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世界之最_第1頁
中國古代世界之最_第2頁
中國古代世界之最_第3頁
中國古代世界之最_第4頁
中國古代世界之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穿越時空,感受祖先留下的驕傲。中國古代世界之最小組成員:丁曉·張小雨·李志恒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通過考古證實,我們的祖先在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上,創造了許多個世界之最,為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貢獻!下來就讓我們共同欣賞這些世界之最!最早學會使用火:北京猿人用火http:///v_show/id_XMTExNjQxMTgw.html

1.20世紀60年代云南省元謀縣

2.170萬年前遠古人類牙齒化石和石器、大量炭屑、小塊燒骨“元謀人”——知道使用火。

1.1929年北京西南周口店遠古人類頭蓋骨化石2.“北京猿人”——不但會用天然火,還學會了如何保存火種。元謀猿人元謀縣北京猿人想一想,議一議:1、北京猿人是怎樣得到火的?2、火的使用給人類帶來了哪些好處?水稻的發現1973年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村稻谷和米粒7000年前,我國掌握了水稻種植技術把水稻作為主要糧食河姆渡人種的水稻被稱為“世界上最古老的稻谷”粟的栽培粟,又稱谷或谷子,植株稱禾,原產中國,是中國北方原始農業中最早馴化的谷類作物之一。粟的野生種莠,在中國到處都有。新石器時代莠已馴化為粟。現已在黃河流域的陜西、山西、河南、河北、山東等省多處發現有新石器時代的粟作遺存。其中最早的是河北武安磁山遺址,距今已有7000余年。商代甲骨文中的禾字是粟植株的象形描述,粟字是禾結實時帶籽實的象形描述,苗字是田中禾植株幼苗的形象。后來禾成為禾谷類作物的總稱;粟是一切谷物籽實的總稱;苗則成為泛指一切作物的幼苗。足見粟的地位之重要。從新石器時代開始一直到唐朝前期,粟在糧食中一直占據主導地位。

河姆渡遺址兩次考古發掘的大多數探坑中都發現20-50厘米厚的稻谷、谷殼、稻葉、莖桿和木屑、葦編交互混雜的堆積層,最厚處達80厘米。稻谷出土時色澤金黃、穎脈清晰、芒刺挺直,經專家鑒定屬栽培水稻的原始粳、秈混合種,以秈稻為主。(占60%以上)。

想一想:

古代人是用什么方法來種植水稻和粟呢?刀耕火種?農作物的出現為現代農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最早的絲綢五千年前,我國掌握了養蠶繅絲和織絹。中國被譽為“絲綢之源”。絲的發現和絲綢的制作是中華民族的驕傲2000多年前,出現的絲綢之路。“絲綢之路”路線圖?我國還是世界上最早的養蠶和織絲國家。早在五六千年前,我國就熟練的掌握了養蠶繅絲的技術和織絹的本領。絲的發現和絲綢的制作成為中華文明的見證,是中華名族的驕傲。最具生命力的漢字3000多年前的商朝時期,將文字刻在龜甲和獸骨頭上,被后人稱“甲骨文”。漢字的發展: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甲骨文,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或“龜甲獸骨文”,主要指中國商朝晚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于占卜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殷商滅亡周朝興起之后,甲骨文還延綿使用了一段時期。是中國已知最早的成體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繪符號,下啟青銅銘文,是漢字發展的關鍵形態。現代漢字即由甲骨文演變而來。古

甲骨文漢字一種書體的名稱。刻在甲、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稱為契文,甲骨刻辭、卜辭、龜版文、殷墟文字等,現通稱甲骨文。殷代(商朝)人用龜甲、獸骨(主要是牛肩胛骨)占卜。在占卜后把占卜日期、占卜者的名字、所占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邊,有的還把過若干日后的吉兇應驗也刻上去,最詳細的一條將近100字。學者稱這種記錄為卜辭,這種文字為甲骨文。是中國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于占卜記事而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發現于河南省安陽縣小屯村一帶,是商王般庚遷殷以后到紂王亡國時的遺物(公元前14世紀中期~前11世紀中期),距今已3000多年。

?我國的漢字,不僅在中國長期通用,而且朝鮮·日本·越南·等國家也曾長期把漢字做成書面文字,直到現在日本文字中還保留了許多漢字。總之,我國的漢字是中華民族智慧的偉大表現。拓展:水排建武七年(公元三十一年),杜詩創造了利用水力鼓風鑄鐵的機械水排,這個水排是中國古代的一項偉大的發明,是機械工程史上的一大發明,約早于歐洲一千多年。引這種鋼材的制作方法,是中國發明的。最初的鼓風設備叫人排,用人力鼓動。繼而用畜力鼓動,因多用馬,所以也叫馬排。直到杜詩時改用水力鼓動,稱水排。水排是我國古代一種冶鐵用的水力鼓風裝置,在公元31年由杜詩創制,其原動力為水力,通過曲柄連水排桿機構將回轉運動轉變為連桿的往復運動。人類早期的鼓風器大都是皮囊,我國古代又叫“橐”。一座爐子用好幾個橐,放在一起,排成一排,就叫“排囊”或“排橐tuo”。用水力推動這種排橐,就叫“水排”。

拓展:曲轅犁曲轅犁是一種輕便的短曲轅犁,又稱江東犁。它最早出現于唐代后期的東江地區,它的出現是我國耕作農具成熟的標志。犁普遍使用前,耒耜是主要耕作工具。使用畜力牽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