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頂尖名校2021-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三次素養調研試題及答案語文 統編版高二選擇性必修上_第1頁
河南省頂尖名校2021-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三次素養調研試題及答案語文 統編版高二選擇性必修上_第2頁
河南省頂尖名校2021-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三次素養調研試題及答案語文 統編版高二選擇性必修上_第3頁
河南省頂尖名校2021-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三次素養調研試題及答案語文 統編版高二選擇性必修上_第4頁
河南省頂尖名校2021-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三次素養調研試題及答案語文 統編版高二選擇性必修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南省頂尖名校2021-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三次素養調研試題及答案語文統編版高二選擇性必修上河南省頂尖名校2022-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三次素養調研

語文試卷

考生注意:

1.本試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2.答題前,考生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密封線內項目填寫清楚。

3.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

一、現代文閱讀(36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詩人應該如何回應時代的呼喚,這是一個常說常新的問題。社會的進步,技術的發展,讓我們進入全新的信息時代。新的傳播手段,讓詩歌這種曾是少數精英寫作的“文學皇冠”藝術,變成了大眾傳情達意的工具,繁榮和雜蕪共存,多樣與無序同在,先鋒與通俗攜手。詩歌這門藝術,其邊界被各種突破和探索改變,在一些人那里,詩歌成了一種面貌模糊的快餐產品。更有激進者和無知者進行無底線的嘗試,以驚世駭俗的語言涂鴉從事所謂的詩歌寫作。因此,真正熱愛詩歌并堅守詩歌精神的詩人們,在今天需要更加努力回應時代的呼喚,寫出無愧時代的詩篇,這是詩人的天職與擔當。

努力提升詩歌精神的時代高度,是中國詩人特別是百年新詩歷史所證明的詩之大道。百年中國新詩的合法性,就是真實地記錄并表達了中華民族奮起反抗、爭取自由解放的百年心路歷程,成為中國人百年來振興中華的情感史。中國新詩在民族危亡和社會變革的每個歷史時期,都產生了代表性的詩人和里程碑式的詩篇。在“五四”時期,胡適、郭沫若、徐志摩、李金發、冰心、馮至等,都是開一代風氣的大家。抗戰時期,艾青的《我愛這土地》、光未然的《黃河大合唱》、田漢的《義勇軍進行曲》,還有田間、李季等一大批詩人的作品,記錄了中華民族危亡時用血肉筑起長城的精神。新中國成立之初,賀敬之的《放聲歌唱》,以及郭小川、邵燕祥、聞捷、公劉等詩人的作品,記錄了一個站起來的新中國所激起的浪漫情懷。直到改革開放,重新歌唱的牛漢、綠原等老詩人,以及舒婷、顧城等青年詩人的作品,呈現改革開放和思想解放的中國重新煥發青春的氣象……百年新詩歷史中,對于與時代與民族緊密聯系的詩人,可以列一個長長的單子,寫一部厚厚的專著。堅守中國新詩與時代同行的初心,不忘中國新詩與中華民族同呼吸、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鼓與呼的使命,中國詩歌一定能產生更多更好的無愧時代的偉大詩篇。

努力開拓詩歌題材的社會深度,是中國詩人在改革開放四十余年所做的最重要工作。在過去的四十多年間,詩壇空前繁榮紛雜,而創作主潮深化了中國詩歌的題材。自20世紀末以來,對外開放讓中國年輕一代有機會接受現代文學思潮,中國孕育了影響深遠的現代主義詩歌潮流,呈面對世界的向外姿態。向下面對腳下土地的寫實主義,經過近四十年多次流變而成為詩壇主要的新寫實主義詩潮。這些作品不拒絕在表現手法上向西方學習,但詩歌的元素和資源是目光向下,面對本土,表現大眾生活,為普通百姓吶喊,同時強調自我獨特的創作風格,具有較強的民族性。及物寫作與表現自我之結合,成為詩壇的新主潮。而堅守古典詩歌的傳統,堅守“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傳統,在詩壇也沒有缺席。他們用文言創作的格律詩詞表現社會生活,他們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堅守。

