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七上復習第四單元_第1頁
歷史七上復習第四單元_第2頁
歷史七上復習第四單元_第3頁
歷史七上復習第四單元_第4頁
歷史七上復習第四單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復習第四單元復習目標1、了解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知道三國鼎力局面形成的原因。2、知道

江南地區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得到開發的原因及影響。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內容及作用。4、魏晉南北朝時的科學技術和文化藝術,知道祖沖之及主要成就;宗教傳播及石窟藝術。曹操勢力日益壯大的原因:政治上:(1)“挾天子以令諸侯”(2)重視人才經濟上:(1)招募流亡農民墾荒(2)組織兵士耕田背景:東漢末年,外戚和宦官交替專權。政治腐敗、黑暗。184年,張角領導的黃巾起義爆發。全國陷入割據混戰的局面。戰役名稱作用時間交戰雙方戰爭特點結果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公元200年袁紹和曹操以少勝多曹操勝利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公元208年曹操和孫劉聯軍以少勝多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曹操失敗國名建立人建立時間 都城經濟特色滅亡情況魏曹丕220年洛陽興建水利,發展農業生產265年,為西晉取代蜀劉備221年成都絲織業發達,蜀錦行銷三國263年被魏國滅亡吳孫權222年建業造船業發達,衛溫到達夷洲(今臺灣)280年西晉滅吳,三國時代結束朝代建立者時間都城西晉宋

—479年齊蕭道成479年—502年梁蕭衍502年—557年陳陳霸先557年—589年兩晉、南朝簡表洛陽建康東晉南朝司馬炎司馬睿劉裕265年—316年317年—420年420年一、邊疆少數民族內遷

1、原因:中原王朝的招撫和強迫2、內遷民族:匈奴、鮮卑、羯、氐、羌(五胡內遷)

3、民族矛盾加劇西晉施行分封諸侯的制度,導致“八王之亂”316年西晉被匈奴滅。北方陷入割據狀態,即“五胡十六國”,之后,前秦(氐族)統一黃河流域。南方建立東晉政權。

383年,苻堅挑起淝水之戰,前秦敗,北方重陷入割據狀態。

4、民族融合加強鮮卑族逐漸強大,建立了北魏。北魏建國后,進行了許多改革,向漢人學習,其中最著名的是孝文帝的改革。活動與探究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是封建社會的第一次大分裂的時期,你能將魏、蜀、吳、十六國、西晉、東晉、南朝、北朝等對號入座,填入下面的圖表中嗎?魏(220)蜀(221)吳(222)

西晉(265-316)

十六國(前秦)

東晉(317-420)

北朝(北魏)

南朝(宋齊梁陳)練習⒈以下選項,其中3個是同一類的,另一個是不同類的,請你把這個不同類的選項找出來A.城濮之戰B.官渡之戰C.赤壁之戰D.淝水之戰⒉三國時,臺灣名稱叫A.琉球B.流求C.夷洲D.澎湖⒊.三國鼎立局面最終形成的標志是A、赤壁之戰曹操敗北

B、曹丕定都洛陽C、劉備在成都稱帝

D、孫權稱王建立吳國4.東漢末年,曹操能在軍事集團割據混戰中取得政治優勢地位的原因是A.挾持漢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

B.實行屯田制,保證軍糧供應C.獎勵農耕,得到勞動人民支持 D.官渡之戰打敗勁敵袁紹ACDA江南地區的開發為我國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奠定了基礎。影響:第一:西晉后期“永嘉南渡”出現,大量的北方人口遷往江南,為江南的發展提供了勞動力、生產技術和工具;第二:江南地區有發展經濟的優越自然條件(地處亞熱帶,對農作物生產有利);第三:江南地區戰亂比較少,社會秩序比較安定;第四:南遷人民和南方原住民的辛勤勞動條件:時間:東晉期間得到大規模的開發區域:長江中下游、太湖、潘陽湖、洞庭湖沿岸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改革背景:民族融合趨勢加強直接原因:控制漢族,加強統治2、措施:遷都平城(山西大同)→

洛陽整頓吏治建立農村基層組織施行均田制漢化措施3、作用:促進民族融合,奠定了南北統一的條件有利于農業生產的恢復發展,促進了北方社會的發展和各民族之間的融合,對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政治方面經濟方面:民族政策:練習⑴江南地區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得到開發的原因不包括A.農產品商品化程度高

