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語言學研究的原則和方法_第1頁
對比語言學研究的原則和方法_第2頁
對比語言學研究的原則和方法_第3頁
對比語言學研究的原則和方法_第4頁
對比語言學研究的原則和方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對比語言學研究的一般理論與方法一、研究原則對比語言學是語言學的一個分支,它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對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復數語言進行對比分析,探索研究對象語言間的相對應關系。對比語言學研究原則在不同的研究者看來有不同的定義,目前沒有一個十分固定的規范。縱觀當今國內比較語言學的研究成果,目前提出的大概有以下幾種研究原則:1.描寫先于比較2.個體比較先于系統比較3.在比較中所用的標準必須一致

----丁金國《對比語言學及應用》(河北大學學報1981年第2期)觀點一原則一:描寫先于比較我們在對任何事物進行比較時,如果不對比較雙方的有關特征、運動方式加以描寫,要進行有效的比較是不可能的。我們要對某種語言的某些模式與另一語言的某些模式進行比較,首先必須對被比的語言有深透的認識,也就是說,僅僅會講這種語言是不夠的,必須對比較的語言分別做出描寫。原則二:個體比較先于

系統比較沒有個體的比較,就不可能進行系統的比較。人們有時在具體的研究中一開始就企圖對兩種語言的語法系統、或語音系統進行全面比較。但如果不使用他人對個體模式的研究成果,想做出有效的比較成果來是值得懷疑的。即使將來有了某幾種語言的比較語法,也是在對個體模式比較研究的基礎上最后形成系統的比較。所以,個體比較先于系統比較是對比研究中的一條很重要原則。原則三:所用的標準必須一致在比較過程中,要始終堅持標準的一貫性原則。在整個對比分析中,不管在任何平面上,對任何模式進行對比分析,都必須堅持下述三條標準:①意義;②功能;③情景(或叫語境,上下文)。至于對不同平面可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對比;如在句法平面,轉換分析可能是有效的方法;而在語義平面,分布分析可能有效。各個分析平面所使用的方法不同,不能和對比的標準混同起來。共時原則:不能拿不同時代的語言現象進行對比方法或角度同一原則:使用同一種方法,從同一角度出發考慮語體原則:不同的語體擁有自己的選擇、使用、組織語言單位的規范、規則

不同性質的對比應該有不同的要求與做法:語言對比可以使純語言學性質的,也可以是應用性質的,其對比應該有不同的要求和做法。

----張會森《對比語言學問題》(《外語學刊》,1991,No.5)觀點二1、語言現象的可比性2、對比研究的系統性3、對比研究的量與質4、根據對比語言之間的關系采用適當的對比方法5、語言對比中術語的同一性6、重視語際促進與語際干擾

----王利眾《俄漢科學語言句法對比研究》(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05)觀點三原則一:語言現象的可比性可比性原則指對比語言材料時要考慮這些現象范疇上對應的程度,被研究的程度,它們在功能方面有哪些相同或類似,從而選擇合理的角度來進行對比。原則一:語言現象的可比性可比性的層面/

levelsofcomparability語言分析層面/levelsoflinguisticanalysis語言結構的層級性/

hierarchyoflinguisticstructure對應性/equivalence原則一:語言現象的可比性可比性的層面/

levelsofcomparability宏觀層面/macro-level:語言的外部因素對語言的影響。語言由于時間、空間和社會的變異而產生各種變體,因而任何一種語言都可以看成是一個語言變體的群集(aconstellationofvarieties).(Corder1973:Chap.3)每一個語言變體構成一個比較層面。原則一:語言現象的可比性微觀層面/micro-level:語言的內部結構作為一個符合系統的語言是由幾個互相聯系、互相制約、自成體系的分支系統構成的系統(asystemofsystems),每一個分支結構系統也構成了一個比較的層面。語言變體與可比性與使用者有關的語言變體/users-relatedlanguagevarieties1.Regionaldialects:BritishEnglish,AmericanEnglish,AustralianEnglish2.Socialdialects:standardEnglish,substandardEnglish/nonstandardEnglish;educatedEnglish,uneducatedEnglish;blackEnglish語言變體與可比性與場合有關的語言變體/occasion-relatedvarieties:由于語言使用時的交際背景不同而產生的。與某一類使用場合相聯系的一系列語言特征,便構成一個特定的語域(register)。語域可以從語言實際使用的交際領域(field)、交際方式(mode)和交際關系(tenor)這三個方面來確定,即語域是由語言在實際使用中的這三個方面的特征共同決定的。Field(交際領域)交際領域是指交際所涉及的范圍,大致可以根據語言交際的題材、內容和目的來確定。一些比較專門和典型的交際領域里的語言便構成了一般所說的“行話”等。比如、科技行話、足球行話、賭博行話。Mode/交際方式

