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鑒賞專題練(1-7)-中考語文二輪復習_第1頁
詩歌鑒賞專題練(1-7)-中考語文二輪復習_第2頁
詩歌鑒賞專題練(1-7)-中考語文二輪復習_第3頁
詩歌鑒賞專題練(1-7)-中考語文二輪復習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詩歌鑒賞專題練(1)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1?2題。秋浦歌十七首-十五

李白(唐代)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注:這首詩大約作于天寶末年,唐王朝政治腐敗,詩人對整個局勢深感憂慮。此時,五十多歲的李白理想不能實現,反而受到壓抑和排擠。.本詩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本詩表達了哪些情感?請作簡要分析。答案.①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寫出了白發之長,人的白發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讀到下文,原來“三千丈〃的白發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長。“三千丈〃之長即是愁之深重。②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秋霜色白,詩人將白發比作秋霜,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頭發之白。照著清亮的銅鏡,看到自己蕭蕭白發,詩人愁腸百結難以自解,更顯憂傷憔悴。(答“設問”亦可得分。).懷才不遇/壯志未酬的憂愁;見證唐王朝政治腐敗自己卻無能為力的無奈;被壓抑排擠的憤懣(分析言之有理即可)譯文滿頭白發有三千丈那么長,是因為憂愁才長得這樣長。不知在明鏡之中,是何處的秋霜落在了我的頭上?【“愁”是全詩之眼。一二句與三四句倒裝。正常的語序應是:“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經過倒裝,詩人形象更加突出鮮明。修辭上還用了夸張、設問、比喻】詩歌鑒賞專題練⑵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1—2題餞別王十一南游劉長卿望君煙水闊,飛鳥沒何處,長江一帆遠,誰見汀洲上,(唐代)劉長卿望君煙水闊,飛鳥沒何處,長江一帆遠,誰見汀洲上,(唐代)揮手淚沾巾。青山空向人。落日五湖春。

相思愁白演。.下列對詩歌的賞析,不正確的是()A.詩題雖是“餞別”,但詩中看不到餞別的場面,甚至??句離別的話語也沒有提及。詩一開始,他的朋友王十一己經登舟遠去,小船行駛在浩渺的長江之中。B.第三句是虛實結合,詩中“飛鳥”隱喻友人的南游,寫出了友人的遠行難以預料。“沒”字,暗扣“望”。“何處”則點明凝神遠眺的詩人,目光久久地追隨著遠去的友人,愁思綿綿,不絕如縷。C.詩人直抒心中所想,用送別處長江兩岸的壯闊景物入詩,用一個“望”字,把眼前物和心中情融為一體,讓江中煙水、岸邊青山、天上飛鳥都來烘托自己

的心情,手法新穎,不落俗套。D.五六兩句,從字面上看,似乎只是交代了朋友遠行的起止。然而,詩句所包含的意境卻不止于此。友人的行舟消逝在長江盡頭,肉眼是看不到了,但是詩人的心卻追隨友人遠去一直伴送他到達目的地。.從全詩來看,詩人表達了哪些情感?請簡要分析。答案.C(他沒有直抒心中所想,而是借送別處長江兩岸的壯闊景物入詩).①詩人遠望著煙水空茫的江面,頻頻揮手,詩人以“望”、“揮手”、“淚沾巾”這一系列動作表達自己的依依不舍之情。②目力有限,朋友遠去,只見一帶青山如黛,依依向人。一個“空”字,抒發了詩人此時空虛寂寞的心境。③“飛鳥”隱喻友人的南游,寫出了友人的遠行難以預料,傾注了自己的關切和憂慮。④詩人站在汀洲之上,對著秋水蘋花出神,久久不忍歸去,心中充滿著無限愁思。情景交融,首尾相應,離思深情,悠然不盡。(答出兩點即可)譯文望著你的小船駛向茫茫云水,你像一只飛鳥不知歸宿何處,江水浩浩一葉孤帆遠遠消失,誰能見我佇立汀洲上懷念你,望著你的小船駛向茫茫云水,你像一只飛鳥不知歸宿何處,江水浩浩一葉孤帆遠遠消失,誰能見我佇立汀洲上懷念你,望著你的小船駛向茫茫云水,你像一只飛鳥不知歸宿何處,江水浩浩一葉孤帆遠遠消失,誰能見我佇立汀洲上懷念你,頻頻揮手惜別淚水沾濕佩巾。

