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2015版第一章_第1頁
毛概2015版第一章_第2頁
毛概2015版第一章_第3頁
毛概2015版第一章_第4頁
毛概2015版第一章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兩大理論成果

1

主要內容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及其發展

二、毛澤東思想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四、思想路線與理論精髓2什么是馬克思主義?3從狹義上說,馬克思主義即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學說的體系。

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三大組成部分4什么是馬克思主義?5廣義上理解的馬克思主義,它既包括由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基本方法,也包括經列寧等對其繼承和發展,推進到新的階段,并由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等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將其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即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共產黨宣言》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最偉大的綱領性文件。它凝聚著馬克思、恩格斯的光輝思想,是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共產黨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的形成。《共產黨宣言》的發表6

以林則徐、魏源為代表的地主階級開明派睜眼看世界,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著眼于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近代以來先進的中國人探索強國之路

以洪秀全、洪仁玕為代表的農民階級革命派在太平天國后期,主張辦工業、開礦藏、興銀行,主張“請富者準予雇工”,對窮人“以令作工以受其值”,即主張發展資本主義雇傭勞動制的生產關系。8

以李鴻章等為代表的洋務派官員的強國夢:學習西方科學技術,發展近代工業,編練新軍,創辦學堂。張之洞和他創辦的漢陽鐵廠9維新運動領袖康有為把向西方的學習從經濟領域推進到政治領域,主張在中國實行君主立憲。思想家嚴復主張系統地學習西方,以開民智。康有為嚴復10

資產階級革命派領袖、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提出了“民族、民權、民生”三民主義,第一次在中國提出了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

孫中山孫中山手跡11馬克思主義傳播的階級基礎:隨著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中國無產階級隊伍也由此壯大起來。在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中國現代產業工人的人數已經達到了260萬人。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12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及其發展13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提出14

中國共產黨的早期領導人李大釗等在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工作中,就已經提出過要研究怎樣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應用到中國的實踐,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去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的思想。

是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確立毛澤東的領導地位

1938年10月,毛澤東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所作的題為《論新階段》的講話中明確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命題進一步論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指出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并寫入黨章黨的幼年時期黨七大黨十六屆中全會遵義會議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要中國化?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經驗的概括和總結。是解決中國實際問題的客觀需要。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內在要求。遵義會議地址15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想實質),就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研究和解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中的實際問題。

具體地說,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更進一步地和中國實踐、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結合起來,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實現民族化和具體化。16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涵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緊密聯系中國實際,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中的問題。

真正運用馬克思主義來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必須緊密結合中國國情和時代條件,尋找適合中國實際的道路,制定正確的方略。171938年春,毛澤東在延安窯洞撰寫《論持久戰》

2、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經驗和歷史經驗提升為理論。18

.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植根于中國的優秀文化之中。

就是要使馬克思主義和民族的特點相結合,經過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現出來19

1940年1月,毛澤東發表《新民主主義論》,標志著毛澤東思想得到多方面展開并達到成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第一次歷史性飛躍勝利實現。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1、毛澤東思想20

1945年召開的黨的七大,確立了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領導地位,標志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為全黨的共識。21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確立了黨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標志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1997年黨的十五大確立鄧小平理論為我黨的指導思想2、鄧小平理論22

以江澤民為主要代表的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準確把握時代特征,科學判斷黨所處的歷史方位,進行理論創新,逐步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3.“三個代表”重要思想23

4.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核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走和平發展道路24討論毛澤東思想

why(時代背景、原因、條件)what(形成過程或發展階段、主要內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how(歷史地位)

兩者的關系是什么?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次歷史性飛躍26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次歷史性飛躍27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理論成果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及歷史進程命題提出科學內涵歷史進程(主題)重要意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實質: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解決中國問題的需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內在要求;概括和總結中國經驗

內涵: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把中國經驗經驗提升為理論;把馬克思主義植根于中國的優秀文化之中。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指引事業勝利;提供精神支柱;倡導了科學態度和優良學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內容)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28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理論成果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及歷史進程創立的社會歷史條件(背景)形成和發展主要內容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時代背景:戰爭和革命的時代主題思想文化條件: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和馬克思主義的引進和傳播;實踐基礎:黨領導的革命和建設實踐

新民主主義理論;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理論;軍隊建設和軍事戰略理論;政策和策略理論;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論;黨建理論;活的靈魂第一次飛躍的理論成果;革命和建設的指南;黨和人民的精神財富。(正確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萌芽(黨的創建和國民革命時期)形成(南昌起義-遵義會議)成熟(遵義會議-抗戰結束)繼續發展(解放戰爭和建國以后)29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理論成果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及歷史進程形成的社會歷史條件(背景)形成和發展(幾個標志)體系和主要內容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時代背景: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開放的世界;歷史條件:我國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經驗教訓;實踐基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理論基礎: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

社會主義本質理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改革開放理論;其他理論。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第二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指南;長期的指導思想醞釀提出(11屆3中全會-12大)初步形成(12大-13大)完善成熟(13大-14大)繼續發展(14大以后)30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理論成果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及歷史進程創立的社會歷史條件(背景)形成和發展體系和主要內容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歷史經驗:黨和社會主義的歷史經驗世情:國際局勢和世界格局的變化國情:黨和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探索;黨情:黨的建設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

集中概括;三者的辯證統一關系;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第一要務;依法治國與依法治國相結合等等。面向21世紀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指針;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理論武器。萌芽、初步提出、成熟(紀念建黨80周年講話)、繼續發展3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理論成果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及歷史進程

形成依據(背景)形成和發展主要內容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基本依據: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現實基礎:新世紀新階段的階段性特征;重要借鑒:當代世界的發展實踐和發展理念;理論基礎: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內涵:發展是第一要義;以人為本是核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基本要求;統籌兼顧是根本方法。對馬克思主義的又一次重大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黨的16大以來32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的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集中到一點,就是高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中國特色社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