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高二選擇性必修下冊第一單元《蜀道難》《蜀相》課時同步練 - 統編版高二選擇性必修下_第1頁
統編版高二選擇性必修下冊第一單元《蜀道難》《蜀相》課時同步練 - 統編版高二選擇性必修下_第2頁
統編版高二選擇性必修下冊第一單元《蜀道難》《蜀相》課時同步練 - 統編版高二選擇性必修下_第3頁
統編版高二選擇性必修下冊第一單元《蜀道難》《蜀相》課時同步練 - 統編版高二選擇性必修下_第4頁
統編版高二選擇性必修下冊第一單元《蜀道難》《蜀相》課時同步練 - 統編版高二選擇性必修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統編版高二選擇性必修下冊第一單元《蜀道難》《蜀相》課時同步練--統編版高二選擇性必修下

3、蜀道難蜀相

一、基礎知識鞏固練

1.下列加點的虛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以手撫膺坐長嘆(介詞,用)

B.所守或匪親(有時)

C.但見悲鳥號古木(只,僅)

D.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介詞,比)

2.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危乎高哉 危:高

B.開國何茫然 茫然:模糊難知的樣子

C.以手撫膺坐長嘆 坐:坐著

D.三顧頻煩天下計 頻煩:頻繁

3.對下列兩組句子中加點詞的用法,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映階碧草自春色天生麗質難自棄三顧頻煩天下計君臣相顧盡沾衣

A.兩個“自”相同,兩個“顧”也相同

B.兩個“自”相同,兩個“顧”不同

C.兩個“自”不同,兩個“顧”相同

D.兩個“自”不同,兩個“顧”也不同

4.下列詞語中對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開國何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樣子)

B.捫參歷井仰脅息(捫,觸摸;參、井均為星宿名,相傳為蜀、秦的分野)

C.凋朱顏(使……凋謝,這里指憔悴)

D.以手撫膺坐長嘆(撫摸著雙腿)

5.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逆折:回旋,倒流。 B.蠶從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茫然:前途迷惘的樣子。

C.捫參歷井仰脅息 脅息:屏住呼吸。

D.側身西望長咨嗟 咨嗟:嘆息。

6.比較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①問君西游何時還②青泥何盤盤③但見悲鳥號古木④但悲不見九州同

A.兩個“何”字相同,兩個“但”字也相同

B.兩個“何”字相同,兩個“但”字不同

C.兩個“何”字不同,兩個“但”字相同

D.兩個“何”字不同,兩個“但”字也不同

7.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

A.使人聽此凋朱顏

B.猿猱欲度愁攀援

C.砯崖轉石萬壑雷

D.舞幽壑之潛蛟

8.下列對《蜀道難》一詩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歌襲用樂府舊題,并展開豐富的想象,著力描繪了蜀道上奇麗驚險的景色。

B.詩人大致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線索,抓住蜀道所在之地的山水進行描寫,以展現蜀道之難。

C.詩人以變幻莫測的筆法,展現了古老蜀道逶迤、崢嶸、崎嶇的面貌,藝術地感嘆自己仕途的艱難。

D.詩人善于把想象、夸張和神話傳說融為一體來寫景抒情,五丁開山等傳說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

二、閱讀理解提升練

(一)閱讀《蜀相》,完成9~10題。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9.對這首詩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恰當的一項是()

A.“蜀相”是蜀漢丞相諸葛亮。“錦官城”是成都的別名。“柏森森”即柏樹茂盛繁密的樣子。首聯以設問引起,開門見山。一個“尋”字表達了詩人對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

B.“映階”二句是說祠堂內碧草空有春色,黃鸝徒有好音,卻沒有多少人去欣賞。

C.頸聯高度概括了諸葛亮一生的行事。“頻煩”猶頻繁,多次。“天下計”指統一中國、興復漢室的計策。“兩朝”指東漢和蜀漢。“開”指開創,“濟”是扶助。

D.詩的前四句寫祠堂之景,后四句寫丞相之事。全詩通過對歷史人物的緬懷和贊頌,寄托了詩人憂民憂國、痛感濟世無人的哀傷。

10.王國維說:“‘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參考此說,說說“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一聯里哪兩個字跟境界的關系最為密切,并簡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題。