交際方式

是指交際過程中,語言運用的手段和形式。OralorwrittenEnglish,impromptuorwell-prepared,expository,descriptive,narrativeorargumentativewriting.由于交際方式不同,語言在語音、詞匯、語法以及話語篇章組織上都可能有所不同。Tenor/交際關系交際關系是指語言交際雙方的關系,這種關系主要是由于交際雙方之間的相對地位和社會關系決定的。Joos(1962)曾將語言由于交際關系的不同而產生的變化大致分為五個等級,稱為五種風格(key)或語體(style),即:冷漠體(frozen)、正式體(formal)、商量體(consultative)、隨便體(casual)和親密體(intimate)。Visitorsshouldmaketheirwayatoncetotheupperfloorbywayofthesuitcase.Visitorsshouldgoupthestaircaseatonce.Wouldyoumindgoingupstairsrightaway,please?Timeyouallwentupstairs.Upyougo,chaps!Summary一般說來,在選定了對比的地域方言之后,影響可比性的因素主要有社會方言和語域兩大類語言變體。為了使語言材料具有可比性,我們應首先選用對應的社會方言,然后在這個社會方言內部選一個相對應的語域。這樣,我們可以大致保證所選的對比語言材料,在整個語言變體層面上具有可比性。語言的結構系統與可比性就語言的內部結構來說,任何語言都是由語音、詞匯、語法三大部分組成。語言的這三大組成部分,構成了整個語言系統內部的三大分支系統,即語音系統、詞匯系統和語法系統。1.盡管語言的內部結構系統有其獨特性,但是語言結構系統之間也有不少相同之處,在任何一種語言中,語音都代表了語言的物質外殼,詞匯都代表了那套音義結合的語言建筑材料的總合,語法都代表了語言中詞形變化法和用詞造句的規則總和。語言之間的相互對應的三大系統構成了可以比較的三個對比層面。2.兩種語言在某一對比層面上的對應性,是指兩種語言在某一方面具有相同和可以類比的地方,而不是完全等同。

總之,語言之間在原則上是可以對比的。因為不論在語言的宏觀方面還是微觀方面,語言之間在這些層面上的對應性便構成了語言可比性的原則基礎。原則二:對比研究的系統性對語言事實的比較必須要系統化,也就是說要注意語言成分之間系統性的關系。無論進行兩種語言之間哪一類語言現象的對比,都不能僅僅基于偶然碰到的,彼此之間缺乏內在聯系的孤立現象。無論被比較的語言材料是單一的語言成分還是語言結構的某一部分,它們都要在語言中居同等地位,也正因為如此才具可比性。同等成分越多,對比的系統性越強。原則三:對比研究的量與質對語言現象做對比分析、下結論,要反映其本質上的異同。量,指應有足夠數量的語言材料作基礎才能得出比較的結論。無論總結共同之處還是概括不同之處都不能忽視現象的量性特點。質,指準確地抓住研究對象類型上的區別性特征,并且對語言材料進行分類整理。原則四:采用適當的對比方法

對比的語言在譜系發生方面和結構類型方面遠近的程度與對比語言的角度和方法是密切相關的。語際關系的遠近還影響到已有語言知識的轉移。語言的對比要從每種語言自身的規則和規律出發,避免將一種語言的特征強加于另一種語言。原則五:語言對比中

術語的同一性分析、比較語言現象離不開語言學的術語。確定所用的術語,要使它們具有相同的內涵與外延,從而等值地表示兩種語言中被比較的現象。原則六:重視語際促進

與語際干擾對比語言學的教學法學派非常重視母語對外語的促進和干擾。多年的外語教學實踐表明,總有一些外語現象和規律很容易掌握,而經常出現的錯誤也集中于一定的區域。這往往與母語有關。研究方法對于對比語言學的分析方法,因為研究目的方式等的不同,目前也沒有一個十分固定的模式。從當今國內比較語言學的研究來看,目前大概有以下幾種比較方法。(1)研究方法必須是來自語言學的。(2)不僅要探求研究對象語言間的不同點,還應分析其共同點。(3)不僅要進行微觀的對比分析,更應從宏觀的整個體系著眼。

