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終稿)_第1頁
專題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終稿)_第2頁
專題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終稿)_第3頁
專題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終稿)_第4頁
專題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終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北魏孝文帝改革魏晉南北朝時期(220—589)的時代特征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歷史上長期分裂割據的時期。也是北方少數民族和漢族依次向南大遷徙,民族大融合時期。在此期間,北方的割據勢力之間,民族之間,發生過頻繁激烈的戰爭。江南相對穩定,得到較好的開發,社會經濟發展較快。問題:孝文帝改革前面臨哪些社會矛盾?這些社會矛盾是怎樣產生的?不改革會造成怎樣的后果?

1、北魏崛起與統一黃河流域→奠定基礎一、改革的背景⑴族源:

起源于東北鮮卑族拓拔部;

魏晉之際游牧于山西、內蒙;

東晉時建立代國,為前秦吞并。

⑵崛起:

386年拓拔珪重建代國,改國號魏,史稱北魏(3)439年拓跋燾統一黃河流域

北魏初期,在地方上實行宗主督護制。各地豪強地主聚族而居,紛紛以宗族鄉黨的形式,占據有利地勢筑塢立堡,割據一方,武裝自衛,從事生產,維持生存。這些豪強地主稱為宗主,塢堡里的農民實際上是塢堡主控制的依附程度不等的農民,向塢堡主交納地租,承擔勞役和兵役。魏道武帝建立北魏政權時,為了取得各地宗主的支持,被迫承認宗主在地方上的勢力和他們的政治經濟權利,并任命他們為政府收納地方租稅,征發兵役、徭役。這種宗主督護制有許多弊端,宗主往往隱瞞戶籍借此逃避賦役。北魏的基層政權實行何種制度?有何危害?根據材料和課本知識回答:農民宗主北魏政權北魏的行政體制宗主督護制北魏政府任命地方豪強為宗主來管理當地事務,可以繼承和內部轉讓,權力很大。地方宗主與中央政權的矛盾北魏前期賦稅制度混亂:

北魏前期征稅分為“三等九品”。九品是按資產多少而規定賦稅高低的品級;三等是按等第將稅收送到不同地區。但實際上卻無法做到。一方面由于世家大族隱瞞大量田地和人口,造成貧富不分;另一方面,由于官吏與地主勾結,把負擔壓在廣大人民身上。階級矛盾激化閱讀材料思考:材料一:根據文獻記載,拓跋貴族“每有騎戰,驅夏人(漢人)為肉籬”,對其他被統治民族也是如此。材料二:對于拓跋貴族殘酷的經濟掠奪,時人謝靈運曾這樣介紹:“北境自染逆虜,窮苦備罹,征調賦斂,靡有止已。所求不獲,則致誅殞,身禍家破,闔門比屋。”1.材料反映了什么問題?2.閱讀課本舉出該問題導致后果的一個實例。1.民族矛盾尖銳;2.445年陜西一帶人民起義。階級矛盾民族矛盾統治危機由于賦稅制度的混亂、租調徭役繁重、貪官橫行,階級矛盾激化。北魏統治者未能處理好與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關系,致使矛盾日益尖銳。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導致北魏社會動蕩不安,面臨嚴重的統治危機。2、社會矛盾和統治危機→必要性總之,北魏統一黃河流域后,面臨如何化解社會矛盾,鞏固統治秩序問題,改革迫在眉睫。

“千古第一后”,北京語言大學教授周思源為什么對她評價這么高?北魏馮太后在孝文帝改革中究竟發揮了什么作用?聽政20年間,主持了前期改革,為孝文帝全面改革奠定了基礎。培養孝文帝,使他具有濃厚的漢文化,為他推行全面和徹底漢化奠定了基礎。3、馮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動作用→可能性掌握實權,培養孝文帝學習漢族文化.