留下這一片青山空對著行人。

落日下你將欣賞著五湖之美。

望著白頻心中充滿無限愁情。望著你的小船駛向茫茫云水,你像一只飛鳥不知歸宿何處,江水浩浩一葉孤帆遠遠消失,誰能見我佇立汀洲上懷念你,頻頻揮手惜別淚水沾濕佩巾。

留下這一片青山空對著行人。

落日下你將欣賞著五湖之美。

望著白頻心中充滿無限愁情。詩歌鑒賞專題練(3)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1—2題除夜作高適(唐代)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下列對詩歌的賞析,不正確的是()A.“客心何事轉凄然”用提問的形式將思想感情更明朗化,除夕本應是歡歡喜喜的,可是那一片濃厚的除夕氣氛卻與“獨在異鄉”的詩人毫不相干。B.詩人巧妙地運用“對寫法”,將深摯的情思抒發得更為曲折含蘊。這三、四兩句是對一、二兩句的回答,說明了“獨不眠”和“轉凄然”的原因。C.這首詩的詩風不同于邊塞詩的渾厚雄放,而是典雅自然,全詩沒有一句生僻字句和華麗詞藻,也沒有塞外風景和異城奇觀,都是淺近的口語。D.這首詩將詩人他鄉游子真實的感受寫得淋漓盡致。就這首詩的高度概括和精煉含蓄的特色而言,達到了“意盡”和“添著一語不得”的藝術效果。.本詩表達了哪些情感?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答案C(詩風“典雅”錯誤,本詩的詩風平易自然。典雅:謂文章、言辭有典據,高雅而不淺俗)2.作者單身一人的孤苦;對千里之外故鄉親人的思念;對時光流逝之快的感嘆。(分析言之有理即可)譯文旅館里透著凄冷的燈光,映照著那孤獨的遲遲不能入眠的客人。這孤獨的旅人是為了什么事情而倍感凄然呢?故鄉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遠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鬢發已經變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新增一歲。詩歌鑒賞專題練(4)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1一2題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

