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馬說》知識梳理一、作者作品.《馬說》選自《韓愈文選》中的《雜說》。韓愈,字退之,唐代文學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譽,有《昌黎先生文集》。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代表作有《昌黎先生集》《原毀》《師說》《柳子厚墓志銘》等。.唐宋八大家包括: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二、文章體裁。本文的體裁是“說”。“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觀點,寫法靈活,跟現代的雜文大體相近,往往是托物寓意。它可以記事,也可以議論,最終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三、課文內容概括。作者從“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觀點引發出去,闡述了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文章處處寫馬,而句句都在貶“人”,它借有關千里馬和伯樂的傳說,把愚妄淺薄的統治者比作“食馬者”,將人才比作“千里馬”,集中闡述了封建社會中人才被埋沒的原因,對統治者有眼不識英雄和摧殘人才的現象進行了猛烈的抨擊。四、字音字形駢死(pian)槽相(cao)(11)粟(sCi)外見(xian)祗(zhl)一食(shi)一石(ddn)食(si)馬者而食(si)也五.詞語匯總(一)重點詞語。⑴故雖有名馬:即使⑵只辱于奴隸人之手:屈辱,埋沒。⑶駢死于槽棚之間:兩馬并駕,并列⑷一食或盡粟一石:有時⑸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飼”喂養⑹才美不外見通“現”,顯現⑺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一樣;等同⑻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驅使。按照。⑼食之不能盡其材,通“才”,才能(10)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曉(1D執策而臨之:面對?其真無馬邪:通“耶”,嗎?其真不知馬也!恐怕(二)通假字①才美不外見:“見”通“現”,表現。②食之不能盡其材:“材”通“才”,才能。③其真無馬邪:“邪”通“耶”,表示疑問,相當于“嗎”。④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飼”,喂養。(三)詞類活用①只辱于奴隸人之手:辱,形容詞作動詞,辱沒。②一食或盡粟一石:盡,形容詞作動詞,吃完。③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詞作動詞,鞭打,驅使。④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數量詞作動詞,行千里。⑤食之不能盡其材:盡,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盡,竭盡。(四)一詞多義。①之:雖有千里之能助詞,的;馬之千里者不譯,定語后置的標志;策之不以其道代詞,它,代T?里馬;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音節助詞,無實義。②食:食不飽吃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飼”,喂養③策:執策而臨之名詞,鞭子;策之不以其道動詞,鞭打,驅使。④以:不以千里稱也拿、把;策之不以其道按照。⑤能: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夠;雖有千里之能能力。⑥其:策之不以其道,代詞,它的;其真無馬耶?表反問語氣,難道;其真不知馬也!恐怕(五)古今異義雖有千里之能(古義:即使。今義:雖然)(六)特殊句式①馬之千里者(定語后置,“千里”是中心詞“馬”的后置定語。)②只辱于奴隸人之手(狀語后置.,“于”相當于“在”,“于奴隸人之手”是介詞結構的后置。)六、重點語句翻譯。一食或盡粟一石。一頓有時要吃掉一石糧食2、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世上有(會相馬的)伯樂,然后才能發現千里馬。3、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千里馬鳴叫的時候,馬夫卻不能通曉它叫的意思4、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千里日常有,然而會挑選千里馬的伯樂卻不常有。5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馬的人不懂得它能日行千里而喂養它。或喂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它FI行千里的本領來喂養它。七、理解性默寫1、明伯樂對千里馬命運起決定作用的句子: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2、表明千里馬“不以千里稱也”必然性的句子: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3、描繪千里馬終身遭遇的句子是:只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楊之間4、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其真不知馬也。5、千里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6、運用排比句式表達作者對“食馬者”強烈憤慨之情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7、本文的主旨句是: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8、有一句話叫做“世上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由此可聯想到《馬說》中的哪句話: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9、韓愈《馬說》中的“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環境對人才的決定作用。10、面對不公平的待遇,表現作者憤世嫉俗心情的句子: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12、千里馬的悲慘遭遇是:祗辱「奴隸之手,駢死于槽楊之間,不以千里稱也。八、內容理解1、本文通過描寫千里馬的遭遇,表達韓愈怎樣的思想?表達作者懷才不遇,有志難酬的憤懣心情。2、你是怎么理解“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的?表現了作者對統治者不能識別人才,摧殘埋沒人才的不滿和憤慨。3、T?里馬被埋沒的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其真不知馬也。直接原因是: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4、伯樂和千里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間的關系是什么?千里馬寓人才,伯樂寓能發現賞識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樂,而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要發現人才,愛護人才,否則,人才就會被埋沒,有人才也等于沒有人才。在韓愈看來,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發現人才的人。所以說課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懷才不遇之情和對統治者埋沒摧殘人才的憤懣和控訴。5、文中“伯樂”、“千里馬”、“食馬者”各比喻什么?這是什么寫法?伯樂比喻善于識別人才、重用人才的封建統治者;“千里馬”比喻人才;“食馬者”比喻愚妄、淺薄的統治者(摧殘、埋沒人才的統治者)。這是托物寓意的寫法。6、你如果是千里馬該怎樣做?是“食馬者”該怎樣做?我如果是千里馬,我會掙脫韁繩,擺脫“食馬者”的束縛,主動尋求碧綠的草地,使自己膘肥體壯,再找機會顯示自己的超凡本領,相信會有伯樂發現自己的才能的。我如果是“食馬者”,我會平等對待所喂養的所有的馬,使它們有強壯的身體,各盡其能。7、當今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怎樣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盡其才?這些話題是常談常新的,請你聯系現實談談自己的看法。當今是經濟社會、信息社會,社會競爭強烈,需要具有綜合素質和能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的人才。國家應該創造寬松的人才環境,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終身教育,積極主動地發現人才、培養人才、重用人才,使人盡其才、才盡起其用,促進多出人才、人盡其才。8、說明下列句子的修辭方法,并分析其作用。(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排比。憤怒譴責食馬者的平庸、淺薄,增強了語言的氣勢,感情強烈。(2)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反問。強烈譴責食馬者的無知,加強了否定的語氣,增強了否定的力量。九、文章主旨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寫法。以千里馬為喻,表達了作者對統治者不能識別人才以及摧殘埋沒人才的強烈憤慨,同時也表達了自己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十.寫作特點.托物寓意:文章以托物寓意的寫法,借助伯樂和千里馬的傳說,將愚妄淺薄的統治者比作“食馬者”,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湖北師范大學《文創產品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原著選讀雙語》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三明學院《過程分子生物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文娛產業融資考核試卷
- 醫療實驗室信息化管理系統應用考核試卷
- 木片在航空航天領域的特殊應用考核試卷
- 文具行業法律法規解讀考核試卷
- 電子專用膠粘劑與密封材料考核試卷
- 煤炭批發企業品牌形象塑造考核試卷
- 電纜線路施工中的環境保護與綠色施工技術考核試卷
- 第14課 遼宋夏金元時期的科技與文化-2024-2025學年七年級歷史下冊互動課堂教學設計寶典(統編版2024)
- 2025年廣東省深圳市21校初三一模英語試題及答案
- 白石洞等四座水庫水資源特許經營項目實施方案
- 2025年承包商入廠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及答案5A
- 《民航飛機航電設備故障檢測與診斷》全套教學課件
- 2024年廣東公需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與城鄉區域協調發展》試題及答案
- 工商企業管理畢業論文19904
- 防極端天氣安全教育主題班會
- 2025湖北隨州國資本投資運營集團限公司人員招聘27人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2024年四川煙草商業系統招聘考試真題
- 2025年許昌電氣職業學院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附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