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語言基礎]1.對下列句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見:看見B.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 涕:眼淚C.乃遂私見樊於期 私:私自、私下D.秦王復擊軻,被八創 被:受解析:A.“見”在此表被動,可解釋為“被”。答案:A2.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A.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不敢興兵以拒大王B.微太子言,臣愿得謁之C.秦王還柱而走D.卒起不意,盡失其度解析:A項中“振”通“震”;C項中“還”通“環”;D項中“卒”通“猝”。答案:B3.對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eq\b\lc\{\rc\(\a\vs4\al\co1(①秦王還柱而走,②圖窮而匕首見))eq\b\lc\{\rc\(\a\vs4\al\co1(③乃以手共搏之,④侍醫夏無且以其所奉藥囊提軻))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解析:①中的“而”是連詞,表修飾,②中的“而”是連詞,表承接;③④中的“以”均為介詞,可解釋為“用、拿”。答案:C4.下列句中加點詞的用法相同的一組是()①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②又前而為歌③乃朝服,設九賓④頃之未發,太子遲之⑤使使以聞大王⑥箕踞以罵⑦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⑧皆白衣冠以送之A.①②③ B.④⑤⑦C.②③⑧ D.①⑥⑧解析:C.均為名詞用作動詞,①⑥為名詞作狀語,④為意動用法,⑤為使動用法,⑦為形容詞用作動詞。答案:C5.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與現代漢語最接近的一項是()A.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 B.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C.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 D.諸郎中執兵解析:B.“太息”古今均為“嘆息”之意。A.“窮困”,古義,走投無路,陷于困境;今義,生活貧窮,經濟困難。C.“偏袒”,古義,袒露一只臂膀;今義,袒護雙方中的一方。D.“郎中”,古義,宮廷的侍衛;今義,方言,稱中醫醫生。答案:B6.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既至秦,持千金之資幣物,厚遺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這樣就可以報將軍的仇,燕國被欺侮的恥辱也就消除了。(2)(荊軻)到了秦國之后,帶著價值千金的禮物,以厚禮贈送給秦王的寵臣中庶子蒙嘉。(3)事情沒有成功的原因,是想活捉你,然后要你同我們訂下誓約來回報太子呀![閱讀鑒賞]一、課內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題。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盡收其地,進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懼,乃請荊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荊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謁之。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夫今樊將軍,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誠能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之地圖獻秦王,秦王必說見臣,臣乃得有以報太子。”太子曰:“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愿足下更慮之!”荊軻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見樊於期,曰:“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父母宗族,皆為戮沒。今聞購將軍之首,金千斤,邑萬家,將奈何?”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軻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將軍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為之奈何?”荊軻曰:“愿得將軍之首以獻秦,秦王必喜而善見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將軍豈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曰:“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乃今得聞教!”遂自刎。7.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今行而無信 信:相信B.顧計不知所出耳 顧:不過,只是,表示輕微的轉折C.秦王必說見臣 說:通“悅”,喜歡,高興D.進兵北略地 略:掠奪,奪取解析:信:信物。答案:A8.