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RM 015-2021 干旱半干旱煤礦區微生物復墾 技術規程_第1頁
T-GRM 015-2021 干旱半干旱煤礦區微生物復墾 技術規程_第2頁
T-GRM 015-2021 干旱半干旱煤礦區微生物復墾 技術規程_第3頁
T-GRM 015-2021 干旱半干旱煤礦區微生物復墾 技術規程_第4頁
T-GRM 015-2021 干旱半干旱煤礦區微生物復墾 技術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land

10

10

11

12著微生物復墾技術的日益成熟,其發揮的生態修復效果逐漸顯現,為我國干旱半干旱煤礦區土地復墾和生態重建可持續發展開辟了新的技術方法,使土地復墾研究工作走上科學化、規范化軌道,提高了復墾土地質量和成效,為全國煤礦區微生物復墾工程建設提供了操作規范,特制定《煤

復墾

應評價方法》四個部分。本標準是其中的第二項標準,主要規定了干旱半干旱煤礦區微生物復墾技

標準負責起草單位: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煤炭資源與安全開采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礦山生態修復研究院、西安科技大學西部礦山生態環境修復研究院、中關村綠色礦山干旱半干旱煤礦區微生物復墾

技術規程

0239-2004

0240-2004

1358-2018

3095-1996

3838-2002

883-2004

1535-2007

277-2002

038-2020

3.1

3.2

4.1

4.1.1

依據煤礦區土地損毀方式、程度和生產建設工藝等,將土地損毀類型設置為二級

4.1.2

在劃分的二級土地損毀類型的基礎上,歸納各土地損毀類型的土地復墾工程模式4.1.3

礦區微生物復墾應在主體設計基礎上,結合礦山設計規范、安全條例,復墾場地4.2

4.2.1

對礦山開采產生的地裂縫、塌陷地進行充填前,應對其產生原因、分布范圍、穩4.2.2

根據沉陷等級與程度,確定出直接修復或者充填后復墾,并根據土地適宜性原則4.2.3

充填上覆土壤厚度,與土地利用類型有關。上覆土壤中添加微生物可以減少覆土4.3

4.3.1

1048-2016土壤評價調查內容應包括污染狀況、土層厚度、土壤質地、容重、

值、有機質和土壤類4.3.2

原則上種植農作物時覆土厚度

50cm

以上,耕作層不小于

20cm;用于林業種植時,在覆蓋厚度

30cm

0.3%4.4

4.4.1

4.4.2

4.4.3

4.4.4

4.5

4.5.1

4.5.2

4.5.3

)坡面防護應采用工程防護與生態防護相結合的綜合防護方法,臨時防護措施應與)對于位于地下水和地面水較為豐富地段的邊坡,其坡面防護效果的好壞直接與水)工程防護包括噴護、錨桿掛網噴漿、漿砌片石護坡、格構梁和護面墻等不同結構4.6

4.6.1

壓占土地復墾工程的首要任務是建、構筑物拆除以及場地清理,對于選礦廠及機4.6.2

5.1

5.1.1

5.2

7.5

②間行條播:可采用窄行間行條播及寬行條播前者行距

15

后者行距

30cm。人工或兩臺條播機聯合作業將豆科和禾本科草種間行播下。當播種三種以上牧草時于一行另兩種分別播于相鄰的兩行或者分種間行條播保持各自的覆土深度。也可在

30cm

15cm

③交叉播種:先將一種或幾種牧草播于同一行內,再將一種或幾種牧草與前者垂直方

5.3

5.3.1

5.3.2

6.1

6.2.1

)按種類分類:細菌菌劑、放線菌菌劑和真菌菌劑等。)按功能分類:固氮菌菌劑、根瘤菌菌劑、硅酸鹽細菌菌劑、溶磷微生物菌劑、光合細6.2.2

6.2.3

)。

)液體菌劑:

4h-12h

施:盡量破壞始植被狀的原上,植被近打直徑

深為10cm

③混播:將菌劑與種子混合后播種。:在不破始植的原,在近打徑為

深為10cm

)有機物料腐熟劑)復合微生物肥料和生物有機肥①基肥:播種前或定植前單獨或與其他肥料一起施入。6.6.3

(2)微生物肥料宜配合有機肥施用,也可與適量的化肥配合使用,但應避免化肥對(4)應避免與過酸﹑過堿的肥料混合使用,避免與對微生物具有殺滅作用的農藥同

7.1

7.2.2

在保證合理密植所規定的株數基礎上,去弱留壯。第一次間苗應在

片真葉出現時進行。定苗(即最后一次間苗)不宜晚于

片葉子出現時,進行間苗和定苗時,要結合規定密度和株距進行。檢查出苗成苗情況,對缺苗率超過

10%的地方,應及時移栽或

8.1

8.1.1

利用植物根系生長監測系統監測土壤中活體根系的生長動態,定點、連續觀測根8.1.2

30

8.2.1

定點動態取土壤樣,在實驗室分析監測土壤有機質含量的變化,有機質增加復墾8.2.2

利用便攜式光合測定儀,監測不同植物對光合利用效率,揭示微生物復墾對碳固8.3

8.3.1

30cm

30cm1011122122233132333435364142

Fabaceae

pseudoacacia

japonicum金枝國

japonicum'Golden

Juglandaceae

stenopteraSimaroubaceae

OsmanthusOsmanthus

fragrans鹽麩木

typhina

RosaceaeCerasus

Prunus

papyrifera

Sapindaceae

paniculata白花泡

Salicaceae

Cedrus

asperata

bungeana

CupressaceaeJuniperusJuniperus

formosanaJuniperus

chinensis

'Kaizuca'Juniperus

chinensis

12

Rosaceae

chinensis

xanthina

Sorbaria

Amygdalus

Amygdalus

'Duplex'

syriacusSyringa

Chimonanthus

CupressaceaeJuniperusJuniperus

sabinaRosaceae

×

Buxus

×

vicaryiBuxus

bodinieri

cornutaJasminum

CornaceaeCornusHYPER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