----吳崇《試論對比語言學的方法與課題》(《外語研究》2001年4期)觀點一方法一:必須是語言學的就某一語言現象進行對比分析研究時,要經過充分周密的考慮,再行取舍。取舍的標準就是選擇研究的語言現象能否成為語言學的研究課題。一是具有必備的語言學素養。二是不能將不同的語言現象牽強附會地進行對比。

方法二:探求研究對象間

的異同在對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復數語言進行對比分析時,不能僅停留在對語言間的不同點的探求上,尋找語言間的共同點同樣是對比語言學的重要課題和任務。語言研究的終極目標是尋求各種語言間的共性。方法三:從微觀和宏觀雙角度分析正確的對比語言學的方法應該是不僅考察語音、詞匯、語法、意義甚至篇章等微觀方面,更應該從宏觀上著眼,把握住研究對象語言的整體體系,從整體上進行對比分析。這樣才能更清楚你所研究的語言現象在整個語言體系中占據何種地位,才能更清楚你所從事的研究意義何在。(1)共時比較(2)“從形式到內容”和“從內容到形式”(3)翻譯方法(4)成素分析法----張會森《對比語言學問題》(《外語學刊》,1991,No.5)

觀點二1、共時比較

A單向對比:以語言a出發,以語言a為座標,研究語言a的某種范疇,某種形式,某種意義在語言b中如何表達,有何等價物(語言a~語言b)。兩種語言的關系為:語言a為出發語,語言b為對象語。B雙向比較:是以某種范疇為基點,兩種語言的平行對比,沒有出發語與對象語之分。

2、“從形式到內容”和“從內容到形式”

任何一種對比都以某種共同的對比范疇為基礎。第一種做法是:對比的范疇具有形式性,概括著具有一定內容的形式手段。第二種做法:對比的范疇則具有語義性質,為語義(概念)范疇,或功能語義范疇,對比的目的在于對比這些語義范疇的內部關系及其表達手段。對比功能語法就屬于這一類。在進行這種對比時,應該觀察所有表達這種意義的手段,不管它們是屬于哪一語言平面。對比研究可以是在某一語言平面上進行,例如語音對比,構詞方法對比,形態對比,句法對比……對比研究也可以是全面的,即語言各平面的綜合對比。3、翻譯方法是一種提供事實的初級方法,下一步是要在諸事實的基礎上進行本質的揭示和概括。翻譯作為對比手段有其局限性。它一般限于詞、詞組、頂多是句子。一進入言語作品一話語篇章層次,往往就失去語言單位等值性。翻譯在對比中常常達不到深刻揭示異同的目的,此時就得求助于其他方法了。4、成素分析法借助這種方法可以深入現象,揭示出現象以至語言的種種客觀特征。成素分析可以用于詞匯、語法分析、純語法分析、功能分析,以及言語語句分析。由于研究的具體對象不同,所使用的具體研究方法可能不同。義素分析法(歐洲一般稱為semeanalysis),也叫

構成成分分析法(美國一般稱為componetialanalysis),五十年代由美國人類學家在研究親屬詞的含義時提出。很快受到現代語義學界的重視,特別是在詞義分析方面顯示了它的優越性。它把詞的意義分成若干成素——義素,用義素作語言分析比較的最小單位,加深對詞義的進一步認識。

對比研究的一般程序1.確定對比范圍2.文獻搜集與研究3.確定理論框架4.搜集語言材料5.分析對比6.總結----許余龍《對比語言學》(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觀點三1.確定對比范圍這里所說的對比范圍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對比的語言層面對比的語言單位(或現象)對比的語言學內容2.文獻搜集與研究這里所說的文獻(literaturee)包括兩部分:某一具體對比研究范圍內已有的對比研究