努力錘煉詩歌語言的藝術精度,是每個中國詩人的天職與擔當。詩歌是一門與語言有關的藝術。悠久的詩歌發展史,也是詩歌語言越來越典雅精美并且富于活力的過程。《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以及近現代出現的新詩等中國詩歌的語言運用,越來越豐富,越來越精美絕倫,成為我們民族氣質的體現。從現實生活中汲取鮮活且有生命的語言,拒絕粗鄙低俗的誘惑,拒絕空話套話的侵蝕,不僅考驗每個詩人掌握語言的分寸和技巧,更能呈現詩人文化修養的成色。

(摘編自葉延濱《回應時代的呼喚是詩人的天職》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社會的進步與技術的發展,讓中國新詩成為中國人百年來振興中華的情感史。

B、回應時代呼喚,是百年新詩史上產生代表性詩人和里程碑式詩篇的重要原因。

C、新寫實主義詩歌深化了當代中國詩歌的題材,特點是呈現面對世界的向外姿態。

D、只有向中國古典詩歌和現代優秀詩歌學習語言技巧,才能錘煉好詩歌的語言。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采用“總---分”結構,從三個方面論述了詩人應如何回應時代呼喚、創作優秀詩篇。

B、文章從當下詩歌創作入手,著重梳理了中國新詩的百年發展歷程,以期總結經驗。

C、文章以胡適、艾青等著名詩人為例,指出他們堅守了中國新詩與時代同行的初心。

D、文章以改革開放以來詩壇繁榮的事實,反映了詩人在開拓題材的社會深度方面的努力。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新時代和新的傳播手段促進了詩歌的發展與繁榮,要創作出無愧于時代的詩篇,詩人必須堅守詩歌精神。

B、真正的藝術家應扎根于民族大地,與時代同行,牢記時代所賦予的使命,創作出無愧于時代的藝術作品。

C、歷經流變的新寫實主義詩歌成為當今詩壇的新主潮,但它強調自我獨特的創作風格,難以產生里程碑式的詩篇。

D、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曾說:“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這與文中堅守與時代同行的創作理念是相通的。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材料一現在,中國在扶貧攻堅工作中采取的重要舉措,就是實施精準扶貧方略,找到“貧根”,對癥下藥,靶向治療。我們堅持中國制度的優勢,構建省市縣鄉村五級一起抓扶貧,層層落實責任制的治理格局。我們注重抓六個精準,即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確保各項政策好處落到扶貧對象身上。

(摘編自習近平《攜手消除貧困促進共同發展——在2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的主旨演講》)

材料二貧困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反貧困是國際社會和各個國家或地區面臨的共同責任,隨著對貧困問題認識的不斷深入和反貧困實踐的有效推進,貧困概念和反貧困的理論不斷發展。精準扶貧是對世界反貧困理論的發展和創新,體現了以人為本、賦權提能、參與合作的反貧困思想,并將該思想具體化、可操作化,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體現社會主義優越性的精準扶貧理論體系。

(摘編自王介勇等《我國精準扶貧政策及其創新路徑研究》)

材料三貴州省江口縣通過發掘本地資源與特色文化,尋求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探索了一條利于形成脫貧長效機制的新路。江口縣以“天下名岳之宗”的世界自然遺產梵凈山申遺為契機,創建區域品牌,打造民族民俗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梵凈山地理標識。梵凈山周邊的自然村落風景優美,少數民族居多,這里保留了豐富的人文和自然資源,因此江口縣引進多家旅游企業,創建景區、中國傳統古村落和鄉村旅游示范點,形成了旅游產業群。另一方面,江口縣發展規模化生態農業,重點扶持生態茶和冷水魚等項目。江口縣引進了專業的企業,由企業負責研發、技術指導、標準認證、茶葉深加工和市場開拓,同時在景區周邊山區開發茶園,實現“茶旅”互動,促進產業發展良性循環。

(摘編自謝玉梅《脫貧攻堅背景下的設計參與扶貧——基于江口的考察》,《光明日報》5月8日)

