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專制統治的加強_第1頁
明清專制統治的加強_第2頁
明清專制統治的加強_第3頁
明清專制統治的加強_第4頁
明清專制統治的加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倘使我們說,中國傳統政治是專制的,政府由一個皇帝來獨裁,這一說法,用來講明清兩代是可以的。若論漢、唐、宋諸代,中央政府的組織,皇權相權是劃分的,其間比重縱有不同,但總不能說一切由皇帝專制。到了明太祖洪武十三年,據正史記載,因宰相胡維庸造反,明太祖受了這個教訓,從此就廢止宰相,不再設立。他并說以后他的子孫也永遠不準再立宰相。所以明代政府是沒有宰相的,清代也沒有。所以我們說,中國傳統政治,到明代有一大改變,即是宰相之廢止。

------錢穆《中國歷代政治之得失》專制時代晚期的政治形態考綱要求:明清時期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考情分析:5年27考。選擇題主要以文字材料為情景考查學生閱讀獲取信息的能力和知識調用分析的能力,以內閣制、軍機處的職能準確把握為主要知識切入點,主觀題通常容易以古今貫通、中外關聯的方式,縱向聯系考查君主專制的加強;橫向聯系考查明清時期政治文明演進趨勢的差異。課程標準:了解明朝內閣、清朝軍機處的設置等史實

認識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高考典例(2014·全國大綱卷·14)明成祖朱棣設立內閣,后來內閣首輔“儼然漢唐宰輔”。明代內閣與唐代宰相的相同之處是A.均能獨立處理政務B.均輔助皇帝處理政務C.都擁有官吏任免權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務B一、考點知識結構1一、考點知識結構2二、易錯易混提示明朝內閣制萌生于明太祖朱元璋時,正式形成于明成祖朱棣時注意理解宰相與皇帝的雙重關系一是輔佐皇帝、決策機要—治國助手一是位高權重、易專權亂政——威脅皇權明朝內閣制不同于近代英國的內閣制。明朝內閣:專制強化的產物、侍從咨詢機構,權力中心在皇帝近代英國:資產階級代議制民主的產物、最高行政機構、對議會負責,權力中心在議會要點一君主專制的強化——廢宰相,設內閣三、史料研讀,考點突破[史料研讀]史料一宰相之職,佐天子總百官、治萬事,其任重矣。——《新唐書》我朝罷相,設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門,分理天下庶務,彼此頡頏,不敢相壓,事皆朝廷總之,所以穩當。——《皇明祖訓》根據史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明朝廢除丞相的原因及其影響史料二大學士葉向高言:我朝閣臣,只備論思顧問之職,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權勢稍重者,皆上竊君上之威靈,下侵六曹之職掌,終以取禍。——《明神宗實錄》史料三內閣只是皇帝的私人辦公廳,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內閣學士也只是皇帝的內廷秘書,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職,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變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領袖。——錢穆《中國傳統政治》根據材料二三,指出明代內閣的職能和性質史料四閣臣幫助皇帝起草對大臣奏章的批復意見皇帝用紅字做批示,稱為“批紅”,亦稱“批朱”。體現了明朝皇帝與內閣的行政流程,票擬是否被采納取決于皇帝的批紅,體現了皇權的加強根據上述史料,你認為內閣與宰相在與皇帝的關系上有何根本不同?宰相制與內閣制的比較[史論形成]宰相內閣權力來源宰相制度皇帝的信任地位性質“百官之首”,地位鞏固,國家法定的中央機構皇帝的侍從機構,不是法定的一級中央機構職責總領行政,參與決策國家大事,有屬官侍從咨詢,無決策權、無屬官任免經過皇帝及大臣商議,由皇帝決定直接由皇帝決定權力決策權,參與政治權;權力來自于制度有票擬權,但票擬后須呈給皇帝決定;權力來自皇帝的支持對皇權的影響制約皇權是君主專制強化的產物,不能制約皇權[跟進訓練]1、(2015·河南鄭州模擬)明朝內閣首輔張居正要求六部向內閣報告工作,科道監察官受內閣節制。從明太祖確立的政治傳統來看,這種做法 A.整頓吏治,維護綱紀