---某一具體領域里已經做了什么研究。這個研究范圍內對兩種語言分別所做的分析研究---作為我們對比描述的依據。3.確定理論框架對比研究的理論框架是指以某一種語言分析研究的理論或模式為基礎的對比描述方法。同一語言現象可以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如轉換生成語法、格語法、認知語法等等。對比研究的框架主要取決于研究目的、研究范圍等。4.搜集語言材料在確定和搜集對比語言材料的時候,為了是對比分析更能說明問題,我們所選用的語言材料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為了保證對比語言材料的代表性,我們必須注意語言的語體、體裁、年代、文體風格等幾方面的問題。5.分析對比分析對比是指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以某確定的理論框架對搜集的語言材料做某一方面的分析和對比。要注意兩點:1.在很多情況下,已有的文獻中對所要對比的兩種語言分析是不平衡的。2.由于某一現有的分析框架往往是建立在分析某一種語言的基礎上的,因此我們在用這個框架來分析對比兩種語言是,可能需要某些修正和補充。6.總結分析對比以后,我們就可以總結這一對比研究的成果,討論其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也可以指出這一對比研究的局限性,提出自己今后對這一方面研究的進一步設想和建議。對比描述的基礎與內容對比基礎大致可以分為語外對比和語內對比基礎兩大類。語外對比:物質世界、語言環境、交際情景。形式

語言系統

語言結構語內對比

語言規則

語法功能

功能

語篇功能

功能負荷量1.物質世界語言的物質形式有兩種:語音實體:生理、物理和心理

文字實體:書寫符號、書寫規則、標點符號。語言與外部世界現實事物之間,存在著某種約定俗成的聯系,這種聯系便是語言的所指意義。因此我們可以把外部世界作為對比基礎,來比較不同語言是如何表達這個外部世界的及其相互之間的聯系。2.語言環境語言環境泛指語言賴以生存的社會環境語言使用的場合。語言的外部社會環境,可以作為對比社會語言學的對比基礎。3.交際情景廣義的交際情景包括:時間time地點locationTherelationshipbetweenspeakersandlistenersSpeaker’sintentionKnowledge,faith,expectation,interest研究交際情景中的話語,特別是情景對理解話語含義的影響,是語用學的任務,因此交際情景可以作為語用對比的研究。以上三種是語外對比的基礎,因為它們是以與語言發生聯系的外部因素為依據,與語言內部本身的組織結構系統無關。以下是各類語內對比基礎:4.語言系統語言的系統性,表現在一個系統內部的各個項目之間是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的,因此兩種語言中相對應的兩個系統有其各自的特點。5.語言結構以語言結構為對比基礎的語言對比,是將相同或相似的結構形式作為對比的共同出發點,對比這種結構形式在兩種語言中的運用情況。這種以結構為基礎的對比通常是在兩種語言中的運用情況。自從轉換生成語法學派提出表層結構和深層結構之分以來,許多句法對比以深層結構作為對比基礎,對比兩種語言中具有相似深層結構的句子在表層結構上有什么不同。6.語言規則我們采用轉換生成語法作為對比的框架,一方面將類似的深層機構作為對比基礎,對比兩種語言從深層結構到表層結構的轉換生成過程中所涉及的規則、程序有什么不同等等。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將類似的規則作為對比基礎,對比這一規則在兩種語言中適用的范圍有什么不同。7.語法功能每一種語言都有一套自己的語法范疇,不同的語言具有某些相似的語法范疇,因此我們可以將這些語法范疇作為對比基礎,比較在兩種語言中,這些語法范疇所包括的內容、涉及的范圍,表達的手段有何不同等等。例如,法語分為陰性和陽性,俄語和德語分為陰性、陽性和中性等等。8.語篇功能以語篇功能為基礎的語言對比,一方面可以比較語言之間在主述位結構和信息結構上的不同,也可以比較語言之間在各種粘連手段的應用方面有什么不同。9.功能負荷量指某種語言單位在一個語言的組織中承擔的功能量,特別是用來比較某個語言內部各種音位對立的可用量,也可以比較某一對相似的語言單位在各自語言中的使用頻率,及其與同一類型的其他語言單位相對而言的相對使用頻率。對比語言材料的選擇1.對比語言材料的類型1)實例語料/corpus-baseddata:實地錄制的口語實例素材和出版的書面實例素材。2)內省語料/intuition-baseddata:通過誘導本族語使用者運用自己的語感而得來的語言材料。它包括自我內省語料和實驗內省語料。自我內省語料(introspectivedata):

語言分析者作為本族語的使用者,通過自我內省得到的語料。實驗內省語料(experimentaldata):通過實驗的方法,有其他本族語使用者,通常是“不諳語音學的(linguistical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