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人教版第二單元4《詩經》兩首 公開課獎_第1頁
高中語文人教版第二單元4《詩經》兩首 公開課獎_第2頁
高中語文人教版第二單元4《詩經》兩首 公開課獎_第3頁
高中語文人教版第二單元4《詩經》兩首 公開課獎_第4頁
高中語文人教版第二單元4《詩經》兩首 公開課獎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第二單元第四課《衛風.氓》說課稿一、說教材1、教材所處的地位:《衛風·氓》是高中語文必修二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高中語文在詩歌教學中按照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順序來進行課文編排,《詩經》作為我國詩歌的源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新課改后,教材從高一第二學段,即開始安排古代詩歌的學習,目的是讓學生了解詩歌源流,了解古人是如何利用詩歌表情達意,從而認識古今文化的聯系,培養和弘揚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氓》是一首著名的棄婦感傷詩,是棄婦離夫返娘家時所作。充分體現了《詩經》的特點,值得學習!2、教材分析:《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在文學史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而《氓》又是其中的名篇,這是《詩經》中較有代表性的一首棄婦詩。講女子為一個青年男子氓所追求,后來兩人結為夫妻。婚后,盡管妻子多年如一日,甘心貧苦、日夜朝老,但是,最終還是被丈夫拋棄的故事。在這篇小說的學習中,教師將進一步加強詩歌品讀與鑒賞的指導,這對學生今后鑒賞詩歌起著引領作用。3、說學情(1)學生為一年級精英班學生,學生的語文素養不太好,主要表現在對語文學科重視不夠,學習習慣不佳,缺少生活積淀和審美意識,對文本品味鑒賞的自覺性不夠,表達不到位。因此需要通過朗讀來強化語感。(2)學生表達能力雖不強,但思維較為活躍,所以需要深度挖掘的時候可以通過小組合作,討論解決。(3)學生在初中時已經學過了《木蘭詩》,其中,“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賦的表現手法,已有所了解。學生還在初中學過賀敬之的《回延安》,其中“樹梢樹枝樹根根,親山親水有親人”“羊羔羔吃奶眼望著媽,小米飯養活我長大”等,興的手法也已經知曉。但對《詩經》的有關情況,特別是其表現手法的深刻了解還很少,也還很淺。二、說教學目標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根據教學大綱的能力目標要求及考試大綱的規定,根據本單元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本課教學的三維目標如下:知識目標:了解《詩經》的基本常識,掌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點,復述本文故事情節。能力目標:1、深刻體會比興的藝術手法。2、背誦課文。培養和提高學生準確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情感目標:使學生了解我國古代人們對真摯愛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分析《氓》中的人物形象及領會比興的藝術表達手法的妙處。教學難點:1、品味詩歌的語言,準確把握詩中人物的情感。2、背誦課文。三、說教法新課程理念很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學習。我也認為,教學方法的最本質特征就是要促進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促進全體學生積極動腦。因而,我根據情況采用了小組討論、師生對話等方式。1、誦讀法。語文教學最不可忽略的就是讀,尤其是詩歌,讀準字音,讀準斷句,讀懂文意,通過反復誦讀,培養學生的語感,熟悉課文內容并加以強化。2、合作探究法。問題和討論能使師生互動,激發發散思維,并且能夠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理解文中主人分的感情及詩歌的藝術特色。如對《氓》中的比興手法的分析,就可讓學生討論明確。3、通過比較閱讀法,延展課堂內容,發展學生思維。四、說學法新的教學理論不僅要求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會學。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學生學習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他們對學習對象所采取的研究態度。”具體而言,就是引導學生在激趣和質疑中學會學習,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不能夠“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根據以上依據,學法如下:1、自讀課文,復述故事情節。2、自主鑒賞,探究合作,品讀人物語言,體會人物情感。學生自己誦讀與聽配樂范讀相結合,并且教師對學生的朗讀加以指導,通過反復誦讀,培養語感,掌握四言詩歌的誦讀節拍,熟悉課文內容并且落實詩中出現的重要實詞虛詞。