B.削弱官員權力,加強皇權 C.提高行政效率,加強皇權 D.竊取皇權,侵犯部權D2、明朝內閣對皇帝“不合理”的詔旨,可以拒絕草擬,封還執奏。皇帝不滿內閣票擬發回重擬時,如內閣認為自己的意見正確,可以拒絕重擬,以原票封進。以上材料主要表明()。A.明朝內閣的權力高于皇權B.內閣事實上成為決策機構C.明朝皇權較前代有所弱化D.內閣對皇權存在一定制約D提示:典型的文字材料主旨型的選擇題,要堅守“論叢史出”的原則,注意扣緊材料信息主旨,避免受教材固有結論的約束史料一:下面的圖表顯示了清順治至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中央政府的行政架構。史料二:康熙十六年(1677)十月,又設南書房,“選擇翰林內廷侍值日”。這些措施,都具有強化皇權的意義。但是,只有當雍正年間設立軍機處之后,才使清朝皇權的增長達到了頂峰。

——《明清時概論》要點二君主專制的“頂峰”——軍機處的設置三、史料研讀,考點突破[史料研讀]根據史料一、二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清朝軍機處設置的背景背景:①清軍入關后,清朝承繼明朝舊制,保留內閣制,同時保留滿族遺風——議政王大臣會議把握實權,皇權受到制約②康熙親政后,設南書房要點二君主專制的“頂峰”——軍機處的設置二、史料研讀,考點突破[史料研讀]史料三到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因西北用兵,往返軍報頻繁,內閣距內廷太遠,皇帝不便親授機宜,故在這年元月,在內廷設立軍機處,其全稱為“辦理軍機事務處”。根據所學知識結合史料三的信息,理解軍機處設置的原因。原因:直接原因——策劃西北軍務根本原因——強化皇權專制

史料四根據史料二、概括軍機處的基本職能。根據史料結合所學、歸納軍機處的特點。1、(2014·浙江杭州質檢)嘉慶帝親政之初,認為凡事“必專責之軍機大臣,則其權過重”,與“乾綱獨斷”的家法不符,強調軍機大臣不過“承旨書諭”而已,皇帝并非“將臣工翊贊之職盡責此數人”。這表明嘉慶帝認識到A.必須責罰軍機大臣B.軍機處有利于皇帝高度集權C.軍機處應予以撤銷D.軍機處可能給皇權造成危害D[跟進訓練]二、史料研讀,考點突破要點三明清社會轉型的“絆腳石”——明清君主專制加強的影響[史料研讀]從14世紀中葉到19世紀歐洲人開始真正侵入中國為止,這整個時代是人類有史以來政治清明、社會穩定的偉大時代之一:傳統的制度和習俗……一直在順利地、令人滿意地繼續著。假如在普通的時代,這種秩序和持久性或許可看作是件幸事。但是,在這些世紀里,一個生氣勃勃的新歐洲正在崛起……在這樣一個時代,穩定成了可咒詛的東西,而非幸事。相對地說,中國不僅看起來,而且事實上是靜止的、落后的。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當時中國社會“穩定”的基礎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這一時代歐洲迅速崛起的表現你怎樣看待這種穩定的“幸”與“不幸”?明清君主專制制度強化的影響(1)積極影響:①有利于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和鞏固,有利于維護國家的統一和領土的完整。②能有效地組織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和生產活動,有利于封建經濟的發展。③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區經濟、文化的交流、發展和提高。(2)消極影響—阻礙中國社會轉型,導致落后。①經濟上,束縛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阻礙了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②政治上,專制統治的空前強化剝奪了人民的政治權利和言論自由,民主思想和行動受到壓制和打擊。③思想文化上,專制統治使知識分子脫離實際,阻礙了科技創新的發展和文化的進步。[史論形成]1.(2015·遼寧大連模擬)“明朝帝王廢除宰相后又不得不尋求體制外的力量,于是造成了監閣之爭以及宦官專權的制度化。這些體制外的力量又加緊搜刮社會,從而使得本來就脆弱的小農經濟和工商業又備受摧殘。……康乾盛世充其量是一種發達的農業文明,但當遭遇西方先進的工業文明沖擊時,顯然是不堪一擊的。”材料說明明清君主專制強化:①導致了政治腐敗②加重了人民的負擔③促進了經濟發展④造成了近代中國的落后挨打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B[跟進訓練]2.(2015·東北六校聯考)陳旭麓先生說:“時代變了,道光帝渾然不覺,結果腳隨之跟入新時代,而頭腦卻依舊留在舊時代。在專制社會中,旨意決定一切。道光帝由此斷送了機會。”對這段話最好的理解是 A.中國社會歷史悠久、結構牢固 B.封建自然經濟是君主專制的基礎 C.自給自足心態滋生封閉保守觀念 D.皇權專制延緩中國近代化歷程D1、三維p11探究二已考史料翻新運用2、課時跟蹤p277單元總結一、單元知識網絡二、單元專題要領1234一大核心: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的演變歷程。兩大階段:先秦“家國同構”地方分權體制與秦漢至明清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體制。三條趨勢:①“家國一體”的血緣貴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演變;官僚政治萌生、發展成熟②地方分權向中央集權的演變、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產生、鞏固、發展、強化走向頂峰③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發展鞏固四大線索:君主專制制度的演變、中央集權制度的演變、監察制度的演變、官吏制度的演變。三、高考命題重點維度維度1—切合主流思潮、社會熱點(1)商周時期的宗法思想觀念——封建皇權政治與歷史遺存的源頭宗法制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形成的尊重傳統、重視祖先的觀念對封建政治乃至當今社會影響至深。封建社會中等級制、皇位繼承的嫡長子制原則、“家國同治”的統治理念、封建家長制等;當今,海內外民間的尊宗敬祖、認宗歸祖、渴望親情的傳統觀念、祭祖掃墓等社會風俗都是這種重視血緣親情的文化傳統的體現。宗法觀念成為中國的傳統思想,形成中華民族的親情之愛。【考題例證】(2014·廣東文綜,12)“宗”是一個會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