B.北方人口大量南遷,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C.江南地區具有發展農業的優越條件D.江南地區的戰爭相對較少,社會秩序比較安定⑵中國古代歷史上有這樣兩次改革:一次使秦國成為戰國后期實力最強的國家,另一次使鮮卑族人吸收漢族先進文化,加快了發展步伐.兩次改革是①管仲改革②商鞅變法③北魏孝文帝改革④王安石變法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3)“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曾定都洛陽的朝代有()①曹魏②西晉③前秦④北魏⑤東晉A、①②③④B、③④⑤C、①②④D、②③④⑤ACC練習識讀下列《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民族流動示意圖》請回答:(1)從什么時候北方少數民族開始遷往中原?舉出遷入中原的三個少數民族名稱。我國古代第一次大規模人口遷徙發生什么時候?(2)什么原因導致中原漢族遷往江南?(3)人口南遷對江南經濟發生有何影響?(4)想一想,人口遷徙的積極影響有哪些?答:東漢末年;匈奴族、鮮卑族、羯族、氐族、羌族答:西晉后期永嘉年間。答:北方戰亂。答:影響:帶去了勞動力,先進的生產技術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答:積極影響:有利于民族融合;促進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等。練習

民族大融合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兩大顯著特征之一,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了民族大融合。請回答:(1)孝文帝促進民族融合的措施主要有哪些?(2)魏晉南北朝時期民族融合在社會生活方面凝結下來的成果非常突出。請舉出其中最為生動的三個事例。(3)魏晉南北朝時期另一大顯著特征是什么?答:遷都洛陽;實行漢化政策:說漢語;穿漢服;改漢姓;與漢族通婚;采用漢族的官制、律令;學習漢族的禮法,尊崇孔子等答:“胡人漢服”、“漢人胡食”、漢族改變席地而坐的習俗。答:政權的分立;江南地區開發。祖沖之與圓周率時代:南朝宋稱謂:數學家、科學家、天文學家成就:對圓周率的推算,把圓周率數值精確到小數點后七位意義:這項創舉領先世界近一千年(比歐洲早1000多年)賈思勰時代:北魏稱謂:農學家成就:《齊民要術》

地位: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業科學著作(系統論述農業生產的專門著作),在世界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內容及作用:總結了當時的農業科學知識和經驗;在當時起了很大作用,后世的農業生產也有指導意義。酈道元時代:北魏稱謂:地理學家成就:《水經注》(對《水經》進行考訂增補)內容:以注錄水道系統為綱,介紹了江河流經地區的山川城鎮、地形物產、風土人情,歷史古跡等。地位:是一部綜合性的地理學專著。王羲之(“書圣”)背景:東漢末年,書法逐漸成為一種藝術。魏晉時期,書法藝術逐漸成熟,書法字體有楷體、行書、草書。時代:東晉特點:集書法之大成,寫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飄若浮云,矯若驚龍。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顧愷之(擅長人物畫)背景:南北朝時期,繪畫藝術有了很高的成就特點:線條優美、活潑傳神、富有個性代表作:《女史箴圖》、《洛神賦圖》陶淵明

時代:東晉代表作:《歸田園居》

類別:田園詩類別朝代代表人物著作貢獻數學祖沖之農學北朝賈思勰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業科學著作地理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書畫東晉寫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飄若浮云,矯若驚龍”,《蘭亭序》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王羲之被后人稱為是“書圣”。繪畫東晉詩歌東晉《歸園田居》石窟藝術

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的數值計算到小數點以后的第七位數字,領先世界一千年。《齊民要術》以注錄水道系統為綱;一部綜合性的地理學專著。王羲之《蘭亭序》《女史箴圖》《洛神賦圖》

開創了田園詩的先河。山西大同的云岡石窟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南朝宋北朝陶淵明顧愷之練習⒈它總結了我國北方勞動人民的生產經驗,介紹農、林、牧、副、漁業的生產方法,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書。這部書是A.《水經注》B.《齊民要術》C.《農政全書》D.《王經》2.“飄若浮云,矯若驚龍”是對下列哪一藝術品的贊頌。A.王獻之的書法B.顧愷之的人物畫C.云岡石窟的壁畫D.王羲之的書法⒊下列幾位歷史人物,對人類文化傳播貢獻最大的是A.張衡B.張騫C.蔡倫D.祖沖之4、下列歷史人物生活在同一個朝代的是()A王羲之與顧愷之

B顧愷之與酈道元C祖沖之與賈思勰

D王羲之與酈道元BDCA一、佛教的傳入和道教的興起

1、佛教的傳入①起源于古印度②西漢末年傳入我國中原地區。③東漢明帝時,興建了中國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馬寺。④教義:人死后能夠轉生來世,人的今生能忍受苦難,虔誠地信佛,來世就可以得到幸福。2、道教的興起①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②東漢時在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