李白傳

李白,字太白,山東人。母夢長庚星而誕,因以命之。十歲通五經。自夢筆頭生花,后天才贍逸。喜縱橫,擊劍為任俠,輕財好施。更客任城,與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居徂徠山中,日沉飲,號“竹溪六逸”。

天寶初,自蜀至長安,道未振,以所業投賀知章,讀至《蜀道難》,嘆曰:“子,謫仙人也。”乃解金龜換酒,終日相樂。遂薦于玄宗。召見金鑾殿,論時事。因奏頌一篇。帝喜,賜食,親為調羹,詔供奉翰林。嘗大醉上前,草詔,使高力士脫靴。力士恥之,摘其《清平調》中飛燕事,以激怒貴妃。帝每欲與官,妃輒阻之。白益傲放,與賀之章、李適之、汝陽王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為“飲酒八仙人”。懇求還山。賜黃金,詔放歸。

白浮游四方,欲登華山,乘醉跨驢經縣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無禮?”白供狀不書姓名,曰:“曾令龍巾拭吐,御手調羹,貴妃捧硯,力士脫靴。天子門前,尚容走馬;華陰縣里,不得騎驢?”宰驚愧,拜謝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長笑而去。嘗乘舟與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宮錦袍坐旁若無人。祿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節度東南。白時臥廬山,辟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還彭澤。璘敗,累系潯陽獄。初,白游并州,見郭子儀,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儀請官以贖,詔長流夜郎。

白晚節好黃、老,度牛渚磯,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悅謝家青山,今墓在焉。

11.下列對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嘗乘舟與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宮錦袍坐/旁若無人

B.嘗乘舟/與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宮錦袍坐旁/若無人

C.嘗乘舟與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宮錦袍坐旁/若無人

D.嘗乘舟/與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宮錦袍坐/旁若無人

12.下列對文中加點字的有關文化常識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五經:古人常說的“四書五經”,四書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指《詩》《書》《禮》《易》《春秋》。

B.詔:皇帝的命令稱“詔”“敕”“圣旨”“諭旨”“上諭”等。假托或假冒皇帝的命令,稱為“矯詔”。

C.翰林:文中“不知翰林至此”,此處“翰林”應指“翰林學士”,是朝廷中負責起草皇帝詔書的。古代負責詔書起草的工作非常重要,實際上是參與國家重大事務的決策工作。

D.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薦舉,任以官職。

1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與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母夢見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賦過人,才華橫溢。

B.賀知章很欣賞李白的詩才,感嘆他是遭貶的仙人。李白后經賀知章的推薦,擔任翰林。

C.郭子儀曾有恩于李白。后來,李白受牽連下獄,郭子儀又請求官府赦免李白的死罪。

D.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現出放蕩不羈的個性,這說明李白是個決不“摧眉折腰事權貴”的人。

14.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力士恥之,摘其《清平調》中飛燕事,以激怒貴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見郭子儀,奇之,曾救其死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出自杜甫的《贈李白》“飛揚跋扈”在此處的意思是“不守常規,狂放不羈”。試結合文章分析李白的狂放不羈之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常識默寫課課練

16.下列對古代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出通判泉州”中的“出”,指的是京官外調。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

B.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學校,后也泛稱學校或教育事業。《孟子》中有:“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

C.國子監是中國古代的中央官學,又稱國子學或國子寺,是中國古代教育體系中的最高學府,而非教育行政機構。

D.戶部,中國古代官署名,為掌管戶籍財經的機關,六部之一,長官為戶部尚書。

17.下列對古代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大學士”又稱內閣大學士、殿閣大學士等,為輔助皇帝的高級秘書官。

B.“振恤”,即賑濟與撫恤,即面對災荒來襲時,各級政府和民間做的相應的反應和對策。

C.“詔”先秦時代上級給下級的命令文告稱詔。秦漢以后,專指帝王的文書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