材料四與緬甸、老撾、越南接壤的云南是國際公認的世界茶樹原產地之一。發源于青海唐古拉山脈的瀾滄江在云南省境內長達1200多千米,這條大河流經云南兩岸的山區正是云南茶葉的主產區,這里擁有成片的古茶園,其中不乏樹齡在數百年至上千年的古茶樹。居住在這一流域的布朗族、傣族、基諾族、拉祜族、佤族等少數民族世代以茶為生,創造出了燦爛豐富的民族茶文化。近年來,云南省把茶產業作為重點產業來抓,對以普洱茶為代表的茶產業引導扶持,將其視為促進農村脫貧攻堅、茶農增收的重要途徑,在政策扶持方面,重點茶產區各級政府對茶產業發展給予政策傾料,各級財政加大對茶產業的投入扶持力度,重點打造區域品牌,做大做強普洱茶、滇紅茶、滇綠茶三個品牌。與此同時,為解決云南茶葉銷路不暢、困擾茶農與消費者的賣難買難問題,云南從省里到市、縣都在努力搭建多種銷售平臺,通過走出去、請進來,助力茶產業成長壯大。

(摘編自《茶產業托起云南民族地區脫貧致富夢》,《光明日報》2月21日)

4.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精準扶貧方略是我國目前扶貧攻堅工作的重要舉措,它通過對貧困對象的精準幫扶,爭取拔除“貧根”,實現脫貧致富。

B.貴州省江口縣把產品研發、標準認證等工作交給專業的企業進行運作,這種做法推進了產業規模化,促進了產業良性發展。

C.近年來,云南省充分發揮其生態資源、地理資源、勞動力資源和交通資源的優勢,把茶產業作為當地重點產業來抓。

D.云南省古茶園區域擁有獨特的少數民族文化資源和自然資源,結合這兩種資源可以設計出更為精準的扶貧方案。

5.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介紹了精準扶貧的具體內容、作用和價值,據此可知落實精準扶貧政策是解決我國當前貧困問題的有效途徑。

B.材料三中,貴州省江口縣通過打造民族民俗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梵凈山地理標識兩項舉措,探索出了一條利于形成脫貧長效機制的新路。

C.材料四中,為進一步做大做強茶產業、推進精準扶貧、帶動茶農增收,云南省各級財政加大了對茶產業的投入扶持力度。

D.通過材料三、四的對比可以發現,云南古茶園如果發揮自身優勢,做好“茶旅”互動的文章,可能會進一步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6.貴州省江口縣與云南省民族地區的精準扶貧工作內容有哪些共通之處?請結合材料概括說明。(6分)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平凡的世界(節選)

路遙

黃原城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其歷史可追溯至周。周以后,歷代曾分別在這里設郡、州、府,既是屯兵御敵之重鎮,又是黃土高原重要的物資集散地。現在作為地區首府,管轄著黃原市和周圍十五個縣。

該城坐落在一個大川道里,被連綿的群山包圍。黃原河由北向南穿城而過,于幾百里外注入黃河。市區在黃原河上建有兩橋,連結東西兩岸。市中心的橋建于五十年代,稱為老橋;橋面相當狹窄,勉強可以對行兩輛汽車。上游還有一座新橋,橋面雖然寬闊,但已在城市外圍,車輛和行人不像老橋這樣擁擠。

黃原城以老橋為中心,形成了幾個主要的區域。大橋以東統稱東關,因為汽車站在這里,各種雜七雜八的市場攤點和針對外地人的服務性行業也就特別多。東關大橋頭也是出賣勞動力的市場,經常像集市一般涌滿了各地漫流下來的匠人和小工,等待包工頭們來“招工”。

當孫少平背著破爛行李,從擁擠的汽車站走到街道上的時候,他便置身于這座群山包圍的城市了。他恍惚地立在汽車站外面,愕然地看著這個令人眼花繚亂的世界。一剎那間,他被龐大的城市震懾住了。

這就是我要開始生活的地方嗎?他在心里發出疑問:你,身上帶著十幾塊錢,背著一點爛被褥,赤手空拳來到這里,你怎樣才能生活下去呢?