”象宮室屋宇之形,“

”可能表示 ()A.祖先牌位 B.皇帝寶座C.青銅兵器 D.鐵制農具A2、隋唐科舉制體現的相對公平、開放思想——當今社會選拔人才制度的借鑒【考題例證】(2014·海南單科,5)唐代否定了按門第選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額推薦的察舉制,實行分科考試、差額錄取的科舉制,這反映出唐代A.官員特權受到否定

B.君主集權得到強化C.選才注重知識水平 D.選官重視思想品德C維度二——通史思想下考查重要歷史階段、1、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折射出的經濟、思想的變化【通史立意】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的表現極其政治、經濟、思想變化的相互關聯(1)從經濟折射點看: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推動了井田制的瓦解,建立在其基礎之上的分封制與宗法制逐步走向崩潰;小農經濟的形成,封建地主私有土地制度確立,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確立奠定了經濟基礎。(2)從思想折射點看:反映社會大變革的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儒家、道家、墨家、法家諸子百家紛紛登場,提出不同的治國主張,為各國變法及治國提供了不同的思想觀念,法家大一統思想為秦走向統一、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提供了思想動力。【考題例證】(2015·福建龍巖質檢)西周時期,周天子把姓作為獎品賞賜給有功的下屬。“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戰國時期,豪強各自為政,姓、氏、字的賞賜成為了諸侯內部事務。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加強 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 D.井田制的推行B2、秦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折射出的經濟、思想文化的特點【通史立意】秦統一后確立的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是春秋戰國以來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發展演變的結果,而開創的封建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決定了秦朝經濟、思想文化的獨特特點。(1)從經濟折射點看:封建小農經濟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經濟基礎,政治制度中的大一統思想直接影響了度量衡、貨幣、文字的統一;強有力的中央集權通過重農抑商政策,保護了分散的小農經濟,促進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度與封建小農經濟的發展,但是卻抑制了商業的發展。(2)從思想折射點看: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思想基礎是法家思想,法家的中央集權與統一的思想,有利于多民族國家的形成發展,但法家殘酷的集權思想導致了秦朝時期“焚書坑儒”局面的出現,摧殘了文化,限制了人們的思想自由,不利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考題例證】(2015·北京西城區期中)秦朝律法中的《工律》規定:“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長、廣袤亦必等。”在兩千多年前,秦已經按照“國標”大規模生產各類標準化兵器。對上述材料解讀正確的A.有利于規范民間手工業生產的統一性B.統一度量衡是秦標準化生產的條件之一C.秦朝手工業生產具有壟斷性D.反映了秦代民營手工業的標準化生產B××維度3——古今中外縱橫對比命題1、中外對比(1)春秋戰國諸侯國與古希臘城邦制的對比類別古希臘古代中國政治結構始終以獨立的政治單位分立于希臘古典世界天下共主下的地方分權的地方行政區,逐漸走向統一經濟發展商品經濟比較發達,農、工、商并重大多以農為本,重農抑商政治制度希臘城邦出現了共和政體,王權衰微,有的城邦甚至建立了比較發達的民主政治王權日益強大,最后發展成為君主專制制度文化特征依托海洋,具有開放性、創新性和多元性的特點依托大河和農耕,雖然此時的文化也具備多元化的特性,但不能改變封閉和保守性特點(2)明清時期的中國與英國政治制度的差異項目明清時期的中國與明清同時期的英國政體形式封建君主專制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權力中心君主有無限的權力,君主意志即國家法律,臣民必須絕對服從君主“統而不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