的命運會如何?(用課文原句作答)祗辱于奴隸人之手倍受侮辱駢死于槽櫪之間凄慘而死湮沒無聞不以千里稱也3.“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反問,進一步表達了作者對“食馬者”不識千里馬的憤懣之情,增強了語言的氣勢,同時表達了作者對千里馬的同情。4.文中哪些語言體現出食馬者不知馬?刻畫了食馬者怎樣的形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平庸淺薄愚妄無知不識千里馬5.結尾運用了設問的修辭手法,自問自答,這在全篇中有什么作用?起到收束全篇的作用。結尾“其真無馬邪”緊承上文“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其真不知馬也”則是緊承結尾段前三句,因此結尾這一設問起到收束全篇的作用。6.在作者看來,千里馬的重要特性是什么?為什么要強調這一特性?

千里馬的重要特性是“一食或盡粟一石”。而“食馬者”不知曉千里馬的這個特性,導致其“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最后,“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所以,強調這一特性,是為了譴責“食馬者”的無知。7.文中的千里馬、伯樂、食馬者各比喻什么人?千里馬人才伯樂能發現、賞識、任用人才的人食馬者愚妄淺薄、不識人才的統治者8.文章列舉了“千里馬”的哪些遭遇?作者借千里馬的遭遇,寄托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千里馬的遭遇:①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②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寄托的思想感情:文章雖在說馬,實際上處處是在說人,是在指責不合理的社會現實。作者通過寫千里馬被埋沒的悲慘命運,對統治階級埋沒人才的不合理現實進行了批判。9.這篇短文僅一百余字,多次提到“千里馬”,卻不顯得啰唆。作者提到“千里馬”的方式有哪幾種?各具有怎樣的效果?直稱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正面提及,表述嚴正。暗稱如“故雖有名馬”“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表意委婉,雖不直呼其名,而意在其中。代稱如“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等句中的“其”“是”“之”等代詞,都是指稱千里馬的,表意簡潔含蓄。10.結合全文,說說你對成為“千里馬”的看法。主觀因素自己要有真本領,并且要在關鍵的場合大膽把自己的才華展露出來,必要時要學會毛遂自薦。客觀因素①要能遇到任人唯賢、任人唯才的好領導。②領導要有伯樂的眼光,要能賞識人才、重用人才。③社會要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勞動、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給千里馬式的人才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寫法,以千里馬比喻有才能的人,以伯樂比喻圣明的統治者,通過對千里馬被埋沒的描述,提出了“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觀點,諷刺了封建統治者不識人才、不重視人才、摧殘人才的愚味和昏庸,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的憤激之情。課堂小結課文主旨課堂小結寫作特色1.托物寓意,抨擊現實托物寓意寫法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寓深刻思想于具體形象之中。文章以“伯樂”指代能夠識別人才的人;以“千里馬”比喻有突出才能的人;以“食馬者”比喻愚妄淺薄、不知人才的統治者,深入分析了封建社會中人才被埋沒的原因,對統治者不識人才和摧殘人才的現象進行了猛烈抨擊。2.脈絡清晰,中心突出全文圍繞“不知馬”這一中心逐層展開論述。作者先從正面提出:“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然后筆鋒一轉,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從反面展開議論。伯樂對千里馬來說是如此重要,而伯樂卻不常有,千里馬被埋沒的命運也就不可避免了。接下來,自然就寫到千里馬被埋沒的遭遇和“才美不外見”的原因,并對無知的“食馬者”發出強烈的譴責,進行辛辣的諷刺。最后以“其真不知馬也!”收束全文,點明文章的主旨。馬說現象:伯樂不常有——不以千里稱也(痛惜)原因:食馬者不知——安求其能千里也(憤怒)結論: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嘲諷)板書設計課堂小結懷才不遇

滿腔悲憤積累拓展

人才◎國以任賢使能而興,棄賢專己而衰。——王安石◎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龔自珍◎人材者,求之則愈出,置之則愈匱。——魏源◎治國經邦,人才為急。——孫中山更多積累拓展詳見《教材幫》一、熟讀并背誦課文,說說作者借干里馬表達了什么觀點,寄寓了怎樣的情感。作者借千里馬表達了“有了伯樂,才能發現人才”的觀點,并指出“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亦即人才常有,而善于發現和選用人才的伯樂卻不常有。這寄寓了作者對人才遭屈辱、被埋沒的感慨、悲憤之情。教材課后習題二、這篇短文僅100余字,多次提到“干里馬”卻不顯得啰唆。作者提到“千里馬”的方式有哪幾種?各具有怎樣的效果?答案見“精讀課文”

三、翻譯下列句子,注意句子的語氣特點。1.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2.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3.鳴之而不能通其意……4.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