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藥黃芩的藥理作用 3200字_第1頁
淺談中藥黃芩的藥理作用 3200字_第2頁
淺談中藥黃芩的藥理作用 3200字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淺談中藥黃芩的藥理作用3200字【摘要】黃芩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入藥部位為根,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活血,安胎的成效。近年來隨著對其活性成分的深入研究,發現黃芩根提取物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腫瘤、解熱鎮痛、抗氧化及去除氧自由基和治療心血管疾病等作用。

【關鍵詞】黃芩;黃芩苷;黃芩素;藥理作用;綜述

黃芩又名腐腸、涇芩、條芩等,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入藥,性寒,味苦,歸肺、膽、胃、大腸等經,具有清熱燥濕、泄火清心、涼血活血等成效。近年來隨著對其活性成分黃芩苷及黃芩素的深入研究,發現黃芩根提取物尤其是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腫瘤、解熱鎮痛、抗氧化及去除氧自由基和治療心血管疾病等作用[1]。綜合黃芩藥理作用研究現狀簡述如下。

1藥理作用

1.1抗菌、抗病毒

黃芩苷16ng/ml與芐基青霉素合用可使對新霉素和青霉素的金葡抗性株的最低有效濃度分別從125ng/ml和250ng/ml下降為4ng/ml和16ng/ml,并有量效關系對這類β內酰氨抗生素抗性株加用16ng/ml的黃芩苷,可恢復其抗菌作用,為臨床合理應用這類抗生素提供了理論依據。黃芩苷在低于細胞毒濃度時可以抑制T細胞和HIV《1型Env蛋白,而且在HIV《1被吸附之初黃芩苷可以阻止其復制,其作用機制和主要環節在于干涉HIV《1攻擊靶細胞,因此可開發成為新的抗艾滋病藥物[2]。

1.2抗腫瘤作用

黃芩莖葉總黃酮及野黃芩苷對腫瘤細胞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黃芩莖葉總黃酮是黃芩莖葉的主要有效成分而野黃芩苷是黃芩莖葉總黃酮的主要單體成分,黃芩莖葉總黃酮及其主要單體成分野黃芩苷在25μg/ml濃度下對LA795細胞的活性抑制百分率分別為25%和9%[3]。

1.3解熱鎮痛作用

黃芩血清及黃芩苷通過抑制單核細胞DNA,Pr合成及Ca2+內流,阻止內生致熱源的產生,使其具有一定的解熱作用。黃芩煎劑和浸劑都能夠加強大腦皮層的抑制過程,黃芩苷可抑制小鼠自發活動,表現明顯的鎮靜作用[4]。而從黃芩莖葉中提取別離的總黃酮,明顯抑制醋酸引起小鼠扭體次數,提高鉀離子透皮所致大鼠疼痛的域值,但作用弱于阿司匹林。

1.4對自由基的作用

從黃芩中提取的黃芩苷元、黃芩苷和漢黃芩素,對紫外線照射產生的氧化作用都有明顯的抑制作用。通過光照射對脂質過氧化作用比擬黃芩苷抑制效應發現,黃芩提取物抑制脂質過氧化是通過減少缺氧狀態下線粒體能量耗費,減少琥珀酸氧化的限制和愛護線粒體膜的完整性外,黃芩苷元參與過氧化氫的代謝,抑制膜系統的氧化,降低脂質過氧化;黃芩苷對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所致脂質過氧化損傷有較強的愛護作用,降低心肌組織中MDA水平,提高SOD活性,愛護Na+2K+2ATPase活力,降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脫氫酶活性。從黃芩中提取的黃酮(Bax)顯示了對神經細胞株HT222細胞的抗氧化愛護作用,HT222在葡萄糖氧化酶產生很低水平H2O224h就會死亡,而黃芩酮50mg/ml使細胞存活率升高85%±5%,它抑制HT222損傷是通過抑制細胞凋亡,利用大鼠膽管節扎或四氯化碳誘導纖維化模型發現。黃芩甲醇提取物顯著降低肝羥脯氨酸和MDA水平,改善肝細胞形態學異常變化,具有抑制膽管和阻止四氯化碳誘導的肝纖維化和脂質過氧化作用[5《6]。從黃芩莖葉中提取的總黃酮,對不正常自由基代謝有較強的調節作用,用四氯化碳制備小鼠肝損傷和慢性鋁中毒模型,發現黃芩莖葉總黃酮能夠顯著降低肝纖維化和脂質過氧化反饋,調節不正常自由基代謝。神經細胞體外培養發現,含黃芩莖葉總黃酮的大鼠血清提高H2O2和KCN作用下PC12細胞存活率,抑制細胞脂質過氧化增加和SOD活性的降低,對H2O2損傷心肌細胞有同樣的愛護作用[7《8]。