下列各句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b\lc\{\rc\(\a\vs4\al\co1(今行而無信,秦王必喜而善見臣)) \b\lc\{\rc\(\a\vs4\al\co1(愿得將軍之首以獻秦,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b\lc\{\rc\(\a\vs4\al\co1(樊於期乃前曰,乃今得聞教)) \b\lc\{\rc\(\a\vs4\al\co1(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愿得將軍之首以獻秦))解析:B.都是結構助詞,的。A.前一個是連詞,表轉折;后一個是連詞,表承接。C.前一個是連詞,于是、就;后一個是副詞,卻、竟然。D.前一個作介詞,因為;后一個是表目的的連詞。答案:B9.從選文后兩段文字內容來看,對荊軻形象評價有誤的一項是()A.擅長辭令,一席話以誠感人,終使樊將軍甘心自刎獻首。B.果斷堅決,見太子丹“不忍”,便“私見樊於期”以促成其事。C.工于心計,正確判斷行刺秦王的關鍵在于取信秦王。D.心狠手辣,為取“信物”誘使樊將軍自刎。解析:“心狠手辣”的評價不當,“誘使樊將軍自刎”說法不當。答案:D10.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微太子言,臣愿得謁之。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將軍豈有意乎?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即使太子不說,我也要請求行動。現在去卻沒有什么憑信之物,那就無法接近秦王。(2)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而右手刺他的胸膛,這樣,將軍的仇報了,燕國被欺侮的恥辱也除掉了。將軍是否愿意呢?二、課外探究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題。燕太子丹質于秦,亡歸。見秦且滅六國,兵以臨易水,恐其禍至,太子丹患之。謂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兩立,愿太傅幸而圖之。”武對曰:“秦地遍天下,威脅韓、魏、趙氏,則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見陵之怨,欲排其逆鱗哉?”太子曰:“然則何由?”太傅曰:“請入圖之①。”……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與之謀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諾。”出見田光,道太子曰:“愿圖國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太子跪而逢迎,卻行為道②,跪地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無人,太子避席而請曰:“燕、秦不兩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聞騏驥盛壯之時,一日而馳千里,至其衰也,駑馬先之。今太子聞光壯盛之時,不知吾精已消亡矣。雖然,光不敢以乏國事也。所善荊軻,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荊軻,可乎?”田光曰:“敬諾。”即起,趨出。太子送之至門,曰:“丹所報,先生所言者,國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諾。”僂行見荊軻,曰:“光與子相善,燕國莫不知。今太子聞光壯盛之時,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兩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竊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過太子于宮。”荊軻曰:“謹奉教。”田光曰:“光聞長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約光曰:‘所言者,國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為行使人疑之,非節俠士也。”欲自殺以激荊軻,曰:“愿足下急過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剄而死。(《戰國策·燕策三》)[注]①請入圖之:南宋鮑彪注:“請太子入息,己乃圖之。”②道:通“導”,引導。1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乃造焉 造:到……去B.卻行為道 卻:退C.不知吾形已不逮也 逮:達到,及D.愿足下急過太子 過:超過解析:過:拜訪。答案:D12.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b\lc\{\rc\(\a\vs4\al\co1(燕太子丹質于秦,若亡鄭而有益于君)) \b\lc\{\rc\(\a\vs4\al\co1(見秦且滅六國,且君嘗為晉君賜矣))\b\lc\{\rc\(\a\vs4\al\co1(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b\lc\{\rc\(\a\vs4\al\co1(光不敢以乏國事也,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解析:D.以:介詞,因為。A項,介詞,在/介詞,對;B項,副詞,將要/連詞,并且,而且;C項,介詞,通過/副詞,于是,就。答案:D13.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本文段著重描寫了太子丹力圖國事,親自去拜訪鞫武、田光和荊軻等賢人俠士的動人故事。