北魏歷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謚稱“文明太皇太后”。馮太后是位典型的“鐵碗女人”。在朝廷內部政治斗爭中,沉著果斷,堅忍精明,牢牢地掌控了北魏朝廷的軍政大權,在獻文帝、孝文帝時期兩度“臨朝聽政”,成為北魏朝廷的實際統治者。她主政時已開始了以漢化為中心的社會改革,孝文帝第一階段的改革實際上是在她的主持下展開的,孝文帝改革的偉大歷史功績有一半應該歸屬于這位了不起的巾幗人物。文明皇后(馮太后)魏孝文帝五歲即位,掌權的是其祖母馮太后。馮太后出身于漢族,她對孝文帝寄予很大希望,對他實施系統的漢文化教育,親自督促他自幼學習儒家經典,恪守儒家的綱常禮儀,同時指導他閱讀諸子百家的著作和歷史典籍。馮太后對孝文帝管教很嚴,她要求孝文帝身旁的內侍十天內要匯報一次孝文帝的表現,不匯報則加以責罰。正是在馮太后的精心培養下,孝文帝對漢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對漢族文化傳統、習俗及其深邃豐富的內涵,十分敬佩和仰慕。

通過對漢文化和漢族發展史的了解及與本民族現狀的比較,孝文帝深刻意識到本民族及政權的落后性,堅定了他改變鮮卑舊俗、學習漢族先進文化的信念。這對他后來推行社會改革影響是深刻的。

一、北魏統一北方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1.北魏統一北方,結束了多年分裂混亂→奠定基礎2.北魏的民族壓迫政策激化了社會矛盾3.北方少數民族柔然政權對北魏的威脅4.各民族相互融合的歷史趨勢出現5.馮太后與孝文帝的推動→可能性→必要性改革的目的緩和日益尖銳的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鞏固統治改變鮮卑族落后狀態,促進北魏的社會發展。二、改革的內容以遷都洛陽為界,分為兩個時期前期:馮太后主持,重點是創建新制度后期:孝文帝主持,遷都洛陽---實行漢制、移風易俗北魏早期統治激化了社會矛盾(1)土地拋荒現象嚴重(2)宗主督護制(3)賦稅制度混亂——所以要實行均田制——所以要實行三長制——所以要實行整頓吏治(4)民族歧視和民族壓迫——所以要實行漢制和移風易俗二、改革的內容(一)前期特點:馮太后主持,重點是創建新制度1.均田制——經濟國家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給農民,農民向政府交租,并承擔一定的徭役和兵役。政府掌握大批無主荒地2)前提:3)主觀目的:4)內容:1)背景:東晉以來,連年戰亂,土地拋荒現象嚴重保證政府的財政收入無地少地農民得到土地,調動生產積極性;抑制了地主土地兼并,緩和階級矛盾;有利于國家征收賦稅和徭役。北方經濟恢復發展;社會穩定;政府收入和力役來源保證。促進了北方內遷民族的封建化和各民族融合,對后代田制也產生了很大影響。5)影響:必修2:戰國以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類型土地所有制類別特點備注所有權屬于國家;北魏隋唐均田制不是主要類型,但一直存在;土地私有制主要供君主私人開支土地兼并成為擴大地產的主途徑從東漢起出現田莊;兼并引起動蕩擁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沒有土地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農土地私有制國有土地所有制(官田)均田制的局限性A.抑制了土地兼并,但土地不均依然存在。(國家控制的土地有限)B.隨著人口的增多,人地矛盾突出。C.政府剝削、掠奪農民的勞動力(徭役)D.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土地兼并(理由)租調制①內容:每對夫婦每年向政府交納一定數量的租調②含義:

租是農民以戶為單位或按人口多少向政府交納一定數量的糧食;

調是每年向政府交納一定數量的絹帛③作用:

A、改變了賦稅征收混亂的現象,減輕了農民負擔;

B、編戶齊民增多,增加了國家的租調收入。農民宗主北魏政權北魏的行政體制北魏政權怎么知道多少農民分到了土地,又怎么向他們征稅、征發徭役兵役呢?