這一切他全然不知道。

孫少平發了一會愣怔,便邁著沉重的腳步,往前走去。

到東關大橋的時候,他看見兩邊的人行道上,擠滿了衣衫不整、穿戴破爛的人。他們身邊都放著一卷簡單的行李;有的行李上還別著錘、釬、刨、鏨、方尺、曲尺、墨斗。這些人有的心慌意亂地走來走去,有的麻木不仁地坐著,有的干脆枕著行李睡在人行道上。少平馬上知道,這就是他的世界。他將像這些人一樣,要在這里等待人來買他的力氣。

他自然地加入了這個雜亂的陣營,找了一塊空地方把行李擱下。他不熟練地卷起一根旱煙棒,靠著鋪蓋卷抽起來。此時已經是下午,黃原河被西斜的太陽照耀得金光燦爛,大片的樓房已經沉浸在麻雀山的陰影中。剛從寂靜的山莊來到這里,城市千奇百怪的噪音聽起來像洪水一般喧囂。盡管滿眼都是人群,但他感覺置身于荒無人煙的曠野。一種孤單和恐慌使他忍不住把眼睛閉起來。現實的景象消失了。他通過心靈的視覺,卻看見了炊煙裊裊的雙水村,看見夕陽染紅的東拉河邊,飲飽水的黃牛抬起頭來,靜靜地凝視著遠方的山。

“唔……”他呻吟般地發出一聲嘆息。

嚴酷的現實橫在這個漂泊青年的面前。他既沒有闖世的經驗,又沒有謀生的技能,僅僅憑著一股勇氣就來到了這個城市。

他久久地閉著眼睛,內心痛苦而煩亂,感覺自己在這里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

那么,返回雙水村嗎?這很容易,明天早晨買一張汽車票,大半天就回去了——回到他那另一種苦惱之中……可是,他怎么能回去呢?

“不!”他喊叫說,睜開了眼睛。周圍有幾個人在看他,臉上顯出詫異的神色。

孫少平盡量使自己振作起來。他想:他本來就不是準備到這里享福的。他必須在這個城市里活下去。過去的生活都已經成為歷史,而新的生活現在就從這大橋頭開始了。

這種自我安慰的想法,使孫少平的心平靜了一些,他開始謀算自己眼下該怎么辦。

他沒想到聚在東關“找工作”的人這么多。每當一個包工頭,嘴里噙著黑棒煙來到大橋頭的時候,很快就被一群攬工漢包圍了。包工頭就像買牲畜一樣打量著周圍的一圈人,然后挑選幾個人帶走。帶走的人就像參加了工作一樣高興;沒被挑上的人,灰心地又回到自己的鋪蓋卷旁邊。

當又一位嘴噙黑棒煙的家伙來到大橋頭的時候,少平毫不猶豫地跟隨眾人,擠到了他的跟前,懷著激動的心情等待選拔。

這人掃視了一下周圍,說:“要三個匠人!”

“要不要小工?”有人問。

“不要!”

那些匠人便帶著高人一等的優越感,把赤手空拳的小工攉在一邊,紛紛問包工頭:“一個工多少錢?

“老行情!四塊!”

所有的匠人都爭著要去,但包工頭只挑了其中三個身體最好的帶上走了。

孫少平只好沮喪地退回到磚墻邊上。

麻雀山后面最后一縷太陽的光芒消失了。天色漸漸暗下來,路燈都亮了——黑夜即將來臨。

孫少平仍然焦急地立在磚墻邊上,看來這工不好上!至少今天是沒有任何希望了!

(有刪改)

7.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說對東關大橋攬工隊伍的詳細描寫既襯托了孫少平初闖世界的生澀,也讓他對自己所要面對的生活有了更清醒的認識。

B.小說在塑造孫少平這一人物形象時沒有回避現實,而是如實描寫了孫少平攬工的艱難,體現了底層奮斗者的艱辛,具有現實主義特色。

C.小說精于細節描寫,令人如臨其境,如對嘴里噙著黑棒煙的包工頭挑選攬工漢的描寫,就帶有強烈的生活氣息,突出了包工頭的兇惡跋扈,帶給讀者強烈的真實感。

D.小說語言樸實生動,既有貼合人物的準確描摹,又有對自然環境的詩意呈現,樸實中流淌著靈動。

8.小說前三段中的社會環境描寫有什么作用?請簡要賞析。(6分)

9.海明威的《老人與海》通過老人的內心獨白展現了他的硬漢精神,本文通過對孫少平的心理活動描寫展現了這位少年身上哪些豐富的硬漢精神?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4分)