1.5對免疫系統的影響

賀海平等[9《10]分別對新發現的一種黃芩類黃酮3,5,6,72四羥基22,82二甲氧基黃酮(TDF)和黃芩中純化的3′,5,6,72四羥基2′,82二甲氧基黃酮、2′,52二羥基6,6′,7,82四甲氧基黃酮、5,7,82三羥基黃酮、(2R,3R)22′,3,5,6′,72五羥基黃烷醇、黃芩甙和黃芩酮6種類黃酮成分的免疫藥理作用進行了研究,檢測這些黃酮對人體多形核細胞(PMN)、單個核細胞(MNC)的化學發光反饋、化學趨向性和PHA誘導淋巴細胞增殖的影響結果顯示,TDF本身不能激活PMN和MNC的氧呼吸暴發,對PMN和MNC無毒性作用,但當TDF與PMN或MNC預先孵育后,TDF能明顯地抑制FMLP、OZ激活PMN、FMLP激活MNC的氧呼吸暴發,其抑制強度與孵育劑量成正比關系;TDF對PMN的抑制能力大于MNCTDF身對PMN和MNC沒有明顯的趨化作用,但PMN和MNC與TDF預先孵育后,PMN或MNC對ZAS的化學趨向性明顯增強,對FMLP的化學趨向性不明顯TDF濃度為1125×10-4~5×10-4mol/L時,能顯著抑制PHA誘導的淋巴細胞增殖,抑制率達31%~100%除(2R,3R)22′,3,5,6′,72五羥基黃烷醇外,其他5種類黃酮均能抑制N2Fomyl2Met2Leu2Phe(FMLP)激活的PMN和MNC,或調理酵母多糖(OZ)激活的PMN產生的化學發光,也能顯著地抑制PHA誘導的淋巴細胞增殖。TDF濃度為215×10-4mol/L時,其對化學發光的抑制率可達41%~99%;對淋巴細胞增殖的抑制率可達89%~99%。由此可見,從黃芩中別離出的類黃酮對PMN,MNC和淋巴細胞有不同的作用,這些作用可能與黃芩的抗炎和抗過敏作用有關系,也顯示這些成分有可能成為新的抗炎或免疫抑制藥物。

1.6其他作用

黃芩苷對缺氧缺糖性心肌細胞損傷具有一定的愛護作用,可明顯地抑制AR的活性,并能有效地改善糖尿病患者周圍神經傳導速度[11]。體外酶動力學抑制實驗中察看到黃芩苷對牛睪丸純化AR(醛糖復原酶)的抑制類型屬混合型抑制,其抑制常數Ki=510μg/ml;黃芩素還具有拮抗血管緊張素Ⅱ引起的血壓增高的作用。因此,黃芩作為ARIS的應用意義很大,可望成為治療糖尿病輔助藥物,治療因糖尿病引起的血壓增高[12],黃芩黃酮可能通過有效去除亞硒酸鈉間接產生的活性氧來避免白內障的發生,并使亞硒酸鈉對晶狀體抗氧化酶敘述的影響得以打消[13],此外,黃芩及其有效成分還具有解熱、保肝和防輻射、抑制凝血酶引起的血小板凝聚等作用。

2結語及展望

黃芩及其有效成分黃酮類化合物具有廣泛的藥理活性,除了傳統意義上的抗炎、抗變態、抗病毒以及解熱和保肝等生物活性之外,近年來對其抗氧化、抗腫瘤和抗HIV21病毒的研究日趨深入,開發黃芩及其活性成分作為抗血栓、降血壓、治療冠心病和糖尿病以及防治腫瘤和艾滋病藥物的前景十分廣大。在黃芩成分藥理作用的研究方面,得到系統研究并得以應用的多是黃芩中含量較高的黃酮類化合物,而大局部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