蘇軾(宋代)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游南山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①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②,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①媚:美好。此處是使動用法。②午盞:午茶。③此詞作于宋神宗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當年三月,蘇軾在黃州貶所過了四年多謫居生活之后,被命迂汝州團練副使。四月,蘇軾離開黃州赴汝州,最困頓的黃州時期終于脫離了。.下列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這是一首以時間為序來鋪敘景物的紀游詞。詞的上片寫早春的景象,下片寫詩人與同游者游山時的野餐風味。B.第一句寫清晨,風斜雨細,瑟瑟寒侵,這在殘冬臘月是很難耐的,可是東坡卻視為“曉寒〃,與“萬水千山只等閑”一樣,顯現出一種鄙夷一切的態度OC.這首詞在色彩清麗而境界開闊的生動畫面中,寄寓著作者清曠、閑雅的審美趣味和生活態度。D.詩人從搖曳于淡云晴日中的疏柳,覺察到萌發中的春潮,于殘冬歲暮之中把握住物象的新機,這正是東坡逸懷豪氣的表現,是其精神境界的高人之處。.結合詩句,“人間有味是清歡”體現了什么樣的哲理?答案.B(詩人表現了一種不大在乎的態度,而非鄙夷一切,且“萬水千山只等閑”這句詩表現出紅軍蔑視困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提示①:此句顯示出詞人高雅的審美意趣和曠達的人生態度,給人以美的享受和無盡的遐思。提示②:“清歡”是歷經劫波之后,能閑看庭前花開花落,漫隨天上云卷云舒。或者說“清歡”是人生遲暮仍能松花釀酒,春水煎茶。或者看透繁華之后回歸樸素自然。(此題言之有理即可,但是要結合詩句)譯文細雨斜風天氣微寒,淡淡的煙霧和稀疏的楊柳使初晴后的沙灘更嫵媚。清澈的洛澗匯入淮河,水勢浩大,茫茫一片。泡上一杯浮著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嘗山間嫩綠的蓼芽蒿筍的春盤素菜。人間真正有滋味的還是清淡的歡愉。詩歌鑒賞專題練(5)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1一題。送皇甫別駕往開州李攀龍(明代)銜杯昨日夏云過,愁向燕山送玉珂①。吳下詩名諸弟②少,天涯宦跡左遷多。人家夜雨黎陽樹,客渡秋風瓠(3)子河。自有呂虔刀③可贈,開州別駕豈蹉跖。①玉珂:馬勒上的飾品,此借指將上馬出行的皇甫汾。②諸弟:指皇甫四兄弟。③三國魏徐州刺史呂虔有佩刀,相士說佩此刀者可為三公。④詩人任京官時,朋友皇甫別駕遭貶赴開州同知,詩人為他餞行。1.下列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緊扣詩眼“愁”之一字,渲染悲涼的氣氛,為全文奠下感情基調。詩人在詩中傾注了自己的深情,寓情至深。B.“吳下詩名諸弟少,天涯宦跡左遷多〃概括了皇甫法的詩名籍甚和仕途偃蹇。詩人故作輕描淡寫,希望以自己之曠達來以減少友人心中的怨尤。C.頸聯寫想象中友人行路的艱辛和一路的凄涼景象這兩句,詞語俊美,對仗工整,輕淡中寓濃情,創造了很好的意境。D.從布局上看,這首詩與一般送別詩無二致,也是入題點送別,寬慰頌揚對方,然后轉寫行程,展望未來。.詩人在頸聯處把人、、、、組成一幅畫面,開闊而具動態美和立體感。.“銜杯昨日夏云過,愁向燕山送玉珂〃有何作用?.詩人以“自有呂虔刀可贈,開州別駕豈蹉院”表達了什么情感?答案.A(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皇甫別駕遭貶謫的同情,但更多的是詩人對朋友安慰和鼓勵。全詩基調高亢,雄渾沉雄,詞語俊美).樹、雨、風、水.①第一句“夏云”既點出時令,又與下文“秋風”、“夜雨”暗合,遙相襯托,相映生輝。②第二句“玉柯”交待了人物皇甫別駕,此句著一“愁”字,依戀之情畢見。③兩句扣緊“送別”的題意,以“昨夜銜杯”,今朝送別,表現兩人之間的深厚友誼。.運用了用典的修辭手法。詩人以呂虔贈刀的典故來勉勵友人,表示相信友人定能再振宏圖而不會蹉花歲月,浪費時光,無所作為。因此,今日的開州別駕、顛沛流離算不了什么。詩人引此典入詩,貼切恰當地表達了對朋友安慰和鼓勵。譯文夏天已經過去,我設酒為您餞行,想到你即將上馬從燕山出發,心中難免悲愁萬分。皇甫四兄弟,詩名才氣都很高,為吳中少有。可是進入仕途卻不順利,屢遭貶謫,歷經坎坷。您孤身赴任,渡過黃河,道經黎陽、瓠子口。耳聽夜雨滴樹,目視秋風動水,一路艱辛。您定會受到開州知府的倚重,像當年呂虔倚重王祥一樣,別嫌別駕官小而虛度歲月。詩歌鑒賞專題練(6)閱讀下面的詩歌,按要求完成小題。紫騷馬楊炯(唐代)俠客重周游,金鞭控紫疆。蛇弓白羽箭,鶴轡①赤茸秋②。發跡來南海,長鳴向北州。匈奴今未滅,畫地取封侯。①鶴轡:白色的韁繩。②秋:絡于馬股后的革帶.這首詩刻畫了什么樣的俠客形象?表現了什么樣的情感?.最后兩句(填表現手法),表明“俠客”此行的目的是答案.這首詩刻畫了一個騎著紫驅馬即將奔赴戰場參加征戰并熱烈期盼得到君王封侯加祿的“俠客”形象,表現了當時少見的為國立功的戰斗精神與理想,抒發了詩人積極進取,渴望報效國家、建功立業的情感。.直抒胸臆;報效國家,封侯授爵。譯文抑強扶弱的俠客喜歡四處游歷,手持金鞭駕馭紫疆駿馬在馳騁。猿臂拉動蛇弓搭上白羽箭,鶴羽般的韁繩揚起紅色的秋帶。為建功立業來到南部邊疆,放聲長嘯奔向北部邊地斬殺敵寇。如今國家邊境有敵人騷擾,正是立功求裂地封侯的好時候。詩歌鑒賞專題練⑺閱讀下面的詩歌,按要求完成1—2題。山中雪后鄭燮(清代)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云淡口光寒。檐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閑。.發揮聯想和想象,用生動形象的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