(一)文言文閱讀(共4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石勒字世龍,上黨武鄉羯人也。太興二年,勒偽稱趙王,赦殊死已下均百姓田租之半賜孝悌力田死義之孤帛各有差石勒令武鄉者舊赴襄國既至勒親與鄉老齒坐歡飲語及平生令曰:“武鄉,吾之豐沛,萬歲之后,魂靈當歸之,其復之三世。”勒以百姓始復業,資儲未豐,于是重制楚釀,郊祀宗廟皆以醴酒,行之數年,無復釀者。勒雅好文學,雖在軍旅,常令儒生讀史書而聽之,每以其意論古帝王善惡,朝賢儒士聽者莫不歸美焉。嘗使人讀《漢書》,聞酈食其勸立六國后,大驚曰:“此法當失,何得遂成天下!”至留侯諫,乃曰:“賴有此耳。”勒嘗夜微行,檢察營衛,赍繒帛金銀以路門者求出。永昌門門候王假欲收捕之,從者至,乃止。旦召假以為振忠都尉,爵關內侯。勒將營鄴宮,廷尉續咸書切諫。勒大怒,曰:“不斬此老臣,朕宮不得成也!”敕御史收之。中書令徐光進曰:“陛下天資聰睿,超邁唐虞,而更不欲聞忠臣之言,豈夏癸、商辛之君邪?其言可用用之,不可用故當容之,奈何一旦以直言而斬列卿乎?”勒嘆曰:“為人君不得自專如是!豈不識此言之忠乎?向戲之爾。人家有百匹資,尚欲市別宅,況有天下之富,萬乘之尊乎終!當繕之耳,且敕停作,成吾直臣之氣也。”因賜咸絹百匹,稻百斛。勒饗高句麗使,酒酣,謂徐光曰:“朕方自古開基何等主也?”對曰:“陛下神武籌略邁于高皇,雄藝卓犖超絕魏祖,自三王已來無可比也,其軒轅之亞乎!”勒笑曰:“人豈不自知,卿言亦以太過。朕若逢高皇,當北面而事之。朕遇光武,當并驅于中原,未知鹿死誰手。大丈夫行事當礌礌落落,如日月皎然,終不能如曹孟德,司馬仲達父子,欺他孤兒寡婦;狐媚以取天下也。“其群臣皆頓首稱萬歲。”

(節選自《晉書.載記》))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赦殊死已下/均百姓/田租之半/賜孝悌力田死義之孤帛各有差/石勒令武鄉者舊赴襄國/既至/勒親與鄉老齒坐歡飲/語及平生/

B.赦殊死已下/均百姓田租之半/賜孝悌力田死義之孤帛各有差/石勒令武鄉者舊赴襄國/既至/勒親與鄉老齒坐歡飲/語及平生/

C.赦殊死已下/均百姓田租之半/賜孝悌力田死義之孤帛各有差/石勒令武鄉者舊赴襄國/既至/勒親與鄉老齒坐/歡飲語及平生/

D.赦殊死已下/均百姓/田租之半/賜孝悌力田死義之孤帛各有差/石勒令武鄉者舊赴襄國/既至/勒親與鄉老齒坐/歡飲語及平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萬歲,本為對君王的祝頌語,后也用于臣民對皇帝的專稱,本文是君王死的諱稱。

B.留侯,留指留城,是張良與劉邦初次見面的地方,后張良有功被劉邦封為留侯。

C.列卿,指九卿,是我國古代中央政府各部行政長官的總稱。先秦有三公九卿之說。

D.頓首,指頭叩地即舉而不停留的跪拜禮,是九拜中最隆重禮節,其次是“稽首”。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石勒顯貴后不忘家鄉,他與家鄉父老歡樂相聚,把自己武鄉比作劉邦的豐沛,下令讓家鄉人民恢復三代的產業。

B.鑒于百姓久經戰亂、資源不足的現狀,石勒下令嚴厲禁止釀酒,并較長時期地加以貫徹實施,這有助于節約糧食。

C.石勒曾微服私訪檢察營衛,用賄賂利誘的方式檢驗官吏,門候王假廉潔奉公、嚴正執法,由此得到了提拔和獎賞。

D.對徐光所言只有黃帝可與他相比的奉承,石勒未接受,而是作了較為客觀的比較,既體現了自知,又飽含了自信。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每以其意論古帝王善惡,朝賢儒士聽者莫不歸美焉。