B.鞫武向太子舉薦田光,田光向太子舉薦荊軻,鞫武和田光都舉薦別人,但原因并不相同。C.文段中的太子丹是一個以國事為重、禮賢下士、而又有點疑心的人物。D.田光自殺是因為他想激勵荊軻以及太子的叮囑——“丹所報,先生所言者,國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解析: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鑒賞理解能力。要從整體上把握主要人物、事件及其發展過程。A項,“親自去拜訪”錯,是通過別人招來,并未親自拜訪。答案:A14.翻譯文中畫線句子。(1)見秦且滅六國,兵以臨易水,恐其禍至,太子丹患之。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今太子聞光壯盛之時,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兩立,愿先生留意也。”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眼看秦就要吞滅六國,大軍已臨易水,恐怕災禍將至,太子丹很憂愁。(2)現在太子聽到的是壯年時的田光,不知道我的身體已經跟不上了,有幸教導我說:“燕、秦勢不兩立,希望先生有好主意。”[參考譯文]燕國太子丹在秦國做人質,逃回燕國。眼看秦就要吞滅六國,大軍已臨易水,恐怕災禍將至,太子丹很憂愁。對他的太傅鞫武說:“燕與秦勢不兩立,望太傅能夠圖謀良策。”鞫武回答說:“秦國地盤遍布天下,威脅著韓、魏、趙三國,然而易水以北,局勢還不一定。何必因在秦遭受凌辱的怨恨,就想去招惹秦國發怒呢?”太子說:“那么,怎樣才好呢?”太傅說:“請讓我好好考慮考慮。”……鞫武說:“燕國有一位田光先生,他智謀深遠,勇敢沉著,可以跟他商議。”太子說:“愿意通過太傅來結交田先生,可以嗎?”鞫武說:“可以。”太傅去見田光,傳太子話:“有國事愿與先生相商。”田光說:“遵命。”于是來到太子的住所。太子跪著迎接,退著行走來做前導,跪著抹拭座席。田先生坐定,左右無人,太子起身請教說:“燕、秦勢不兩立,希望先生有好主意。”田光說:“臣聽說駿馬壯盛之時,一日而行千里,到它衰老,劣馬也能超過它。現在太子聽到的是壯年時的田光,不知現在我的精力已經快沒有了。雖然這樣,我也不敢以此(為借口)怠慢國事。(我)有一位要好的朋友荊軻,可以讓他來擔當這個使命。”太子說:“希望通過先生來結交荊軻,可以嗎?”田光說:“可以。”立即起身,快步而出。太子送他到門前,囑咐說:“我所告知的,先生所說的那些話,是國家大事,請先生不要泄露。”田光低頭一笑說:“好的。”田光彎腰而行見荊軻,說:“我和你交好,燕國無人不知。現在太子聽到的是壯年時的田光,不知道我的身體已經跟不上了,有幸教導我說:‘燕、秦勢不兩立,希望先生有好主意。’我私下里覺得不應該對您見外,向太子推薦了足下,愿足下到宮中去拜見太子。”荊軻說:“遵命。”田光說:“我聽說長者的言行,不讓人懷疑,如今太子叮囑我說:‘所說的是國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這是太子懷疑我。立身行事使人懷疑,不是節烈的俠士。”想用自殺來激勵荊軻,說:“愿足下趕緊到太子那里,就說我田光已死,以表明保守機密。”于是自殺而死。[表達交流]15.參照下面材料中畫線的部分,仿寫兩個句子,構成排比句式,要求結構相似。從古至今,分別都是使人痛苦的。“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是燕太子丹與荊軻之間的“壯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是王維與友人的“愁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是高適與董大之間的“豪別”16.提取下列材料的要點,整合成一個單句,對“二十四史”做一解說。(可適當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①為封建統治階級提供歷史借鑒是二十四史的編撰目的。②封建統治者稱二十四史為“正史”。③紀傳體是二十四史采用的體例。④對中國四千多年來的歷史,二十四史所做的記錄是比較系統的。二十四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二十四史是為封建統治階級提供歷史借鑒而編撰的,對中國四千多年歷史做了較系統的記錄,被封建統治者稱為“正史”的紀傳體史書。17.對于荊軻刺秦王這樁歷史公案,歷來見仁見智。請從下列六段文字中歸納出古人對這樁歷史公案最基本的態度,并就其中一種態度做分析。①其立意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豈妄也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電大外國文學試題及答案
- 測試母豬護理理論知識試題及答案
- 公共衛生執業醫師考試樣題解讀試題及答案
- 滅火作業考試題及答案
- 空調工考試題及答案
- 系統規劃與管理師考試各階段復習的要點總結試題及答案
- 專業解讀2025年公共衛生試題及答案
- 系統規劃的項目管理試題及答案
- 助理醫師考試注意事項試題及答案
- 推進2025年公共衛生執業醫師考試試題及答案的更新
- 國家開放大學《漢語通論》形考任務1-4+終結性考核參考答案
- GB/T 16866-2006銅及銅合金無縫管材外形尺寸及允許偏差
- FZ/T 81010-2018風衣
- DB44-T 2198-2019城鄉社區協商工作規范-(高清現行)
- 血液科疾病診療規范診療指南診療常規2022版
- PDCA降低I類切口感染發生率
- 幼兒園《開關門要小心》
- 《運營管理》第2版題庫與參考答案
- 基于PLC的自動配料系統畢業設計論文
- 企業事業單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備案表范本
- 煙花爆竹工程設計安全規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