宗主督護制存在很多弊端,并且激化了地方與中央的矛盾。影響:農民宗主北魏政權農民北魏政權(改革前)(改革后)

設鄰、里、黨三長,直屬州郡負責清理戶口和田畝,征發徭役和兵役內容:許多農戶成為國家直接掌握的編戶,健全了基層政權,完善了行政體制,有利于中央集權,有利于國家征收賦稅和徭役。也利于推行均田制2.三長制原因:3.整頓吏治2)內容:3)影響:吏治混亂、貪污現象嚴重,影響了財政收入,也激化了統治者和人民之間的矛盾;孝文帝認識到吏治問題的重要性。俸祿制:官吏俸祿由國家籌集發放,嚴懲貪污任期考核制:以勸課農桑、克己奉公、推薦賢才、懲治盜賊為主要內容,由官吏的政績好壞決定。1)原因:緩和_______________減輕了____________鞏固了_____________。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官吏對百姓的掠奪北魏政權的穩定(二)后期特點:孝文帝主持,實行漢制、移風易俗洛陽保守勢力強大,不利于改革從平城方面看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從洛陽方面看有利于爭取漢族地主的合作氣候惡劣,生產條件差,不能滿足需要地處黃河之南,周邊農業生產發達易受強敵柔然威脅,不利于控制中原利于控制中原,并舉兵南下征服較弱的南齊落后的少數民族文化先進的漢族文化,數個朝代之都1.遷都洛陽----推動改革的深化1.原因A.使洛陽再次成為北方政治、經濟中心B.打擊了保守勢力,保證了改革深入展開C.有利于胡漢民族文化融合,使中華文明得到進一步發展①493年孝文帝以討伐南朝為名率軍南下,定都洛陽。2.過程:②既對陰謀叛亂者予以鎮壓,又在不影響改革的前提下,允許大臣“冬則居南,夏則居北”。③后又規定遷入洛陽的鮮卑人葬在洛陽。3.作用2、實行漢制與移風易俗1)改穿漢服5)改行漢制4)改說漢語3)提倡與漢族通婚2)改用漢姓

有利于少數民族政權和個體的封建化發展;有利于民族融合。鮮卑族姓氏漢族姓氏

拓跋氏元氏丘穆陵氏穆氏步六孤氏陸氏賀賴氏賀氏拔拔氏長孫氏獨孤氏劉氏改漢姓定門第等級在漢族地主中,以父祖在北魏所在任官職高低分為甲乙丙丁四等級;在鮮卑貴族中除皇室元氏門第最高外,以穆、陸、賀、劉、樓、于、嵇、尉八姓為首,其門第與漢族大族四姓(崔、盧、李、鄭)相對應;其他則是一般世族。注意:民族融合表現;1)從經濟角度講,民族融合就是少數民族由游牧經濟轉向農耕經濟的過程;2)從文化風俗角度講,民族融合就是少數民族漢化的過程;3)從整體社會發展角度講,民族融合就是少數民族封建化的過程。

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間不同生產方式、風俗習慣、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響和滲透,是民族之間的自然融合。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數民族漢化的過程,又有漢族對少數民族優秀文化的吸收。由于中國古代歷史上漢族的經濟文化水平明顯高于其他少數民族,因此歷次民族融合均以漢族為核心發生。這是中國歷史上的進步現象。改革內容的實質

政權封建化、少數民族經濟農業化、思想儒學化北朝動物紋錦北魏商業、手工業和文化發展的再現使北方經濟恢復發展(農業生產的發展),洛陽繁盛,成為國際性商業城市,為后來隋朝的統一奠定了物質基礎。經濟三、改革的影響政治民族緩和民族矛盾,鞏固封建統治,促進民族融合,為結束分裂走向統一奠定基礎(最重要的影響)鞏固了北魏的統治,推動了北魏政權的封建化。總之,這是少數民族統治者推行的自上而下的措施全面的一次影響深遠的封建化改革,為隋唐大一統和經濟文化上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局限全盤漢化,沒有保持本民族的特色,使得鮮卑拓跋部逐漸融入其他民族而消亡了。有人認為孝文帝是蓋世英雄,也有人認為他是千古罪人,你怎么看這個問題?認識:中國歷史上凡是入主中原建立政權的少數民族,無論統治初期農牧文化沖突何等激烈,他們最終都必然采取漢化的政策,這是一個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由于漢族文化處于領先地位。在中原建立上層建筑的少數民族政權就必然要適應當地封建的經濟基礎,于是,少數民族封建化就不可避免的發生了。只有這樣,才能鞏固其對中原地區的統治“野蠻的征服者總是被他們所征服民族的較高文明所征服。”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深度分析(1)順應生產力發展的潮流——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2)內容全面,措施得力,且符合統治者鞏固政權的需要。(3)馮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