(2)朕若逢高皇,當北面而事之。朕遇光武,當并驅于中原,未知鹿死誰手。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夕次蒲類津①

駱賓王

二庭②歸望斷,萬里客心愁。

山路猶南屬,河源自北流。

晚風連朔氣,新月照邊秋。

灶火通軍壁,烽煙上戍樓。

龍庭但苦戰,燕領③會封侯。

莫作蘭山④下,空令漢國羞。

【注】①這首詩大約寫于薛仁貴兵敗大非川以后,詩人隨軍征戰到蒲類津就地宿營時有感而發。蒲類津:渡口名,在唐庭州蒲類縣,今屬新疆。②庭:指匈奴的南庭、北庭、③燕領:指班超,相士認為他相貌威武,有封侯之相。④蘭山:蘭皋山。李陵投降匈奴的地方。

14.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二句中的“愁”既指個人的思親、念友、戀鄉,更是對戰爭進展不順而產生的憂慮之愁。

B.三四兩句以山路和河源一南一北兩個典型場景表達了征人不論奔到哪里,心里始終系念著祖國家園。

C.五六兩句中的晚風、朔氣、新月、邊秋等意象,渲染了邊塞悲凄、寧靜的氛圍。

D.七八兩句中“通”字表現出營壘相接、聲勢浩大的場景,“上”字體現了戰火之緊急。

15.最后四句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

16.

(1)信而見疑,,能無怨乎?(司馬遷《屈原列傳》)

(2)推此志也,。(司馬遷《屈原列傳》)

(3)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賈誼《過秦論》)

(4)然陳涉,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賈誼《過秦論》)

(5)明明如月,。(曹操《短歌行》)

(6),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題。

風箏,是中國古人的一項重要發明,放風箏是一種人們喜聞樂見的傳統活動。早期有關風箏的記載多與傳遞信息等軍事活動有關。到唐代,風箏開始出現在文人詩歌中。宋代以后,逐漸演變成一種老少皆宜的玩具,而清明時節放風箏也成為一項普及的民俗活動。明代以后,風箏傳播到世界各地,并深受各國人民喜愛。(),吸引著大批中外風箏專家、愛好者及游人前來觀賞和競技。

早期的風箏制作十分簡單,用竹篾做骨架,貼上素絹或白紙,結好線繩,便可放飛了。隨著時間的推移,風箏的制作技藝不斷爐火純青,樣式也逐漸豐富起來,從動物、植物、器具、文字,到人物、仙佛,不一而足,風箏于是有了很強的觀賞性和藝術價值。有些風箏還安裝了聲響裝置,如著名的“板鷂”風箏,通體安裝笛哨,少則數十個,多則成百上千。放飛時百哨齊鳴,宛若空中交響樂,具有獨特的魅力,大大增加了放風箏的趣味性。

17.文段中加點的詞語使用不當的一項是(3分)

A.喜聞樂見 B.老少皆宜

C.爐火純青 D.不一而足

18.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自1984年開始,迄今已經連續舉辦了36屆山東濰坊國際風箏節

B.自1984年開始,迄今已經連續舉辦了36屆的山東濰坊國際風箏節

C.山東濰坊自1984年開始迄今已經連續舉辦了36屆國際風箏節

D.山東濰坊自1984年開始迄今已經連續舉辦了36屆的國際風箏節

19.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3分)

A.為了防止這類交通事故不再發生,我們加強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B.不管氣候條件和地理環境都極端不利,登山隊員仍然克服了困難,勝利攀登到頂峰。

C.該市有人不擇手段仿造偽劣產品,對這種坑害顧客騙取錢財的不法行為,應給以嚴厲打擊。

D.馬教授領導的科研組研制出能燃用各種劣質煤并具有節煤作用的劣質煤穩燃器,為節能作出了重大貢獻。

20.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6分)

研究顯示,正常狀態下,人的眼睛每分鐘眨動15--20次,醫學上稱之為瞬目反應。每次完整的瞬目過程中,上、下眼瞼閉合,覆蓋眼球表面,讓淚液均勻地分布在角膜和結膜表面,以保持他們的濕潤,并使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