由教師設置情境,組織學生討論,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情感變化,初步培養學生正確的愛情觀。五、說教學過程課時安排:1課時,主要分為以下教學環節:?(一)導入新課(創設意境)?(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把握情節?(三)合作探究,體會詩中人物的情感的變化,總結人物形象?(四)藝術手法鑒賞?(五)背誦全文?(六)小結?(七)當堂訓練?(八)布置作業具體而言,(一)導入新課(創設意境)配樂播放《在水一方》,(師生齊背)《關雎》和《蒹葭》,這首詩是一首描寫美好愛情的詩篇,被人們傳唱千古。然而作為一部反映現實的作品,《詩經》中的內容絕不僅僅是表現美好情感的。因為現實生活中除了美好還有丑陋,除了和諧還有征戰,除了團圓還有別離,除了癡情還有拋棄,除了兩情相悅還有始亂終棄!本課所選的這篇課文表現的就是這些不太美好的情感,但丑陋同時也是一種揭露,我們今天這節課就先來學習本課第一篇文章《氓》。理論依據:“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注重導入情境的創設,是激發學生興趣的第一個重點,也是創設學習氛圍的重要環節。設計意圖:綜合運用多媒體功能,教師用優美的語言,感染學生,吸引學生注意力,促使其迅速進入情境。(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把握情節1、教師配樂范讀,讀準字音,指導學生把握四言詩誦讀的節奏2、學生自讀,根據課下注釋掌握的重點實詞虛詞的用法與意義,并且對詩歌敘述的故事內容有整體的感知。設計意圖:《語文教學大綱》對閱讀提出的要求是:“能整體把握閱讀材料的內容,理清思路,理解其中的思想、觀點和感情;揣摩語句含義,體會語言表達效果。”可見,閱讀的重要性,尤其是對于此篇詩歌,閱讀是一主要手段。在誦讀中理解,鑒賞,使學生逐步培養誦讀文學作品的習慣;把握詩中女中人公的感情基調。(三)合作探究,體會詩中人物的情感的變化,總結人物形象。分組討論:淇水在文中出現了三次,水是流動的,女主人公心境是怎樣變化的?從中我們看到什么樣的形象?在朗讀中大家可以體會到,隨著女主人公命運的變化,文章的情感也在發生著變化。淇水是一個細節,見證著女主人公命運的變化。設計意圖,由教師設計品讀討論活動,全體學生參與交流討論,在交流和展示中進行反饋矯正,教師及時點撥,在理解文章情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人物形象進行個性評價。然后,教師指導學生對典型語段進行美讀,要求學生要讀出獨特的生命體驗,讀出個性,并能對重點語段做到當堂成誦,突破本課教學的重難點。(四)藝術手法鑒賞本文在塑造人物方面運用了對比的手法,氓的薄情寡義和女子的堅貞忠誠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除此之外,文中的景物描寫也很有特點,文章對“桑”的描寫出現兩次,對“淇水”的描寫出現了三次。請結合語境分析,這幾處景物描寫分別有什么作用?兩次寫到“桑”,運用比興手法。用桑葉由綠變黃暗示女子的婚變和女子容顏的衰老。設計意圖:本詩邊敘事邊抒情,通過對比、比興的手法來表現情感的變化,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寓于其中,從而使教學重難點得以突破。(五)背誦全文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嘗試背誦。《詩經》中出現的生僻字多,這會給學生的背誦帶來一定的困難,因此首先應加強學生對字音字形掌握的落實,并且由教師對詩中的故事情節整理概括,指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背誦。這樣,本課的教學重點就能得以突破。(六)小結《氓》敘述了一個古老的、至今還在無數次重演的生活事件,然而今天我們讀著兩千多年前的詩章,卻決不因為時代的遙遠、題材的常見而厭倦。這正是因為它并沒有刻意去雕琢,只是循著女主人公感情的變化發展,塑造了一個敢愛敢恨,堅貞果敢的女子形象,觸及了古代女子悲慘命運的根源;還體現在它高超精妙的藝術手法——比興手法的運用,這都對后世的詩歌創作產生了巨大影響。設計意圖:以主旨解讀作為本課的小結,明確作者的寫作意圖,使學生對課文有更深刻的總體把握。(七)當堂訓練表現怨婦題材的作品在《詩經》中還有很多篇,這一題材不斷發展,形成了后來的宮怨詩、閨怨詩。此類作品在唐詩中曾大量出現。很多著名詩人如李白、白居易、王昌齡等都曾參與創作。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他們的作品,體會詩中所包含的豐富情感。1、《怨情》李白

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

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2、《閨怨》王昌齡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設計意圖:是讓學生深入了解《詩經》對后世文學創作的影響,讓學生嘗試用歷史的觀點理解古代文學的內容價值,從中汲取民族智慧。(八)布置作業男同學以氓的口吻給氓之前妻寫封信;女同學以女主人公的口吻致氓一封信。設計意圖:鞏固本節課的重難點,把握人物性格,并對文學作品進行再創造。六、說對本課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的預設及解決辦法:本課的教學設計,是以理解詩歌所表達的“怨情”作為線索貫穿全文,并以此為突破點,由此生發幾個問題,來完成詩歌內容感知,人物形象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